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发展高效特色农业
- 格式:pdf
- 大小:17.95 KB
- 文档页数:5
“三农”工作务虚会讲话三农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重大问题。
党中央明确提出,三农问题是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农村工作的重视和对农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关注。
解决三农问题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特别是在当前拉动内需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大背景下,农村领域的突破对整个国家经济具有深远影响。
一、围绕主要目标,推动农业经济发展(一)确保农业总产值稳定增长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高效、环保、可持续的农业产业。
强化农业科技创新,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提高农产品质量。
加强农业政策支持,稳定农业生产环境,降低市场风险。
(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农业产业集群。
加大农产品深加工、品牌建设力度,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加强农产品市场营销,拓宽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市场占有率。
推动农业与旅游、文化等产业的融合发展,打造特色农业品牌。
(三)推进农业现代化,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加强农业科技研发和应用,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
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提高农业生产、管理、销售的信息化水平。
加强农业教育和培训,培养现代农业人才,提高农民素质。
推进农业机械化和自动化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二、聚焦粮食供给,提高粮食产量(一)加强粮食生产能力建设,提高粮食自给率。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灌溉效率,增加粮食产量。
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和种植模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加强土壤保护和改良工作,提高土壤肥力和农田质量。
加大农业机械化推广力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二)优化农产品品种结构,保障主要农产品供给。
加强农产品品种改良和选育,适应市场需求和消费升级。
优化农产品产地布局,确保主要农产品供给稳定而丰富。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
鼓励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在品种选择、供应链建设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三)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耕地数量和质量。
山东潍坊农业学习心得体会(精选多篇)第一篇:山东潍坊农业学习心得体会山东潍坊农业学习心得体会“全国农业看山东,山东农业看潍坊”,2014年3月5日至3月11日,我们一行近50人在赵华副县长的带队下,“看”了潍坊农业产业化的现状,真正体会了农业产业化对农业、农村、农民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也考察学习了潍坊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经验和做法。
收获也大,思考也多。
一、对潍坊农业的总体认识一、农业产业各具特色。
潍坊农业产业化,由农民自发自创,政府大力推动而逐渐形成“三大六小”发展模式。
各有千秋。
一是以诸城为代表的贸工农一体化模式:即“企业+农户”。
这是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开端模式,也是最早的订单农业模式。
以诸城乐港集团为例,企业提供农户鸡苗、饲料、技术、防疫,农民负责饲养,成熟后,由企业收购、加工和销售,再由企业返还农民利润。
二是以寿光为代表的市场拉动模式:即“市场+基地+农户”。
众所周知,暖冬大棚蔬菜是寿光的拳头产品和叫响全国的品牌。
寿光蔬菜批发市场聚集了天下农民和物流者无限关注和期待的目光。
每天把农户需要的生产资料运进来,把农户生产的产品销出去,为当地农户开展社会化服务,发展了一批与之相关的二、三产业,实现了“建一个专业市场,带动农户专业生产,培育一个支柱产业,形成一方区域经济带”的发展目标。
寿光已成为全国蔬菜批发交易中心、信息发布中心、价格形成平抑中心。
三是以安丘为代表的出口外销模式:即“企业+基地+农户”。
主要靠出口加工龙头企业,自建标准化、规模化、商品化的蔬菜基地,按照国外订单要求进行生产,然后加工包装外销。
除三大模式外,还有“六小”模式:即以寒亭为代表的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模式;以高密为代表的区域化种、养、加模式;以奎宁为代表的城市农业观光旅游模式;以昌邑为代表的农业科技示范园模式;以昌乐为代表队的农业标准化生产模式;以寿光农业科技博览园为代表的农业高科技走廊模式等。
二、龙头企业带动力强。
经过多年的滚动发展,潍坊市一批龙头企业开始在本行业独占鳌头,有的成为全国知名企业集团。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五大目标: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与保障,高效特色农业的发展有益于缓解当今乡村发展的矛盾,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加快农业的高质量发展。
我国不同农村地区的地理位置、人文文化、资源种类各不相同,寻求符合当地农业发展的特色之路至关重要。
1概况李新庄镇隶属于山东省菏泽市单县,是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位于单县城区向北10km 处,东邻105国道,西接定砀公路。
镇域面积68.2km 2,耕地面积0.45万hm 2,辖20个行政村、133个自然村,常住人口4.2万人。
李新庄镇水资源丰富,胜利河、翻身沟、乐成河横贯全境。
经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勘测鉴定,李新庄镇境内有丰富的矿泉水资源,碘、锶、矿化度3项指标已达到国家饮用优质天然矿泉水标准。
经过近几年的种植业结构调整,李新庄镇已成为单县大棚瓜菜生产重镇,大棚蔬菜、瓜果种植面积达到0.30万hm 2,其中豆角种植面积0.12万hm 2,分布在李新庄镇各村,从业人员1.3万人,占全镇劳动力人口的60%。
全镇豆角年生产量5.2万t ,产值2.1亿元,农民人均年收入突破1.3万元,干豆角产业已成为李新庄镇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2李新庄镇干豆角高效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现状近年来,李新庄镇始终坚持“农业稳镇、工业强镇、商业活镇”的发展战略,把农业生产放在首位,坚持把发展农业现代化、繁荣农村经济、确保农民增收作为主要任务。
在整体调整布局上,按照“统一规划、突出特色、扩大规模、提高效益”的指导思想,把调整的着力点放在扩大豆角生产基地、壮大干豆角加工产业、规划干豆角产业园上。
2.1注重政府引领,确立发展思路,加强服务保障1)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牢固树立并贯彻落实创新发展理念,以“提高三产融合水平,打造特色产业强镇”为总体要求,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收稿日期:2023-03-09作者简介:祝永胜(1995—),男,山东菏泽人,本科,助理农艺师,从事农业技术推广。
山东省人民政府、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共同推进现代农业强省建设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10.22•【字号】鲁政字〔2021〕182号•【施行日期】2021.10.22•【效力等级】•【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山东省人民政府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共同推进现代农业强省建设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农业农村部机关有关司局:现将《共同推进现代农业强省建设方案(2021—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山东省人民政府农业农村部2021年10月22日共同推进现代农业强省建设方案(2021—2025年)山东省是农业大省,农业总产值、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农产品出口额等常年居于全国首位。
