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生物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Ⅲ)学案新人教版
- 格式:docx
- 大小:382.29 KB
- 文档页数:16
、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提出问题) 【知识点讲解】黄色圆粒X 绿色皱粒黄色圆粒【实验结论】2/16 YYRr4/16 YyRrF 2表现型:9/16 黄色圆粒 3/16 绿色圆粒 3/16 黄色皱粒 1/16绿色皱粒【实验分析】对每对性状单独分析 粒色: 黄色315 + 101 = 416绿色108 + 32 = 140黄色:绿色=416: 140 , 接近于3: 1粒形:圆粒 315 + 108 = 423皱粒101 + 32 = 133圆粒 :皱粒=423 : 133 , 接近于3 : 1。
【特别提醒】①F2重组类型是相对于亲本(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而言,为黄色皱粒( ②每对性状遗传遵守基因分离定律:黄 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 色皱粒=9:3:3:仁 (黄 色:绿色)x (圆粒:皱粒)=(3: 1) x ( 3: 1) 【典型例题】下列有关自由组合定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黄色圆粒 :绿色圆粒 :黄色皱粒: 绿色皱粒315:108 粒 101粒 32粒共有16种组合,9种基因型, 4种表现型F 2基因型 :1/16 YYRR 1/16 yyRR 1/16 Yyrr 1/16 yyrr 2/16 YyRR 2/16 yRr 2/16 Yyrr3/16 )和绿色圆粒(3/16 )。
A. 自由组合定律是孟德尔根据豌豆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结果及其解释直接归纳总结的,不适用于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B. 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C. 在形成配子时,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是随机的,所以称为自由组合定律D. 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表现为自由组合【答案】D【解析】孟德尔假说:⑴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⑵在形成配子时,抉走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走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因此,良C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一、教学目标
⑴知识方面
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
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⑶能力方面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
(2)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教育。
(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2.教学难点
(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假说一演绎法。
三、教学方法
讨论法、演示法、实验法
四、教学课时
2
五、教学过程。
豌豆杂交实验过程及解释【合格考全员做】1.下列有关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花开后人工去雄B.去雄的豌豆为父本C.正、反交结果相同D.F1出现性状分离2.对豌豆而言,下列遗传因子组成中不是配子的是() A.D B.DdC.d D.A3.遗传学上,将杂种后代中显现出不同性状的现象叫做() A.显性和隐性B.相对性状C.性状分离D.分离定律4.根据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子一代紫花豌豆Aa产生的配子情况为()A.全是雄配子,或全是雌配子B.雌配子Aa,雄配子AaC.雄配子A:a=1:1,雌配子A:a=1:1D.雄配子数量与雌配子数量大致相等5.下列杂交组合(E控制显性性状,e控制隐性性状)产生的后代,依据孟德尔的假设会发生性状分离的是()A.EE×ee B.EE×EeC.EE×EE D.Ee×Ee6.与纯合子相比较,杂合子的遗传行为是()A.能稳定遗传,后代出现性状分离B.能稳定遗传,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C.不能稳定遗传,后代可出现性状分离D.不能稳定遗传,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7.下列关于遗传学的基本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A.杂合体的双亲至少一方是杂合体B.猪的白毛和黑毛,马的长毛和卷毛都是相对性状C.隐性性状就是指纯合子杂交产生的子一代没表现出来的性状D.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性状分离8.老鼠的毛色有黑色和黄色,这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遗传因子B、b控制)。
