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IZ(萃智)理论介绍
- 格式:ppt
- 大小:190.00 KB
- 文档页数:4
萃智理论(Tips for innovation problem solving)前苏联阿奇舒勒认为,创新是有规律的,创新是可以设计的,并提出了发明问题解决理论,即TRIZ理论(“萃智”理论,Tips for innovation problem solving俄语缩写)。
TRIZ由阿奇舒勒(G. S. Altshuller)在1946年创立,动用了1500人年的工作量,根据对世界各国250万份高水平发明专利的系统分析,提出了一套具有完整理论体系的创新方法。
在20世纪80年代,TRIZ是属于前苏联的国家秘密,在苏联的军事、工业、航空航天等领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苏联解体后,大批TRIZ 研究者移居美国等西方国家,TRIZ的研究与实践迅速普及和发展,在全世界广泛应用。
如今,TRIZ理论用于解决新产品开发的实际问题,每年创造出成千上万的发明专利,为全球各大知名企业取得了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TRIZ的概念及其与创新活动的关系1、什么是TRIZ?所有技术系统的进化都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
而TRIZ就是对这一规律的理论总结和工具性开发。
国际著名的TRIZ专家Savransky 博士认为,TRIZ是基于知识的、面向人的解决发明问题的系统化方法学。
Savransky博士认为,TRIZ包涵了四个方面的含义:(1)TRIZ是基于知识的方法,它通过大量采用自然科学及工程中的效应知识,充分利用出现问题领域的知识。
(2)TRIZ是面向人的方法。
TRIZ中的启发式方法是面向设计者的,其理论本身是基于将系统分解为子系统,区分有益及有害功能的实践,这些分解取决于问题及环境,本身具有随机性。
计算机软件仅起到支持作用,而不是完全代替设计者,需要为处理这些随机问题的设计者提供方法与工具。
(3)TRIZ是系统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系统化的、能方便应用已有知识的过程。
(4)TRIZ是解决发明问题的理论。
为了取得理想解,需要解决设计中的冲突。
TRIZ(萃智)理论综述及中国化思考一、TRIZ(萃智)理论概述TRIZ(萃智)理论属于前苏联的国家机密,在军事、工业、航空航天等领域均发挥了巨大作用,成为创新的“点金术”,让西方发达国家一直望尘莫及。
后来,随着苏联的解体,大批TRIZ(萃智)专家移居欧美等发达国家,TRIZ(萃智)才被世人所知,传播到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等地。
TRIZ(萃智)的含义是“发明问题解决理论”,是由俄语拼写的单词首字母组成,在欧美国家也可缩写为TIPS(Theory of Inventive Problem Solving)。
它是由前苏联发明家里奇.阿奇舒勒(G. S. Altshuller,译为阿利赫舒列尔)在1946年创立的,后来根里奇"阿奇舒勒也被尊称为TRIZ(萃智)之父。
1946年,根里奇·阿奇舒勒开始了发明问题解决理论的研究工作。
当时根里奇"阿奇舒勒在前苏联里海海军的专利局工作,在处理世界各国著名的发明专利过程中,他总是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当人们进行发明创造、解决技术难题时,是否有可遵循的科学方法和法则,从而能迅速地实现新的发明创造或解决技术难题呢?答案是肯定的。
根里奇"阿奇舒勒发现任何领域的产品改进、技术的变革、创新和生物系统一样,都存在产生、生长、成熟、衰老、灭亡,是有规律可循的。
人们如果掌握了这些规律,就能能动地进行产品设计并能预测产品的未来趋势。