推动山东省由传统农业大省向现代农业强省转变,引领全国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贯彻落实山东省委、省政府和农业农村部共同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合作框架协议,协同推进山东现代农业强省建设,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以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为总抓手,以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农业新旧动能转换为动力,着力推进稳粮固农、科技强农、产业富农、绿色兴农、开放助农、改革惠农,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动山东农业现代化水平走在全国前列,加快实现由传统农业大省向现代农业强省转变,夯实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
(二)建设目标。
到2025年,山东现代农业强省建设实现重大突破,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1.3万亿元以上、增加值达到6900亿元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以上,80%以上的涉农县(市、区)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01.26•【字号】•【施行日期】2021.01.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2021年1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中发〔2021〕1号),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了全面安排部署,全省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抓好贯彻落实。
为确保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落地,现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1.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要求,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坚持创新驱动和城乡融合发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总抓手,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改革开放为动力,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确保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不断取得新进展。
2.目标任务。
2021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不低于上年水平,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有力,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增长继续快于城镇居民,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
乡村振兴重点围绕乡村振兴是指通过整体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经济发展、生态环境改善、社会民生提升的一项重要战略。
乡村振兴的重点围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一、农业农村发展:1. 提高农业生产效益:通过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强农业科技研发,提高耕地利用率,推广高效节水农业技术,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
2. 发展特色农业品牌:通过培育农业特色产业,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3. 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推进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形成农业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提升农业综合竞争力。
4.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田水利建设力度,提升农田灌溉和排涝能力,加强农产品采集、储存、加工和物流设施建设,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
二、乡村经济发展:1. 振兴乡村产业:通过培育新的乡村产业,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特色小镇等产业,形成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格局。
2. 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引导农民参与市场经济活动,发展农民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业劳动力就业和创业能力,增加农民收入来源。
3. 加强乡村金融服务:建立健全乡村金融机构,提供金融支持和信贷服务,帮助乡村企业和农民解决资金短缺问题,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4. 推动乡村产业链协同发展:引导农业产业链、农村产业链和城市产业链深度融合,促进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实现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三、生态环境改善:1. 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推广有机农业技术和绿色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和化学农药使用量。
2. 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加大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和农村污水治理力度,提升村容村貌和居民生活环境质量,改善农民生活条件。
3. 促进农林生态融合:加强农田林网化建设,推动耕地轮作休耕,推广农田水保工程和森林生态工程,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农业生产能力。
四、社会民生提升:1.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包括交通、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品质。
高效特色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一)坚持产业化、品牌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思想在特色农业发展进程方面,不是先搞产业化再搞品牌化,而是以品牌战略指导产业化,用品牌战略提升产业化的内涵和进程,在产业化进程的众多工作中,把产业化目标集中到品牌创建上,可以避免产业化进程的盲目性,科学合理地使用资源,产业化的过程也就是品牌化的过程,用品牌化程度来衡量产业化成果,用产业化的成果构筑品牌化的基础。
即使在产业化之初,没有确定品牌化目标,也会随着产业化发展,产生品牌化的需要,产业化发展程度越高,品牌化的要求就越高涨。
现实发展中,大部分地区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之初,没有确立品牌化目标,而是在产业化自发发展到一个较高阶段后,方才突显品牌化战略的重要性,但先产业化后品牌化的发展道路,往往要经历很多曲折,而且很多情况下,产业化发展到一个阶段就出现停滞的局面。
所以,坚持产业化和品牌化协同发展,是各地区发展特色农业应有的一种战略观念。
1.产业化是品牌化的基础尽管特色农业发展在规划之初就应当以品牌战略为指导,但一般情况下,只有在产业化进程发展到较高阶段才会对品牌化产生强烈的需求,品牌化进程受产业化的制约,产业化是品牌化的基础。
产业化为提升品牌竞争力提供了必要物资条件。
创建品牌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品牌取得差异化竞争优势,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但只有知名度、联想度、美誉度高的品牌才具有竞争优势,就特色农产品而言,就需要产品具有特色、质优和有效的品牌传播,而产业化的成果成为构建品牌竞争优势的重要资源,也就是说产业化所做的很多工作恰恰也是品牌化要做的工作。
2.品牌化是农业产业化的高级形式虽然传统的农业资源要素,对于农业的重要性仍然不可忽视。
但根据迈克尔·波特的竞争理论,建立在自然资源基础上的低成本优势,很容易因自然资源匮乏的国家的技术突破和采用更先进的农业生产方式等原因而被削弱,甚至丧失原有的优势。
而品牌是一种不受传统的农业物质资源限制的农业新资源,因而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农产品品牌化能够大大增加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