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秋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第11课别伤着自己
- 格式:docx
- 大小:17.12 KB
- 文档页数:3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11《别伤着自己》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别伤着自己》是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第11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存在的一些潜在危险,以及如何保护自己,避免受伤。
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教育性。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生活经验有限,他们对周围世界的认知和判断能力还在逐步发展中。
在这个阶段,学生好奇心强,好动,容易受到意外伤害。
因此,他们对安全知识的需求尤为迫切。
同时,一年级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性和可塑性,通过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他们可以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生活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学会自我保护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法,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正确的生命观和安全观,珍爱生命,关爱他人。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掌握自我保护的基本方法,提高安全意识。
2.教学难点:学生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避免受伤。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实物等辅助教学,直观地展示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安全事故案例,引发学生对安全的关注,导入新课。
2.教学互动: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生活中可能存在的危险,以及如何避免受伤。
3.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安全演练,学会自我保护的基本方法。
4.小组讨论:学生围绕安全主题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高安全意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简洁明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课题:《别伤着自己》2.教学内容:生活中可能存在的危险、自我保护的基本方法3.教学重点:提高安全意识,学会自我保护4.教学难点: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避免受伤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与表达等方面,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1《别伤着自己》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别伤着自己》是人教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11课的内容。
本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学生遇到危险时能够自我保护和正确处理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考虑到学生是一年级的新生,他们的认知能力、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还在形成中,对于安全问题的认识和处理能力相对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接受安全知识,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能够将安全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 说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目标有三个: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的方法。
2.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学生遇到危险时能够自我保护和正确处理的能力。
3.通过学习本课内容,使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质量。
四. 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的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这些安全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情景模拟:通过模拟一些生活中的危险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掌握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的方法。
2.游戏教学:设计一些与安全知识相关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提高学习的趣味性。
3.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就一些安全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些生活中的安全事故案例,引起学生对安全问题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新课:通过情景模拟、游戏教学和讨论交流等方法,让学生学习和掌握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的方法。
3.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安全知识,进行自我保护。
4.总结提升:通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使学生明确安全的重要性,提高安全意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主要包括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主要内容,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呈现,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1《别伤着自己》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别伤着自己》是人教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11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安全意识。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案例,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会如何避免受伤,如何处理一些常见的安全事故。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他们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但同时也缺乏安全意识,容易因为好奇心而受伤。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的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一些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的方法,如避免触电、溺水、火灾等事故。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学会如何处理一些常见的安全事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良好的安全意识,学会关心自己的安全,关爱他人的生命。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的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避免受伤。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和实践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会如何处理安全事故;讨论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彼此的经验和做法,互相学习;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如何避免受伤。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案例,让学生了解到安全事故的普遍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的方法。
3.情境教学:设置一些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会如何处理安全事故。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在生活中如何避免受伤,分享彼此的经验和做法。
5.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如何避免受伤,如触电、溺水、火灾等。
6.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要关爱自己的安全,关爱他人的生命。
最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第11课《别伤着自己》教案
1教学目标
1、了解身边危险事物和行为,提高安全意识。
2、学习防范意外的基本方法,进一步发展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3、受伤了,大人不在时,学会自己处理简单的意外。
2重点难点
1、了解身边危险事物和行为,提高安全意识。
2、进一步发展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3、思考哪些同学的表现可能对自己和别人会造成伤害。
3教学过程
3.1第一学时
3.1.1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别伤着自己》
1、谈话导入:
师:今天我们班上所有的小朋友都来上学了吗?(生根据实际情况回答)
师:坐在教室里的每位小朋友都很棒,因为你们都能照顾好自己,天天来上学。
那小朋友受过伤吗?(生回答)受伤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生交流)。
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自己,让自己少受伤害?让我们一起学习《11.别伤着自己》。
2.活动教学
活动一:
观看课件图片:想想在家会有哪些危险?他们这样做合适吗?会有什么危险?你建议他们怎么做?
活动二:
观看课件图片:看看危险是怎么发生的?与身边的小动物相处,还有哪些做法会伤到自己?