以后数十年中根里奇"阿奇舒勒穷其毕生的精力致力于TRIZ (萃智)理论的研究和完善。
在他的领导下,前苏联的研究机构、大学、企业组成了TRIZ(萃智)的研究团体,分析了世界近250万份高水平的发明专利,总结出各种技术发展进化遵循的规律模式,以及解决各种技术矛盾和物理矛盾的创新原理和法则,建立一个由解决技术,实现创新开发的各种方法、算法组成的综合理论体系,并综合多学科领域的原理和法则,建立起TRIZ(萃智)理论体系。
萃智理论TRIZ是由前苏联海军部专利专家GenriehAlt-shuller创立的,他被誉为TRIZ之父。
从1946年开始,他通过对数以百万计的专利文献进行研究,提炼出一套解决复杂技术问题的系统方法90年代初”UZ传播到美国,迅速引起了学术界和企业界的极大关注。
TRIZ的研究和培训机构纷纷成立,目前,TRIZ已成为国外技术创新和质量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文试图对TRIZ的理论和方法体系作一介绍,以引起我国学术界和企业界对这一方法的关注,进而推动TRIz的研究、培训和实践。
二、理论和方法体系技术系统的演变规律是TRIZ的理论基础。
通过对大量的专利加以研究,CendellS.Altshulle:认为技术系统的演变遵循一些重要规律。
这些规律对于产品和工艺的开发与创新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他总结出了技术系统演变的八个重要模式:1.技术系统的演变遵循产生、成长、成熟和衰退的生命周期。
2.增加理想度。
3.系统中各子系统的不均衡演变,从而导致冲突。
4.增加动态性和可控制性。
5.增加复杂性,进而通过集成加以简化。
6,零部件匹配和失配7.从宏观系统向微观系统演变,运用能量场实现更好的性能或控制8.增加自动化,降低人类的参与。
在这八个模式中,增加理想度是” TRIZ理论中非常重要的规律。
它表明技术系统是朝着增加理想度的方向演变的。
理想度(Ideality)是TRIz理论的一个核心概念,其定义如下:其中Uj是指系统的有用结果,包括系统发挥作用的所有有价值的结果;Hj是指系统的有害结果,包括不希望的费用、能量消耗、污染和危险等等。
系统的理想状态是指只有有用的结果而没有有害的结果。
从机械表向电子表的演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TRIZ认为理想的技术系统在物理上是不存在的,但是必须致力于实现理想的最终结果。
增加理想度为创造性解决问题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第三个模式指出,由于系统中各子系统不均衡的演变导致了系统冲突。
系统冲突是TRIz的另一个核心概念,表示隐藏在问题背后的固有矛盾。
TRIZ(萃智)理论的核心思想在珠宝设计中的应用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04-02-2008TRIZ(萃智)理论简介TRIZ(萃智)[Theory of Inventive Problem Solving(TIPS)]是前苏联著名专家G.S.Altshuller提出的解决发明创造问题的理论。
该理论在分析了世界范围内的二百五十多万件专利的基础上,总结出技术进化应遵循的规律及解决各种工程矛盾的发明创新理论,其理论体系目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发明创造问题的情景分析与描述方法;②技术系统进化法则;③发明创造问题的40条解决原理;④物质—场分析模型与发明问题标准解法;⑤理想化及理想设计;⑥发明问题解决算法ARIZ。
G.S.Altshuller发现,类似的问题与解在不同的工业及科学领域交替出现 :技术系统进化的模式在不同的工程及科学领域交替出现 :创新所依据的科学原理往往属于其它领域。
TRIZ(萃智)理论认为不同的发明创造往往遵循着共同的且为数不多的原理、规律或法则。
