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山西省晋城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 格式:doc
- 大小:173.00 KB
- 文档页数:17
2020-2021学年山西省晋城市第一职业中学高三历史联考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右图是中国近代史上某革命组织机关刊物的书影,该组织是A.兴中会B.光复会C.强学会D.同盟会参考答案:D2. 在中央,皇位由私家世袭,地方由异姓非世袭官僚管理。
这种制度是指A.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 B.三省六部制度 C.郡县制度和行省制度 D.科举选官制度参考答案:A3. 下图是红军长征路线图,图中②所在地点发生过哪一重大事件?A.红军开始长征B.召开遵义会议C.发动南昌起义D.甘肃会宁会师参考答案:B【详解】红军从江西瑞金开始长征,应是图中的①。
故A项错误。
遵义会议在贵州召开,应是图中的②。
故B项正确。
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部分国民革命军在江西省南昌市举行武装起义。
与题干无关,故C项错误。
红军长征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应是图中的③。
故D项错误。
4. 哥伦布的抱负和思想“不仅反映出中世纪的衰落,也反映出理性主义和资本主义新时代的兴起。
”(本杰明·基恩)对这句话理解最为准确的是A.美洲的发现为欧洲社会带来巨额的财富和广阔的市场B.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C.有利于人性的解放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D.有利于两个大陆不同文化的汇合和民族融合参考答案:C新航路的开辟。
本题考查考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
哥伦布航海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物,也受到文艺复兴思想的影响,反映了封建主义的逐渐衰落和资本主义的逐步发展。
故选C项。
A项是从经济方面进行的分析;B项只是说的世界市场的问题;D项从文明的角度进行的分析,因而都是错误的。
5. 德国哲学家康德坚持人要自律,不能为了个人的自由而妨碍他人的自由,不赞同公民用革命手段推翻现存的统治者,认为可以对统治者的错误提出申诉,但必须等待统治者对申诉的回应;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则主张当人民的权利被政府篡夺,并被用于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就有权通过暴力手段推翻它。
山西省2020届高三高考考前适应性测试文科综合历史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春秋末年,一些诸侯国内出现了一种官吏性质的家臣,这种家臣不再有封地,而以粮食为俸禄。
这说明了A.君主专制权力强化B.家国政治影响深远C.官僚政治初步显现D.分封制度彻底瓦解25.南朝时,梁武帝“少时学周孔”,“中复观道书”。
“晚年开释卷”;陶弘景一手创立了道教的神仙世界,却在晚年宣称,自己是胜力菩萨下凡。
这反映出当时A. 文化信仰的多元化B.儒学受到严重冲击C.佛教开始传入中国D.政府注重道德教化26.唐初三省并重;自光宅(唐睿宗年号)以后,政事堂由门下移至中书,中书省遂居三省之首;玄宗以后,封驳诏奏之权,亦逐渐分散。
这反映出A.中书省决策权扩大B.专制皇权得到强化C.行政效率有所提高D.宰相议政职能加强27.据统计,新航路开辟后的一百多年间,美洲白银总产量的将近一半输向了中国。
与此同时,中国的米价一直维持在一种超稳定状态。
据此推知白银的大量流入A.没有促成中国经济的转型B.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C.迫使政府放弃了抑商政策D.提高了民众的生活水平28.中英《天津条约》规定:两国“约定照各大邦和好常规,亦可任意交派秉权大员,分诣大清、大英两国京师”,并对驻外公使待遇、来往礼节等作了规定。
这反映出晚清时期A.天朝体制趋于瓦解B.传统社会彻底终结C.中英邦交实现平等D.外交政策基本成熟29.下图为19世纪末中国知识分子政治性社团成立年份分布图。
据此可知当时A.国人的民族民主意识觉醒B.清政府支持维新变法C.政治变革的氛围逐渐形成D.改良已成为主流思潮30.1927年2月,毛泽东在给中共中央委员会的一篇报告中,把农村运动的发展过程分为三个时期:组织农会时期、农村革命时期和建立统一战线时期,并强调第二阶段是必不可少的。
2020年山西省晋城市高平口则村中学高三历史月考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亚里士多德说:“不容许所有公民共享的制度是寡头的,容许所有公民共享的制度是民主的。
”下列为确保实现“所有公民共享”古雅典民主而采取的举措是A.“四百人会议”B.“陶片放逐法”C.十将军委员会D.为担任公职的公民发放津贴参考答案:D2. “把能量的变化看成是跳跃式的进行,成功地解释了经典理论无法解释的某些现象,打破了经典物理学中一切过程都是连续变化的观念。
”这一理论的诞生主要是由下列哪一问题引起的? A.研究热辐射 B.揭示时空本质属性 C.解释光电效应 D.预测未知行星方位参考答案:A解析:“这一理论”指的是量子论,而这一理论主要是由研究热辐射理论引起的。
故正确答案为A。
3. 伴随着国家疆域的渐次扩张,罗马法也经历了历史的演进。
下图所示疆域的历史时期,罗马实施的法律是A、《十二铜表法》B、万民法C、公民法D、习惯法参考答案:B4. 严复晚年说:“垂老亲见……七年之民国与欧罗巴四年亘古未有之血战,觉彼族三百年之进化,只做到‘利己杀人,寡廉鲜耻’八个字。