中场小游戏
活动三:
说说受伤后怎么做,了解简单意外伤害的处理方法。
活动四:
谈一谈:受伤后你告诉大人了吗?为什么?我们应该告诉大人吗?
活动五:
说一说,画一画。
说说你还看见哪些同学的行为会伤害到自己和他人?哪些同学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请你画下来。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1《别伤着自己》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别伤着自己》是人教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第11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学会保护自己,避免意外伤害。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图片和互动游戏,引导学生认识并避免生活中的一些潜在危险,如电器使用、火源、高空作业等。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阶段,他们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但同时也缺乏安全意识,容易发生意外伤害。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已经遇到过一些小伤害,但不一定知道如何正确处理和预防。
因此,本节课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掌握自我保护的基本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提高安全意识。
2.培养学生学会保护自己,避免意外伤害。
3.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我保护方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提高安全意识。
2.难点: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我保护方法,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模拟: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模拟中学会保护自己。
2.互动游戏:通过有趣的互动游戏,引导学生认识并避免生活中的一些潜在危险。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生活中的真实案例,让学生了解危险后果,提高安全意识。
4.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如何避免危险,培养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包含案例、图片、互动游戏等教学内容的PPT。
2.教学道具:准备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道具,如安全帽、灭火器等。
3.教学资源:收集一些生活中的安全常识资料,用于拓展学生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危险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避免这些危险。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危险后果,提高安全意识。
同时,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3.操练(10分钟)利用教学道具和互动游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保护自己。
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1《别伤着自己》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知道身体各部位的重要性和脆弱性。
2. 使学生掌握生活中常见的危险情况,学会避免和处理这些危险,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养成安全生活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识别危险,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片、视频、黑板、粉笔。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生活中的危险场景,引导学生关注安全问题。
2. 讲解与互动(15分钟)(1)认识身体:让学生指出自己身体的重要部位,了解各部位的作用。
(2)识别危险: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危险。
(3)学会保护:讲解如何避免和处理危险,引导学生掌握自我保护方法。
3.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设想遇到危险时如何保护自己,然后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应对危险。
4.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例题,讲解如何正确应对生活中的危险。
5.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身体部位图2. 黑板右侧:(1)生活中常见的危险(2)如何避免和处理危险(3)安全意识培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自己认为最重要的身体部位,并说明原因。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家庭、学校、社区等场合,积极宣传安全知识,提高身边人的安全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与实施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安排4. 作业设计的内容与答案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落实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重点和难点解析:二、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与实施重点和难点解析:1. 紧密联系生活: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危险情境,如过马路、使用电器等,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1《别伤着自己》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别伤着自己》是人教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11课的内容。
本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学会保护自己,避免意外伤害。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图片和对话,引导学生认识危险,学会自我保护和自我急救的方法。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往往缺乏对危险的认知和自我保护意识,他们好奇心强,好动,容易接触到各种潜在的危险源。
因此,本课的内容对学生来说非常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提高安全意识。
2.培养学生学会自我保护和自我急救的基本方法。