有下列三组交配组合,请据此回答相关问题。
(1)根据交配组合______可判断显性性状是________,隐性性状是________。
(2)表中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最可能依次是:甲______;乙________;丙________;丁________,其中属于纯合子的是________。
(3)第②组交配组合产生的子代中,能稳定遗传的概率为________。
【等级考选学做】9.下列有关纯合子的叙述,错误的是()A.由相同遗传因子的雌雄配子结合发育而来B.连续自交,性状能稳定遗传C.纯合子的亲本不一定是纯合子D.杂交后代一定是纯合子10.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孟德尔在豌豆开花时进行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B.孟德尔研究豌豆花的构造时,无须考虑雌蕊、雄蕊的发育程度C.孟德尔根据亲本中不同个体的表现型来判断亲本是否纯合D.孟德尔利用了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特性11.下列关于孟德尔遗传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A.自交实验不用进行图中的操作过程B.该图所显示的实验,其高茎植株为母本C.正交实验的子代和反交实验的子代表现型不同D.①和②的操作过程中先进行①后进行②12.在豚鼠中,黑色皮毛对白色皮毛为显性,如果一对杂合的黑毛豚鼠交配,一胎产下4仔,此4仔的表现类型可能是()①全都黑色②3黑1白③2黑2白④1黑3白⑤全部白色A.② B.②④C.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13.已知羊的毛色由一对常染色体上的基因A、a控制。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一、豌豆杂交试验的优点1、豌豆的特点(1)传粉、授粉。
自然状态下,豌豆不会杂交,一般为。
(2)有的性状。
2、人工异花授粉的步骤:(开花之前)→(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实验过程说明P表示,♂表示,♀表示↓表示产生下一代F1表示F2表示×表示× 表示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遗传图解假说(1)生物的性状是由决定的。
显性性状由决定,用表示(高茎用D表示),隐性性状由决定,用表示(矮茎用d表示)。
(2)体细胞中因子在。
纯种高茎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为,纯种矮茎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为。
(3)在形成时,成对因子发生彼此,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有成对因子中的个。
(4)受精时,配子的结合是的。
四、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测交: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五、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因子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因子发生,分离后的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六、相关概念1、交配类杂交:基因型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自交:基因型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测交:让F1与。
(可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属于杂交)正交和反交:是相对而言的,若甲♀×乙♂为,则甲♂×乙♀为。
2、性状类性状: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如花的颜色、茎的高矮等。
相对性状:的的。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性状分离:后代中,遗传性状出现和的现象。
3、基因类显性基因:控制的基因,用来表示。
隐性基因:控制的基因,用来表示。
等位基因:控制的个基因。
4、个体类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出来的性状,如高茎和矮茎。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组成。
