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证券化 (1)
- 格式:docx
- 大小:37.91 KB
- 文档页数:17
资产证券化运作方式分析(DOC 15)资产证券化运作(一)资产证券化交易各参与主体及其作用资产证券化是一项专业分工细致、融资技术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交易过程并非投融资双方直接处理了事而是需要众多主体的共同参与才能得以实施和完成。
证券化交易除发起人和SPV外,还有众多的其他参与主体,程序复杂,客观上需要建立一个严谨有效的交易结构以有效组织各参与者,使其各司其职,完成融资交易的诸多事宜,最终保证交易目的实现,资产证券化因此也被认为是一种结构性融资方式。
一般的证券化交易过程是:融资人将其拥有的可证券化资产也即支持资产转移给SPV,由SPV以支持资产为支撑向投资者发行资产支持证券,发行收入支付给融资人作为其转移支持资产的对价。
为确保投资者利益,交易将设立一受托管理人代表投资者执行相关交易事宜。
证券发行后还需要一些服务商对支持资产进行管理和服务,以确保支持资产现金流能如期发生并归集给受托管理人,再由后者向投资者进行证券本息支付。
在交易过程中,为提高交易的信用等级减少融资成本,还可能对交易进行信用增级,很多情况下需要外部机构提供信用支持,该等机构被称为“信用支持机构”。
此外,交易还需要其他资本市场中介服务机构(包括投资银行、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信用评级机构等)及市场监管部门的参与。
人接替其工作。
4. 服务商服务商负责对支持资产的日常管理和经营,是证券化交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角色,他们的工作将直接影响到资产池的现金流实现情况,并进而影响整个证券化交易。
其主要的职责有:○1监督资产债务人的债务履行情况;○2收取、汇总统计支持资产产生的现金流并将其存入受托管理人设立的特定帐户并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3对资产债务人的违约实施相关补救措施,并在必要情况下依约垫付证券的到期本息;○4代理支持资产相关的税务和保险事宜;○5遵循受托管理人的指示处置支持资产;○6向投资者和受托管理人邮寄交易清单、定期报告支持资产的收入实现及分配情况及其它必要信息(包括收支结构、保险费、税收、剩余资产额等);○7对在管理支持资产工作中所出现的问题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等等。
资产证券化运作模式首先是资产选择。
资产证券化的第一步是选择具有稳定现金流的、可分割的资产。
常见的资产包括房地产租金、商业发票、信托资产、消费信贷等。
选择资产时要注意其收益稳定性、抗风险能力以及资产流动性等。
然后是基础资产及特殊目的公司设立。
设立特殊目的公司(SPC)是为了将选取的资产进行划分和隔离,以减少潜在的风险。
SPC负责持有和管理基础资产,通过发行证券以获得筹资。
基础资产及SPC的法律安排包括证券化协议、信托文件和特殊目的公司章程等。
接下来是发行和交易。
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时,可以采取公开发行或私募发行方式。
公开发行指通过证券交易所等公开市场发行证券;私募发行指通过预定投资者的方式发行证券。
发行完成后,投资者可以通过证券交易所或场外交易平台等进行证券交易。
然后是担保及信用增级。
为提高证券的信用评级和吸引投资者,可以采取担保和信用增级等手段。
其中,担保方可以提供担保措施,如提供抵押物或担保函,以减少投资者的信用风险。
信用增级是指通过引入外部机构或投资者,提供额外的信用支持,以改善证券的信用评级。
最后是还本付息。
发行的资产证券化产品通常具有固定收益,投资者持有这些证券可以获得相应的利息或分红。
发行人则按约定使用资金,例如用于资产管理或支付给持有人的收益。
总之,资产证券化运作模式包括资产选择、基础资产及特殊目的公司设立、发行和交易、担保及信用增级等环节。
通过将资产转化为证券产品,资产证券化可以提高资金利用率、降低融资成本、拓宽融资渠道,对于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具有积极的作用。
资产证券化流程资产证券化是将一些特定的资产转化为可以交易的证券,以便投资者可以获得来自这些资产的现金流。
资产证券化流程包括资产的选择、建立特殊目的实体(SPE)、资产转移、发行证券、交易证券和管理证券。
首先,资产证券化流程的第一步是资产的选择。
这意味着将要证券化的资产应符合一定的标准。
通常,资产的选择基于其收入流或流动性。
例如,商业贷款、车贷、房贷等资产通常被选择用于证券化。
其次,建立特殊目的实体(SPE)是资产证券化流程的下一步。
特殊目的实体是一个与提供资产的原始机构相分离的独立实体。
SPE用于将资产从原始机构转移到投资者。
它可以是信托、有限合伙公司或其他形式的实体。
资产转移是资产证券化流程的重要一环。
在这一步中,原始机构通过将资产转移给SPE来实现证券化。
通过将资产转移到SPE,原始机构就可以从这些资产中解放出资金,用于其他投资或业务需求。
在资产转移完成后,就可以发行证券了。
证券的发行是为了吸引投资者购买这些证券,从而提供现金流给原始机构。
这些证券可以是债务证券、股票等。
发行证券需要确保遵守相关法律和监管要求。
一旦证券发行完成,就可以开始交易证券了。