最后,经过分析整理和纳,G.S.Altshuller总结出了用于解决发明创造问题、实现创新的40条发明创造原理和11个分离原理。
针对具体的矛盾,可基于这些发明创新原理寻求具体的解决方案。
TRIZ(萃智)理论在珠宝设计中的应用在珠宝设计方面,可运用TRIZ(萃智)原理中的40条发明原理来研究形象的创造、形象与形象之间的联系及美的形式规律,进而进行艺术作品的设计。
通过运用40条发明原理,可使设计方案有更多的创造灵感。
从40条发明创造原理中我们找出了在珠宝设计应用中具有代表性的18条原理,经过组合获得若干条珠宝设计创意方案。
以下是所选择的18条原理:⑴分割原理;⑵分离原理;⑶合并原理;⑷嵌套构成原理;⑸动态化原理;⑹维数变化原理;⑺周期性作用原理;⑻改变颜色;⑼不对称原理;⑽曲面化原理;⑾反向原理;⑿复制原理;⒀状态变化原理;⒁多孔材料原理;⒂超高速作用原理;⒃中介物;⒄局部质量原理;⒅有效作用的连续性。
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一. TRIZ(萃智)理论――创新的科学实践证明,一旦发现和掌握了发明创造的内在规律和原理,形成一种科学或者理论,那么实现创新就可以象求解数学题一样,变得有序可寻,富有可操作性和可预见性,创新质量和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正是基于这样一种理念,1946年前苏联著名的发明家G. S. Altshuller提出了当前著名的创新理论――发明问题解决理论,其俄文缩写为TRIZ。
Altshuller及其合作者在大量专利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各种技术发展进化遵循的规律模式,以及解决各种工程矛盾的创新原理和法则,构建了TRIZ(萃智)理论。
可以说TRIZ(萃智)理论是人类已有科技知识与创新思维规律、方法的完美结合。
它是对人类创新活动规律和原理更深入和系统的揭示,为更好的创新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和方法基础,是认识和推动人类创新活动的一个突破性成果。
二. TRIZ(萃智)理论核心思想和基本特征TRIZ(萃智)理论的核心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无论是一个简单产品还是复杂的技术系统,其核心技术的发展都是遵循着客观的规律发展演变的,即具有客观的进化规律和模式。
其次,各种技术难题、冲突和矛盾的不断解决是推动这种进化过程的动力。
再就是技术系统发展的理想状态是用最少的资源实现最大数目的功能。
相对于传统的创新方法,TRIZ(萃智)理论具有鲜明的特点和优势。
它成功地揭示了创造发明的内在规律和原理,快速确认和解决系统中存在的矛盾,而且它是基于技术的发展进化规律研究整个产品发展过程。
因此,运用TRIZ(萃智)理论可大大加快发明创造的进程,提升产品创新水平。
具体来说它可以帮助我们:1. 对问题情境进行系统的分析,快速发现问题本质,准确定义创新性问题和矛盾。
2. 对创新性问题或者矛盾提供更合理的解决方案和更好的创意。
3. 打破思维定势,激发创新思维,从更广的视角看待问题。
4. 基于技术系统进化规律准确确定探索方向,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开发新产品。
TRIZ理论的主要内容(2017.7.18袁治海)TRIZ是“发明问题解决理论”,中文有称“萃智”。
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 是由前苏联发明家根里奇•阿齐舒勒(Genrich S. Altshuller)提出的。
1946年阿齐舒勒等学者在研究了世界各国200万份高水平专利的基础上,提出一套具有完整体系的发明问题解决理论和方法——TRIZ。
