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蚊子和狮子》
- 格式:pptx
- 大小:500.95 KB
- 文档页数:15
初中语文《蚊子和狮子》课件【】《蚊子和狮子》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一篇寓言故事,通过讲述蚊子和狮子的故事,向学生传达做人要谦虚、不要骄傲自大的道理。
一、教学内容教材章节: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0课《寓言两则》。
详细内容:本课包括两个寓言故事,《蚊子和狮子》和《北风与太阳》。
《蚊子和狮子》讲述了蚊子凭借自己的小巧和敏捷,轻而易举地战胜了狮子,但在胜利后却因为骄傲自大而被蜘蛛网粘住,最终被苍蝇嘲笑的故事。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寓言故事的主题思想。
2. 提高学生的朗读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教育学生做人要谦虚,不要骄傲自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寓言故事的主题思想。
难点:分析蚊子失败的原因,引导学生从中吸取教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个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你们认为什么是真正的英雄?”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2. 朗读课文: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氛围。
3. 理解课文:引导学生分析蚊子战胜狮子和蚊子失败的原因,讨论蚊子的骄傲自大给它带来了什么后果。
4. 拓展延伸:让学生举例说明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骄傲自大的现象,以及这些现象带来的后果。
6. 课堂练习: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蚊子和狮子小巧轻而易举战胜狮子骄傲自大被蜘蛛网粘住,被苍蝇嘲笑七、作业设计1. 课后练习题:完成课本课后练习题。
2. 作文:以“谦虚与骄傲”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述蚊子和狮子的故事,让学生明白了做人要谦虚,不要骄傲自大的道理。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课堂氛围良好。
但在拓展延伸环节,部分学生对于生活中的骄傲自大现象认知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研究其他寓言故事,如《乌鸦和狐狸》、《井底之蛙》等,以便更好地理解寓言故事的寓意。
《蚊子和狮子》写作特点
1、精巧的构思
本文的情节大起大落,写出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的转化。
人们不常见蚊子战胜狮子,听蚊子的“宣言”,还以为是吹牛,再一看,倒不假。
人们常见蚊子被蜘蛛网粘住,但是蚊子刚刚战胜狮子,真把它看得无敌于天下,反倒觉得出乎意料了,再一想,又毫不奇怪。
作者巧妙地把二者联结起来,构成大起大落的故事情节,非常耐人寻味,而寓意又非常深刻。
2、简洁生动的语言
本文这则寓言的语言运用得生动形象,如开头用否定句“你并不比我强”,后来用肯定句,“我比你强得多”步步进逼,咄咄逼人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蚊子和狮子》知识讲解梳理运用作者与背景《伊索寓言》《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选自《伊索寓言》。
伊索(约公元前六世纪),古希腊寓言作家。
相传他原是古希腊萨摩斯岛雅德蒙家的奴隶,因才智出众,善于讲述寓言故事,受到主人赏识,获得了自由,以后他游历希腊各地,出入吕底亚国王克洛伊索斯的宫廷。
公元前五世纪末,伊索这个名字为希腊人所熟知,希腊寓言开始都归在他的名下。
《伊索寓言》:公元前4世纪至3世纪,雅典人得墨特里俄斯编了《伊索故事集成》,这是最早的希腊寓言集。
我们现在看到的《伊索寓言》是经过多次增删编辑而成的,有些寓言产生于不同的年代,不可能都是伊索的作品。
所以,就整体而言,《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寓言的汇编,是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的集体创作。
流传很广的寓言有《狼和小羊》《农夫和蛇》《乌龟和兔子》《狐狸和葡萄》等。
知识积累1.较.(jiào)量:用竞赛或斗争的方式比本领、实力的高低。
2.凯歌:打了胜仗所唱的歌。
3.喇.(lǎ)叭考题例析(2011 广东)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2题。
寓言:一种古老而有生命力的艺术杨洋寓言是什么?说得通俗一点,寓言就是作者另有寄托的故事。
作为一种很独特的文学样式,寓言具有双重结构:表面上讲一个故事,即“寓体”,但故事里往往寄托着特殊的意义,即“寓意”。
中国寓言源远流长,它和神话一样,是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
