宏观税负的影响因素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5
宏观税负的影响因素宏观税负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等经济因素;经济体制、公共产品提供等政府职能范围;财政收入结构;税种和税率、税收优惠等税制结构已经税收征管因素的影响。
一、概念界定宏观税收负担是指国民经济的总体税收负担水平,通常用一定时期内税收收入总额与同期国民经济总量之比来衡量。
二、宏观税负的影响因素宏观税负的高低体现了政府在国民经济总量分配中集中程度的大小,也表明政府社会经济职能及财政职能的强弱。
因此,对其产生影响的因素较多,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一) 经济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是决定一个国家宏观税负水平的最根本因素。
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其内部各种社会经济主体的联系越为复杂,这就要求国家有雄厚的财政收入来调控社会经济。
同时,宏观经济总量越大,也使得整个社会和国民的税收负担能力大大增强,税收来源更为丰富,税基更为宽泛。
实证分析也表明,宏观税负的确与国内生产总值呈正相关关系。
2、产业结构宏观税负与产业结构密切相关。
产业结构的调整直接造成税源结构和税基大小的变化,从而对税收收入的来源结构产生影响。
在现行我经济结构和税收制度下,第二产业对税收的贡献尤为突出。
由此可见,产业结构的发展级次以及由低向高的变动趋势,与宏观税源的增长具有高度的关联性。
3、其他经济结构除产业结构外,一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构成、以及产业结构、企业结构、技术结构等的不同也将导致宏观税负各有差异。
(二) 国家职能范围税收收入作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其数额必然受财政支出需要的影响,而财政支出的多少则取决于一国政府的职能范围。
国家职能范围越大,政府的开支越多,必然要求提高宏观税负水平以增加财政收入。
反之,国家职能范围越小,政府的支出越少,需要的税收收入也越少,宏观税负水平就可能降低。
可从以下两方面理解国家的职能范围对宏观税负的影响:1.经济体制不同的国家或政府,以及不同时期的同一国家或政府,其职责存在一定的差异。
浅谈宏观税负宏观税负作为一个国家税收政策的核心问题,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
合理的宏观税负不仅会保证一个国家正常履行其政府职能所需的资金,还会促进经济的发展,因此研究宏观税负至关重要,本文将从宏观税负的影响因素和国际比较方面展开较为简单的论述。
标签:宏观税负衡量指标国际比较1 宏观税负定义及其衡量指标1.1 定义从宏观角度讲,税收负担是指整个社会或国家的税收负担水平,就是把税收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或者说考察整个国民经济的税收负担水平。
宏观税负的高低,表示政府在国民经济总量分配中集中程度的大小,同时也表示政府社会经济职能和财政功能的强弱。
它既是政府制定各项具体税收政策的重要依据,也是各项具体税收政策实施的综合体现,因此现在视宏观税负为税收负担分析中的重要指标之一。
1.2 衡量指标通常来说,宏观税负的衡量指标大体包括以下几种:①国内生产总值负担率(T/GDP)=稅收收入总额/国内生产总值×100%②国民生产总值负担率(T/GNP)=税收收入总额/国民生产总值×100%③国民收入负担率(T/NI)=税收收入总额/国民收入×100%其中,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地区的国民经济在一定时期内以货币表现的全部最终产品价值的总和;国民收入是指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在一定时期所创造的价值.我国曾一度使用的是国民收入负担率,沿用的是物质生产平衡表体系MPS,而西方沿用的是国民核算体系SNA,主要将国内生产总值负担率和国民生产总值负担率作为主要衡量指标。
但后来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MPS体系已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开始改用国民核算体系SNA,相应的我国也逐渐开始改用国内生产总值负担率和国民生产总值负担率作为衡量指标。
2 宏观税负的影响因素大家都知道,不同的国家,他们的宏观税负差别很大,很明显的例子就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不仅如此就是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它的差也是比较大的,这是为什么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因素来考虑:2.1 经济发展水平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宏观税负一般也比较高,成正相关关系。
平衡财政政策中我国宏观税负水平分析及对策【摘要】本文从平衡财政政策的重要性出发,分析了我国宏观税负水平的现状及影响因素。
当前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税收结构不合理、税负过重等。
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改善我国宏观税负水平的对策,包括优化税收政策、完善税收体系等方面的建议。
文章总结指出,平衡财政政策对于国家经济稳定发展至关重要,应加强税收体制改革,提高税收公平性和透明度。
展望未来,可以进一步完善税收政策,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对政府相关部门提出了研究建议,以提高我国宏观税负水平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
