蔓性千斤拔条根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1
千斤拔豆科千斤拔属植物
千斤拔豆科千斤拔属植物,又名钻地风、老鼠尾、一条根、蔓性千斤拔。
千斤拔属于灌木类,一般生长在海拔较低的平地旷野或山坡路旁草地上,海拔高度多在300米以下。
千斤拔喜温耐寒,分布于中国和菲律宾,在中国分布于中国的云南、四川、贵州、湖北、湖南、广西、广东、海南、江西、福建和台湾等省区。
千斤拔幼生树枝多呈三棱柱状,枝干表层覆盖一层短短的灰褐色软毛;叶具指状多为3小叶,叶柄较长;托叶较短,顶端尖细,长有纵纹并长有一层细小柔毛,形状多为线状披针形,宿存;总状花序腋生,部位皆附着一层灰褐色或灰白色柔毛;花冠紫红色,约与花萼等长;荚果呈椭圆状或近圆形,长有细短绒毛;黑色种子多为2颗,呈圆球形。
开花结果多在夏、秋两季。
千斤拔的根可以入药,具有舒筋活骨、祛瘀消毒等作用。
还可以红枣、鸡脚等混合在一起炖汤,具有缓解身体疲劳的功效。
千斤拔属于灌木植物,多见于荒坡草丛等较为干旱的地方。
千斤拔喜温暖耐寒,耐旱忌涝,因此以光照充足、肥沃的弱酸性壤土或砂质壤土栽培为宜。
常生长于海拔50~300米的平地旷野或山坡路旁草地上。
千斤拔分布于中国和菲律宾,在中国分布于中国的云南、四川、贵州、湖北、湖南、广西、广东、海南、江西、
福建和台湾等省区。
千斤拔的功效与作用
关于《千斤拔的功效与作用》,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针对许多我们中国人而言,中医药是十分非常值得信赖的,由于中药材的有悠久的历史且副作用小。
千斤拔便是我们普遍的一种中草药材,针对身体的身心健康有很多的益处,那麼千斤拔到底能够如何吃呢,下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牙龈别称特异
蔓性千斤拔、一条根、耗子尾、吊马墩、吊马桩、金牛尾巴、箭根、钉地根、土柴胡[广西省、广东省]、钻地风[四川]
牙龈来源于特异
为豆科植物千斤拔属绿色植物千斤拔Moghania
philippinensis (Merr. et Rolfe)Li [M. prostrata (Roxb.)Wang et Tang],以根当药。
春、秋采收,清洗切成片晾干,也可鲜用。
牙龈原形状特异
蔓性半灌木丛,高1~2米。
根粗锥型,形如鼠尾,不容易拔出来。
茎多枝而被短毛,幼年四菱形。
三出复叶共生。
秋天叶柄抽出来总状花序,蝶形花冠红紫色。
荚果矩环形,淡黄色,约长8mm,有灰黑色球型種子2粒。
牙龈茯苓功效特异
甘、微温,平。
牙龈功效与作用特异
祛风湿,强腰膝。
用以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疼,腰肌劳损,分泌物,跌打。
牙龈使用方法使用量特异
0.5~1两。
牙龈摘抄特异
《全国中草药汇编》
牙龈出處特异
《植物名实图考》
以上便是针对中草药材千斤拔的详细介绍。
针对我们不明白的中药材,更应当去掌握它,那样才可以使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充足地运用它,不会手脚无策。
中草药图片大全>> 内科病用药>> 风湿关节炎用药篇中草药图片大全之--千斤拔别名蔓性千斤拔、一条根、老鼠尾、吊马墩、吊马桩、金牛尾、箭根、钉地根、土黄芪、钻地风、天根不倒来源为豆科千斤拔属植物千斤拔Moghania Philippinensis (Merr. et Rolfe) Li.大叶千斤拔M. macrophylla (Willd.)O.Kuntze.,以根入药。
形态特征1.千斤拔:蔓性半灌木,高1-2米。