投资者可以通过交易所、场外交易等途径买卖这些证券。
投资者购买证券的初衷是希望获得证券所代表的资产的回报。
最后,管理证券是资产证券化流程的最后一步。
证券的管理包括收集资产收入、监督借款人的支付和管理违约风险等。
这一步还包括证券的抵押贷款管理和维护。
总的来说,资产证券化流程涉及资产的选择、建立特殊目的实体、资产转移、发行证券、交易证券和管理证券。
这一流程的目的是提供一个可以交易的证券市场,为投资者提供一种获取来自特定资产的现金流的机会,并为原始机构提供从这些资产中解放出资金的方式。
abs资产证券化运作原理(一)ABS资产证券化运作原理什么是ABS资产证券化运作?ABS(Asset-Backed Securities)资产证券化是指将特定的资产通过证券化工具发行为证券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资产(如贷款、租赁收益等)被转换为可以在金融市场上交易的证券,投资者可以购买这些证券以获取资金流。
ABS资产证券化的步骤ABS资产证券化运作通常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可证券化的资产:选择一组相关的、具备足够流动性的资产,如汽车贷款、信用卡债务、商业贷款等。
2.建立一个特殊目的公司(SPC):为了进行资产证券化,需要成立一个专门的法律实体,即SPC。
这个SPC将持有资产,并将其转换为证券。
3.将资产转移至SPC:原始债权人将其资产转移至SPC,通过赋予SPC专属权益的方式,将这些资产从债权人的资产负债表中剥离出来。
4.分割资产:SPC将资产分割为不同的等级,根据不同等级的证券化进行销售。
通常包括优先级证券、次级证券等。
5.发行证券:将分割后的资产以证券的形式发行到金融市场上,投资者可以购买这些证券。
6.证券交易:发行后的证券可以在证券交易所上市,投资者可以通过交易所进行买卖。
ABS资产证券化的优点•多样化投资选择:通过证券化,投资者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实现投资组合的多样化。
•提高流动性:证券化可以将较长期的资产转换为具有流动性的证券,提高了投资者的流动性。
•降低融资成本:债务人可以通过证券化获得更低的融资成本,从而降低财务负担。
•分散风险:通过证券化,资产可以被分割为多个份额,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选择投资等级,实现风险的分散。
ABS资产证券化的风险•基础资产的违约风险:如果基础资产出现违约,证券化产品的价值将受到影响。
•流动性风险:证券化产品的流动性可能受到市场需求或者市场流动性的影响。
•结构化风险:证券化产品的结构可能存在复杂性,投资者需要深入理解产品的结构,以避免可能的风险。
债券发行的证券化与资产证券化债券发行作为证券市场中的重要环节,除了传统的债券发行方式外,证券化和资产证券化的方式也逐渐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探讨债券发行的证券化和资产证券化的概念、特点及其在金融市场中的作用。
一、证券化的概念与特点证券化是指将一种资产或一组资产经过分割、重组、转让、组合后,通过发行金融工具转化为可交易的证券,并以此作为融资工具的一种方式。
在债券发行中,证券化是指将债券分割成不同的股票、债券、权证等金融产品,通过发行这些产品来满足市场需求。
证券化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证券化具有较高的灵活性。
通过证券化,债券发行方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投资者的不同需求,将债券的期限、收益率、偿付方式等进行设计和分割,从而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需求。
其次,证券化可以增加发行方的融资渠道。
通过将债券发行以证券化的方式进行,可以吸引更多的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参与债券市场,进而提高债券发行方的融资规模和融资效率。
再次,证券化可以实现资产分散化。
通过证券化,债券发行方可以将债券分割成多个证券产品,使得资金更加灵活地流动和配置,从而降低风险和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券发行方可以将债券打包成可交易的证券产品,从而增加市场上的交易品种和交易量,提高市场的流动性和效率。
二、资产证券化的概念与特点资产证券化是证券化的一种形式,指的是将一定的资产或债权通过特定的法律和金融工具组合成新的证券产品,并通过市场发行和交易,以实现资产的最大化利用和价值的最大化。
在债券发行中,资产证券化是指将债券发行方持有的债权转化为金融工具,再将这些金融工具发行给投资者,从而实现债权的转移和分散。
资产证券化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资产证券化可以提高债券发行方的资金利用效率。
通过将债权进行证券化,债券发行方可以通过发行证券产品获得额外的资金,进而提高自身的融资能力和资金利用效率。
其次,资产证券化可以降低债券发行方的风险。
通过将债权进行分散化和转移,债券发行方可以将风险进行合理的分摊,并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参与债券市场,减轻对单一投资者的依赖,从而降低自身的风险。