有文字记录的寓言出现在春秋末年,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
战国时代是寓言创作的黄金时期,不仅创作数量大,而且艺术性、思想性都非常高。
在《孟子》《庄子》《韩非子》《吕氏春秋》《战国策》等著作中,就有许多我们熟悉的寓言故事,如“滥竽充数”“邯郸学步”“望洋兴叹”“鹬蚌相争”“揠苗助长”等。
诸子百家、谋臣策士在阐述思想、说理论辩的过程中,为了增加说服力,往往会引述或编造一些寓言故事。
可以说,在人类文化发展的初期,寓言对人类有启蒙作用。
2024年七年级上册语文《蚊子和狮子》精彩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1理解课文《蚊子和狮子》的内容,掌握寓言故事的特点。
1.2学会生字词,积累好词好句。
1.3能够分析故事中蚊子和狮子的性格特点,以及故事所传达的寓意。
2.能力目标2.1培养学生的朗读、默读、复述能力。
2.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能力。
2.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能力。
3.情感目标3.1培养学生尊重他人、自信自强的品质。
3.2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勇敢挑战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寓言故事的特点。
1.2学会生字词,积累好词好句。
1.3分析蚊子和狮子的性格特点,理解故事寓意。
2.教学难点2.1分析蚊子和狮子的性格特点,理解故事寓意。
2.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蚊子和狮子的形象,引导学生关注课题。
2.课堂讲解2.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
2.2教师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掌握字词。
2.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蚊子和狮子的性格特点,理解故事寓意。
3.课堂讨论3.1学生分小组讨论蚊子和狮子的性格特点,以及故事所传达的寓意。
3.2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4.课堂活动4.1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蚊子和狮子的对话。
4.2学生自选角色,进行课本剧表演。
5.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四、课后作业1.根据课文内容,复述《蚊子和狮子》的故事。
2.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蚊子和狮子的性格特点。
3.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故事寓意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寓言故事的特点。
在课堂讨论和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了观察、分析、概括能力。
同时,通过角色扮演和课本剧表演,学生更好地理解了蚊子和狮子的性格特点,以及故事所传达的寓意。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补充1.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寓言的文学特色,如简洁的叙述、鲜明的对比和深刻的寓意。
《蚊子和狮子》教学目标:1.积累品味相关的语言。
2.掌握阅读的寓言基本方法。
3.学习寓言的基本写法。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㈠作家作品《伊索寓言》原书名为《埃索波斯故事集成》,是古希腊民间流传的讽喻故事,经后人加工,成为现在流传的《伊索寓言》。
它是一部世界上最早的寓言故事集,其阅读量仅次于《圣经》。
《伊索寓言》绝大部分是拟人化的动物寓言,少部分以普通人或神为主人公。
它篇幅短小,形式不拘,浅显的小故事中常常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爆发出机智的火花,蕴含着深刻的寓意。
其文字凝练,故事生动,想象丰富,饱含哲理,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
其中《农夫和蛇》、《狐狸和葡萄》、《狼和小羊》、《龟兔赛跑》、《乌鸦喝水》、《牧童和狼》、《农夫和他的孩子们》、《蚊子和狮子》、《狼来了》等已成为全世界家喻户晓的故事。
伊索,为弗里吉亚人,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著名的寓言家,与克雷洛夫、拉.封丹和莱辛并称世界四大寓言家。
他曾是萨摩斯岛雅德蒙家的奴隶,被转卖多次,但因知识渊博,聪颖过人,最后获得自由。
陈致羽:不要以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也不能瞧不起比自己弱的人。
李西蒙:不能自高自大,骄傲自满,要脚踏实地。
师:上周我们学习了《赫尔墨斯的雕像》,回顾一下寓言的特点。
