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听话技能训练提纲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3
《普通话听话技能训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普通话的基本听力技巧,提高听力理解能力。
3. 加强学生的普通话听说能力,为日常交流和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普通话听力技巧概述a. 普通话听力的基本概念b. 普通话听力技巧的重要性c. 听力技巧的分类及应用2. 第二课时:音节辨识与节奏感知a. 音节的组成及辨识方法b. 普通话声母、韵母、声调的特点c. 节奏感知的技巧与方法3. 第三课时:词汇理解与句子分析a. 词汇理解的基本方法b. 句子的结构与成分分析c. 句子类型的识别与理解4. 第四课时:段落大意与细节捕捉a. 段落大意的提炼方法b. 细节信息的捕捉技巧5. 第五课时:听力实践与拓展a. 听力材料的选取与处理b. 听力训练的方法与技巧c. 听力拓展活动及建议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普通话听力技巧的相关知识,阐述重点难点。
2. 实践法:引导学生进行听力实践,培养学生的听音能力。
3. 互动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与经验。
4. 反馈法: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学生纠正错误,提高听力水平。
四、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参与度等。
2. 结果评价:通过听力测试等形式,评估学生的听力水平提高情况。
五、教学资源1. 普通话听力材料:选取适合学生水平的听力素材,如新闻、故事、对话等。
2. 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学录音设备:用于播放听力材料,让学生进行实时听力训练。
4. 学习指导手册:提供学习方法和建议,帮助学生自主学习。
六、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普通话听话技能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普通话听力技巧的相关知识,如音节辨识、节奏感知等。
3. 实践:让学生听普通话听力材料,边听边练习相应的听力技巧。
4.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与经验,互相借鉴。
七、作业布置1. 课后让学生听普通话听力材料,加强实践训练。
第二章听话技能训练一、听话的要求(一)听话能力听话能力是人的文化素质在语言交流过程中的一种无形的显现。
它以听话人的知识积累和理解能力为基础,借助于判断和推理能力,作用于言语交际的全过程。
在口语交际过程中,“听”与“说”可以说是其两大主干环节。
如果说,“说”是为了向外部“发布信息”,那么,“听”则是为了“接收信息”。
“发布”与“接收”在这里构成了一对相互依存并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关系。
在某种意义上,“听”是为了更好地“说”,“听得准”才能“说得好”,“听”服务于“说”,表现为对对方表述内容的准确理解,并为听话人的言行反应提供依据。
不能想象,一个“听话”能力很差的人,能同时是一位口语交际的高手。
听话能力随着人们各自文化素质的不同,理解能力、判断能力等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层次,而听活能力的层次性是人们口语表述水平差异的主要成分之一。
一般而言,具有高层次的听话能力的人能够对低水平的语言交际表示理解和作出准确的判断,而低层次的听话能力对高水平的语言交际则往往难以理解,并且难以作出准确的判断。
因此,一个人要想成为口语交际方面的佼佼者,就必须努力地提高自己的听话能力。
(二)听话能力的提高听话能力的提高具有广义和狭义两种。
1、广义的听话能力的提高广义的听话能力提高过程可以延及人的一生,可以在自觉状态下有意识地进行,也可以在不自觉的状态下无意识地潜移默化,除文化知识方面的积累外,听话能力的提高,不仅包含有生活阅历、社会经验等方面的感知和积累,而且还包括对交际对象表述内容的辨析。
这种辨析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的辩证统一,即,题内话与题外话的辩证统一,正确话与错误话的辩证统一,真情话与违心话的辩证统一,友善话与牢骚话的辩证统一。
2、狭义的听话能力提高狭义的听话能力提高是指在口语交际训练过程中的一种训练行为。
这种训练,主要在于培养人们对于外部信息传导在交谈瞬间的接收、储存及辨析、理解能力。
从本质上说,在口语表述过程中进行的这种狭义的听话能力的训练,只具有从理性角度强化认识、促进提高的作用。
听话训练技巧嘿,朋友们!咱今天就来聊聊听话训练技巧这档子事儿。
你说啥是听话训练技巧呢?这就好比你学骑自行车,得掌握好平衡和踩踏的节奏一样。
听话可不仅仅是耳朵听到了就行,还得听出个门道来。
比如说,和别人聊天的时候,你得全神贯注吧!不能人在这说话呢,你心思早飞到九霄云外去了。
