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点温度合成换热网络的理解
- 格式:doc
- 大小:52.50 KB
- 文档页数:4
名词解释2•夹点的意义(夹点处,系统的传热温差最小(等TArmin ),系统用能瓶颈位置。
夹点处热流量为0 ,夹点将系统分为热端和冷端两个子系统.热端在夹点温度以上,只需要公用工程加热(热阱),冷端在夹点温度以下,只需要公用工程冷却(热源);)2、夹点技术夹点技术是以热力学为基础,从宏观角度分析过程系统中能量流沿温度的分布,从中发现系统用能的“瓶颈”所在,并给与解瓶颈的方法。
夹点设计法三条原则:(1)应该避免有热流量穿过夹点(2)夹点上方应该尽量避免引入公用工程冷却物流(3)夹点下方应该尽量避免引入公用工程加热物流夹点匹配的可行性规则与经验规则3、过程系统能量集成过程系统综合是以合理利用能量为目标的全系统能量综合问题,它从总体上考虑过程中能量的供求关系以与系统结构.操作参数的调优处理,已达到全过程系统能量的优化综合。
(以用能最小化为目标的考虑整个工艺背景的过程能量综合)设备在系统中的合理放置:(1)分离器与过程系统热集成时,分离器穿越夹点是无效的热集成;(2)分离器完全在夹点上方或完全在夹点下方均是有效的热集成。
(3)热机不穿越夹点的设置,是有效的热集成。
(4)热泵穿越夹点的设置是有效热集成。
4、过程用能一致性原则利用热力学原理.把反应、分离、换热、热机、热泵等过程的用能特性从用能本质的角度统一起来,把全过程系统能量综合问题转化为有约束的化热网络综合问题。
5、利用夹点分析进行过程系统能量集成,调优策略的原则:设法增大夹点上方总的热流股的热负荷,减少总的冷流股的热负荷;设法减少夹点下方总的热流股的热负荷,增大总的冷流股的热负荷。
即所谓的“加减原理”。
6、化工过程系统模拟采用一反映研究对象本质和内在联系,与原型具有客观一致性,可再现原型发生的本质过程和特性的模型,来进行设计和研究原型过程的方法。
(对于化工过程.在计算机上通过数学模型反映物理原型的规律)三种基本方法:序贯模块法、联立方程法、联立模块法7、过程系统优化(实现过程系统最优运行,包括结构优化和参数优化)结构优化:改变过程系统中的设备类型或相互间的联接,以优化过程系统。
夹点技术原理及其在换热网络优化中的应用夹点技术原理及其在换热网络优化中的应用工093 林媛10091707摘要:能源危机的到来,节能降耗已是大势所趋。
夹点技术是换热网络、水网络优化最实用的节能技术。
本文主要介绍了夹点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近几年在工程设计中的广泛应用和良好前景。
关键词:夹点技术;换热网络;过程工程;节能系统1 前言能源与人类文明和社会的发展一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是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
在当今的世界上,能源问题更是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
随着能源危机日益加深,过程集成方法成为热点话题,而夹点技术以其独有的实用、简单、直观和灵活?的优点正在被广泛使用,经过20多年的发展,夹点技术已从热回收的特殊工具发展成为一种卓有成效的过程设计方法,它是过程系统综合的强有力方法,其研究和应用对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增加经济效益、提高竞争能力等都有重大意义,在我国的工业和企业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夹点技术(Princh T echnology,pinch又译作窄点、狭点、挟点)是英国Bodo Linnhoff 教授等人于70年代末提出的换热网络优化设计方法,后来又逐步发展成为化工过程综合的方法论。
夹点技术是能量回收系统分析的重大突破,80年代以来夹点技术在欧洲、美国、日本等工业发达国家迅速得到推广应用,现已成功地用于各种工业生产的连续和间歇工艺过程,应用领域十分广阔,在世界各地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2 夹点技术基本原理工艺过程存在多股冷、热物流,过程综合就是要设计出能使冷热物流充分换热以尽可能回收热量,并同时满足投资费用、可操作性等方面的约束条件的过程系统。
