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息管理导论复习重点(推荐文档)

信息管理导论复习重点(推荐文档)

信息管理导论复习重点(推荐文档)
信息管理导论复习重点(推荐文档)

信息管理导论复习要点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资源

1.1信息与社会信息

1、社会三大支柱:信息和信息资源、能源和材料。(选择)

2、信息作为信息管理的元概念,也是信息管理的逻辑起点。(选择)

3、信息与数据的区别(选择)

数据是指未经过加工的事实或对特定想象的描述;信息是特定背景下具有特定含义的数据,经过某种方式加工或更具有实义的形式提供的数据。因此,数据是“原料”,信息是“产品”。

4、信息与知识(选择或简答)

信息是知识的原料和基础,知识是信息中最具有革命性和活动力的部分,知识是信息的高级形式,是信息加工的结果,是信息化和序化了的信息,同时知识是结构化的经验、价值、相关信息和专家洞察力的融合,提供了评价和产生新的经验和信息的框架。

5、信息的类型(选择)

信息按内容分为:社会信息与自然信息

以加工方式分为:一次信息、二次信息、三次信息

感知信息:自然信息、社会信息、思维信息

按获取方式分:直接信息与间接信息

按传播范围区分:白色信息即是公开的信息,灰色信息即是内部信息,黑色信息即是秘密信息(秘密、机密和绝密信息)和几乎不传递信息。

6、信息的特征(简答)

1)主要特征

广泛性和普遍性,可识别性和计量性,可存储性和转换性,传递性和相对中立性,可处理性和再生性,共享性和可开发性,价值相对性和绝对性,不完全性和不对称性,时效性和滞后性,有机性和差异性。

7、普赖斯指数=现时性文献/(现时性文献+档案性文献)

现时性文献:出版时间不超过5年的文献;档案性文献:出版时间超过5年的文献

8、信息计量的三大经典定律:

洛特卡定律:著作与文献数量的关系齐夫定律:文献中词汇的分布规律

布拉德福定律:科学文献数量与科学期刊数量的关系

1.2信息资源

1、信息资源的类型,按照可再生性区分

不可再生资源:地热、风能、太阳能、水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和矿产资源等

可再生资源:人力资源、资本资源、信息资源、动植物资源和二次能源等

2、信息资源(名词解释)

在社会发展中可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达到一定数量的信息集合,是各种社会活动中产生和积累具有潜在或现实价值的有序化信息及相关要素的集合。

3、信息资源的构成(选择)

信息资源三要素:信息生产者、信息和信息技术;信息生产者是元资源,信息是本资源是核心,信息技术是表资源。

4、信息资源的三角结构,信息资源由信息源、信息服务和信息系统三大类构成,简称“3S”

图1-8 信息资源三角形。(选择)

见P

25

5、信息资源特性(简答)

(1)一般经济学特征:需求性、稀缺性、可选择性;(2)信息资源的特殊性:相对共享性、不可分性、不同一性、驾驭性。

6、信息资源的一般功能(论述题)

个体、团体和社会

1)个体层次

1、提高行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带来生活和情绪的充实感和认同

3、促进个人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2)组织层次

1、提高组织决策的科学性

2、维护组织运行的稳定性

3、指导组织成员的个人行动

3)社会层次

1、监控社会发展大环境

2、调整社会的组成结构

3、继承和保护社会遗产

7、信息资源不仅仅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

1.3信息的度量

1、信息存储的数据单位

计算机存储装置的最小存储单位是位bit(比特),基本存储单位是字节byte(B);B、KB、MB、GB

以2为对数底,单位为比特,以e为底,单位为奈特,以10为底,单位为哈特。

2、引文耦合、同被引、自引三个概念区分。

第二章信息社会

2.1 信息环境和信息社会

0、信息社会的五大标准:技术标准,社会标准,经济标准,政治标准,文化标准。

1、社会构成: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教育和技术因素。

2、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消费总额*100%

信息系数=信息消费额/消费总额*100%=1-衣食住行消费额/消费总额*100%

3、关于信息社会,最早提出信息社会概念的是日本的梅棹忠夫;美国彼特·德鲁克提出“知识经济”学说;美国丹尼尔·贝尔提出“后工业社会”说;美国阿尔温·托夫提出“第三次浪潮”说;尼葛洛庞帝的比特时代说;学习型社会(最早是由美国学者哈钦斯于1968年提出);丹尼尔·贝尔首先提出了“信息爆炸”这一个概念。

4、灰领:人们把专门进行数据管理或类似工作的从业人员称为灰领,他们更多的是面对计算机终端的显示屏。

5、网格(云计算)是继传统因特网、Web之后的第三次互联网浪潮,可以称之为第三次因特网的应用。

6、信息时代的三大定律

1)摩尔定律:微处理器的速度每18个月翻一番。

2)吉尔德定律:在未来25年。主干网的宽带每6个月增加一倍,其增长速度是摩尔定律预测的CPU增长速度的三倍。

3)麦特卡夫定律网络的价值同网络用户数量的平方成正比,N*N效益。

2.2 社会信息化

1、信息化的战略意义:1、推进信息化,把信息化与工业化结合起来,必将大大提高我国国民经济素质,使经济由粗放型向效益型转轨

2、推进信息化,是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搞好宏观调控的当务之急

3、推进信息化,加速发展信息产业,将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和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

4、推进信息化,将有利于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顺利接轨

2、信息化作用:(1)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本身是新经济的主体,是新的经济增长点(2)在各行各业中具有极其广泛的渗透性(3)对改造传统产业具有倍增作用、润滑作用和催化作用。

2.3 信息文化与现代社会

1、信息文化的一般特征(简答)

(1)动态开放性;(2)即时发展性;(3)技术推动性。

原理篇

第三章信息交流

3.1 信息交流原理

1、信息交流含义(名词解释)

就是社会活动中信息交流双方借助某种符号系统,利用某种传播渠道,在不同时间和空间中实现的信息传输和交换行为。

2、信息交流的特点:物质性、实义性、双向性、目的性。

3、模式(名词解释)

是对现实事物的内在机制及事物之间关系的直观和简洁的描述,是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化形式,可以向人们提供某一事物的整体形象和简明信息。

4、模式主要有结构型(试图描述某事物结构)和功能型(试图从能量、力量及其运动方向的角度来描述实物整体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和相互影响)两种类型。

5、模式研究(名词解释)

是用简明、具体、科学、明晰的模式来展示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其基本研究手段是用图像形式、文字形式或数学形式对某一事项或实体进行有意简化描述,通过对事物发展次要因素有意识的忽视,来梳理事物发展的主要线索和脉络。

6、拉斯韦尔公式称为“模式研究的开山之作”

7、基于信息管理学的信息交流模式之法约尔跳板P

104

8、P107信息交流基本模式:信息环境(E),信息噪音(N),信息交流模式:E(N)—SCU。

9、信息交流的基本类型,直接信息交流中,信息扩散主要采用了单线式、流言式、偶然式、集束式等方式。

3.2信息交流的结构

1、信息交流基本组成要素:信息、信息发送者(信息源)、信息渠道、信息接收者和信息环境。

2、信息源的发展特征(简答)

技术驱动性,结构多样性,功能互补性

3、信息渠道的发展特征(简答)

效率差异性,信源关联性,发展相容性

4、信息交流的五朵金花:E-mail、BBS、 Blog、 Wiki和ICQ

3.3社会信息交流

1、社会信息交流矛盾分析(论述)