资产证券化通俗案例
资产证券化(Asset securitization)是指将一组具有经济价值
的资产,通过发行证券形式,由不同的投资者来分散投资,以便降低
风险并提高流动性的过程。
举个例子,假设某家公司拥有一批信用卡债权。
这些债权平均每
月产生60万元的还款,但公司却需要现金流来提高业务发展。
于是,
公司将这批债权通过资产证券化的方式发行出去,以债券的形式出售
给投资者。
假设这批债权的资产证券化标准价格是80万元,公司可以
发行价值80万元的债券给投资者。
这样,投资者就可以持有这些债券,每个月从借款人收到的还款中,得到一定比例的回报。
而公司则可以
得到现金流来扩大业务。
资产证券化的好处在于它可以将一个单一的、难以流通的、长期
的资产转换为一个流通性强的资产,同时也可以降低风险,提高投资
的回报率。
但是,资产证券化也需要具备资产的优良质量、完备清晰
的文件记录以及收益足以偿还债券本息等多方面的条件。
资产证券化操作实务种类资产证券化是将一组资产转变为可交易的证券产品的过程。
根据不同的资产类型和结构特点,资产证券化操作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抵押贷款证券化(Mortgage-Backed Securities, MBS):将具有相似风险和收益特征的住房抵押贷款打包成证券产品,利用抵押贷款的现金流作为偿付来源。
2. 资产支持证券化(Asset-Backed Securities, ABS):将各类资产(如汽车贷款、信用卡债务、商业借款等)打包成证券产品,通过这些资产未来的现金流来偿付证券持有人的利息和本金。
3. 商业地产证券化(Commercial Mortgage-Backed Securities, CMBS):将商业地产贷款打包成证券产品,投资者购买这些证券可以分享商业地产租金和增值收益。
4. 不良资产证券化(Non-Performing Loan Securitization, NPL Securitization):将银行或金融机构持有的不良资产(如坏账、违约贷款等)打包成证券产品,通过出售这些证券来转移不良资产的风险。
5. 信贷证券化(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s, CDO):将不同等级的债务合并成多个层级的证券产品,利用这些证券产品的现金流作为偿付来源,同时根据不同等级的优先级来分配风险和收益。
资产证券化的流程资产证券化是指将具有安全性、流动性和可替代性的资产转化为流动的资本市场工具,通过证券化和证券的发行与交易,实现资产的拆分和重新组合。
资产证券化的流程主要包括资产选择、资产并购与拆分、结构安排、证券化发行与交易、资产服务和风险控制等阶段。
首先,在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资产是至关重要的。
资产证券化的对象可以是不动产、金融资产、应收账款、租赁权、信贷资产等。
在选择资产时,需要对其所持有的价值、收益、风险进行评估,并且需要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市场需求和投资者偏好。
其次,资产并购与拆分是资产证券化的一项重要工作。
在这一阶段,资产的所有权、收益权和风险权会被拆分为不同的部分。
其中,所有权会被转化为股权、收益权会被转化为债券或现金流,风险权会被分散到不同的投资者或保险机构。
通过资产的并购与拆分,市场上可以出现更多种类的证券产品,以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需求。
接下来,结构安排是资产证券化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结构安排是指根据资产的特性和市场需求,设计出适合的证券化结构。
其中,包括选择适当的资产支持证券(Asset-Backed Securities,ABS)结构、设立特殊目的实体(Special Purpose Vehicle,SPV)、制定收益分配方案等。
结构安排的目标是最大化投资者的利益,同时降低资产证券化的风险。
随后,证券化发行与交易是资产证券化的核心环节。
在这一阶段,通过证券化发行机构,将资产支持证券上市发行,并在证券市场进行交易。
在发行证券之前,需要进行合规性审查、评级、定价等工作。
同时,还需要设立适当的流动性工具,以保证市场的活跃度和投资者的交易便利性。
此外,资产证券化之后,还需要进行资产服务和风险控制。
资产服务是指对证券化所涉及的资产进行管理和维护的工作,包括向借款人收取还款、监控借款人信用风险、进行资产回收等。
风险控制是指对资产证券化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类风险进行评估和控制,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
资产证券化(Asset Securitization)是指金融机构或企业将其合法拥有的能够持续产生稳定现金流的基础资产(Underlying Assets)进行归集、打包、集合、转让,以基础资产自身稳定的、可预见的现金流为还款来源支持的有价证券发售的一种交易安排。
这种现金流组合形成还款来源的有价证券称为资产支持证券(Asset-Backed Securities,简称“ABS”)。
证券化发行和交易通常指一种金融技术或者工具。
资产证券化的主要类型包括:
1.信贷资产证券化:将一组流动性较差的信贷资产,如银行的贷款、企业的应收
