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我国铁路建设发展回顾与展望
- 格式:pdf
- 大小:118.50 KB
- 文档页数:3
中国铁路现状与发展1.中国铁路现状1.1 概况从1876年修建第一条铁路到现在,中国铁路已经走过了130年的历史。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铁路的建设规模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一个横贯东西、沟通南北、干支结合的具有相当规模的铁路运输网络已经形成并逐步趋于完善。
中国铁路营业里程目前已达76,580k m,列世界第三(美国、俄罗斯之后),亚洲第一。
其中国家铁路63,342k m,合资铁路8,462k m,地方铁路4,776k m。
目前,中国铁路用占世界6%的营业里程完成了占世界24%的换算周转量,换算密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是世界上最繁忙的铁路。
中国铁路客货运量在国内运输市场占有份额分别达到35 % 和55 %左右。
近十几年来中国铁路在客运提速、货运重载、铁路信息化和建立行车安全保障体系等方面取得重大发展,线路结构进一步优化。
复线里程25,566k m,复线率33.4%。
电气化铁路里程21,604k m,电气化率28.2%。
提速线路里程16,500 km,占营业总里程21.6 %。
1.2 中国铁路设施与装备中国铁路在进行新线建设的同时,还对既有线进行了一系列技术改造。
--对主要干线进行复线改造,增建第二线。
--对山区铁路和主要运输通道实行电气化改造。
--延长车站到发线有效长。
--换铺重型钢轨,60kg/m钢轨已成为主要繁忙干线正线的主型钢轨。
--采用全长淬火钢轨,主要繁忙干线正线均已铺设无缝线路。
京九铁路从北京至深圳,连接九龙,沿线经过京、冀、鲁、豫、皖、鄂、赣、粤九省市,正线全长2,381km,另加天津至霸州和麻城至黄石两条联络线,总长2,536km。
京九铁路是中国铁路建设史上规模最大、投资最多、一次建成线路最长的铁路干线。
中国第一条重载铁路大同至秦皇岛运煤专线全长652k m,开行1万t级单元列车,已实施完成开行2万t级单元列车的技术改造,年运量达到2.03亿吨。
已建成通车的秦皇岛至沈阳客运专线设计速度为200k m/h(基础设施250k m/h),试验最高运行速度已达到321.5k m/h,是目前国内速度最快的铁路。
铁路科技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年长期规划纲要铁道部摘要:分析了“八五”、“九五”以来我国铁路在科技开发和新技术推广应用等方面的现状及面临的形势;阐述了《铁路科技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年长期规划纲要》的编制原则、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及支撑条件;指出到“十五”末期,我国铁路主要技术装备要接近20世纪国际水平。
关键词:铁路发展;科技进步;技术创新;高速技术;信息技术;安全技术;环保技术;设计施工技术;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快速客运;快捷货运;重载运输1 现状和形势20世纪中期以来,在世界范围内,铁路以信息技术和高速技术为龙头,带动铁路整体技术迅猛发展。
主要发达国家实现了客运高速化、货运重载化、客货快运网络化、市场营销信息化、行车指挥自动化、安全装备系统化,使传统铁路的产业面貌焕然一新,铁路市场竞争能力大大提高。
当前,加快发展铁路已成为许多国家带动经济增长,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
“八五”、“九五”期间,我国铁路在科技开发和新技术推广应用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一批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相继问世,大量新技术、新装备被广泛采用。
(1)我国铁路已基本掌握旅客列车时速160km等级的成套技术和装备。
DF11、DF4D、SS8等提速机车、客车和提速道岔已批量投入生产,繁忙干线全面提速,三大干线等线路旅客列车最高时速达160km,郑武线提速综合试验最高速度达到240km/h,我国第1条时速160km以上的秦沈客运专线已开工建设。
多种形式的动车组相继研制成功并投入运用;时速120km的P65行包棚车及X1K集装箱专用平车研制成功并投入运用;基本掌握5000吨级和万吨级货运重载技术,DF8B、SS7B、SS4C等25t轴重机车成功试制,DF8B投入批量生产,在京沪等干线已正常开行5000吨级重载列车。
(2)信息技术与应用取得突破.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初步建成,基本实现全路计算机联网售票,计算机编制区段列车运行图获得成功,路网性编组站基本实现了综合自动化,电气集中、自动闭塞等装备率显著提高,铁路通信基本建成数字化传送网,程控交换网和数据通信网。