1) 矛盾产生的主要原因:1、信息化是社会发展历史长河中的一个阶段,信息化也同其他社会进程一样必然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矛盾。2、社会信息交流与社会环境具有紧密的关联性,社会其他领域产生的矛盾也会渗入信息领域。3、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对社会信息交流有着巨大的影响,而任何科学技术带给社会发展的作用都具有两年性。4、作为社会这个复制的系统,信息系统之间、子系统之间和组成要素之间既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就会有各种各样的矛盾。

2) 化解矛盾的基本思路:以切实满足社会信息需求为起点,以加强矛盾的综合治理为基本,以构造和谐信息环境为目标。

2、社会信息交流的主要矛盾(简答)

1)信息数量绝对激增和信息质量相对贫困

2)信息相对过剩和信息不虞现象

3)信息空间的广域和信息壁垒的存在

4)信息分布的复杂性和信息利用的有序性

2、信息交流故障(名词解释)

就是指在社会信息交流过程中由于社会、人为、经济、自然等多种原因而产生的阻碍信息交流合理流动、导致信息交流效果偏差的一切现象和行为。

3、信息交流故障的基本特征

原因复杂性,形态多样性,表现全域性

4、信息垄断:是指信息资源、信息设备与信息技术被不合理地分配、控制与享用的状况。

第四章信息技术

4.1信息管理与信息技术

1、信息技术是能延长或扩展人的信息器官功能的一类技术。(名词解释)

2、信息技术发展特征技术特征?(简答)

(1)数字化;(2)网络化;(3)高速化;(4)智能化;(5)个性化

3、C.巴贝奇被称为计算机之父。

4、计算机的主要应用领域?(选择)

第一、科学计算,又称为数值计算,是计算机的传统应用领域;

第二、数据处理,是目前计算机应用的主要领域;

第三、过程控制,又称为实时控制,是指计算机作为控制部件对相关设备及整个生产过程进行控制;

第四、计算机辅助工程,是能够部分或全部代替人完成各项工作的计算机应用系统;

第五、人工智能,是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的智能,代替人的部分脑力劳动。

5、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是对数据库进行管理的软件.

6、数据库系统的特点?(多选)

第一、数据的结构化;第二、数据共性高,冗余度低;第三、数据独立性高;第四、数据由数据库管理系统统一管理和控制。

7、多媒体技术的特性?(多选)

第一、多样性,包括信息媒体的多样性和媒体处理方式的多样性;

第二、集成性,是指以计算机为中心,综合处理多种信息媒体的特征;

第三、交互性,是指通过各种媒体信息,使参与交互的各方都可以对有关信息进行编辑、控制和传递。

8、数据挖掘的定义(名词解释)

数据挖掘(Data Mining)是一个利用各种分析工具在海量数据中发现模型和数据之间的过程。

9、人工智能的定义(名词解释)

人工只能就是利用设备或机器,对人脑的思维活动过程进行模拟,;当其设备货机器的功能与人脑功能答题等价时,这种设备或机器的功能就可以认为最具有某种程度的人工智能。简言之,人工智能就是用计算机里模拟人的智能,代替人的部分脑力劳动。

10、数据仓库(DW)是一个面向主题的、集成的、相对稳定的、反映历史变化的数据集合,用于支持管理决策。

11、信息安全技术(简答)

信息安全技术是研究计算机系统和通信网络内信息的保护方法,通过对信息数据的监控、扫描、检测、加密、认证、防攻击、防病毒和审计等活动,实现系统内信息的安全、保密、真实和完整。信息安全的主要含义:第一、保密性(Confidentiality);第二、完整性(Integrity);第三、可用性(Availability);第四、真实性(Authenticity).

4.2现代信息技术管理

1、因特网(Internet)使用TCP/IP。

2、V.G.土瑟夫称为互联网之父。

3、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分三个阶段:(简答)

第一、电子数据处理时期;第二、管理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时期;第三、战略管理时期。

4、信息技术服务三角形由顾客、服务人员、服务系统和服务战略组成。P192

5、在信息技术组织架构中,最重要的要素是首席信息官(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CIO)

第五章信息组织

5.1 信息组织原理

1、信息无序既是信息组织的“敌人”,也是信息组织的对象。

2、信息组织基本含义(简答)

即信息序化或信息整序,有时候也称作信息加工,是利用科学规则和方法,通过信息外

在特征和内容特征的表征和序化,实现无序信息流向有序信息流的转换,保证用户有效的获取和利用信息,促进信息的有效流通和组合。

3、信息组织的功能(简答)P211第2题

(1)基本功能:第一,全面揭示和再现信息特征。第二,科学反映和描述信息特色。(2)目标功能:第一,有效除去或减少信息干扰。第二,准确控制信息流运动方向。

4、信息组织的原则(简答)

(1)客观组织原则;(2)系统规划原则;(3)面向用户原则;(4)方法创新原则。

5、信息组织发展简史

清册职能时期(信息帐房);查检职能时期(信息药房);复合职能时期(信息银行)P

203 6、信息组织知识化主要表现:第一,组织对象深入化;第二,组织方法多样化;第三,服务技术导向性。

7、信息构建:是由美国建筑师R.S.沃尔曼提出。

5.2 信息组织方法

1、信息组织主要包括信息描述、信息揭示、信息分析和信息储存等4个方面。

2、在元数据标准中,都柏林核心元数据(DC)是国际上最有影响的元数据格式。

3、信息分类编吗是把国民经济和其他社会活动中各种信息用一种被计算机和人识别的符号体系表示出来的过程。

4、信息组织的一般成果,一次信息、二次信息、三次信息的有机结合。见P

(选择)

222二次信息:书目类(目录、题录、书目);文摘类(简介、提要、文摘);索引类(语词索引、主题索引等);剪报类(信息快报、专题信息汇编等)。

三次信息:综述型、述评类、预测类、汇编类(手册、年鉴、数据表等)

5、一次网络信息主要包括:文件、超文本、自由文本、主页。(选择)

二次网络信息主要包括:搜索引擎、指示数据库、信息导航、主题指南、网摘、RSS。P

223-226(选择)

第六章信息管理

6.1 信息管理概要

1、狭义的信息管理:是数据、文件和技术管理,是对信息的收集、整理、贮存、查找和利用的过程。(解释)

2、广义的信息管理:是指对信息交流活动全过程(生产、流通、分配等)的所有要素(信息、人员、设备、组织、环境等)实施决策、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从而有效地满足社会信息需求的过程。(解释)

3、信息管理的基本特征(简答)

(1)信息管理的类型特征:必要性、目的性、科学性;(2)信息管理的个性化特征:广域性、社会性、综合性。

4、1980年《文书削减法》是信息资源管理发展的里程碑,是信息资源管理理论形成的标志。

5、知识管理(名词解释)

是满足特定社会组织的现实和潜在的需要,通过建立和运行组织知识管理系统,有效管理和利用各种隐性和显性知识资源,以确定知识资产和开发发展机会的管理过程。

6.2 信息社会管理

1、信息管理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五项职能。

2、信息管理五法则关系(选择)

第一法则是带有根本性的,其他四法则都是第一法则的具体化,第二法则和第三法则是

第一法则的直接衍化,第四法则和第五法则是第一法则的有效保证。(选择)见书P

249

3、信息服务的社会功能:(1)知识信息存储器;(2)知识信息集成者;(3)知识信息交换机;(4)知识信息导航员;(5)知识信息加油站

4、信息服务所要解决的问题一般分为三大类:结构化问题、半结构化问题、非结构化问题。

第七章信息资源人文管理

7.1 信息道德

1、信息道德(名词解释)