夹点技术是以化工热力学为基础,以经济费用为目标函数,对换热网络的整体进行优化设计。
优化过程包括冷热物流之间的匹配,冷热公用工程的类型和能级选择;加热器、冷却器及系统中一些分离器、蒸发器等设备在网络中的合适放置位置;节能、投资和可操作性的i维权衡。
换热网络夹点技术
换热网络夹点技术是一种应用于传热系统中的先进技术,用于改善传热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
它可以提高传热效率,减少发动机失速,保证系统安全运行。
有效的换热器夹点技术可以使系统效率提高20%以上。
换热网络夹点技术具有多种优点,其中最为显著的一点就是可以提高系统效率。
在汽车发动机或空调系统中,采用这种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汽车的加速和降温能力,从而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性能。
此外,换热网络夹点技术还可以降低系统的抗冲击能力,提高系统可靠性,这将有助于降低故障概率。
换热网络夹点技术的安装和维护也相对简单,因为它不需要复杂的设备和工具,也不需要大量的电力和特殊的材料。
在安装过程中,只需根据设备的指示和规定,将整个换热网络以及换热网络夹点的部件连接起来,这样就可以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性能。
换热网络夹点技术的缺点也不容忽视,其中最大的缺点是成本较高。
换热网络夹点技术设备需要专门设计与深入研究,而且施工也相对复杂,价格成本高,考虑到这些因素,使用这种技术可能会带来投资回报期较长的问题。
总而言之,换热网络夹点技术是一种先进而有效的技术,可以提高传热系统的可靠性和性能,但也会带来一定的成本。
在决定是否使用这种技术时,应该考虑到设备价格、系统成本和可靠性等因素,并根据实际情况形成合理的决策。
运用夹点设计法对一实际换热网络的改造作者:王君吴宗发李多松等来源:《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第04期摘要:随着能源价格的不断提升,化工企业的节能降耗成为紧迫必行的任务。
通过在对一实际过程的换热网络结构分析的基础上提取热、冷工艺物流,在给定的最小传热温差(20 ℃)限制下运用夹点设计法合成具有最大热回收的新换热网络;采用断开热负荷回路、取消热负荷较小的换热器达到减少换热器个数、简化网络的目的;由于热负荷转移造成了某些换热器传热温差违反最小传热温差限制、甚至出现传热温差为负值(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情况,采用能量松弛法恢复这些换热器的传热温差至给定的最小传热温差。
经过调优后换热器网络总换热设备个数与原实际网络的相同,但与原实际网络相比,热、冷公用工程均节省1 220 kW。
关键词:换热网络;夹点设计法;最小传热温差;改造中图分类号:TK1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1098(2014)04-0038-04随着能源价格的不断提升,化工企业的节能降耗成为紧迫必行的任务。
各种节能技术运应而生[1-3],其中夹点技术是一种比较成熟的节能技术,它是以热力学为基础,从宏观的角度分析过程系统中能量流沿温度的变化,从中发现系统用能的瓶颈并予以解除的一种方法[4-5]。
国外著名的工程公司如赫斯特、拜耳、联碳、杜邦及三棱等较早运用夹点技术进行新厂设计和老厂改造,在降低能耗、减少投资、保护环境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国内高校和设计部门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运用夹点技术并取得实效[6]。
本文采用夹点设计法,对一实际过程换热网络进行重新设计,并提出改造方案。
1实际换热网络结构某实际过程换热网络如图1所示,该过程的换热过程描述如下。
