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年龄金字塔历年变化 1953-2050
- 格式:pptx
- 大小:639.25 KB
- 文档页数:1
中国的人口结构变化与就业前景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一般认为,中国经济发展中最具有比较优势的生产要素就是相对价格较低的劳动力要素。
丰富的人力资源来源于庞大的人口总量,因此21世纪中国经济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人口转变背景下的人力资源利用水平。
然而,由于信息的不完备和失真、以户籍制度为特征的劳动力市场制度性分割和转型时期就业政策滞后效应等客观因素,中国人力资源配置中存在着大量的扭曲现象,人力资源利用水平和就业效率低下。
此外,一方面中国总体人力资本投资严重不足,而另一方面在少数行业和局部地区却出现了“教育深化”的现象,造成稀缺资源的浪费。
本文从人口转变的背景出发,对中国人力资源、劳动力供给状况及就业效率进行了简略分析,对未来如何提高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效率进行了探索性的思考。
一人口转变的历史与现状1世界人口转变状况及其主要特征发达国家(这里主要是指西欧各国以及主要由欧洲移民定居而逐渐形成的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的人口转变最早始于17世纪中叶至18世纪的西欧,但主要发生在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70年代,即在上述各国先后进入工业革命时代的过程之中完成。
工业革命的浪潮有力地推动了西方各国改善营养状况,改进社会医疗卫生设施和相关条件,使历史上长期威胁人类社会的高死亡率显著下降,而出生率则继续保持较高水平,在某些时期内甚至得以提高。
这样,原先高出生率和高死亡率之间的自然平衡被打破,二者之间的“生死距差”(demographicgap)不断扩大,从而使这些国家由过去的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增长率的人口变动的第一阶段,过渡到以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日益加速的人口增长率为特征的人口转变的第二阶段早期。
1870年以后,欧洲各国中的生育决策发生了较大转变,生育率迅速下降。
与此同时,死亡率继续下降,出生率和死亡率间的生死距差逐渐缩小,西方各国进入了低出生率、继续下降的死亡率和逐渐减速的增长率为特征的人口转变第二阶段晚期。
我国人口老龄化结构历年变化表我国人口老龄化结构历年变化表1. 1980年:在1980年的时候,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结构相对较为年轻。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约占总人口的7.44%。
主要原因是当时我国还处于计划生育政策刚刚实施的初期阶段,人口规模相对较大,老年人口数量相对较少。
2. 1990年:到了1990年,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进一步实施,我国人口老龄化结构开始逐渐显现。
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上升到9.45%。
这一变化既是我国人口规模逐渐增长的结果,也与人口出生率的下降有关。
3. 2000年:在2000年的时候,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剧。
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上升到11.92%。
这一增长趋势主要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医疗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有关。
4. 2010年:到了201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增加明显。
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达到了13.26%。
与此我国人口总量也开始进入了负增长阶段,胎儿出生率下降明显,人口老龄化问题愈发突出。
5. 2020年:进入202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结构继续加剧。
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上升至18.1%。
这一变化对我国社会经济、养老保障等方面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人口红利逐渐减弱,老龄化经济压力日益增加。
观点和理解: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老龄人口比例的上升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这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养老保障、医疗卫生、教育等方面都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人口老龄化也给我国带来了一系列机遇和需求,例如老年旅游、养老服务产业等。
我们需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以实现老龄化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总结回顾: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老年人口比例的上升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
从1980年到202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结构历年变化表显示,我国的老年人口比例不断上升,从7.44%增加到18.1%。
