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各区县2018年度GDP、一般预算收入排名情况
- 格式:xlsx
- 大小:18.67 KB
- 文档页数:2
放眼重庆主城九区对南岸区区域综合经济实力作者:王畅来源:《智富时代》2019年第10期【摘要】在全国性的经济大协作、资源市场大竞争、经济循环日趋一体化的背景下,一个地区区域综合经济实力决定了每个地区在竞争中的地位、作用和未来发展趋势。
为了南岸区的更好发展将结合年度相关统计资料,以主城九区为对象,对2018年南岸区区域综合经济实力开展比较分析。
【关键词】重庆市;经济结构现状;经济发展阶段;经济总量;经济结构一、南岸区经济发展现状及评价2018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4%,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1%,商品销售总额增长11.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2%,税收收入增长7.1%,实际利用内资280亿元、利用外资7.2亿美元,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35770元和19427元,农村居民收入连续17年位居全市第一,全区经济保持了稳中有进的良好势头。
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分配结构、进出口结构、消费结构、劳动力结构等,我们将一一分析。
产业结构:2018年南岸区第一产业的比重为0.6,第二产业的比重为53.8,第三产业的比重为44.6。
我们可以看出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较低。
第二产业增加值在增加。
南岸区的三次产业中占主导地位,这可以充分地说明南岸区作为重庆市工业大区强区的身份和地位。
第三产业在产业中所占比例未能超过40%,这与南岸区较高的人均收入,产业合理化和高度化的方向不符,其比重过低,发展滞后,第三产业将是其未来着重发展的产业。
分配结构:城市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32983/17834。
进出口结构:进口322779万元,出口为14712万元,说明南岸区需求旺盛正处于飞速发展时期。
消费结构:南岸区2017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2160万元,人均消费支出为21817。
劳动力结构: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人数为16.42万人,国有为4.09万人,集体为0.09万人,年末实业人数为4649人。
2018-2019年重庆市财政情况解析报告目录摘要 (1)一、2018 年重庆市整体经济和财政情况分析 (3)(一)经济情况 (3)(二)财政情况 (4) (14)二、2018 年重庆市各区县财政情况分析 (14)三、结论 (25)图标附件图 1:重庆市 2014~2018 年经济财政及增速情况 (4)图2:2018 年重庆市税收收入明细及增速 (6)图3:2018 年重庆市非税收入明细及增速 (6)表 1:2016~2018 年重庆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资金平衡表(单位:亿元) (8)表 2:2016~2018 年重庆市获得的中央补助收入情况表(单位:亿元,%) (9)表 3:2016~2018 年重庆市地方政府债务收入情况表(单位:亿元,%) (10)表 4:2016~2018 年重庆市财政存量资金盘活情况表(单位:亿元) (11)图 4:2016~2018 年重庆市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情况表 (11)表 5:2016~2018 年重庆市调节资金情况表(单位:亿元) (12)图 5:2014~2018 年重庆市政府性基金收入情况 (13)表 6:2018 年重庆市各区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及增速情况(单位:亿元、%)15 表 7:2017 年和 2018 年重庆市各区县税收收入及占比情况(单位:亿元)18 图 6:2018 重庆市部分区县 GDP 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及增速情况 (20)图 7: 2018 年重庆市三大片区地方政府债务余额情况(单位:亿元) (24)图 8: 2018 年重庆市各区县地方政府债务余额情况(单位:亿元) (24)摘要➢2018 年,重庆市 GDP 增速下降至 6.0%,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同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大幅下降,财政收支缺口进一步扩大。
从区县情况来看,2018 年重庆市下辖的各区县财政分化程度加大,部分区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出现下滑,且下滑区县的数量较上年显著增加。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下滑的主要原因在于重庆市处于产业转型和财政提质增效的“阵痛期”。
权威发布3重庆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2018年,全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做到“四个扎实”的重要指示要求,全市上下聚焦高质量、供给侧、智能化,积极谋划实施“三大攻坚战”和“八项行动计划”,全市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健康发展态势。
2018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363.1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0%。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378.27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8328.79亿元,增长3.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0656.13亿元,增长9.1%。
一、农业生产形势总体稳定,畜牧业生产平稳发展2018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52.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4.8%。
全市粮食作物产量1079.3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
全市生猪出栏1758.2万头,增长0.4%;家禽出栏21349.2万只,增长0.2%;牛、羊分别出栏54.5万头和447.0万只,下降2.2%和0.4%。
二、工业经济转型调整,新兴制造业贡献突出201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0.5%。
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下降7.7%,股份制企业增长3.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降10.7%。
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下降13.1%,制造业增长0.4%,电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8.0%。
在“6+1”支柱行业中,电子制造行业增加值增长13.6%、材料行业增长11.0%、化医行业增长4.9%、装备制造业增长3.2%、消费品行业增长1.9%、能源工业增长1.7%、汽车制造业下降17.3%。
