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气道管理(曾军160101)
- 格式:pdf
- 大小:5.45 MB
- 文档页数:45
围手术期强化气道管理在预防肝移植术后肺部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摘要目的:对围手术期强化气道管理在预防肝移植术后肺部感染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究。
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1年3月间在我院接受肝移植术治疗的200例的患者(手术后均进入ICU监护治疗)的资料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有无实施强化气道管理”为分组依据,将其分为试验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试验组患者实施气道管理,对照组则相反,对两组一个月内的肺部感染和病死率进行统计。
结果:术后一个月内试验组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的概率为17.0%,比对照组的29.0%要低,且该差异显著(P<0.05)。
术后一个月内试验组患者病死率为3.0%,比对照组的10.0%要低,且该差异显著(P<0.05)。
结论:在肝移植手术围术期为患者实施强化气道管理,能够显著降低术后肺部感染和病死发生率。
关键词强化气道管理;肝移植;围手术期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9年3月-2021年3月间在我院接受肝移植术治疗的200例患者(手术后均进入ICU监护治疗)的资料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纳入标准为:①年龄大于30岁;②肝移植术的患者;③术前无肺部感染。
排除标准为:①年龄不满30岁;②术前有肺部感染情况。
所有的患者均对治疗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本次研究也由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以“有无实施强化气道管理”为分组依据,将其分为试验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为:试验组患者100例,其中共有男66例,女34例,平均年龄(48.2±1.2)岁,原发病为肝癌38例,肝硬化32例,重型肝炎25例,其他5例,术前MELD评分为(25±7)分,手术时间为(5.9±1.5)h,术中出血量(3900±810)ml,术后Scr(81±20)μmol/L;对照组患者100例,其中共有男60例,女40例,平均年龄(49.1±1.0)岁,原发病为肝癌37例,肝硬化32例,重型肝炎27例,其他5例,术前MELD评分为(26±4)分,手术时间为(5.8±1.7)h,术中出血量(3800±900)ml,术后Scr(83±19)μmol/L,两组在一般资料上的对比并无差异(P<0.05)。
围手术期小儿气道问题与处理小儿气道问题不一定与解剖异常、不能插管或不能面罩通气有关,其病因学有多个层面。
气道问题是造成小儿围手术期呼吸不良事件的主要危险因素,术中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可达21%,最常见的有喉痉挛、支气管痉挛、气道阻塞、低氧和困难气管插管等。
这些情况最常发生于耳鼻喉科手术。
由非专业小儿麻醉医师管理则其危险性增加2.74倍。
健康小儿较少发生插管困难或失败,但伴某些少见病和综合征者发生率高。
20世纪90年代,小儿麻醉事故仍以死亡(41%)和脑死亡(21%)为主,无法通过呼吸监测预防的心血管和呼吸事件是主要责任。
仅1/3事故患儿为美国麻醉学会(ASA)Ⅲ~Ⅴ级,提示常见原因并非医疗条件差或患儿肥胖,而是通气不足。
1998~2004年统计结果表明,小儿围手术期心脏停搏有27%由呼吸系统并发症引起,其中主要是喉痉挛导致气道阻塞。
前言“正常的困难气道”管理正常小儿气道也会遇到问题,这大多由于小儿气道在下述方面与成人气道存在差异。
解剖差异小儿喉头呈圆锥形,8岁以下小儿气道最细处在环状软骨,会厌呈U形下垂,喉头高而向前,颈短,头部枕区大,舌大,口腔小,气道狭小,易损伤而肿胀和梗阻。
生理差异高氧耗使呼吸暂停耐受时间缩短,功能残气量降低,肺泡萎陷增多。
二氧化碳产生增多引起高碳酸血症。
低氧血症可引发威胁生命的呼吸反射,如喉痉挛和支气管痉挛。
药理学差异吸入麻醉药最小肺泡浓度值较高,静脉催眠药诱导需要量增加,全身阿片类给药引起胸壁僵硬,肌松药用量和反应也与成人不同。
器械差异随儿童年龄、体重增加,面罩、口咽通气道、喉镜片、气管插管、声门上通气装置和其他保证小儿气道通畅的器械也须改变尺寸。
无套囊气管导管会引起漏气、通气和氧合不足、呼气末二氧化碳丧失。
导管过粗可损伤喉头。
“困难的正常气道”正常小儿气道在某些情况下也妨碍直接喉镜使用,如气道感染(会厌炎、喘鸣性喉痉挛、扁桃体周围脓肿、口腔脓肿、舌炎)、创伤(锐器伤、烧伤、烫伤、化学损伤)或气道异物。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16年7月第23卷第7期Chin J Clin Thorac Cardiovasc Surg,July 2016, Vol. 23, No. 7专家共识Chinese Expent Consensus Statement on Multi-disciplinary PerioperativeAirway Management (2016 Version)多学科围手术期气道管理专家共识(2016 年版)专家组【关键词】围手术期气道管理;多学科;专家共识围手术期气道管理是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或长期应用激素以及既往有胸部手术史及外伤史等。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1.1.9健康状况和其它危险因素各种原因引起的是在胸外科,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再入院率及死亡风险、改善患者预后,减少医疗费用。
2012 年《胸外科围手术期气道管理专家共营养不良、贫血等,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肝、肾等其它器官功能不全。
1.2术前肺功能风险评估识》[1] 有效推动了我国胸外科领域围手术期气道管1.2.1评估方法(1)肺功能测试(pulmonary func-理的临床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此背景下,结合文献及气道管理在国内外开展的实际情况,多学科围手术期气道管理项目专家组将 2012 年共识 [1]更新升级,以进一步规范并促进多学科模式下的气道管理理念在国内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tion test ,PFT )及动脉血气分析。
(2)心肺功能运动试验(CPET ):若检测过程中血氧饱和度降低幅度大于 15%,建议行支气管舒张试验。
(3)呼气流速峰值(peak expiratory flow ,PEF ):PEF 简便易行,可以更好地反映患者咳痰能力。
1术前危险因素、风险评估及防治措施 1.2.2 评估标准 术前应对患者进行气道炎症及 肺部并发症风险评估,包括患者的呼吸困难程度1.1 术前危险因素术前危险因素需综合考虑患者身体状况及既往病史,主要包括以下 9 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