回观孔孟之道,真量同天地,泽被寰区。
”这表明严复()A.抛弃了进化论思想B.认识到了西方文明的本质C.思想逐渐趋于保守D.欲从传统思想中寻找价值参考答案:D5. 明代,广东省规定炼铁“定山主以为炉首,立炉首以为总甲,收土民以为丁伴,择荒郊以为冶所,严巡捕以为约束,明保勘以为清查,时启闭以为聚散,定丁数以为撙节”。
这反映了明代( )A.“重农”政策有所松弛 B.官营手工业仍占主导地位C.政府对冶铁业的管理很严格 D.在冶铁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参考答案:C6. 法国政府曾向各国递交一份备忘录,为将要到来的议和定调子。
其中写道:“由于各国使馆希望前往沿海或各国部队想要从沿海前往首都(北京),为了保持道路始终畅通起见,各国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
”该条文的核心内容最终写入了( )A.《黄埔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参考答案:D此题难度不大,识记层次。
2019-2020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含解析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三字经>写到:“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这里强调的是A.商纣不得人心而武王以德定天下B.周政治文化的稳定性和延续性C.周的历史长久是因为实行分封制D.武王在西周建立过程中的功勋【知识点】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试题解析】材料无法体现武王以德定天下,故A项错误;据材料“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可知周政治文化的稳定性和延续性,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周的历史长久是因为实行分封制,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武王伐纣后西周的长久统治,并非强调武王在西周建立过程中的功勋,故D项错误。
【答案】B25.汉文帝说:“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都不如谷物和丝麻。
“这反映了A.传统的自然经济形式B.农业生产水平的发达C.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D.统治者注重节俭治国【知识点】“重农抑商”政策【试题解析】传统的自然经济形式是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材料中并未体现,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农业生产水平的发达,故B项错误;据材料“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都不如谷物和丝麻”可知反映了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故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统治者注重节俭治国,故D项错误。
【答案】C26.唐朝后期夜市不断发展繁荣,唐诗“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夜雨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纭。
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就描写了夜市的繁荣景象。
当时夜市的繁荣表明A.其对当时管理制度提出了挑战B.江南地区成为中国经济重心C.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D.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已经形成【知识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试题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唐朝后期夜市不断发展的繁荣景象,说明原有“市”的管理制度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的经济形势,故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江南地区成为中国经济重心,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故C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已经形成,故D项错误。
山西省2020版高三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25题;共50分)1. (2分) (2019高一上·佛山期中) 农村常可见到这样的现象,一些年届七旬的老翁,要向三岁稚童称“叔”或“伯”。
永定俗谓:“白头哥,坐地叔”(即对平辈的白头老翁仅呼“哥”,而尚在襁褓中的叔辈,即使上年纪老者也要唤其为叔)这一现象反映了宗法制()A . 违背人伦礼仪B . 不利于社会进步C . 有利于凝聚宗族D . 重视尊卑贵贱2. (2分)(2017·南京会考) 下图是中国邮政发行的《汉画像石·牛耕》邮票。
