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暖管网压力自动控制系统QC2
- 格式:ppt
- 大小:1.55 MB
- 文档页数:48
供气供热行业的智能化能源管理与控制系统智能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各行各业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和便利。
在供气供热行业,智能化能源管理与控制系统应运而生,它能够提高供气供热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方便用户进行能源管理,同时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
本文将重点介绍供气供热行业的智能化能源管理与控制系统及其应用。
一、智能化能源管理与控制系统的概念及组成智能化能源管理与控制系统是指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将供气供热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进行集成与优化管理的系统。
该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组成部分构成:1. 传感器与监测设备:用于实时监测供气供热系统中的各种参数,包括温度、湿度、压力等,以获取系统运行状态和能源消耗情况。
2. 数据采集与通讯系统:用于将传感器与监测设备获取的数据进行采集和传输,将实时数据发送至中央控制系统,以便进行分析和决策。
3. 中央控制系统:通过汇总和分析传感器数据,实现对供气供热系统的全面监控和控制。
该系统可以根据实时数据进行能源调度,实现运行的优化和节能减排。
4. 人机交互界面:提供给用户一个直观的界面,可查看系统的运行状态、能耗情况以及进行能源调整和设备控制。
二、智能化能源管理与控制系统的功能与优势智能化能源管理与控制系统具有以下功能与优势:1. 实时监测与远程控制:系统能够实时监测供气供热系统的各项参数,并可以通过远程控制功能对设备进行调整和控制。
这样的功能使得用户能够方便地进行系统监控和调整,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灵活性。
2. 能源优化调度:根据实时数据进行能源优化调度,将供需平衡与节能减排相结合,提高系统的能源利用率和环境友好性。
3. 故障预警与维护:系统能够通过监测数据进行故障预警,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避免了设备故障对供气供热系统带来的损失。
同时,还能够提供设备的维护信息和提醒,帮助用户对设备进行科学、高效的维护。
4. 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系统能够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和决策建议,帮助用户进行运行优化和管理决策。
换热站自动节能控制系统换热站作为我国热供应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生产生活的稳定运行。
换热站主要是将一次网的80℃左右热水通过热交换器使二次网低温水水温达到6O℃左右,成为满足供暖送水温度的热水,通过二次网热水管道送到城市居民家中,流过各用户的散热器;通过循环泵的加压循环,流回换热站,进入换热站热交换器的二次回水温度有40℃左右。
一、换热站节能控制系统功能特点1.1节能控制系统的功能换热站节能控制系统具有高效节能、智能化、自动化等优点,可广泛用于:热力公司热网控制(多个换热站的集中管理和控制)或工厂、机关、住宅小区等商用建筑的供热、采暖、空调、生活用热水;各种需要换热的场所;各类换热站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的配套。
1.2节能控制系统的特点换热站设计理念先进,既可节省基础建设的投资,又使安装维护简便。
实现系统的自动控制,使自动化、智能化程度提高,易于操作。
可实现无人值守、自动显示。
也可远程通信操作,并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监控,同时自动控制和人工操作可相互切换。
该智能控制装置具有自动控制、气候补偿、节能舒适等特点,是当今智能建筑采暖供热。
二、换热站节能控制存在的的问题2.1换热站根据室外温度的变化,自动控制一次网供水的流量和供热量由于目前的换热站大多缺乏先进的控制方式,虽回水温度按要求得到了保证,但远端用户的供热效果很难保证,通常是使供水温度远高与设计要求值,这种方式虽然满足了远端用户的要求,却增加了热损失及供热量,浪费了能源。
2.2换热站运行管理人员的素质的提高在换热站的设计和建造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换热站额调控。
虽然现在很多换热站都有了先进的设备,但大量闲置,究其原因是换热站的管理人员不会或不愿使用。
所以,要提高换热站运行管理人员的素质。
三、换热站节能控制系统设计为了保证换热站的安全、经济运行,必须保证换热站控制系统设计对现有规模的供热用户有合理的技术方案。