1、TRIZ是一种哲学,对理想化、资源、功能性、矛盾、空间/时间/作用等给人们指出了鲜明的创造性思维方法;2、TRIZ是一种方法,向人们展示了定义和解决发明问题的路径;3、TRIZ是一种工具,是包含着40个发明原理、最终理想解(IFR)、矛盾矩阵、进化法则、物-场分析、功能分析、知识库/效应库、资源、分离原理等一整套工具。
TRIZ是将一个特定的问题利用TRIZ思维方法,沿着TRIZ的分析和定义问题的路径,将特定问题转换成TRIZ标准问题,然后利用TRIZ工具就可以很容易地找到对应标准问题的标准解,最后通过验证和评价获得特定问题的解。
这个解,绝不是按以往传统的折中解,而是一个消除了矛盾的趋于最终理想的解。
由于TRIZ提供的工具较多,根据不同的问题情境要选择不同的工具来解决各异的发明问题,其运用过程较为复杂。
运用TRIZ时,首先明确待解决的问题。
如果我们的目的是制定产品开发战略,那么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是预测技术系统的发展趋势,执行预测分析的步骤。
在执行预测分析的时候,首先要分析当前技术系统所处的阶段,根据进化法则判断当前系统的进化方向,运用八大进化法则来指导如何改进系统,使系统向“最终理想化”进化,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然后对筛选出的解决方案进行评价,如果对方案满意则执行方案,如果对方案不满意,则要返回分析问题阶段,重新进行分析,直到获得满意的解决方案。
如果我们的目的是解决具体的产品设计问题,那么我们便执行解决具体问题的流程,首先要对当前的问题进行清晰、全面的陈述,然后构想最终理想解IFR,接着建立物-场模型,再定义当前技术系统中的冲突元素是什么,再根据当前系统中最重要、最突出的冲突,建立一个能反映整个系统关键问题的矛盾模型。
创新方法T R I Z萃智在德国的理论研究和应用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创新方法“TRIZ(萃智)”在德国的理论研究和应用作者:张卫平转载1. TRIZ(萃智)体系简介(1)TRIZ(萃智)的理论基础①对创新规律的基本认识TRIZ(萃智)翻译成德文是Theorie des erfinderischen Probleml?觟sens,意为“发明问题解决理论”。
前苏联科学家阿苏尔在对20万个发明专利进行了研究,特别在对其中4万个他认为发明程度很高的专利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得出了3个基本认识:·发明专利虽数目庞大,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应用了数目不多的一般性原理;·像社会系统一样,技术系统可以通过解决矛盾(Wderspruch)而得到发展。
因此,真正的创新是解决矛盾,妥协的解决方案最多只能算优化;·技术系统的进化遵循一定的模式和规律。
这就是说,技术系统的发展(在一定限度内)是可预测的。
阿苏尔以这3个基本认识为出发点,根据辩证法、认识论和系统论的思想,总结出了技术系统进化法则和构建在基本原理基础上的求解发明问题的技术、方法和工具体系,创立了TRIZ(萃智)。
②TRIZ(萃智)的核心概念TRIZ(萃智)的核心概念有两个:技术矛盾和物理矛盾。
所谓技术矛盾,是指在一个技术系统中,当一个参数被改动时,另一个参数就变差,例如:发动机功率增大,但耗油量升高。
物理矛盾则是指同一个参数的两个互相对立的特性,如温度的冷与热;几何尺寸的长与短;硬度的软与硬等。
阿苏尔将问题分为常规问题与发明问题。
所谓问题,就是技术系统的初始状态与理想状态之间存在距离。
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使技术系统的初始状态通过一个步骤或多个步骤的变换实现或接近理想状态的过程。
如果实现变换的所有步骤都已知,则要解决的问题属常规问题;若至少有一个步骤未知,则该问题属发明问题。