【关键词】平衡财政政策、宏观税负水平、对策、影响因素、问题、改善、结论、研究建议、未来展望、研究意义、背景介绍、研究目的。
1. 引言1.1 背景介绍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财政支出不断增加,而税收收入也随之增长。
作为平衡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税收政策在宏观经济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宏观税负水平是指税收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中所占比重,是评价国家财政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税收制度不断完善,税收收入稳步增长,税制逐渐趋向成熟。
随着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和税收政策的不断变化,我国宏观税负水平也在发生变化。
为了保持宏观税负水平的合理稳定,制定合理的财政政策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对我国宏观税负水平进行分析,并探讨影响我国宏观税负水平的因素,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宏观税负水平的对策,旨在为我国未来的财政政策制定提供参考和建议。
1.2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是指本研究对于保障国家财政收支平衡、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税负公平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当前我国财政面临严峻挑战,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平衡财政政策中的宏观税负水平直接影响国家财政收支平衡。
宏观税负水平的高低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过高的宏观税负将影响企业生产经营,过低则会导致财政收入不足。
税负水平的不公平性也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研究我国宏观税负水平及其对策,可以探讨如何提高税负的公平性,实现税收的合理分配。
地区宏观税负差异影响因素分析•引言•地区宏观税负现状分析•地区宏观税负差异影响因素识别•地区宏观税负差异影响因素实证分析•宏观税负差异优化对策建议目•研究结论与展望录地区间宏观税负差异现象在现实中,不同地区之间的宏观税负存在差异,这一现象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
研究意义分析地区宏观税负差异的影响因素有助于理解税收负担在地区间的分布特征,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以实现税收公平和优化资源配置。
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内容本研究旨在分析地区宏观税负差异的影响因素,包括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财政能力等。
研究方法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首先对各因素进行定性分析,然后通过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定量验证。
研究内容与方法不同地区间宏观税负存在差异,但总体水平接近。
各地区的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普遍较低,但略有波动。
近年来,各地区的宏观税负水平基本保持稳定。
沿海地区宏观税负普遍较高,内陆地区相对较低。
经济发达地区的宏观税负普遍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
部分地区的宏观税负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不一致的情况。
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地区的宏观税负水平逐渐稳定。
在经济波动期间,各地区的宏观税负水平也会相应波动。
部分地区的宏观税负在近年来略有上升,但总体趋势较为平稳。
宏观税负的时间序列变化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宏观税负差异的主要因素之一。
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税收收入相对较高,宏观税负水平也相对较高。
产业结构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对税收收入和宏观税负水平产生影响。
例如,以工业为主的地区,税收收入相对较高,宏观税负水平也相对较高。
资源禀赋地区的资源禀赋也是影响宏观税负差异的因素之一。
拥有丰富资源的地区,税收收入相对较高,宏观税负水平也相对较高。
03投资政策投资政策对地区的投资环境和经济发展产生影响,进而影响税收收入和宏观税负水平。
01税收政策不同地区的税收政策存在差异,包括税率、税收优惠、税收惩罚等,这些都会对宏观税负水平产生影响。
中部区域的宏观税负分析引言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税收不仅是政府获取财政收入的手段,也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工具之一。
