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培优教案14《劝学》《逍遥游》《过秦论》

  • 格式:doc
  • 大小:46.50 KB
  • 文档页数: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劝学》、《逍遥游》、《过秦论》

网上课堂

一、本讲主要内容:

(一)生字:

靛(diàn)、蓼(liǎo)、中绳(zhòng)、(róu)、槁(gǎo)暴(pù)、砺(l ì)、参省(cān xǐng)、须臾(yú)、跂(qì)、跬(kuǐ)、骐骥(qí jì)、驽(nú)、锲(qi è)、镂(lòu)、螯(áo);

冥(míng)、鲲(kūn)、抟(tuán)、坳(āo)芥(jiè)、夭阏(yāo è)蜩(tiáo)、决(xuè)、枪(qiāng)、舂(chōng)、蟪(huì)、铿(kēng)、棘(jí)、鴳(yàn)、沮(j ǔ)、泠(líng);

雍(yōng)、召(shào)、倪(ní)、廖(liào)、奢(shē)、逡(qūn)、赧(nǎn)、笞(chī)、隳(huī)、镝(dí)、瓮牖(wèng yǒu)、氓(méng)猗(yī)、蠡(lí)、蹑(niè)、耰(yōu)、矜(qín)、铦(xiān)、铩(shā)、度(duó)、絜(xié)、轸(zhěn)(二)词语:

实词:(1)学不可以已.:已,停止,废弃。(2)水为之

..:为,动词,凝结;之,代词,它。(3):使……弯曲。(4)槁暴:枯干。(5)彰:清楚,明显。(6)假:借,借助。(7)江河:文中指长江、黄河。(8)无以:无,无定指代词,没有办法。以,用来。(9)不能十步:不能跨十步。(10)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与“强”,形容词作后置定语。(11)埃土:细土。埃,尘埃。

(12)志怪:记载怪异之事物。(13)培:凭借。(14)决:快速的样子。(15)枪:触、碰。(16)果然:充实之状。果,饱,充实。(16)适:往。(17)众人匹.之:匹,相比。(18)穷发:穷,穷尽;发,指草木。(19)然后图.南:图,谋划。(20)知效.一官:效,效能,引申为胜任。(21)举:全。(22)内外之分:内外,自我与外物。(23)待:凭借。

(24)务.耕织:务,从事,兴办。(25)蒙,因:承受、沿袭。(26)相与:相互结交。(27)奋:发展。(28)践:踏,这指依仗。(26)陈利兵:携带锋利兵器。(30)疲敝:疲惫,困倦。(31)向时:先前。(32)致:获得。

虚词:

其:(可用作代词、副词、连词和助词)

(1)其名为鲲(代词,它的。)(2)不知其千里也(代词,它。)(3)其正色邪?(用在选择句中,加强揣测语气。)(4)不知其力之不足(代词,自己的。)而:(可用作连词、代词和助词)

(1)而寒于水(连词,却。)(2)化而为鸟(连词,连接行为、方式和目的,可不译。)(3)而宋荣子犹然笑之(连词,然而。)(4)数仞而下(连词,就。)(5)而控于地。(连词,连接原因和结果,“因而”。)(6)三飡而反(连词,连接行为发生的先后。)

之:(可用作代词、助词、动词)

(1)并吞八荒之心(助词,的。)(2)取之于蓝(代词,它,指“青”。)(3)乐毅之徒(代词,这。)(4)汤之向棘也是已(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5)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动词,列…去。)

以:(一般用作介词)

(1)无以致千里(介词,用来。)(2)以致天下之士(介词,来。)(3)以为桂林(介词,把。)(4)以五百岁为春(介词,把。)(5)今以久特闻(介词,因为。)

于:(一般用作介词。)

(1)取之于蓝(介词,从。)(2)而寒于水(介词,比。)(3)彼其于世(介词,在。)(4)彼于致福者(介词,对于。)(5)余威震于殊俗(介词,到。)通假字:

(1)虽有槁暴(有,通又。)(2)生非异(生,通性。)(3)北冥有鱼(冥,通溟。)(4)小知不及大知(知,通智。)(5)小大之辩(辩,同辨。)(6)而征一国(而,通耐。)(7)御六气之辩(辩,通变。)(8)合从缔交(从,通纵。)(9)赢粮而景从(景,同影。)(10)三飡(飡,同餐。)

句式:

(1)无以至千里(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2)蚓无爪牙之利(定语后置。)(3)南冥者,天池也(判断句)(4)水击三千里(被动句。)(5)覆杯水于坳堂之上(介宾词组后置。)(6)奚以

..之九万里而南为.(表示反问语气,“哪里

用得着……呢”)(7)不亦

..悲乎.(不是……吗)(8)奚以知其然也(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9)行比一乡(使动用法)(10)何也?仁义之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设问句)

(三)语文知识:

1.《劝学》作者荀子,名况,战国后期赵国人,古代思想家、教育家。世人尊为荀卿。汉代避帝王讳,称为“孙卿”。韩非、李斯都是他的学生。荀子学识渊博,重视实证,继承前期儒家学说,发展了古代唯物主义传统。强调后添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荀子》为先秦儒家的重要著作。文章说理透辟,有很强的逻辑性,语言丰富多彩。

2.《逍遥游》作者庄子,名周,战国时道家代表人物。主张“无为而治”,顺应自然而无视人的作用。《庄子》为先秦道家学派著作,庄子及其门人后学所著。文章善用寓言故事来阐述深邃的哲理。

3.《过秦论》作者贾谊,西汉杰出的政论家、文学家。政治思想基本属于儒家一派,主张行仁政以“安民”。代表作:政论有《过秦论》、《论积贮疏》;辞赋有《吊屈原赋》、《鹏鸟赋》等。

(四)阅读重点:

1、分析和学习《劝学》一文中以喻代议,寓议于喻的写法,体会比喻所包含的意思和各比喻之间的关系,理解这一手法的表达效果。

2、《逍遥游》一文在理清作者思路基础上,深入理解本文的主旨。

3、《过秦论》一文气势充沛,雄辩有力,深入体会其对比论证的方法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二、学习指导:

1、《劝学》中的比喻论证方法:

文章开篇提出中心论点后,先用“青出于蓝……冰寒于水”为喻,形象说明了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提高原先性能的规律。总论学习重要性。又以“以为轮”为喻说明改变状态后的稳固,论证学习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