图1某实际过程换热网络结构温度为50 ℃的某反应原料(FEED1)进入系统,在换热器E1(热负荷1 980 kW)中被反应器出口物流(REAOUT1)加热到149 ℃(FEED2),再经过加热器H1(热公用工程用量1 220 kW)加热到210 ℃(FEED3)进入反应器REACTOR;反应器出口物流(REAOUT1)经过换热器E1被冷却到160℃(REAOUT2)进入精馏塔COLUMN。
夹点理论及其在换热网络中的应用研究摘要:随着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各个领域的迅速发展,大大增加了能源的消耗,石油化工作为耗能的重点行业,其中的换热网络是耗能的关键。
因此,优化换热网络结构,并尽可能回收热量是我们当下必须要做的,研究人员利用夹点理论对换热网络进行优化,在节能降耗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本文将对夹点理论概述、夹点技术原理及其设计以及夹点理论在换热网络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以此来推动夹点理论在换热网络中的应用,进而推动石油化工行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夹点理论;换热网络;应用;研究前言:相对于国外发达国家,我国是能源消耗大国,且能源利用率较低,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十分不利。
因此,节能降耗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近年来,夹点理论在石油行业的普及和发展,通过对换热网络进行优化,在石油行业节能降耗以及降低成本等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一、夹点理论概述夹点理论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由英国教授提出的,直到80年代在能量回收方面具有重大突破,并在大部分西方国家得到了迅速的推广和普及,直到今天,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认可,促进了相关领域的发展,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具有杰出的贡献。
夹点理论主要是指将热力学作为基础,从整个系统中分析、整理能量的具体分布,并在中间找到耗能点,最终解决耗能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对于传统的节能技术,夹点理论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能源消耗,也能够更加快速地找到能源消耗点,并及时对设备进行优化,解决能源消耗过高的问题[1]。
夹点理论的设计工艺主要针对冷、热两大物流,能够促进二者之间换热并最大程度将热量回收,最终将回收热量继续投入生产等方面。
因此,夹点理论就是通过冷、热物流的运动轨迹对整个工艺过程进行分析,最终确定节能降耗以及优化改造的策略。
二、夹点技术原理及其设计夹点理论要达到的目的是将能量回收最大化,通过设备工作热量曲线将阻碍回收热量的点找到,并且经过合理、科学的改造,使其顺利回收热量,达到最优程度[2]。
利用夹点技术设计换热网络马连强Ξ郑开学 贺鑫平 高建红 华陆工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西安 710054摘要 介绍夹点技术的基本概念以及利用夹点技术设计换热网络的原则,列举利用夹点技术设计换热网络过程的实例,并简单介绍换热网络优化方面的基本知识。
关键词 夹点技术 换热网络 设计 夹点技术(Pinch P oint T echn ology)是由Linnhoff为首的英国帝国化学公司(I1C1I)的系统综合小组开发的。
这个小组曾在1977~1981年对老厂技术改造及新厂建设的18项工程设计进行了重新设计计算,发现用新的原理设计平均可以节能30%,有的项目不仅可以节能,而且重新安排后节省了投资。
1982年美国联碳公司请Linnhoff指导,在一年时间内试算了9个工程实例,结果证明,用这种方法平均可以节能50%,用于老厂技术改造的设备投资一般可以在2~12个月内回收。