是信息创造者、信息服者和信息使用者在信息活动中普遍认同和共同遵守的符合社会一般要求的行为和伦理规范。

2、道德是最高限度的法律,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法国学家郭林格说过

3、信息道德与信息法律的关系:信息道德是信息法律的基础。(简答)P

277

4、信息道德的功能:认识功能、调节功能、教育功能。

7.2 信息政策法规

1、信息法律(名词解释)

是由国家立法机关批准制定,并由国家执法机关的强制力保证实施,以在信息活动中产生的社会关系即信息法律关系为调整对象的法律规范。

2、信息标准(名词解释)

是为了建立信息管理的最佳秩序并取得最优效益,由公认的权威机构批准的有关信息管理的概念、过程、产品和方法等重复性事物的以特定程序和形式存在的统一规定。

3、1642年英国《垄断法》最早的专利法、1709年英国《安娜女王法》最早的版权法、1776年瑞典《出版自由法》最早的信息自由法、1850年英国《公共图书馆法》最早的信息机构法、1857年法国《关于以使用原则和不审查原则为内容的制造标识和商标法律》最早的商标法。

4、息政策法规的社会功能:导向功能、促进功能、协调功能、保障功能。(简答)

5、美国是最早制定国家信息政策的国家,也是世界上颁布信息政策最多的国家(选择)

第八章信息资源经济管理

8.1 信息资源经济管理基础

1、信息经济的主要特征:(1)信息空间的支撑性;(2)经济运行的直接化;(3)经济活动的全球化;(4)经济发展的高效性;(5)发展机制的双重性。

?信息经济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信息产业为主导,依靠信息和知识发展的经济。

2、信息资本(名词解释)

是指在社会特定的经济部门(如信息产业等)和经济单元(如企业等)运行中与信息资源相关的资本的总称,是面向信息资源和相关要素的社会投入,是带来现实和潜在收益的信息产品和服务以及由此形成的信息关系,是整个社会经济部门的重要支持要素,是社会生产

和再生产的基础和条件。P

305

3、信息资本与相关概念关系P

306

4、信息资本的主要特征:

(1)相对于物质资本的稀缺度;(2)与物资资本的共存互化性;(3)发展形态的特殊性。5、一种商品到底是作为物质商品还是作为信息商品进入市场,主要取决于该商品相对于用户,物质和信息两种成分的比重如何。

6、(P313题)信息管理的经济杠杆:经济杠杆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主要形式:1、价格2、税收3、信贷4、工资(论述)P

311

8.2信息市场与信息产业管理

信息市场的构成要素包括信息市场主体、信息市场客体和信息市场中介。

信息市场的特征:发展独立性,形态多样性,功能变易性。

信息市场的管理手段:质量,价格,合同,组织,人员,法制,信贷,税收,准入,交易管理。

中国产业分类法:实行五分法,即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业。

信息产业的特征:知识密集性,高度风险性,非均衡演化性。

第九章信息资源系统管理

9.1信息系统基础

1、信息系统

是通过信息的搜集、处理、贮存、传递和交流而实现的信息从信息源到信息用户的职能

系统。

信息系统的基本结构主要由系统输入,系统组织,系统输出和系统控制组成。

2、信息系统特征:发展性,开放性,集合性,层次性,方向性。(可能大题)

9.2 信息系统开发和管理

1、信息系统开发中,必要的基本原则:经济基础原则、渐进开发原则、有效协调原则、确保效用原则。

2、结构化开发方法是目前应用最普遍、最成熟的方法,亦叫结构化生命周期法。

3、信息系统管理的基本原则:需求导向原则,把握关键原则,人机平衡原则,效率至上原则。

第十章信息资源管理专门化

10.1 经济信息管理

1、电子商务(EC/、EB)就是基于企业内部网、外部网以及英特网而开展的商务活动

2、电子商务主要运行模式:B2B、B2C、C2C、B2G、C2G P

391

10.2 行政信息管理

1、灰色信息是指没有公开的、潜在的信息,或需要通过一些合法的、特定的渠道才能获取的

信息,P

395

2、电子政府是政府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各类政府职能的重要手段。

3、电子政务从服务对象来看主要包括:G2E、G2G、G2B、G2C P

404

4、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形成“文献”概念的国家。

信息管理导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 1.本课程定义 信息是事物运动状态及其状态变化方式的描述,是以文本、数值、多媒体等形式存在的数据、事实或见解。 2. 数据与信息之间的关系 数据是人们用来反映客观世界而记录下来的可以鉴别的符号。表示数据的属性通常包括:数据的名称、数据的类型、数据的长度。 数据并不等于数字(数值),是数字、文字、符号、图形、图象和声音等的统称。 数据是信息的载体,信息是数据加工的结果,是数据的解释。 3.信息的特征(论述题或简答题,需要稍微解释一下) (1)普遍性(2)表征性(3)动态性(4)相对性 (5)依存性(6)可传递性(7)可干扰性(8)可加工性(9)可共享性(10)时效性(11)时滞性(12)层次性(13)中介性(连接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就是信息世界) 4.信息三要素 物质资源能量资源信息资源 5.信息的类型(填空或选择) ●按照信息的产生和作用机制分类分: 物理信息:无生命世界的信息生物信息:生命世界的信息 社会信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信息 ●按照信息的表现形式分: 消息资料知识 ●按照主体的认识层次分: 语法信息:感知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语义信息:理解逻辑含义 语用信息:主体能判断其效用 ●按信息的加工处理程度划分: 一次信息、二次信息、三次信息(零次信息未加工,不算) 6.信息的功能(论述/简答) (1)信息是认识客体的中介(2)信息是人类思维的材料 (3)信息是科学决策的依据(4)信息是有效控制的灵魂 (5)信息是系统秩序的保证(6)信息是社会发展的资源 (7)信息是人类交流的工具(8)信息是人类社会的粘合剂 7.信息管理的定义 信息管理是在管理科学的一般原理指导下,对信息活动中的各种要素,包括信息、人员、资金、设备、技术等,进行科学地规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信息资源,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信息需求。 8. 信息管理的社会功能: (1)开发信息资源,提供信息服务。 (2)合理配置信息资源,满足社会信息需要。 (3)推动信息产业的发展,促进社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9.信息资源 信息资源是人类社会信息活动中积累起来的以信息为核心的各类信息活动要素(信息技术、设备、设备、设施、信息生产者)的集合。 10.信息管理的发展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3噪声及其控制word教案7

噪声及其控制 教学目标1、能从物理学和环境保护角度来认识噪声 2、知道噪声的来源及其危害 3、知道控制噪声的途径和方法 4、培养防治噪声污染的环保意识。增强保护环境的责任。 5、让学生认识到将科学知识用于生活实际困难 教学设想重点: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难点:噪声的分辨 教法: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实验探究和多媒体辅助。 教学准 备 多媒体、秒表、单放机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请同学们听声音谈感受: 1、播放轻音乐片断、潺潺流水、喳喳鸟语、 唧唧虫鸣,能通过多媒体把声音与大自然的景 色配合更好。 讨论回答感受:(声音优美、令人愉快)

2、播放嘈杂的吵闹声、喇叭鸣叫声、建筑工地的隆隆声、工厂机器运转轰鸣声…… 讨论回答感受:(声音难听、令人厌烦) ——引入新课:令人厌烦的噪声(板书) 二、新课教学 1、乐音和噪声(板书) 师:屏显信息快递 生:自主阅读,学习了解 ⑴从物理学角度看: 乐音通常是指那些动听的、令人愉快的声音 乐音的波形是有规律的 噪声通常是指那些难听的、令人厌烦的声音 噪声的波形是杂乱无章的 ⑵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 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凡是人们在某些场合“不需要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例如:在听课时,即使是美妙的音乐也是噪声;反之在欣赏音乐时,语言又成了噪声。

