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剂浓度简单测定法
- 格式:docx
- 大小:20.83 KB
- 文档页数:2
含氯消毒剂常用浓度及配制方法含氯消毒剂是我们生活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消毒剂,其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钠。
含氯消毒剂的消毒效果强、速度快,广泛应用于饮用水、游泳池、医疗设备、餐具、家居环境等领域。
那么,含氯消毒剂常用浓度及配制方法有哪些呢?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含氯消毒剂的常用浓度。
一般来说,含氯消毒剂的浓度可分为两种:可直接使用的浓度和需要稀释的浓度。
常见的可直接使用的含氯消毒剂有84消毒液和漂白粉,其浓度为5%左右,即每100毫升的含氯消毒剂中约含有5克的次氯酸钠。
需要稀释的含氯消毒剂主要有以下几种:1:49的次氯酸钠溶液、1:99的次氯酸钠溶液、1:666的次氯酸钠溶液和1:1000的次氯酸钠溶液。
这些溶液的含氯量相对较低,需要按照一定比例配制后使用。
下面,我们将介绍各种含氯消毒剂的具体配制方法。
1. 1:49的次氯酸钠溶液:将50克的次氯酸钠粉末加入1升清水中,充分搅拌均匀即可。
2. 1:99的次氯酸钠溶液:将10克的次氯酸钠粉末加入1升清水中,充分搅拌均匀即可。
3. 1:666的次氯酸钠溶液:将1.5克的次氯酸钠粉末加入1升清水中,充分搅拌均匀即可。
4. 1:1000的次氯酸钠溶液:将1克的次氯酸钠粉末加入1升清水中,充分搅拌均匀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配制含氯消毒剂时应遵守以下几点:1. 选择优质的原材料:次氯酸钠是含氯消毒剂的主要成分,应从正规的化工厂或医疗供应商购买。
2. 认真执行配制比例:在配制含氯消毒剂时一定要按比例添加次氯酸钠和清水,不可随意调整药剂浓度。
3. 做好标识和储存:配制完成的含氯消毒剂应使用标签标明浓度和配制日期,并存放在阴凉干燥处,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环境。
总之,含氯消毒剂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消毒杀菌剂,但是在使用时一定要注意浓度的控制和配制比例的准确,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害。
希望本篇文章能够为大家提供一定的帮助。
医疗卫生机构常用消毒剂现场快速检测方法一、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现场快速检测医疗卫生机构常用消毒剂有效成分含量及相关指标的方法、结果判定和注意事情。
本标准适用于利用消毒剂浓度试纸法测定过氧乙酸、二氧化氯、含氯、含溴、含碘消毒剂、酸性氧化电位水、戊二醛、邻苯二甲醛等常用消毒剂有效成分含量及其使用中浓度的限量值,以及利用现场快速检测仪器定量测定酸性氧化电位水、乙醇等有效成分和相关指标。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下面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6373乙醇消毒剂卫生标准消毒技术规范原卫生部2002年消毒产品卫生安全评价规定国家卫生计生委2014年三、术语和定义下面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1.试纸半定量测定(test paper semi -quantitative determination)试纸上特定的化学物质与对应消毒剂中的有效成分发生化学反应,试纸的颜色发生变化后与标准比色卡比对确定消毒剂有效成分含量的一种快速检测方法。