利用图标分析我国近5年的铁路建设情况一、我国铁路行业市场概况1、铁路建设据帕尔格雷福世界历史统计,至2020年美国铁路营业里程15.05万公里,居世界第一;中国铁路营业里程14.63万公里,比美国约少0.42万公里。
目前只有美国和中国的铁路营业里程超过10万公里。
但我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导致人均铁路里程及铁路网密度跟国际前列相比存在明显差距,我国铁路建设具有巨大潜能。
2015-2020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统计从全国铁路路网建设现状来看,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14.63万公里,截止2021年年底,铁路营业里程突破15万公里,稳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
但从我国铁路近年来的发展趋势来看,我国铁路里程发展仍处于一个上升阶段。
不仅如此,其中高铁里程3.79万公里,位于世界第一。
至2021年2月30日,安九高铁正式开通运营,中国高铁运营里程突破4万公里,可绕赤道一圈。
从历史来看,在2021年基建总体低迷的情况下,全国铁路固定投资完成7489亿元,铁路投资也略有减速,比上年同期减少4.2%,为近几年来最低。
未来铁路建设速度将随着铁路网逐渐完善而放缓。
2、运输生产2015-2020年我国铁路客运量与货运量情况2020年,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完成22.03 亿人,比上年减少14.57亿人,下降了39.8%;全国铁路货运总发送量完成45.52亿吨,比上年增长1.40亿吨,增长3.2%。
我国铁路客运量在2015-2019年呈持续增长状态,2019年铁路旅客发送量36.6亿人,为历史最高峰。
到2020年疫情原因客运量大幅下降甚至低于2015年的25.35亿人。
而我国铁路货运量在此期间大体保持增长趋势。
铁路货物运输较旅客运输而言,受疫情这种不可抗力因素影响稍小。
主要大宗商品货运量(煤炭、石油、钢铁及有色金属、金属矿石及矿建材料等)占铁路货运量比重较大;其中,煤炭为最主要产品。
但近几年该比重有小幅下跌的趋势,2016-2020年从52.88%下降至47.4%。
中国铁路现状与发展1.中国铁路现状1.1概况从1876年修建第一条铁路到现在,中国铁路已经走过了130年的历史。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铁路的建设规模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一个横贯东西、沟通南北' 干支结合的具有相当规模的铁路运输网络已经形成并逐步趋于完善。
中国铁路营业里程目前已达76,580 km,列世界第三(美国、俄罗斯之后),亚洲第一。
其中国家铁路63,342km,合资铁路8,462km,地方铁路4,776km o目前,中国铁路用占世界6%的营业里程完成了占世界24%的换算周转量,换算密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是世界上最繁忙的铁路。
中国铁路客货运量在国内运输市场占有份额分别达到35 %和55 %左右。
近十几年来中国铁路在客运提速' 货运重载、铁路信息化和建立行车安全保障体系等方面取得重大发展,线路结构进一步优化。
复线里程25,566km,复线率33.4%o电气化铁路里程21,604 km,电气化率28. 2%。
提速线路里程16,500 km占营业总里程21.6 %。
1.2中国铁路设施与装备1.2.1 土建设施中国铁路在进行新线建设的同时,还对既有线进行了一系列技术改造。
“对主要干线进行复线改造,增建第二线。
-对山区铁路和主要运输通道实行电气化改造。
-延长车站到发线有效长。
“换铺重型钢轨,60kg/m钢轨已成为主要繁忙干线正线的主型钢轨。
-采用全长淬火钢轨,主要繁忙干线正线均已铺设无缝线路。
京九铁路从北京至深圳,连接九龙,沿线经过京' 冀、鲁' 豫、皖、鄂、赣、粤九省市,正线全长2,381km,另加天津至霸州和麻城至黄石两条联络线,总长2,536kmo京九铁路是中国铁路建设史上规模最大、投资最多' 一次建成线路最长的铁路干线。
中国第一条重载铁路大同至秦皇岛运煤专线全长652km ,开行1万t级单元列车,已实施完成开行2万t级单元列车的技术改造,年运量达到2.03亿吨。
铁路三大计划摘要:1.铁路建设对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2.我国铁路发展的三大计划3.三大计划的实施情况及成果4.铁路建设对民生改善的贡献5.未来我国铁路建设的展望正文:铁路建设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对于货物运输具有重要意义,还能为人民群众提供便捷的出行方式。
近年来,我国在铁路建设方面持续发力,推进了铁路三大计划,分别是:高速铁路网、普速铁路网和城际铁路网。
高速铁路网作为我国铁路建设的重中之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目前,我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最长、运营速度最快的高速铁路网,高速铁路运营里程超过3.6 万公里,覆盖了全国大部分省份。