根粗锥形,形如鼠尾,不易拔出。
茎多分支而被短毛,幼时四棱形。
三出复叶互生,叶柄长2厘米余,托叶条状披针形,小叶矩状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3-8厘米,先端钝,有小短尖,基部宽楔形至圆形,上面毛少,下面密生长毛,侧生小叶基部斜,基脉3条,秋季叶腋抽出总状花序,长2-2.5厘米,花密集,花梗长约4毫米,与萼均被白色长硬毛,花萼5裂,下面一个裂片较长,有密集的腺点,蝶形花冠红紫色,花瓣均有小耳及爪,旗瓣椭圆形,基部渐窄。
荚果矩圆形,浅黄色,长约8毫米,有黑色球形种子2粒。
2.大叶千斤拔:灌木,高1-2米,嫩枝被白色毛。
茎直立,三出复叶互生,小叶卵状椭圆形,长5-10厘米,宽2-5厘米,顶端叶较大,先端渐尖,基部阔楔形或圆形,侧生小叶偏斜,基出脉2条,叶下面有腺点,脉上被白色丝状毛。
花期长,夏季几个月都能看到花,边开花,边结果。
总状花序腋生于枝顶,常有数个总状花序排成圆锥式,苞片披针形,与萼均密被丝状毛,萼5裂,裂片线状披针形,下面一枚较长。
荚果椭圆形,长约1.5厘米,宽约7毫米,棕色,被短柔毛,种子1-2粒。
图例为大叶千斤拔。
生境与分布千斤拔生于山坡草地、原野路旁、丘陵灌丛等处。
分布于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西、广东、四川、贵州等地。
大叶千斤拔生于山野土坎。
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等地。
采集季节春、秋季采挖。
蔓性千斤拔的栽培要点蔓性千斤拔为蝶形花科植物,是常用中药,根具有壮腰健肾、消炎、祛风止痛等作用,用于盗汗,肾虚腰痛,风湿骨痛,黄疸肝炎,肾炎水肿,劳伤咳嗽。
现将蔓性千斤拔的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土壤选择及整地千斤拔为多年生药用植物,主要以根部入药,主根发达,入土深,侧根少或无,宜旱作,怕涝,生命力强。
因此应选择土层深厚的沙质壤土或壤土(土质疏松较有利植物根的生长)为宜,排水条件良好,土层厚度,内无板结层。
翻地最好是秋翻,若来不及秋翻,春翻也可以,但必须保证土壤墒情,打碎坷垃、整平地面,否则会影响全苗壮苗。
起畦宽约1.2m,高约30cm,畦长视地形而定。
2.播种一般在3月底4月初播种最为适宜,气温达15。
C度以上,此时气温较高,出苗快,冬前又有较长的生长期。
播前施用优质农家肥每亩2000千克,45%复合肥每亩40千克做基肥,播种方法采用撒播较好,播种量每亩约1千克,播后覆土不超过3cm,一般从播种至出苗需要10d左右。
3.田间管理(1)施肥千斤拔为多年生根类药用植物,第一年在施基肥的基础上追肥三次,呆出苗约15cm 左右时亩施尿素3kg,第二次在中耕除草后(大约在6月下旬)施复合肥20kg/亩,第二次在9月份,施45%复合肥10kg/亩。
第2、第3年每年春季幼苗萌发前追施复合肥每亩25千克,7月份再追施一次复合肥每亩30千克。
施肥选择在下雨前后施,以下小雨为适。
(2)中耕除草千斤拔幼苗期(前六个月)生长比较缓慢,容易生长杂草与千斤拔争光抢肥,幼苗期应及时除草30厘米高时种植地已全部封行。
无需人工除草。
(3)病虫害防治千斤拔目前发现的主要病虫害是在千斤拔孕蕾时有豆荚螟开始入侵花蕾,产卵;待结成果荚时幼虫就在果荚内蛀食种子而造成空荚,防治方法是现蕾时用乐果1000倍或氰氯菊酯1500倍兑水喷雾,一个星期喷一次。
4.种子采收蔓性千斤拔采种期为每年的8-12月,当荚果由青绿渐变淡黄时即可采收,此时采收到的种子出苗率高。
