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5《醇》说课(公开课)
- 格式:pptx
- 大小:1.07 MB
- 文档页数:1
《醇》说课稿《醇》说课稿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醇》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醇》是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第一节《醇酚》第一课时的内容。
根据新课标和新教材学习有机物,学生主要学习的是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一些重要有机物的组成、结构、主要性质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等知识。
乙醇是是联系烃和烃的衍生物性质的桥梁,在有机物的相互转化中处于核心地位,在学生已对乙醇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中注意从结构的角度深化学生对乙醇的认识,使学生掌握学习和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方法。
在高中化学选修5中有机中对官能团的学习有所体现的系统性。
要善于归纳总结。
因此,我认为在本节的教学中我们需要去追求知识的系统性,要有知识迁移。
2、学情分析从知识结构看,学生已经学习了烃的知识,对有机化学常见的基本反应类型的有了一定的认识,对生活中较为熟悉的乙醇的一些性质和用途也已经有所了解,所以对于进一步学习它的组成和性质,有着较强的求知欲。
目前我所带的班级分三个层次;通学班,平行班,重点班。
通过高一化学将近一年的学习,同学们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小组合作完成一些基本任务,但部分学生学习能力档次不一,在分组讨论时注意将各种不同层次及不同特点学生组合搭配,互相帮扶,鼓励各小组学生主动与老师、同组同学以及组与组之问多交流,形成浓郁的学习研究氛围,完成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从学生的认知心理来看,进入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思想从“被动接受型”慢慢向“自主学习型”转变。
他们学习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逻辑性和创造性明显增加,学习动机比较稳定。
3、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以及新课标对本节的建议和教材的要求确立本节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与技能掌握醇的结构、主要性质及用途。
《乙醇》说课一、教材分析《乙醇》是高二有机化学中体现结构决定性质的重要课之一。
在学习乙醇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烃,通过烃的性质的学习初步了解到原子团之间是相互影响的。
在此基础上,乙醇这节课将学习到官能团决定同一类物质的性质,进一步巩固深化学生们对结构决定性质的认识,这对以后学习更复杂衍生物如苯酚、乙醛、乙酸打下基础。
本课时实验内容较多,通过实验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等。
二、学情分析学生虽已完成了《烃》这章的学习,初步掌握了有机化学的学习方法。
但大部分学生认为有机反应不易理解、有机物分子结构认识困难,应用时容易出错,特别涉及分子结构的问题易错。
也就是说,学生利用分子的空间结构思考问题能力以及形象思维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经过一年多的实验操作能力的训练,我们的学生已经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比较好地在课堂上独立完成一些实验操作并具备一定实验观察能力和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乙醇的物理性质。
(2)了解乙醇的结构(3)使学生掌握乙醇的化学性质及官能团羟基的特性。
(4)了解乙醇的用途。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探索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让学生从探索、发现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让学生形成学习化学的积极情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乙醇的结构、性质难点:乙醇的化学性质五、教学方法1.创设共同探索情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我采用了“实验探究”教学模式:边教边实验法。
让学生在亲自动手的探究性实验中,始终处于一种积极、主动参与的状态,另外,在问题的探究过程中,学生常常会闪现创造智慧的火花,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同时,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如: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严谨的科学态度、勇于探索和坚持真理的精神也得到了培养。
2.变静态信息为动态信息,将微观问题宏观化、直观化。
《醇》说课稿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 《醇》,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必修2》的基础之上,将醇的知识学习从乙醇上升并扩展到对醇类物质的学习,实现由必修到选修、由点到面的扩展。
知识层面的拓展,我们的学习方法也发生转变,从乙醇的性质扩展的醇类的性质,特别是化学性质的学习,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从结构入手,分析结构,从而预测其可能发生的反应。
本节课就针对醇的性质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六个方面对本节课作以分析和说明。
一、教材分析《醇》选自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5第二章第2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在本书的教学中起着枢纽作用,向上可以联系烯烃与卤代烃,向下可联系醛和酮、羧酸。
因此,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不仅是本章内容的重点之一,也是整个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
因此教学课时上安排2课时。
二、说学情1.学习方式:学生喜欢从熟悉事物入手学习新知,对图片、实物感兴趣。
但缺乏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对有机物的学习更是缺乏推理性。
2.知能储备:经过《必修2》的学习,了解几类简单有机物,大多学生但不能从结构角度认识其性质。
三、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高二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醇的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使学生了解羟基的特性,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官能团决定一类有机物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的推理技能、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2.通过从官能团的结构特点入手来分析物质性质的“思路教学”,使学生学会按结构—性质—用途的研究有机化学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醇的主要地位,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感受醇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求知欲。
通过日常生活中醇应用的了解,感受化学与社会的联系,增强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是:醇的分子结构和醇的化学性质;难点是:醇的性质及与结构之间的关系及学生通过物质结构预测性质的能力的培养。
醇的性质和应用说课稿赵金芝(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本节教学内容以乙醇分子中键断裂为主线展开,使学生更能深刻地体会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思想方法。
本节课采用“启发——探究”式的教法,通过“创设情景,探索问题”为核心,启发为手段,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实验探究,体验科学家的发现过程,使学生初步了解自然科学研究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创新技法。
同时运用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借多媒体动画形象直观地展现学生发现的“新知”和微观结构,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并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内容在《有机化学基础》模块的专题4中起着枢纽作用,向上可以联系第一单元卤代烃,向下可联系第三单元醛、羧酸。
因此,对本单元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三)本课教学目标设计一.知识与技能1.在了解乙醇的组成,结构基础上,理解乙醇的重要性质。
2. 理解乙醇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特别是结构中化学键的断裂与性质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培养问题意识,培养思考能力,培养团队精神。
2.通过观察与思考,培养观察、比较、分类、归纳等能力。
3.通过科学实验探究活动,进一步理解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培养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
3.培养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培养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1、重点:乙醇的组成、结构及重要性质2、难点:乙醇的结构、重要性质3、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或演示法、讲授法、自主学习法、讨论法课前准备实验用品:无水乙醇、金属钠、乙醚、浓硫酸、溴化钠粉末、蒸馏水、石棉绒、试管等教学过程一、醇的概念及乙醇的结构创设情景:问:请同学写出乙醇的结构简式.乙醇的结构式,并指出乙醇分子中由哪些基团组成?学生板演并回答:CH3CH2OH,乙醇由乙基和羟基构成问:乙醇的构成可看成乙烷(饱和碳原子)上的氢原子被羟基取代而成看课本66页问:这六类化合物结构上的共同点是什么?它们都属于醇吗?学生回答:这六类化合物的共同点都含有羟基,但是丁香油酚、维生素E上的羟基连接的是苯环,并不是饱和碳原子,因此不属于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