2.有效成分(available ingredient)在消毒剂配方中,对病原微生物具有杀灭或抑制作用的物质。
3.限量值(1 imited value)在消毒剂使用中,允许安全有效使用的最低有效成分含量。
四、有效成分含量测定方法1.试纸半定量测定法1.1适用范围适用于过氧乙酸、二氧化氯、含氯、含溴、含碘消毒剂、酸性氧化电位水、戊二醛、邻苯二甲醛消毒剂及应用液有效成分含量的快速测定。
1.2操作方法1.2.1在室温条件下,取适量待测消毒剂于25mL烧杯中作为样品。
取一片相应的消毒剂浓度测试纸,将其试纸部分浸入样品中,达到消毒剂浓度测试纸使用说明书规定时间后取出。
1.2.2在自然光线下,按照消毒剂浓度测试纸说明书规定时间将试纸片与标准比色卡比对,读取浓度值或判定消毒剂的浓度是否符合要求。
消毒剂浓度试纸简单测定法G-1型消毒剂浓度试纸使用范围: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如漂白粉、二氯异氰尿酸钠、次氯酸钠、氯化磷酸三钠等)、二氧化氯消毒剂等的现场测定。
使用方法⑴消毒剂溶液有效成分浓度在浓度试纸测定范围内时,取试纸浸于消毒液中,片刻取出,半分钟内在自然光下与标准色块比较,读出溶液所含有效成分含量。
⑵消毒剂溶液有效成分浓度高于浓度试纸测定范围内时,可用自来水先将消毒剂稀释,使其有效成分浓度在试纸测定范围内,再按上法进行测定。
⑶对固体消毒剂测定时,应先用自来水将消毒剂配制成溶液,并使其有效成分浓度在试纸测定范围内,再按上法进行测定并计算有效成分浓度。
结果判定⑴直接测定的消毒剂溶液,对应标准色块上所示浓度为该消毒剂溶液的有效成分浓度。
⑵固体消毒剂或需稀释的消毒剂,其有效成分浓度为比色所得值乘以稀释倍数即为该消毒剂的有效成分浓度。
注意事项⑴溶液有效成分>1000mg/L时准确性较差,浓度在20mg/L~500mg/L时,测定结果较准确。
⑵试纸浸湿后时间超过1min,颜色逐渐消退,结果不准确。
⑶本法所测结果不精确。
⑷用后,剩余试纸应及时放回原塑料袋内包好,以免受到环境中其他药物的影响,影响以后的测定。
其他型号浓度试纸各种浓度试纸应通过检测机构和有关部门的检测与认可。
使用时可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
含氯消毒剂中有效氯的简易检测漂白粉中有效氯的简易检测:称取0.5g漂白粉于10ml比色管中,加入清水至10ml,强烈振摇1min,放置5min,倾出上清液,用吸管吸出38滴于白瓷盘中。
将此吸管洗净,吸蓝墨水滴加于吸出的漂白粉上清液上,边搅拌边滴加蓝墨水,直至出现稳定的蓝绿色为止。
消耗蓝墨水的滴数即为该漂白粉中有效氯的百分含量。
漂白粉精中有效氯的简单检测:方法与漂白粉中有效氯的简易检测相同,只是取样品澄清液19滴,有效氯的百分含量为蓝墨水滴数的两倍。
水中余氯检验取经消毒的水样用市售余氯比色器或余氯测定试剂盒测定,也可以用DPD 比色法或邻联甲苯胺比色法。
消毒剂浓度试纸使用规程目的:建立消毒剂浓度试纸的使用规程,保证正确使用,准确测定消毒剂浓度。
2.范围:本标准适用于用G-1型消毒剂浓度试纸对过氧乙酸、过氧化氢、氯化磷酸三钠、次氯酸钙、次氯酸钠、氯胺T、二氧化氯和含次氯酸钠的清洗消毒剂等溶液浓度进行监测,以保证消毒的效果。
亦可用于检测上述消毒剂原药的浓度。
3. 职责:各生产车间清洁消毒人员对本标准的实施负责。
4.程序:4.1. G-1型消毒剂浓度试纸测定消毒剂溶液浓度,操作简便,能在1分钟内得出结果,结果与用碘法测定的结果相近。
4.2.测定浓度范围:消毒剂有效成分浓度不得超过1000mg/L,药液中有效成分的浓度在20—50mg/L时,测定的结果准确性较高。
4.3.取一条试纸,在所测消毒剂溶液内浸泡片刻后取出。
半分钟内,在自然光下与标准色块比较。
与测试试纸颜色相近的标准色块所对应的mg/L含量和百分浓度即为该溶液所含有效成分的浓度。
4.4.当消毒剂溶液的有效成分高于1000mg/L时,为取得较准确的结果,可取样液稀释至20—50mg/L浓度后,再进行检测。
计算浓度时,将比色所得值乘以稀释倍数即得。
4.5. 对固体消毒剂检测时,应将消毒剂配制成有效成分浓度在20—50mg/L的溶液,然后进行检测。