在中部区域的经济发展中,宏观税负的分析对于了解经济运行状况和指导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中部区域的宏观税负进行分析,包括税负的定义、影响因素、现状和对策等方面。
1. 宏观税负的定义宏观税负是指整个经济体系中税收在国民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的指标。
它反映了国家对经济主体资源收入的重要程度,也是衡量个体、企业和经济体系负担的重要指标。
2. 影响宏观税负的因素宏观税负的大小受多个因素的影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影响因素:2.1 经济增长水平经济增长水平是影响宏观税负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经济增长水平较高的情况下,税收额度会相应增加,从而提高宏观税负。
2.2 产业结构不同产业的税负也存在差异。
一般情况下,第一产业(农业)的税负相对较低,第二产业(工业)的税负较高,而第三产业(服务业)的税负相对较低。
2.3 高科技产业的发展高科技产业在经济中的份额越大,其税负也相应增加。
这是因为高科技产业往往拥有更高的纳税额度,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更显著。
2.4 政策调整政府的税收政策调整也会对宏观税负产生影响。
例如,政府通过调整税率、减免税收等方式来影响税负的大小。
3. 中部区域宏观税负的现状中部区域是中国的一个重要地区,其宏观税负的现状对于了解地区经济运行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3.1 税收收入中部区域的税收收入主要来自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个人所得税等。
这些税收的收入对于支持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2 产业结构中部区域的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其次是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
工业的发展使得中部区域的税负相对较高。
3.3 经济增长中部区域的经济增长较为平稳,但相对于东部发达地区,增速较慢。
这也导致中部区域的宏观税负相对较低。
4. 中部区域宏观税负的对策针对中部区域宏观税负现状,应该采取合理的对策来优化税收结构,促进经济发展。
我国宏观税负分析税务总局计划统计司一、我国宏观税负持续稳定提高,边际税负在波动中下降宏观税负,即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这个指标既可说明一国税收负担的轻重,也可进行国际比较。
不同的税收收入口径会影响宏观税负的高低,为确保国际间可比,这里的税收收入有两个口径:一是不含社保基金的税收收入,指由国家税务总局负责征收的各税收入,减除出口退税,加上关税和农业税;二是含社保基金的税收收入,由不含社保基金的税收收入加上社保基金组成。
1994年以来,我国不含社保基金的税收收入经历了几个跨越时期,1994年为5124.76亿元,经过五年连续增长,1999年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0673.59亿元,2003年突破2万亿元大关,达到20222.05亿元,2005年达到29494.82亿元,接近3万亿元。
“十五”期间税收步入快速增长期,年均递增17.7%,超过现价GDP的递增速度,平均弹性为1.37。
同期,包含社保基金的税收收入1994年为5866.76亿元,1998年超过万亿元大关,达到10991.60亿元,2002年和2004年分别跨越2万亿元和3万亿元大关,2005年达到36375.32亿元。
“十五”期间的递增速度为18.3%,平均弹性则为1.41。
税收收入快速增长,使同期宏观税负持续上升。
1994年不含社保基金的宏观税负为10.63%,经过三年小幅波动,1997年回复到10.78%,经过8年持续稳定提高达到2005年的16.18%,宏观税负11年提高了5.5个百分点。
边际税负是税收增量占GDP增量的百分比。
1994年后我国边际税负先升后降,出现了由波动而至稳定的走势。
其中,1994年边际税负为7.18%,1997年大幅上升至20.72%,2000年达到最高水平25.14%,此后逐渐回落,波幅减小,2005年边际税负为17.92%。
同期,含社保基金的宏观税负趋势相同,1994年、1997年和2005年宏观税负分别为12.17%、12.62%和19.95%,11年提高了7.8个百分点。
宏观税负的影响因素1.各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
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宏观税负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呈同向变动。
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其内部的各种社会经济联系往往较落后国家更为紧密和复杂,这就要求国家有雄厚的财政收入来加强对社会经济的宏观调控。
另一方面,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会使整个社会和国民的税收负担能力大大增强。
这是保持较高的宏观税负的可能条件。
而较低的经济发展水平则会使社会经济无力承受较重的税收负担。
因此,经济发展水平与宏观税负水平高度相关。
(一)工业企业规模较小,集约化程度低,对宏观税负的支撑作用明显不足税收收入主要来源于第(二)产业中的工业,在通常情况下,工业企业规模与宏观税负之间表现为正相关关系,工业企业规模大,集约化程度高,则宏观税负水平也较高,反之则较低。
2、区域间产业结构。
一国的产业结构决定该国的税源结构。
产业结构的发展级次以及由低向高的变动趋势,与宏观税源的增长具有高度的关联性。