郭钰洁:寓言是以小故事讲述大道理,用记叙、议论、描写等表达方式写出具有讽刺意味的故事。
师:严文井说:“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向你走过来的时候,却忽视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
”寓言最突出的特点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十七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说:“一个寓言能够分为身体和灵魂两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是身体,所给予人们的教训好比是灵魂。
”故事那部分以记叙为主,兼以描写,寓言那部分用的是议论。
好,我们今天学习《蚊子与狮子》,看看它讲了什么故事,是怎样讲故事的;看看它讲了什么道理,这个道理对我们有什么样的启示;看看寓言是怎样写的,学习本文写作寓言的技巧。
二、进入正课第一步,泛读课文,理解大意。
2024年七年级上册语文《蚊子和狮子》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蚊子和狮子》这篇寓言故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理解并识记文中的生字新词,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领会寓言故事的主旨,认识到即使是小小的事物也有其独特的力量,不应该轻视他人或自我膨胀。
分析寓言中角色的性格特征,理解故事的讽刺意义,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深入理解寓言故事的情节和寓意,把握故事的主旨。
学习分析角色性格,理解蚊子与狮子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寓言故事中的讽刺和隐喻,体会作者通过小小蚊子对自大狮子的讽刺。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鼓励他们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激发兴趣:“同学们,你们认为狮子和蚊子谁更强大?为什么?”简要介绍寓言故事的特点和作用,为学生进入新课作铺垫。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并利用字典等工具进行自学。
鼓励学生提出阅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教师给予解答。
3. 探究讨论分组讨论蚊子和狮子的性格特点,并从故事中找出相关依据。
探讨蚊子为什么能战胜狮子,以及狮子失败的原因。
讨论故事中的讽刺意味,理解作者对自大和轻视他人的批判。
4. 讲授指导教师对故事进行细致讲解,分析角色性格和故事情节。
结合寓言的讽刺和隐喻,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故事背后的意义。
举例说明其他寓言故事,帮助学生理解寓言的一般特征。
5. 课堂小结总结蚊子和狮子的寓言故事的主旨和教训。
强调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能运用这种思维。
6.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阐述自己从《蚊子和狮子》这个寓言故事中学到的道理。
预习下一课的内容,做好学习准备。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辅助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寓言故事。
七年级上册《蚊子和狮子》优秀教案(通用7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七年级上册《蚊子和狮子》优秀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七年级上册《蚊子和狮子》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进一步了解寓言的相关知识2、揣摩人物心理,转换成语言表达3、怎么理解蚊子可以打败强大的狮子,却死在不值一提的蜘蛛手里?4、用传神的语言、动作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重点:揣摩人物心理,转换成语言表达教学难点:用传神的语言、动作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教学过程:一、导入二、沉浸文本,整体感知请学生散读课文,思考:这篇寓言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学生概述故事内容三、体验文本,品味语句,理解课文1、请学生再读课文,圈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2、请学生站起来说出喜欢哪句句子,为大家有感情地朗读后,解释为什么喜欢这句话重点品味的内容:蚊子的语言、动作描写部分分析品味课文过程中涉及的需要深入讨论、理解的问题:1小小的蚊子为何能战胜强大的狮子?2挑战前、获胜后蚊子都吹响了他的小喇叭,这两次的心情分别如何?3和狮子比较,蜘蛛是多么的不值一提,可蚊子为何却命丧其手?4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3、全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四、适当地穿插口语交际设计“当蚊子将要被吃掉时,叹息说,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如果你就是那只“小小的蜘蛛”,你想要对这只“阴沟里栽了船”的蚊子说什么?