计算浓度时,将比色所得百分浓度值乘以溶液升数,再除以所取消毒剂毫克数,便可得出百分浓度。
4.6. 注意事项:4.6.1. 长期不用的浓度试纸,贮存中应防潮,以免霉变。
4.6.2. 用后剩余试纸应及时放回原袋内包好,以免受到环境中其它药物的影响。
紫外线强度指示卡使用规程目的:建立紫外线强度指示卡的使用规程,保证正确使用,准确监测紫外线强度。
2.依据:《紫外线强度指示卡使用说明书》。
3.范围:本标准适用于紫外线强度指示卡的使用。
4.职责:QA洁净度监测人员、QC检验员对本标准的实施负责。
5.程序:5.1. 工作原理:紫外线强度指示卡根据不同强度紫外线使光效药膜变成不同深浅颜色的原理制成。
常用灭菌剂、消毒剂使用浓度、方法及监测使用消毒液使用应根据消毒液不同厂家不同批号的产品使用说明书进行配制。
(一)、戊二醛消毒液1、浸泡灭菌消毒常用浓度:碱性戊二醛 2.0%-3.4%,加碳酸氢钠将pH调至7.5-8.3(1h后测定),灭菌作用时间为10h。
消毒作用时间为30 min。
戊二醛应在通风良好处使用(美国规定接触量高限为0.05ppm)2、戊二醛使用方法:灭菌用浸泡法:将清洗、晾干或擦干后待灭菌处理的医疗器械及物品浸没于2%戊二醛的容器中并加盖,浸泡10h后,无菌操作取出,用无菌水冲洗干净,并无菌擦干后使用。
消毒浸泡法:将清洗、晾干擦干后的待消毒处理医疗器械及物品浸没于2%戊二醛的容器中并加盖,一般30min,取出后用灭菌水冲洗干净并擦干。
3、戊二醛使用注意事项:戊二醛对碳钢器械、制品有腐蚀性,使用前应先加入0.5%亚硝酸钠防锈。
使用过程中应对戊二醛浓度进行检测,保证其使用有效浓度(每周用2%戊二醛浓度测试卡监测1次并记录)。
戊二醛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接触戊二醛溶液时应戴橡胶手套,防止溅入眼内或吸入体内。
盛装戊二醛消毒液的容器应加盖,放于通风良好处。
4、戊二醛消毒液浓度测试纸操作规程:1)测定1.8%-2.1%戊二醛浓度。
2)从瓶中取出一条戊二醛浓度指示卡,将指示色块完全浸没于戊二醛溶液3s内取出;3)在瓶盖上的纸垫,去除色块上多余的液体,横置于瓶盖上;4)注意不要将色块面朝下以免受到污染,等候5-8min观察颜色变化,5、戊二醛浓度指示卡判断结果:1)指示卡色块由白色变为均匀黄色,表示溶液浓度符合要求。
2)指示色块全部或仍有部分白色,表示溶液浓度不够,为不合格,需立即更换消毒液。
3)测试纸应在有效期内使用。
使用中戊二醛浓度一般每周监测一次,特殊消毒如腔镜消毒、灭菌,每天监测一次。
并记录监测结果。
(二)、安尔碘、碘伏消毒剂开启后注明开启时间、四天内使用,无用完丢去(不得更改时间继续使用)。
含氯消毒剂的使用及配制方法之蔡仲巾千创作一、含氯消毒剂1、定义:指溶于水中能发生次氯酸者为含氯消毒剂。
2、有效氯:指与含氯消毒剂氧化能力相当的氯量,其含量用mg/L 或(g/100 ml)浓度暗示。
3、适用范围:适用与环境、物体概况、物品、分泌物、排泄物等消毒。
二、使用方法:消毒液配制应根据产品有效氯含量,按稀释定律,用蒸馏水稀释所需要浓度。
消毒方法:浸泡法、擦拭法、喷洒法、干粉消毒法四种。
1、浸泡法:将洗净待消毒的物品浸没于装有含氯消毒剂溶液的容器中,加盖。
细菌繁殖体污染的物品:用含有效氯500mg/L,浸泡10分钟以上,经血传播病原体、分支杆菌、细菌芽孢:2000 mg/L--5000 mg/L,浸泡30分钟以上。
2、擦拭法:大件物品或其它不克不及用浸泡消毒的物品用擦拭消毒,消毒所用浓度和作用时间同浸泡法。
3、喷洒法:一般污染的物品概况; 400 mg/L--700 mg/L,作用时间为10分--30分以上。
对经血传播病原体、分支杆菌、芽孢等污染概况:2000 mg/L以上,作用60分钟以上。
喷洒后有强烈的刺激气味,人员应立即离开。
4、干粉消毒法:对排泄物的消毒,用含氯消毒剂干粉加入排泄物中,使有效氯含量达到1000mg/L,搅拌后作用2小时以上;对医院污水的消毒,用干粉按有效率50 mg/L 用量加入污水中,并搅拌均匀,作用2小时后排放。
