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痛分娩在产程中的应用和护理
- 格式:doc
- 大小:48.50 KB
- 文档页数:7
导乐无痛分娩在临床分娩镇痛中的观察护理发表时间:2017-03-17T14:48:20.847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第2期作者:袁爱静[导读] 在产妇结束分娩的2~ 24 h,对产妇的阴道流血和宫缩情况进行严密的观察,及时对出血情况进行处理。
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山东聊城 252000摘要:本文对我院的48例初产妇进行导乐无痛分娩,观察其在临床分娩镇痛中的作用和护理效果。
关键词:导乐;无痛分娩;护理导乐无痛分娩先进化、人性化,在产妇的分娩过程中由专业的导乐助产士陪伴,在生理、心理、感情上对产妇进行科学的指导,缓解产妇的恐惧、焦虑等不安心理,增强产妇的分娩信心,保证分娩的顺利完成。
1 一般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从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进行产检和分娩的初产妇中抽取出48例,年龄22-39岁,平均年龄(30.5±2)岁,孕龄36+6-41+1周,平均(38.5±2)周,所有产妇均进行导乐无痛分娩。
所有初产妇均无麻醉禁忌和妊娠并发症并同意进行经阴道分娩。
1.2护理方法1.2.1 对产妇进行导乐陪伴因为初产妇了解分娩的知识比较少,容易导致产妇产生剧烈的宫缩,使产妇焦虑、紧张。
在48例初产妇中,有36 例出现不同程度的抑郁和焦虑,有6例初产妇对胎儿的性别担心过度而使思想负担加重。
在所有产妇入院后,由专业的导乐助产士进行接待,然后对所有产妇宣教产前健康知识,导乐助产士主动关心产妇的具体情况对其进行热情周到的服务,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并取得产妇的信任。
产妇的宫口扩大到 2 ~ 3 cm时,就派专业的导乐助产士一直陪伴至产妇出院后。
在分娩前的一段时间内,导乐助产士要细心的为初产妇讲解其分娩的基本过程、疼痛出现的时间、疼痛的性质、疼痛的程度等,让产妇准备好。
根据产妇和产妇家属的意愿,同意一位家属进行陪伴[1]。
1.2.2 对产妇的体位进行护理在第一产程阶段,导乐助产士可以借助分娩球对产妇的体位进行调整,让患者可以舒适的进行分娩。
无痛分娩在产科临床中的效果分析与评价无痛分娩是针对分娩时产妇产痛而采用的一种医学技术。
其主要通过使用镇痛和麻醉药物,达到减轻分娩痛苦和提高分娩质量的目的。
随着近年来医学科技不断提高,无痛分娩已成为临床常规操作,不仅可以为产妇提供舒适、安全的分娩体验,同时也被认为是一种现代化的生育方式。
本文着重对无痛分娩在产科临床中的效果进行分析与评价。
1、减轻产痛,提高分娩质量无痛分娩主要是在产痛发生前或产痛发生时及时使用镇痛麻醉技术进行镇痛,以达到减轻产痛和改善产妇的心理状态,减少产程的时间和疼痛感。
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分娩质量和顺利完成分娩。
此外,由于产妇在无痛状态下产痛感减轻,其体力及神经系统不会受到过度的消耗,故会有更多的体力去应对产程中的各种情况。
2、减少不良反应风险无痛分娩技术相较于自然分娩存在着一些不适应症及禁忌症,如产妇心功能不全、高血压、哮喘、过敏反应等。
若不严格掌握使用条件,无痛分娩会出现意外不良反应,例如镇痛药物过量使用会导致药物中毒,进而影响产妇及胎儿健康。
然而,掌握无痛分娩操作技术及注意合理用药选择,可以大大减少不良反应风险。
3、需重视后遗症问题无痛分娩又称麻醉分娩,虽然镇痛效果显著,但手术后遗症隐患较大,例如疼痛区域肿胀、恶心、呕吐等。
此外,可能导致产程延长,产妇力竭,终究必须引产或剖宫产。
因此,医护人员必须谨慎把握用药量和手术操作流程,保证产妇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无痛分娩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得到越来越多的产妇和医生的认可。
但由于其适用范围、操作技能和管理执业等级的不同,导致不同机构的无痛分娩率存在波动。
因此,要规范无痛分娩的临床操作,建立健全的评估方法,摸索出真正适合我国的无痛分娩标准操作流程。