五、延伸体会寓意1、我们生活中有蚊子这样的人吗?你们在学习生活有过蚊子的表现吗?2、你能再讲一个寓言故事,对我们的学习、生活有一定的警示作用吗?六、质疑教材故事讲的是蚊子和狮子的故事,蚊子被蜘蛛吃了,故事也就结束了,为什么课文又加了第二段和故事情节“无关”的内容?简单介绍寓言的结构特点:大部分寓言第一段讲述一个故事,第二段则说明其中蕴含的道理前面为记叙,后面是议论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一个寓言可分为身体和灵魂两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是身体,所给予人们的教训好比是灵魂”但并不是所有的寓言都是这种结构七、作业必做:写一段有中心的话,其中用上“较量”、“凯旋”、“叹息”这三个词选作:1、假设在蚊子将要送命的一刹那,一阵风吹破了蜘蛛网,蚊子幸运地逃生了这之后,蚊子会有怎样的想法和经历呢?请发挥想象续写这个寓言故事2、写一段“用动作、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心理”的小故事七年级上册《蚊子和狮子》优秀教案篇2一、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伊索寓言中的《赫尔墨斯和雕像者》,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伊索寓言的另一则《蚊子和狮子》,请大家看一个小视频,了解一下这个小故事。
七年级上册语文《蚊子和狮子》教案【三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选自《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经后人汇编,统归在伊索的名下。
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发。
小编整理了七年级上册语文《蚊子和狮子》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蚊子和狮子教案一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寓言的文体特点及《伊索寓言》《韩非子》《淮南子》的有关文学常识。
过程与方法:揣摩理解寓言故事巧妙、合理的想像,通过续编或自编进行想像思维训练。
情感态度价值观: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寓意,培养健全人格。
2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诵读;教给学生“通过品味关键词语理解寓言含义”的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经验,选定角度灵活理解寓意。
3教学过程3.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诵读课文1.诵读课文(1)蚊子为什么能战胜狮子又会败给蜘蛛?从中可以悟出一个什么道理?蚊子:冲、咬扬长避短胜狮子:抓蚊子:吹、唱骄傲自满败蜘蛛:粘骄兵必败活动2【活动】总结2.总结归纳寓意《蚊子和狮子》寓意是什么?讽刺那些取得一点成绩而得意忘形的人。
告诫人们不应被暂时的胜利冲昏头脑。
3.改动情节,概括寓意。
蚊子径直朝狮子飞过去,趁狮子没有准备,张嘴就咬,而且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毛的地方。
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也没抓到蚊子。
蚊子战胜了狮子,就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了。
(告诉人们,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弱小者也能战胜强者。
)活动3【讲授】活动4.课堂研讨:请大家比较这则寓言和上则《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1)相同点:①结构相同。
七年级上册语文《蚊子和狮子》教案教案:七年级上册语文《蚊子和狮子》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为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第六课《蚊子和狮子》。
本课主要讲述了一只蚊子和一只狮子之间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告诉学生在面对强大的对手时,不能骄傲自大,而应该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的主题思想。
2. 能够熟读并背诵课文。