其中,京广、京沪、沪深等高速铁路线路成为了经济、文化、旅游交流的重要通道,极大地促进了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
普速铁路网作为我国铁路的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完善和优化。
普速铁路线路总里程已达到12 万公里,覆盖了全国各地。
近年来,通过不断淘汰落后产能,提高铁路线路质量,我国普速铁路网的运输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进一步满足了旅客和货物运输的需求。
城际铁路网主要服务于城市群内部的快速通勤需求,对于促进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已经建成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城际铁路网,有效缓解了城市间的交通压力,方便了民众出行。
铁路建设对我国民生改善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方面,铁路建设带动了沿线地区经济的繁荣,为当地群众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铁路运输提高了出行效率,缩短了出行时间,让民众享受到更便捷的出行服务。
展望未来,我国铁路建设将继续保持高速发展态势,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
在“十四五”规划中,我国提出了进一步完善高速铁路、普速铁路和城际铁路网的目标,为未来铁路建设指明了方向。
赣西科技职业学院高速铁路技术论文(2015届)题目:中国高速铁路发展前景系(部):专业班级:姓名:刘思2017 年 6 月6 日近些年来,中国高速铁路的迅猛发展使得中国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发展最快、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
高铁带来了人们更为便利的出行和资源之间的快速流动,但同时其巨额的前期投资成本,建设环保问题和运营安全问题也成为中国高铁前进的障碍,带来了对于高铁建设的一些争议。
当下,“高铁外交”成为继“熊猫外交”之后中国外交又一亮丽的名片.如何使中国高铁的管理更加规范,技术更加先进,服务更加完善,并从中国走向世界成为我们当下正要努力的方向。
与世界许多国家相比,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有更加广阔的空间。
我国国土东西跨度5400公里,南北相距5200公里,这决定了中长距离客货运量需求巨大,而铁路是经济又快捷的交通运输方式,因此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从1998年到现在,中国已有20多个城市研究发展高速铁路。
根据铁道部规划[7],2004年 4月以后,中国将又有28条铁路线上的列车时速达到200公里,中国的铁路高速线路总里程也将达到2万公里左右,整体的高速铁路网估计将在2020年形成。
另外,五次大提速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有目共睹,充分证明了高速铁路在我国有很强的生命力和很大的发展前途。
中国高速铁路的建设和发展,将会给国内外铁路建设者带来巨大的商机,同时促进世界和区域经济的提速和发展,为世界经济的腾飞做出巨大的贡献.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和运营实践表明,高速铁路在我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我国应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实现我国高速铁路的跨越式发展。
所以,在未来的十几年中,我们不仅要大力发展高速铁路,而且在技术和管理上还要赶超一些发达国家的水平,实现中国铁路现代化。
由此可见,中国需要高速铁路,中国的经济发展需要高速铁路,我国发展高速铁路的前景将会一片光明。
高速铁路是一种营运速度较普通铁路更快的铁路运输方式.高速铁路简称“高铁”,是指通过改造原有线路(直线化、轨距标准化),使最高营运速率达到不小于每小时200公里,或者专门修建新的“高速新线”,使营运速率达到每小时至少250公里的铁路系统。
我国主要城市2015年地铁建设情况及未来规划
曹卓娜
【期刊名称】《世界轨道交通》
【年(卷),期】2016(000)003
【摘要】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我国地铁线路延长了约750公里,比2014年增加了25%,创单年增长里程历史之最,地铁运营总里程超过3000公里。
这些新建线路大体可分为两类:一是以北上广为代表的轨道交通发达的一线城市继续扩建或新建,进一步完善地铁网络:二是由于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许多二三线城市也加入到修建地铁的阵营中。