这不仅对于我国整个医学水平的提高有着关键的作用,更为保证了产妇及胎儿的健康和安全。
无痛分娩在产科的临床应用分析xx年xx月xx日•无痛分娩技术的简介•无痛分娩在产科的应用现状•无痛分娩的实施方式及效果•无痛分娩在产科的应用前景及挑战目•结论录01无痛分娩技术的简介指在保证母亲和胎儿安全的前提下,通过药物和护理措施缓解产痛,使分娩过程更加舒适和安全。
无痛分娩的定义无痛分娩适用于所有能够自然分娩的产妇。
适用人群根据具体情况可采用非药物镇痛和药物镇痛两种方法。
分娩镇痛方法自1940年代开始,国外开始研究无痛分娩,并逐渐推广应用。
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无痛分娩普及率已达到80%以上。
国外无痛分娩发展历程自1970年代开始,国内开始研究无痛分娩,但普及率较低。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分娩质量要求的提高,无痛分娩技术在国内逐渐得到重视和应用。
国内无痛分娩发展历程无痛分娩的历史与发展无痛分娩的优点与缺点•优点•减轻产痛:无痛分娩能够有效减轻产痛,使产妇更加舒适地度过整个分娩过程。
•缩短产程:无痛分娩可有效缩短产程,有助于减轻产妇的疲劳和心理负担。
•提高母婴安全性:无痛分娩可减少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母婴安全性。
•提高产妇满意度:无痛分娩使产妇更加舒适,提高产妇的满意度。
•缺点•分娩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低血压、头痛等不良反应。
•延长产程:无痛分娩可能会延长产程,需要密切观察和及时处理。
•需要专业人员监护:无痛分娩需要专业医护人员进行监护和管理,以确保母婴安全。
•需要一定费用:无痛分娩需要一定的药品、设备等成本费用,可能会增加产妇的经济负担。
02无痛分娩在产科的应用现状普及率高无痛分娩在西方国家已得到广泛应用,其中英国、美国等国家无痛分娩的普及率已达到80%以上。
临床效果显著由于西方国家对无痛分娩的重视程度较高,因此其临床应用效果也较为显著,能够有效减轻产妇的痛苦。
无痛分娩在西方国家的应用情况逐渐受到重视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提高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无痛分娩逐渐受到国内医疗界的重视。
无痛分娩工作实施方案一、背景。
无痛分娩是一种通过药物麻醉技术,使产妇在分娩过程中不感到疼痛的方法。
它可以有效减轻产妇的疼痛感,提高分娩的舒适度,同时也有利于减少分娩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无痛分娩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也受到了产妇的欢迎。
二、实施目标。
1. 提高产妇的分娩舒适度,减轻疼痛感;2. 减少分娩并发症的发生;3. 提高分娩的顺利进行率。
三、实施步骤。
1. 产前准备。
在产妇入院前,医护人员应对产妇进行详细的评估,了解产妇的病史、过敏史等信息,确保产妇适合接受无痛分娩。
同时,对产妇进行详细的告知,让产妇了解无痛分娩的过程和可能的风险,取得产妇的知情同意。
2. 实施无痛分娩。
在产妇开始出现分娩迹象后,根据产妇的疼痛程度和分娩进展情况,医护人员应及时进行无痛分娩的实施。
首先,对产妇进行必要的监测,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的监测。
然后,根据产妇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无痛分娩技术,如硬膜外麻醉、硬膜内麻醉等。
在实施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产妇的反应,及时调整药物的剂量和输注速度,确保产妇的疼痛得到有效控制。
3. 分娩过程中的监护。
在产妇接受无痛分娩后,医护人员应对产妇进行密切监护,定期检查产妇的生命体征和宫缩情况,确保分娩的顺利进行。
同时,对产妇进行心理护理,鼓励产妇保持情绪稳定,放松身心,有利于分娩的顺利进行。
四、注意事项。