设问:通过刚才的阅读,你对噪声有何看法?(学生回答:……) 过渡设问:在实际生活中,对环境造成危害最大的噪声是从哪里来的? 引导学生结合家庭、学校周边的环境,城市生活等来寻找 2、噪声的来源(板书) ⑴学生先讨论噪声的来源 ⑵屏显噪声来源图示(配声音) ⑶要求学生:结合图示和实际生活的感受,谈谈噪声的主要来源。 ⑷师生共同对噪声来源进行简单分类 ⑸屏显分类结果 3、噪声的危害(板书) ⑴实验探究 a.二人一组,用时间表测一测,在安静的情况下,脉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_____次/分。 b.用单放机播放强度较大的噪声,再测脉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_______次/分。 设问:比较二次脉搏跳动有什么变化? 生:据实验探究结果,发表看法。 追问:这一变化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高中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考试大纲》对论述类文本阅读做如下规定:“阅读中外论述类文本。了解政论文、学 术论文、时评、书评等论述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达方式。阅读论述类文本,应注重文 本的说理性和逻辑性,分析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近几年对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考查呈现以下特点: 1.从选材的角度来看,文本一般取材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类,但近几年的选文主 要为社会科学类,内容涉及传统文化、文学艺术、社会生活等。文章贴近现实,注重时尚,题材 多样且宽泛,既不规避社会热点,也不回避专业论文,尤其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人文素 养的提升。文章篇幅不长,一般是1000字左右,但信息量大,适合考生阅读、理解。 2.从考查方式、设题量及赋分情况来看,三道题均采用客观选择题的考查方式,共9分, 题型基本固定。从近两年高考语文的三套全国卷来看,选项字数由往年的50个字左右变成 35个字左右,阅读量减少,但选项信息概括和加工的程度加深。 3.从考查的知识点(命题热点)来看,主要考查理解语句含意,整合文中信息,分析论点、论 据和论证方法,综合文中信息进行推断。命题思路非常有层次,第一题侧重对原文内容的理解, 第二题侧重对文本论证思路的把握,第三题侧重对文本观点的迁移推断。 一 论述类文本常见考点举例 (一)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往往是指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特定意义、临时意义、修辞 意义、引申意义等。从历年的高考考情来看,“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是考查热点,考查 频率极高,且多套试卷出现了“概念在文内,现象在文外”的考查形式,对它的考查更为灵活。 释义 类别 “重要概念”是指那些含义丰富、深刻,蕴含了文章重要思想,体现了作者观点 态度的概念。 体现全文主旨的关键概念。 体现作者创作意图或感情倾向的概念。 重要的指示代词。 蕴含深层意义的词语。 示例一:(2013年全国新课标卷Ⅱ第1题)下列关于凤的形象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示例二:(2014年辽宁卷第1题)下列有关“幸福”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示例三:(2015年安徽卷第1题)下列关于“中国经典”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论述类文本阅读经典题型

论述类文本阅读经典题型 一、(2015全国卷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任务1-3 题 宋代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在唐代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商品经济出现了窗前的繁荣,在此背景下,宋代的货币流通和信用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开创了古代金融的新篇章。宋代在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点。信用形式有借贷,质,押,典、赊买赊卖等多种形式。借贷分为政府借贷和私人借贷。政府贷借主要表现为赈贷的形式,在紧急情况下通过贷给百姓粮食或种子的方式,帮助他们度过困境。私人借贷多为高利贷。它可以解决社会分化和“钱荒”带来的平民百姓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满足特殊支付和燃眉之急的需要。质、押是借贷担保的形式,由质库、解库、普惠库、长生库等机构经营。质属动产担保,它的设立必须转移动产的占有;押属不动产担保,通常将抵押物的旧契交付抵押权人即可。债务人违约时,债权人可用变卖价款优先受偿。典当作为不动产转移的一种形式,也是在宋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特点是典权人向出典人支付典价后,就占有了出典人典产的使用权和收益支配权,典权存续期间典权人不向出典人支付租金,出典人也不向典权人支付利息。宋代,商业贸易非常发达,但通货偏于紧缩,故赊买赊卖行为也很普及,几乎消费领域、流通领域和生产领域的所有物品都能进行赊买赊卖。而且赊买赊卖所涉及人员的关系也异常复杂,触及官家和私人各层面。从其实际效果看,解决了军需、赈济了贫民、加强了流通、满足了财政,更重要的一点,它向束缚生产流通扩大和发展的高利贷发起了冲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宋代商业贸易的发展对货币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社会中货币供给和流通状况不尽理想,表现为货币流通区域的割据性、货币供给数量的有限性、货币币材的复杂性以及大量流通的铜铁钱细碎和不便携带的特性,其结果是抑制了经济发展。为了解决这类问题,在高度发达的造纸和印刷技术保障下,通过民间自发力量的作用或官府的强制推行,宋代社会陆续涌现出诸如茶引、盐引、香药引、矾引、便钱、交子、钱引、见钱公据、关子和会子等大量新型纸质信用工具。茶引、盐引、矾引、香药引等信用工具要求相关人员先用粮草或现钱付出作为取得的条件,然后异地凭该票兑取现钱或其他禁榷货物。这些信用票据的行用,除了可发挥信用功能外,也使得政府和商人在禁榷专卖品领域能够共利发展,既有利于商人从政府专营的禁榷物品中分得一份利益,又有利于政府实现补给军需、增加收入的目标。便钱、见钱公据和早期的交子、关子、会子等信用工具要求相关人员先交纳现钱作为取得的条件,然后再根据需要持这些代表入纳现钱价值的信用票据到指定的地区和入纳地兑取现钱。这类信用工具携带方便且具有汇票性质,可以保障大宗交易、跨地区交易货款的顺利清结。早期的交子、关子、会子后来在信用票据基础上逐步发展为纸币,它们的行用,弥补了货币不足,节省了货币流通需求量,使商品经济得到了扩张。可见,宋代新型信用工具的大量行用,是社会经济发展史中最具标志性意义的新生事物,它缓解或解决了交换过程中的诸多不便与矛盾,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发展。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代的信用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借贷、质、押、典、赊买赊卖等信用形式的产生是宋代金融的一个新特点。 B.宋代的政府借贷基本上是赈济性借贷,主要目的是帮助百姓度过困境,因此与私人借贷相比,政府借贷的利率要低得多。 C.在宋代,债务人可以用不动产的契约或动产作为担保,向债权人借贷,在债务人不偿还债务时,债权人可用变卖价款优先受偿。 D.赊买赊卖的信用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宋代通货紧缩带来的资金不足的问题,缓解了生产、流通、消费领域中的诸多矛盾。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宋代的信用工具不断创新,出现了茶引、盐引、交子、关子和

苏科初中物理八上《1.3 噪声及其控制》word教案 (2)