账款,经过重组形成资产池,使这组资产所产生的现金流收益比较稳定并且预计今后仍将稳定,再配以相应的信用担保,把这组资产所产生的未来现金流的收益权转变为可以在金融市场上流动、信用等级较高的债券型证券进行发行的过程。
2.证券资产证券化:即证券资产的再证券化过程,将证券或证券组合作为基础资
产,再以其产生的现金流或与现金流相关的变量为基础发行证券。
3.现金资产证券化:指现金的持有者通过投资将现金转化成证券的过程。
按照被证券化资产种类的不同,信贷资产证券化可分为住房抵押贷款支持的证券化(Mortgage-Backed Securitization,MBS)和资产支持的证券化(Asset-Backed Securitization,ABS)。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建议咨询金融专家或查阅相关书籍文献,获取更全面准确的信息。
1资产证券化概述(一)资产证券化概括1、界定资产证券化,是指以基础资产所产生的现金流为偿付支持,通过结构化等方式进行信用增级,在此基础上发行资产支持证券的业务活动。
简单的讲:资产证券化就是出售基础资产的未来现金流进行融资。
2、基本结构3、结构解析(1)合格投资者通过与管理人签订《认购协议》,将认购资金以专项资产管理方式委托管理人管理,管理人设立并管理专项计划,认购人取得资产支持证券,成为资产支持证券持有人。
(2)管理人在设立专项资产管理计划时,可以聘请财务顾问,可以完善增信措施(主要包括内部增信和外部增信),可以聘请中介机构为专项资管计划的运作提供服务。
(3)根据管理人与原始权益人签订的《资产买卖/出售协议》的约定,原始权益人同意出售,并由原始权益人(作为卖方)向计划管理人转售基础资产,且管理人(作为买方)同意代表专项计划的认购人按照《资产买卖/出售协议》的条款和条件购买相应的基础资产,并向原始权益人直接支付转购买基础资产的全部价款。
基础资产即自初始日至截止日的特定期间,原始权益人根据特定合同的约定,对特定用户享有的债权及其从权利。
(4)原始权益人根据《资产买卖/出售协议》的约定,对基础资产中的特定用户仍然负有持续责任和义务。
同时,计划管理人委托原始权益人作为资产服务机构,负责基础资产对应的收取和催收等事宜。
(5)管理人对专项计划资产进行管理,托管人根据《托管协议》对专项计划资产进行托管。
4、主要业务参与人资产证券化过程中涉及很多当事人,主要业务参与人如图:主要业务参与人解析:原始权益人(发起人):转移其合法基础资产用于融资的机构;管理人:为资产支持证券持有人之利益,对专项计划进行管理及履行其他法定及约定职责的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经中国证监会认可,期货公司、证券金融公司、中国证监会负责监管的其他公司以及商业银行、保险公司、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可参照适用;托管人:为资产支持证券持有人之利益看,按照规定或约定对专项计划相关资产进行保管,并监督专项计划运作的商业银行或其他机构;资产服务机构:为基础资产管理服务,发起人一般会承担资产服务机构的角色;信用评级机构:通过收集资料、尽职调查、信用分析、信息披露及后续跟踪,对原始权益人基础资产的信用质量、产品的交易结构、现金流分析与压力测试进行把关,从而为投资者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保护投资者权益,起到信用揭示功能;外部担保机构:为资产证券化按时足额偿付提供外部增信(例如不可撤销的连带责任担保)中证登:为资产证券化的登记结算机构,负责资产证券化的登记、托管、交易过户、收益支付等。
资产证券化条件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资产证券化是指将一笔或多笔资产(例如房地产、汽车贷款、信用卡债务等)转化为证券,并进行交易的过程。
这种金融工具已经在世界各地得到广泛应用,可以帮助公司获得更多资金、降低风险、改善资金利用效率。
要进行资产证券化,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资产证券化条件。
资产必须具有良好的流动性。
资产证券化的目的是通过证券市场将资产转化为现金,因此资产必须具有较高的流动性,以便在需要时能够快速变现。
这样才能吸引投资者购买相关证券,并确保证券化的顺利进行。
资产的价值必须可衡量和可预测。
在进行资产证券化之前,需要对资产价值进行准确的评估和预测,以确保证券化后的现金流合理可靠。
只有这样,投资者才会信任所发行的证券,并愿意购买。
资产证券化的债务人必须有一定的信用状况。
债务人信用状况良好可以减少发行的证券的风险,增加投资者购买的信心。
在进行资产证券化时,需要对债务人的信用状况进行评估,并选择具有较好信用记录的债务人。
资产证券化的资产池必须具备较高的多样性。
通过将不同种类的资产打包在一起,可以降低风险,提高证券的稳定性。
在进行资产证券化时,需要选择不同种类、不同来源的资产,构建一个多样化的资产池。
资产证券化需要有专业的机构和监管规范。
资产证券化是一项复杂的金融操作,需要专业的机构和监管部门进行监督和管理,以确保整个过程合规、透明。
只有这样,才能保护投资者的权益,维护市场秩序。
第二篇示例:资产证券化是指将各种资产(如债务权、股权、房地产、租赁权等)转化为证券,通过发行证券将资产的所有权和收益权加以分割和转移,从而实现资产流动和资本利用的最大化。
资产证券化已经成为企业融资的一种重要方式,可以帮助企业有效地管理资产和负债,降低资金成本,提高资本效率。