这就像你吃饭,得一心一意地享受美食,而不是一边吃一边还想着别的事儿。
再就是,要学会倾听别人的言外之意。
有时候人家说的话可不只是表面那点意思,就像一个苹果,你不能光看它红红的外表,还得想想里面是不是甜的呀!人家说“今天天气不错”,可能是想让你一起出去走走呢,你要是没听懂,那可不就错过了机会。
还有啊,别着急打断别人说话。
这就像跑步比赛,人家还没到终点呢,你就冲上去抢奖牌,合适吗?让人家把话说完,这是基本的礼貌呀!咱举个例子哈,你朋友正兴高采烈地跟你讲他的旅行经历,你突然打断说“哎呀,我也去过”,这多扫兴啊!就像一场精彩的电影正演到高潮,突然停电了,那多郁闷。
而且啊,听话的时候要有回应。
别人说话,你总得嗯嗯啊啊地表示你在听吧,不能像个木头似的杵在那。
这就像打乒乓球,人家打过来了,你得打回去呀,不然这球还怎么玩下去。
你想想,要是你说话的时候,别人都不理你,你心里啥滋味?是不是感觉自己像在唱独角戏,多尴尬呀!听话训练技巧其实不难,关键是要用心。
就像种花儿一样,你得精心呵护,才能开出美丽的花朵。
多去练习,多去体会,慢慢地你就会发现,和别人交流变得更加顺畅了。
所以啊,大家可别小瞧了这听话训练技巧,它可是能让我们的人际关系变得更好的法宝呢!咱们可得把它牢牢地握在手里,让自己成为一个会听话的人。
这样,我们的生活不就更加丰富多彩了嘛!难道不是吗?。
好口才之听话训练在口才训练过程中,“听”这个环节往往不被人们所重视,或者被很多人忽视,其实听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俗话说“会说的不如会听的”,可见“听”的重要性。
通过“听”,不仅可以了解对方所要表达的意思,还可以了解双方观点的分歧所在,并更深入地分析辨别对方的言外之意,从而做出有针对性的反应。
从某种意义上说,“听”是为了更好地“说”,只有听得准才能说得好。
我们认为,一位口才出众的人,一定是个既会说,又会听的人。
听话是一种能力,我们练习口才一定要注重训练听话注意力、听话记忆力、听话归纳力、听话理解力等四项核心能力。
一、听话注意力训练注意力是听话的一种基本能力。
口语交际中,由于受说话人知识水平、说话习惯、周围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有的人说话毫无逻辑,前言不搭后语;有的人说话速度非常快,甚至带有浓重的地方口音;有时说话的周围环境喧哗嘈杂,等等,这些都要求我们在听话时必须集中注意力,这是事关内容所得是否准确、全面的保证。
而且,认真听别人讲话也是对别人的尊重,是一种基本的礼貌要求。
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有这样一种现象:有的人说起话来啰里啰唆、不入正题、东拉西扯,等等。
我们无法杜绝这种现象,但也不能因此而放弃对话交流,因而我们必须学会从冗杂的信息中筛选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如何进行听话注意力的训练,根据实践,我们一般采取以下两种方法:听故事训练法:找一位朋友,让他用3分钟的时间讲一个小故事,故事必须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听完后,再由你说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里面出现的人物的姓名、故事梗概以及这个小故事的中心思想等。
抗干扰训练法:约个朋友到一个喧闹嘈杂的环境,让他谈一件事,或说明一个道理,你认真听,然后说出你所听到的重点信息。
或者将家里的电视机声音调到很大,然后和朋友或家人交流对一个观点的看法。
二、听话记忆力训练记忆力,是听话能力的重要构成因素。
在口语交际中,记忆力非常重要,好的记忆力是好口才的重要依托。
《普通话听话技能训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普通话的基本听力技巧,提高听力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准确、流畅地倾听普通话,并能做出恰当的反应。
3. 增强学生对普通话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认识,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普通话听力技巧概述讲解普通话听力技巧的重要性,介绍基本的听力技巧和方法。
2. 第二课时:普通话语音识别分析普通话语音的特点,教授如何准确识别普通话语音。
3. 第三课时:普通话词汇理解讲解词汇的含义、用法和搭配,提高学生对普通话词汇的理解能力。
4. 第四课时:普通话句子理解分析句子的结构,教授如何理解句子的含义和表达意图。
5. 第五课时:普通话听力实践运用所学的听力技巧,进行实际的普通话听力练习。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普通话听力技巧的相关知识。