2021年广东省河源市大坝中学高三地理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1. 读“我国南方某城市总体规划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8. 图例中的数码分别代表( )A. ①—居住用地、②—工业用地、③—仓储用地B. ①—工业用地、②—居住用地、③—仓储用地C. ①—居住用地、②—仓储用地、③—工业用地D. ①—工业用地、②—仓储用地、③—居住用地19. 甲、乙、丙、丁四地中,适合开发为高级住宅区的是( )A. 甲B. 乙C. 丙D. 丁参考答案:18. A 19. D18. 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可知,①在城市里的面积最大,说明是居住用地;②位于城市的郊区,说明是工业用地;③位于工业区的周围,且位于交通道路两侧,说明是仓储用地,故A项正确。
19. 在图中找出四地,比较其差异;高级住宅区应该位于上风上水的位置,且要求环境优美,与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故丁地最符合,D项正确。
【点睛】城市功能分区的原则(1)城市一般设生活区、工业区、对外交通运输和仓库区、郊区;各功能分区应结合自然条件和各区功能特点合理配置,避免相互交叉干扰和混杂分布。
(2)生活居住区应选择城市中卫生条件最好的地段:要求远离沼泽,地势高,空气干燥,不受洪水淹没威胁,土壤清洁或受污染后已无害化,靠近地面水,地形宜向南或东南,获得较多的日照。
(3)工业用地应当按当地主导风向配置在生活居住用地的下风侧:按水源卫生防护要求,工业用地应位于河流的水源下游,如果按上述要求发生矛盾,则可把排放废气和废水的不同工厂分设在不同工业区内。
工业用地与生活居住区用地之间应保持适当的防护距离。
(4)保证各功能分区到达规划期时,仍有进一步的发展余地并保证各部分用地协调发展。
在卫生上不允许工业区发展到包围生活居住区,或铁路包围城市的用地。
(5)为了保证生活居住用地的卫生条件,各个功能分区的用地选择应同时进行。
2. 下图是我国某城市1979—2003年年末从业人员数及本市生产总值图。
一张图让你看懂中国百年人口变化(1950年-2050年)一张图让你看懂中国百年人口变化(1950年-2050年)高考年复一年,但2008年以来,4年间参加高考的人数减少140万,而且还将继续减少。
6月5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表示,将适时提出弹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的政策建议,此表态随即引发广泛讨论。
两件事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前者的背后是从1987年以来人口出生率逐渐走低,后者的背后则是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将产生巨大的社保基金缺口。
对应到当下则是,中国当前正处在人口红利消失以及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关键转折期。
而这将对未来中国的经济增长、资本市场等有着潜移默化但又很深刻的影响。
人口趋势:三低态势和三大高峰近来一张动态图在微博上传播颇广,这张图号称让你看懂中国人口百年变化(1950年~2050年)。
随着这张图从1950年起金字塔般的人口年龄结构逐步向不规则的锯齿形演变,观者能鲜明地感觉到劳动力人口的迅速减少,同时老年人口比例的迅速增长。
2011年4月发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至2010年11月1日,全国亿人,0~14岁人口占比%,15~59岁人口占比%,60岁及以上人口占%,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上升至%。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上升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个百分点。
对比两次人口普查数据,可以发现我国自1950年以来的三次婴儿潮后,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
再结合生育率等数据来看,当前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已是三低态势,即低生育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态势。
三低态势在今年4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人口发展“十二五”规划》中体现无遗,该文件指出:我国人口增长势头减弱、主要劳动年龄人口达到峰值、老年人口出现第一次增长高峰、城镇人口历史性超过农村人口。
那么,在目前人口增长的三低态势下,中国人口顶峰会是多少,又将何时出现呢?根据联合国人口署的估算,中国人口将在2032年达到高峰,为亿。
一张图让你看懂中国百年人口变化(1950年-2050年)一张图让你看懂中国百年人口变化(1950年-2050年)高考年复一年,但2008年以来,4年间参加高考的人数减少140万,而且还将继续减少。
6月5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表示,将适时提出弹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的政策建议,此表态随即引发广泛讨论。
两件事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前者的背后是从1987年以来人口出生率逐渐走低,后者的背后则是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将产生巨大的社保基金缺口。
对应到当下则是,中国当前正处在人口红利消失以及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关键转折期。
而这将对未来中国的经济增长、资本市场等有着潜移默化但又很深刻的影响。
人口趋势:三低态势和三大高峰近来一张动态图在微博上传播颇广,这张图号称让你看懂中国人口百年变化(1950年~2050年)。
