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报告模板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6
MRI正常报告模板腹部1、双肾正常表现:腹部轴位T1、T2,冠状T1扫描,各层面显示良好。
见双侧肾脏显示良好,双侧肾皮髓结构清晰,肾内未见异常信号灶,肾周脂肪囊、肾周间隙未见异常,双侧输尿管未见扩张,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其它未见异常。
诊断:双肾MR扫描未见异常。
2、上腹部正常表现:腹部轴位T1、T2、冠状T1扫描,各层面显示清晰。
肝脏大小、形态正常,信号未见明显异常。
胆囊、脾脏、胰腺及所见肾上腺形态、信号未见明显异常。
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其它未见异常。
诊断:腹部MR扫描胆囊、脾脏、胰腺未见异常。
3、肝胆脾正常表现:肝脏体积不大,各叶比例协调;肝内管道系统规则,肝质信号均匀,未见异常信号影。
肝门区结构清晰。
肝外缘光滑整齐。
胆囊不大,壁无增厚,腔内未见异常信号影。
脾脏约个肋单元。
信号正常。
胰腺形态、大小、信号强度正常。
所示双肾未见特殊。
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影。
诊断:肝胆脾MR未见异常。
4、腹部MR检查未见异常(正常肝)表现:肝脏外形大小如常,比例协调,肝实质内未见异常信号。
肝内外胆管无扩张,胆管内未见异常信号。
胆囊不大,其内未见异常信号。
脾脏不大。
胰腺大小形态信号未见异常。
扫描所及的双肾形态正常,双肾实质内未未见病变,肾盂、肾盏未见扩张。
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
诊断:上腹部MR检查未见异常。
5、双肾、输尿管及膀胱MR检查未见异常表现:双肾位置、大小、形态正常,双侧肾皮质未见异常信号影,双肾肾窦无扩大,其内未见异常信号影。
肾周间隙未见异常。
双侧输尿管未见狭窄或扩张积液,其内未见异常信号影。
膀胱扩张良好,壁光滑,其内未见异常信号影。
双侧肾上腺区域未见异常信号影,盆腔内未见异常软组织块影。
腹膜后及盆腔未见肿大淋巴结。
扫描所及的肝、胆、脾、胰未见异常信号影。
诊断:双肾、输尿管及膀胱MR检查未见异常。
6、正常肾、肾上腺正常表现:双肾外形大小正常,其内未见异常信号灶,皮髓质分界清,双侧肾盂、肾盏无扩张。
双侧肾上腺大小形态未见异常,边缘光滑,其内未见异常信号灶。
磁共振swi报告模板1. 背景介绍磁共振静态变差成像(Susceptibility-Weighted Imaging,SWI)是一种先进的非侵入性成像技术,能够显示出人体组织中的局部磁化敏感物质,如亚铁、铁血黄质以及血液中的血红蛋白。
SWI在神经科学研究、脑血管疾病的诊断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 实验目的本次研究旨在探究磁共振SWI在特定疾病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3. 实验设计我们选取了20位志愿者(10男性,10女性),年龄在25至45岁之间。
志愿者经过严格筛选,确保没有任何器质性脑部疾病。
实验采用1.5T 磁共振仪器进行扫描,具体参数设置如下:- TR: 2000ms- TE: 30ms- FOV: 240mm- 层厚: 2mm- 切片间距: 2mm4. 实验操作每位志愿者接受了磁共振SWI扫描,扫描时要求保持静止,避免头部晃动。
扫描过程大约持续30分钟,期间可以适当休息以减轻不适。
5. 数据分析与结果经过数据采集和处理,我们得到了20位志愿者的磁共振SWI图像。
通过对这些图像的分析,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1. SWI图像能够清晰显示脑内各种组织结构,如灰质、白质、脑室等。
通过对比SWI图像与其他常规MRI图像,可以更准确地定位脑部病变。
2. SWI图像能够显示出局部磁化敏感物质,如亚铁、铁血黄质。
这些物质在某些疾病中存在异常累积,因此通过SWI图像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疾病的程度和进展。
3. SWI图像对于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具有独特的优势。
通过观察SWI 图像上的血管畸形、栓塞等情况,可以及早发现疾病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6. 结论磁共振SWI在诊断特定疾病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合理的参数设置,SWI图像能够清晰显示人体组织结构及局部磁化敏感物质,对于脑部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随着磁共振技术的不断发展,SWI 将在医学领域展现更广阔的前景。