下面我们以某小区1000户住宅,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的所建的换热站为例,介绍一下换热站控制系统节能设计和应用。
暖气自动集气管
暖气自动集气管是一种高效、自动化的管道系统,用于收集和传输供暖系统中的热水。
这种集气管通常由一个集气罐、一个自动排气阀和一个自动补水阀组成。
在供暖系统中,热水通过管道传输到各个房间,同时会产生大量的气体。
这些气体会阻碍热水的流动,降低供暖效率。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暖气自动集气管应运而生。
暖气自动集气管的工作原理是,在集气罐中收集供暖系统中的气体,然后通过自动排气阀将气体排出。
同时,自动补水阀会监测供暖系统的水位,当水位过低时,会自动补充热水。
这样,暖气自动集气管可以保持供暖系统的稳定运行,提高供暖效率。
与传统的供暖系统相比,使用暖气自动集气管可以带来很多好处。
首先,它可以减少系统的维护工作,因为自动补水阀可以自动调整水位。
其次,它可以提高供暖效率,因为集气罐可以收集并传输热水,避免了气体对热水流动的阻碍。
最后,它可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因为自动排气阀可以及时排除系统中的气体,避免气体积聚。
总之,暖气自动集气管是一种非常实用的设备,可以提高供暖效率、减少维护工作、增强系统稳定性。
在未来的发展中,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供暖要求的提高,相信暖气自动集气管会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供暖系统自动化控制方案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人们对室内舒适度的提高要求,供暖系统的自动化控制方案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将介绍一种适用于供暖系统的自动化控制方案,通过该方案可以实现系统的高效运行和能源的节约。
一、方案概述该自动化控制方案的主要目标是实现供暖系统的智能化运行,其中包括室内温度的自动控制、热源的自动调节以及能源的合理利用等方面。
通过引入先进的传感器技术、控制算法以及远程监控系统,可以实现对供暖系统的全面控制和管理。
该方案的核心理念是提高供暖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以满足用户对舒适度的要求。
二、传感器技术的应用该方案采用了各种传感器技术来实现对供暖系统的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
通过温度、湿度、CO2等传感器的部署,可以及时获取室内环境的数据,并通过数据处理和分析来判断室内温度是否达到设定要求。
同时,还可以监测室内空气质量,及时采取措施保证用户的舒适感。
三、控制算法的优化在该方案中,控制算法的优化是关键的一步。
通过分析传感器数据和供暖系统的特点,可以得出最佳的控制策略。
例如,根据室内温度的变化趋势,可以合理调节供热水的温度和流量,以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此外,还可以根据室内外温差的大小来调整供暖系统的运行状态,提高系统的效率。
四、远程监控与管理平台为了方便对供暖系统进行监控和管理,该方案引入了远程监控与管理平台。
通过该平台,用户可以实时查看供暖系统的运行状态,例如热源温度、水流量等。
同时,还可以对系统进行远程控制,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
该平台还可以定期生成运行报告,帮助用户了解系统的运行情况和能源使用情况,从而进行进一步优化。
五、方案优势该自动化控制方案相较于传统供暖系统具有以下优势:1. 高效能源利用:通过智能控制算法的应用,能够根据实际需求合理调节供热水温度和流量,减少能源的浪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 室内舒适度提升:通过精确的室内环境监测和控制,保持室内温度的稳定并及时调整,提高用户的舒适度和满意度。
热力站机组供暖自动控制系统的操作指南热力站机组供暖自动控制系统的操作指南热力站机组供暖自动控制系统的操作指南:第一步:准备工作1. 确保热力站机组供暖自动控制系统的所有设备都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2. 检查热力站机组供暖自动控制系统的电源是否正常,并确保电源连接牢固。
第二步:设置温度参数1. 根据建筑物的需求,设定室内温度参数。
这可以通过控制系统中的温度控制器来完成。
2. 根据室内温度参数,设定热力站机组的供暖温度。
这可以通过控制系统中的温度设定器来完成。
第三步:开启供暖系统1. 确保热力站机组供暖系统的水循环泵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2. 打开煤气或其他燃料供应系统,确保供暖锅炉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3. 确保热力站机组供暖系统的阀门处于开启状态,以确保热水能够流经供暖管道。