【总页数】3页(P43-45)
【作者】曹卓娜
【作者单位】《世界轨道交通》编辑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231
【相关文献】
1.2015年11月全国主要城市数据 [J], ;
2.2015年上半年主要城市房地产市场交易情报 [J], 中国指数研究院
3.全国主要城市房地产市场月度动态播报(2015年12月份) 岁末楼市全线飘红[J], 刘上
4.全国主要城市房地产市场月度动态播报(2015年9月份) 金九楼市表现欠佳 [J], 刘上
5.全国主要城市房地产市场月度动态播报(2015年4月份) 银四楼市如约而至 [J], 刘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机械军工行业2015年
展望报告
2014年12月
目录
一、铁路建设迎来新一轮景气周期,铁路改革进入深水区 (3)
二、关键部件国产化加速,形成中国品牌 (5)
1、中国标准动车组样车下线,主要零部件实现国产化 (5)
2、南北车合并,树立中国品牌 (6)
三、油服低迷期延长,行业整合真正来临 (7)
1、国内负面因素消除,但复苏周期将因油价下跌而延长 (7)
2、料行业低迷或持续至明年中 (8)
3、行业整合真正来临 (10)
四、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全面推开,我国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起航.. 12
五、RV减速机实现国产化替代 (14)
1、RV减速机 (14)
2、RV减速机的高性能 (15)
3、RV减速机在本体成本中占到30%左右 (16)
4、RV减速机的市场竞争 (17)
5、国产RV减速机达到国际制造水平 (17)
6、本体国产化推动RV减速机国产化 (18)
7、机器人本体国产化率提升,将带动RV减速机国产化 (18)
六、军队体制改革刺激军工装备需求,新型号有望出现量的提升.. 19
七、军工集团资产注入有望明年加速进行 (20)。
铁路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说到铁路建设,真的是个既让人激动又让人心生敬畏的话题。
你想啊,在咱们的祖国大地上,铁路就像一条条血脉,连通了五湖四海。
每当我坐在火车上,看到窗外的风景一闪而过,就忍不住感慨:这可不是一条普通的路呀!它连接了城市和乡村,拉近了不同地方的人们,让我能够在一天之内从东海岸跑到西部大山。
而这一切,背后可都是在讲究技术、拼命建设和一步步发展的故事。
铁路建设的现状呢,说实话,已经让很多国家都咋舌了。
我们这几年搞得可不是一般的快——高铁、地铁、甚至磁悬浮,每一项技术都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
你知道吗?我们现在的高铁网,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最密集的高速铁路网了!坐高铁,真的是一件让人爽歪歪的事,节省时间又舒服。
要是再加点儿小零食和耳机,整个旅程就像是一场享受了。
你想想啊,我们的铁路不仅仅在国内跑得飞快,出口到外国的项目也可不小。
就拿我们在非洲的铁路建设来说吧,一条条铁轨如同钢铁长龙,一路延伸,给当地的交通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
人们原来靠着骡马和老旧的火车通行,而如今,现代化的列车让大家的出行更加高效便捷,真的是实现了“从此天涯共此时”的梦想。
再比如咱们的“一带一路”,铁路建设就成了重要的连接纽带。
看到那条条铁路将亚洲和欧洲紧紧联系在一起,你不得不佩服咱们的工程师们,真的是了不起!但说到铁路建设,除了表面上的那些光鲜亮丽的数字和成果,还有许多需要攻克的难关呢。
首先就是山区和荒漠地区的建设。
你想,铁轨要在崎岖的山地中修建,困难重重。
那可不是说说就能搞定的事儿,甚至有些地方要用炸药来开路。
那种艰难程度,真的是堪比电影中的大场面。
不过你要知道,咱们的铁路建设者可都是有一股子劲儿的人,不怕苦、不怕累,哪怕是天高地厚的困难,也能一一克服。
铁路发展还得紧跟时代步伐,科技不断进步嘛,大家都希望铁路不仅要快,还得安全舒适。
现在,咱们已经有了很多高新技术的应用,比如智能列车调度、列车运行监控、自动售票等。
这些看似小小的创新,实则改变了很多人的出行体验。
2015年铁路建设顺利推进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铁路》
【年(卷),期】2015(0)8
【摘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铁路建设的决策部署,在国家有关部门和各地方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中国铁路总公司以中西部地区铁路为重点,全面加快铁路建设,各项建设任务顺利推进。
今年1—6月,国家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51.3亿元,同比增长12.7%;
【总页数】1页(P101-101)