7. 参考文献[1] Haacke EM, Xu Y, Cheng YC, et al. 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 (SWI) [J]. Magn Reson Med, 2004, 52(3): 612-618.[2] Li W, Liu C. Image contrast of cellular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perturbation in the human brain [J]. Magn Reson Med, 2016, 75(5): 2064-2074.。
核磁共振检查报告尊敬的患者先生/女士:这是您最近进行的核磁共振检查的报告。
请注意,以下报告会对您的身体健康状况进行详细描述,并提供相关医学分析结果。
请您在阅读报告时保持冷静,如有任何疑问,请及时与您的主治医师联系。
报告摘要1. 检查日期:xxxx年xx月xx日2. 检查部位:全身核磁共振检查3. 检查目的:评估身体各部位的解剖结构以及可能存在的异常情况头部与颈部检查在头部与颈部核磁共振检查中,我们发现:1. 头颅结构:您的头部结构正常,未见明显异常。
2. 大脑:您的大脑皮层、脑回、脑室等结构正常,未见明显异常。
稍许脑室扩大,但仍在正常范围内。
3. 颈椎:您的颈椎段各结构、神经根通道等正常,未见明显异常。
胸部检查在胸部核磁共振检查中,我们发现:1. 胸骨:您的胸骨结构正常,未见明显异常。
2. 肺部:您的肺部影像正常,未见明显病变。
3. 心脏:您的心脏大小、心腔大小、心肌情况均正常,未见明显异常。
腹部与盆腔检查在腹部与盆腔核磁共振检查中,我们发现:1. 腹腔:您的腹腔内脏器官形态大小正常,未见明显异常。
2. 肝脏:您的肝脏大小、形态正常,未见明显肿块或结石。
3. 胆囊与胆道:您的胆囊形态大小正常,胆囊壁未见明显增厚。
胆总管未见明显扩张。
4. 脾脏:您的脾脏大小正常,未见明显异常。
5. 肾脏:您的左右肾形态大小和位置正常,未见明显异常。
6. 盆腔:您的盆腔器官形态大小正常,未见明显异常。
四肢检查在四肢核磁共振检查中,我们发现:1. 上肢:您的上肢骨骼结构正常,未见明显异常。
2. 下肢:您的下肢骨骼结构正常,未见明显异常。
结论根据本次核磁共振检查的结果显示,您的头部与颈部、胸部、腹部与盆腔以及四肢各结构均未见明显异常。
您的身体目前处于正常健康状态。
请您注意,本报告仅根据本次核磁共振检查结果编制。
如您在日常生活中出现任何不适症状,或术后复查结果与本次检查不符,请您联系主治医师进行详细评估与解读。
祝您身体健康!医院名称日期。
检查所见:扫描双侧鼻甲及鼻道对称、正常,鼻中隔居中,双侧上颌窦、筛窦、额窦及蝶窦内气化正常呈低信号,粘膜无明显增厚,鼻咽腔对称,双侧耳咽管咽口、咽隐窝基本对称,双侧咽旁间隙对称无狭窄,颅底骨质未见明显破坏。
检查意见:鼻、鼻窦及鼻咽部未见明显异常内耳未见异常双侧内耳结构清楚,双侧听神经、耳蜗、前庭、半规管形态及信号未见异常。
未见内淋巴积液,未见血管神经交叉征象。
扫及桥小脑角区未见异常信号影。
检查所见:扫描示双侧眼眶对称,双侧眼球对称,大小形态正常,球内玻璃体、晶状体信号正常,眼球均匀光滑,球后脂肪信号均匀,眼外肌无明显增粗,泪腺无增大,视神经及视交叉走行正常,信号均匀,边界清楚,眶尖眶周未见明显异常。
检查意见:眼球及眼眶未见明显异常检查所见:于左/右侧眼眶内球后肌圆锥内可见一类圆形占位性病变,边界清楚,大小约为 X cm,与眼环相比,T1WI为等信号,T2WI为高信号,信号尚均匀,Gd-DTPA增强扫描后病灶强化明显,延迟扫描病灶仍明显强化,视神经受压移位,眼外肌亦受压移位。
眼眶未见明显破坏。
检查意见:左右侧眼眶内球后肌圆锥内占位性病变,性质考虑为眼眶血管瘤检查所见:于左/右侧眼眶外上象限泪腺窝内可见一椭圆形占位性病变,大小约为 X cm,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增强扫描病灶中度强化,眼球向内下方移位、突出,泪腺窝扩大,骨质结构未见明显破坏。
检查意见:左右侧眼眶外上象限泪腺窝占位性病变,性质考虑为泪腺混合瘤检查所见:于左/右侧眼球内眼环后部见一隆起性病变,呈团块状,大小约为 X cm,与眼环相比,T1WI呈高信号,T2WI等/低信号,Gd-DTPA增强扫描后病灶呈轻中度强化,该眼球轻度肿大,局部眼环增厚,球后未见明显异常,颅内结构无异常。
对侧眼球及球后结构正常。
检查意见:左右侧眼球内占位性病变,性质考虑为脉络膜黑色素细胞瘤检查所见:于左/右侧眼球内眼环后部见一隆起性病变,呈团块状,大小约为 X cm,与眼环相比,T1WI呈高信号,T2WI等/低信号,Gd-DTPA增强扫描后病灶呈轻中度强化,该眼球轻度肿大,局部眼环增厚,球后未见明显异常,颅内结构无异常。
盆腔检查所见:扫描示前腺列体积增大,大小为:左右径 cm,上下径 cm,前后径 cm,前列腺外形尚正常,边界清楚,失状面T2WI 示前列腺中央腺体明显均匀增大,外周带受压变窄呈环状,双侧膀胱精囊角对称、正常,失状面及冠状面见耻骨联合上20cm处仍可见前列腺,部分突入膀胱内,盆腔内未见肿大淋巴结。
检查意见:前列腺体积增大,考虑为前列腺良性增生检查所见:扫描示前列腺形态不规则,局部隆起,于前列腺外周带见一小结节影,大小约为 X X cm,T1WI呈等/略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后结节呈中度强化,左/右侧膀胱精囊角变浅/消失,盆腔内可见一直径约为1cm左右的淋巴结,左/右侧髂骨骨质破坏。