TRIZ术语TRIZ(萃智)的理论基础和基本思想是:产品或技术系统的进化有规律可循生产实践中遇到的工程矛盾往复出现彻底解决工程矛盾的创新原理容易掌握其他领域的科学原理可解决本领域技术问题TRIZ的核心是消除矛盾及技术系统进化的原理并建立了基于知识消除矛盾的逻辑化方法,用系统化的解题流程来解决特殊问题或矛盾。
下图为TRIZ的理论体系。
TRIZ(萃智)的基本概念STC算子:尺寸(S)-时间(T)-成本(C)算子,一种克服思维惯性的方法,它将物体的尺寸、完成功能的时间和成本因素进行一系列变化的思维试验。
S曲线:一个S形状的曲线,表达时间与主要功能参数的关系。
标准解:按照物场模型描述的问题的典型解决方案模型。
裁剪法:一种分析方法,通过裁剪系统的某个组件,然后把该功能重新分配到其他剩余的组件及超系统组件上,来改善技术系统。
参数:表明任何现象、设备或其工作过程中某一种重要性质的量。
如,汽轮机中蒸气的压力、温度等,是该汽轮机蒸汽的参数;电阻、电感和电容,就是电路的参数。
操作空间:矛盾需求必须得到满足的物理空间。
操作时间:矛盾需求必须得到满足的时间段。
产品:执行功能的目标组件。
场:两个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如:磁场、电场、热场等。
超系统:包含技术系统和与它有关的其它系统的更大的系统。
创新:即在已有的基础上,提出独特的、新颖的且富于成效的见解与思维创新原理:解决工程问题的一些常用的方法。
多屏幕法:一种克服思维惯性的方法,由技术系统、子系统、超系统以及这三个系统的过去和未来组成九个屏幕,也称为“九屏幕法”。
发明级别:不同的发明可能会对系统、社会、人类等产生不同的影响,按照影响的程度可以把发明分为不同的等级,即发明的级别。
发明问题解决理论:是发明问题解决理论的俄语首字母转换为拉丁字母的缩写。
发明问题解决算法:问题解决工具,把复杂的问题模型转换成标准问题模型,用TRIZ工具能够高效解决。
ARIZ是“发明问题解决算法”的俄语首字母的缩写。
(创新管理)创新方法TRIZ(萃智)在德国的理论研究和应用创新方法“TRIZ(萃智)”于德国的理论研究和应用作者:张卫平转载1.TRIZ(萃智)体系简介(1)TRIZ(萃智)的理论基础①对创新规律的基本认识TRIZ(萃智)翻译成德文是TheoriedeserfinderischenProbleml?觟sens,意为“发明问题解决理论”。
前苏联科学家阿苏尔于对20万个发明专利进行了研究,特别于对其中4万个他认为发明程度很高的专利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得出了3个基本认识:·发明专利虽数目庞大,但有壹个共同点,就是应用了数目不多的壹般性原理;·像社会系统壹样,技术系统能够通过解决矛盾(Wderspruch)而得到发展。
因此,真正的创新是解决矛盾,妥协的解决方案最多只能算优化;·技术系统的进化遵循壹定的模式和规律。
这就是说,技术系统的发展(于壹定限度内)是可预测的。
阿苏尔以这3个基本认识为出发点,根据辩证法、认识论和系统论的思想,总结出了技术系统进化法则和构建于基本原理基础上的求解发明问题的技术、方法和工具体系,创立了TRIZ(萃智)。
②TRIZ(萃智)的核心概念TRIZ(萃智)的核心概念有俩个:技术矛盾和物理矛盾。
所谓技术矛盾,是指于壹个技术系统中,当壹个参数被改动时,另壹个参数就变差,例如:发动机功率增大,但耗油量升高。
物理矛盾则是指同壹个参数的俩个互相对立的特性,如温度的冷和热;几何尺寸的长和短;硬度的软和硬等。
阿苏尔将问题分为常规问题和发明问题。
所谓问题,就是技术系统的初始状态和理想状态之间存于距离。
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使技术系统的初始状态通过壹个步骤或多个步骤的变换实现或接近理想状态的过程。
如果实现变换的所有步骤均已知,则要解决的问题属常规问题;若至少有壹个步骤未知,则该问题属发明问题。
阿苏尔将他研究过的20万个发明专利所涉及的发明问题分成五类:第壹类(32%):利用已知方法继续发展现有技术系统(例如:增加壁的厚度以提高强度)。
