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海水运动
- 格式:pdf
- 大小:1.25 MB
- 文档页数:10
3.3 海水的运动课程标准 课标解读1.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能够说明海浪、海啸、风暴潮的形成和影响2.说明潮汐的形成、时间分布特征和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3.能够通过分析图表资料,说明洋流的性质及其影响知识点01 海浪1,表层海水最基本的运动形式有 、 、 。
2,最常见的海浪是由 形成的。
浪高越 , 越大。
人们通常用 、 、 、 等要素来描述波浪。
3,冲浪运动需要 的浪高来增加挑战性,而捕捞、勘探、航行等海上活动应 大的海浪。
4,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滑坡、坍塌可能会引起海水的波动,甚至形成巨浪,这种巨浪称为 。
在强风等作用下,近岸地区海面水位急剧升降,称为 。
当强风与海水 同时发生,海水水位暴涨,风暴潮来势倍增。
热带、 带的沿海地区均可能遭受风暴潮的袭击。
海啸和风暴潮能量巨大,往往给沿岸地区带来灾难性后果。
5,海浪是塑造 的主要动力。
人们通过 和 措施来减缓海浪对海岸的侵蚀,如修建 、种植 等。
【即学即练1】当地时间2018年9月28日,印度尼西亚中苏拉威西巴鲁市发生7.7级地震。
截至10月2日,已经造成1234人死亡。
下图为地震后的照片。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目标导航知识精讲照片反映的海水运动形式为()A.风浪B.潮汐C.海啸D.风暴潮知识点02 潮汐1,潮汐是海水的一种现象,它的成因与和对地球的引力有关。
一天中,通常可以观察到海水涨落。
古人将白天的海水涨落称为,夜晚的涨落称为,合称。
农历每月的和前后,潮汐现象最为明显,潮水涨得最,落得最。
2,人们在潮间带和、沿海港口建设和航运、潮汐等,都需要充分认识并利用潮汐规律。
【即学即练2】潮汐是海水的一种周期性涨落现象,其形成的主要动力是()A.天体引潮力B.海水盐度差C.太阳辐射能D.海水温度差知识点03 洋流1,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叫作洋流。
2,按海水的温度,可以将洋流分为暖流和寒流。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三节海水的运动表层海水最基本的运动形式有海浪、潮汐、洋流。
波浪:海面的波状起伏现象。
潮汐:海水周期性涨落现象。
洋流:海水大规模定向运动。
一、海浪1、定义:海浪就是海里的波浪。
并且人们通常用波峰、波谷、波高、波长等要素来描述海浪。
2、组成要素:波峰:海浪周期性运动的高处部分。
波谷:海浪周期性运动的低处部分。
波长:相邻波峰之间的水平距离。
波高:相邻波峰到波谷之间的垂直距离。
3、成因:(1)风浪海浪一般由风力形成,称为风浪。
风速越大,海浪越高,能量越大。
在强风等作用下,近岸地区海面水位急剧升降,称为风暴潮。
风暴潮根据风暴的性质,通常分为由温带气旋引起的温带风暴潮和由台风引起的台风风暴潮两大类。
温带风暴潮,多发生于春秋季节,夏季也时有发生。
其特点是:增水过程比较平缓,增水高度低于台风风暴潮。
主要发生在中纬度沿海地区,以欧洲北海沿岸、美国东海岸以及我国北方海区沿岸为多。
台风风暴潮,多见于夏秋季节。
其特点是: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
凡是有台风影响的海洋国家、沿海地区均有台风风暴潮发生。
案例:P58 1953年荷兰遭受风暴潮袭击阅读材料,分析此次风暴潮损伤严重的原因及研究的防御措施?(2)外力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滑坡、坍塌都可能引起海水的波动,甚至形成巨浪,形成海啸。
类型成因常见海浪由风力作用形成,海浪越高,能量越大海啸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滑坡、坍塌都可能引起海水的波动,甚至形成巨浪风暴潮在强风等作用下,近岸地区海面水位急剧升降。
当强风与海水涨潮同时发生,海水水位暴涨,风暴潮来势倍增。
热带、温带的沿海地区均可能遭受风暴潮的袭击4.海浪与人类活动(1)影响人们在海滨和海上的活动冲浪等活动需要选择浪较高的时候进行,可以增加挑战性出海捕捞、勘探、航行等海上活动处于安全考虑,需要选择浪小的时候。
在海上活动要密切关注天气预报,选择适宜活动的海浪条件。
(2)海啸和风暴潮能量巨大,往往给沿岸地区带来灾难性后果。
高一必修一地理海水运动知识点地理学科作为一门关于地球表面现象、过程及相关原因的科学,涵盖了诸多知识点。
而海洋作为地球上最广阔的水域,其运动与地理学联系紧密。
本文将探讨高一必修一地理课程中关于海水运动的知识点。