检查意见:前列腺形状不规则,其外周带小结节影,性质考虑为前列腺癌前列腺体积增大,大小约为:左右径46.9mm,上下径50mm,前后径39mm,前列腺中央腺体增大,呈信号不均结节状改变,外周带受压萎缩变窄,仍呈长T2信号改变,前列腺包膜完整。
双侧膀胱精囊角对称、精囊腺形态及信号未见异常,扫描范围内内未见肿大淋巴结。
总结意见:前列腺体积增大,以中央带为主,考虑为前列腺增生改变可能大,请结合临床。
前列腺体积未见明显增大,包膜完整,前列腺中央带可见一约1.5cm等T1稍长T2结节灶,结节部分边界欠清晰,前列腺周围带未见明显形态信号异常。
前列腺与精囊腺、膀胱分界均清晰。
扫描范围内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影。
3D-CSI波谱检查示:前列腺中央带结节灶内枸橼酸盐(ci)含量高,胆碱(cho)含量较低。
余前列腺各部位波谱未见明显异常。
前列腺增大,约?×?×?mm大,中央叶增大明显,呈等、稍长T1等、稍长T2信号影,边缘叶受压,呈稍长T1长T2信号影,增强扫描,未见异常强化影。
双侧精囊腺形态及信号未见异常。
膀胱内未见异常信号影。
盆底静脉丛未见确切肿大淋巴结影。
检查所见:扫描示子宫颈体积增大,超过3.5cm,宫颈信号异常,T2WI可见宫颈三层结构不清楚,局部软组织肿块隆起,与宫颈肌层信号相比,T1WI呈等信号,T2WI呈略高信号,T2WI宫颈内膜增厚,结合带不完整,浆膜面不光滑,子宫未见受累/受累,双侧附件区未见明显异常,盆腔内可见一1cm直径小淋巴结。
鼻咽mri报告模板
鼻咽MRI报告模板参考内容:
检查方法:采用MRI(磁共振成像)技术对患者的鼻咽部进
行了全面检查。
检查目的:评估鼻咽部的结构和病变情况,了解患者可能存在的疾病或异常情况。
检查结果:经MRI扫描,鼻咽部显示正常解剖结构。
以下是
详细的检查结果描述:
1. 鼻咽部黏膜:鼻咽黏膜呈粉红色,无肿胀、溃疡等异常表现。
2. 鼻咽腔:鼻咽通畅,未见明显狭窄或阻塞。
鼻咽腔内未见明显异常阴影,排除鼻咽肿瘤等病变。
3. 合并病变:未见扩展至鼻咽部的邻近组织病变,如喉部和喉下部。
4. 各腺体:扫描显示颈部淋巴结大小和形态正常,无异常肿大。
甲状腺和颈动脉等周围结构未见异常。
5. 骨骼结构:鼻咽骨壁完整,未见明显骨质破坏或病变。
6. 沉积物或息肉:未见鼻咽腔内沉积物或息肉等异常阴影。
综上所述,本次MRI检查显示患者的鼻咽部结构和病变情况
正常。
未见明显异常阴影,如肿块、狭窄或骨质破坏等。
然而,MRI仅为一种影像学检查手段,有助于观察鼻咽部的形态和
结构,对于一些病变的定性分析可能有限。
因此,配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手段的结果一起综合评估,有助于提供更准确的诊断。
需要进一步注意的是,该报告仅针对患者本次MRI检查的结果,不能代替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如患者有其他相关疾病或症状,建议及时咨询医生以获取更细致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mri报告模板MRI报告模板。
患者信息。
姓名,XXX 性别,男/女年龄,XX岁住院号,XXXXXX 床号,XXX。
临床诊断。
XXXXX(病名/临床诊断)。
检查目的。
XXXXX(检查目的)。
检查方法。
采用XXXXX(检查方法)。
MRI表现。
1.脑部MRI表现。
(1)脑实质。
脑实质MR信号对称,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DWI 未见明显异常信号,ADC未见明显异常信号。
(2)脑脑室系统。
脑脑室系统形态正常,脑脑室对称,脑脑室周围未见异常信号。
(3)脑膜。
脑膜MR信号对称,未见异常增强信号。
(4)脑血管。
脑血管MR信号对称,未见异常灌注灶。
2.颅内MRI表现。
(1)颅内骨质。
颅内骨质MR信号对称,未见异常信号。
(2)颅内软组织。
颅内软组织MR信号对称,未见异常信号。
(3)颅内血管。
颅内血管MR信号对称,未见异常灌注灶。
3.颅外MRI表现。
(1)颅外软组织。
颅外软组织MR信号对称,未见异常信号。
(2)颅外血管。
颅外血管MR信号对称,未见异常灌注灶。
诊断意见。
XXXXX(诊断意见)。
结论。
本次MRI检查所见,符合XXXXX(诊断意见)诊断要求,建议结合临床综合分析,制定合理治疗方案。
注意事项。
1.患者在检查前应告知医生自己的病史、过敏史以及是否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2.检查前应摘下金属饰品、手表、手机等与磁场无关的物品,以免影响检查效果。
3.检查过程中应保持身体平静,避免突然移动或扭曲身体,以免影响图像质量。
以上报告仅供参考,最终诊断请以临床医生诊断为准。
感谢您的阅读!(文档结束)。
注,此为虚构文档,仅用于演示目的。
mri诊断报告模板
患者基本资料: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年龄、检查日期、检查部位。
检查动态:患者进入MRI室后,您可以使用适当的措辞记录检查的行为和进程。