噪声及其控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借助生活经验,体验和实例,认识噪声,噪声的来源及其危害和控制方法. 2.过程与方法: 了解乐音和噪声的区别,由乐音和噪声间的辩证关系,渗透辩证唯物主 义思想。通过课外活动,了解控制噪声的途径,培养学生采集信息和实践活动 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由学生自己的调查活动,引起学生对噪声的重视,积极参与控制 和减少噪声危害的讨论,培养热爱祖国,保护环境的公民意识。 教学重点:噪声的危害,控制噪声的方法。 教学方法:课外实践活动和上课讨论相结合。 教学过程: 科学技术给人带来利益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弊端,处理好噪声的问题,在工业 发展时代显得非常的重要,请同学们列举生活中的乐音和噪声的例子。 ⑴乐音听音乐。 ⑵噪声工地上的机器的声音。 【知识点】 乐音:有规则的振动。 噪声:无规则的振动。 区别:物理学的角度、环保的角度。 (注:从保护环境的角度来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凡是人们在某些场合“不需要的声音”,都是属于噪声。) 一、噪声的来源 观察书中P16几列图,分析得噪声的来源为: ⑴工业噪声⑵交通噪声⑶生活噪声。 【例题剖析】 1.下列声音不是属于噪声的是( A ) A.欣赏老师讲课的声音 B. 马路上拖拉机的行驶的声音 C.汽车的喇叭声 D. 睡觉时听蚊虫的嗡嗡声 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上讲,噪声是 ( D ) A. 只是使人难受的声音 B. 音乐家唱出的美妙歌声 C. 只是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D. 凡是妨碍人们正常的工作、学习,以及干扰人们正常工作的声音。 二、噪声的危害 人们把噪声称为隐形杀手。长期在强噪声的环境下,会出现哪些症状或疾病? 听力下降、头昏头痛、神经衰弱、消化不良、心脏病、高血压等【知识点】 声音的强弱(即响度)用分贝表示,符号为 dB 。人耳刚刚能听见的声音为 0 dB, 90 dB以上的噪声会对人的听力造成损伤。 城市里为了监测噪声,常在主干道上设置噪声检测仪。它不能减弱噪声么?(填“能”“不能”)。 三、噪声的控制 【知识点:】

信息管理导论复习重点(推荐文档)

信息管理导论复习要点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资源 1.1信息与社会信息 1、社会三大支柱:信息和信息资源、能源和材料。(选择) 2、信息作为信息管理的元概念,也是信息管理的逻辑起点。(选择) 3、信息与数据的区别(选择) 数据是指未经过加工的事实或对特定想象的描述;信息是特定背景下具有特定含义的数据,经过某种方式加工或更具有实义的形式提供的数据。因此,数据是“原料”,信息是“产品”。 4、信息与知识(选择或简答) 信息是知识的原料和基础,知识是信息中最具有革命性和活动力的部分,知识是信息的高级形式,是信息加工的结果,是信息化和序化了的信息,同时知识是结构化的经验、价值、相关信息和专家洞察力的融合,提供了评价和产生新的经验和信息的框架。 5、信息的类型(选择) 信息按内容分为:社会信息与自然信息 以加工方式分为:一次信息、二次信息、三次信息 感知信息:自然信息、社会信息、思维信息 按获取方式分:直接信息与间接信息 按传播范围区分:白色信息即是公开的信息,灰色信息即是内部信息,黑色信息即是秘密信息(秘密、机密和绝密信息)和几乎不传递信息。 6、信息的特征(简答) 1)主要特征 广泛性和普遍性,可识别性和计量性,可存储性和转换性,传递性和相对中立性,可处理性和再生性,共享性和可开发性,价值相对性和绝对性,不完全性和不对称性,时效性和滞后性,有机性和差异性。 7、普赖斯指数=现时性文献/(现时性文献+档案性文献) 现时性文献:出版时间不超过5年的文献;档案性文献:出版时间超过5年的文献 8、信息计量的三大经典定律: 洛特卡定律:著作与文献数量的关系齐夫定律:文献中词汇的分布规律 布拉德福定律:科学文献数量与科学期刊数量的关系 1.2信息资源 1、信息资源的类型,按照可再生性区分 不可再生资源:地热、风能、太阳能、水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和矿产资源等 可再生资源:人力资源、资本资源、信息资源、动植物资源和二次能源等 2、信息资源(名词解释) 在社会发展中可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达到一定数量的信息集合,是各种社会活动中产生和积累具有潜在或现实价值的有序化信息及相关要素的集合。 3、信息资源的构成(选择) 信息资源三要素:信息生产者、信息和信息技术;信息生产者是元资源,信息是本资源是核心,信息技术是表资源。 4、信息资源的三角结构,信息资源由信息源、信息服务和信息系统三大类构成,简称“3S” 图1-8 信息资源三角形。(选择) 见P 25 5、信息资源特性(简答) (1)一般经济学特征:需求性、稀缺性、可选择性;(2)信息资源的特殊性:相对共享性、不可分性、不同一性、驾驭性。 6、信息资源的一般功能(论述题) 个体、团体和社会

论述类文本阅读训练学生版

论述类文本阅读训练(一)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传统中国社会不乏契约精神 ①当代中国普遍存在的不尊重契约现象,导致一些学者认为中国人缺乏契约精神,甚至有人从文化的角度,提出中国历来就没有契约传统。中国人真的没有契约精神?中国真的没有契约传统吗? ②契约精神是现代文明社会的主流精神,在狭义上,主要是私人契约精神,包含契约自由、契约平等、契约信守及契约救济的精神,这是支撑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价值基础。韦伯在讨论宗教法的基础上形成的“实质理性”概念,是法律的理想类型,它与黄宗智构建的强调统治者的意志在法律制度中起作用的“实体理性”概念,是两个比较切近的概念。很显然,这二者都不是适合解释中国传统契约实践的理论类型。而李泽厚提出了中国人侧重实用而相对地忽略形式理性与逻辑抽象的思维特性的“实践理性”概念,将这一概念结合一些较为常见的历史材料,似乎可以对中国传统契约实践作出一种可行的并且有说服力的解释。 ③仅就契约文书本身而言,指责中国人缺乏契约精神就是值得怀疑的。西周时期,中国就出现了刻在铜鼎上的买卖契约。到了秦汉,人们有关交易的契约被记载到竹简上,且数量颇为可观。魏晋以来,大量的纸质契约文书已经出现,一直延至明清,仅留存至今的就数以千万计。我们当然不能说存在契约文书就有“契约精神”,但数量庞大的契约文书无疑是我们观察中国契约传统的一个窗口。 ④一些研究者通过对中国历代契约文本的考察,发现民间契约的有效运作,是由于“契约的自己执行的性质”,尽管这种“自己执行”远非完美,但由于传统契约中这种复杂制度的存在,个人间交易的顺利完成,更多的是依靠契约形式的发展以及契约中重要的实体性规范,这些规范直接构成了保障契约自己实施和自己履行的机制。仔细审视历代契约文书,其中确实透露出不少有关订约、履约规范的信息。 ⑤在中国古代,国家法制及司法亦对诚信履约极端重视,在涉及契约的法律裁判中,背信、违契等行为也是历代司法制裁的对象。早在唐代的律令制度中,就包含有保障契约履行的法律条文。《唐律疏议》明确规定:“诸负债违契不偿,一匹以上,违二十日笞二十,二十日加一等,罪止杖六十;三十匹,加二等;百匹,又加三等。各令备偿。”很显然,对契约的毁弃,在传统司法中已是律令所禁止的“罪”。 ⑥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儒家历来倡导诚实有信的正面价值,要求人言为信,故“画指为信”“立据为信”等是历代契约书写的惯用语;佛教、道教等又以“违契遭报”等观念,从反面督促契约的诚信履行。这些基于道德伦理的礼俗文化观,虽然未必符合现代的科学精神,但确实从某个角度塑造了中国人特有的契约精神,维系着民间契约的实际运行。 ⑦今天部分国人存在不尊重契约的现象,绝不能简单地归罪于传统中国人缺乏契约精神。在中国向现代化转型的过程中,旧的价值观几乎完全被废弃,新的价值观难以匆遽建立,又逢经济快速发展,导致一部分人唯利是图,道德、礼俗全置之脑后。当然,司法公正和权威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又从反面消解了人们在契约中诚实有信的积极性。当前,我们应重建中国人的契约精神,而不是武断地指责中国传统社会缺乏契约精神。 1.概括作者认为“传统中国社会不乏契约精神”的理由。 答: 2.文章②⑤两段各自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简要分析其作用。 答: 3.请联系全文探讨这篇文章的写作意图。 答:

信息管理导论复习资料2

《信息管理导论》思考题 CH1 信息管理的基本概念 1、什么叫信息?信息的主要特征和功能是什么? 答:信息是物质系统运动的本质特征,是物质系统运动的方式、运动的状态及运动的有序性。其基本含义是:信息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是物质运动的真实反映(一般泛指包含于信息、情报、指令、数据、图像、信号等形式之中的新的知识和内容) 特征:存在的普遍性和客观性,产生的无限性和获取的相对性,时间和空间上的传递性,对利用者的共享性,产生和利用的实效性,对物质载体的依附性和独立性,可加工性和开发性,整体性和层次性。 功能:信息是认识物质的中介,人类思维的材料,科学决策的基础,有效控制的灵魂,系统秩序的保证,社会发展的资源。 2、简述信息生命周期的几个阶段。 答:信息的生命周期是指信息从产生到消亡的全过程。包括: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存储、维护、使用。 3、解释信息管理及主要工作。 答:信息管理是国家、组织和个人为达到预定目的,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信息活动中的各要素,从过程、系统和环境的不同角度实施有效的、全面的管理。 主要工作:(1)信息资源开发、调配与组织管理;(2)信息传递与交流组织;(3)信息研究、咨询与决策;(4)信息技术管理;(5)信息系统管理;(6)信息服务和用户管理。 4、什么是信息系统和计算机信息系统?说明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组成。 答:信息系统是一组相互关联的要素或部件,其收集(输入)、操作和存储(处理)以及散布(输出)数据和信息,并且具有反馈机制,其中,反馈对系统的成功运行时关键的因素。计算机系统是一个利用计算机系统、设备和技术的信息系统,其目的是改善组织的性能。 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组成:硬件、软件、数据、通信网络、人、程序规则。 5、给出MIS、DSS、IDSS、GDSS、ES、GIS、C/S模式和B/S模式的定义。 答:MIS:管理信息系统;DSS:决策支持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 C/S模式:客服/服务器模式;B/S模式:浏览器/服务器模式 6、简述企业信息管理师和CIO的基本素质。 7、说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应具备的知识结构。给出你的目标和计划。答: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基础扎实、知识面宽、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具备信息系统开发或信息系统管理、经济、管理和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和方法,具有较高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能在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及科研单位从事信息化建设、信息系统开发或信息系统管理、以及相应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偏重计算机、涉及管理课程学习的内容涵盖计算机学科和管理学科的核心课程。管理学科方面有会计学、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计算机方面有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两学科综合课程有电子商务、管理信息系统等。独立设计、实现小型信息系统或大型信息系统中的某一子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最后一个学期还应安排相应的管理软件上机实习。 目标和计划:1. 掌握现代信息科学的知识、技术、技能和先进工具;2.掌握现代经济学、管理学与法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3. 掌握现代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的思想和方法; 4. 具有IT项目管理、信息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审计的基本能力; 5. 具有较强的信息系统分析设计或信息系统管理能力; 6. 具有一定的经济系统分析与数量分析、建模与计算的能力; 7. 具有较强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以及交流与沟通能力;8.了解本专业

论述类文本阅读常用的六种方法和七类陷阱

论述类文本阅读常用的六种方法和七类陷阱 1.六种方法 客观选择题的选项设置,命题人一般不会照抄原文语句,而是要“换一种方法”。正是在“换”的过程中,命题人有意地用了一些方法,改变了原意,以此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 命题人设置客观选择题的错误选项常用以下六种方法: (1)删:删减。删减句子而改变句意,最常见的是删减定语、状语,修饰成分的删减就意味着语义的改变,有可能是内容的扩大,也有可能是对内容的曲解。 (2)添:添加。添加定语或状语,造成对内容的曲解。 (3)调:调换。调换词语或句子顺序,从而改变句意。 (4)改:改变。改变说法,或换用别的词语代替,造成似是而非。比如因果颠倒、主客体颠倒、部分涵盖全体、整体替代局部、现实代替猜测…… (5)漏:遗漏。看似是保留原文词句,但结合题干来看只是强调了问题的某一方面,而有意漏掉了另一方面。这种选项有很大的迷惑性,须多加留意。 (6)凑:拼凑。将意义有关或无关的几个词语(句子)杂糅凑合而造成错误,或者将望文生义的几个义项强加进去,干扰判断。 2.七类陷阱 选择题主要考查考生处理信息的能力,考题设置选项时,往往具有迷惑性,仅仅理清了文章思路还不够,只有掌握了命题的设错规律,才能更准确地识破选项陷阱,排除错误选项。因此了解错误选项的干扰类型,是提高答题准确率的关键。 一般而言,选项设置的陷阱类型主要有“以偏概全”“混淆时态”“因果混乱”“混淆是非”“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张冠李戴”七种。考生应掌握识破这七类陷阱的方法。 (1)以偏概全 命题者设计选项时故意增删、改动文中表示范围限制或表示程度轻重的词语干扰考生,主要包括以部分代整体(或以整体代部分)、以个别代一般(或以一般代个别),以特殊代普遍等。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 (2)混淆时态 命题者故意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设想或推测说成既成事实,主要是指已然与未然、或然与必然。“已然”是事物已经成为事实的状态或属性,“未然”是事物尚未成为事实的状态或属性。命题者故意把“尚未发生的事情”转述为“既成事实”,或者把“或然”即“可能是”转述为“必然是”,也可能反之。 (3)因果混乱 因果混乱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指选项在因果(或条件)关系上,故意把原材料中的“因”(或条件)变成“果”,或把“果”变成“因”(或条件)等。还有一种情况是强加因果关系,即把本无因果关系的两个事物硬说成有因果关系。 (4)混淆是非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教案

课题: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结合实际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2.通过自身体会并实际操作,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体验、探究实验,了解防治噪声的途径和思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和道德观念。 教学重点 噪声的危害和怎样减弱噪声。 教学难点 联系实际,寻求减弱噪声的途径,提高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设施 闹钟、泡沫塑料垫、空塑料包装盒、棉花、耳塞等。 教学方法 ` 自主学习、实验探究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入新课 请学生先听下列声音材料,再谈听了后的感受: 1.播放视频《茉莉花》 利用示波器展示并对比上述乐音和噪声的波形图,使学生了解噪声波形。 2.播放课件你更喜欢哪种声音 教师指出:噪声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噪声污染是当代社会的四大公害之一。 ' 本堂课让我们围绕“噪声”来了解三个问题: (1) 噪声的来源;(2) 噪声的等级与危害;(3) 控制噪声的途径。(板书本课题及小标题) 二、师生共同活动,进行新课 1.噪声的来源 (1) 播放噪声的来源课件,学生讨论、分析,找出噪声的主要来源: ①交通运输噪声:各种交通工具的喇叭声、汽笛声、刹车声、排气声、机械运转声等。 ②工业噪声:纺织厂、印刷厂、机械车间的噪声。 ③施工噪声:筑路、盖楼、打桩声等。 !