3.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点,进行相关的写作和口语表达。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难点:课文中的寓意和道理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一幅蚊子和狮子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2. 课文朗读:让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魅力,理解课文的大意。
3. 课文讲解:详细讲解课文内容,解释课文中的寓意和道理。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相关的问题。
5. 例子讲解:通过讲解例子,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的内容。
6.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7. 写作练习: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蚊子狮子强大弱小骄傲谦虚七、作业设计1. 请用课文中的语言,描述一下蚊子和狮子的特点。
答案:蚊子是一种弱小的生物,但它在面对强大的狮子时,表现出了勇敢和坚定的态度。
而狮子是一种强大的生物,但在胜利后却变得骄傲自大,最终被小小的蚂蚁打败。
2. 你觉得蚊子为什么会赢过狮子?答案:蚊子会赢过狮子,是因为它在面对强大的对手时,没有退缩,而是全力以赴,用尽全力去攻击狮子。
而狮子在胜利后变得骄傲自大,忽视了蚊子的存在,最终被蚊子打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课文中的寓意和道理,知道在面对强大的对手时,不能骄傲自大,而应该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
同时,学生也应该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点,进行相关的写作和口语表达。
蚊子和狮子课文原文蚊子和狮子课文原文《蚊子和狮子》这篇课文用来讽刺骄傲自大的人,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蚊子和狮子课文原文,欢迎阅读!蚊子和狮子蚊子飞到狮子面前,对他说:“我不怕你,你并不比我强。
要说不是这样,你到底有什么力量呢?是用爪子抓,牙齿咬吗?女人同男人打架,也会这么干。
我比你强得多。
你要是愿意,我们来较量较量吧!”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
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
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
蚊子将要被吃掉时,叹息说,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
这故事适用于那些打败过大人物,却被小人物打败的人。
蚊子和狮子阅读题1、与蚊子说的“你并不比我强”相照应的下文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反复强调这句话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小的蚊子却战胜了狮子,你认为蚊子取胜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想象一下蚊子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时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打败过大人物”能够作为判断一个人能力高低的标准吗?我们应当如何看待那些像蚊子一样“打败过大人物”的'人?请谈谈你个人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我比你强得多;突出蚊子的胸有成竹且骄傲自大2、蚊子取胜的原因在于它善于用自己的长处攻击狮子的短处3、得意,高兴,认为自己是天下无敌的。
4、不能。
对于蚊子那样的人,我们应当认识其本质,分析他打败大人物的真正原因,看他是否是侥幸的成功。
蚊子和狮子蚊子和狮子1很久以前,在山洞里住着一只狮子,这只狮子很狂傲,认为没有谁可以打败它,它是名副其实的森林之王。
蚊子听了这消息,特别不服气,凭什么啊?它决定和狮子比试一场。
蚊子飞到狮子的洞中,对狮子说:“你有没有胆量和我比试一场?”狮子听后非常生气:“我是这个森林的王者,你有什么资格向我发起挑战。
”说完,就哄蚊子赶快出去,不然,小心我捏死你。
蚊子不服,于是直接往狮子脸上叮去。
狮子连忙用爪子挠蚊子,可是蚊子太小,狮子用爪子挠蚊子,其实都抓在了自己的脸上,狮子的脸上立刻出现了一道道爪痕。
哼,服不服?蚊子看到满脸是血的狮子,得意洋洋地飞出了山洞,正当它想把战胜了狮子的消息告诉森林里所有小动物时,不小心粘到了蜘蛛网上,蚊子怎么挣扎也挣脱不开。
蜘蛛看到蚊送上门来的美味,开心爬过去,将蚊子变成了它的晚餐。
后来,许多小动物知道了这件事,都纷纷感叹说:“连森林之王都能打败,最终却死在一只小小的蜘蛛手里。
”蚊子和狮子2蚊子不过绿豆那么大小,狮子却像一头牛。
小小的一只蚊子怎么能斗得过那么大一头狮子呢?有一只聪明的蚊子就能。
想知道吗?那就跟我去看看吧。