这将包括仔细检查配合度、询问所有必要的问题、使患者感到舒适、将仪器正确设置以及开始扫描等步骤。
所有检查过程中使用的MRI触发和确认方式也应被记录。
检查结果:在分析MRI图像质量的同时,需要按标准分析技术进行MRI图像评估,以确定病理的大小、形状、ED和T2信号强度。
概述MRI所显示的所有重要影像特征,包括差异诊断以及我们来自MRI的结论。
请注意确认病灶的数目、大小、范围和背景(如脑干、脊髓等)以及它们在不同脑区域的位置。
诊断结论:MRI诊断报告最核心的部分是诊断结论。
要提供完整的MRI分析结论,陈述患者的诊断、治疗建议和后续的随访计划。
请确认是否需要进一步的筛查或病理检查,并提供最佳的CT 和MRI拍摄图片以支持您的结论。
总结:在MRI诊断报告中提供包容性的总结可以进一步提高患者的医疗保健水平。
请在报告中指出任何疑点、限制和注意事项,并表明这些影响病因的考虑或治疗决策。
对患者的MRI诊断报告
进行最终审查,以确保正确的语法、标点符号、拼写和格式。
MRI诊断报告一定要准确、详尽,格式清晰,以确保完整、高
效的医疗保健流程。
髋关节磁共振报告模板
MRI检查报告
检查时间:YYYY年MM月DD日检查号:XXXXXXXX
受检者姓名:XXX 性别:X 年龄:XX岁
临床诊断:XXXXXXX
检查部位:髋关节
检查所见:
1. 髋臼形态完整,无明显异常。
2. 关节咬合面平整,无明显凹陷或增生。
3. 注射造影剂后,关节腔内信号均匀,关节囊未见明显积液。
4. 股骨头表面光滑,未见明显骨质异常。
5. 股骨颈及干骺端未见明显骨质异常。
6. 股骨颈及甲骨未见明显软组织肿胀或积液。
7. 各肌腱及韧带未见明显断裂或异常信号表现。
结论:
髋关节MRI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提示:
本报告仅为医学影像学检查结果,结论需结合临床资料和其他相关检查结果综合分析,故最终诊断请以临床医生的判断为准。
本报告由XXXXXXXX医院医学影像科提供,仅供临床医学
参考。
医学影像科:医师姓名
报告日期:YYYY年MM月DD日。
肩关节mri报告模板前言本报告是根据患者进行肩关节MRI检查的结果所生成的,旨在为医生提供详细的肩关节病变信息。
本报告根据MRI影像,对患者肩关节结构进行了分析和描述,以协助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计划。
检查信息-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检查日期:- 检查部位:- 设备型号:- 检查方法:肩关节MRI扫描影像描述1. 肩关节结构- 肩袖:肩袖主要由肱二头肌腱、肱三头肌长头肌腱、冈上肌腱和冈下肌腱组成。
在本次检查中,肩袖结构显示正常。
- 关节囊:关节囊显示正常,未见明显异常。
- 肱骨头:肱骨头显示规整,未见明显畸形。
- 肩胛骨:肩胛骨骨皮质显示规整,未见明显骨质改变。
- 关节软骨:关节软骨显示光滑,未见明显异常。
2. 肩关节周围组织- 肩关节囊周围软组织:未见明显积液或肿胀。
- 皮下组织:未见明显肿块、积液或炎症。
3. 肌肉和肌腱- 肱二头肌:肱二头肌显示正常,未见明显异常。
- 肱三头肌:肱三头肌显示正常,未见明显异常。
- 肩胛提肌:肩胛提肌显示正常,未见明显异常。
- 肩胛下肌:肩胛下肌显示正常,未见明显异常。
4. 线索性病变根据MRI图像,未观察到明显的线索性病变,但需要结合临床症状进一步评估。
结论根据本次肩关节MRI检查结果,未发现明显的异常情况,肩关节结构和周围软组织显示正常。
然而,完整的临床病史和体格检查是进行综合评估和诊断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议进一步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症状。
建议为了明确患者的肩关节疾病情况,建议医生与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
根据MRI结果和临床表现,可能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实验室检查或其他影像学检查来帮助确定诊断。
合理制定治疗方案并定期复诊,以监测病情变化。
注意事项- 报告结果仅供参考,必须结合患者的临床病史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估。
- 如果患者症状持续或加重,请及时就医咨询专业医生。
- 报告内容未来代替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意见,请仔细阅读并咨询医生的意见。
以上为肩关节MRI报告模板,希望能对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的帮助。
头颅颅内未见明显异常:双侧大脑半球对称,灰白质对比正常,未见局灶性信号异常,各脑室、脑池大小形态正常,中线结构居中,幕下小脑、脑干无异常,矢状面扫描示垂体大小形态正常。
脑部MRA未见明显异常:颅脑MRA示脑基底动脉环完整,双侧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及大脑后动脉及其分支走行正常,无明显局灶性增粗或变细。