千斤拔的功效与作用_千斤拔的药用价值*导读:中药千斤拔的功效与作用专区,为您详细介绍千斤拔的功效与作用、千斤拔图片、千斤拔的药用价值、千斤拔的副作用等,要想知道更多千斤拔的功效与作用相关知识,不妨来关注一下。
千斤拔简介千斤拔图片千斤拔的功效与作用千斤拔的药用价值千斤拔的药用附方千斤拔的食用方法千斤拔的副作用*千斤拔简介千斤拔,为豆科植物蔓性千斤拔的根。
根长圆柱形,上粗下渐细,极少分枝,长30-70cm,上部直径1-2cm。
表面棕黄色、灰黄色至棕褐色,有稍突起的根长皮乱及细皱纹,近顶部常成圆肩膀状,下半部间见须根痕;栓皮薄,鲜时易刮离,刮去栓皮可见棕红色或棕褐色皮部。
质坚韧,不易折断。
横切面皮部棕红色,木部宽广,淡黄白色,有细微的放射状纹理。
气徽,味微甘、涩。
以根条粗长、除净芦茎及须根、断面发白色者为佳。
*千斤拔图片*千斤拔的功效与作用活血散结;通经下乳;消痈溃坚。
主血瘀经闭;症瘕;风湿痹痛;乳汁不下;痈肿;瘰疬。
用于经闭癓瘕,乳汁不通,痈肿疮毒,关节痹痛,麻木拘挛。
1、《别录》:主五邪惊啼悲伤,烧之作灰,以酒或水和方寸匕,疗蚁瘘。
2、陶弘景:疗疮癞。
3、《药性论》:治山瘴疟。
恶疮,烧敷之。
4、《日华子本草》:治小儿惊邪,痔漏、恶疮、疥癣。
5、《滇南本草》:治疥癞痈毒,破气行血,胸膈膨胀逆气,治膀胱疝气疼痛。
6、《纲目》:除痰疟寒热,风痹强直疼痛,通经脉,下乳汁,消痈肿,排脓血,通窍杀虫。
7、《本草再新》:搜风去湿,解热败毒。
*千斤拔的药用价值【药名】千斤拔【别名】蔓性千斤拔、一条根、吊马墩、吊马桩、老鼠尾、钉地根、金牛尾、箭根、土黄芩、钻地风、咳嗽草、百咳草。
【来源】千斤拔为豆科千斤拔属植物千斤拔,以根、全草入药。
【性味】甘辛,温。
【功效】祛风利湿,消瘀解毒。
【主治】治风湿痹痛,慢性肾炎,跌打损伤,痈肿,喉蛾。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51两。
外用:磨汁涂或研末调敷。
【注意事项】气血虚弱、痈疽已溃者及孕妇禁服。
千斤拔文章目录*一、千斤拔的概述*二、千斤拔的功效与作用*三、千斤拔的分类*四、千斤拔的药方选录*五、千斤拔的服用方法*六、千斤拔的选购方法、保存方法千斤拔的概述1、千斤拔的概述千斤拔,中药材名。
本品为豆科植物蔓性千斤拔的根。
秋后采挖,洗净,切段,晒干。
功能主治为:祛风利湿,消瘀解毒。
治风湿痹痛,慢性肾炎,跌打损伤,痈肿,喉蛾。
《植物名实图考》:补气血。
《岭南采药录》:祛风去湿。
治手足痹痛,腰部风湿作痛,理跌打伤,能舒筋活络。
《南宁市药物志》:壮筋骨,去瘀积。
治跌打损伤,风湿骨痛,四肢酸软无力,黄疸。
2、千斤拔的别名金鸡落地、大力黄、千金坠。
3、千斤拔的性状形态根长圆柱形,上粗下渐细,极少分枝,长30~70厘米,上部直径1~2厘米。
表面棕黄色、灰黄色至棕褐色,有稍突起的横长皮孔及细皱纹,近顶部常成圆肩膀状,下半部间见须根痕;栓皮薄,鲜时易刮离,刮去栓皮可见棕红色或棕褐色皮部。
质坚韧,不易折断。
横切面皮部棕红色,木部宽广,淡黄白色,有细微的放射状纹理。
气微,味微甘、涩。
以根条粗长、除净芦茎及须根、断面黄白色者为佳。
4、千斤拔的性味归经性平,味甘、微涩。
归肝经、肾经。
5、千斤拔的来源为豆科植物蔓性千斤拔的根。
6、千斤拔的产地分布生于山坡草丛中。
分布于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千斤拔的功效与作用1、千斤拔的化学成分、营养成分主要含黄酮类化合物,其中有蔓性千斤拔素C、蔓性千斤拔素D、千斤拔素、羽扇豆醇、β-谷固醇等。
2、千斤拔的功效作用祛风除湿,强筋壮骨,活血解毒。
属杀祛风湿药下分类的祛风湿强筋骨药。
3、千斤拔的毒副作用孕妇慎服。