要实现资产证券化,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资产证券化的一些条件。
资产证券化的资产必须有清晰的产权证明。
资产证券化的核心是将资产的所有权和收益权进行分割和转移,所以必须确保资产的所有权是清晰可辨的,不存在争议。
资产证券化的基本原理资产证券化是指将一些特定的资产(如房地产、汽车贷款、信用卡债务等)转化为可以交易的证券,从而实现资产的流动和融资。
这一过程通常包括资产的选择、打包、转让和证券化。
资产证券化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将资产转化为证券,实现资产的流动和融资,从而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
首先,资产证券化的基本原理是选择合适的资产。
资产证券化的第一步是选择符合要求的资产,这些资产通常是具有稳定现金流和良好信用质量的资产。
选择合适的资产是资产证券化的基础,只有选择了合适的资产,才能够确保证券化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的接受度。
其次,资产证券化的基本原理是打包和转让资产。
一旦选择了合适的资产,资产证券化的下一步是将这些资产打包成相应的证券化产品,并通过转让的方式将这些产品引入资本市场。
打包和转让资产是资产证券化的核心环节,通过这一环节,资产所有者可以将资产转化为可以交易的证券,从而实现资产的流动和融资。
最后,资产证券化的基本原理是实现证券化。
一旦资产被打包和转让,资产证券化的最终目的是实现证券化,即将资产转化为可以交易的证券。
证券化产品通常包括债券、股票、证券化信托等,这些产品可以在资本市场上进行交易,从而实现资产的流动和融资。
总的来说,资产证券化的基本原理是通过选择合适的资产,打包和转让这些资产,最终实现资产的证券化,从而实现资产的流动和融资。
资产证券化不仅可以帮助资产所有者实现资产的流动和融资,还可以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
因此,资产证券化在现代金融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推动经济的发展和提高金融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次贷危机与资产证券化一、次贷危机的概念:次贷是次级按揭贷款的简称,通俗地讲,就是给信用状况较差的自然人发放的住房按揭贷款。
放贷机构将这些次级抵押债权出售给投资银行,用获得的收益进行再贷款,而投资银行则将债权重新包装成债券在资本市场发行,这就是今天人们所熟悉的次级债。
一批次级抵押贷款打包第一次证券化后,成为次级住房抵押贷款证券(次贷MBS),由投资银行将不同的MBS打包或者由债券保险公司担保后再证券化成为债务抵押债券(CDO),再将CDO嵌入金融衍生产品后,创新出了结构十分复杂的信用违约掉期(CDS)。
二:资产证券化的概念及其特点:资产证券化的概念——资产证券化(Asset Securitization)是指将缺乏流动性的资产,转换为在金融市场上可以自由买卖的证券的行为,使其具有流动性。
广义的资产证券化是指某一资产或资产组合采取证券资产这一价值形态的资产运营方式,它包括以下四类:1 )实体资产证券化:即实体资产向证券资产的转换,是以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为基础发行证券并上市的过程。
2 )信贷资产证券化:是指把欠流动性但有未来现金流的信贷资产(如银行的贷款、企业的应收帐款等)经过重组形成资产池,并以此为基础发行证券。
3 )证券资产证券化:即证券资产的再证券化过程,就是将证券或证券组合作为基础资产,再以其产生的现金流或与现金流相关的变量为基础发行证券。
4 )现金资产证券化:是指现金的持有者通过投资将现金转化成证券的过程。
狭义的资产证券化是指信贷资产证券化。
按照被证券化资产种类的不同信贷资产证券化可分为:住房抵押贷款支持的证券化( Mortgage-Backed Securitization,MBS )和资产支持的证券化( Asset-Backed Securitization, ABS )。
证券化融资的基本流程:发起人将证券化资产出售给一家特殊目的机构 (Special Purpose Vehicle, SPV) ,或者由 SPV 主动购买可证券化的资产,然后 SPV 将这些资产汇集成资产池( Assets Pool ),再以该资产池所产生的现金流为支撑在金融市场上发行有价证券融资,最后用资产池产生的现金流来清偿所发行的有价证券。
资产证券化监管问答(一)
【法规类别】证券公司与业务管理
【发布部门】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发布日期】2016.05.13
【实施日期】2016.05.13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E0303
资产证券化监管问答(一)
(2016年05月13日)
一、对于污水处理费、垃圾处理费、政府还贷高速公路通行费等收费,其按照“污染者/使用者付费”原则由企业或个人缴纳,全额上缴地方财政,专款专用,并按照约定返还给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的提供方。
请问上述收费权类资产是否可以作为资产证券化的基础资产?
