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沟教案表格(1)
- 格式:pdf
- 大小:138.78 KB
- 文档页数:12
葡萄沟教案第一课时教案标题:探索葡萄沟的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葡萄沟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特点。
2. 掌握葡萄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3.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1. 地图、图片或视频展示葡萄沟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特点。
2. 葡萄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的相关资料。
3. 学生分组卡片。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地图、图片或视频展示葡萄沟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特点,引发学生对葡萄沟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葡萄沟的意义和价值,为学习打下基础。
探究:1.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发一张葡萄沟的图片或视频资料,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他们所看到的地理环境特点。
2. 学生讨论: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观察结果,并讨论葡萄沟的地理特点。
3. 教师总结:根据学生的观察和讨论,总结葡萄沟的地理特点,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葡萄沟的整体认识。
拓展:1. 学生小组重新组合,每个小组分发一张葡萄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的资料。
2. 学生阅读资料并讨论:每个小组阅读资料,讨论葡萄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并准备简短的小组报告。
3. 学生展示:每个小组轮流展示他们的研究结果,其他小组进行提问和互动。
巩固: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葡萄沟的地理特点、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并与学生共同建立起对葡萄沟的整体认识。
2. 学生个人或小组写下对葡萄沟的感受和认识,可以是文字、图片或绘画等形式。
3. 学生分享:学生可以选择将自己的作品分享给全班,展示对葡萄沟的理解和感受。
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在分组活动和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
2. 教师评价学生对葡萄沟的地理特点、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的理解程度。
3. 学生自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参与和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
扩展活动:1. 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或图书馆等资源,进一步了解葡萄沟的相关知识,并进行深入研究。
2. 学生可以进行实地考察,亲身体验和感受葡萄沟的美丽景色和独特文化。
《葡萄沟》教学设计第1课时一、教材简介《葡萄沟》是部编义务教育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4篇课文。
课文从葡萄沟出产水果品种多,葡萄又多又美,维吾尔族老乡热情好客,葡萄干色鲜味甜这几个方面写出了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课文层次清晰,语言优美,用词准确。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词语的意思”和“学习课文的语言表达,积累语言”。
二、设计理念本课时我积极创设新疆风景秀丽,盛产水果,老乡热情好客的场景,将学生带入新疆,强调体验型学习,力求将教学内容和形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用亲身经历去感悟、体验新疆的特点。
三、学情分析新疆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是既遥远又陌生,同时又是他们渴望了解的地方。
因此,要上好这堂课就一定要在教学方法上多思考,采用一种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来切实解决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游览葡萄沟。
四、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读准多音字“好、干、分”。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多种方法理解“茂密、山坡、梯田、五光十色”等词语意思,能够将句子说具体,说完整。
3.感受葡萄沟的风土人情。
五、教学重点1.多种方法理解“茂密、山坡、梯田、五光十色”等词语意思,能够将句子说具体,说完整。
2.感受葡萄沟的风土人情。
六、教学难点1.多种方法理解“茂密、山坡、梯田、五光十色”等词语意思,能够将句子说具体,说完整。
2.感受葡萄沟的风土人情。