1. 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确保产妇适合接受无痛分娩;2. 严格遵守无痛分娩的操作规程,确保分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3. 在实施无痛分娩过程中,密切观察产妇的反应,及时调整药物的剂量和输注速度;4. 分娩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密切配合,确保分娩的顺利进行。
五、总结。
无痛分娩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分娩方式,对于提高产妇的分娩舒适度、减轻疼痛感、减少分娩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医护人员在实施无痛分娩时,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分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产妇带来更好的分娩体验。
分娩镇痛(无痛分娩)目录一、分娩镇痛的意义及现状二、产时管理及服务模式的探讨三、医务人员必备的素质及技能四、助产人员掌握的适宜技术五、分娩镇痛的临床应用六、产程管理七、小结一、分娩镇痛的意义及现状分娩疼痛引起的应激反应和其他产妇疼痛呻吟声的不良刺激,均会导致产妇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类物质释放增加,使宫缩抑制和子宫血管收缩,最终出现产程延长、酸碱平衡失调和胎儿窘迫等母儿不良后果,因此,应为产妇创造一个安全无痛的分娩环境。
据调查,产妇分娩过程中90%以上有恐惧一紧张一疼痛综合症。
分娩镇痛在于最大程度地减少产妇痛苦,给产妇提供人性化的医疗服务;分娩镇痛是优生医学发展的需要,是现代文明的进步;帮助产妇树立自然分娩的信心,自然分娩才是正常的分娩途径,剖宫产是异常情况的补救措施。
剖宫产虽然不会疼痛,但会带来许多不良影响,如:胎儿肺内羊水排除不彻底,胎儿感觉统合失调。
产妇并发症如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宫外孕、月经不调等。
提高自然分娩率,减少疼痛给母婴带来的不良影响是关爱女性疼痛,关爱人类生殖健康,也是麻醉理论和技术的目标。
2002年美国产科医师协会认为,分娩疼痛是首要考虑的问题,主张只要没有禁忌症,应根据产妇意愿决定何时进行分娩镇痛。
长期以来,剧烈的产痛被视为分娩的正常过程而被忽视。
作为文明产科的标志,减轻和消除产痛是其重要内容之一。
自1847年妇产科医生 Simpson第1次将氯仿成功用于减轻分娩疼痛以来,该项技术已经历了一个多世纪。
近几年来,麻醉医生、产科医生及助产士之间一直在讨论、研究如何使分娩镇痛更加完善,并尽可能不影响产程及胎儿。
目前分娩镇痛方法已基本能满足这些要求。
目前,欧美发达国家分娩镇痛率高达90%以上,中国分娩镇痛率不到1%状况正在逐年改善,现多采用硬膜外置管,患者自控镇痛技术,其镇痛起效快,且持续时间可延长,产妇可以根据疼痛程度,自己启动镇痛泵,灵活、及时有效、药量个体化。
宫缩痛消失后,恐惧感消失,保持了体力,有一定心理治疗作用的效果。
无痛分娩在产科临床中的效果分析与评价无痛分娩是一种通过麻醉技术使产妇在分娩过程中无痛的方法。
目前,在临床上越来越多的产妇选择无痛分娩,因为它可以减轻分娩期间产妇的疼痛,提高分娩质量,降低分娩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
无痛分娩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不良反应,因此需要对其效果进行全面的分析与评价。
无痛分娩的效果分析。
无痛分娩可以减轻产妇分娩时的疼痛,使产妇在分娩过程中更加轻松和舒适。
通过脊麻、硬膜外麻醉等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产妇分娩时的疼痛,从而提高分娩的满意度和质量。
无痛分娩还可以减少分娩期间的并发症,如先兆子痫、胎位不正等,并可以减少产妇分娩时的精神压力,有利于产妇身心健康的恢复。
无痛分娩的效果评价。
在临床实践中,无痛分娩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大量的研究表明,无痛分娩可以显著减少产妇分娩时的疼痛程度,提高分娩的满意度。
无痛分娩还可以减少产妇分娩时的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分娩对产妇身体的影响。
可以说无痛分娩在产科临床中的效果是显著的,并得到了产妇的普遍认可和好评。