当产业结构出现新旧交替时,税收制度应适应新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或改革,使税源的分布与税收负担的结构相对应,从而达到产业间税负水平的公平,并有利于经济的增长与发展。
同样,税收负担的高与低、轻与重对产业的兴衰也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产业结构优化程度高低,能源、高新技术产业的多少,企业效益低的好坏,对区域宏观税负的拉动能力都比较重要。
3、各区域间政府职能范围。
税收收入作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其数额必然受财政支出需要的影响,而财政支出的多少则取决于一国政府的职能范围。
政府职能范围越大,政府的开支越多,必然要求提高区域宏观税负水平以增加财政收入。
反之,政府职能范围越小,政府的支出越少,需要的税收收入也越少,区域宏观税负水平就可能降低。
4、宏观税负水平本身存在的数量极限。
区域宏观税负水平本身存在下限和上限。
区域宏观税负的下限是指能够满足国家行使职能最低需要的税收数量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
国家行使职能的最低需要量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业已达到的不随生产发展和人口增长而相应增加的社会共同需要量;二是随着人口增长和生产发展而相应增加的社会共同需要量;三是为满足由人口增长而引起的消费资料增加的需要。
西方国家宏观税负分析在当代世界,税收是国家经济运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针对西方国家的宏观税负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其在经济发展、财政管理等方面的重要性和影响。
本文将通过对西方国家宏观税负的概念解释、影响因素、税收结构以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详细分析。
一、宏观税负概念解释宏观税负是指国家在货币和非货币形式上对个人和企业实施的税收政策的总和。
它是一种衡量国家经济财政状况的重要指标。
宏观税负可以通过计算国家税收总额和国内生产总值(GDP)之间的比例来衡量,通常用百分比表示。
宏观税负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的财政状况和经济发展水平。
较高的宏观税负可能给企业和个人带来较大的财务压力,降低投资和消费意愿,并对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对宏观税负进行准确评估和合理调控对于国家财政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二、影响宏观税负的因素宏观税负的高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政府支出水平、税收政策、经济结构和社会福利等。
1. 政府支出水平政府支出水平是决定宏观税负的重要因素之一。
政府需要提供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这些支出需要通过税收来实现。
如果政府支出水平较高,所需税收就会相应增加,导致宏观税负的上升。
2. 税收政策税收政策也是影响宏观税负的关键因素。
不同的税收政策对经济和个人的影响有所差异。
一些国家可能采取较高税率,以强调社会公平和福利,而另一些国家可能采取较低税率,以鼓励企业投资和个人消费。
税收政策的不同选择将直接影响宏观税负的大小。
3. 经济结构国家的经济结构也会对宏观税负产生影响。
经济结构的不同决定了不同行业对税收的贡献程度。
如果国家的税收主要依赖于某个行业或少数行业,那么该行业的纳税人将面临更大的税负。
4. 社会福利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也会对宏观税负产生影响。
社会福利项目需要持续的资金支持,这些资金来自于税收。
如果一个国家的社会福利项目较多,例如医疗保障、失业救济等,那么宏观税负将相应提高。
三、税收结构税收结构涉及到不同类型税收的比例和组成。
试论税收弹性与宏观税负的数量关系【摘要】税收负担,简称税负,是指纳税人承受国家税收的状况或量度,反映一定时期内社会产品在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的税收分配数量关系。
宏观税负问题是税收政策和制度的核心问题,它一方面影响着国家集中财力的多少和宏观调控能力的强弱,另一方面影响着企业和居民的生活水平,从而制约着经济的发展。
具体到一个国家的不同区域,财政收入是否充足以及宏观税负的高低与经济增长和经济总量的大小有密切关系。
【关键字】税收弹性;宏观税负;数量关系中图分类号:f810.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abstract 】 tax burden,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tax burden, it is to point to taxpayer under the condition of the state tax or measuring, reflecting a certain period in the national and social products between the number of taxpayers tax distribution relationship. the macro tax burden, the problem is the core of the tax policy and system. on one hand it influences the nation of concentrated on how much and macroeconomic regulation and control ability strong and the weak; on the other hand, the influence on the enterprise and residents living standards, which restrict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specific to different areas of the country, fiscal revenue and whether enough macro tax burden on economicgrowth and the size of the economy has close relationship.