【关键词】铁路建设;固定资产投资;中西部地区;中国铁路;国家铁路;同比增长;国务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215.1
【相关文献】
1.加快推进铁路项目前期工作确保铁路建设顺利进行 [J], 陆东福
2.●青藏铁路建设进入施工高峰●海西219项基础工程全面启动●海西退耕还林草工程全面推进●乌兰县加快生态建设步伐●冬小麦在德令哈试种成功●香巴农业扶贫开发项目进展顺利●青藏公路格拉段整治改建动工 [J],
3.陈铁雄在甬台温铁路台州段调研时要求克难攻坚确保铁路建设顺利推进 [J], ;
4.供场地强管理优条件保工期
大临铁路巍山段建设顺利推进 [J], 任家春;王德斌
5.2016年铁路建设顺利推进将全面完成年度建设任务目标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发展现状与展望摘要:近年来,因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问题引起的结构失效案例越来越多,耐久性维护及维修成本急剧增加,引起了政府及工程界的高度重视。
影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因素是十分复杂的,不同影响因素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影响也各不相同。
本文总结了我国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发展历程,介绍了我国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保障方法,并结合现阶段我国铁路工程建设特点,指出了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依然面临服役环境复杂化、原材料资源短缺和过早劣化等挑战,提出了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长寿命化、定量化、智能化和可预测性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引言近年来,由于砂、石等材料稀缺等因素,混凝土的原材料质量波动明显,部分原材料质量有所下降,对混凝土耐久性提出了新的挑战。
铁路交通建设过程中在总结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成果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混凝土原材料对裂缝的影响及裂缝控制措施的研究,对铁路工程的百年大计具有现实的意义。
1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层次有关混凝土耐久性的研究主要分3个层次。
(1)材料研究主要包括:混凝土碳化、钢筋锈蚀、氯离子侵蚀、碱–骨料反应和冻融循环。
(2)构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钢筋锈蚀对粘结性能的影响、钢筋锈蚀导致的混凝土锈胀问题及锈后构件承载力变化和寿命预测。
(3)结构主要是针对未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设计和已有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耐久性评定。
现阶段,对前两者的研究已较成熟,基本掌握了其变化规律和影响程度。
但是对于第3层次,由于受到试验条件和工程实际的限制,很难进行相关研究,对这方面的研究较少。
对于现有的一些模型很难进行分析及评估,无法确定其准确性。
2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面临的挑战2.1服役环境复杂化近年来,随着我国铁路建设规模的迅猛发展以及铁路网的逐步完善,新建铁路线路逐步向我国西部地区延伸,铁路工程建设和服役又将面临新的环境条件,这也为铁路工程结构的高质量建造和长期服役带来新的挑战。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见证国家沧桑'变助推民族伟大复兴一一新中国铁路发展历程与展望沈锐(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党校,河南郑州450052)[中图分类号]D2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8279(2019)06-0020-08新中国成立70年来,铁路作为国民经济大动脉和助推器,始终在奋力奔跑,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动力和支持,为人民生活带来财富和便捷。