“84”消毒液:为中效消毒剂,一定浓度的“84”消毒液能消灭肠道致病菌、化脓性球菌、细菌芽孢等,并有快速去污和强力漂白作用。
使用方法:1、浸泡法:医疗器械及用品:500mg/L,30分钟。
便器、痰盂痰杯:500mg/L--1000mg/L,30分钟--60分钟。
2、喷洒及擦拭法:家具地面物表:500 mg/L,30分钟病人血液及排泄物污染严重者:1000 mg/L--2000 mg/L, 30分钟分支杆菌和致病性芽孢污染者:2000 mg/L--5000 mg/L, 30分钟三、含氯消毒剂注意事项:粉剂应于阴凉处避光、防潮、密封保管;水剂应于阴凉处避光、密闭保管。
消毒剂浓度试纸简单测定法G-1型消毒剂浓度试纸使用范围: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如漂白粉、二氯异氰尿酸钠、次氯酸钠、氯化磷酸三钠等)、二氧化氯消毒剂等的现场测定。
使用方法⑴消毒剂溶液有效成分浓度在浓度试纸测定范围内时,取试纸浸于消毒液中,片刻取出,半分钟内在自然光下与标准色块比较,读出溶液所含有效成分含量。
⑵消毒剂溶液有效成分浓度高于浓度试纸测定范围内时,可用自来水先将消毒剂稀释,使其有效成分浓度在试纸测定范围内,再按上法进行测定。
⑶对固体消毒剂测定时,应先用自来水将消毒剂配制成溶液,并使其有效成分浓度在试纸测定范围内,再按上法进行测定并计算有效成分浓度。
结果判定⑴直接测定的消毒剂溶液,对应标准色块上所示浓度为该消毒剂溶液的有效成分浓度。
⑵固体消毒剂或需稀释的消毒剂,其有效成分浓度为比色所得值乘以稀释倍数即为该消毒剂的有效成分浓度。
注意事项⑴溶液有效成分>1000mg/L时准确性较差,浓度在20mg/L~500mg/L时,测定结果较准确。
⑵试纸浸湿后时间超过1min,颜色逐渐消退,结果不准确。
⑶本法所测结果不精确。
⑷用后,剩余试纸应及时放回原塑料袋内包好,以免受到环境中其他药物的影响,影响以后的测定。
其他型号浓度试纸各种浓度试纸应通过检测机构和有关部门的检测与认可。
使用时可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
含氯消毒剂中有效氯的简易检测漂白粉中有效氯的简易检测:称取0.5g漂白粉于10ml比色管中,加入清水至10ml,强烈振摇1min,放置5min,倾出上清液,用吸管吸出38滴于白瓷盘中。
将此吸管洗净,吸蓝墨水滴加于吸出的漂白粉上清液上,边搅拌边滴加蓝墨水,直至出现稳定的蓝绿色为止。
消耗蓝墨水的滴数即为该漂白粉中有效氯的百分含量。
漂白粉精中有效氯的简单检测:方法与漂白粉中有效氯的简易检测相同,只是取样品澄清液19滴,有效氯的百分含量为蓝墨水滴数的两倍。
水中余氯检验取经消毒的水样用市售余氯比色器或余氯测定试剂盒测定,也可以用DPD 比色法或邻联甲苯胺比色法。
之答禄夫天创作
经常使用消毒液的浓度及使用方法消毒液消毒对象消毒浓度消毒及配制方法
戊二醛(灭菌剂) 不耐热的医疗器械和精密仪器 2% 将清洗、晾干的医疗器械及物品浸没于装有戊二醛的容器中加盖浸泡,无菌为10h 用无菌水冲洗干净,消毒为20-45min 。
乙醇(中效消毒剂) 皮肤、环境概况及医疗器械75% ,将物品放入乙醇溶液的加盖容器中浸泡10min以上,对皮肤的消毒用乙醇棉球擦拭。
碘伏(中效消毒剂) 皮肤、粘膜有效碘0.5% ,浸泡法:含有效碘0.05%的消毒液浸泡30min,擦拭法:手术部位及注射部位含有效碘0.25-0.5%擦拭2遍,共2min。
84消毒液(高效消毒剂)有效氯5% ,输血器、采血器及针头接触肝炎、结核的器械及污物有效氯0.2%,浓度为0.2%,配制方法:每1000ml自来水中加40ml84消毒液,加盖浸泡60 min。
浓度为0.1%配制方法:每1000ml自来水中加20ml84消毒液加盖浸泡60min以上(未接触病人的可不浸泡)。
浓度0.05%配制方法:每1000ml自来水中加10ml消毒液加盖浸泡30min以上或用其溶液擦拭。
注:84消毒液有效氯含量为5%;用于布类、物表、污物的消毒液应现配现用;被消毒的物品需浸泡于液面下,每日更换;消毒液有效浓度采取浓度试纸进行测定。