鞍内及鞍上占位性病变,性质考虑为垂体腺瘤:冠状面及矢状面扫描示垂体窝扩大,鞍内及鞍上可见实性占位性病变,大小约为: X Xcm,边界清楚,T1WI呈等信号,T2WI为略高信号,增强扫描后有轻中度强化,信号均匀,病灶呈"花生米"状,在鞍隔平面受阻变窄,垂体柄受压显示不清,视交叉受压,第三脑室及双侧脑室对称性扩大积水。
垂体内小信号异常,符合垂体微腺瘤:垂体冠状及矢状面示垂体上下径为 cm,上缘膨隆,垂体信号欠均匀,于垂体左/右侧/底部见一T1WI小低信号异常影,直径约为 cm,垂体柄向左/右侧偏移,动态增强扫描示正常垂体明显均匀强化,垂体内病灶呈低信号,鞍底骨质下陷,鞍旁及鞍上其它结构未见异常。
颅内多发占位性病变,性质考虑为脑转移瘤:于脑内双侧大脑半球灰白质交界区可见多发大小不等类圆形病变,T1WI 呈低信号,T2WI高信号,中央有坏死,显示更长T1及更长T2信号,病灶周围大片状水肿,增强扫描后病灶呈不规则环状强化,周围水肿无强化,中线结构向左/右侧偏移。
鞍内及鞍上占位性病变,性质考虑为颅咽管瘤:矢状及冠状面扫描示鞍内及鞍上占位性病变,大小约为: X X cm, T1WI呈低信号,T2WI呈明显高信号,水抑制序列仍呈高信号,肿块边界清楚,Gd-DTPA增强扫描病灶呈环形强化,三脑室前下部受压,三脑室后部及侧脑室扩张积水,垂体受压变扁位于肿块下方。
左/右侧额/颞/顶/枕叶占位性病变,性质考虑为Ⅰ-Ⅱ级星形细胞瘤:平扫示左/右侧额/颞/顶/枕叶见一类圆形占位性病变,大小约为 X X cm,形状规则/不规则,边界清楚/欠清楚,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信号均匀/略不均匀,周围无水肿/水肿较轻, Gd-DTPA增强扫描肿瘤轻度强化/无强化,水肿不强化。
核磁mri报告模板
一、患者基本信息
- 姓名:
- 性别:
- 年龄:
- 检查日期:
- 放射科医生签名:
二、检查目的
- 详细描述患者前病史、症状及临床诊断。
三、检查设备
- MRI设备型号:
- 所用线圈:
- 图像采集序列:
四、MRI检查部位
- 描述具体的检查部位,例如脑部、脊髓、腰椎等。
五、MRI检查技术参数
- 磁场强度:
- TR(重复时间):
- TE(回波时间):
- TI(恢复时间):
- 层厚和间隔:
- FOV(扫描视野):
六、MRI影像表现及分析
- 针对每个采集序列进行详细描述,包括T1WI、T2WI、增强扫描等。
七、诊断意见
- 结合临床资料和检查结果,给出诊断意见。
八、既往影像对比分析
- 与既往影像进行比对,描述变化情况。
九、医生建议
- 根据检查结果,给出治疗、随访等医生建议。
十、图像附录
- 将MRI图像附于报告末尾,以供医生参考。
以上是一份核磁MRI报告模板,根据实际情况可适当增加或调整内容。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胸部检查所见:于后纵隔相当于T12椎体平面,椎体左/右旁见一类圆形占位性病变,T1WI呈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信号尚均匀,边界清楚,增强扫描后病灶呈明显强化,纵隔结构向前推移。
检查意见:后纵隔神经鞘瘤――T12椎体平面椎体左右旁占位性病变,性质考虑为神经鞘瘤检查所见:于前上纵隔胸腺位置可见软组织肿块,边界清楚,大小约为X X cm,T1WI为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信号尚均匀,增强扫描后病灶呈中度强化,肿块与纵隔血管影分界清楚,纵隔其它结构未见异常。
检查意见:前上纵隔占位性病变,性质考虑为胸腺瘤检查所见:于前、中纵隔可见多发结节影,主要位于肺门及支气管隆突下方,部分病灶相互融合,T1WI呈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后病灶呈轻中度强化,部分血管受压,双侧肺未见明显肿块影。
检查意见:前中纵隔占位性病变,性质考虑为纵隔淋巴瘤检查所见:扫描示主动脉管径增粗,其可见线样影(膜片)将动脉腔分成两个腔,真腔小,假腔较粗。
于主动脉起始部/升主动脉膜片近端不连续形成破口,胸主动脉/腹腔动脉膜远端撕裂形成再破口,SET1WI真腔呈低信号,假腔呈不均匀高信号,GRE及Cine-MRI真腔血流呈高信号,假腔血流呈低等高混杂信号,假腔可见边缘SET1WI高信号,GRE/Cine MRI 较低信号影,考虑为血栓形成,CineMRI可显示血液从真腔经破口向假腔喷射。
增强后真假腔血流均有强化,血栓不强化。
检查意见:主动脉夹层横断:T1W,T2W;冠状:T2W,心脏短轴:T2W,心脏动态胸部:横断:T2W,T1W,T2W脂肪抑制;冠状:T2W腹部检查所见:MRCCP示肝胆管走行正常,未见明显扩,胆总管及左右肝管显影良好,管径无增粗,胆囊不大,胰管显影良好,未见明显扩。
检查意见:MRCP肝外胆管未见明显异常胆囊形态、大小未见明显异常,壁未见明显增厚,胆囊未见确切信号异常结节灶。
胆总管未见明显扩或局部中断,其未见明显信号异常灶。
正常MRI报告书写模板脑部T1WI: 脑灰质为低信号,脑白质为高信号T2WI: 脑灰质为高信号,脑白质为低信号。
质子加权:脑灰质和脑白质信号强度相似。
脑脊液:T1W和T2W分别为低信号和高信号。
颅脑内未见异常信号。
各脑池及脑室未见扩大和闭塞。
中线结构无移位。
意见:脑部MRI未见异常。