千斤拔的药方选录1、治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千斤拔30克,半枫荷15克,水煎服。
(《香港中草药》)2、治坐骨神经痛:蔓性千斤拔根、肖梵天花根各30克。
水煎服。
(《福建药物志》)3、治产后腰膝痛:蔓性千斤拔根30克,茜草、威灵仙各9克。
水煎服。
(《福建药物志》)4、治劳倦乏力:蔓性千斤拔根15克,称星树(梅叶冬青)30克。
名称:千斤拔
类别:祛风湿药
拼音:Qian Jin Ba
拉丁:Flemingia philippinensis Merr.et Rolfe
别名:蔓性千斤拔、一条根、老鼠尾、吊马墩、吊马桩、金牛尾、箭根、钉地根、土黄芩[广西、广东]、钻地风[四川]
药用部位:根
药材性状:本品为鼠尾状长条,通常不分枝,长25~70厘米,上部直经1~2.5厘米。
外面灰黄色至灰褐色,顶端有细小芦头,各部均散生横长有孔和细皱纹,表皮较薄,
刮去表皮后现棕褐色内皮。
质坚韧幼,不易折断切断面皮部棕红,易剥离,其余部分黄白色,有车辐状纹,气微、味微革甘涩。
以根条粗壮而长、色黄白者为佳。
栽培要点:
产地:多生于干旱的山坡、路旁灌丛或草丛中。
分布贵州、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海南、福建、台湾等省区。
采收加工:全年可采,除去地上部分和根须,晒干即可。
地道沿革:
性味归经:甘、涩,平。
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舒筋活络,强壮腰膝。
治风湿骨痛,腰肌劳损,子足酸软,跌打扭伤等。
用法用量:常用量15~30克。
禁忌:。
新技术种殖金典| NONGJIAZHIYOU千斤拔,这么种才有“千金”外形直立或披散亚灌木。
幼枝 棱柱状,密被灰褐色短柔毛。
叶具指状3小叶;托叶线状 披针形,长约0.6~1厘米,有纵纹,被毛,先端细尖,宿存。
常生于海拔50~300 米的平地旷野或山坡路旁草 地上。
在中国云南、四川、贵州 湖北等地分布。
叶:具指状3小叶;托叶 线状披针形,长约〇.6~1厘米,有纵纹,被毛,先端细尖,宿 存;叶柄长2~2.5厘米;小叶 厚纸质,长椭圆形或卵状披针 形,偏斜长4~9厘米,宽1.7~3 厘米,先端钝,有时有小凸尖,基部圆形,上面被疏短柔毛,背面密被灰褐色柔毛; 基出脉3,侧脉及网脉在上面多少凹陷,下面凸起, 侧生小叶略小;小叶柄极短,密被短柔毛。
花:总状花序腋生,通常长2~2.5厘米,各部密 被灰褐色至灰白色柔毛;苞片狭卵状披针形;花密生, 具短梗;萼裂片披针形,远较萼管长,被灰白色长伏 毛;花冠紫红色,约与花萼等长,旗瓣长圆形,基部 具极短瓣柄,两侧具不明显的耳,翼瓣镰状,基部具 瓣柄及一侧具微耳,龙骨瓣椭圆状,略弯,基部具瓣 柄,一侧具1尖耳;雄蕊二体;子房被毛。
果:荚果椭圆状,长7~8毫米,宽约5毫米, 被短柔毛;种子2颗,近圆球形,黑色。
栽培技术土壤选择及整地:千斤拔为多年生药用植物, 主要以根部入药,主根发达,入土深,侧根少或无, 宜旱作,怕涝,生命力强。
因此应选择土层深厚的千斤拔别称蔓千斤拔、吊马桩、 吊马墩、一条根、老鼠尾、钻地风等。
有祛风除湿、舒筋活络、强筋壮骨、 消炎止痛等作用。
沙质壤土或壤土(土质疏松较有利植物根的生长)为宜,排水条件良 好,土层厚度,内无板结层。
翻地最好是秋翻,若来不及 秋翻,春翻也可以,但必须 保证土壤墒情,打碎坷垃、 整平地面,否则会影响全苗 壮苗。
起畦宽约1.2米,高 约30厘米,B 圭长视地形而定。
播种:一般在3月底至4 月初播种最为适宜,气温达15 度以上,此时气温较高,出苗 快,冬前又有较长的生长期。
开发野生蔓性千斤拔的前景及人工栽培技术要点