纯合子:由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遗传,后代性状分离):纯合子(如AA的个体)纯合子(如aa的个体)杂合子由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稳定遗传,后代发生性状分离)表现型与基因型关系:+→表现型五、基因分离定律的两种基本题型:亲代基因型子代基因型及比例子代表现型及比⑴AA×AA AA全显⑵AA×Aa AA : Aa=1 : 1全显⑶AA×aa Aa全显⑷Aa×Aa AA : Aa : aa=1 : 2 : 1显:隐=3 : 1⑸Aa×aa Aa : aa =1 : 1显:隐=1 : 1⑹aa×aa aa全隐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亲代基因型⑴全显至少有一方是AA⑵全隐aa×aa⑶显:隐=1 : 1Aa×aa⑷显:隐=3 : 1Aa×Aa六、具体类型题分析及解题技巧1、纯合子和杂合子的判断方法当待测个体为动物时,采用测交法;当待测个体为植物时,测交法、自交法均可,但自交法较简便。
分子与细胞自主课导学案(编号: GZSWRJBXE001)
思考:
F1形成的雌雄配子种类、比值都相等。
两种雌配子和两种雄配子结合机会
____、_____、_____三种基因组合,比例为_______
[记忆节节清]
性状:生物体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的总称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显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不显现出来的性状。
性状分离:杂种的自交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遗传因子不融合、不消失。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分子与细胞展示课导学案(编号: GZSWRJBXE001)班级:,小组名:,姓名
阅读教材了解孟德尔简要生平,知道为什么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取得成功。
__
________________
测交实验验证这个假说)
d
统计这两种花粉,非糯性花粉与糯。
学习资料高中生物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班级:科目: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课时素养目标1。
运用结构与功能观,解释用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认同在科学探究中正确地选用实验材料的重要性。
(生命观念)2.基于对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过程的分析,总结假说—演绎法的基本思路,尝试在学习与探究中运用假说—演绎法分析和解决问题。
(科学思维)3.运用分离定律阐明子代遗传因子和表现型有多种可能的原因,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科学思维、社会责任)必备知识·自主学习答案解析P157一、豌豆的生理特性及杂交方法1.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2。
豌豆杂交实验示意图:(1)操作①叫,为了确保杂交实验成功,操作①需要在。
(2)操作②叫。
为了防止外来花粉粒的干扰,必需的操作步骤是。
该杂交实验所得的种子在正常情况下发育成的植株是高茎还是矮茎?若以高茎豌豆为父本,矮茎豌豆为母本进行杂交,所得的种子在正常情况下发育成的植株是高茎还是矮茎?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1。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问题:实验过程说明P(亲本) 高茎×矮茎↓F1(子一代)F2(子二代)高茎∶①P具有②性状③F2出现现象,分离比为2。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提出假说:3.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演绎推理与实验:(1)方法:测交法,即F1与杂交。
(2)遗传图解:(3)结论:F1是杂合子,产生和两种配子,比例接近。
4。
分离定律的内容——得出结论:(1)描述对象:.(2)发生时间:在形成时。
(3)实质:控制同一性状的成对的发生分离,分离后的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教材二次开发假如雌雄配子的结合不是随机的,则F2中不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假如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那么F2中一定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吗?举例说明。
三、实验—-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基于对“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的理解,判断下列有关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实验中甲、乙两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20分钟·70分)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
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为纯种的原因是()A。