【 key words 】 tax elastic; macro tax burden; quantity relationship引言税收负担与经济增长之间有着密切关系,经济是税收的源泉,但是税收又有确定的负经济效应,增税对经济具有紧缩作用。
第一章宏观税负一、宏观税负的概念宏观税负通常是指一个国家的总体税负水平,一般通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一般为一年)税收收入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来表示,反映一个国家以税收形式参与国民收入分配所集中起来的价值总额和比率。
宏观税负的高低,表明了政府社会经济职能以及财政能力的强弱,也表明政府在国民经济总量分配中集中程度的大小。
宏观税负主要研究国家当年征收的税收总额与一国的社会产出总量或总经济规模之间的对比关系,即社会的总体税负水平,由于一国的经济总规模主要用国民生产总值( GNP) 或国内生产总值( GDP) 来表示。
因此,,衡量宏观税负的指标主要有国民生产总值税收负担率和国内生产总值税收负担率。
从税收与GDP关系看,税收主要来源于GDP中的第二、三产业增加值。
通过对一个国家在不同时期宏观税负水平的纵向比较,可以分析税收制度的完善与国家经济发展的协调状况;通过对不同国家之间宏观税负水平的横向比较,可分析一国税收制度与其他国家或国际通行税制的差异。
宏观税负水平既是税收与经济互相作用的结果,又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变化和政府掌控资源的规模,进而影响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因此,确定适度合理的宏观税负水平,是我国政府利用税收杠杆筹集财政资金的立足点,也是调节经济和调节分配的出发点。
二、合理的宏观税收负担的界定一般来说,衡量、判断一国宏观税收负担水平是否合理的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种:能否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能否与GDP保持同步或略高的增长;能否保证政府实现其职能的基本财力需求;是否被社会普遍认可、接受,体现税收效率与公平原则;不应高于国际上同等发展程度国家的宏观税负水平。
从理论研究上来说,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国供给学派经济学家阿瑟·拉弗在图1 拉弗曲线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有关税收负担与税收收入的曲线,即著名的“拉弗曲线”。
从图1可以看出:1.在一开始时提高税率可以增加政府的税收收入,也就是说加重税收负担可以提高政府的税收收入。
宏观税负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一种马克思主义的视角
刘玉龙
【期刊名称】《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6(028)001
【摘要】笔者以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和再生产理论为依据,分析了把税收和政府支出问题纳入到扩大再生产公式后,要继续保持两大部类的均衡状态,税率所应满足的数量要求,推导了宏观税收负担水平的确定公式,并以此公式为基础,分析了影响我国宏观税负水平的影响因素及这些因素对宏观税负的影响.
【总页数】3页(P101-102,109)
【作者】刘玉龙
【作者单位】浙江工商大学,财务与会计学院,浙江,杭州,31001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10.42
【相关文献】
1.一种新的视角: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学解读——基于福斯特的马克思主义生态学考察 [J], 罗晶
2.我国当前宏观税负水平的多视角判断分析 [J], 任轶讴
3.我国宏观税负水平多维视角解析 [J], 安体富
4.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的超越:一种实践解释学的视角 [J], 李金辉; 王旗
5.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视角下的民族互嵌探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一种新思路 [J], 陈纪;冯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宏观税负的影响因素
宏观税收负担是指国民经济的总体税收负担水平,通常用一定时期内税收收入总额与同期国民经济总量之比来衡量。
具体来说,是指税收收入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民收入(NI)的比值。
考虑到口径的统一性,笔者将以税收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为衡量标准,来分析影响宏观税负的因素。
宏观税负=税收收入/GDP=(应税收入*实际征收率)/GDP 宏观税负的高低体现了政府在国民经济总量分配中集中程度的大小,也表明政府社会经济职能及财政职能的强弱。