中国铁路是新中国发展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一、实现令人兴奋的跨越发展——中国铁路行在哪里70年来,新中国铁路事业实现了令人兴奋的跨越发展,也从多个层面折射出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一)从“路网稀疏”到“四通八达”反映出中国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新中国成立70年间,中国铁路以前所未有的路网建设“加速度”跑出了新中国发展的新高度,也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典型代表*回首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铁路运营里程仅有2.18万公里。
而70年后的今天,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3.1万公里,可以绕地球三圈,其中高铁里程超过2.9万公里*70年的风雨兼程,70年的摸爬滚打,中国铁路正经历着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1953年7月建成通车的陇海铁路,连通了中国东、中、西部,构筑了新亚欧大陆桥*1956年7月建成通车的宝成铁路,打通了西北和西南经济大动脉,从此蜀道不再难于上青天*1992年12月开通运营的大秦铁路是中国第一条重载铁路,构建了中国西煤东运大通道* 2006年7月1日全线通车的青藏铁路,结束了西藏没有铁路的历史,拉近了西藏与内地的距离* 2008年8月1日建成通车的京津城际铁路,是中国第一条城际间高速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开始迈入高铁时代*2011年6月30日开通的京沪高铁,连接了环渤海和长江三角洲两大经济区,从根本上解决了沿线地区运输紧张状况,加快了沿线城市现代化进程*70年来,中国铁路路网建设速度之快、质量之高、技术之强,令国人骄傲,让世界羡慕*(二)从“蒸汽时代”到“高铁时代”反映出中国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从蒸汽机车到内燃机车,再到环保无污染的电力机车,从最初时速50公里到如今的时速350公里,其变化的不仅仅是车型、速度,更是中国铁路的自主创新能力*1952年7月,四方机车车辆工厂制造出新中国第一台蒸汽机车,使中国摆脱了依靠进口外国机车的历史*1959年,四制成了中国第内,标志着中国铁路进入了内燃机车时代*20世纪70年代,中国第代开,大大提高了铁路运输能力*2017年6月26日,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更安全、经济、舒适、环保节能的时速350公里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在京沪高铁首发,标志着中国高铁进入“中国创造”时代*短短几十年间,中国铁路实现了从落后、追赶到昂首跨入世界先进行列的精彩蝶变,中国高铁打成为一张亮丽的“中国名片”*现在,中国高铁是海外民众认知度最高的中国科技成就,被外国青年评为中国新四大发明之首*土耳其安伊高铁、印尼雅万高铁、俄罗斯莫斯科一喀山高铁...领先的技术、过硬的品质、优质的服务让中国高铁以铿锵的脚步迈向世界,让“中国制造”走向世界*中国铁路尤其是高铁的发展体现出中国科技创新发展的强劲动力,也展示了中国努力迈向科技强国的信心和能力*(三)从“走得了”到“走得好”反映出中国人民生活质量日益提升2019年春运,铁路发送旅客首次突破"亿人次,是十年前春运发送旅客的一倍多*以前春运期间,车站开设“大卖场”进行集中售票,为了一张火车票,有的旅客要排队几天几夜,有的旅客买不到座位票,只能一路站着回家,脏乱差的车厢环境总会让人觉得回家的旅途是那么艰辛*而现在,铁路实现了互联网订票、窗口移动支付购票、身份证验证直接进站、刷脸进站,加之铁路运营速度越来越快、站车环境越来越整洁,这都让旅客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乘火车出行的方便、舒适、快捷*70年来,铁路货运也逐渐从“坐商”向“行商”转变,通过改革货运受理、运输组织方式、规范货运收费、减免运输杂费等措施,紧跟现代化物流的脚步努力为货主提供最直接、最方便、最快捷的服务*铁路作为国民经济大动脉和大众化交通方式,始终坚持“人民铁路为人民”的企业宗旨,瞄准人民日益增长的高层次运输需要,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运输服务*二、成就后发先至的华丽转身——中国铁路为什么行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铁路奋起直追,实现了弯道超车,逐步向铁路强国迈进*是什么原因使中国铁路实现由追赶者向领跑者的华丽转身呢?(一)国家的强大统一是铁路改革发展的根本证中国铁路的诞生恰逢中国近代民族复兴史的开端,中国铁路见证了近代中国由弱到强、由衰转盛的艰难历程,其自身的发展变化也充分证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国强则铁路强0100多年前,由于当时中国政府的衰败无能,铁路进入中国,开的,到来的强修,中国铁路的起步发展就像戴着枷锁成长的孩子一样举步维艰。
2015年我国铁路建设发展回顾与展望
中经未来产业研究院