随着这张图从1950年起金字塔般的人口年龄结构逐步向不规则的锯齿形演变,观者能鲜明地感觉到劳动力人口的迅速减少,同时老年人口比例的迅速增长。
2011年4月发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至2010 年11月1日,全国13.71亿人,0~14岁人口占比16.60%,15~59岁人口占比70.14%,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上升至8.87%。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29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上升3.36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个百分点。
对比两次人口普查数据,可以发现我国自1950年以来的三次婴儿潮后,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
再结合生育率等数据来看,当前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已是三低态势,即低生育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态势。
三低态势在今年4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人口发展“十二五”规划》中体现无遗,该文件指出:我国人口增长势头减弱、主要劳动年龄人口达到峰值、老年人口出现第一次增长高峰、城镇人口历史性超过农村人口。
一张图让你看懂中国百年人口变化(1950年-2050年)一张图让你看懂中国百年人口变化(1950年-2050年)高考年复一年,但2008年以来,4年间参加高考的人数减少140万,而且还将继续减少。
6月5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表示,将适时提出弹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的政策建议,此表态随即引发广泛讨论。
两件事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前者的背后是从1987年以来人口出生率逐渐走低,后者的背后则是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将产生巨大的社保基金缺口。
对应到当下则是,中国当前正处在人口红利消失以及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关键转折期。
而这将对未来中国的经济增长、资本市场等有着潜移默化但又很深刻的影响。
人口趋势:三低态势和三大高峰近来一张动态图在微博上传播颇广,这张图号称让你看懂中国人口百年变化(1950年~2050年)。
随着这张图从1950年起金字塔般的人口年龄结构逐步向不规则的锯齿形演变,观者能鲜明地感觉到劳动力人口的迅速减少,同时老年人口比例的迅速增长。
2011年4月发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至2010 年11月1日,全国13.71亿人,0~14岁人口占比16.60%,15~59岁人口占比70.14%,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上升至8.87%。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29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上升3.36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个百分点。
对比两次人口普查数据,可以发现我国自1950年以来的三次婴儿潮后,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
再结合生育率等数据来看,当前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已是三低态势,即低生育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态势。
三低态势在今年4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人口发展“十二五”规划》中体现无遗,该文件指出:我国人口增长势头减弱、主要劳动年龄人口达到峰值、老年人口出现第一次增长高峰、城镇人口历史性超过农村人口。
一张图让你看懂中国百年人口变化(1950年-2050年)一张图让你看懂中国百年人口变化(1950年-2050年)高考年复一年,但2008年以来,4年间参加高考的人数减少140万,而且还将继续减少。
6月5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表示,将适时提出弹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的政策建议,此表态随即引发广泛讨论。
两件事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前者的背后是从1987年以来人口出生率逐渐走低,后者的背后则是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将产生巨大的社保基金缺口。
对应到当下则是,中国当前正处在人口红利消失以及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关键转折期。
而这将对未来中国的经济增长、资本市场等有着潜移默化但又很深刻的影响。
人口趋势:三低态势和三大高峰近来一张动态图在微博上传播颇广,这张图号称让你看懂中国人口百年变化(1950年~2050年)。
随着这张图从1950年起金字塔般的人口年龄结构逐步向不规则的锯齿形演变,观者能鲜明地感觉到劳动力人口的迅速减少,同时老年人口比例的迅速增长。
