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化压裂用助排剂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1
格式Ⅳ-9-8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格式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1.1 化学品中文名称:压裂用助排剂1.2 化学品英文名称:fracturing and acidizing cleanup additive1.3中文名称2: 压裂酸化用助排剂1.4 分子式:1.5 分子量: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2.1 主要成分:十二烷基硫酸钠、烷基酚聚氧乙烯醚2.2 含量:34%、11%2.3 CAS No. 151-21-3、9016-45-9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3.1 危险性类别:无3.2 侵入途径:食入、经皮肤吸收3.3 健康危害:对粘膜和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对眼和皮肤有刺激作用。
可引起呼吸系统过敏性反应。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4.1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4.2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4.3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就医。
4.4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5.1 危险特性: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气体。
5.2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物、氧化钠。
5.3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6.1 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
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
若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
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7.1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
避免产生粉尘。
避免与氧化剂接触。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压裂液用杀菌剂性能指标
备注:生产厂家负责包装物回收。
序号
检验项目
实验条件
要求达到的指标
1 溶解性 与水混合 完全混溶
2
刺激性 观察
对皮肤、眼睛及呼吸道无
强烈刺激 3 与压裂液配伍
性
与压裂液中其它添加剂混合
在12小时内无沉淀、絮状物等产生,基液pH 值
无变化
4 外观 目测
半透明液体 5 耐温耐剪切性
能 在地层温度、剪切时间内做耐温耐剪切实验 剪切粘度值满足压裂液
在用标准要求 6 基液粘度的影
响 在50℃条件下放置24小时基液粘度与初始基液空白样
相比
粘度下降率小于20% 7
冻胶其它性能
加入杀菌剂后压裂液冻胶其它性能指标
满足压裂液在用标准要
求。
格式Ⅳ-9-8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格式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1.1 化学品中文名称:压裂用助排剂1.2 化学品英文名称:fracturing and acidizing cleanup additive1.3中文名称2: 压裂酸化用助排剂1.4 分子式:1.5 分子量: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2.1 主要成分:十二烷基硫酸钠、烷基酚聚氧乙烯醚2.2 含量:34%、11%2.3 CAS No. 151-21-3、9016-45-9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3.1 危险性类别:无3.2 侵入途径:食入、经皮肤吸收3.3 健康危害:对粘膜和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对眼和皮肤有刺激作用。
可引起呼吸系统过敏性反应。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4.1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4.2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4.3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就医。
4.4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5.1 危险特性: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气体。
5.2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物、氧化钠。
5.3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6.1 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
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
若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
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7.1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
避免产生粉尘。
避免与氧化剂接触。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压裂酸化用助排剂技术要求》压裂酸化用助排剂技术要求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发布Q/SH 0054―2022年前言本标准参照了SY/T 5755-1995《压裂酸化用助排剂性能评价方法》中的试验方法,对加药浓度和质量指标进行了具体规定,将“助排率”重新定义为“返排性能提高率”。
本标准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开发部提出并归口。
中国石化采油助剂与机电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技术本标准起草单位:检测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娜杜灿敏王亭沂周海刚张志振张晶曹金林Q/SH 0054―2022年压裂酸化用助排剂技术条件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压裂酸化用表面活性剂类助排剂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质量检验单、使用说明书、运输、贮存以及安全环保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压裂酸化用表面活性剂类助排剂的准入、采购、质量监督检验、入库验收和性能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5549 表面活性剂用拉起膜法测定表面张力GB/T 6678-2022年化工产品采样总则GB/T 6680 液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GB/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SY/T 5370-1999 表面及界面张力测定方法SY/T 5753-1995 油井增产水井增注措施用表面活性剂的室内评价方法SY/T 5764 压裂用瓜尔胶和羟丙基瓜尔胶3 术语与定义3.1 返排性能提高率:助排剂对岩心中残液的相对返排能力的提高程度。
3.2 配伍性:体系中各成分间或体系与环境间不发生影响其使用性能的化学变化和(或)相变化的性质。
4 要求压裂酸化用助排剂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l的规定。
HMD-22酸化压裂用助排剂
一、产品简介
本品可以有效地降低水的表面张力和油水间的界面张力,提高返排速度和返排程度,最大限度地减小“水锁”现象,防止有机物堵塞,防止地层原油与压裂液乳化,阻止地层微粒运移。
本品无毒无害,对地层无伤害,返排能力强,与其它添加剂配伍性好。
本品主要适用于酸化,压裂等地层改造施工作业过程中。
二、主要技术指标:
三、使用说明
该产品用于压裂液或酸液时,按比例加入基液中,搅均即可。
为了防止配制过程中起泡,最好在最后加入到处理液中循环。
该产品与处理液中的阳离子、非离子、阴离子添加剂配伍性良好,在压裂液处理中推荐用量为3-10kg/m3。
四、包装贮存和运输
1、塑料桶包装 , 每桶25Kg、50Kg、200Kg。
运输时应防止曝晒、雨淋和撞击,贮存在阴凉、干燥的库房内。
2、产品保质期为一年,超过保质期,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3、按无毒非危险品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