第四步:监控供暖系统运行状态1. 通过控制系统中的监测仪表,实时监测热力站机组供暖系统的运行状态,包括供暖温度、流量、压力等参数。
2. 如发现异常情况,例如温度过高或过低、压力异常等,立即采取措施进行调整或修复。
第五步:调整供暖参数1. 根据热量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室内温度参数和供暖温度参数,以保持舒适的室内环境。
2. 如需调整供暖系统的运行模式,可通过控制系统中的模式选择器进行调整。
第六步:定期维护和保养1. 按照热力站机组供暖自动控制系统的操作手册,定期对系统进行维护和保养。
2. 包括清洁供暖锅炉、更换滤网、检查管道和阀门的密封情况等。
总结:热力站机组供暖自动控制系统的操作指南包括准备工作、设置温度参数、开启供暖系统、监控运行状态、调整供暖参数和定期维护等步骤。
正确操作和维护系统,可以保证供暖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
采用自动抽水装置减少地沟内积水某某动力公司热力站三班二零一一年九月一日一、小组概况1、概况:某某动力公司热力三班QC小组成立于2005年3月份,主要负责某某港区6号锅炉房的供暖和维修(供暖面积24700m2)及1号、2号、4号锅炉房的电器维修等工作。
2、小组介绍:二、活动计划2010年6月2日,我们小组制定了树脂罐QC活动小组的活动计划,三、选题理由作为某某冬季供暖服务单位,我们必须响应国家提出的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的方针政策,为用户提供更安全,优质的服务。
调查发现六号锅炉房供热管网北线地沟内积水严重,特别是外理公司办公室后面地沟内积水尤为严重,为了降低地沟内积水水位,保证供暖设施的安全运行,六号锅炉房采用人工控制水泵抽水的方式抽取地沟内的积水,为了更有效地控制地沟内积水水位,我们小组提出“采用自动抽水装置,减少地沟内积水“的课题。
四.抽水装置简介六号锅炉房在北线外理公司办公室后面地沟内安放一台1.5kw的抽水泵,由专人控制水泵的开关,以此来控制地沟内积水的水位。
如下图:五、现状调查现状调查一对2010年7月—9月外理公司办公室后面地沟内水位和耗电量进行统计,具体数据如下:现状调查二制定标准的水位线,派专门人员按照水位线控制水泵的开关,调查结果如下:六、设定目标及可行性分析①设定目标我们QC小组决定采用电缆式浮球开关和水泵相结合的自动抽水装备抽取地沟内积水,电缆式浮球开关是利用重力和浮力的原理设计而成的,它由浮漂体、微动开关、驱动机构、重锤、三芯电缆组成,当球体受到液体浮力的作用而随液位上升或下降到水平面约28度左右时,通过设置在浮球内的驱动机构驱动大量微动开关输出开(通)或关(断)的信号,控制水泵的开关,从而实现对液位的控制。
此装置可以正常开关100万次,完全可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七、原因分析我们召开分析会,查找地沟内水位难以控制的原因,分析找出可能的原因如下图为在众多的原因中找出要因,我们小组对找出的5条末梢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并逐一进行确认。
集中供暖二级网水力平衡控制方案1、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化建设进程,我国北方城市集中供暖覆盖面积也越来越大,人民对供暖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为了处理好用户的舒适度和节约能源之间的关系,按需供热是处理这个矛盾的最好方案。
当大规模热用户的热负荷发生变化时,就需要我们对供热系统的流量、供水温度等进行调节。
充分了解二次管网的水力平衡,有利于运行调度管理调节操作的协调性、有利于热网运行的稳定性、有利于避免资源浪费和用户温度不达标等问题。
2、目的和意义在目前的供暖设计中,二级网供水温度设计一般是60-65℃,回水温度设计一般是45-50℃,温差15℃-20℃。
由于各热用户距离换热站的位置有远有近,供水压力沿着管道逐渐衰减降低,所以热水流到每个用户的时候供回水压力偏差很大。
距离换热站越偏远的用户,供水压力低,供水量偏小,供不热的现象就出现了;距离换热站近的用户则供水量偏大,浪费水量,浪费能耗。
为了增加偏远用户的热水供应量,需要进一步增大换热站循环泵的频率,提高供水压力和水量,造成水泵的电耗增加。
而距离换热站近的用户,供水压力偏高,供水量偏大,导致室内温度偏高,引起室内干燥,部分老百姓打开窗户通风,导致大量能源浪费,大大增加了供热企业的能源成本,降低供热企业利润。
综上所述,由于二级热网的供回水压力不平衡导致热水供量失衡,该热的用户不热,而有的用户室温偏热却浪费了能源,这种现象就是二级热网区块内水力失衡。
每个二级热网区块(例如,生活小区、学校、医院等)是相互独立互不影响的,是一个封闭的区块体系。
新华公司针对独立的二级供热管网,采用自主研发的室内温度监测和流量控制相结合的产品,依托多年的热网自控经验,采用多年积累的DCS技术和基于云平台的大型SCADA平台,开发出了二级网水力平衡控制系统;消除二级网区块内的水力失衡,可以实现均匀平衡的合理供热,取消了二级网区块的热水量浪费导致的能源浪费和水耗、电耗浪费,改善用户的供暖体验,节约供暖公司的运营成本,提高供热公司的盈利能力。