豌豆品种间性状差异大B.豌豆先开花后受粉C.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植物D.豌豆是单性花的植物【解析】选C。
豌豆是自花传粉的植物,而且是闭花受粉,避免了外来花粉的干扰,所以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
2。
下列性状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
狗的直毛与卷毛 B。
猫的白毛与黑毛C。
人的蓝眼与褐眼 D。
棉花的细绒与长绒【解析】选D。
狗的直毛与卷毛、猫的白毛与黑毛、人的蓝眼与褐眼符合“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属于相对性状,A、B、C不符合题意;棉花的细绒与长绒符合“同种生物”,但不符合“同一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D符合题意。
3.一匹雄性黑马与若干匹纯种雌性枣红马交配后,共生出3匹枣红马和1匹黑马。
下列叙述中最可能的是()①雄性黑马是杂合子②黑色是隐性性状③雄性黑马是纯合子④枣红色是隐性性状A.①和②B。
①和④C.②和③D.①和③【解析】选B。
由题意可知,雌性枣红马是纯种,若其是显性性状,与雄性黑马杂交,则其子代全为枣红马,与题意不符,所以枣红色是隐性性状,黑色是显性性状,②错误,④正确;如果黑马是纯合子,则其子代全为黑马,与题意不符,所以雄性黑马是杂合子,①正确,③错误。
4.在进行豌豆杂交实验时,为避免其自花传粉,孟德尔采取的措施是()①花蕾期,不去雄蕊②花蕾期,去雄蕊③套上纸袋④不套纸袋⑤待雌蕊成熟时,采集另一植株的花粉撒在雌蕊的柱头上,再套上纸袋⑥待雌蕊成熟时,拿开纸袋任其在自然状态下传粉受精A.②④⑥B.①③⑥C.②③⑤D.②④⑤【解析】选C。
由于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植物,在开花前已完成受精作用,若要进行杂交实验,则必须在花蕾期进行去雄处理,①错误、②正确;去雄后要套上纸袋,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③正确、④错误;待雌蕊成熟时,采集另一植株的花粉撒在雌蕊的柱头上再套上纸袋完成杂交过程,⑤正确、⑥错误。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别离定律;2、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3、运用别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能力目标:1、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和遗传学原理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2、尝试设计杂交实验的设计。
情感目标:认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1、对别离现象的解释,说明别离定律;2、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展科学方法的教育;3、运用别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教学难点】1、对别离现象的解释;2、假说——演绎法。
【教法学法】活动探究法、问题串法、讲解法、课件直观展示法【课时安排】3 课时第一课时一、引入课题问题探讨:红牡丹和白牡丹杂交,后代牡丹花的颜色是什么?提出当时科学界普遍认同的“融合遗传〞观点。
引言:遗传是我们熟悉的生物现象,但遗传的奥秘却隐藏至深,人类对它的探索之路是那么的艰辛屈折,又是那么精彩绝伦。
那么是谁发现了遗传的奥秘呢?二、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2-4教师列出如下提纲:(投影显示)1.了解孟德尔简历2.孟德尔的试验研究方法是什么?选用什么材料?纯系亲本的杂交技术怎样进展?在学生阅读、讨论的根底上,教师点拨:(1)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动力。
孟德尔的研究成果就是最好的例证;(2)孟德尔用防止外来花粉干扰的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豌豆纯合植株进展杂交试验,这是他成功的原因之一。
教师最后强调:孟德尔在试验中发现豌豆一些品种之间具有易于区分的、稳定的性状,如茎的高与矮、种子形状的圆粒与皱粒。
从而引出相对性状的概念。
学生阅读教材并讨论,最后归纳理解相对性状要从三点出发:(1)同种生物;(2)同一性状;(3)不同表现类型。
学生观察后得出:不同品种的豌豆同时具有多对相对性状。
提问:在人体上存在哪些相对性状?(答:有耳垂和无耳垂,单眼皮和双眼皮,蓝眼和褐眼……)再提问:孟德尔开场是否对图示中所有相对性状同时分析呢?学生答复:否。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基础全练]1.在豌豆杂交实验中,为防止自花传粉,通常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A.将花粉涂在雌蕊柱头上B.除去母本未成熟花的雄蕊C.采集另一植株的花粉D.除去母本未成熟花的雌蕊解析:在豌豆杂交实验中,为防止自花传粉,通常需要进行人工去雄处理,即除去母本未成熟花的雄蕊。