④社会生活噪声:家庭噪声、娱乐场所、商店、集贸市场里的喧哗声等。 (2) 师生总结、板书:交通运输噪声;工业噪声;施工噪声;④社会生活噪声。 2.噪声的等级和危害 (1) 学生自学活动: 阅读本课文第二部分,解决下面问题: ①找出噪声的等级是按什么划分的0dB的意思是什么 ②不同等级的噪声对人们产生的危害是怎样的 ③认真理解P26的噪声的等级与危害。 | (2) 教师板书: 常见的分贝值及噪声等级值:0dB、50dB、70dB、90dB。 (3) 师生游戏:测分贝值 教师使用分贝仪现场测出学生小声说话的分贝值、男、女生大声说话的分贝值。 (4) 学习反馈:分贝值连线练习 0dB 20dB 50dB 70dB 90dB 影响工作引起听觉的最弱声音悄悄话损坏听力影响休息、睡眠, 3.控制噪声的途径 噪声污染对人体是有危害的,我们该如何减弱噪声呢 (1) 学生探究活动:如何减弱闹钟的噪声 问题:教师提供一个吵闹的闹钟做噪声源,要求学生设计减弱噪声的活动方案。 学生方案1:…… 学生方案2:…… 学生方案3:…… 学生现场实施:…… 【 学生交流实验效果、总结减弱噪声的方法:…… 教师对学生活动的评价. (2) 教师板书: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3) 教师补充介绍:实际生活中控制噪声的方法和工具(如:耳塞、隔音屏、防护林、摩托车的消音器等)。(视频材料) (4) 学习反馈:找出上述实例中减弱噪声的方法。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到了什么 知识:

苏科物理八上第一章第三节噪声及其控制配教案

第三节:噪声及其控制 【学习目标】 1. 从物理学和环境保护的角度认识噪声。 2. 知道噪声的来源及危害。 3. 知道减弱噪声的途径和方法。 【学习内容】 一、噪声噪声的来源 1、活动:播放生活中多种多样的声音。这些声音,你喜欢哪些,又不喜欢哪一些? 2、讨论:现在的“广场舞”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问题,一方需要载歌载舞的空间,一方需要安静的生活环境,你认为“广场舞”的音乐声是不是一种噪声呢? 3、分类:结合课本16页图1-18和自己生活中的感受,尝试对噪声的来源进行分类。 4 5、例题: 例1.乐音的三个特征是音色、响度和.节日晚会上,口技演员惟妙惟肖地模仿一些生活中人们熟悉的声音,其实他主要是模仿声音的.深更半夜,如果播放的音乐声很大,那么对邻居来说,此时的乐音就成为了. 例2.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声音无处不在.下列声音:①工厂车间里机器的轰鸣声;②剧场里京剧表演的演奏声;③清晨公园里小鸟的鸣叫声;④装修房子时的电钻声;⑤婚庆时的炮竹声; ⑥山间小溪的流水声.其中属于噪声的是()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①④⑤ D.①④⑤⑥

二、 噪声的等级及危害 1、活动:结合生活实际,讨论并说说噪声的危害。 2、阅读:课本17页“生活●物理●社会”,并回答以下问题: (1)物理学中,用 来客观描述声音的强弱(响度),单位是 (符号 ). (2) 的声音,人耳刚刚能听到, 以上的声音会对人的听力造成损伤. (3)阅读“不同声强级的声音对人的影响”表后填空: 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 dB; 保证正常工作学习,声音不能超过 dB; 保证正常的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 dB 。 3、小结: 4、例题: 例1.超低空飞行的战斗机经常会影响居民生活,有时甚至会把居民家的窗户玻璃震碎,说明战斗机飞 行会产生很大的 ,同时说明声波可以传递 . 例2.图是一款电子噪声监测器,此时的噪声分贝数为 ,这个数字表示的是 当时环境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当附近有载重汽 车驶过时,显示屏上的数字将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例3.关于0dB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0d B 时物体没有振动 B .0dB 是人们刚刚能听到的最弱声 C .0dB 是微风吹落树叶的沙沙声 D .以上说法均不对

(完整word)2017年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整理

2017年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整理 全国卷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正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遏制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免受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总之,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既涉及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也涉及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因此,气候正义的内涵是: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地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也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 (摘编自曹明德《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提出了气候正义。 B.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实际上就是限制排放的问题。 C.气候正义中的义务问题,是指我们对后代负有义务,而且要为后代设定义务。 D.已有的科学认识和对利益分配的认识都会影响我们对气候正义内涵的理解。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两个维度审视气候正义,并较为深入地阐述了后一维度的两个方面。

第4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教案

第4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2.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教学要从环境保护出发,突出噪声的危害和怎样减弱噪声,联系实际,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难点:噪声的等级. 教学用具 闹钟、纸盒、耳罩、泡沫塑料、示波器、铁钉、玻璃、录像带、录相机、电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声音多种多样,优美的乐音令人心情舒畅,而杂乱的声音——噪声刺耳难听,让人感到心烦意乱。噪声问题伴随着现代化大工业的发展而逐渐突出。请同学们听声音谈感受: 1.播放轻音乐片断、潺潺流水、喳喳鸟语、唧唧虫鸣,能通过多媒体把声音与大自然的景色配合更好。 讨论回答感受:声音优美、令人愉快 2.播放嘈杂的吵闹声、喇叭鸣叫声、建筑工地的隆隆声、工厂机器运转轰鸣声…… 讨论回答感受:声音难听、令人厌烦 学生思考并交流讨论:什么是噪声?噪声是从哪里来的?噪声有什么危害?可以用什么办法来减弱噪声? 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与噪声有关的一些知识。 二、新课教学 探究点一噪声的来源 情景设置: 进程1:听一段优美的音乐。 进程2:用铁钉刮玻璃,听听产生的声音。 进程3:大家一起来唱一首歌。 进程4:让学生一起听一名同学讲故事,同时让另一名学生在旁边大声唱歌。 通过对比1和2,提出问题:你喜欢哪一种声音?通过对比3和4,提问:唱歌对大家听故事有什么影响?说明理由。 学生体验活动:敲击音叉,发出的声音悦耳动听;刮玻璃(或揉塑料盒),发出的声音刺耳难听。