无痛分娩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不良反应。
由于无痛分娩需要应用麻醉技术,因此存在一定的麻醉风险。
脊椎穿刺可能会导致脑脊液漏气、感染等并发症,硬膜外麻醉可能会导致腰背部疼痛、头痛等不良反应。
无痛分娩可能会影响产程的进展,导致产程延长,增加了产妇和胎儿的风险。
在选择无痛分娩时,需要充分考虑其风险和不良反应,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无痛分娩在产科临床中的效果是显著的,可以有效减轻产妇分娩时的疼痛,提高分娩的满意度。
无痛分娩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不良反应,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产妇的身体状况和分娩情况,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以确保产妇和胎儿的安全和健康。
还需要加强对无痛分娩的监管和管理,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术水平,为产妇提供更加安全、舒适的分娩环境。
无痛分娩在产科临床中的效果分析与评价无痛分娩是指通过药物麻醉或神经阻滞技术,减轻或消除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疼痛。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痛分娩在产科临床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本文将从无痛分娩的技术原理、临床效果和安全性等方面进行分析与评价。
一、无痛分娩的技术原理无痛分娩的技术原理主要包括药物麻醉和神经阻滞两种方式。
药物麻醉主要通过给产妇注射镇痛药物,如阿托品、丙泊酚等,达到减轻疼痛的目的。
而神经阻滞则是通过给产妇注射局部麻醉药物,如硬膜外麻醉、腰麻等,阻断疼痛传导的神经信号,使产妇在分娩过程中不感到疼痛。
这两种方式既能减轻产妇的疼痛感受,又不会影响分娩的进展和胎儿的健康,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产科临床中。
二、无痛分娩的临床效果1. 减轻产妇疼痛,提高生产体验。
无痛分娩能有效减轻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疼痛感受,提高她们的生产体验,减少分娩时的紧张和恐惧情绪,有利于分娩的顺利进行。
2. 促进产程进展,减少产后并发症。
无痛分娩能使产妇在产程中更轻松地应对宫缩和阵痛,促进宫颈口的扩张和胎儿的下降,从而减少产程的延长和产后并发症的发生。
3. 促进产妇恢复,提高产后质量。
相比于传统的自然分娩,无痛分娩减少了产妇分娩时的疼痛和劳累,有利于产后身心的快速恢复,提高了产后的生活质量。
三、无痛分娩的安全性无痛分娩在产科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无痛分娩的药物和麻醉技术都经过严格的临床验证和监管,对产妇和胎儿的安全性有保障。
专业的麻醉医生和护士团队能够根据产妇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麻醉方案,确保分娩过程的顺利进行。
现代医疗设备和监测技术的应用,能够及时监控产妇和胎儿的生命体征,发现和处理任何意外情况。
无痛分娩在产科临床中具有显著的效果和较高的安全性,对促进产妇的恢复和提高产后生活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也应该指出,无痛分娩并非适用于所有产妇,需要根据产妇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决定是否采用无痛分娩技术。
希望未来能够进一步完善无痛分娩技术,使更多的产妇受益于这一技术的应用。
无痛分娩在产程中的应用和护理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无痛分娩已成为越来越多产妇的选择。
无痛分娩技术的应用能够帮助减轻产妇疼痛,保护产妇的身体,但产后的护理同样重要。
本文将讨论无痛分娩在产程中的应用和护理。
无痛分娩的应用无痛分娩技术是一种通过药物来帮助缓解产妇疼痛的方法。
其通过下列几种方式来实现:•硬膜外阻滞(EPIDURAL):通过向硬膜外腔注射麻醉药物来产生麻醉效果。