吴文星
【期刊名称】《农学学报》
【年(卷),期】2005(000)009
【摘要】蔓性千斤拔又叫一条根、老鼠尾、透地龙、千斤拔、牛大力、钉地根、土黄芪等,属于多年生豆科蔓性千斤拔属的一种常用药用植物。
由于滥采乱挖、只挖不育、自然分布较为零散等原因,造成野生的产量锐减。
从1999年以来,蔓性千斤拔的市场销售量逐年增长,价格也稳步上扬。
为了保护和开发野生蔓性千斤拔药材资源,从2001年开始对野生蔓性千斤拔进行人工栽培试验,已获得成功。
【总页数】2页(P51-52)
【作者】吴文星
【作者单位】福建省晋江市农业局,3622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6
【相关文献】
1.藁本的开发利用前景及人工栽培技术 [J], 王全
2.中华竹狸的特性及人工开发饲养前景 [J], 胡鸿惠;娄高明
3.野生杜鹃生物学特性观测及人工栽培的适应性研究 [J], 陈荣华
4.蕨菜的开发前景及人工栽培 [J], 章根儿
5.卓尼县野生羊肚菌的分布及人工栽培前景 [J], 赵志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千斤拔---一条根1.《全国中草药汇编》:千斤拔拼音Qiān Jīn Bá别名蔓性千斤拔、一条根、老鼠尾、吊马墩、吊马桩、金牛尾、箭根、钉地根、土黄芩[广西、广东]、钻地风[四川]来源为豆科千斤拔属植物千斤拔Moghania philippinensis (Merr. et Rolfe) Li [M. prostrata (Roxb.) Wang et T ang],以根入药。
春、秋采挖,洗净切片晒干,也可鲜用。
注:大叶千斤拔(千斤红)Moghania macrophylla (Willd.)O. Kuntze,两广地区也作千斤拔入药。
原形态蔓性半灌木,高1~2米。
根粗锥形,形如鼠尾,不易拔出。
茎多枝而被短毛,幼时四棱形。
三出复叶互生。
秋季叶腋抽出总状花序,蝶形花冠红紫色。
荚果矩圆形,浅黄色,长约8毫米,有黑色球形种子2粒。
性味甘、微温,平。
功能主治祛风湿,强腰膝。
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腰肌劳损,白带,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0.5~1两。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千斤拔拼音Qiān Jīn Bá别名土黄鸡、金鸡落地(《植物名实图考》),老鼠尾、透地龙、牛大力、千里马、牛顿头(《岭南采药录》),吊马桩,千斤吊、钉根藜、箭根、一条根、土黄耆(《江西中医药》(10):64,1957),大力黄(《广西野生资源植物》),牛尾荡(《南宁市药物志》)。
出处《植物名实图考》来源为豆科植物蔓性千斤拔的根。
秋后采挖,洗净,切段,晒干。
原形态直立或披散亚灌木,高1~2米。
根系向下直伸,长1米许。
幼枝有棱角,披白柔毛。
叶互生;3出复叶;托叶2片,三角状,长约1厘米,具疏茸毛;叶柄长2~3厘米,被长茸毛;小叶矩圆形至卵状披针形,长4~9厘米,宽2~4厘米,先端略钝,有时具小锐尖,全缘,基部在叶背边缘密被茸毛,上面被稀疏的短茸毛,下面密生长茸毛;小托叶2片,线形。
花两性,腋生,短总状花序稠密;花梗长1~1.5厘米;花苞2裂;萼5裂,披针形,在最下面的1片最长;花冠略长于萼,粉红色,旗瓣秃净,圆形,基部白色,外有纵紫纹;翼瓣基部白色,有柄,前端紫色;龙骨瓣2片,基部浅白色,前部互相包着雌雄蕊;雄蕊10,两体,花药黄色,圆形;雌蕊1,子房上位。