邮票中的生产工具是()A . 耧车B . 耦犁C . 曲辕犁D . 翻车3. (2分)(2016·重庆模拟) 隋朝杨尚希上奏日:“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具僚以众,资费日多;吏卒人倍,租调岁减。
…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
”据此,杨尚希最有可能提出的建议是()A . 扩大郡县面积B . 整顿冗官C . 裁减郡县数量D . 减免赋税4. (2分) (2017高二下·三明期中) 有学者对《新唐书》列传中1443名官员的来源进行分析如下:这说明()入仕途径科举制入仕胥吏出职等杂色入仕开国功臣与降归入仕门荫入仕入仕途径不详A . 唐代“文官政治”特色明显B . 门阀政治彻底被科举政治取代C . 唐代政治具有一定开放性D . 选官制度受到佛道思想的冲击5. (2分)(2019·烟台模拟) 宋度宗(1240-1274年)时,有巨僚谏言:“政事由中书则治,反之则乱,天下事非人主所可得私也。
”这表现了当时士大夫()A . 对君权合法性的质疑B . 挑战君权至上的传统C . 约束君权的治世精神D . 共治天下的民主意识6. (2分) (2017高一上·金东月考) “他在官职上的地位虽然低,他在政府里的权任却很高。
2019-2020学年山西省太原市晋阳中学高三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自同光以迄宣统,妇女服饰,以上海为最入时,流风所被,几近全国。
富贵之家,莫不尤而效之,贫贱者亦步趋恐后。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上海开近代风气之先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近代社会的剧烈变革 D.中国自然经济逐渐瓦解参考答案:C2. 有学者说:“一个西迁的民族成了西亚的主人,战争和杀戮使他们控制了广大的土地,东西方交流从此中断,直接促成了新航路的开辟……”这个“西迁的民族”是()A.阿拉伯人B.粟特人C.蒙古人D.土耳其人参考答案:D试题解析:15世纪,土耳其的扩张使“东西方交流从此中断,直接促成了新航路的开辟”,故本题应选D项。
3. 钱乘旦教授认为“法国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法国就确立起议会制度,不再发生革命了。
”这段阐述中凸显了A.资产阶级共和派完全掌握了政权B.各政治派别认同了宪法的价值C.经济发展直接导致政权突变D.革命的风暴到此结束参考答案:B本题考查了法国民主政体的建立。
根据所学内容可知1870年后资产阶级共和派并没有完全掌握政权,故排除A;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政治变革,但政权并未发生突变,故排除C;1870年后法国的模式发生转折,但革命的风暴尚未结束,故排除D;根据“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法国就确立起议会制度,不再发生革命了”可知各政治派别认同了宪法的价值,不再发生暴力革命,故选B。
4. 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说:“因为人民有了投票权利,就成为政府的主宰了。
”这说明A.雅典人民实现了当家作主 B.公民大会是日常司法机关C.雅典公民通过投票参与国家管理D.雅典公民利用陶片投票选举最高权力机构参考答案:C5. 人类自产生之日起,就有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第二部分经济文明历程第六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4讲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一、选择题1.《关于秦汉农业的若干问题》一文中写道:战国初期,粮食产量每亩只有一石半左右(合今1.05石),西汉时,据农学家氾胜之讲,“中田十三石(合今3.76石),薄田十石(合今2.89石)”。
这说明( )A.铁犁牛耕技术得到推广B.精耕细作生产有所发展C.国家重农政策效果显著D.小农生产的优越性显现答案 B 精耕细作的特点就是在有限的土地上,通过提高耕作技术,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材料中战国初期到西汉粮食亩产量的大幅提高,正说明了精耕细作生产有所发展,故B项正确。
2.(2016课标Ⅰ)右图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
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答案 D 随着土地的集中,汉代出现了新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田庄,农事图体现的正是汉代大地主的田庄上多人共同劳作的情形,故D项符合题意。
个体农户劳动力有限,不会出现农事图中多人共同劳作的情形,A项错误;农事图体现的是多人共同劳作,无法说明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B项错误;汉代不存在土地公有制,C项错误。
3.(2018云南师范大学附中月考)宋人曾说:“(富民)虽田连阡陌,家资钜万,亦只与耕种负贩者同是一等齐民。
”明清时期的人又说:“夫所谓富民者,制田里、供赋税、给徭役者也。
”中国古代“富民”()A.富民没有特权,只是平民B.是国家赋役的主要承担者C.是“四民”中的“士”阶层D.像官僚阶层那样拥有免税权答案 A “(富民)虽田连阡陌,家资钜万,亦只与耕种负贩者同是一等齐民”可知古代的富民没有什么特权,故A项正确。
4.(2015课标Ⅰ)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