TRIZ术语TRIZ(萃智)的理论基础和基本思想是:产品或技术系统的进化有规律可循生产实践中遇到的工程矛盾往复出现彻底解决工程矛盾的创新原理容易掌握其他领域的科学原理可解决本领域技术问题TRIZ的核心是消除矛盾及技术系统进化的原理并建立了基于知识消除矛盾的逻辑化方法,用系统化的解题流程来解决特殊问题或矛盾。
下图为TRIZ的理论体系。
TRIZ(萃智)的基本概念STC算子:尺寸(S)-时间(T)-成本(C)算子,一种克服思维惯性的方法,它将物体的尺寸、完成功能的时间和成本因素进行一系列变化的思维试验。
S曲线:一个S形状的曲线,表达时间与主要功能参数的关系。
标准解:按照物场模型描述的问题的典型解决方案模型。
裁剪法:一种分析方法,通过裁剪系统的某个组件,然后把该功能重新分配到其他剩余的组件及超系统组件上,来改善技术系统。
参数:表明任何现象、设备或其工作过程中某一种重要性质的量。
如,汽轮机中蒸气的压力、温度等,是该汽轮机蒸汽的参数;电阻、电感和电容,就是电路的参数。
操作空间:矛盾需求必须得到满足的物理空间。
操作时间:矛盾需求必须得到满足的时间段。
产品:执行功能的目标组件。
场:两个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如:磁场、电场、热场等。
超系统:包含技术系统和与它有关的其它系统的更大的系统。
创新:即在已有的基础上,提出独特的、新颖的且富于成效的见解与思维创新原理:解决工程问题的一些常用的方法。
多屏幕法:一种克服思维惯性的方法,由技术系统、子系统、超系统以及这三个系统的过去和未来组成九个屏幕,也称为“九屏幕法”。
发明级别:不同的发明可能会对系统、社会、人类等产生不同的影响,按照影响的程度可以把发明分为不同的等级,即发明的级别。
发明问题解决理论:是发明问题解决理论的俄语首字母转换为拉丁字母的缩写。
发明问题解决算法:问题解决工具,把复杂的问题模型转换成标准问题模型,用TRIZ工具能够高效解决。
ARIZ是“发明问题解决算法”的俄语首字母的缩写。
萃智简介一、萃智萃智是TRIZ的音译。
TRIZ是一个特殊缩略语,即“发明问题解决理论”,它是诞生于前苏联的一套系统的技术创新理论与方法体系,是一门关于综合应用各门专业科学和技术知识解决技术问题,实现创新创造的知识体系。
二、萃智的内容体系萃智由四个模块组成了一个系统完整的创新理论和方法体系:第一模块,创新导航仪——技术系统进化论,它深刻地揭示了人类创造的产品/技术系统进化的规律和基本模式,指明了创新的目标和途径;第二模块,问题分析仪——通用工程参数和问题模型,揭示了所有技术问题的根源在于技术系统内部属性参数的冲突,以及参数冲突的标准类型,阐明了技术问题的原因,揭示了技术问题的本质;第三模块,方法对策库——创新原理和科学技术知识效应库,这些创新原理针对不同的问题提供了相对应的对策方法,为各种创新难题的解决提供了强大的、高效的方法集群,其基本模式是:自身求变、邻里求借、环境求用、行外求例;第四模块,创新线路图,针对具体的创新问题,将其进行模型化分析,针对标准模型给出原理解,再将原理解还原回问题具体环境,最终求出具体解,其基本模式是把问题说清、把原因找准、把方法选好、把路子走好。
三、萃智的核心思想技术系统的理想解为:拥有应有的功能,没有没用的资源。
一切都是资源,没有资源变资源。
技术系统:发展无限,路径有限且可知问题无限,原因有限且可解矛盾无限,对策有限且可控四、萃智的功能1、预测任一技术系统未来的发展模式、方向和路径2、揭示任一技术问题的根本原因并建立问题模型3、给出解决任一技术问题的最佳对策方案4、设计最理想的产品/技术系统五、萃智的特点1、预测发展准确快捷2、分析问题深刻全面3、解决问题彻底高效4、系统全面,易学好用六、萃智与传统创新方法的区别传统的创新方法:针对问题“找”方法,方法在哪,茫然不知。
其情景是大海捞针;萃智创新方法:针对问题“拿”方法,方法在哪,一目了然。
其情景囊中取物。
传统的创新思维是:栽树、浇水、盼开花,能否结果不知道;萃智创新思维是:直接上树采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