答案:B2.下列有关相对性状的说法,正确的是( )A.桃的厚果皮和有毛果皮是相对性状B.狗的黑色毛、白色毛和黄色毛是相对性状C.苹果的红色果实和番茄的黄色果实是相对性状D.猪的白毛和卷毛是相对性状解析: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称为相对性状。
桃的果皮的厚度与果皮有毛与否不是同一性状,A错误;狗的黑色毛、白色毛和黄色毛为相对性状,B正确;苹果和番茄不是同一种生物,苹果的红色果实和番茄的黄色果实不是相对性状,C错误;猪的白毛、卷毛不是同一性状,D错误。
答案:B3.孟德尔采用“假说—演绎法”发现了遗传规律,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孟德尔通过豌豆的杂交和自交实验提出问题B.孟德尔提出的唯一假说是“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C.孟德尔采用测交实验验证他的假说是否正确D.孟德尔探索遗传规律的过程是实验→假设→验证→结论解析:孟德尔通过豌豆的杂交和自交实验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并且通过测交实验来验证推理,得出结论,A、C项正确;“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是孟德尔提出的假说之一,B项错误;孟德尔对遗传规律的探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即根据实验结果提出问题→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D项正确。
答案:B4.下列测交或自交的组合,叙述正确的是( )A.纯合子测交后代都是纯合子B.纯合子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C.杂合子自交后代都是杂合子D.杂合子测交后代都是杂合子解析:纯合子测交后代可能是纯合子,也可能是杂合子,A错误;纯合子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B正确;杂合子自交及测交后代均既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C、D错误。
答案:B5.下列关于性状显隐性或纯合子与杂合子判断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甲×乙→只有甲→甲为显性性状B.甲×甲→甲+乙→乙为隐性性状C.甲×乙→甲∶乙=1∶1→甲为显性性状D.花粉鉴定法:只有一种花粉→纯合子,至少两种花粉→杂合子解析:甲×乙→只有甲→甲为显性性状,这是显性性状的概念,A正确;甲×甲→甲+乙→乙为隐性性状,用性状分离的概念判断显隐性,B正确;测交实验无法判断显隐性关系,C错误;花粉鉴定法:只有一种花粉→纯合子,至少两种花粉→杂合子,用配子法判断显隐性关系,D 正确。
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1课时豌豆杂交实验过程及解释课程标准阐明有性生殖中遗传因子的分离使得子代的遗传因子组成有多种可能,并可由此预测子代的遗传性状素养达成1.利用结构和功能观解释用豌豆做遗传实验的优点,并掌握相关的基本操作。
(生命观念)2.运用演绎与推理的方法阐明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提升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探究)3.通过对比分析、绘制图解和举例等方式掌握本节相关遗传学概念及遗传图谱的规范书写。
(科学思维)19世纪中期,在奥地利的一所修道院里一块不足240平方米的空地上,一位叫孟德尔的年轻人种下了豌豆、山柳菊、玉米等多种植物。
在这些植物中,豌豆显得特别的与众不同,它们的“个儿”有高有矮,花色有紫有白,种子有圆有皱,子叶有黄有绿。
这在遗传学中称作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些不同?学习主题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任务一如图为孟德尔关于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处理方法,请据图思考下列问题:1.孟德尔选择豌豆作为实验材料有何优点?2.步骤A是什么?应在何时进行该步骤?进行该操作的目的是什么?3.图中过程①的含义是什么?该操作要在去雄前还是去雄后再进行?4.去雄时要注意什么?去雄后及传粉后要将母本的花进行套袋处理,其目的是什么?5.该杂交实验中,母本和父本分别是哪种豌豆?6.对单性花的植物进行杂交的基本操作程序也需要去雄→套袋→传粉→套袋处理吗?7.无论是两性花植物还是单性花植物,在杂交过程中是否都需要套袋?任务二下图是孟德尔对豌豆的高茎和矮茎这对相对性状所做的实验,如何判断高茎是显性性状?任务三思考并回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相关问题:1.根据相对性状的概念,对下列实例进行分析判断,并说明理由。
(1)狗的长毛与兔的短毛。
(2)玉米的早熟与晚熟。
2.根据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讨论分析下列问题:(1)若F2共获得20株豌豆,矮茎个体一定是5株吗?说明原因。
(2)高茎和矮茎豌豆杂交,后代出现了高茎和矮茎,该现象属于性状分离吗?为什么?1.杂交实验步骤人工异花传粉过程:2.杂交实验中几个重要概念(1)(2)(3)交配类3.相对性状中显、隐性的判断(设A、B为一对相对性状) (1)定义法(杂交法)①若A×B―→子代全A,则A为显性,B为隐性。