因而这种技术被认为是成熟的并可以在工业中普遍推广使用。
经验证明,采用这种方法在新设计中可节省能源和设备投资,在老厂技术改造中可用较少设备投资回收尽可能多的能量。
1 基本概念111 TH图工艺流股的热特性可以用TH图很好地表示出来。
当向某冷流股加入热量dQ时,如果温度变化为dT,则可以用式(1)描述:dQ=W・Cp・dT(1)式中,W为冷流股的质量流量,kg/h;Cp为冷流股的比热,kJ/(kg・℃)。
对于特定的冷流股,如果在温升范围内C p 变化不大,可将W・Cp当成常数,定义为热容流率CP,即:CP=W・Cp(2)则式(1)变为:Q=CP(T T-T S)=ΔH(3)式中,T T为冷流股的目标温度,℃;T S为冷流股的供给温度,℃。
这样就可以把该冷流股加热的过程用TH图表示出来,如图1所示。
图1 流股的TH图流股TH图的斜率为热容流率CP的倒数1/ CP,CP越大,斜率越小,在同样的热负荷下流股的温度变化越小。
当冷流股在温升范围内比热Cp变化显著时,流股的TH图是非线性的,在这种情况下可将温升范围分为若干个比较小的温度区间,在各个温度区间分别画出TH图。
)(s t p T T Wc Q H -==∆利用夹点温度合成换热网络
摘要:化工生产中存在着大量的需要换热的工段,有些需要加热,有些需要冷却或冷凝。
如果能够合理地设计好换热网络系统,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公共供热或供冷,而且还可能减少设备投资,达到节能的目的。
夹点技术(Pinch Technology )是合成换热网络常用的综合设计技术。
利用该技术设计合成公共供热或供冷最小的换热网络,在降低能耗,减少投资,保护环境等方面成效显著。
关键词:夹点技术、夹点的确定及意义、换热网络合成
1.夹点技术
夹点技术是以热力学为基础,从宏观的角度分析过程系统中能量流沿温度的分布,从中发现系统的用能“瓶颈”所在,并给以“解瓶颈”的一种方法。
夹点限制了换热网络可能达到的最大热回收。
用夹点技术设计合成的换热网络,可推广应用于整个过程系统的能量分析与调优。
目前,夹点技术在实际中应用广泛,取得较好的成效。
我国高校,设计部也已将夹点分析方法用于原油预热系统的节能改造,取得满意效果。
1.1温焓图
用温焓图(T-H 图)能够简单明了地描述过程系统中换热网络中物流的热特性。
在温焓图上可以用一段线段或曲线描述物流的换热过程。
例如,当某一工艺物流从供应温度Ts 加热或冷却到目标温度Tt,其所需的热量或冷量(该过程的焓差)为
式中,W 为质量流率kg/h;Cp 为比热容,kJ/kg.K;
由此,就可在温焓图中画出表示物流温度及热量的变化的直线。
若Q 为负值,表示物流被冷却,需要冷量,在图中的直线为有一条箭头指向左下方的直线;若Q 为正值,表示物流被加热,需要热量,在图中的直线为有一条箭头指向右上方的直线。
若为一水平线,则表示为饱和物质流体的焓变,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若为曲线,则表示为多组分物质流体的热量变化。
1.2组合曲线
在一个过程系统中,会有多股热物流和冷物流,在研究过程中,常常把多股物流在温焓图中有机结合在一起,同时考虑冷热物流的匹配换热问题,这样才更有意义。
因此,即需在温焓图中画出组合曲线。
在温焓图中,可做出多股热物流和多股冷物流的热组合曲线和冷组合曲线。
即把相同温度间隔内物流的热负荷累加起来,然后在该温度间隔中用一个具有累加热负荷值的虚线物流来代表即可。
2、夹点的确定及意义
2.1夹点的确定
(1)作图法
夹点的位置可以在温焓图中直观的确定出来。
为确定夹点温度,需知道最小传热温差m in T ∆。
在温焓图中先根据所给的温度作出热物流组合曲线和冷物流组合曲线,让两条物流曲线在水平方向上相互靠近,当两物流曲线在某处的垂直距离正好等于m in T ∆时,该处即为夹点。
由此即可确定热流体的夹点温度和冷流体的夹点温度,热冷流体的夹点温差刚好等于m in T ∆。
确定夹点后,还可以在温焓图中确定过程系统中所需最小公用工程加热量Q H,min ,最小公用工程
冷却量Q C,min 以及最大回收热量Q R,max 。
夹点把过程系统分隔成了两部分,即夹点上方和夹点下方。
夹点上方为热端,只需用公用工程加热,夹点下方为冷端,只需用公用工程冷却。
(2)表格法
