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课,9课,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
- 格式:ppt
- 大小:264.53 KB
- 文档页数:64
中考思想品德复习课教案(二十五)一、复习内容:九年级全一册第九课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二、知识脉络:三、课标要求:1、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理解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使命感。
2、知道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体会理想的实现必须经过艰苦奋斗,立志为将来报效祖国、奉献社会努力学习。
四、考点梳理:第九课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1、最高理想是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社会将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
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某某、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建国一百年)3、在21世纪的头20年,党领导全国人民,集中力量,同绘小康蓝图,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即全面小康),使经济更加发展、某某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建党一百年)4、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的关系:(1)实现共同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必要准备和必经阶段。
(2)实现最高理想是实现共同理想的必然趋势和最终目的。
(3)在现阶段,我们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也就是为共产主义远某某想而奋斗。
5、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6、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7、青少年应该怎样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8、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或基本特征或具体要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某某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善、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9、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几千年来,正是依靠这种精神才历经沧桑而不衰,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艰苦奋斗精神在革命战争年代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各行各业的劳动者身上,继续发扬光大。
人教版初三政治第九课《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初三政治第九课《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篇1第九课《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引言小康——最早出自《诗经》,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目标,邓小平首先提出。
第一节我们的共同理想1、走进共同理想【活动一】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什么样子?﹡经济上: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人眉开眼笑,过上清闲殷实的日子;﹡政治上:民主制度极大完善,人民当家作主,政通人和,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文化上:精神境界极大提高,精神生活充实,过上快乐幸福的日子;﹡教育上:每个人都自由而全面发展,享有更加良好接受教育的机会。
(1)我们的最高理想是共产主义共产主义社会将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将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
【活动二】○无数革命先烈英勇奋斗的历史启示我们:﹡对共产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共产主义理想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表现为不同的奋斗目标;﹡共产主义是我们的最高理想,它始终是激励无数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不断奋斗的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
○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认识——体现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即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3)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的关系①实现共同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必要准备和必经阶段。
只有实现了共同理想,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充分显示出来,从而为实现共产主义准备好物质条件和打好思想基础②实现最高理想,是实现共同理想的必然趋势和最终目的。
③在现阶段,我们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也就是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
2、同绘小康蓝图(1)我们的生活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活动三】联系你所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找出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第九课: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
一、教学目标:
掌握基础知识、把握基本观点
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解题能力 帮助学生树立报效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
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落实 三、教学难点:
提高解题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课文知识梳理和板书:
走近共同理想
同绘小康蓝图 共创和谐伟业 代代相传的精神 艰苦创业与时俱进
与祖国一起共同奔向美好的未来!!
(二)基础梳理和背诵:
1、我们的共同理想是 ,最高理想是 ,二者的关系是 。
2、2000年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如何正确认识这一水平 。
3、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后的描绘 。
4、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 。
5、为什么要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
(三)学以致用:
1、选择题的完成:做 讲。
2、问答题的完成:
分析思考 各舒已见 归纳总结 认真完成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复习了第九课,并完成了对应的市编资料,希望同学们课后注意巩固。
集体备课课时教案2010_年月日学科政治年级九年级课题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课型复习课第课时主备教师史怀记辅备教师王家伟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把握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的辩证关系;明确新世纪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2.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要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大力倡导和弘扬艰苦创业的精神。
3、通过图表展示,培养学生读图表和分析图表的能力;过程与方法本单元教学内容理论性相对较强、较抽象,学生接受有一定困难,故教学中一方面要贯彻以例说法的教学方法,充分选择、运用好教材已有的案例,适当补充课外案例,另一方面,教师还应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收集相关的图片、漫画等教学素材,同时要注意多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自己在生活中所见、所闻、所经历的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方面的事例,让学生有体验、有感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共同理想和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明确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从而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时刻准备承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教学重点:我们的共同理想;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实现共同理想需要发扬艰苦创业精神。
教学难点:1、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的关系;2、小康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
教学准备学生自己归结,复习;相应的练习题。
过程设计议课修改一、检查学生课下自行复习的情况。
1、小组内相互展示、交流、补充,共同来完善知识系统。
2、小组内找疑点、混淆点,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共同解决。
二、归结本单元的知识结构表。
知识点整合三、做练习巩固。
练习题(略)小组内讨论时,可以指定负责人,具体负责。
结构表可让学生自行总结。
应边练习边辅导、点拔。
课后作业必做自行复习课本和《初中生生活》的内容。
选作可找一些感兴趣的题做。
教学设计说明通过复习帮助学生扩展有关知识的视野,知道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实现共同理想需要发扬艰苦创业精神树立正确责任意识。
第九课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编辑:李桢目标认知: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我们的最高理想,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之间的关系;(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3)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要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4)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大力倡导和弘扬艰苦创业的精神。
2.能力目标:(1)结合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奋斗的历史,感悟信仰共产主义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不断取得胜利的巨大精神力量;(2)把握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之间的内在关系;(3)培养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既看到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小康这一历史性成就,又要看到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4)认识到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5)从我们青少年应当承担的历史使命的角度,体会发扬艰苦创业精神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结合无数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不断奋斗的历史,确立为共产主义奋斗的价值目标;(2)结合我国人民衣、食、住、行、用等实现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增进对社会主义的情感;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
学习重点:1.共同理想2.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学习难点:1.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的关系2.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关系3.艰苦奋斗精神在新时期的表现形式知识结构知识要点梳理:我们的共同理想一、走近共同理想。
1.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指出人类社会终将发展到共产主义社会,我们的最高理想是共产主义。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3.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之间的关系。
4.实现共同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必要准备和必经阶段。
实现最高理想,是实现共同理想的必然趋势和最终目标。
5.在现阶段,我们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也就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
第九课《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我们的最高理想,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之间的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要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大力倡导和弘扬艰苦创业的精神。
2.能力目标结合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奋斗的历史,感悟对共产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不断取得胜利的巨大精神力量;从生产力发展水平、人们的精神境界等方面把握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之间的内在关系;培养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既要看到我国人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这一历史性成就,又要看到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认识到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我们青少年承担的历史使命的角度,体会发扬艰苦创业精神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结合无数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不断奋斗的历史,确立为共产主义奋斗的价值目标;结合我国人民衣、食、住、行、用等实现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增进对社会主义的情感;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之间的关系为什么说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如何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三、教学方法和手段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确立,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正确引导。
在教学过程中,请结合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共产主义理想前仆后继、流血牺牲的历史,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的巨大成就,引导学生感悟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的激励作用,引导学生逐步确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请教师注重从生动的、富有启发性的材料中引出令学生信服的科学结论。
善于从学生能接受的角度解答学生的疑惑、消除一些误会。
理想的确立、艰苦奋斗精神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