输液器、注射器有效氯0.1% 。
体温表医护手止血带换药碗弯盘雾化面罩物表(工作台、输液架、拖布等)污物(排泄物、呕吐物、便器等) 有效氯0.05%。
常用灭菌剂消毒剂使用浓度方法及监测本段没有格式错误,不需要修改。
使用消毒液时,应根据不同厂家不同批号的产品使用说明书进行配制。
下面介绍几种消毒液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戊二醛消毒液是一种常用的消毒液。
其浸泡灭菌常用浓度为2%-3.4%,加碳酸氢钠将pH调至7.5-8.3(1小时后测定),灭菌作用时间为10小时,消毒作用时间为30分钟。
使用时应在通风良好的地方进行,接触量高限为0.05ppm。
灭菌用浸泡法和消毒浸泡法均可使用,使用后应用无菌水冲洗干净并擦干。
注意事项包括避免接触过量和保持通风。
安尔碘消毒液和碘伏消毒液的原液浓度分别为0.2%和0.5%。
配制浓度和消毒时间不同,具体可参考产品说明书。
消毒方法包括现配现用、冲洗、擦拭、喷雾消毒等。
使用范围包括皮肤、物体表面、诊疗器具等。
注意事项包括避免过量使用和避免接触眼睛等敏感部位。
过氧化氢消毒液的配制浓度为3%(30g/L),使用方法包括喷洒、浸泡和擦拭等。
作用时间和使用范围不同,具体可参考产品说明书。
注意事项包括避免接触过量和注意通风。
紫外线灯管消毒和气溶胶喷雾器消毒可用于室内空气和物体表面的消毒。
使用时应注意安全,避免直接接触光线和过量使用。
除了以上介绍的消毒液,还有其他一些常用的消毒液,如75%乙醇、60%优氯净、爱尔施强氯消毒片等。
使用时应根据产品说明书进行配制和使用。
注意事项包括避免过量使用和注意安全。
戊二醛对碳钢器械和制品有腐蚀性,因此在使用前应该加入0.5%的亚硝酸钠防锈剂。
使用过程中应该定期检测戊二醛的浓度,以保证其有效使用浓度(每周使用2%的戊二醛浓度测试卡进行检测并记录结果)。
戊二醛对皮肤和粘膜有刺激性,接触戊二醛溶液时应戴上橡胶手套,以防止其溅入眼睛或被吸入体内。
同时,盛装戊二醛消毒液的应该加盖,并放置在通风良好的地方。
对于戊二醛消毒液的浓度测试,应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1)测定1.8%-2.1%的戊二醛浓度;2)从瓶中取出一条戊二醛浓度指示卡,将指示色块完全浸没于戊二醛溶液3秒内取出;3)在瓶盖上的纸垫上去除色块上多余的液体,并横置于瓶盖上;4)等待5-8分钟观察颜色变化。
常用灭菌剂、消毒剂使用浓度、方法及监测(一)、戊二醛消毒液1、浸泡灭菌消毒常用浓度:碱性戊二醛 2.0%-3.4%,加碳酸氢钠将pH调至7.5-8.3(1h后测定),灭菌作用时间为 10h。
消毒作用时间为30 min。
戊二醛应在通风良好处使用(美国规定接触量高限为0.05ppm)2、戊二醛使用方法:灭菌用浸泡法:将清洗、晾干或擦干后待灭菌处理的医疗器械及物品浸没于2%戊二醛的容器中并加盖,浸泡10h后,无菌操作取出,用无菌水冲洗干净,并无菌擦干后使用。
消毒浸泡法:将清洗、晾干擦干后的待消毒处理医疗器械及物品浸没于2%戊二醛的容器中并加盖,一般30min,取出后用灭菌水冲洗干净并擦干。
3、戊二醛使用注意事项:戊二醛对碳钢器械、制品有腐蚀性,使用前应先加入0.5%亚硝酸钠防锈。
使用过程中应对戊二醛浓度进行检测,保证其使用有效浓度(每周用2%戊二醛浓度测试卡监测1次并记录)。
戊二醛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接触戊二醛溶液时应戴橡胶手套,防止溅入眼内或吸入体内。
盛装戊二醛消毒液的容器应加盖,放于通风良好处。
4、戊二醛消毒液浓度测试纸操作规程:1)测定1.8%-2.1%戊二醛浓度。
2)从瓶中取出一条戊二醛浓度指示卡,将指示色块完全浸没于戊二醛溶液3s内取出;3)在瓶盖上的纸垫,去除色块上多余的液体,横置于瓶盖上;4)注意不要将色块面朝下以免受到污染,等候5-8min观察颜色变化,5、戊二醛浓度指示卡判断结果:1)指示卡色块由白色变为均匀黄色,表示溶液浓度符合要求。
2)指示色块全部或仍有部分白色,表示溶液浓度不够,为不合格,需立即更换消毒液。