2. 采用示范法,播放普通话语音、词汇、句子的例子,供学生模仿和学习。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进行实际的听力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以及对普通话听力技巧的学习兴趣。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听力练习的情况,以及对答案的准确性。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他们对普通话听力技巧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普通话听力材料:包括普通话语音、词汇、句子的录音。
2. 教学PPT:用于展示普通话听力技巧的相关知识和示例。
3. 练习册:用于学生进行实际的普通话听力练习。
六、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简单的听力练习,引起学生对普通话听话技能的兴趣。
2. 讲解:讲解普通话听力技巧的相关知识,包括语音识别、词汇理解和句子理解等。
3. 示范:播放普通话语音、词汇、句子的例子,供学生模仿和学习。
4. 练习:让学生进行实际的听力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七、教学建议1.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程度,可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
《听话技能训练》教案
20 ~20 学年第学期
授课教案
【章前导入】
- 思维导图 -
【新科讲授】
任务1 听话的方法和技巧
【情境导入】
有一次,周恩来总理接见的美国记者不怀好意地问:“总理阁下,你们中国人为什么把人走的路叫作马路?”他听后没有急于用刺人的话反驳,而是妙趣横生地说:“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之路,简称马路。
”那个美国记者仍不死心,继续出难题:“总理阁下,在我们美国,人们都是仰着头走路,而你们中国人为什么低头走路,这又怎么解释呢?”周总理笑着说:“这不奇怪,问题很简单嘛,你们美国人走的是下坡路,当然要仰着头走了,而我们中国人走的是上坡路,当然是低着头走了。
”
这是周恩来总理生前接见美国记者的一段对话。
周总理对美国记者不怀好意的问话,抓住其关键信息,巧妙地注入新的信息内涵,使令人尴尬的问话顺着总理的意愿发展,扭转了被动态势,我们不得不佩服周总理的睿智。
在社会交往中,你能够在对话中抓住关键信息,理解对方表达的深意吗?本节课我们就开始学习听话相关内容。
听话是口语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时它又是说话的前提。
我们回话之前必须先听清楚、听明白,才能做出具体相应的反应,所以我们在日常交际过程中要培养“认真听别人讲话”的行为习惯。
【讲授新课】
一、听话的作用和要求
(一)社会生活中听话能力所起的作用。
小学语文教学“听话训练”应掌握的几个环节内容提要:一切听话活动中,听话人所吸收的都是声音信息。
因声音信息具有一纵即逝,存留时间短暂,且简略松散、甚至零乱等特点。
所以,听话时的思维活动应该迅速、敏捷,并需通过自己的思维对说话人的口头语言进行积极的选择、加工、组合,才能准确理解讲话者的本意。
听话的基本能力可由两大方面构成:1、对声音信息的吸收能力。
2、对话语的理解能力。
关键词:普通话听话能力训练环节构成听话能力的这些基本点,实质上就是听话训练的主要项目。
围绕这些项目对学生进行训练并使之达到一定的要求,他们的听话能力就会得到有效的提高。
如何提高听话能力,应掌握以下几个环节:一、准确听音,听好普通话听普通话主要是听音辩调。
在许多情况下,说话人的普通话并不都是准确清晰的,这就要求听话人首先要集中注意力,听清对方话语中的发音、语调、重音等,同时,还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和近音字。
听音辩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辩析含糊不清的语音有的人说话习惯不好,说出的话含含糊糊。
比如,有些售货员说话时嘴皮不动,把“同志”说成“图几”;有的售票员报站不清,说话太快,把“告诉你”说成“告你”;还有一些人不会说普通话,发音不准,把“报纸”说成“包子”,把“飞机”说成“肥鸡”。
听话的时间如果不加辩析,往往发生误会。
辩析的方法是:集中注意力,认真听对方说话,并根据上下句和说话的场合,推测对方说的是什么,然后用正确的发音去印证。
譬如:有一位女同志买了两条活鱼,到了家吩咐女儿说:“快去拿个盆子(盘子)来,这鱼还活着哪。
”妈妈的发音比较含糊,“盆子”这个词语说得有点象“盘子”,女儿拿的时候也就犹豫了一下,但很快判断出妈妈要的是盆子而不是盘子。
因为鱼是活的,装在盆子里比较合适。
在这个例子里,女儿就是根据上下句和说话的场合来判断含糊的语音的。
2、区别音近词和同音词汉语中,有许多发音相近的词,只是声母、韵母和声调略有不同,还有一些词发音完全相同,但意思却完全不同,听话时也要特别注意区别。
《普通话听话技能训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普通话的基本听力技巧,提高听力水平。
2. 培养学生准确理解普通话口语的能力。
3. 加强学生对普通话语音、语调、语气的认识和把握。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普通话听力技巧概述讲解普通话听话技能的重要性,介绍基本听力技巧。