•静脉镇痛:通过静脉注射镇痛药物来达到缓解疼痛的效果。
•直肠给药:通过直肠给药来缓解疼痛。
无痛分娩的优点在于:•缓解了产妇的疼痛,使产妇能够更好地参与分娩。
•可以降低产妇的血压、心率等生理反应,保护产妇的身体。
•无痛分娩对产婴没有负面影响。
无痛分娩技术不适用于所有的产妇,存在一些禁忌症,如:•血液凝固功能障碍•脊柱前突•抽搐症•恶心、呕吐等无法耐受副作用的产妇无痛分娩的护理即使经过无痛分娩,产妇依然需要一定的护理。
以下是产妇常见的护理需求: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无痛分娩后,需要严格监测产妇的生命体征。
护士需要观察并记录以下指标的变化:•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
•分泌物的颜色、量和性质等。
产妇的营养和饮食在产妇分娩后,身体疲劳,需要及时补充能量。
因此,医护人员需要根据产妇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
注意产妇的行动和卫生为了防止分娩后的感染,需要注意产妇的卫生情况。
同时,在久坐或久躺的情况下,也需要注意产妇的血液循环。
帮助产妇缓解疼痛即使分娩结束,产妇在恢复期间也可能会经历疼痛和不适的情况。
这时,医护人员需要选择合适的缓解疼痛的方法,如按摩、放松等。
无痛分娩的应用和护理是分娩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通过合理的技术应用和细致的护理,可以更好地保护产妇的身体,确保分娩的顺利进行。
无痛分娩技术在产科临床的应用及其对分娩过程的影响摘要:分娩是人类繁衍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分娩之时,产妇以及胎儿的各种相关因素均可以导致产妇在分娩时产生疼痛[1],正常情况下,分娩疼痛属于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但如果疼痛持续不断则会给产妇的生理和心理都产生不良应用,最终会对胎儿以及分娩过程产生负面性影响[2]。
无痛分娩技术可明显减轻产妇分娩时的阵痛,为害怕疼痛的产妇提供了自然分娩的机会,有利于促进母婴健康,本文对无痛分娩技术在产科临床的应用及其对分娩过程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探讨。
关键词:无痛分娩;产科;应用;影响目的:探讨无痛分娩技术在产科临床的应用及其对分娩过程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2年8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正常足月临产孕妇100例为研究对象,严格的按照自愿的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无痛分娩技术,对照组采用常规分娩。
结果:观察组镇痛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总产程显著缩短,剖宫产率显著下降(P<0.05)。
结论:无痛分娩技术应用于产科可有效缓解生产疼痛,显著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且对母婴无不良影响。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00例患者均为2012年1月-2012年8月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的正常足月临产孕妇,年龄25~30岁,严格的按照自愿的原则将100例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无痛分娩技术,对照组采用常规分娩。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观察组实行无痛分娩技术:产妇在宫口开大到2~3cm时,施行腰麻一硬膜外麻联合用药。
选择L2~3或L3~4椎间隙用whitacre腰麻针通过weiss硬膜外针,于子宫收缩间期一次性缓慢注入芬太尼25ug,布比卡因2.5mg,注药30分钟后给药方式为分次给药或微量泵连续给药,宫口开全后停止注药。
无痛分娩技术在产科临床分娩中的应用价值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痛分娩技术已经成为了产科临床分娩中一种常见的分娩方式。