千斤拨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概述】
千斤拔,又名:蔓性千斤拔,豆科藤状草本,属补益药。
【千斤拔_千斤拔的功效与作用_千斤拔的别名】
别名:老鼠尾、大力牛、独脚龙、牛趸皮。
植物名:蔓性千斤拔。
生长环境:本品为直立亚灌木、市郊丘陵地常见之。
分布:菲律宾群岛及我国等地区。
入药部分:根。
采集期:全年。
自采地点:山岗。
性味:舒筋活络、壮筋骨、去劳倦。
主治、用量和用法:1、劳伤、苦伤、咳嗽:用干根1至2两,清水煎服,或加猪瘦肉同煎;2、风湿腰痛、骨节痛、手足酸痛无力:用干根1至2两,清水煎服,或加猪尾,猪脚同煎;3、跌打,配伍用;肾亏;配伍用。
验方:(治腰肾虚痛方)千斤拔1两、狗脊1两、半枫荷8钱、猪尾一条、清水六碗,煎成一碗,温服。
(方解)肾为水脏,具真元之火,相互协调,以蒸腾变化。
今肾阳虚弱,温养无从,则下焦之病百出;腰酸脚软更为明显。
今以千斤拔入下焦耳温养肾阳;狗脊强腰肾;半枫荷走下焦,理风湿以为佐;
猪尾入腰为使,并有补益作用;邪去正安,健康自复。
(方歌)腰肾虚疼痛奈何,千斤狗脊半枫荷,猪尾一条同煎服,扶阳固肾起沉疴。
(治脚软无力方)千斤拔1两,臭屎茉莉头1两、独脚球1两、豆豉羌1两、加牛脚筋或猪脚筋、鸡脚等,清水八碗,煎成一碗半,温服。
(方解)肝肾阳虚脚步浮,千斤豆豉独脚球,或加猪牛脚筋煎,最后勿遗茉莉头。
参考资料:《广州中医验方选集第一集》洪德诊所风湿骨痛验方:千斤拔5前、宽筋藤5前、蜜枣5个、煲瘦肉汤饮之,经验有效。
千斤拔的功效与作用介绍千斤拔,为豆科植物蔓性千斤拔的根。
具有活血散结;通经下乳的作用。
下面店铺给大家介绍千斤拔的功效与作用。
千斤拔的功效与作用1、《别录》:主五邪惊啼悲伤,烧之作灰,以酒或水和方寸匕,疗蚁瘘。
2、陶弘景:疗疮癞。
3、《药性论》:治山瘴疟。
恶疮,烧敷之。
4、《日华子本草》:治小儿惊邪,痔漏、恶疮、疥癣。
5、《滇南本草》:治疥癞痈毒,破气行血,胸膈膨胀逆气,治膀胱疝气疼痛。
6、《纲目》:除痰疟寒热,风痹强直疼痛,通经脉,下乳汁,消痈肿,排脓血,通窍杀虫。
7、《本草再新》:搜风去湿,解热败毒。
千斤拔的药用价值【药名】千斤拔【别名】蔓性千斤拔、一条根、吊马墩、吊马桩、老鼠尾、钉地根、金牛尾、箭根、土黄芩、钻地风、咳嗽草、百咳草。
【来源】千斤拔为豆科千斤拔属植物千斤拔,以根、全草入药。
【性味】甘辛,温。
【功效】祛风利湿,消瘀解毒。
【主治】治风湿痹痛,慢性肾炎,跌打损伤,痈肿,喉蛾。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5——1两。
外用:磨汁涂或研末调敷。
【注意事项】气血虚弱、痈疽已溃者及孕妇禁服。
千斤拔的药用附方1、治痈疽无头:穿山甲、猪牙皂角(去皮、弦)各一两。
共炙焦黄,为末。
每用一钱,热酒调下。
其疮破,以冬瓜藤为末敷,疮干即水调敷之,诸疖疮皆可用。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2、治肿毒初起:穿山甲插入谷芒热灰中,炮焦为末二两,入麝香少许。
每服二钱半,温酒下。
(《仁斋直指方》)3、治乳汁不通:穿山甲炮,研末,酒服方寸匕,日二服。
(单骧·涌泉散)4、治便毒便痈:穿山甲半两,猪苓二钱。
并以醋炙研末。
酒服二钱。
外用穿山甲末和麻油、轻粉涂之。
(《仁斋直指方》)5、治气痔脓血:穿山甲一两(烧存性),肉豆扣仁三个。
同为末。
米饮调二钱服。
甚者加猬皮一两,烧入。
中病即已,不必尽剂。
(《本草衍义》)千斤拔的食用方法1、千斤拔杜仲煲猪尾材料:千斤拔20克、杜仲15克、猪尾1条、生姜2——3片。
做法:(1)先把杜仲置微火的锅上,洒上少许盐水,炒片刻取起;猪尾去毛、洗净,千斤拔洗净,略浸泡片刻。