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Ⅲ)1.结合实例,强化对分离定律的认识和理解。
2.掌握分离定律常见题型的解题思路及方法。
题型一 性状的显、隐性的判断方法[学生用书P7]设A 、B 为一对相对性状。
(1)定义法(或杂交法)若A×B→A,则A 为显性,B 为隐性。
若A×B→B,则B 为显性,A 为隐性。
若A×B→既有A ,又有B ,则无法判断显隐性。
(2)自交法若A ――→⊗A ,则A 为纯合子,判断不出显隐性。
若A ――→⊗既有A ,又有B ,则A 为显性,B 为隐性。
若B ――→⊗既有A ,又有B ,则B 为显性,A 为隐性。
1.某二倍体植物中,抗病和感病是一对相对性状,要确定这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应该选用的杂交组合是( )A .抗病株×感病株B .抗病纯合体×感病纯合体C .抗病株×抗病株,或感病株×感病株D .抗病纯合体×抗病纯合体,或感病纯合体×感病纯合体解析:选B 。
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个体进行杂交,子代表现出来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故B 项正确。
2.(2019·包头高一检测)马的黑色与棕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现有黑色马与棕色马交配的不同组合及结果如下:①黑×棕→1匹黑②黑×黑→2匹黑③棕×棕→3匹棕④黑×棕→1匹黑+1匹棕根据上面的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黑色是显性性状,棕色是隐性性状B .棕色是显性性状,黑色是隐性性状C .交配的不同组合中的黑马和棕马肯定都是纯合子D .无法判断显隐性,也无法判断哪种马是纯合子解析:选D 。
根据亲代和子代的性状表现判断性状的显隐性,需要子代数量足够多,题中4个组合子代数量太少,不能判断性状的显隐性,也就无法判断哪种马是纯合子。
题型二 纯合子与杂合子的实验鉴别方法[学生用书P8]区分纯合子与杂合子的原则是:纯合子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不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往往会发生性状分离。
对于植物来说,实验鉴别的方法有三种:(1)测交法待测个体×隐性纯合子结果分析⎩⎪⎨⎪⎧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 (2)自交法待测个体F结果分析⎩⎪⎨⎪⎧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 (3)花粉鉴别法杂合子的某些性状可以从花粉的比例直接鉴定,如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花粉遇碘呈现不同的颜色。
取待测个体的花粉粒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碘液F结果分析⎩⎪⎨⎪⎧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橙红色,则待测个体 为杂合子全为橙红色或全为蓝黑色,则待测个体为 纯合子1. 某养猪场有黑色猪和白色猪,假如黑色(B)对白色(b)为显性,要想鉴定一头黑色公猪是杂合子(Bb)还是纯合子(BB),最合理的方法是( )A .让该公猪充分生长,以观察其肤色是否会发生改变B .让该黑色公猪与多头黑色母猪(BB)交配C .让该黑色公猪与多头白色母猪(bb)交配D .从该黑色公猪的性状表现即可分辨答案:C2.(2019·哈尔滨高一检测)豌豆花的顶生和腋生是一对相对性状,根据表中的三组杂交实验结果,判断显性性状和纯合子分别为( )杂交组合亲本表现类型子代表现类型及数量第一组甲(顶生)×乙(腋生) 101腋生、99顶生第二组甲(顶生)×丙(腋生) 198腋生、201顶生第三组甲(顶生)×丁(腋生) 全为腋生A.顶生;甲、乙B.腋生;甲、丁C.顶生;丙、丁D.腋生;甲、丙解析:选B。
根据表中第三组杂交组合的结果可推知:腋生对顶生为显性,甲为隐性纯合子,丁为显性纯合子。
第一、二组杂交组合的子代性状分离比都为1∶1,可知乙、丙均为杂合子。
题型三杂合子连续自交的遗传效应[学生用书P8]1.遗传因子组成为Dd的个体连续自交,分析第n代的比例当杂合子(Dd)自交n代后,后代中的杂合子(Dd)所占比例为1/2n,纯合子(DD+dd)所占比例为1-1/2n,其中DD、dd所占比例分别为(1-1/2n)×1/2。
当n无限大时,纯合子概率接近100%。
这就是自花传粉植物(如豌豆)在自然情况下一般为纯合子的原因。
F n杂合子纯合子显性纯合子隐性纯合子显性性状个体隐性性状个体所占比例12n1-12n12-12n+112-12n+112+12n+112-12n+1(1)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杂合子自交,后代中纯合子的比例随自交代数的增加而增加,最终接近1,且显性纯合子和隐性纯合子各占一半。
(2)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杂合子自交,后代中杂合子的比例随自交代数的增加而递减,且每次递减50%。
1.(2019·吉林延边二中高一期末)下列曲线中能正确表示杂合子(Aa)连续自交若干代,子代中显性纯合子所占比例的是( )解析:选B。