采用无痛分娩技术的产妇在分娩过程中不会感到明显的疼痛,这对于减轻产妇的痛苦、缩短分娩时间、减少产妇产后并发症等方面都具有显著的优势。
无痛分娩技术在产科临床分娩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一、减轻产妇的痛苦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往往会遭受到剧烈的疼痛,这种疼痛不仅影响了产妇的心情和身体状况,还可能对胎儿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采用无痛分娩技术可以有效减轻产妇的疼痛感,让母亲在分娩过程中更加轻松和舒适。
产妇不再需要承受难以忍受的疼痛,这有助于产妇平静地迎接宝宝的到来,也有助于提高产妇对分娩的信心和勇气,对产妇的心理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缩短分娩时间传统的分娩方式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产妇在长时间的剧烈疼痛中度过,不仅对产妇身体状况造成了不小的伤害,还可能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
采用无痛分娩技术可以显著缩短分娩的时间,减少分娩对母体和胎儿的不良影响。
这不仅有利于产妇的康复,还有利于提高分娩效率和质量,减少分娩所需的时间和人力成本,对于医院临床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减少产妇产后并发症疼痛是产妇产后并发症的重要原因之一,产妇在强烈的疼痛中度过,容易导致身体疲惫和虚弱,还可能引发产后抑郁症等心理问题。
而无痛分娩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减少产妇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让产妇在产后身体和心理上都能够更好地恢复,有利于产妇快速康复和母婴健康。
四、提高分娩质量无痛分娩技术的应用可以显著提高分娩的质量,减少分娩过程中的意外状况和并发症。
母亲不再需要在疼痛中度过,医护人员可以更加专注地监护产妇和胎儿,及时应对分娩过程中出现的意外情况,保障分娩的顺利进行。
这对于提高分娩的安全性和成功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有助于降低医疗风险,提高医疗质量。
五、改善产妇和家属的就医体验采用无痛分娩技术可以改善产妇和家属的就医体验,让他们更加舒适和满意。
无痛分娩技术在产科临床的应用效果【摘要】目的:探讨产妇应用无痛分娩技术对产程、疼痛发生率的影响。
方法:2021年9月到2022年8月,选取足月分娩初产妇330例为研究对象,经系统抽样法分为两组,对照组、观察组各有初产妇165例,前者采用常规分娩护理干预,后者采用无痛分娩技术。
结果:观察组第一、第二、第三产程时间和总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的无疼痛发生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中度疼痛及重度疼痛发生率小于对照组(P<0.05)。
结论:初产妇进行无痛分娩技术,可加快产程进展,降低疼痛发生率,应用价值显著。
关键词:初产妇;无痛分娩技术;产程时间;疼痛发生率无痛分娩其实就是分娩镇痛,但可有效缓解产妇的分娩疼痛,大大减轻分娩时遭受的生理痛苦及心理恐惧,辅助产妇顺利完成分娩[1]。
分娩镇痛主要通过药物达到缓解疼痛目的,但会增加部分产妇的心理压力[2]。
部分产妇担心用药对新生儿健康造成影响,反而影响镇痛效果,甚至会诱发分娩并发症,不利于分娩进展。
为保证无痛分娩的效果,必须做好相关护理干预,消除影响因素,促进初产妇顺利完成分娩。
基于此,本文以2019.3-2022.2收治的330例初产妇为对象,探讨无痛分娩技术的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21年9月到2022年8月,选取足月分娩初产妇330例为研究对象,经系统抽样法分为两组,对照组、观察组各有初产妇165例。
对照组:年龄最小20岁,年龄最大35岁,平均年龄(27.68±2.15)岁;孕周最短37周,孕周最长43周,平均孕周(40.38±1.06)周。