3.引导学生学会判断和避免危险,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学会自我保护和自我急救的方法。
2.难点:培养学生判断和避免危险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认识危险,学会自我保护。
2.互动教学法: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实践教学法:通过模拟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自我急救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情境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自我急救的道具,如急救包、绷带等。
3.准备课堂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些生活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情境,如触电、溺水、火灾等,引导学生关注安全问题。
2.呈现(10分钟)展示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危险的情况和后果。
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危险,提高安全意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知道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自我保护和自我急救的基本方法。
4.巩固(5分钟)出示一些常见的安全问题,让学生判断和解决。
通过这个环节,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1《别伤着自己》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第11课《别伤着自己》。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安全隐患,学会预防和避免伤害;了解身体各部位的重要性,提高保护自己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安全隐患,提高防范意识,避免意外伤害。
2. 培养学生关爱自己和他人的情感,学会保护自己和他人。
3.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自我保护方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安全隐患,学会预防和避免伤害。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安全,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发生在身边的意外伤害案例,引发学生对安全的关注,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导入:(1)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危险场景图片,引导学生识别安全隐患。
(2)讨论如何预防和避免这些危险,让学生了解安全防护措施。
3. 实践活动:(1)小组合作,让学生列举身边的安全隐患,并讨论解决方法。
(2)展示学生的成果,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4. 例题讲解:(1)出示例题:如何保护自己的眼睛?5. 随堂练习:(1)让学生画出自己心目中的安全标志,并解释其含义。
(2)小组交流,分享自己的作品。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防范安全隐患的方法。
(2)强调自我保护的重要性,教育学生关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主题:《别伤着自己》2. 内容:(1)认识生活中的安全隐患(2)预防和避免伤害(3)关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列举出你在生活中遇到的安全隐患,并说明如何预防和避免。
(2)画一幅关于安全主题的画,要求体现出关爱自己和他人的情感。
2. 答案:(1)示例:在过马路时,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走斑马线。
(2)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案例、讨论、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了安全知识,提高了防范意识。
11 别伤着自己
教学目标:
1、体验如果遭遇意外伤害,自己和家人经历的痛苦和烦恼。
2、学习防范意外伤害的基本方法,进一步发展自我保护的意识与能力。
3、受伤后,在成人不在的时候,学会处理简单的意外伤害事故。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学习防范意外伤害的基本方法。
2、进一步发展自我保护的意识与能力。
3、思考哪些同学的表现可能会对自己和别人造成伤害。
教育目标:
1、体验遭遇意外伤害时,自己和家人经历的痛苦和烦恼。
2、创设情境,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对情境中的小伙伴提供帮助。
3、受伤后一定要告诉家长或长辈。
教学方法:
1、为学生创造几个模拟场景。
2、通过体验遭遇意外伤害时,自己和家人经历的痛苦和烦恼,认识到要学会自我保护。
3、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师评,了解受伤后,如何处理简单的意外伤害情况。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
(1)请学生利用课间时间观察同学们在教室内外的活动,思考哪些同学的表现可能会对自己和别人造成伤害。
(2)学生自带一些处理常见小伤口的药品(如创可贴、药棉、纱布、红药水)
2、教师准备:就相关问题向校医请教或查阅资料。
3、教学器材:常见药品、宣传卡片、判断分析表格。
教学过程设计:
一、经验交流
1、教师出示讨论题目:课件一
(1)是否曾经因为不小心而受伤?
(2)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受的伤?
(3)受伤的经过是怎样的?
(4)当时自己有什么感觉?
2、学生小组自由交流经验
3、请几个同学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的相关经历。
二、观察分析
1、看一看:观察同学们的课间活动。
2、说一说:在学校生活中哪些行为与表现容易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
(1)课间猛跑;
(2)踢球不注意;
(3)上下楼梯奔跑;
(4)教室里追跑;
3、想一想:居家生活中容易发生的伤害。
三、情境表演
、师提供情境:当自己受到意外伤害时,家人??
2、学生模拟表演:鼓励学生创设多种情景
3、尝试总结意外伤害对自己和家人带来的痛苦和烦恼。
4、说一说导致意外伤害的原因。
5、教师小结:意外伤害是指由于我们疏忽大意或缺乏安全意识而引起的身体伤害,如磕伤、撞伤、烫伤等,伤害无论大小都会给他人带来痛苦,还会给家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因此,在进行各种活动时我们要多加注意,尽量避免伤害。
四、判断分析
1、课件二,教师出示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容易受到伤害的情境。
(1)学生在马路上踢球;
(2)互相争抢玩具;
(3)用扫帚和伞打闹;
2、小组讨论:以上情况怎样避免伤害?
3、学生判断,并提醒小朋友要注意什么?
4、引导学生分析下列情况下如何做:课件三(1)乘车时(车上车下)??
(2)课间活动时??
(3)看见剪刀放在沙发上??
(4)插电源时??
(5)学生自己说出几种情境
五、实践操作
了解一些常见的医药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