杂合子(Aa)连续自交n代,F n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1/2n,所以显性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1/2)n]÷2=1/2-1/2n+1,故随n的增大,显纯性合子所占比例逐渐增大,当n趋向于无穷大时,显性纯合子所占比例接近1/2,故选B。
2.(2019·济宁高一检测)番茄的红果(R)对黄果(r)为显性,让杂合的红果番茄自交得F1,淘汰F1中的黄果番茄,利用F1中的红果番茄自交,其后代RR、Rr、rr三种遗传因子组成的比例是( )A.1∶2∶1 B.4∶4∶1C.3∶2∶1 D.9∶3∶1解析:选C。
F1遗传因子组成为1RR、2Rr、1rr,去掉rr后,则RR∶Rr=1∶2,1/3RR 自交后代为1/3RR,2/3Rr自交后代为1/6RR、1/3Rr、1/6rr,然后相加可得RR∶Rr∶rr=3∶2∶1。
题型四不出现孟德尔特定比例的两种情况[学生用书P9]1.不完全显性如一对遗传因子A和a分别控制红花和白花,在完全显性时,Aa自交后代中红∶白=3∶1,在不完全显性时,Aa自交后代中红(AA)∶粉红(Aa)∶白(aa)=1∶2∶1。
2.某些致死遗传因子导致遗传分离比变化(1)隐性致死:指遗传因子组成为隐性纯合子时,对个体有致死作用。
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红细胞异常,使人死亡;植物中的白化遗传因子,使植物不能形成叶绿素,从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死亡。
(2)显性致死:指显性遗传因子具有致死作用,如人的神经胶质症遗传因子(皮肤畸形生长,智力严重缺陷,出现多发性肿瘤等症状)。
显性致死又分为显性纯合致死和显性杂合致死。
(3)配子致死:指致死遗传因子在配子时期发生作用,从而不能形成有生活力的配子的现象。
(4)合子致死:指致死遗传因子在胚胎时期或幼体阶段发生作用,从而不能形成活的幼体或个体的现象。
1.小鼠中有一种黄色毛皮的性状,其杂交实验如下:实验一:黄鼠×黑鼠→黄鼠2 378只,黑鼠2 398只,比例约为1∶1;实验二:黄鼠×黄鼠→黄鼠2 396只,黑鼠1 235只,比例约为2∶1。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小鼠毛皮性状的遗传不遵循分离定律B.小鼠毛皮的黑色对黄色为显性C.小鼠中不存在黄色纯种个体D.小鼠中不存在黑色纯种个体解析:选C。
由实验二可知,黄色为显性性状。
由实验一可知,黄鼠×黑鼠为测交,再结合实验二结果中黄鼠∶黑鼠约为2∶1可知,有1/4的个体纯合致死,即显性纯合个体死亡。
2.无尾猫是一种观赏猫。
猫的无尾、有尾是一对相对性状,按分离定律遗传。
为了选育纯种的无尾猫,让无尾猫自交多代,但发现每一代中总会出现约1/3的有尾猫,其余均为无尾猫。
由此推断正确的是( )①猫的有尾性状是由显性遗传因子控制的②自交后代出现有尾猫是性状分离的结果③自交后代无尾猫中既有杂合子又有纯合子④无尾猫与有尾猫杂交后代中无尾猫约占1/2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解析:选C。
无尾猫自交后代有两种性状表现:有尾和无尾,因此可以判断出猫的无尾性状是由显性遗传因子控制的。
后代出现有尾猫是性状分离的结果。
假设有尾、无尾是由一对遗传因子(A或a)控制,无尾猫自交,发现每一代中总会出现约1/3的有尾猫,说明显性纯合致死,因此自交后代中无尾猫只有杂合子。
无尾猫(Aa)与有尾猫(aa)杂交,其后代中1/2为Aa(无尾),1/2为aa(有尾)。
题型五遗传概率的相关计算[学生用书P9](1)实例:两只白羊交配生了两只白羊和一只黑羊,如果它们再生一只小羊,其毛色是白色的概率是多少?(2)分析:两只白羊所生的后代中出现了性状分离,则新出现的黑色为隐性性状,且双亲均为杂合子。
设用B、b表示遗传因子,则双亲的遗传因子组成均为Bb,子代白羊的遗传因子组成为BB或Bb,黑羊的遗传因子组成为bb。
(3)计算方法①用分离比直接推出:Bb×Bb1BB∶2Bb∶1bb,可见后代毛色是白色的概率是3/4。
②用配子进行计算“白化男孩”概率≠“男孩白化”的概率(1)“白化男孩”是以所有子代为整体,性别未知,其概率应为子代患白化病的概率×1/2。
(2)“男孩白化”是以子代中所有男孩为整体,性别已知,其概率就是子代所有男孩中患白化病的概率。
1.一对灰翅昆虫交配产生的91只后代中,有黑翅22只,灰翅45只,白翅24只。
若黑翅与灰翅昆虫交配,则后代中黑翅的比例最有可能是( )A.33% B.50%C.67% D.100%解析:选B。
根据后代的性状和比例推出:昆虫翅色的遗传属于不完全显性遗传,中间性状灰色为杂合子(Aa),黑色性状为纯合子(AA或aa),黑翅与灰翅交配,后代中黑翅的比例为50%。
2.(2019·成都九校联考高一期中)某同学调查了一个家系,确定患有白化病。
该家系的具体情况为:一对夫妇均正常,丈夫的父母均正常,丈夫的妹妹患有该病;妻子的父亲正常(不含致病遗传因子),母亲是携带者(不患白化病,但含致病遗传因子)。
这对夫妇所生的正常孩子中是纯合子的概率是( )A.1/16 B.6/11C.5/11 D.1/2解析:选B。
由题干信息可知,丈夫的遗传因子组成及概率为1/3AA、2/3Aa,妻子的遗传因子组成及概率为1/2AA、1/2Aa,则有四种情况:①1/3AA×1/2AA→1/6AA;②1/3AA×1/2Aa→1/12AA+1/12Aa;③2/3Aa×1/2AA→1/6AA+1/6Aa;④2/3Aa×1/2Aa→1/12AA+1/6Aa+1/12aa,这对夫妇生育的正常孩子中是纯合子的概率是:1/6+1/12+1/6+1/12=6/11。
1/6+1/12+1/12+1/6+1/6+1/12+1/6题型六分离定律遗传图谱分析[学生用书P10]1.首先分析该病是显性遗传病还是隐性遗传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