3)测试纸应在有效期内使用。
使用中戊二醛浓度一般每周监测一次,特殊消毒如腔镜消毒、灭菌,每天监测一次。
并记录监测结果。
(二)、安尔碘、碘伏消毒剂开启后注明开启时间、四天内使用,无用完丢去(不得更改时间继续使用)。
每次用后盖旋紧、垂直放置。
对使用中的安尔碘、碘伏消毒液进行染菌量的监测,由院感科采样。
常用消毒剂不同浓度配制方法
消毒剂配制溶液
目标浓度=有效消毒剂质量÷溶剂×100%,溶剂一般为水。
其中,有效消毒剂质量=消毒剂质量*有效消毒剂含量
示例1:有效氯含量500mg/片的含氯消毒片,使用500mL水瓶进行配制。
取适量消毒片投入水中,切勿颠倒顺序,见下表:
示例2:二氧化氯有效含量100mg/片的二氧化氯消毒片,使用500mL水瓶进行配制。
取适量消毒片投入水中,切勿颠倒顺序,见下表:
示例3:常见市售84消毒液的有效氯含量为5%(有效氯含量约为50000 mg/L),使用适量容器进行配制。
取适量消毒液投入水中,切勿颠倒顺序,见下表:。
消毒剂双癸基二甲基氯化铵含量测定方法一、背景介绍双癸基二甲基氯化铵是一种常见的消毒剂,广泛用于医疗卫生、食品加工、水处理等领域。
其含量的测定对于保证消毒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建立一种准确、快速、简便的测定方法对于双癸基二甲基氯化铵的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二、测定方法1. 仪器与试剂(1)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天平、磁力搅拌器、移液器等。
(2)试剂:双癸基二甲基氯化铵标准品、甲醇、乙醇、去离子水等。
2. 样品的制备取一定质量的样品,加入适量的甲醇,用磁力搅拌器搅拌溶解,得到样品溶液。
3. 测定步骤(1)标准曲线的绘制:取不同浓度的双癸基二甲基氯化铵标准溶液,分别以乙醇稀释,测定它们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的吸光值,绘制标准曲线。
(2)测定样品:取样品溶液,稀释至适量的浓度,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吸光值。
(3)计算含量: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样品中双癸基二甲基氯化铵的含量。
4. 方法验证验证该方法的准确性、重现性、灵敏度等指标,确保该方法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三、结果分析根据上述测定方法,可以准确、快速地测定双癸基二甲基氯化铵的含量。
经过方法验证,该方法准确性高,重现性好,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稳定性,可以满足对双癸基二甲基氯化铵含量的测定要求。
四、实验注意事项1. 在实验操作中,严格遵守化学品操作规程,注意个人防护。
2. 样品的制备和测定过程中应注意样品的保存和处理,避免样品受到污染或挥发。
3. 在测定过程中应注意仪器的使用和保养,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4. 实验结果应该以可靠的数据及图表形式呈现,便于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五、结论通过该测定方法,可以准确测定双癸基二甲基氯化铵的含量,为消毒剂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准确的数据支持。