一、海水运动的原因1. 风力作用:风力是海水运动的主要原因之一。
风与海水的摩擦力,使海水表面产生形状各异的波浪,并将波浪的能量转化为海水的运动能量。
2. 潮汐力:潮汐是由地球引力和月球引力所产生的海水运动。
地球与月球之间的引力作用导致海水发生周期性的起落,形成潮汐。
3. 海水密度差异:海水中盐度和温度的不均匀分布导致了密度的差异。
高密度的海水下沉,低密度的海水上浮,从而形成密度驱动的海水运动。
二、海洋表层海水运动1. 海流:由于风力的作用,使得海水形成持续流动的现象。
海流既有洋流,也有沿岸流。
洋流是大范围上的海水运动,而沿岸流则是沿着陆地或大洋边缘的狭长海域内的流动。
2. 环流:全球大气环流和全球海洋环流共同作用下,形成了不断循环的海水运动。
比如赤道附近的暖流与寒流相接触处会产生暖环流,而北极地区则形成寒环流。
3. 海洋涡旋:海水运动还会形成旋涡状的运动,即海洋涡旋。
海洋涡旋具有稳定的中心和旋涡流动的特点,常见于洋流的交汇处。
三、海水和气候的关系1. 海洋对气候的调节作用:海洋具有巨大的吸热、储热和释放热的能力,能够调节气候的变化。
海水的温度对气候起着重要的作用,海水越温暖,所蒸发的水汽就越多,从而影响大气中水汽含量,进而影响降水。
2. 海洋与降雨分布:海洋的水汽来源以及洋流的影响,对地球各地降雨分布有着重要影响。
例如,在沿海地区,由于海洋对陆地的水汽补给,使得降水量较多,而内陆地区不受海洋影响,降水较少。
3. 海洋与风系统:海洋对风系统的形成和变化有着直接影响。
例如,赤道附近的暖流会使得大气中上升气流增加,进而形成气旋和反气旋,从而影响风向和风力。
四、海洋环境保护1. 海洋污染:人类活动导致的海洋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如化学物质排放、固体废弃物、油污染等,严重破坏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
地理教案-高一地理3、2 海水的运动教案_高中地理教案3.2 海水运动[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⑴了解海水运动的三种形式⑵理解洋流的成因、类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⑶掌握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2、能力目标⑴认识地理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⑵认识海洋环境的重要意义[教学重点]洋流成因及其分布规律[教学方法]直观讲授法[教具]地图册[课时]2 课时[教学过程()]第1 课时地图册P47练习引入:上节课我们从静态的角度研究海洋的理化性质,这节课我们从动态的角度来学习海水的运动。
3.2海水的运动(板书)一、海水运动形式海水运动有三种主要形式:波浪、潮汐和洋流1、波浪波浪按成因分类,风浪是最常见的一种波浪,受风力作用而产生。
风吹拂海面时,海水会不断起伏形成波浪,风力风速越大,波浪的规模、能量越大。
比如:图316,人类利用波浪进行冲浪水上体育运动。
海啸是一种特殊性质的波浪,它规模巨大,破坏力相当强。
它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由海底地震,深海地震或火山爆发而引起的地震海啸;另一类是由风暴而产生的气象海啸,也叫风暴潮。
掀起形成的滔天巨浪几十米高,可以吞没整个海岸地区,摧毁建筑、村镇,造成重大灾害。
海啸能以每小时800km以上速度横扫海面。
海水运动的第二种形式是潮汐,在海岸边,能看到涨潮、落潮,海面上升、下降。
潮汐是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涨潮时,海面上升,落潮时海面下降。
比如图3.17,上图是日、地、月位置成直线关系时,形成的大潮,海面上升最高,下图是日、地、月位置成直线关系时,形成的小潮。
潮差最大时为大潮,潮差最小时为小潮。
(下图1示)2、潮汐一天中海水涨落两次,古代把白天海水潮落称为潮,夜晚海水潮落称为汐。
日、地月成直线日月引力叠加,形成大潮(朔、望)日、地月成直角关系, 日、月引力分散形成小潮(上弦月、下弦月)海水受到引力较分散一天中海水涨落两次?一天有两次涨潮和两次落潮?地球每天自转一周,地球上各个地方在一天里面,向着月球时,形成涨潮、落潮,背着月球时也会形成涨潮落潮(例A、B)。
高一地理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知识点在高一地理中,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从海洋表面运动、海洋深层运动和海洋环流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海洋表面运动海洋表面运动是指海洋表面水体在风力驱动下形成的运动。
其中最重要的海洋表面运动是近岸流、海流和涡旋。
近岸流是指沿海岸流动的水流,它受到海陆风系统的影响,主要有近岸流和远岸流两种类型。