因此,对其产生影响的因素较多,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一) 经济因素
1、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是决定一个国家宏观税负水平的最根本因素。
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其内部各种社会经济主体的联系越为复杂,这就要求国家有雄厚的财政收入来调控社会经济。
同时,宏观经济总量越大,也使得整个社会和国民的税收负担能力大大增强,税收来源更为丰富,税基更为宽泛。
实证分析也表明,宏观税负的确与国内生产总值(GDP)呈正相关关系。
2、产业结构
宏观税负与产业结构密切相关。
产业结构的调整直接造成税源结构和税基大小的变化,从而对税收收入的来源结构产生影响。
比如在发展中国家,可能是第一产业或第二产业在经济中占主要比重,税收也相应地主要来自于这两个产业;在发达国家,可能第三产业比重较大,税收也主要来自于该产业。
从另一角度看,在现行我经济结构和税收制度下,第二产业对税收的贡献尤为突出。
若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上升,宏观税负就越低;反之,第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越大,宏观税负就越高。
由此可见,产业结构的发展级次以及由低向高的变动趋势,与宏观税源的增长具有高度的关联性。
3、其他经济结构
除产业结构外,一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构成、以及产业结构、企业结构、技术结构等的不同也将导致宏观税负各有差异。
(二) 国家职能范围
税收收入作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其数额必然受财政支出需要的影响,而财政支出的多少则取决于一国政府的职能范围。
国家职能范围越大,政府的开支越多,必然要求提高宏观税负水平以增加财政收入。
反之,国家职能范围越小,政府的支出越少,需要的税收收入也越少,宏观税负水平就可能降低。
可从以下两方面理解国家的职能范围对宏观税负的影响:1. 经济体制
不同的国家或政府,以及不同时期的同一国家或政府,其职责存在一定的差异。
总的来说,政府的职责是决定政府支出总规模的基础。
如我国改革开放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与改革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相比,由于国家的职能范围不同,对政府的支出范围、结构及对宏观水都的要求都是不同的。
2. 公共产品的提供
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范围、方式以及效率会直接影响到政府的财政支出,进而对宏观税负水平产生不同的影响。
首先,公共产品的供给范围越广,要求的财政支出越高,宏观税负高;其次,公共产品的提供方式不同,其提供成本、费用、价格也不同,从而宏观税负各有高低;再次,政府提供公共品的效率越高,也就意味着公共产品提供的成本降低,消费者消费一定量的公共品所需要支付的费用也就相对较低,因此政府提供公共品的效率对税收负担也存在影响。
(三) 财政收入结构
财政收入的形式包括税收收入、国有资产收入、非税收入和债务收入等。
在政府支出范围、项目一定的情况下,政府财政收入结构或税收在财政收入中的地位对宏观税负有重大影响。
其中,收费、公债等非税收入与税收之间存在着相互替代的关系。
在政府支出范围一定的情况下,收费和税收均用于满足政府的公共支出。
而公债作为一种延期的税收,是用未来的税收负担来代替了当前的税收负担。
而同时,非税收入在政府收入中占的比例过大必将会挤占税收收入,对宏观税负产生影响。
(四) 税收制度
1. 税种和税率
税种的设置、结构、比例决定了课税范围。
一方面,设置的税种越多,税收的覆盖面积越广,在国家经济水平一定的情况下,宏观税负也越重。
另一方面,不同的税种,其筹集资金的能力不同。
采用以流转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和以所得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将会对宏观税负产生影响。
一般来说,所得税在税收总体收入中所占比例越高,宏观税负越高。
在现有税种不变的情况下,不同的税率会带来不同的税收收入,从而使得宏观税负不一致。
理论上,税率同税收负担之间呈正比关系。
2. 税收优惠
税收优惠又可以称为非标准化税制实施的范围、税式支出政策。
税收优惠的变化会引起税基的相应变化,从而使宏观税负发生相应的变化。
税收优惠的施行使得在国家经济总
量一定的情况下,税收收入下降,宏观税负降低。
(五) 税收征管因素
税务管理的水平不仅直接决定着税收制度所能形成的实际税收负担及其效应,而且,将直接影响一定时期税收收入的多少,从而在较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宏观税负的高低。
税收征管因素对宏观税负的影响可从两方面理解。
第一,纳税人的纳税意愿。
纳税人的纳税意识薄弱,则会出现偷税逃税等违法行为,导致税收收入的减少。
第二,征管部门的效率。
征管部门效率高,则能减少不必要的支出,同时会很好地监督偷税漏税,加大税收征收率。
综上所述,一国宏观税负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等经济因素,经济体制、公共产品提供等政府职能范围,财政收入结构,税种和税率、税收优惠等税制结构已经税收征管因素的影响。
宏观税负作为一国税负的总水平,其合理与否对于保证政府履行其职能所需的财力,发挥税收的经济杠杆作用有着重要意义。
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地了解上述影响宏观税负的因素,合理地调控宏观税负,保障经济与税收和谐、持续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