2011年4月发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至2010 年11月1日,全国13.71亿人,0~14岁人口占比16.60%,15~59岁人口占比70.14%,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上升至8.87%。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29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上升3.36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个百分点。
对比两次人口普查数据,可以发现我国自1950年以来的三次婴儿潮后,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
再结合生育率等数据来看,当前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已是三低态势,即低生育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态势。
三低态势在今年4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人口发展“十二五”规划》中体现无遗,该文件指出:我国人口增长势头减弱、主要劳动年龄人口达到峰值、老年人口出现第一次增长高峰、城镇人口历史性超过农村人口。
知识点人口年龄金字塔年龄金字塔,是根据各个年龄段的人口、性别比例(或数量)绘制出的金字塔图。
年龄金字塔分为三个阶段:①增长型:幼年>青壮年>老年人口比例,出生率>死亡率,未来一段时间内,该地区的人口将会持续增加;②稳定型:青壮年>幼年>老年人口比例,出生率逐渐降低,未来一段时间内,该地区的人口较为稳定;③缩减型:老年≈青壮年>幼年人口比例,出生率<死亡率,未来一段时间内,该地区的人口将会逐渐减少。
图1 年龄金字塔的三个阶段例题读我国某农村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完成1—2题。
1、图示反映该村()A.位于浙江省沿海地区B.环境优美,迁入人口多C.医疗卫生水平高D.受经济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率高2、该村人口现状可能给当地带来的问题有()①养老服务难以保障②加重就业困难③劳动力短缺④土地养老杯水车薪⑤使环境人口容量降低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③④⑤答案:D、B精讲精析:(1)分析年龄金字塔的形态。
【1】从图中可以看出,年龄金字塔的20~40岁(青壮年)的人口比例很小,因此这不是自然状态下的人口年龄金字塔,很可能收到了人口迁移的影响;【2】青壮年比例很小,很可能是青壮年外出务工(人口迁出)导致的。
青壮年离开农村,前往经济更为发达、收入水平更高的地区,因此选项D正确。
(2)分析人口迁移的影响。
【1】青壮年外出务工,导致当地劳动力减少,土地产值有限,难以真正做到“土地养老”,养老服务难以保障,即①③④正确,即选项B正确;【2】青壮年外出务工,对环境人口容量影响较小,会导致迁入地就业紧张,而不是迁出地(农村),因此②⑤错误。
总结人口迁移的影响本节例题的难度较小,解题思路为:①根据金字塔的形态,分析青壮年的人口比例大小,进而分析造成该现象的原因(青壮年外出务工,人口迁出);②从劳动力、养老等方面,分析人口迁出对迁出地(农村)的影响。
人口的迁移,对迁入地、迁出地的影响分别为:(1)迁入地①有利影响: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②不利影响: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给住房、交通、卫生和教育带来了较大的压力。
高中地理(年龄金字塔、人口迁移、人口增长模式)考点详解(1)人口年龄金字塔人口年龄金字塔,是以金字塔的形状,表示出各个年龄段(幼年-成年-老年)和各个性别(男、女)的人口比例,直观的揭示出人口发展的阶段。
人口发展的阶段,可以划分为:增长型(年轻型、山型)、稳定型(成年型、钟型)、缩减型(老年型、坛型)。
①增长型中,幼年/少年>青壮年>老年人口,这表明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该地区的人口将持续增加;②稳定型中,各年龄段人口的比重较为均一,青壮年>幼年/少年>老年人口,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该地区的人口较为稳定;③缩减型中,青壮年≈老年人口>幼年/少年人口,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该地区的人口将呈现减少趋势。
图1 人口年龄金字塔的三种类型(2)人口迁移近几十年的世界人口迁移,主要有四种影响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灾害、战争。
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为经济因素,大多数移民从经济欠发达的国家,迁移到经济发达的国家,以追求更好的工作岗位、更完善的社会福利。
如下图所示,在经济因素的影响下,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居民(南美洲、非洲、亚洲)向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迁移(北美洲、欧洲、大洋洲),是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路线。
其他的影响因素(政治、灾害、战争)引起的迁移大多具有区域性,在全球范围内的人口迁移较少。
图2 世界人口迁移示意图(3)工业的分类根据工业发展所需的主要条件,可以将工业分为五大类型:劳动、资源、资本、知识、技术。
①劳动密集型:需要大量的低廉劳动力(服装厂);②资源密集型:需要大量的自然资源(伐木场);③资本密集型:需要较多的资本投入,资金周转较慢(冶金厂);④知识密集型:需要先进的科学知识(航天集团);⑤技术密集型:科研费用较高且员工文化水平较高(生物技术研究所)。
图3 工业的五种分类例题图4 例题答案:C、B精讲精析:(1)分析人口年龄金字塔的形状。
题目中的年龄金字塔中,①男性人口>女性人口,主要体现在20岁以上的青壮年中;②老年人口<幼年人口<青壮年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