观察组:年龄最小21岁,年龄最大35岁,平均年龄(28.03±2.18)岁;孕周最短37周,孕周最长43周,平均孕周(40.19±1.03)周。
两组资料对比,P>0.05,有比较价值。
纳入标准:(1)均为初产妇,且单胎头位妊娠;(2)产妇均可提供完整基线资料;(3)产妇知情同意此次研究。
无痛分娩在产程中的应用与护理
030003 太原中西医结合医院妇产科杨钰王世红
摘要规模化开展分娩镇痛对于国内医学界来说不仅是一项新生事物,而且是一项比较复杂的问题。
我院经过了近十余年的不懈探索和试验,经过了小范围内试验、扩大范围试验、规模化的三个研究和发展阶段,在规范化规模化开展之前,已分阶段为百余名产妇实施了分娩镇痛技术。
通过临床试验充分证明了分娩镇痛技术可有效降低母体血浆中的儿茶酚胺水平。
关键词分娩麻醉镇痛护理
方法自愿接受分娩镇痛及无产科及麻醉科禁忌症的足月初产妇,全部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镇痛(CSEA)和病人自控镇痛(PCEA)的分娩镇痛法。
进入活跃期时珠网膜下腔注射0.2%罗哌卡因3mg后30分钟PCEA注入0.1%罗哌卡因与2ug/mg芬太尼混液,按PCEA 6ml/15分或持续背景速度9ml/小时按需追加3ml/小时,于宫口开全时停泵。
结果 CSEA后VAS从镇痛前的(84.2±13.3)分迅速降至(5.4±6.4)分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产妇可下地行走。
结论因此,椎管内注药的分娩镇痛可有效地降低剖宫产率,增加自然分娩率,产妇极少产生不良反应,对母婴安全有益。
WHO的全球策略提出:“2015年人人享有生殖健康。
”分娩是生殖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减轻分娩过程的痛苦,倡导生殖健康,是现代医学领域的研究课题之一。
我院麻醉科经过了十余年对分娩镇
痛的研究及临床验证与产科合作,于2001年8月下旬正式规模化开展分娩镇痛的医疗服务,从根本上减轻了产妇分娩时的痛苦,大大提高了产妇分娩的信心,得到了产妇及家属的好评。
分娩镇痛技术的可行性
成熟完善的分娩镇痛技术CSEA+PCEA是目前椎管内注药分娩镇痛法的最新给药方式。
CSEA优点在于起效迅速,镇痛完善,适宜后运动神经,阻滞作用轻微,对胎儿无不良影响。
其用药量仅为硬膜外负荷药量的1/10~1/5,而安全性高,副作用少。
其持续作用时间可达30~50分,然后通过硬膜外导管接病人自控泵,由产妇根据宫缩疼痛的程度而自行给药,以良好的镇痛效果持续至第一产程末。
因不同的产妇在分娩疼痛上具有较大的差异,PCEA更能充分满足每一个产妇的镇痛要求。
通过CSEA+PCEA的联合应用,并给予较低浓度和剂量的局麻药物,只阻断疼痛感觉传入,而对运动阻滞无影响或影响很少,可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可行走的硬膜外镇痛”。
产妇分娩镇痛后可下地行走,可进食水,产妇会配合分娩,使产妇在不影响正常生理活动的情况下顺利分娩,并且还灵活提供了剖宫产和器械助产的麻醉需要,从而缩短了麻醉时间,有利于母婴抢救。
常用的药物及药理作用
罗哌卡因是一种新型长效酰胺类局麻药,它的出现,使椎管内分娩镇痛再次成为研究热点。
它对心血管和中枢神经毒性低。
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对C纤维(感觉纤维)阻滞程度相当,由于罗哌卡因脂溶性低,而对A纤维(运动纤维)阻滞程度弱于布比卡因,因此其低浓
度时具有明显的“感觉和运动阻滞分离的现象”,此特性对于分娩镇痛至关重要。
硬膜外局麻药伍用阿片类镇痛药可以减少25%的局麻药用量,以达到最小运动阻滞的目的。
PCEA药物配方中局麻药伍用罗哌卡因/芬太尼,新生儿脐血中仅2例测定出极微量的芬太尼,其对胎儿不会产生呼吸抑制及不良影响。
镇痛的方法
产妇自愿接受分娩镇痛;医师选择无产科及腰麻、硬膜外麻醉禁忌症;ASAⅠ-Ⅱ级的初产妇(镇痛前家属需在分娩镇痛协议书上签字)。
产妇子宫颈口开至2-3厘米时,助产士督促产妇排尿,行胎心监护20分钟,检测无痛分娩前胎儿的胎心状况,胎心监护正常后,由助产士轮椅推至产房,开放静脉,测血压﹑脉搏﹑呼吸,协助麻醉师摆好体位,与麻醉师一起核对所用药物,麻醉师行L2-3CSEA操作,蛛网膜下腔注入0.2%罗哌卡因3mg,注药后30分钟,将PCEA泵接于硬膜外导管,按PCEA6ml/15分由产妇自行给药;或持续输注9ml/小时,按需追加3ml/小时。