铁路作为国民经济大动脉、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和大众化交通工具,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加快推进铁路建设,既利当前,又利长远,对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具有重要意义。
据中经未来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6年中国铁路货运改革机会与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1万公里,比上年末增长8.2%。
其中,高铁营业里程超过1.9万公里,西部地区营业里程4.8万公里、增长10.1%。
路网密度126公里/万平方公里,比上年增加9.5公里/万平方公里。
其中,复线里程6.4万公里、增长12.5%,复线率52.9%、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电气化里程7.4万公里、增长12.9%,电化率60.8%、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
从铁路装备来看,截至2015年,全国铁路机车拥有量为2.1万台,比上年减少69台,
其中内燃机车占43.2%,比上年下降1.8个百分点,电力机车占56.8%,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
全国铁路客车拥有量为6.5万辆,比上年增加0.4万辆;动车组1883组、17648辆,比上年增加479组、3952辆。
全国铁路货车拥有量为72.3万辆。
从客运量来看,2015年,全年全国铁路完成旅客发送量25.35亿人,旅客周转量11960.60亿人公里,比上年分别增长10.0%和6.4%。
其中,国家铁路完成24.96亿人,11905.30亿人公里,分别增长9.9%和6.4%。
从货运量来看,2015年,全国铁路完成货运总发送量33.58亿吨,货运总周转量23754.31亿吨公里,比上年分别下降11.9%和13.7%。
其中,国家铁路完成27.14亿吨,21598.37亿吨公里,分别下降11.6%和14.0%。
从铁路建设情况来看,2015年全年完成铁路固定资产投资8238亿元,投产新线9531公里,其中高速铁路3306公里。
2016年作为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铁路建设将继续保持高速发展,铁路作为交通行业的重要枢纽,在十三五期间必将起到推动经济杠杆的重要作用。
2016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坚持以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为基础,以“三大战略”为引领,形成沿海沿江沿线经济带为主的纵向横向经济轴带,培育一批辐射带动力强的城市群和增长极。
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到2020年高铁营业里程达到3万公里、覆盖80%以上的大城市,新建改建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约3万公里,实现城乡宽带网络全覆盖。
2016年铁路投资将达8000亿元以上。
“十三五”期间,铁路投资有望继续保持增长势头。
据了解,铁路“十三五”规划已经编制完成,根据规划,“十三五”期间全国新建铁路不低于 2.3万公里,总投资不低于 2.8万亿元。
业内人士表示,中西部铁路、城际铁路是未来规划建设的重点,“十三五”期间,从中央到地方都会加大对铁路的支持力度。
另外,如果将地方编制的一些投资项目纳入其中,“十三五”期间铁路投资将远超2.8万亿。
“十三五”期间,中央将进一步加大预算内资金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支持力度,重点投向中西部铁路、城际铁路,地方财政性资金也将向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领域倾斜。
另外,
随着高铁出海和“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泛亚、欧亚和中亚高铁线将是中国高铁全产业链输出的重点,目前泛亚高铁和欧亚高铁国内段均已动工,“十三五”期间铁路产业链将享受投资盛宴。
国家“十三五”纲要提到,加快完善高速铁路网,贯通哈尔滨至北京至香港(澳门)、上海至昆明、广州至昆明高速铁路通道,建设北京至香港(台北)、呼和浩特至南宁、北京至昆明、包头银川至海口、青岛至银川、兰州(西宁)至广州、北京至兰州、重庆至厦门等高速铁路通道,拓展区域连接线。
高速铁路营业里程达到3万公里,覆盖80%以上的大城市。
中国铁路除了将继续花大力气建设高速铁路,建成“四纵四横”高铁网,进一步将高铁在全国铺开外,还需将发展改革的天平向西部倾斜,缩小东西差距,继续推动全国大通道的打通。
此外,铁路“十三五”规划中国家还将继续推进铁路的深化改革,让以前封闭的国家部门直接面向市场,广泛地利用大量民间资本。
同时,“十三五”还将加快中国铁路“走出去”的步伐,继续参与国际竞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