七、教学准备新疆帽子、各种颜色的葡萄干、课件八、教学过程(一)了解葡萄沟1.导入:同学们,第四单元我们在鹳雀楼登高望远,在庐山感受香炉峰瀑布的壮丽辽阔,在黄山见识了闻名中外的怪石嶙峋,在宝岛台湾领略了日月潭的秀丽景色,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去距离西安2359公里的地方旅游,你们知道是哪吗?赶快从地图上把它找出来。
认读:新疆吐鲁番葡萄沟理解“沟”:出示葡萄沟地图和沟的形状图片,理解“沟”。
2.你们瞧,这就是葡萄沟。
(观看宣传葡萄沟视频)3.你们想去吗?就让我们跟随咱陕西蒲城作家权宽浮一起走进葡萄沟,欣赏美景。
葡萄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统编版二年级上册11《葡萄沟》教学设计年级二年级学科语文课题葡萄沟课时第二课时教材分析《葡萄沟》是二年级上册语文中一篇描写新疆吐鲁番地区葡萄沟美景的文章,它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细节,通过描绘葡萄沟的葡萄园、坎儿井、维吾尔族民歌等元素,向学生展示了葡萄沟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特色,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异域风情,同时还能提升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增强对民族文化和地方特色的认识。
文章内容丰富多彩,语言通俗易懂,适合二年级学生阅读,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了解当地人民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增进对不同地域文化的了解。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读好多音字“种"、“好”、“干"、“分”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喜欢葡萄沟与否,并说明理由3、能体会、掌握课文的重点句子并照样子进行仿写4、通过朗读、小组讨论等活动,补充知识,提升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增强对民族文化和地方特色的认识,培养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包容教学重难点重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喜欢葡萄沟与否,并说明理由;能体会、掌握课文的重点句子并照样子进行仿写难点:通过朗读、小组讨论等活动,补充知识,提升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增强对民族文化和地方特色的认识,培养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包容教法学法教法:演示法、启发式、探究法等。
学法:游戏学习法、讨论法。
教学辅助材料、朗读评价表、黑板/白板、粉笔/马克笔等。
教学大步骤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学习任务一:吸引兴趣】1、创设情境师:同学们,你们吃过葡萄吗?好吃吗?生:吃过生:好吃!师:那你们知道在我国,种葡萄最多的地方是哪里吗?生:新疆!师:不错,有同学已经提前预习了2、引出课题师: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看看新疆盛产的葡萄是怎样的吧二、整体感知【学习任务二:把握整体结构】1、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标记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2、集体朗读·全班一起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停顿,老师适时纠正发音。
葡萄沟任务群教案《葡萄沟》教案一一、课题《葡萄沟》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会认“沟、产”等18个生字,会写“份、坡”等10个生字。
-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葡萄沟是个好地方,那里盛产水果,尤其是葡萄又多又好,而且那里的维吾尔族老乡热情好客。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 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事物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葡萄沟的喜爱之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 感受葡萄沟的葡萄的特点和维吾尔族老乡的热情好客。
2. 教学难点- 理解“五光十色”等词语的准确用法,并能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
- 学习作者按照一定顺序描写事物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合作探究法、角色扮演法五、教材分析《葡萄沟》是一篇充满浓郁风土人情的文章。
课文围绕“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展开,首先介绍了葡萄沟盛产水果,然后重点描写了葡萄沟的葡萄和维吾尔族老乡。
在描写葡萄时,从葡萄的种植地方、枝叶、果实等方面进行细致描写,用“五光十色”等词语生动地表现出葡萄的色泽美。
描写维吾尔族老乡时,着重体现他们的热情好客。
教材通过这篇课文,不仅让学生了解葡萄沟的美丽和物产丰富,还渗透了对少数民族风土人情的感受,有助于培养学生对祖国各地风情的热爱和多元文化的理解。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情境教学法)-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新疆葡萄沟的视频,视频中展示葡萄沟的美丽景色、大片的葡萄园以及维吾尔族老乡欢快的歌舞。