镇痛结束后,助产士协助产妇平卧,行胎心监护20分钟,检测无痛分娩后胎儿的胎心状况,胎心监护正常后;协助麻醉师做VAS评定;运动神经阻滞程度按Bromage标准0~3级测定;麻醉师记录镇痛起效时间,搀扶或轮椅带产妇至待产室,鼓励产妇下地行走,进食水,卧床休息或与家人聊天,于宫口开全时停泵。
产妇由助产士轮椅
推入产房,取膀胱截石位鼓励产妇用力,常规消毒会阴,铺产台,准备接生。
产妇分娩后,助产士在为其缝合会阴伤口前,麻醉师可根据产妇的疼痛程度硬膜外注入0.25%布比卡因5~10ml用于会阴侧切伤口的缝合,缓解伤口缝合时的疼痛。
进入第四产程后麻醉师拔除硬膜外管。
无痛分娩护理要点
产痛的不良反应
当产痛发生时,加上焦虑与压力,可引起肾上腺素大量分泌。
当子宫血流量降低及子宫收缩不好,因而延长产程。
此外,母亲呼吸急促,二氧化碳排出太多,也会使子宫血管收缩,造成胎儿供血不足。
另外,对于产痛的不良反应体力透支,常常到最后因产程过长,只好选择剖宫产。
产痛时有效缓解,可以减少产痛的不良生理反应到最低程度。
护理要点
一般护理:
对分娩镇痛知识
有初步了解,对
产妇及家属提出
的问题能做出相
应的回答;选择分娩镇痛的适应症(1)无剖宫产适应症;(2)无椎管麻
醉禁忌症(见图);(3)产妇自愿,镇痛前需签定分娩镇痛协议书;准备好无痛分娩所需的药品,并与麻醉师进行核对;准备好无痛分娩所需仪器,使之处于备用状态。
包括:氧气,心电监护仪,胎心监护仪。
检查麻醉抢救设备,使之处于备用状态。
包括:喉镜,气管导管,牙垫,加压呼吸囊,吸痰管;病人提出申请,产科医师或助产士经检查无禁忌症者,通知麻醉科医师;麻醉师经复核无禁忌症者,与家属谈话,签定麻醉同意书。
健康教育:
1.无痛分娩可避免子宫胎盘的血流量减少,改善胎儿的氧气供应。
2.无痛分娩可改善子宫收缩的失调现象,增加顺产机率。
3.无痛分娩可避免因疼痛过度而导致的不必要的剖宫产。
4.清醒合作的母亲有百分之百的参与感。
完善的分娩镇痛医疗服务体系
我院自无痛分娩规模开展至今已做了2000多例分娩镇痛服务,成功开展如此大规模的技术与我院完善的分娩镇痛医疗服务体系是
分不开的。
工作场所及环境产房包含1-3间分娩室及5间待产室,分娩镇痛工作在固定的一间分娩室内进行。
该分娩室的空气消毒参照手术室
标准,室内配备复苏抢救器械﹑呼吸机﹑心电监护仪﹑供分娩镇痛使用麻醉药物和用品﹑胎心监护仪及新生儿复苏抢救设备。
待产室环境温馨舒适,从心里上消除产妇的紧张情绪。
人员配备高素质的医护人员是分娩镇痛体系中的关键,不仅要有精湛的技术,还要对产妇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心。
分娩镇痛主要由麻醉师和助产士共同完成。
麻醉师24小时值班,随时候叫。
助产士不仅要有丰富的产程观察经验,掌握各种急救复苏的流程,还要掌握丰富的助产和有关无痛分娩的知识,随时为产妇做宣教。
规章制度为保证无痛分娩的顺利进行,我院制订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包括:麻醉科医师的职责、助产士职责、助产士工作流程、麻醉药品的管理及查对制度、麻醉科医师与助产士的培训制度。
分娩镇痛技术的前景
美国﹑英国分娩镇痛率达85%以上;澳大利亚﹑新西兰﹑奥地利﹑新加坡和瑞典等国家的硬膜外分娩镇痛率达10%~35%;法国﹑匈牙利和西班牙达35%~75%。
发达国家的剖宫产率为10%~20% 。
目前我国的分娩镇痛率不足1%,但剖宫产率高达50%,与发达国家整体差距甚远。
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自古以来分娩疼痛困扰着每一位女性,很多准妈妈因惧怕疼痛纷纷想尽办法做剖宫产,导致剖宫产率高升。
成熟的分娩镇痛技术减轻
了产妇的痛苦,提高了产妇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现在我院分娩镇痛率高达45%,有效的降低了剖宫产率,提高了自然分娩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随着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的“治病型”医疗观念必然向着“治病型”与“服务型”相结合的方向转变。
新技术CSEA+PCEA和新药物﹑成熟的技术﹑严谨的护理规章制度和完善
的医疗服务体系为规范化﹑规模化分娩镇痛服务提供了安全的保证。
随着麻醉技术的发展、新药物新技术的发明,护理制度也会随之进一步完善,分娩镇痛技术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