一天,狮子出去找吃的东西。
它原以为一出门就能找到香喷喷的肉,可出乎意料,森林中却没有一种可吃的东西了。
因为它胃口太大,动物们怕它,都藏起来了。
狮子走了好长好长的路,实在饿得不行了,就胡思乱想起来:如果飞来一只蚊子也可以吃呀。
想着想着,真的飞来了一只蚊子。
它看见了那只蚊子,口水流了几尺长。
小蚊子高兴地唱着歌飞着。
忽然,它听见狮子说:“小东西,我今天要把你吃了。
”小蚊子说:“狮子大王,我这么小,您吃不饱,还是去吃别的吧。
”狮子凶狠地说:“今天不知怎么了,森林里没有我要吃的,只好吃你啦。
”“既然如此,那就看你吃得到还是吃不到我啦。
”蚊子信心十足地说。
狮子向飞在空中的蚊子扑去,蚊子故意飞到树的前面,狮子一扑,蚊子一闪,狮子就撞到了树上。
蚊子又飞到石头的后面,狮子跑过去,又被石头拌了一跤。
初中语文《寓言四则》之《蚊子和狮子》教学反思(一)《蚊子和狮子》是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最后一个单元《寓言四则》中的一则,本文篇幅短小、情节明晰。
这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七年级学生学会阅读寓言,了解其特点并初步尝试编写寓言。
初中学生特别是初一学生,绝大多数同学有大而化之的毛病,学习课文满足于粗略了解,理解课文时也是粗枝大叶,理解细致,不仅能让他们感觉课文的无穷魅力,也能克服他们在性格上的缺限。
从教学实际看,我通过引导学生层层细致理解,让学生处于兴致盎然的状态。
学生对于寓言的特点把握可以从以往的阅读体会中获得,应当没有困难,因此一开始导入新课环节教师先提出“关于寓言你知道多少?这些寓言你曾经读过吗?想想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的一系列问题,意在让学生从以往的阅读体验中初步提炼寓言特点,并在讨论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接着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环节,教师简介作家伊索及《伊索寓言》,让学生了解作品的文学价值及地位;听课文朗读录音,纠正字音、字形;概述课文内容,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获得对文章的初步理解,但对于情节与理解寓意的关系学生未必知晓,因而确定了第一个教学目标:了解寓言的特点,通过情节的分析理解寓意。
概述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情节与寓意之间的关系,从而正确把握课文的深刻寓意。
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再通过对课文情节的细致分析(结合文中有关的语言、动作描写及拟人化手法)深入感知,加深对寓言特点的理解体会。
教师提出:1、小蚊子为什么能战胜强大的狮子?文中哪些动词能很好地表现这一点?2、又为什么会被小小的蜘蛛给消灭了?文中哪些动词能很好地表现这一点?引导学生在寻求问题的答案时关注课文中的相关描写,尤其是蚊子的两次吹喇叭及一些生动形象的动词(如冲、咬、唱等),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寓言在叙述故事情节时运用这些手法,将使故事生动更加有趣、自然传神。
最后再来提炼寓意,鼓励从不同角度理解,教师归纳寓意的特点:寓意的提炼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反面的,一般出现在末尾;一篇寓言故事给我们的启示可以是多角度的,本文的主要寓意还是骄兵必败,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寓言往往假托动物,实则写人,在现今的社会生活中也是有借鉴意义的。
《蚊子和狮子》笔记
《蚊子和狮子》是伊索寓言中的一则寓言,它以蚊子与狮子的故事为主题,告诫人们要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和处境,不要盲目自信,也不要被表面的强大所迷惑。
以下是《蚊子和狮子》的笔记:
1.主题:这则寓言的主题是不要被表面的强大所迷惑,正确认识
自己的能力和处境。
2.情节:
•蚊子向狮子挑战,认为自己比狮子更强大。
•狮子接受了挑战,但被蚊子叮咬得无法忍受,最终认输。
•蚊子得意忘形,不小心撞到蜘蛛网上,被蜘蛛吃掉。
1.角色设定:
•蚊子:自大、骄傲,看不起别人,但其实并没有真正的实力。
•狮子:看似强大,但实际上也有自己的弱点。
•蜘蛛:暗喻那些表面强大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实力的人。
1.表现手法:
•通过动物拟人化的手法,将蚊子和狮子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表现得淋漓尽致。
•通过对比蚊子和狮子,突显了蚊子的自大和狮子的无奈。
•通过最后的结局,告诫人们不要被表面的强大所迷惑,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和处境。
1.寓意: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不要被表面的强大所迷惑,正确认识
自己的能力和处境。
这个寓意可以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2.名言:在寓言中有一句名言:“蚊子对狮子说:你并不比我强。
”
这句话可以用来概括这则寓言的主题和寓意。