换热站供热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原理及应用探讨为了提升供暖质量,减少资源能源浪费,热力公司不断提升自动化技术水平,优化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各方面性能,积极响应国家关于“节能降耗、绿色环保”的号召,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借助于自动化控制系统实时监控的功能,供热全过程实现了透明化管理,尤其在温度与热量控制方面,实现了一次达标、一次通过的愿景,用户满意率呈现出逐年升高态势。
1换热站供热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结构组成与工作原理1.1 结构组成换热站供热自动化控制系统主要包括:传感器、测量仪表、执行机构、PLC、现场液位计以工控机等结构组成。
其中测量装置主要对换热站的运行状态以及各项运行参数进行测量,测量参数涵盖一次供温温度、二次供水温度、二次供水流量、用户暖气温度以及二次回水温度等参数。
执行机构对供暖锅炉传输蒸汽管道的开关阀门进行有效控制。
而PLC 则是接收换热站控制系統传输来的数据信息,并对其进行运算和处理,然后借助于I/O 模块,写入自动运行控制程序,进而完成变频器、电动调节阀以及补水泵的相关动作行为。
现场液位计主要测量补水箱内的液位高低,工控机则是有效监测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各项参数,如果发现运行异常,工控机的报警装置会发出报警信号。
换热站的控制柜对循环水泵以及补水泵进行有效控制,运行模式包括手动、自动、工频以及变频。
而保障换热器正常运转的独立运行程序则存储在PLC 内,在运行时,无需借助于上位机的监控管理软件。
换热站的中央控制室时时监测出口位置的暖气温度,如果温度不达标,可以及时进行智能化调整,使供暖温度能够满足终端用户需求。
1.2 工作原理从供暖锅炉内部出来的蒸汽借助于供热管道传输到换热站,在这传输过程中,蒸汽主要是由电动调节阀的自动开、关与手动阀门进行有效控制。
当蒸汽传导到双纹管换热器中后,与管网中的冷水介质发生热交换反应,使蒸汽温度下降而成为液态的冷凝水,此时,冷凝水贮存到水箱中,在循环泵的作用下,冷凝水进入到供暖管道当中。
供热系统二次网平衡调节方法探究发布时间:2023-02-21T03:10:31.181Z 来源:《福光技术》2023年2期作者:蔡永哲[导读] 从节约能源的角度,通过合理的二次网水力平衡调节,可以有效降低水、电、热的单耗,为供热企业节省成本,提高企业效益。
大唐长热吉林热力有限公司吉林长春 130103摘要:伴随着集中供热事业的快速发展,用户对于供热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如何打通用户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成为目前供热行业的探讨焦点,而做好二次网、楼栋单元、各户之间的平衡调整,实现户间平衡、降低投诉,在不增加能耗的情况下提升供热能力成为有效的手段。
本文针对不同的二次网形式,提出了部分实用的二次网平衡调节方法,并通过调节实例证实了方法的有效。
关键词:供热系统;二次网;平衡调节1供热系统二次网平衡调节的意义从节约能源的角度,通过合理的二次网水力平衡调节,可以有效降低水、电、热的单耗,为供热企业节省成本,提高企业效益。
在二次网水力工况存在不平衡的情况下,近端住户室内温度偏高,远端住户室温偏低不达标。
这时会产生以下几种情况:一方面为了保证远端住户室温达标,供热企业要整体提高二次网供热温度参数,满足远端用户室内室内温度达标,但在该运行模式下,将会导致近端用户室内温度过高,造成能源的浪费;另一方面,供热企业加大二次网循环泵的流量,减小循环流量的温差,使管网内流体的温度趋于一致,达到管网平衡的目的,但是这种方法不但造成水泵电耗的增加,同时也造成了热量损失的增加。
根据实际现场调研发现,目前有一部分供热系统依旧采用关断功能的阀门作为调节阀来调节管网的水力工况,该类阀门调节性能较差,在管网平衡调节上具有很大难度。
大部分运行人员在二网平衡调节过程中,调节依据为回水温度,但是由于测试设备简陋且精度较差,同时回水温度反馈需要时间,因此单纯的人工调节很难将管网调节至平衡状态。
二次网水力平衡调节,主要消除的是楼间的水平失衡和楼内的垂直失调。
供暖系统简绍(一次网和二次网)供暖系统简介(一次网和二次网)一、引言供暖系统是指用于向建筑物供应热能以保持室内温度舒适的系统。
在供暖系统中,一次网和二次网是两种常见的热能传输方式。
本文将对这两种供暖系统进行简要介绍。
二、一次网一次网是指通过燃气或者燃油等热源直接供应热水或蒸汽至建筑物的系统。
一次网的工作原理如下:1. 热源一次网的热源可以是燃气锅炉、燃油锅炉、电锅炉等。
热源通过燃烧或加热产生热能,然后将热水或蒸汽传送至建筑物。
2. 热水或蒸汽传输热水或蒸汽通过一次网的管道输送至建筑物。
管道通常采用钢管、铸铁管等,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高温性。