近岸流对沿岸土地的侵蚀和沉积产生显著影响。
海流是指远离岸边的海洋中形成的流动。
它们受到地球自转、季风等因素的影响。
世界上最著名的海流有北大西洋暖流和寒流,它们对全球气候产生重要影响。
涡旋是指海洋表面形成的环流运动,通常是由风或其他力量引起的。
它们在海洋表面形成涡旋状的流动,对水体的混合和输运起着重要作用。
二、海洋深层运动海洋深层运动是指海洋中水体的垂直流动。
主要有密度流和海枯运动两种形式。
密度流是指由于水体的密度差异而引起的流动。
冷水和盐水的密度较大,所以它们倾向于下沉,而温水和淡水的密度较小,倾向于浮升。
这种密度差异产生的流动对全球的热量和盐分输运起着重要作用。
海枯运动是指由于盐分的变化而引起的水体垂直运动。
当海洋中的水蒸发增多时,由于蒸发水中的盐分浓度增加,形成盐分致密的水体下沉。
而补充进来的淡水则会浮升,形成水体的垂直运动。
三、海洋环流海洋环流是指整个海洋体系中形成的大尺度循环运动。
它们通过整个海洋中的水体流动,起到调节和分配能量、盐分和营养物质的作用。
海洋环流可以分为全球性环流和局地性环流。
全球性环流是指全球范围内形成的大规模环流运动,主要由风力和密度差异驱动。
其中最重要的是大气环流和海洋环流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重要影响。
局地性环流是指局部海域内形成的环流运动,主要由地形、风力、潮汐等因素影响。
其中最典型的是海洋中形成的涡旋,如台风和旋涡,它们对局部海洋气候和生态环境产生显著影响。
综上所述,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在高一地理中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地理教案-高一地理3、2 海水的运动教案课时数:1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海水的运动包括波浪运动、海流运动和潮汐运动。
2. 掌握海水运动的成因和影响。
3. 能够阐述海水运动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1. 掌握海水运动的成因和影响。
2. 了解海洋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教学难点:了解海水运动的成因和影响。
教学准备:教学投影或黑板、教学PPT、地图。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提问:大家知道海水是如何运动的吗?有什么样的海水运动?2. 引入:今天我们将学习海水的运动。
海水的运动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讲解海水的运动(15分钟)1. 讲解波浪运动:- 波浪是海水表面的造成水体振动的运动,是最常见的海水运动。
- 形成波浪的原因是风吹起水面,使水体产生波动。
风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决定了波浪的高度和强度。
- 波浪运动的特点是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大。
2. 讲解海流运动:- 海流是海洋中水流的运动,是由风、地球自转、地形等因素共同作用产生的。
- 海流分为暖流和寒流,暖流和寒流对气候和地理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
3. 讲解潮汐运动:- 潮汐是海洋中一种定时的周期性运动,是由地球、月球和太阳的引力相互作用产生的。
- 潮汐运动的特点是周期性、定时、影响范围相对较小。
三、讨论海水运动的影响(20分钟)1. 分组讨论: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海水运动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并列举具体例子。
2. 分组展示: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展示自己的讨论结果。
3. 教师点评:教师对每个小组的展示进行点评,帮助同学们加深对海水运动影响的理解。
四、总结(10分钟)1. 总结:请同学们总结今天学到的内容,包括海水的运动方式和海水运动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2. 提示思考:你认为海洋航行和渔业有什么样的发展前景?为什么?五、作业(5分钟)1. 作业布置:请同学们写一篇短文,讨论海水运动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性。
2. 督促完成:教师要求同学们按时完成作业,并进行批改和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