颈(胸、腰)椎颈椎序列正常,颈椎生理性曲度正常。
各椎间隙无狭窄改变,前纵韧带,后纵韧带及黄韧带无增厚。
侧隐窝无狭窄改变,脊髓信号无异常改变,椎体形态无异常改变。
软组织无异常信号影,椎管无狭窄。
意见:颈(胸、腰)椎MR无异常。
胸部平扫于横断面T1W, T2W, 冠状面T1W, 矢状面T1W纵隔内未见异常病灶,两叶未见异常信号病灶,气管隆突腔静脉周围未见淋巴结肿大。
双侧胸腔内见积液改变。
胸壁软组织内未见异常信号影.肋骨未见异常。
意见:胸部MR平扫未见明显异常。
上腹部肝脏实质于T1W上呈中高信号,于T2W上呈中低信号。
脾脏实质于T1W上呈中低信号,于T2W上呈中高信号。
胰腺实质于T1W上呈中等信号,于T2W上呈中低信号。
胆囊于T1W上呈低信号,于T2W上呈高信号。
肝内胆管形态无异常,其信号未见异常改变。
上腹部各实质器官未见异常信号影。
后腹膜区未见异常信号影。
增强扫描见后腹膜区血管影清晰,血管周围未见异常信号影。
意见:上腹部MRI未见异常。
肾上腺肝脏实质于T1W上呈中高信号,于T2W上呈中低信号。
脾脏实质于T1W上呈中低信号,于T2W上呈中高信号。
胰腺实质于T1W上呈中等信号,于T2W上呈中低信号。
胆囊于T1W上呈低信号,于T2W上呈高信号。
双侧肾上腺形态和大小未见异常,其信号未见异常改变。
上腹部各实质器官未见异常信号影。
后腹膜区未见异常信号影。
意见:肾上腺MRI未见异常。
MRU于T1W上输尿管内尿液呈低信号,于T2W上呈高信号。
双侧肾盂,肾盏未见扩张。
双侧输尿管未见异常扩张。
膀胱充盈良好,未见异常信号影。
.双侧肾脏形态、大小及信号未见异常改变。
内听道mri正常报告模板
摘要:
一、背景介绍
二、案件起因
三、男方被判刑的具体情况
四、社会舆论对此事的看法
五、结论
正文:
【背景介绍】
在我国,起诉和判刑都是依据法律程序进行的。
近日,一起涉及男方的起诉案引起了公众的关注。
这起案件涉及到情感纠纷、财产纠葛等多方面因素,引发了舆论的广泛关注。
【案件起因】
据了解,这起案件源于男女双方的感情纠纷。
两人曾是一对恋人,后因故分手。
分手后,女方发现男方在两人交往期间存在一些不道德行为,并因此产生了财产纠纷。
女方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决定将男方告上法庭。
【男方被判刑的具体情况】
经过一系列司法程序,男方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
判决书中明确指出,男方的行为触犯了我国刑法中的相关条款,因此被判刑。
具体的刑期和判决原因并未对外公开,但可以看出法院已经对这起案件进行了公正的审理。
【社会舆论对此事的看法】
这起案件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舆论普遍认为,这起案件再次提醒了人们要重视感情纠纷中的法律问题。
同时,也有部分人认为,男方应该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女方则应该勇敢维护自己的权益。
【结论】
总的来说,这起案件再次体现了我国法律的公正和严谨。
在感情纠纷中,我们应当尊重法律,正确维护自己的权益。
正常MRI报告书写模板脑部T1WI:脑灰质为低信号,脑白质为高信号T2WI:脑灰质为高信号,脑白质为低信号。
质子加权:脑灰质和脑白质信号强度相似。
脑脊液:T1W和T2W分别为低信号和高信号。
颅脑内未见异常信号.各脑池及脑室未见扩大和闭塞。
中线结构无移位.意见:脑部MRI未见异常。
颈(胸、腰)椎颈椎序列正常,颈椎生理性曲度正常.各椎间隙无狭窄改变,前纵韧带,后纵韧带及黄韧带无增厚。
侧隐窝无狭窄改变,脊髓信号无异常改变,椎体形态无异常改变。
软组织无异常信号影,椎管无狭窄。
意见:颈(胸、腰)椎MR无异常.胸部平扫于横断面T1W,T2W,冠状面T1W, 矢状面T1W纵隔内未见异常病灶,两叶未见异常信号病灶,气管隆突腔静脉周围未见淋巴结肿大。
双侧胸腔内见积液改变.胸壁软组织内未见异常信号影。
肋骨未见异常。
意见:胸部MR平扫未见明显异常。
上腹部肝脏实质于T1W上呈中高信号,于T2W上呈中低信号。
脾脏实质于T1W上呈中低信号,于T2W上呈中高信号。
胰腺实质于T1W上呈中等信号,于T2W上呈中低信号。
胆囊于T1W上呈低信号,于T2W上呈高信号。
肝内胆管形态无异常,其信号未见异常改变。
上腹部各实质器官未见异常信号影。
后腹膜区未见异常信号影。
增强扫描见后腹膜区血管影清晰,血管周围未见异常信号影。
意见:上腹部MRI未见异常。
肾上腺肝脏实质于T1W上呈中高信号,于T2W上呈中低信号。
脾脏实质于T1W上呈中低信号,于T2W上呈中高信号。
胰腺实质于T1W上呈中等信号,于T2W上呈中低信号。
胆囊于T1W上呈低信号,于T2W上呈高信号。
双侧肾上腺形态和大小未见异常,其信号未见异常改变.上腹部各实质器官未见异常信号影。
后腹膜区未见异常信号影.意见:肾上腺MRI未见异常。
MRU于T1W上输尿管内尿液呈低信号,于T2W上呈高信号.双侧肾盂,肾盏未见扩张。
双侧输尿管未见异常扩张。
膀胱充盈良好,未见异常信号影.。
双侧肾脏形态、大小及信号未见异常改变。
正常MRI报告书写模板脑部T1WI: 脑灰质为低信号,脑白质为高信号T2WI: 脑灰质为高信号,脑白质为低信号。
质子加权:脑灰质和脑白质信号强度相似。