3. 到达建筑物热水或蒸汽到达建筑物后,通过换热器将热能传递给建筑物的暖气片或者地暖系统。
这样,建筑物内的温度就会逐渐升高。
一次网的优点是热源与建筑物之间无需额外的传热设备,能够直接传递热能,效率较高。
然而,一次网在长距离输送热量时会有能量损失,而且无法为建筑物提供冷却服务。
三、二次网二次网是指通过建筑物内的热交换站将热水传递给建筑物内的供暖设备的系统。
二次网的工作原理如下:1. 热源和热交换站与一次网相比,二次网需要额外增加热交换站。
热源供应热水至热交换站,热交换站通过热交换器将热能传递给二次网。
2. 二次网二次网是建筑物内的管道系统,将热能从热交换站输送至供暖设备。
二次网内的管道通常采用塑料管、不锈钢管等材料,其弯曲性和耐腐蚀性较强。
3. 到达供暖设备在建筑物内,供暖设备如暖气片、地暖等将从二次网输送过来的热水进行热交换,从而升高室内温度。
二次网的优点是能够灵活调节热水的供应温度和流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此外,二次网还可以在夏季用于给建筑物提供冷却服务,实现冷暖双向供应。
然而,二次网相比一次网需要增加热交换站,整体设备投资较高。
四、总结一次网和二次网是常见的供暖系统,它们分别通过直接供应热水或蒸汽和通过热交换站传递热水的方式实现建筑物的供暖需求。
一次网适用于较小的供热范围,无需额外设备,效率较高;而二次网适用于较大的供热范围,具备灵活调节能力和冷却供应能力,但设备投资较高。
长治市集中供热热网自动化控制系统招标文件(技术部分)招标编号:HT2016-186项目名称:长治市集中供热热网自动化控制系统招标人: 长治市惠城热力有限公司(盖章)招标代理机构: 山西海通工程招标有限公司 (盖章)日期:二○一六年九月目录目录 01 总则............................................................................................................ - 0 - 1.1 项目总体介绍............................................................................................ - 0 - 1.2 承包商的职责范围.................................................................................... - 4 -1.3 承包商与业主的联系................................................................................ - 6 -2 投标商的资质要求以及制造商的要求 ................................................... - 6 - 2.1 投标商须知................................................................................................ - 6 - 2.2 投标商的资质要求.................................................................................... - 7 -2.3 制造商的要求............................................................................................ - 7 -3 热网控制系统总体技术要求.................................................................... - 8 -4 控制系统设备的安装、调试、验收...................................................... - 11 - 4.1 设备的安装、调试.................................................................................. - 11 -4.2 设备的验收.............................................................................................. - 11 -5 设计联络与培训...................................................................................... - 12 - 5.1设计联络会议........................................................................................... - 12 -5.2技术培训................................................................................................... - 12 -6 承包商应提供的技术资料...................................................................... - 