- 教师提问:“同学们,刚刚我们看到的这个美丽的地方就是葡萄沟,大家看了之后有什么感受呢?”-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感受。
- 教师总结:“那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葡萄沟》,去详细了解这个地方。
2019秋北师大版语文三上《葡萄沟》word表格教案112个生字,认识6个生字。
学习课文中由要求学会的生字组成的词语。
23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导入。
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都爱吃甜甜的葡萄。
我国许多地方都出产这种水果,但是产量最多、味道最甜的,就是我国的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出产的葡萄。
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参观新疆出产葡萄的一个地方,是哪儿呢?引出课题《葡萄沟》,并板书课题。
教师提问:你们想知道那里出产的葡萄怎么样,还出产哪些水果吗?请同学们听录音。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初步感知内容。
123检查认识生字词情况。
4(三)学习生字。
(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1)自由读、指名读、指导读好难读的字音:鲁、番、紫、维、吾。
教师领读、男女生比赛读。
(2)去掉拼音读。
(课件出示词语学生练习读)指导读好多音字,热情好客葡萄干水分(3)老师见识了同学们的识字本领,现在想欣赏同学们的读书本领,请大家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葡萄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四)自由朗读课文,葡萄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画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语句。
1234附送:2019秋北师大版语文三上《说声“对不起”》word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说声“对不起”》,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五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说声“对不起”》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该单元以“我们和我”为主题展开。
课文主要写了经常发生在学生们中间的一件平凡的小事:“我”不小心,手中的铅笔划破了同学陆叶的下巴,向他道歉可我说不出口,最后在老师、同学的鼓励下,我克服了心理障碍,大声向同学说了声“对不起”。
这个故事表达了讲文明、懂礼貌是一个小学生应有的好品质。
课文以第一人称叙事,语言朴实、直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便于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将心比心,理解小作者当时的心情,产生情感共鸣,达到教育的效果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
11 葡萄沟第一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第一部分:基本信息授课年级二年级单元及授课内容二上四单元《葡萄沟》第二部分:单元教学设计单元学习主题积累词句赞家乡1.单元教学设计说明教材分析二上第四单元围绕“爱家乡"的人文主题,编排了课文《古诗两首》《黄山奇石》《日月潭》《葡萄沟》以及《语文园地四》和“我爱阅读”《画家乡》。
本单元以写景文章为主,以家乡美景为线索,通过优美词汇,形象的表达,描绘不同地方之美,表达赞美之情。
其中《登鹤雀楼》写了登上鹳雀楼看到的景色,同时道出了“站得高,看得远"的人生哲理。
《望庐山瀑布》运用夸张的浪漫主义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壮和美丽,抒发了作者对风景的赞美之情。
《黄山奇石》一课图文并茂,描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读后让人感到风景俊美、景色神奇。
《日月潭》介绍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名字由来以及日月潭的秀丽风光,抒发了作者热爱宝岛台湾的感情。
《葡萄沟》形象生动的说明了葡萄沟是个好地方,表达了作者对当地风情的向往和热爱之情。
教材在《黄山奇石》《葡萄沟》课后题安排了仿句的练习,在《古诗二首》《日月潭》课后题安排了写景词语的拓展积累,在《语文园地四》中安排了写景词句段的积累,旨在引导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进行积累,在丰富语言经验基础上表达迁移,达到灵活使用的目的。
因此,本单元在课程内容上同属于“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和“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两个学习任务群。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积累优美的词句"。
纵观教材编排体系,尤其在低段教材中“积累与运用“设计充分体现了递进性。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积累与运用“这一语文要素始终贯穿于小学语文的学习中,在中低段表现的格外明显,且积累的内容根据学生的经验呈螺旋上升式发展,从机械记忆词语、短语的固定搭配,到自主感悟语言并根据自身喜好进行积累。