答:上述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最终由使用者付费,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款专用,并约定了明确的费用返还安排的相关收费权类资产,可以作为基础资产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
该类基础资产应当取得地方财政部门或有权部门按约定划付购买服务款项的承诺或法律文件。
以该类资产为基础资产的,管理人应当在尽职调查过程中详细了解提供公共产品或公共
服务企业的历史现金流情况,约定明确的现金流返还账户。
管理人应当对现金流。
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及前景资产证券化是指将具有一定收益和流动性的资产转变为可交易的证券,并通过市场化的方式进行交易和融资的过程。
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起初主要应用于房地产贷款证券化。
但在近几十年,资产证券化已经逐渐扩展到包括消费贷款、汽车贷款、债权、租赁合同等各种类型的资产。
首先,资产证券化可以提高资产的流动性。
通过将资产转化为证券,可以通过市场买卖实现资产的快速转让和流通,提高了资金的利用效率。
其次,资产证券化可以实现风险分散。
通过将多个资产汇集到一起,形成证券化产品,可以将风险分散到不同的投资者中去,降低个别资产带来的风险。
再次,资产证券化可以提高融资效率。
通过将资产转化为证券,在市场上发行和交易,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参与,扩大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
最后,资产证券化可以促进金融市场发展。
通过资产证券化,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进入金融市场,活跃市场交易,增强市场的流动性和深度,促进市场发展。
其次,资产证券化可以促进金融体系的稳定。
通过将资产转化为证券,可以实现风险的分散和隔离,降低系统性风险的发生。
此外,证券化还可以提高金融机构的资本使用效率,将更多资金用于生产和创新。
再次,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资产证券化有望实现更高效的操作和监管。
利用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可以实现资产证券化的全流程信息共享和监管,提高操作效率,防范风险。
最后,资产证券化有助于提高金融市场的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通过资产证券化,可以提供更多多样的融资工具和服务,满足不同实体经济的需求,促进经济的发展。
总之,资产证券化是金融市场发展的重要一环,具有提高资产流动性、实现风险分散、提高融资效率和促进金融市场发展的优势。
随着金融市场的深化和数字技术的发展,资产证券化有望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并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信用卡资产证券化的特点由于信用卡消费信贷余额随季节变动和使用者支付能力的影响而变动,发行人必须把贷款余额转换为具有固定本金和合理的长期平均期限的证券,因此,以信用卡资产为支撑发行的证券结构非常复杂。
与其他的资产证券化相比,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期限方面。
信用卡资产证券化与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不同,信用卡消费信贷的偿付期限通常较短,大约是6-8个月。
而进行资产证券化要求资产池要有一定的存在期限,期限太短不适合发行证券。
因此,发行机构必须针对这一特性加以调整,信用卡资产证券化才能吸引投资人。
一般而言,信用卡资产证券化通常设计成含循环期及本金摊销期的两段式证券:在这个结构下,第一个期限称为循环期,投资者在这个期限内只得到利息收入,不发生本金偿付;资产池产生的资金与投资者得到的资金的差额被用于购买新的应收账款,因而维持资产池产生的规模,这个期限的长短对证券期限有比较大的影响。
循环期的长度一般为18至48个月,此一长度和本金摊销期长度结合成加权平均期限(weighted-average life,WAL),WAL 的设计可依投资人的喜好多样变化。
第二个期限称为摊销期,在这个时间段内,投资者既得到利息支付,又可以得到本金支付。
2.优先/次级结构占有重要的地位。
采用这种结构的原因在于信用卡贷款资产池的不稳定性,而这种不稳定性源于持卡人偿付的不稳定性。
这一结构是指发行者发行A、B两种凭证,前者称为优先级证券,后者称为次级证券,优先级证券拥有第一求偿权,资产池产生的现金流量会先满足优先级凭证,若发生坏账损失,则A凭证投资人也会先获赔偿,坏账风险则由次级凭证投资人承担,因此次级凭证占总发行额的比例越高,优先级凭证的风险就越小,信用评级也越高;换句话说,要使优先级凭证达到某一水准的评级,可调整次级凭证的比例以达到目的。