脑脊液:T1W和T2W分别为低信号和高信号。
颅脑内未见异常信号。
各脑池及脑室未见扩大和闭塞。
中线结构无移位。
意见:脑部MRI未见异常。
颈(胸、腰)椎颈椎序列正常,颈椎生理性曲度正常。
各椎间隙无狭窄改变,前纵韧带,后纵韧带及黄韧带无增厚。
侧隐窝无狭窄改变,脊髓信号无异常改变,椎体形态无异常改变。
软组织无异常信号影,椎管无狭窄。
意见:颈(胸、腰)椎MR无异常。
胸部平扫于横断面T1W, T2W, 冠状面T1W, 矢状面T1W纵隔内未见异常病灶,两叶未见异常信号病灶,气管隆突腔静脉周围未见淋巴结肿大。
双侧胸腔内见积液改变。
胸壁软组织内未见异常信号影.肋骨未见异常。
意见:胸部MR平扫未见明显异常。
上腹部肝脏实质于T1W上呈中高信号,于T2W上呈中低信号。
脾脏实质于T1W上呈中低信号,于T2W上呈中高信号。
胰腺实质于T1W上呈中等信号,于T2W上呈中低信号。
胆囊于T1W上呈低信号,于T2W上呈高信号。
肝内胆管形态无异常,其信号未见异常改变。
上腹部各实质器官未见异常信号影。
后腹膜区未见异常信号影。
增强扫描见后腹膜区血管影清晰,血管周围未见异常信号影。
意见:上腹部MRI未见异常。
肾上腺肝脏实质于T1W上呈中高信号,于T2W上呈中低信号。
脾脏实质于T1W上呈中低信号,于T2W上呈中高信号。
胰腺实质于T1W上呈中等信号,于T2W上呈中低信号。
胆囊于T1W上呈低信号,于T2W上呈高信号。
双侧肾上腺形态和大小未见异常,其信号未见异常改变。
上腹部各实质器官未见异常信号影。
后腹膜区未见异常信号影。
意见:肾上腺MRI未见异常。
MRU于T1W上输尿管内尿液呈低信号,于T2W上呈高信号。
双侧肾盂,肾盏未见扩张。
双侧输尿管未见异常扩张。
膀胱充盈良好,未见异常信号影。
.双侧肾脏形态、大小及信号未见异常改变。
意见;MRU未见异常。
MRC肝脏实质于T1W上呈中高信号,于T2W上呈中低信号.脾脏实质于T1W上呈中低信号,于T2W上呈中高信号.胰腺实质于T1W上呈中等信号,于T2W上呈中低信号.胆囊于T1W上呈低信号,于T2W上呈高信号.肝内胆管形态无异常,其信号未见异常改变.上腹部各实质器官未见异常信号影.后腹膜区未见异常信号影.于MRC见胰管及胆管未见扩张,胆囊未见扩大。
意见:上腹部MRC未见异常盆腔平扫:各序列见双侧髂骨骨质信号无异常,T1W与T2W皆呈较高信号。
双侧臀大肌及髂腰肌信号无异常改变,STIR扫描未见异常信号影。
直肠膀胱三角内未见异常信号影。
双侧腹股沟区未见异常信号影。
前列腺大小、形态及信号未见明显异常。
意见:盆腔MRI未见异常。
右腕关节右腕关节间隙无异常改变, 关节腔内见少量积液。
关节囊滑膜稍增厚, 腕管内各肌腱信号未见异常。
各腕骨信号未见异常. 大小鱼际肌信号无异常。
右尺桡骨关节间隙未见异常。
桡侧副韧带及尺侧副韧带信号无异常。
意见:右腕关节MR平扫未见异常右膝关节右膝关节间隙未见狭窄,膝关节腔内少量积液,内外侧半月板信号无异常, 前后交叉韧带信号未见异常,内外侧副韧带信号无异常. 髌骨上缘骨质未见增生。
关节内未见液性信号影。
意见:右膝关节未见异常。
MRI常见疾病模板一、中枢神经系统检查方法:头颅SE序列横断位T1WI、T2WI及横断位FLAIR,矢状位T1WI:两侧大脑半球、小脑及脑干形态正常,脑内及脑外未见占位性病灶,未见明显异常信号改变。
诸脑沟、脑裂及脑室、脑池形态位置均正常。
中线结构居中。
诊断结果:头颅MRI平扫未见明显异常。
检查方法:SE序列横断位T1WI、T2WI,矢状位T1WI,增强横断位、矢状位、冠状位T1WI:两侧大脑半球、小脑及脑干形态正常,脑内及脑外未见占位性病灶,未见明显异常信号改变影,增强后未见异常强化信号影。
诸脑沟、脑裂及脑室、脑池形态位置均正常。
中线结构居中。
诊断结果:头颅MRI平扫+增强未见明显异常。
检查方法:FSE序列横断位T2WI,梯度回波序列容积成像斜矢状位、横断位成像:双侧三叉神经显示清晰,梯度回波序列图象两侧三叉神经根部周围未见高信号血管影伴行。
T2WI示两侧脑实质内未见明显异常信号影。
诸脑室、池及沟裂无殊,中线结构居中。
诊断结果:1、两侧三叉神经未见明显异常。
2、头颅MRI未见明显异常。
检查方法:RF-FAST 3D TOFMRA,MIP重建:双侧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中动脉、后动脉、双侧椎基底动脉及其分支管腔光整、血流信号均匀,未见明显异常信号影。
脑内未见明显异常血管团影。
诊断结果:头颅MRA未见明显异常。
检查方法:SE序列冠状位T1WI、T2WI,矢状位T1 WI,动态增强冠状位及增强后冠状位、矢状位T1WI:垂体形态、位置正常,未见明显局部隆起,未见明显异常信号影,垂体柄无明显移位,鞍底无下陷。
增强后垂体强化明显,动态增强见强化均匀一致,颈内动脉海绵窦段未见明显异常。
诊断结果:垂体动态增强MR扫描未见明显异常。
检查方法:SE序列冠状位T1WI、T2WI,矢状位T1 WI,增强后冠状位、矢状位及横断位T1WI:垂体形态、位置正常,未见明显局部隆起,未见明显异常信号影,垂体柄无明显移位,鞍底无下陷。
增强后垂体强化均匀一致,未见明显异常强化影,颈内动脉海绵窦段未见明显异常。
诊断结果:垂体平扫+增强未见明显异常。
检查方法:SE序列横断位、斜矢状位、冠状位,FSE序列冠状位T2WI脂肪抑制:两侧眼眶对称,眼眶结构清晰,眶内未见明显异常信号影,两侧眼球信号未见明显异常,两侧视神经清晰,信号均匀。