因此,本单元的学习任务设置为“积累词句赞家乡”,让学生在完成真实任务的实践体验中积累并内化语言。
葡萄沟
思维迁移1.朗读课文,注意下面加点字的读音。
zhòng hào gān fèn
种葡萄好客葡萄干水分
2.你喜欢葡萄沟吗?说说理由。
3.读读下面的句子,照样子写一写
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公园里的花都开了,有桃花、杏花、迎春花,()。
4.课外拓展哈密瓜又名雪瓜、贡瓜,是一
类优良甜瓜品种,果型圆形或卵圆
形,出产于新疆。
味甜,果实大,
以哈密所产最为著名,故称为哈密瓜。
主要产于降雨量小,昼夜温差大的新疆哈密、吐鲁番、鄯善等地。
哈密瓜有180多个品种及类型,又有早熟夏瓜和晚熟冬瓜之分。
冬瓜耐贮存,可以放到来年春天,味道仍然新鲜。
思维导图
教后反思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是学生在自由的朗读、自由的想象、自由的表达中冒出的灵性的火花。
而吸引低年级孩子的更多是形象的画面。
所以在教学“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这两个句子时候,出示课外收集的有关葡萄架搭起的凉棚图片,许多成串的、各种颜色的葡萄图片。
通过图片的展示,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个性感悟葡萄长得好,枝叶茂密;葡萄多,一大串、一大串;颜色多,五光十色等。
同时我不失时机地用语言描绘葡萄的美,洞开学生的心扉,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轻松进入文本,巧妙地实现了学生与文本的心灵对话。
《葡萄沟》教案参考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并认识葡萄沟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激发学生对葡萄沟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介绍葡萄沟的地理位置和周边环境。
引导学生观察葡萄沟的图片,让学生描述葡萄沟的特点。
1.3 教学活动:教师展示葡萄沟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教师讲解葡萄沟的地理位置和周边环境。
学生分享自己对葡萄沟的了解和兴趣。
第二章:葡萄种植与收获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葡萄的生长过程和种植技术。
使学生了解葡萄收获的季节和方式。
2.2 教学内容:介绍葡萄的生长过程和种植技术。
讲解葡萄收获的季节和方式。
2.3 教学活动:教师展示葡萄的生长过程和种植技术的图片或视频。
教师讲解葡萄收获的季节和方式。
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葡萄种植和收获的了解。
第三章:葡萄品种与品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不同品种的葡萄及其特点。
使学生了解葡萄的品质评价标准。
3.2 教学内容:介绍不同品种的葡萄及其特点。
讲解葡萄的品质评价标准。
3.3 教学活动:教师展示不同品种的葡萄及其特点的图片或视频。
教师讲解葡萄的品质评价标准。
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葡萄品种和品质的了解。
第四章:葡萄沟的民俗文化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葡萄沟的民俗文化特点。
激发学生对葡萄沟民俗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
4.2 教学内容:介绍葡萄沟的民俗文化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葡萄沟民俗文化的图片或视频。
4.3 教学活动:教师展示葡萄沟民俗文化的图片或视频。
教师讲解葡萄沟的民俗文化特点。
学生分享自己对葡萄沟民俗文化的了解和兴趣。
第五章:葡萄沟的旅游资源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葡萄沟的旅游资源特点。
激发学生对葡萄沟旅游资源的兴趣和好奇心。
5.2 教学内容:介绍葡萄沟的旅游资源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葡萄沟旅游资源的图片或视频。
5.3 教学活动:教师展示葡萄沟旅游资源的图片或视频。
教师讲解葡萄沟的旅游资源特点。
学生分享自己对葡萄沟旅游资源的了解和兴趣。
《葡萄沟》教学设计方案课堂教学设计表课题名称《葡萄沟》(二年级)学科小学语文授课班级二年级授课时数2设计者所属学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感情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
②结合上下文、生活实际及想象了解文中词句的意思。
③展开丰富的想象,能简要讲述或简单画出。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学习方法的渗透,围绕中心句,以多种形式读重点段落,逐句理解,熟读成诵,积累语言,培养学生观察、想象、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②通过课后办小报,初步培养学生搜集、选择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良好习惯。
增强学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学习目标描述知识点编号学习目标具体描述语句6.14-1字知道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利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识记课后的8个生字。