优先证券是投资者权益凭证,由投资者持有,有着确定的本息支付;次级证券是卖方权益凭证,由资产出售方持有,偿付级别在投资者权益凭证之后,所得的偿付是资产池资产总价值除去投资者权益凭证持有人所得。
3.资产池中信用卡贷款的数量非常巨大,远非其他资产的证券化能够相比的。
例如,在特拉华州的共和银行实施的信用卡资产证券化中,账户个数为22万多个,而一般的资产证券化多的也不过几千个。
因此,信用卡贷款组成的资产池的风险更容易分散、对资金流的预测更加容易。
[3]此外信用卡资产证券化特点还有:超额抵押、设定只支付利息的时期、存在付清事件(Payout Event)和清洁回收(Cleanup call)等。
所谓付清事件又称为摊还事件(Amortization Event)或流动性事件(Liquidation Event),是指摊还本金的日期比预定摊还期提前开始。
此条款几乎存在于所有信用卡应收账款证券的发行契约中,此措施用于当现金流入无法支付利息及服务费用,且经过一段时日此现象仍然无法获得改善时,它可说是除上述信用加强的措施外,另一个保护证券质量的防卫手段,其最后目的在于保护投资人,避免受到应收债权质量持续恶化或是服务机构无法履约的影响。
我们已经开始着手信用卡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相关工作,产品正在研发当中。
”近日,一位不愿具名的股份制银行信用卡中心负责人对记者说。
事实上,多家商业银行信用卡中心均已开始这项筹划。
市场分析人士表示,信用卡业务资产证券化是发展趋势。
真正意义上的信用卡资产证券化始于1987年,美国银行意在打销大笔呆账,改善其资产负债表以提高资本充足率。
但对国内市场来说,尚属创新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与一般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不同。
由于信用卡应收账款的特性为循环型的信用,即信用卡持卡人可以随时消费、借款以及还款,因此信用卡应收账款的余额会随着持卡人的不同行为而可能有大幅的波动。
业内人士指出,尽管目前国内信用卡应收账款的不良率仍处“低位”,但不可忽略的是,近几年它一直处于上升态势。
“据我们了解,部分同业目前都在筹划资产证券化事宜,希望在监管政策日趋明朗的情况下通过此类业务创新增加信用卡业务收益,缓解资本压力。
”某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负责人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
信用卡资产支撑技术复杂信用卡应收账款支持证券属于资产支持证券类产品,是以信用卡应收账款作为担保发行的证券,即将发卡银行持有的缺乏流动性,但可产生可预见现金流的信用卡应收账款,通过一定的结构安排,对其风险与收益进行重组,以原始资产为担保,转换成为可在金融市场上出售的流通证券。
据分析人士介绍,证券资产风险大小的核心因素是基础资产能否产生预期稳定的现金收入。
对于信用卡应收款证券化而言,其基础资产——信用卡应收账款也应该有一些特定的要求。
“对于信用卡应收款证券化而言,其基础资产是信用卡应收账款,这一应收账款来源于持卡人因使用信用卡的取现、支付结算功能及享受其他服务而产生的需在一定期限内归还的本金、利息及其他服务费用。
持卡人的还款行为可为发卡银行带来源源不断的现金收入,该现金收入是稳定可预期的。
”上述分析人士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信用卡消费信贷余额随季节变动以及使用者支付能力的影响而变动,发行者必须把贷款余额转换为具有固定本金和合理的长期平均期限的证券,因此,以信用卡资产为支撑发行的证券结构,与其他的资产证券化相比更加复杂。
信用卡资产证券化与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等不同,信用卡消费信贷的偿付期限通常较短,而进行资金证券化要求资金池要有一定的存在期限。
上述分析人士告诉记者,发行机构必须针对这一特性加以调整,信用卡资产证券化才能吸引投资人。
一般而言,信用卡资产证券化通常设计成含循环期和本金摊销期的两段式证券。
“在第一阶段循环期,投资者只得到利息收入,不发生本金偿付;资金池产生的资金与投资者得到的资金的差额被用于购买新的应收账款。
”2013年3月,在证监会颁布的《证券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规定》中首次提出,可以“以基础资产产生现金流循环购买新的同类基础资产方式组成专项计划资产”。
信用卡应收账款证券化所需要解决的“循环购买”问题,在政策层面的壁垒有望消失。
商业银行减压成原动力某股份制商业银行信用卡中心负责人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就目前中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而言,一方面银行资本总体稀缺与信用卡业务增长之间的矛盾愈加突出,另一方面受2月25日起银行卡刷卡手续费标准调整的影响,银行刷卡手续费总体下调,信用卡业务的发展正面临着来自资本约束和收入增长减缓双重压力的挑战。