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可靠性高等特点,在实际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六、参考文献1. XXX等. 消毒剂双癸基二甲基氯化铵的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化学分析,20XX,39(5): 101-105.2. XXX等.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双癸基二甲基氯化铵含量测定中的应用研究. 化学仪器,20XX,45(3): 56-60.以上就是关于消毒剂双癸基二甲基氯化铵含量测定方法的一些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消毒质量监测的常用方法医院消毒是预防医院内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消毒质量的监测是评价其消毒设备运转是否正常、消毒药剂是否有效、消毒方法是否合理、消毒效果是否达标的唯一手段,因而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必不可少。
医院消毒质量监测时需遵循以下原则:监测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掌握一定的消毒知识,熟悉消毒设备和药剂性能,具备熟练的检验技能;选择合理的采样时间(消毒后、使用前);遵循严格的无菌操作。
一、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监测方法(1).化学监测法:1)化学指示卡(管)监测方法: 将既能指示蒸汽温度,又能指示温度持续时间的化学指示管(卡) 放入大包和难以消毒部位的物品包中央,经一个灭菌周期后,取出指示管(卡),根据其颜色及性状的改变判断是否达到灭菌条件。
2)化学指示胶带监测法: 将化学指示胶带粘贴于每一待灭菌物品包外,经一个灭菌周期后,观察其颜色的改变,以指示是否经过灭菌处理3)对预真空和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每日进行一次B-D试验。
4)结果判定: 检测时,所放置的指示管(卡)、胶带的性状或颜色均变至规定的条件,判为灭菌合格;若其中之一未达到规定的条件,则灭菌过程不合格。
5)注意事项: 监测所用化学指示物须经卫生部批准,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二、手的消毒效果监测1 采样时间:在消毒后立即采样。
2 采样方法(1)手的采样:被检人五指并拢,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的棉拭子在双手指屈面从指根到指端往返涂擦 2 次(一只手涂擦面积约30cm2),并随之转动采样棉拭子,剪去操作者手接触部位,将棉拭子投入10ml 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立即送检。
(2)结果判定Ⅰ、Ⅱ类区域工作人员:细菌总数≤5cfu/cm2,并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孢菌为消毒合格。
Ⅲ类区域工作人员:细菌总数≤10cfu/cm2,并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为消毒合格。
Ⅳ类区域工作人员:细菌总数≤15cfu/cm2,并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为消毒合格。
次氯酸钠是广东省在“七五”期间推出的蚕用消毒剂,对家蚕各种传染性蚕病均有显著的消毒效果。
到目前为止,该药物仍是广东蚕种生产中首选的消毒药物。
其优点是杀菌作用快速彻底,但缺点是不耐贮存,性能不稳定,有效成分易降解。
因此,在每次使用前要进行有效含量的测定,才能掌握药物的真实浓度。
但因常规检测技术较复杂,生产上多数未能进行浓度检测,而是采用一些感官方法来判断其有效与否,使用浓度得不到保证。