小结:优美的乐音令人心情舒畅,杂乱的噪声令人心烦气躁,有时候乐音也能变成噪声。 学生猜想:乐音与噪声为什么会有两种决然不同的效果呢? 请同学们阅读噪声的来源,分组讨论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从物理学的角度看,什么是噪声?用什么实验可以验证你的说法? 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什么是噪声? 3.城市噪声的主要来源有哪些? 4.你能举出生活中噪声的实例吗? 学生活动: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并分组讨论。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实际。 师生共同活动(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补充讲解) 归纳总结:噪声的含义 结论1: 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这个理论可从下面的演示实验得到证实。 [演示实验]观察噪声的波形。 用示波器观察音叉发出的声音和刮玻璃(或揉塑料盒)发出的声音的振动情况,发现音叉发出的声音振动是有规律的,而刮玻璃发出的声音振动是杂乱的、无规律的。 利用示波器观察铁钉刮玻璃时产生的噪声的波形(图甲),并与音叉声音的波形(图乙)做比较。 学生活动:仔细观察并交流讨论,噪声与乐音的波形有何不同之处? 实验结果:铁钉刮玻璃时产生的噪声的波形没有规则,是杂乱无章的,音叉声音的波形有规则。 结论2: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例如:优美动听的音乐有时也会变为噪声。 思考并讨论:我们身边的噪声主要来源有哪些? 交通运输噪声:各种交通工具的喇叭声、汽笛声、刹车声、排气声、机械运转声等。 工业噪声:纺织厂、印刷厂、机械车间的噪声。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试题附答案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家园的失落是时代病症 作为普通人,历数我们的种种焦虑,为基本保障、为生活条件、为梦想实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我们没有安全感、缺乏确定性、觉得得不到承认和 肯定、体会不到信任与支持,凡此种种,这不正是我们“无家”的感觉吗?尽 管在家和家园之中我们还会面临其他的问题,但是我们知道我们是安全的,我 们不会遭受恶意的伤害甚至不会感受到敌意,我们可以得到呵护,在遇到困难 时会获得照顾与支持。 人类从乡村走向城市,从农业生产迈入工业化,从传统礼俗社会进入现代 科学理性与法律社会的过程,也是人类一步步失落家园的过程。现代的工业市 场生产、大规模的城市生活、科技理性支配和无情的科层制与形式主义法律统治,将人类从与自然界密切联系的共享天地之中抽离,而将其投入以功利效率 的工具理性为核心的逻辑组织和运作的各个“系统世界”中,人类身处自己打 造的机器般的“铁笼”之中,既失温馨家园,又怎能免得恒久的焦虑?从赋予 政府更多的福利保障职能,到重新看待宗教与科学的关系、发挥信仰的功能, 或以人本主义来平衡科学精神,直到重建公民社会与“公共领域”。然而,在 个人主义和工具理性的内核基石上,这一切看来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人类 的家园并未真正得以恢复,家园失落之痛和如影随形的普遍焦虑之感,至多只 能说是稍有缓和而已。 到了全球化阶段,情形变得更为复杂。借助全球流动性增长的各种媒介手 段突破时空界限将全世界的人更近距离地聚拢在一起,经济市场、科学技术、 科层组织这些系统世界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更进一步和深入侵吞蚕食人们的家园,大到各国,中到各地方、各种人群共同体,小到各个家庭,其所能提供的保护 屏障一一被穿透,个体越来越深地被卷入其普遍的支配逻辑中。而焦虑中的人 们也将逐渐明了,如果曾经是为了正当的梦想而宁愿舍弃家园、离家逐梦,那么,该到重新回家的时候了。因为,我们的天性是社会的存在,我们决不可没 有家园。 我们不是简单地返回最初的家和家园。人类要往前走,我们不可能退回到 过去。现代化过程不可逆转,人类文明发展的长河不可能倒流。但是,我们的 确需要不时地停下匆促的脚步,反问和澄清这一切的初衷,明白有哪些我们要 继续坚持,又有哪些我们必须纠正,哪怕需要为此付出十分艰巨的努力。之所 以说我们正面临重建家园的重大机遇,在于焦虑的普遍性和日益被人们认识到 的焦虑的深沉性。如今,焦虑是普遍的、持续的、深刻的,不独属于某一个人、

噪声及其控制教案

年级 学科初二·物理 课 题 备课 人 周建华 教学目标1.能从物理学和环境保护角度来认识噪声 2.知道噪声的来源及其危害; 3.知道控制噪声的途径和方法。 4.能用所学知识寻找减弱噪声的方法 重难 点 重点:噪声的危害与控制;难点:噪声的分辨 课时 1 时间2012.09.14 一、预习练习(投影展示) 1.从主观感受角度讲: (1)乐音:通常是指哪些的,令人的声音。 (2)噪声:通常是指哪些的、令人的声音。 2.从物理学角度讲: (1)乐音:发声体做的振动发出的声音,波形如图。 (2)噪声:发声体做振动时发出的声音,波形如图。 二、新课教学 1、播放轻音乐片断、潺潺流水、喳喳鸟语、唧唧虫鸣,能通

过多媒体把声音与大自然的景色配合更好。 讨论回答感受:(声音优美、令人愉快) 2、播放嘈杂的吵闹声、喇叭鸣叫声、建筑工地的隆隆声、工厂机器运转轰鸣声…… 讨论回答感受:(声音难听、令人厌烦) 3、乐音和噪声 ⑴从物理学角度看: 乐音通常是指那些动听的、令人愉快的声音乐;音的波形是有规律的 噪声通常是指那些难听的、令人厌烦的声音;噪声的波形是杂乱无章的 ⑵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 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凡是人们在某些场合“不需要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例如:在听课时,即使是美妙的音乐也是噪声;反之在欣赏音乐时,语言又成噪声。 通过刚才的阅读,你对噪声有何看法? 在实际生活中,对环境造成危害最大的噪声是从哪里来的? 引导学生结合家庭、学校周边的环境,城市生活等来寻找 4、噪声的来源 ⑴结合图示和实际生活的感受,谈谈噪声的主要来源。 ⑵师生共同对噪声来源进行简单分类

川大公共管理学院档案学考研经验

我是13年考生,近日得知自己顺利通过复试,欣喜之余,希望能通过自己的经历给以后的同学(尤其是跨考生)一些帮助。 2012年4月,我从公司辞职。经过两个月的思考徘徊,最终决定了继续考研,因为能继续读研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在和学长学姐商量之后,我最终决定选择川大档案学。 在6月底的时候,我从网上把书都买了。我给自己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规定自己每天看多少页。慢慢开始一页一页的翻。 最初是两本书同时进行,到其中一本书快看完的时候开始第三本书。因为专业跨度太大,这些书对我来说就像是看天书。而且已经工作一年了,刚开始准备的时候,收不回心来,所以效率很低,有时候连自己计划的都看不完。最终把初试的四本书过完一遍的时候已经是九月初了,关键是看完之后还没啥印象。于是我立即开始看第二遍,第二遍看的比第一遍快一点,因为在自己给自己的压力下,心一点一点的收了回来,虽然状态没有达到最好,但是已经比刚开的时候好多了。 国庆节的时候,我特意把房子租到学校附近,然后向以前的老师借了一张校园卡,开始在图书馆复习,这时离考研只剩下三个月的时间。我着急啊,那时候还有一本书没看完第二遍。我开始给自己制定更加严格的学习计划,那就是,每天在图书馆待10个小时以上。你只有比别人付出更多,才有机会考得更好。事实上我几乎每天早上都是八点半左右出门,晚上10点从图书馆返回,除了中午和晚上吃饭,其他时间都在图书馆看书。 到10月中旬的时候,第二遍看完了,但是我发现自己对于书上的知识点还是有一知半懂。于是,我又开始调整计划,上午看书下午背书,说实话,《信息管理导论》就是这么一点一点的啃下来的。剩下的三本书《档案管理学》、《档案学概论》、《文书学》也要做好规划。现在想起来,我就是因为当时没有做好规划,在考试的时候吃了亏。我当时最先看的是《档案学概论》,这本书我看得最熟。 到11月份的时候,我开始分析试卷,才发现从10年开始《档案学概论》和《文书学》加起来才占到试卷的一半,《档案管理学》一门独占一半。我很着急啊,因为自己的方向错了。于是我抓紧时间以《档案管理学》为主,其他每天翻翻,保证前面记住的东西不忘。 到12月初的时候,我基本上把书背了一遍。但还不熟,尤其是《信息管理导论》,基本上是前背后忘记,我想了一个办法,我把还没记住的知识点都记在一个小本子上,每天走在路上就看看,就这样,也就把一些重点的概念记住了。 至于英语,我是英语专业的,所以我并没有花太多时间给英语,我只是从国庆节开始每天中午计时做阅读专项训练,就是《星火考研英语阅读精选120篇》,之后又买了一本10年的真题,每周做一年的,后来是每周两年。这之后又做了两套英语预测卷。 对于政治,我没有太多的学习经验之谈,我把80%的时间给了专业课复习,10%的时间给了英语,剩下的10%的时间给了政治。我开始的观念就是自己作为一个文科生,政治不会差到哪去。所以我只是从网上下载了一些网友上传的辅导班视频看看,没有系统地看书。所以到最后一周,我着急了,我发现自己对政治一点都不熟悉。于是我完全把专业课放一边开始攻政治(这加上原来就没记牢也导致了我专业课知识忘了一些)。本来是要靠政治提分的,结果政治成了我最担心的那一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