千斤拨的功效与作用关于《千斤拨的功效与作用》,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千斤拨是一种中药材,这类中药材是垂直生长发育的,他不但叶片能作为药用价值,根还可以作为药用价值,它的叶片是对称性生长发育的有一些像花的叶片,它的叶片和根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很多人都更喜欢採摘它的根晾晒以后,因为它的跟营养成分比叶片要高一些,那麼千斤拨都有哪些作用与功效呢?作用功效千斤拔,为豆类植物蔓性千斤拔的根。
遍布于云南省、四川、贵州省、湖北省、湖南省、广西省、广东省、海南省、江西省、福建省、中国台湾。
带有黄酮类化合物、多糖类化合物、蔓性千斤拔素C、蔓性千斤拔素D、千斤拔素、羽扇豆醇、β-谷固醇等。
具备袪风清热利湿、消瘀祛毒的作用。
用以风湿病痹痛、慢性肾炎、跌打、痈疮、喉蛾等病症。
1.袪风清热利湿千斤拔具备袪风清热利湿的功效,可治疗风湿痹痛。
千斤拔30克,半枫荷15克,水煎服,能冶疗风湿性关节炎。
《岭南采药录》:"袪风祛湿。
治手脚痹痛,腰部风湿病隐隐作痛,理跌击伤,能舒筋活血。
"2.消瘀祛毒千斤拔治舒筋活血,强腰健骨。
治腰肌劳损、偏瘫痿痹、气虚脚肿、虚损咳嗽痰多、咽喉肿痛等病症。
《南宁市药物志》:"壮骨筋,去瘀积。
治跌打,风湿关节痛,四肢酸软乏力,黄疸。
"营养成分千斤拔营养元素关键带有黄酮类化合物、多糖类化合物,在其中带有蔓性千斤拔素C、蔓性千斤拔素D、千斤拔素、羽扇豆醇、β-谷固醇等。
1、千斤拔具备袪风清热利湿的功效,服食千斤拔可提高身体基础代谢、清热去火。
合理清除身体危害内毒素,通畅血液循环系统。
2、千斤拔可具有强筋骨的实际效果,可医治素体孱弱或伤后、病后气血虚而骨筋不健症状。
3、千斤拔具备顺畅血脉、消退瘀滞的功效,改进血液的高凝情况、推动血液循环系统和机体新陈代谢,可痊愈跌打。
蔓性千斤拔条根
原料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蔓性千斤拔Moghaniphilippinens(Merr.et Rolfe)Li.的根,采自我公司按GAP生产要求进行管护的规模化种植基地。
【加工工艺】采收两年生以上的蔓性千斤拔,除去阳枝,摊在太阳下晒至足干。
【功效】味甘辛,性温,具有壮腰健肾、消炎止痛,补脾胃兼肝肾、祛风利湿、消瘀解毒、舒筋活络等功效。
现代药理实验及临床证实:蔓性千斤拔皂苷对周围神经损伤及感觉神经损伤有很好的恢复作用,能促进坐骨神经损伤后有髓神经再生,促进感觉、运动纤维的恢复。
有类神经营养因子的作用,对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恢复有明显促进作用,对脑组织和血脑屏障有保护作用。
在中国人口步入老龄化、老年病日趋严重的今天,这一发现, 将加快中药治疗老年性痴呆疾病新药开发的步伐。
【产品特点】药材条根粗壮,外皮棕红色,断面白色,显粉性,呈菊花纹,含水率13%以内,无农药残留,无重金属超标。
【产品用途】中药企业以其作为主要原料制成的“壮腰健肾丸”,“补血调经片”,“正骨水”、“金鸡胶囊”、“ 益智脑康丸”等药品疗效显著,倍受消费者欢迎,单产品年销售收入过亿元,成为上述企业的当家品种。
中医运用蔓性千斤拔攻克的疾病种类越来越多。
粤、港、澳、台地区用蔓性千斤拔熬制靓汤药食两用,日渐普遍。
随着世界范围内“回归自然”的呼声日益增强,国外不少专家学者开始使用蔓性千斤拔研究开发新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