这反映出( )A.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C.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答案 A 从材料信息看,宋代东南沿海地区的一些民间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其实质是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故选A项。
2020届高三模拟考试全国I卷.文科综合历史24.周代通过分封,使姬姓周人的亲族迅速遍及天下,北起燕山,南至汉水,西起陕.甘,东到齐鲁,到处都楔入了姬姓人群。
这说明,分封A.旨在抑制地方诸侯势力B.削弱了周王室统治力量C.萌发了宗族认同的意识D.奠定了地缘政治的基础25.汉武帝元封五年,刺史“假印绶,有常治所”,由使臣性的监察官,变为常住性的中央派驻地方的监察机构。
这一变化A.扩大了刺史监察职权B.有利于提高监察效率C.废止了郡国并存制度D.便于了刺史惩处贪官26."下表是不同文献对唐宋时期江南经济状况的记述。
据此可以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长安地区物资严重缺乏B.江淮已成为全国经济重心C.扬州成为最富庶的城市D.江南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27.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极力驳斥“有公而无私”,指出“人道就是对人私利与欲望的满足,道德就存在于人们的物质利益之中”。
这一主张A.彻底否定了宋明理学B.旨在批判君主专制统治C.适应了工商业的发展D开启了思想启蒙的先河28. 1907年,河南中州凭心煤矿公司拟续招股本以扩大规模,在遇到困难的情况下,该地藩司(地方行政部门)以银“二十万,即人该公司,俾资经营”。
由此推知,当时A.政府借机抑制民营企业规模B.清政府仍恪守传统经济政策C.近代民族企业发展步履艰难D.民族企业生存环境得到改善29.1913年11月,《民权报》发表评论说:“集会结社,犹如疯狂,而政党之名,如春草怒生,为数几至近百。
”这一-评论折射出A.传统政治模式被颠覆B.政治斗争空前激烈C.政治民主化基本实现D.民主观念深人人心30.1929年4月,毛泽东给中共中央的信中指出:“农村斗争的发展,小区域红色政权的建立,红军的创造和扩...是)促进革命潮流高涨的主要条件。
”这反映出.A.中国共产党革命重心已转向农村B.毛泽东初步形成了新的革命思想C.“工农武装割据"得到全党认同D.中国革命摆脱了苏联道路的束缚31.图6是1953年的宣传画《建政权,选好人》。
晋城市2020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历史本试卷共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主要考试内容:通版高考全部内容。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1.周代在王位和诸侯国国君继承对象的选择上,首先考虑的是嫡出,若没有嫡出之子,再考虑庶出;在坚持“立嫡”原则的同时,还要坚持以年龄排序的原则,由长及幼,不能错乱。
这说明周代 A. 儒家“尊老敬长”的礼制成为政治准绳 B. 分封制是宗法制的前提与基础 C. 官僚政治的巩固须借助嫡长子继承制 D. 注重维系政权继承的稳定性 【答案】D 【解析】【详解】周代规定王位和诸侯国君继承实行嫡长子继承制,这有利于维系政权继承的稳定性,故选D 项;材料体现了宗法制,没有涉及礼制,故排除A 项;宗法制是分封制实行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的具体体现,故排除B 项;周代实行贵族政治,不是官僚政治,故排除C 项2.从殷商时期的“唯天监下典厥(道)义”,到西周时期的“遵王义”,再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人一义”,即思想家们共用“义”的概念名称,均从“义”之“亲亲尊尊”内核人手进行理论改造,使“义”的性质及内涵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
这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 A. 人本文化的会通精神流行 B. 诸子思想具有同源异流特征 C. 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 D. 士人的民本意识正在形成【答案】B 【解析】【详解】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们共用“义”的概念名称,均从“义”之“亲亲尊尊”内核人手进行理论改造,使“义”的性质及内涵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说明诸子思想具有同源异流特征,故选B ;A 无法体现“使‘义’的性质及内涵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排除;西汉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排除C ;材料没有涉及民本意在,排除D 。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们共用‘义’的概概念名称……使‘义’性质及内涵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
3.西汉桓宽在《盐铁论》中记载了汉昭帝时所召开的盐铁会实况。
法家思想代表桑弘羊站在加强中央政府权威的角度,要求加强严刑峻法,崇尚功利,重视工商,坚持盐铁专卖;儒家思想代表们则要求讲道德仁义,反对与民争利,主张废除盐铁专卖。