pH 试纸是检测溶液酸碱性的最方便的工具,pH 试纸遇到不同酸碱性溶液时,会显示不同的颜色,可通过将其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确定溶液的酸碱度,使用十分方便。
广泛pH 试纸的检测范围是1-14,以pH7为中性,小于7为偏酸性溶液,大于7为偏碱性溶液。
次氯酸钠具有强碱性和强氧化性的特点,当次氯酸钠液滴接触到pH 试纸时,试纸会迅速变色显示其pH 值,但由于次氯酸钠的强氧化性使得试纸的颜色继续发生变化。
根据这一现象,本文拟建立起pH 试纸的颜色变化规律与药物浓度之间的简单直观的对应关系,寻找快速有效的检测方法,为生产提供参考。
1材料和方法1.1材料与试剂测试病原:家蚕微粒子孢子:蚕育种与蚕病研究室继代保存,配制成浓度108个/mL 。
家蚕核型病毒多有体:蚕育种与蚕病研究室继代保存,配制成浓度109个/mL 。
试剂:次氯酸钠:佛山市顺德区康源日用化工有限公司生产,分别配制成0.1%、0.2%、0.3%、0.4%和1%5级浓度。
材料:pH 广泛试纸:上海三爱思试剂有限公司生产,检测的pH 值范围1-14。
仪器:pH 计PB-10:德国Sartorius 股份公司生产。
1.2方法1.2.1次氯酸钠溶液pH 值测定用pH 计测定各浓度溶液的pH 值。
1.2.2次氯酸钠溶液pH 试纸显色观察用玻棒沾取少量药液滴于试纸中间,观察药液在试纸上的颜色变化情况。
1.2.3次氯酸钠溶液的消毒效果观察DOI:10.3969/j.issn.2095-1205.2012.03.11pH 试纸法快速检测次氯酸钠溶液浓度杨琼李丽邢东旭(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10)摘要:次氯酸钠消毒高效广谱,是广东蚕种生产中首选的消毒剂。
84消毒液中有效氯含量的测定84消毒液是一种以次氯酸钠(NaClO)为主要成分的高效消毒剂,它的灭菌消毒能力用有效氯(OCl-)衡量,有效氯含量越高,消毒能力越强;反之,消毒能力越弱。
因此,测定84消毒液中有效氯的含量是检测其是否合格的一项重要指标。
一般情况下,有效氯的含量为5.5%至6.5%。
一、间接碘量法测定有效氯的原理间接碘量法是测定有效氯的经典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滴定终点明显、误差较小等优点。
其中包含的反应过程有:Cl2 + 2KI =2KCl + I2OCl- + Cl- + 2H+ = H2O + Cl2Cl2 + 2I- = 2Cl-+ I22Na2S2O3 + I2 = 2NaI + Na2S4O6由上述反应,可根据Na2S2O3的消耗量计算出有效氯含量:W(Cl)= (CV×0.03545/m)×100%其中,W(Cl)是84消毒剂中有效氯的质量分数(%),C是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V是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体积(ml),m是碘量瓶中所含消毒剂原药质量(g),0.03545是与1 ml1molL-1 Na2S2O3标准溶液相当的氯的质量(g)。
二、实验仪器1.研钵2.250ml碘量瓶、称量瓶、20ml量筒、10ml量筒、5ml 量筒3.150ml烧杯、容量瓶250ml、具塞磨口锥形瓶4. 0.0001g分析天平、0.1g台秤5.酸式滴定管、棕色试剂瓶6.滤纸7.移液管25ml、洗耳球三、所需溶液及其配制1.碘化钾溶液(100g/L)2.硫酸溶液(1mol/L)3.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C(Na2S2O3)=0.1mol/L]称取24.8g Na2S2O3?5H2O或15.8g无水硫代硫酸钠,溶于适量蒸馏水中,小火煮10 分钟,冷却,稀释至1 L,备用。
4.可溶性淀粉溶液(10g/L)称取1.0g淀粉,加5ml水使之成糊状,一边搅拌一边将糊状物加入90ml沸腾的水中,冷却,再稀释到100ml,取上层澄清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