3.个人感悟:这则寓言让我意识到不要盲目自信,要正确认识自
己的能力和处境。
同时也要学会从别人的失败中吸取教训,不要被表面的强大所迷惑。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学会谦逊和谨慎,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
《蚊子和狮子》续写(2篇)1、蚊子被蜘蛛吃掉了,蜘蛛很满足,于是就躺在网上晒起了太阳,自满地说:“最强大的狮子被蚊子打败了,我又打败了蚊子,看来还是我最强大!”这件事就这样在森林里传开了,现在所有的动物都认为狮子已不是最强大的,都认为蜘蛛是森林之王。
狮子在森林里便再也直不起腰了,没有谁再怕狮子,就连一只小蚂蚁见了狮子也昂首挺胸,没有一丁点儿的畏惧。
但是狮子毕竟是森林之王,它没有就此消沉下去,而是整日加紧训练,变得更加强壮,因为它要夺回“森林之王”的称号!一个月后,狮子已完成了自己的训练计划,便向蜘蛛下了战书,两天后在空地决战。
两天后,狮子充满信心地来到了空地,但左等又等也不见蜘蛛,只好向蜘蛛“老巢”进军。
蜘蛛呢?原来在收到战书时,的确担心了一阵,但想到自己是森林之王,就仍旧睡大觉,晒太阳,今天,都忘了这事。
狮子来到了蜘蛛的领地,吼了几声,蜘蛛惊醒,想逃,但是这些日子把身体养得太胖,所以还没跑几步,便被跳上来的狮子踩成了肉饼。
狮子因努力进取而胜利,蜘蛛因骄傲自满而失败。
2、蜘蛛撑着肚子得意洋洋地说:“我是森林之王,世上我最厉害。
”说完它贪婪地入梦了,梦见自己与凶猛的老虎对战结果还是自己赢了,蜘蛛笑得合不笼嘴,突然刮起了一阵大风,把蜘蛛轻而易举地吹到了地上这时走来了一只大公鸡“吐”的一声就把蜘蛛吞进了肚子里。
大公鸡拽着头向前走,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他心想:狮子自以为凶猛却被小小的蚊子打败,蚊子自以为厉害却被不中用的蜘蛛所杀,看来这世上是没有在比我厉害的了,这下我可以走遍天下,四季游行。
”公鸡带上了头上的红冠开始四处游荡,当它走到柿子树下的时候两只正在看柿子的猎狗向它扑来,公鸡以为自己是世上最厉害的就没有多心大摇大摆的向前的走,这下猎狗便成了它们的餐中食。
猎狗们津津有味地分享了这劳动成果心里暗暗地高兴着:我们连狮子的对手都不怕何苦在这看柿子呢,夫妻两就悠闲地散起步来,他们走了一段路便停下来休息时间慢慢的过去了深夜便来临了在那不远的地方顿时亮起了几盏绿灯两只狗有了预感但他们知道狼是狮子的手下败将而而狮子又是我的手下败将,这对我们来说只不过是区区小事谁知道狼一涌而上把两只猎狗扑打在地狼们高兴的手舞足蹈一边唱歌一边带着众将闯天下,在沿路中狼们看见一只狮子趴在河边一开始有点害怕想想狮子连蚊子都都战胜不了何必为一个堂堂男子汉呢,于是狼队一并而上,狮子摸摸肚子看见来了救兵就张开嘴巴把他们一一往肚子里送。
2024年七年级上册语文《蚊子和狮子》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六单元《寓言故事》中的一篇《蚊子和狮子》。
文章通过讲述蚊子与狮子的故事,揭示了小人物也能战胜大人物的道理。
具体内容包括:1. 认识生字词:谦卑、傲慢、吹嘘、蚊子、狮子等;2. 理解文章主题:小人物战胜大人物的智慧;3. 分析文章结构:起因、经过、结果;4. 体会寓言故事的寓意。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生字词,理解文章内容,分析文章结构,体会寓言故事的寓意;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自信心,认识到智慧的力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寓意,体会寓言故事的特点;2. 教学重点:分析文章结构,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文、字典、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实践情景,引发学生对小人物战胜大人物的思考,引入课题;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认识生字词;3. 合作交流:分小组讨论文章的主题、结构及寓意,教师巡回指导;4. 例题讲解:分析文章中的重点句子,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5. 随堂练习:针对文章内容设计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练习。
六、板书设计1. 文章主题:小人物战胜大人物的智慧;2. 文章结构:起因、经过、结果;3. 生字词:谦卑、傲慢、吹嘘、蚊子、狮子等;4. 寓意:智慧的力量。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本节课所学的寓言故事,写一篇心得体会;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学生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寓言故事,提高阅读兴趣,拓展知识面。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2.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置;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