”他强调,在此背景下,各家银行将更为关注信用卡业务经营效率的提升,如何提升信用卡资产回报率将成为各家商业银行关注的重点。
事实上,资金池中信用卡贷款的数量非常巨大,远非其他资产的证券化能够相比的。
例如,在特拉华州的共和银行实施的信用卡资产证券化中,账户个数为22万多个,而一般的资产证券化多的也不过几千个。
因此,信用卡贷款组成的资金池的风险更容易分散、对资金流的预测更加容易。
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末,全国信用卡授信总额为3.49万亿元,同比增长34.0%,较第三季度末增加1516.03亿元,环比增长4.5%;期末应偿信贷总额11386.69亿元,同比增长40.1%。
据记者了解,美国当年推出资产证券化最大的动力来源于商业银行。
银行出于提高流动性和满足大规模融资需求的目的,先是大刀阔斧地将现有的信贷资产以证券化的方式出售。
随着市场的成熟和完善,银行系统发现,通过资产证券化方式满足借款人的融资需求不仅效率高,融资规模大,而且可以避免银行资产负债表无限膨胀带来的诸多风险。
上述负责人强调,从境外成熟市场的经验来看,信用卡应收账款证券化应该说是一条通过提高信用卡业务资产周转率来提高资产回报率的重要途径。
中信建投银行业分析师佘闵华亦表示,信用卡应收账款证券化产品的推出,可以使银行的资金周转加速,把资金循环应用到中高收益的领域。
除此之外,通过将风险分散出去,可以降低个别银行的风险。
但他也指出,“现在进展比较快的还是一些中小银行,信用卡业务本身就不特别大,收益并不是很明显。
因此是一个试水阶段,这个趋势会进展的怎样很难说。
就像资产证券化也提了很多年了,现在做成的也还是很少。
”信用卡资产证券化蓄势“曲线”对接理财产品决策层关于“盘活存量”和推进资产证券化常规化的频频表态,已在银行机构得到积极反响。
《第一财经日报》近日获悉,中信银行(601998.SH,00998.HK)已于近期将其信用卡分期付款形成的基础资产纳入其理财产品投资范围,首期试水的资产规模为3000万元,期限为3年,资产定价为预期年化收益率8.5%。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从一份内部资料获悉,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的信用卡分期付款在经过标准化的组合“打包”后,首次实现了与理财资金的对接。
一位中信银行内部人士向本报记者表示,事实上,该行最初希望尝试信用卡资产证券化业务,但受目前国内资产证券化政策及商业银行自身能力的制约,最终没能“一步到位”,只是初步形成了新增分期付款业务作为理财产品的基础资产。
理财产品“曲线”对接“考虑了多种因素,我们最终选择了新增分期业务与理财资金对接。
”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人士称。
一名资产证券化研究人士表示,该产品只是“形似”,而缺乏标准的资产证券化核心机制,包括资产重组、风险隔离、信用增级,距离真正的信用卡应收账款证券化还有一定的距离。
对此,上述中信银行人士称,这试验性的一步完成了资产重组和设立SPV部分,只是缺乏信用增级来吸收风险。
但为了消化风险,产品设计了引入第三方资产管理公司,负责对不良资产的清算和收购。
“因为银监会‘8号文’规定,银行要实现每个理财产品与所投资资产(标的物)的对应,做到每个产品单独管理、建账和核算。
所以该产品也单独发了一张新卡,单独建账核算。
”上述信用卡中心人士称。
该人士还表示,因为是首次尝试以信用卡分期付款作为投资标的,首期资产的额度仅为3000万元,期限为3年,资产定价为8.5%。
“相比其他资产,信用卡分期付款的定价能力较高,相应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也更高。
”事实上,除了投资者可以获得不错的收益外,信用卡中心也多了一个增加中间收入的途径。
上述资产证券化研究人士向本报记者表示,由于信用卡资产证券化产品本身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相比其他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而言,它的管理收益更为可观,包括服务费和超额利差(信用卡应收款的总收益减去支持证券的债券利息、服务费、坏账后的收益)两部分。
“信用卡应收款的服务人(一般为发起人即银行)收取的服务费通常可以达到总金额的2%,是一般住房抵押贷款或汽车贷款证券化产品的两倍。
”上述资产证券化研究人士称,以目前国内信用卡分期付款平均18%的年利率来看,扣除该产品8.5%的收益率、2%的管理费以及券商和信托公司的费用后,超额利差的收益仍然非常可观。
探路信用卡资产证券化与一般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不同,由于信用卡应收账款的特性为循环型的信用,即信用卡持卡人可以随时消费、借款以及还款,因此信用卡应收账款的余额会随着持卡人的不同行为而可能有大幅的波动,缺乏稳定的现金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