2. 第二课时:音节识别与语调理解练习识别普通话音节,理解不同语调所表达的意义。
3. 第三课时:语气词与语气理解讲解语气词的作用,练习判断语气词所表达的情感和态度。
4. 第四课时:词汇理解与信息捕捉练习根据上下文理解词汇,提高信息捕捉能力。
5. 第五课时:对话与故事理解练习理解普通话对话和故事,提高综合理解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听力技巧理论知识。
2. 练习法:进行各种听力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 互动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四、教学评价1. 课堂练习:检查学生对听力技巧的掌握程度。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听力练习,检验学生学习效果。
3. 课程报告:让学生总结学习收获,提高自我评价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普通话听力材料:包括对话、故事、新闻等。
2. 教学课件:展示听力技巧相关理论知识。
3. 录音设备:播放普通话听力材料。
4. 学习指导书:提供课后练习及参考答案。
六、教学安排1. 第一周:普通话听力技巧概述(第一课时)2. 第二周:音节识别与语调理解(第二课时)3. 第三周:语气词与语气理解(第三课时)4. 第四周:词汇理解与信息捕捉(第四课时)5. 第五周:对话与故事理解(第五课时)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普通话听力技巧的讲解与实践。
2. 教学难点:音节识别、语调理解、语气词把握以及综合理解能力。
八、教学过程1. 导入:每节课开始时,用普通话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听力练习,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本节课的听力技巧,结合实际例子进行分析。
3. 练习:针对讲解的听力技巧,进行相应的练习。
4. 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提问,提高理解能力。
听话和说话(一)(二)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任务和教学基本要求1.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听话和说话是四川广播电视中等专业学校幼儿教育专业开设的一门基础课。
根据教学计划的安排,课程开设四个学期。
本大纲主要针对(一)(二)两个学期的内容进行安排。
听话和说话(一)的教学内容为第一章“普通话语音训练”,听话和说话(二)的教学内容为第二章“朗读训练”、第三章“听话训练”、第四章“态势语训练”。
听话和说话是对学员进行口语交际基本能力训练的一门课程,着重培养学员的口语交际能力和从事幼儿教育的必需的职业口语能力。
2.教学任务:让学员学会、说好普通话,而且还要学会如何用普通话展开幼儿园教育活动。
3.教学基本要求:[1] 听话能力:养成耐心、专注地倾听别人说话的习惯。
听幼儿说话,对语音、用词、造句和内容的正确与否能够迅速作出判断。
听别人长篇发言,能够抓住中心和要点,分清层次。
听别人争论,能够抓住争论的焦点,迅速归纳争论各方的意见。
能够初步分析别人说话的优劣。
[2] 说话能力:能够流利、准确地用普通话说话。
能够进行一般的辩论。
说话有中心,有条理,口齿清楚,语句正确,简洁得体。
掌握口头表达的基本形式,如复述、看图说话、即兴发言、讲故事、演讲、辩论等。
能够用普通话朗诵文学作品。
能够用普通话展开幼儿园教育活动。
能够阅读和朗读简易的拼音文字读物。
二、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关系幼儿师范专业的语文课程包括听话和说话、阅读和写作、儿童文学。
本课程着重培养学员的听、说能力,而阅读和写作、儿童文学主要是培养学员的读、写能力。
听、说主要是口头语言的吸收和表达,读、写主要是书面语言的吸收和表达。
训练听、说能力,同时也在训练思维能力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对提高读、写能力有促进作用。
听、说和读、写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建议1.教学方法:本课程实践性较强,面授辅导课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2.教学形式:以音像主讲课为主,自学与面授辅导为辅。
《普通话听话技能训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普通话的基本听力技巧,提高听力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准确、流畅地倾听普通话,并能正确理解对方意图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普通话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认识,提高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普通话听力技巧讲解:音素识别、语调识别、意群划分等。