13 - 6.1 硬件资料.................................................................................................. - 13 -6.2 软件资料.................................................................................................. - 13 -7 售后服务和备品备件.............................................................................. - 13 - 7.1 售后服务.................................................................................................. - 13 -7.2 备品备件.................................................................................................. - 13 -8 设备及软件技术要求.............................................................................. - 13 - 8.1 GPS校时系统 .......................................................................................... - 13 - 8.2 DLP大屏幕显示系统.............................................................................. - 14 - 8.3 .计算辅助设备以及附件.......................................................................... - 18 - 8.4 自动化检测仪表--技术要求................................................................... - 23 - 8.5电视监控系统........................................................................................... - 30 -8.6热网计算机监控系统............................................................................... - 33 - 8.7 现场控制系统技术要求.......................................................................... - 40 - 8.8监控软件(SCADA软件).................................................................... - 44 - 8.9工业实时数据库软件............................................................................... - 50 - 8.10 水力仿真软件........................................................................................ - 52 - 8.11热网控制软件技术要求......................................................................... - 57 - 8.12 热力站控制要求.................................................................................... - 63 - 8.13 通信系统与通信软件............................................................................ - 66 - 8.14 地理信息系统(GIS) ......................................................................... - 66 -8.15其他......................................................................................................... - 66 -9 设备清单(增加防火墙、杀毒软件,工业级) ................................. - 67 - 9.1 热网调度室监控系统及辅助设备(设置在热力公司办公楼内)...... - 67 - 9.2 热力站仪表及控制系统(一系统)...................................................... - 