2018年,全市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7%,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411.7%。
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1%,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495.2%,是拉动工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2017-2018年重庆市本级及各区县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报告一、重庆市经济与财政实力分析(一)重庆市经济实力分析重庆市是我国西南地区最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区位优势突出,同时享有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等多重政策支持。
2017年以来重庆市经济保持增长,但2018年前三季度经济增速明显下滑,汽车制造业的持续下行拖累工业增长乏力,全市工业经济发展承压;重庆市消费市场仍维持较快增长,对外贸易有所回暖,但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逐年放缓。
重庆市位于我国内陆西南部,是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金融、科创、航运和商贸物流中心,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及“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
重庆市土地面积为8.24万平方公里,下辖38个区县(26区8县4自治县),截至201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3075.16万人,较上年末增加26.73万人,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城市,城镇化率为64.08%。
作为西南地区最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重庆市是我国长江上游地区唯一集水、陆、空交通优势的超大型城市,综合交通网平均密度及公路网、铁路网、内河航运密度均居西部第一,已形成以长江黄金水道、渝新欧国际铁路等为支撑的对外开放通道。
重庆市域内长江、嘉陵江及其支流构成了以市区为中心的长江上游水运网,通航河流达136条,沿江建有万州、涪陵等港口和货运码头数十个,2017年全市内河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97亿吨,同比增长13.5%,完成国际标准集装箱吞吐量141.76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1.7%,其中重庆港为长江上游地区最大的内河主枢纽港和西南地区的水路交通枢纽,是中西部内河港中吞吐量过亿的唯一港口。
截至2017年末,重庆市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3023公里,公路路网密度为179公里/百平方公里,处于中西部领先地位;2017年重庆市铁路运营里程达2371公里,已形成“一枢纽八干线”的铁路网格局,“渝新欧”国际集装箱班列已成为中欧陆上贸易主通道。
重庆市拥有江北国际机场、万州五桥机场和黔江武陵山机场三座民用机场,其中江北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位居全国八大机场之一,2017年重庆市完成空港旅客和货物吞吐量分别为3966.01万人次和36.89万吨,同比分别增长8.4%和1.5%。
全县2018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执行情况表单位:万元收 入 项 目年初预算数预算执行数占预算比例%同比增减±%收 入 合 计7439075312101.28.3 1.税收收入502905003099.58.7增值税239352352198.37.1营业税8-96.4企业所得税43104304 99.98.2个人所得税10001207 120.729.2资源税25001350 54235城市维护建设税15151441 95.1-2.4房产税650563 86.6-11.1印花税1100998 90.7-3.6城镇土地使用税14501146 79-15.7土地增值税27001948 72.1-26.9车船税10001114 111.416.9耕地占用税56508159 144.417.1契税33003329 100.9 2.2烟叶税180125 69.4-30.9环境保护税1000817 81.72.非税收入2410025282104.97.6专项收入2900240282.8 5.4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12950785660.7-36.8罚没收入54508838 162.240.1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14504778 329.5223.3捐赠收入500416 83.271.9政府住房基金收入550317 57.6其他收入300 675 225 14.2全县2018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执行情况表单位:万元支 出 项 目年初预算数调整预算数预算执行数占调整预算比例%同比增长±%支 出 合 计286524 445439 434817 97.6 21.7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7170 30591 31002 101.3 30.2 公共安全支出11501 14894 13894 93.3 7.6 教育支出73790 87705 87049 99.3 -1.9 科学技术支出721 5662 5662 100 569.3 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2650 3860 3842 99.5 24.3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1819 54472 54067 99.3 17.7 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48709 76817 76743 99.9 6.7 节能环保支出3801 17191 16657 96.9 410.2 城乡社区支出3860 27380 26136 95.5 738.5 农林水支出45645 85770 84853 98.9 0.1 交通运输支出3655 20393 20371 99.9 227.5 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811 1470 1456 99 -15.9 商业服务业等支出820 1669 1567 93.9 45 金融支出0 33 33 100 1000 国土海洋气象等支出1070 1506 1505 99.9 69.7 住房保障支出5683 6434 6286 97.7 -8.5 粮油物资储备支出190 1665 1476 88.6 257.4 预备费7901 623 0其他支出4728 5326 240 4.5 4.3债务付息支出2000 1978 1978 100 36.7 县本级2018年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情况总表单位:万元收入支出项 目预算执行数项 目预算执行数一、县本级收入63313一、县本级支出387189二、上级补助收入319132二、补助乡级支出47628返还性收入4064三、上解支出16964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218193专项转移支付收入96875三、乡级上解收入11999四、调出资金四、上年结余收入16544五、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还本支出4822五、调入资金1024六、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922从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一般公共预算七、年终结余10622从政府性基金预算调入一般公共预算1024减:结转下年的支出10622六、地方政府一般债券转贷收入56135净结余收入总计468147支出总计468147县本级2018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执行情况表单位:万元收 入 项 目年初预算数预算执行数占预算比例%同比增减±%收 入 合 计654256331396.811.1 1.