① 确定区间温度
将所有冷流体的供应温度和目标温度上升m in T ∆/2,将所有热流体的供应温度和目标温度下降m in T ∆/2,将调整后的温度从高到低排列,得到若干温度区间。
② 计算所需热量或冷量
在每个温度区间的热平衡内,计算各温去所需热量或冷量。
公式为∑∑+--=∆))((1i i C H i T T CP CP H
i H ∆有正有负,一般,夹点就在i H ∆小于
0的区间。
③ 计算热级联
找到最小的的外加热量,使原来的输出热量为负值的区间变成输出热量为零的区间,该区间的下限温度就是夹点的温度。
2.2夹点的意义
夹点的意义有如下2点:
(1)夹点出热冷物流间传热温差最小,为m in T ∆,它限制了过程系统能量的回收,成为了系统用能的“瓶颈”。
为此,需要改善夹点,以“解瓶颈”。
(2)夹点处过程系统的热流量为零。
即夹点处没有热流流过。
3、换热网络合成
换热网络的合成就是利用夹点技术设计出能够回收最大热量的换热网络。
而换热网
络是有很多的,所以需要对换热网络进行优化。
所谓的换热网络的优化,是在完成规定换热任务下可能换热器数目最小,也有可能是公用工程消耗的能量最小,或是总操作费用最小。
目前,最常用的是公用工程能量消耗最小及总操作费用最小两个指标。
由上述已可确定夹点,由此即可设计换热网络。
根据夹点的意义,在换热网络设计
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夹点上方不能引入任何冷工用工程;
(2)夹点下方不能引入任何热工用工程;
(3)在夹点处不能有跨越夹点的传热。
此外,在进行设计应用时,还应遵循换热器的流股匹配法则:
① 夹点之上的所有的热流在夹点处只能和那些热容流率比自己大或相等的 冷流相匹配;即保证在传热过程中传热温差大于最小传热温差;即C H CP CP ≤
② 夹点之下的所有的冷流在夹点处只能和那些热容流率比自己大或相等的热流相匹配;即保证在传热过程中传热温差大于最小传热温差;即H C CP CP ≤
除此之外,还须满足一个要求,即最大限度地满足其中一个流股的换热,使这一流股的热量尽量用一台换热器用尽。
如果在夹点之上,则先满足热流股;如果在夹点之下,则先满足冷流股。
根据所述的设计原则、匹配法则、基本要求,即可合成换热网络。
虽然利用夹点技术可以设计出最大能量回收系统的换热网络,但从经济上讲,并不是最优的系统,所以,还可以对换热网络进行改善,使其更优化。
结论
换热网络的合成需要利用夹点技术。
夹点技术是以热力学为基础,从宏观的角度分析过程系统中能量流沿温度的分布,从中发现系统的用能“瓶颈”所在,并给以“解瓶颈”的一种方法。
夹点的确定需要在温焓图中利用热冷物流的组合曲线确定。
让热冷两条物流曲线在水平方向上相互靠近,当两物流曲线在某处的垂直距离正好等于m in T ∆时,该处即为夹点。
夹点确定后,即可确定过程系统中所需最小公用工程加热量Q H,min ,最小公用工程冷却量Q C,min 以及最大回收热量Q R,max 。
利用所确定的夹点,就可以合成换热网络。
致谢 感谢韩媛媛老师的教导
参考文献
【M 】张卫东 孙巍 刘君鹏等 化工过程分析与合成 【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16,277~287
【M 】方利国 化工过程系统分析与合成 【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3,,102~115
【M 】都健 化工过程分析与合成 【M 】大连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202~211
附:
附:
解:根据表格法步骤,将2、4热流体的供应温度和目标温度下降2/m in T ∆,得195,175,85,55;将1、3冷流体的供应温度和目标温度上升2/m in T ∆,得175,170,115,55。
将两个温度序列合并从高到低进行排列:195,175,170,115,85,55;共6个温度,5个温度区间,整理后填入表中
由表得,第4级的输入热量为0,所以夹点就在第4级的上限温度115℃处,由此得到热流体在夹点处
的
温度
为120
℃,冷
流体
在
夹点
处的
温
度为
110℃。
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