6.14-2词理解掌握用学过的方法理解本课的重点词语。
比如:看上下文理解“茂盛”和“五光十色”;根据汉字特点,通过想象比较“凉棚”和“晾房”;比较“生产”和“盛产”6.14-3 句理解体会生动的句子和比喻句。
6.14-4段掌握较好地掌握运用学习方法,小组合作自学相关段落,完成自学练习。
养成边读边想象画面的好习惯。
6.14-5 篇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能虚心听取别人意见,具有团结协作精神。
项目内容突破方法教学重点读懂按时间顺序写的一段话。
渗透学法,重点突破,再举一反三,合作探究,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找出文中表示月份和时间的词语读一读,体会按时间顺序写的好处。
教学难点准确理解第2自然段的词句并体会其中蕴含的作者的情感,背诵第二自然段。
多媒体演示和多种方法帮助理解。
采用“划、说、读、演”学法,抓住重点词逐句理解,通过朗读表达出内心的喜悦和对葡萄沟的赞美之情,达到熟读成诵。
教学媒体知识点编号学习目标媒体类型媒体内容要点教学作用使用方式所得结论占用时间媒体来源6.14-1 1 课件葡萄沟风景图A E葡萄沟这个地方真美啊!1′自制6.14-5 5 课件随文画面配音配乐B C初步感受葡萄沟的特点。
5.提出要求:请同学们再临写一遍。
6.提出要求:抄写词语表中本课“老乡、城市、利用、空气、水分”5个词语。
四、总结归纳,布置作业1.课文小结。
(出示课件38)这篇课文描述了一个叫做葡萄沟的地方,那里的葡萄五光十色,葡萄干味道甜美,可见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2.课堂演练。
(出示课件39、40)3.课后作业。
(出示课件41)复述一下葡萄干的制作方式。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一、教学效果:《葡萄沟》一文主要介绍了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的葡萄沟,那里盛产水果,尤其是葡萄又多又好,葡萄干也很有名,本课是围绕“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展开,语言生动优美,词语丰富。
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多朗读,在读中悟,在悟中读,在品读中感受葡萄沟葡萄、葡萄干的特点,体会维吾尔族老乡的热情好客。
学生通过学习课文,领略了葡萄沟的风土人情,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族人民的喜爱之情,进一步了解了祖国的辽阔、美丽,激发了认识、赞美家乡的感情。
二、成功之处:1.赏美景:在这节课上,通过各种各样的图片,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到葡萄沟水果多、景色美、人热情。
2.品美句:让学生自学课文,从课文描写的语句中了解葡萄沟好在什么地方。
我引导学生试着抓住重点的词句,来深入思考、理解课文内容。
如葡萄沟“五月有桑葚,六月有杏子、无花果,到了七月份,人们最喜爱的葡萄成熟了”一句,出示葡萄沟水果图片,充分体会“盛产”的意思并想象出葡萄沟水果真是又多又好。
3.悟美情:前面的每一个步骤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到葡萄沟的美,激发学生对葡萄沟的热爱之情。
我引导学生充分地朗读,读出对葡萄沟的喜爱之情,整个课堂是朗朗的读书声。
让学。
《葡萄沟》教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会读本课11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写四个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学习第一,其次自然段。
3、相识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增加学生的爱国之情,陶冶美的情操。
二、教学重点:识字,体会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三、教学难点:感悟句子所包含的感情。
四、课前打算:生字卡片五、教学过程一、猜谜导入、1、猜谜:弯弯树,弯弯藤,藤上挂着水晶铃,水晶铃,密层层,有的紫来有的青。
2、出示中国地图:在我国的新疆吐鲁番有一个地方叫葡萄沟,那里被称作水果之乡,同学们想不想到那里巡游一下?今日,就请同学们和教师一起去巡游这个漂亮的地方葡萄沟。
〔板书10.葡萄沟〕3、通过地图,指出吐鲁番的位置。
二、初读识字、词1、地图告知了我们葡萄沟的地理位置,同学们很想了解葡萄沟的更多状况。
下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读准每个字音,不相识的字自己想方法解决。
2、同学们,葡萄沟的老乡听说咱们要去那里,是特别地欢送我们。
先要闯一道字词关,只有顺当过关,才能去那里游玩,大家有信念吗?检查字、词驾驭状况〔指名领读开火车读〕〔注:先出示11个生字,再出示词语:葡萄沟、新疆、吐鲁番、蜜桃、梯田、维吾尔族、不够、碉堡、杏子、秋季、山坡、钉子、茂密、摘下、留着、搭起〕三、学习第一小节1、我们轻松过关,起先启程了。
同学们,据教师了解,葡萄沟除了生产葡萄之外,还生产其他许多水果呢?不信,你赶快读一读第一小节吧?2、沟通:读了这一小节,你知道了什么?3、指导朗读,感受对葡萄的宠爱之情及葡萄沟的瓜果飘香。
那里出产这么多的水果,人们心里必须特别开心,能不能读出人们的开心心情。
引导学生说说体会到葡萄的多。
4、师引读:五月有七八月份有到了九十月份5、齐读第一小节。
既然新疆的人们最宠爱的是葡萄园,那我们也赶快进入葡萄园去看看吧!四、学习其次小节过渡:这么多的水果逗人宠爱,但人们最喜爱还是那里的葡萄。
请和教师一起到葡萄园去看看,看葡萄长在哪里,长得怎么样?谁来读读课文其次自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