2. 普通话听力练习:对话、短文、新闻等不同类型的听力材料。
3. 听力策略训练:预测、笔记、概括、反馈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普通话听力技巧及相关理论知识。
2. 实践法:让学生在实际听的过程中,运用所学技巧进行练习。
3. 互动法:分组讨论、问答等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普通话听力教材、相关讲义。
2. 教具:录音机、耳机、投影仪等。
3. 听力材料:对话、短文、新闻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短介绍普通话听话技能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普通话听力技巧及相关理论知识,为学生奠定基础。
3. 实践:让学生听不同类型的普通话听力材料,运用所学技巧进行练习。
4. 讨论:分组讨论听力练习中的心得体会,分享学习经验。
5. 反馈:教师对学生的听力练习进行点评,指出不足之处,给出改进建议。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
2. 听力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听力练习的情况,包括准确性、速度和理解程度。
3.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质量,包括听力材料的听写、总结和反思。
七、教学拓展1. 推荐听力材料:向学生推荐一些额外的听力材料,如普通话广播、电视剧、电影等,以提高他们的听力水平。
2. 听力比赛:组织普通话听力比赛,让学生在竞争中提高自己的听力技能。
3. 交流活动:鼓励学生参加普通话交流活动,如普通话角、普通话演讲比赛等,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第二章听话技能训练
一、听话的要求
(一)听话能力
听话能力是人的文化素质在语言交流过程中的一种无形的显现。
它以听话人的知识积累和理解能力为基础,借助于判断和推理能力,作用于言语交际的全过程。
听话能力随着人们各自文化素质的不同,理解能力、判断能力等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层次,而听活能力的层次性是人们口语表述水平差异的主要成分之一。
(二)听话能力的提高
1、广义的听话能力的提高
听话能力的提高包含文化知识方面的积累、生活阅历和社会经验等方面的感知和积累,还包括对交际对象表述内容的辨析。
辨析主要体现:题内话与题外话的辩证统一,正确话与错误话的辩证统一,真情话与违心话的辩证统一,友善话与牢骚话的辩证统一。
2、狭义的听话能力提高
狭义的听话能力提高是指在口语交际训练过程中的一种训练行为。
这种训练,主要在于培养人们对于外部信息传导在交谈瞬间的接收、储存及辨析、理解能力。
从本质上说,在口语表述过程中进行的这种狭义的听话能力的训练,只具有从理性角度强化认
高层次的听话能力的养成,主要还是要靠提高文化素质,增加生活阅历,进而言之,还是要在生活中持之以恒、日积月累地努力和锻炼,即广义的听话能力才能提高。
(三)听话能力训练的作用
(1)听话训练对于有效地集中注意力是一个有效的训练。
(2)听话训练对于增进记忆力也是一个有效的推进。
(3)听话训练对于强化理解力也有一定的推进作用。
(4)听话训练对于反应的敏捷也是一种有效的推进。
(5)听话训练为心理障碍的克服,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模式。
(四)听话能力训练的要求
听得准,理解快,记得清,做到一次听话的准确性,具有较强的听话品评能力和听话组合能力。
二、练好听话的方法与技巧
听话能力的训练可以学习和借助一些方法,这里介绍四种方法。
(一)抓要点的技巧
1、根据话语层次来抓要点
2、根据语气来捕捉要点
例:
“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
”闻一多《最后的演讲》
3、根据态势语来捕捉要点
例一:
例二:
(二)诱导的技巧
听话人要学会运用应答、三言两语的评论或必要的提示诱导说话人。
例:
(三)推断的技巧
推断技巧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推断价值。
二是推断真意。
例:
(四)评价的技巧
听话过程中,根据话语的内容,可以进行下面几个方面的评价。
1、说话人说的是真诚的话,还是违心的话。
2、说话人有无明确的见解?这些见解有没有根据?
3、思路明确吗?立论是不是有始有终?是否以偏概全或自相矛盾?
4、是否以听众关心的问题做阐述中心?是否有以己之见强加与人的地方?
5、听众是否拥护讲话人?从效果看其优缺点是什么?
三、听话能力训练
(一)听记训练
听读报纸,然后复述。
(二)听辨训练
听材料,找出里面的观点或表述方面的错误。
(三)听测训练
根据话语内容进行推测、判断。
(四)听话组合能力训练
对不同的话语内容边听边进行归类,边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