这反映了当时A. 儒家正统地位受到了挑战B. 社会环境相对宽松自由C. 统治者实施德主刑辅政策D. 在治国理念上存在争论【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的儒家和法家代表人物针对盐铁问题提出了针锋相对的主张,这表明当时在治国理念上存在争论,故选D项;儒家思想正统地位受到挑战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因此A项与史实不符,排除;材料只是反映法儒两家代表关于盐铁专卖的观点,不能得出当时的社会环境相对宽松自由,而且这也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材料能体现统治者礼法并用,但无法体现以德政为主、刑法为辅的特点,排除C项。
4.如图为西安大雁塔唐代进士题名帖。
大雁塔位于陕西西安的慈恩寺中,为唐玄奘所建。
唐朝新中进士,均在大雁塔内题名,故以“雁塔题名”代称进士及第。
雁塔下题名成为时人光宗耀祖的目标追求。
对此解释合理的是,唐代A. 科举取士的形式趋向于僵化B. 书法艺术受到士人推崇C. 科举考试的社会影响力凸显D. 文学素养影响科举功名【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可知,“雁塔题名”成为进士及第的代称,雁塔下题名成为时人光宗耀祖所追求的目标,说明科举考试的社会影响力凸显,故选C项;材料没有涉及科举取士的形式,故排除A项;材料主题与书法艺术无关,故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文学素养与科举功名的关系,故排除D项。
5.宋人赵抃任越州知州时,正遇天灾,粮缺价高,他便“揭榜于通衢,令民有米增价以粜。
于是米商辐辏,越之米价顿减,民无饥死”。
这表明赵抃A. 不再对商业实施行政管理B. 改革赋税制度以发展商业C. 利用市场规律来渡过危机D. 废弃抑商政策以照顾民生【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中的“令民有米增价以粜。
于是米商辐辏,越之米价顿减,民无饥死”等信息可知,赵抃利用市场规律调控米价,解决粮食短缺问题,故选C项;仅凭材料不能得出A项结论,且A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故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涉及赋税制度改革,故排除B项;宋代虽然商品经济繁荣,但是政府并没有废除重农抑商政策,故排除D项。
6.朱熹认为人性固然重要,但情为“未发”,把握自己的本性还需从“已发”处用力。
“性无不善,但情迁于物,心所发为情,或有不善。
”由此可知,朱熹认为人性A. 本质是善B. 有善有恶C. 无善无恶D. 本善习远【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可知,朱熹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但是人性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由此可见朱熹认为人性本善习远,因此D选项正确。
A选项并未体现外界对人性的影响;朱熹认为人性本善,习性却相差很远,并非有善有恶和无善无恶,B、C选项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7.明政府在广州设置市舶司,负责管理进出口商船的登记、纳税、收买舶船带来的货物,具体的商务则由“官设牙行与民贸易”。
隆庆之后,牙行由纯粹的买卖中介成为包销外国进口商品和本国商品出口贸易的商业团体。
牙行的出现A. 体现了明朝政府对中外贸易的管控B. 推动了中国对外贸易的繁荣C. 反映出传统闭关锁国政策逐渐松弛D. 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信息“官设牙行与民贸易”“成为包销外国进口商品和本国商品出口贸易的商业团体”可以看出明政府设立的牙行主要负责管理对外贸易,这体现了明朝政府对中外贸易的管控,故选A项;政府对中外贸易的严格控制不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更说不上繁荣,故排除B项;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限制的是对外贸易,不能体现反映出传统闭关锁国政策逐渐松弛,故C项错误;政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政府不利于海外市场的开拓,对国内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限制作用,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故排除D项。
8.下表是清代前期民间年画中所塑造的女性形象(部分)。
这反映出,清代前期A. 底层女性地位上升B. 女性自主意识日益凸显C. 女性维权意识强烈D. 封建礼教内容与时俱进【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的“女子自强”“妇女已经大量迈出家门,参与社会生产实践活动”“妻打男挨”等信息凸显了当时女性的自主意识,故选B项;材料未体现底层妇女地位和女性维权意识,故排除A、C两项;材料没有涉及封建礼教内容的变化,故排除D项。
9.1896年至1898年,上海时务报馆实际上成为各种维新事业的联络站,共有40人自浙江、四川、江苏、湖北、槟榔屿等多地来信,请求帮助办理各类事项近60项,涉及拟开办学堂请代聘各科老师,请代为销售、推广报刊,请帮助设学堂、办公司等。
据此可知,当时A. 维新派抓住了变法成功的关键B. 学习西方成为社会的共识C. 维新变法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D. 维新变法与中国实际结合【答案】C【解析】【详解】1896年至1898年,上海时务报馆实际上成为各种维新事业的联络站,涉及多地众多维新事业,说明当时维新变法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故选C;材料信息不能体现维新派是否抓住了变法成功的关键,排除A;材料无法体现学习西方成为社会的共识,排除B;材料不能说明维新变法是否与中国实际结合,排除D。