两侧上颌窦腔清晰、窦壁光整,窦腔内未见明显异常信号影。
诊断结果:眼眶MRI平扫未见明显异常。
检查方法:SE序列横断位T1WI、T2WI及FLAIR,矢状位T1WI:两侧大脑半球、小脑及脑干形态正常,脑内及脑外未见占位性病灶,未见明显异常信号改变影。
透明隔呈囊样扩大,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FLAIR为低信号;余脑沟、脑裂及脑室、脑池形态位置信号未见明显异常。
中线结构居中。
诊断结果:1、透明隔囊肿。
2、脑实质内未见明显异常。
检查方法:SE序列横断位T1WI、T2WI,矢状位T1WI;GD-DTPA增强后横断位、矢状位、冠状位T1WI:左枕部见一类圆形病灶,大小约4.6×4.5×4cm,T1WI呈等信号,T2WI呈等高信号,信号均匀,边缘光整,周围可见明显指压状水肿区;增强扫描示病灶明显强化,境界清楚。
病灶与枕部脑膜密切,呈宽基相连。
余脑实质内未见明显异常。
左侧脑室后角受压变窄,余脑室、脑池、脑沟、脑裂无殊,中线结构居中。
诊断结果:左枕部大脑凸面占位,考虑脑膜瘤。
检查方法:SE序列T1WI冠状位、矢状位,T2WI矢状位;GD-DTPA增强横断位、矢状位、冠状位T1WI:右侧鞍旁可见团块状异常信号影,大小约3.2×3×2.5cm,T1WI为等信号,T2WI为等稍高信号,信号均匀,边界清楚;增强后病灶明显均匀强化。
垂体受压,垂体柄稍向左侧移位,垂体信号未见明显异常。
右侧颈内动脉明显受压下移,余脑实质内未见明显异常。
诸脑室、脑池、脑沟、脑裂无殊,中线结构居中。
诊断结果:右侧鞍旁占位,考虑脑膜瘤可能性大。
检查方法:横断位T1WI、T2WI,矢状位T1WI;Gd-DTPA增强后横断位、矢状位、冠状位T1WI:左侧额叶见团片状异常信号灶,大小约2.9×3.1×3.6cm,T1WI呈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边界欠清楚,周围见指压状水肿区;增强后病灶明显环状强化。
左侧侧脑室前角受压略变窄,余脑室、脑池、脑沟未见明显异常,中线结构无明显移位。
诊断结果:左侧额叶占位,考虑胶质瘤可能大。
检查方法:FSE序列横断位T1WI、T2WI,矢状位T1WI;增强后横断位、矢状位和冠状位T1WI:左侧颞枕叶可见片状异常信号影,T1WI呈不均匀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病变边界欠清楚;增强后病灶周边呈环形强化,内部无明显强化。
左侧侧脑室后角略扩大,余脑室、脑池、脑沟未见明显异常,中线结构居中。
诊断结果:左侧颞枕叶信号异常,结合临床考虑左颞枕叶胶质瘤术后改变。
检查方法:横断位T1WI、T2WI,矢状位T1WI;GD-DTPA增强后横断位、矢状位及冠状位T1WI:小脑蚓部可见片状异常信号灶,大小约 3.7×4.7×3.5cm,边缘清晰、欠规则,T1WI 呈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增强后呈斑片状明显强化。
病灶周围见少许水肿区。
中线结构居中,第四脑室受压变扁,第三脑室及两侧侧脑室明显扩大。
诊断结果:小脑蚓部占位,考虑髓母细胞瘤可能大,胶质瘤不完全除外。
检查方法:横断位T1WI、T2WI,矢状位T1WI;GD-DTPA增强后横断位、矢状位及冠状位T1WI:小脑蚓部可见斑片状异常信号影,T1WI呈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增强后周边可见环形强化,内部未见明显强化。
第四脑室稍扩大,余诸脑室未见明显异常,中线结构居中。
枕部板障不连续。
诊断结果:结合临床考虑小脑蚓部髓母细胞瘤术后放疗后改变。
检查方法:SE序列横断位T1WI、T2WI,矢状位T1WI;Gd-DTPA增强后横断位、矢状位、冠状位T1WI:左侧侧脑室后角区见团块状异常信号灶,大小约6.4×4.3×4cm,T1WI呈等信号,T2W 呈不均匀高信号,边界基本清楚;增强后明显强化,其内有小片无强化区。
病灶周围有少许T1WI低、T2WI高水肿区。
左侧丘脑受压略向前移位,余脑室未见明显异常,中线结构略右移。
诊断结果:左侧侧脑室后角区占位,考虑室管膜瘤可能大。
检查方法:SE序列横断位T1WI、T2WI,矢状位T1WI;Gd-DTPA增强后横断位、矢状位及冠状位T1图像示:右侧桥小脑角区可见一类圆形异常信号灶,大小约3.3×2×3.9cm,边缘光整,T1WI 呈不均匀低信号,T2WI呈均匀高信号;增强后明显欠均匀强化。
桥脑受压推移,周围未见明显水肿,,余脑室、脑沟、脑裂未见明显异常。
中线结构居中。
诊断结果:右侧桥小脑角区占位,考虑听神经瘤可能大。
检查方法:横断位T1WI、T2WI,矢状位T1WI,GD-DTPA增强后横断位、矢状位及冠状位T1WI:右侧小脑半球可见一类圆形脑室性占位性病灶,大小约3×3×4cm,边界清晰,囊性部分信号均匀,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偏左侧可见一小片T1WI低、T2WI稍高信号壁结节影;增强后囊壁环状强化,壁结节明显均匀强化。
病灶周围见少许水肿区。
中线结构居中,第四脑室明显受压变形,第三脑室及两侧侧脑室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