税收收入41325380319213.6增值税171581564791.28.8营业税8-96.1企业所得税3660352196.20.7个人所得税8191207147.4130.3资源税228975032.84311.8城市维护建设税1297105681.419.7房产税60233355.3-34.4印花税93862366.4-11.5城镇土地使用税130363148.4-38.7土地增值税2649145554.9-43.6车船税995111411216.9耕地占用税53157540141.953契税33003329100.9 2.2烟叶税环境保护税100081781.72.非税收入2410025282104.97.6专项收入2900240282.8 5.4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12950785660.7-36.8罚没收入54508838162.240.1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14504778329.5223.3捐赠收入50041683.271.9政府住房基金收入55031757.671.4其他收入300 675 225 14.2 关于县本级2018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执行情况的说明2018年,县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3313万元,为年预算65425万元的96.8%,其中:税收收入完成38031万元,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60.1%。
关于2018年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情况的说明2018年区级一般公共收入预算安排52764万元,比上年完成数增加4798万元,增长10%。
其中:税收收入43440万元,比上年完成数增加4603万元,增长11.85%;非税收入9324万元,比上年完成数增加195万元,增长2.14%。
主要项目安排情况是:1、增值税21960万元,比上年完成数增加2344万元,增长11.95%。
2、营业税80万元,比上年完成数增加8万元,增长11.95%。
3、企业所得税5530万元,比上年完成数增加588万元,增长11.9%。
4、个人所得税500万元,比上年完成数增加50万元,增长11.11%。
5、城市维护建设税1890万元,比上年完成数增加201万元,增长11.9%。
6、房产税677万元,比上年完成数增加71万元,增长11.72%。
7、印花税680万元,比上年完成数增加72万元,增长11.84%。
8、城镇土地使用税1380万元,比上年完成数增加141万元,增长11.38%。
9、土地增值税4946万元,比上年完成数增加512万元,增长11.55%。
10、车船税1890万元,比上年完成数增加198万元,增长11.7%。
11、耕地占用税3907万元,比上年完成数增加418万元,增长11.98%。
12、专项收入2114万元,与上年持平。
13、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2503万元,与上年持平。
14、罚没收入1263万元,与上年持平。
15、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1440万元,比上年完成数增加310万元,增长27.43%。
增加原因: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增加。
16、其他收入2004万元,比上年完成数减少74万元,下降3.56%。
关于2018年区级财力收入测算表情况的说明2018年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计166740万元,其中:区本级收入52764万元,上级补助收入104568万元,上解省支出8916万元,调入资金11000万元,结转结余12726万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券还本支出5402万元。
2017-2018年重庆市本级及各区县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分析2017-2018年重庆市本级及各区县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报告一、重庆市经济与财政实力分析(一)重庆市经济实力分析重庆市是我国西南地区最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区位优势突出,同时享有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等多重政策支持。
2017年以来重庆市经济保持增长,但2018年前三季度经济增速明显下滑,汽车制造业的持续下行拖累工业增长乏力,全市工业经济发展承压;重庆市消费市场仍维持较快增长,对外贸易有所回暖,但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逐年放缓。
重庆市位于我国内陆西南部,是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金融、科创、航运和商贸物流中心,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及“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
重庆市土地面积为8.24万平方公里,下辖38个区县(26区8县4自治县),截至201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3075.16万人,较上年末增加26.73万人,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城市,城镇化率为64.08%。
作为西南地区最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重庆市是我国长江上游地区唯一集水、陆、空交通优势的超大型城市,综合交通网平均密度及公路网、铁路网、内河航运密度均居西部第一,已形成以长江黄金水道、渝新欧国际铁路等为支撑的对外开放通道。
重庆市域内长江、嘉陵江及其支流构成了以市区为中心的长江上游水运网,通航河流达136条,沿江建有万州、涪陵等港口和货运码头数十个,2017年全市内河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97亿吨,同比增长13.5%,完成国际标准集装箱吞吐量141.76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1.7%,其中重庆港为长江上游地区最大的内河主枢纽港和西南地区的水路交通枢纽,是中西部内河港中吞吐量过亿的唯一港口。
截至2017年末,重庆市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3023公里,公路路网密度为179公里/百平方公里,处于中西部领先地位;2017年重庆市铁路运营里程达2371公里,已形成“一枢纽八干线”的铁路网格局,“渝新欧”国际集装箱班列已成为中欧陆上贸易主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