68 - 9.3 热力站仪表及控制系统(二系统)...................................................... - 69 - 9.4 热力站仪表及控制系统(三系统)...................................................... - 70 - 9.5 热力站仪表及控制系统(四系统)...................................................... - 70 - 9.6 生产报表系统.......................................................................................... - 71 -热网监控系统技术要求书1总则1.1项目总体介绍1.1.1项目背景介绍(1)现状热源长治市目前已建成投产四个主要热源,分别是漳泽发电厂、国电长治热电厂、漳山电厂及第一供热厂。
集中供热二级泵系统原理与运行主要阐述集中供热系统二级泵的原理,水泵的选型设计和运行的调节,旨在对传统集中供热系统进行二级泵改造及运行提供技术支持。
标签:集中供热系统;一次管道;一次循环泵;二级泵;二次供回水温度1前言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普遍建设集中供热系统,并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及燃气资源的日益充足,各地区陆续取消燃煤锅炉改造为燃气锅炉。
但工业燃气气源并不能满足分散供热,因此大型的集中供热系统将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从多年的集中供热运行来看,管道的平衡调整是比较关键的技术环节,也是实现优质供热并实现科学供热,节能降耗的关键。
集中供热二级泵的运行方式较传统运行方式具有较明显的优势,为此本文从二级泵系统的原理,设计选型和运行几方面,从技术角度进行分析和阐述。
2二级泵系统阐述2.1传统间接集中供热系统传统的供热系统,分为直接供热与间接供热两种方式。
直接供热系统,锅炉燃烧产生的热水通过设置于锅炉房的循环水泵及管道系统直接输送到热用户,经热用户散热后水温下降并通过管道输送回锅炉再次加热。
间接供热系统则是通过设置于锅炉房的循环水泵及管道系统,将高温热水输送到换热站,通过换热器换热后低温水输送回锅炉再次加热。
间接供热系统中,锅炉-管道-换热器-管道-锅炉的闭式循环称为一次侧循环,相应的设备及管道称为一次循环泵,一次管道。
而换热器-管道-用户-管道-换热器的闭式循环系统称为二次侧,相应的设备及管道称为二次循环泵和二次管道。
因二级泵系统应用于间接供热系统,因此下文所阐述的供热系统均为间接供热系统(图1)。
接供热系统无论是直接供热系统还是间接供热系统,对一次侧循环来讲,其循环动力来自于一次循环泵。
一次循环泵的流量应满足于热负荷需要,扬程应满足克服锅炉房内部管道阻力,一次供回管道的阻力及换热器的阻力(对直接供热系统则是热用户的阻力)。
从传统供热系统的水压图(图2),我们可以了解管道系统压力分布情况。
图2传统供热系统一次侧水压图传统的集中供热系统,由于一次管道往往存在多个换热器(换热站),因此一次管道大多呈树状分布。
浅析换热站电气自控系统摘要:北方的供暖是民生大计,随着近些年对节能减排的号召和对空气质量的高标准和严要求,北方的大部分供暖已由换热站集中供暖,电采暖等多种形式替代了烧锅炉供暖的方式。
本文介绍分析基于PLC控制技术,变频技术和上位机组态联网,结合供热仪器仪表等电气设备的集中供热换热站自控系统,即与百姓息息相关的二次换热系统。
从常见的换热站热网工艺到站内温度,压力,流量,热量仪表,变频及PLC控制,上位机监控作以呈现。
关键词:电气自控换热站电气仪表1. 换热站的主要设备及作用1.1非电控设备及作用(1)换热器:常见的有板式换热器,它是连接一次管网与二次管网并进行热交换的设备,也是换热站内核心设备之一。
(2)管网与水箱:管网大体可分为一次管网的供水管和回水管,二次网的供水管和回水管,如果二次网供热面积较大,就有多个换热器机组的二次网供回水网管。
即一次网管可看作是换热站的热源,二次网管是输送分配给热用户的路径。
水箱内储存的水主要为保证二网供水压力的平衡以及供暖初期打水试压所用。
(3)水泵:可分为循环泵和补水泵。
循环泵是保证二次网路中水的流量;补水泵是保证二次网中管路的压力。
(4)管道上的各类一次仪表:主要是压力,温度仪表,可直观的反映出管网当前的压力值和温度值。
(5)阀门和过滤器:各种阀门保证水路的隔离和流通,过滤器用来过滤掉水中较大的杂质。
1.2电控设备及作用(1)电气柜:给整个站内输配电源,保证电气运作。
(2)RTU控制柜:配有PLC可编程控制器和HMI人机界面等,是换热站内自控的主体。
(3)变频柜:控制水泵电机,为调速所用,以达到流量和压力的预期值,同时节约电能。
(4)各类电气仪表:压力变送器通常以4~20mA或者0~10V的信号将管道的压力值反馈给PLC;温度传感器也可配有变送器将电压或电流信号传送给PLC,也可以是热电阻或热电偶等,以阻值反映出温度的变化;电动调节阀也有手动模式,主要作为质调节来控制一网的流量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