10.下面为1893~1910年中国进口商品种类比较表(单位:%)。
据表可知,这一时期A. 中国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增强B. 西方加大了对华商品倾销C. 中国轻工业获得一定的发展D. 民族工业的发展面临绝境【答案】C【解析】【详解】据表中直接消费资料进口呈现下降趋势,结合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史实可知,这是当时中国轻工业获得一定程度发展的结果,故选C选项;材料体现的是中国的民族工业有所发展,说明中国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有所下降,A选项排除;B选项表述与表中直接消费资料进口呈现下降趋势不符,且甲午战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故排除B选项;材料体现的是民族工业有所发展,陷入绝境的说法错误,D选项排除。
11.1912年元旦,发表在上海《申报》的《新祝词》写道:“我四万万同胞如新婴儿新出于母胎,从今日起为新国民,道德一新、学术一新、冠裳一新。
前途种种新事业,胥吾新国民之新责任也。
”由此可知,辛亥革命A. 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追求B. 维护了社会道德的底线C. 促进了学术研究的进步D. 转变了人们的审美观念【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可知,《新祝词》提出不但要革新道德、学术,而且也要革新服饰风格,这表明辛亥革命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追求,因此A选项正确。
B选项错误,辛亥革命改变了人们的道德观念,在此之前道德底线并未被突破;C、D两项都被包含在A选项中,不能全面的概括材料信息。
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12.中共中央在大革命后期发表的《中国革命之争论问题》中指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互争其在革命军队中之影响,这是互争领袖权的斗争之很重要的一方面……共产党应力求取得革命军队的领袖权。
”这表明当时中共中央A. 受到共产国际的深刻影响B. 意识到革命领导权的重要C. 着力开辟农村革命道路D. 尚不清楚中国革命的性质【答案】B 【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在大革命后期,中共中央认为“共产党应力求取得革命军队的领袖权”,这说明当时中共中央意识到革命领导权的重要,因此B 选项正确。
A 选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共产国际对中共中央的影响;C 选项错误,大革命时期中共中央并未着力开辟农村革命道路;D 选项错误,材料表明当时中共中央已认识到革命领导权的重要性,1922年中共二大上就已经明确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性质和任务。
故正确答案为B 选项。
13.20世纪40年代末,中国共产党主办的《新华日报》报道:“过去是‘母猪不敬神,娘们不算人’……而现在则完全变了,妇女已上了桌面。
人人有了一份财产,共同劳动,共同处理。
”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婚姻自主成为新时尚B.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扩大C. 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D. 解放区妇女地位的提高【答案】C 【解析】【详解】材料现象体现了20世纪40年代末,妇女的社会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结合材料时间和中国共产党主办的《新华日报》等信息可知,这是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的结果,故选C 项;材料没有反映婚姻自主的相关信息,故排除A 项;B 项表述与材料中“20世纪40年代末”的时代背景不符,故排除B 项;D 项表述属于材料现象,不是导致现象的主要原因,故排除D 项。
14.下面是一幅创作于1953年的宣传画,该宣传画反映出当时我国A. 人民群众建设祖国的热情高涨B. 人民公社获得了广大群众拥护C. 家庭副业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D. 农业合作化运动出现“浮夸风”【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中的“1953年”可知当时我国实行“一化三改”活动,也就是“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运动。
漫画中的文字“合作社养猪”“男女老幼其劳动”“爱国增产真光荣”等信息则反映当时人民群众建设祖国高昂的热情,故选A项,排除D项;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于1958年,与材料中“1953年”不符,故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合作社养猪”,不是家庭副业,故排除C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