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三章知识点复习
- 格式:ppt
- 大小:2.14 MB
- 文档页数:36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全归纳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1.金属的物理通性有哪些?(1)金属在常温下的状态除汞是液体外,其他在常温下是固体。
(2)金属的颜色、光泽绝大多数金属都是银白色,具有金属光泽,少数金属是特殊颜色如铜是紫红色,金是金黄色。
(3)良好的导电、导热性。
(4)延展性延性:拉成细丝的性质。
展性:压成薄片的性质。
2.化学通性有哪些?(1)化合态金属元素只有正化合价(2)金属单质易失电子,表现还原性(3)易与氧气反应,得到氧化物(4)活动性排在氢前的金属元素与酸反应得到盐和氢气(5)与盐反应,置换出活动性弱的金属单质3.金属钠的性质有哪些?(1)物理性质有哪些?钠银白色、质软、熔点低、密度比水的小但比煤油的大。
★(2)化学性质有哪些?①很活泼,常温下:4Na + O2=2Na2O★(新切开的钠放在空气中容易变暗)②加热条件下:2Na+O2 Na2O2★(先熔化成小球,后燃烧产生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Na2O2。
)钠在空气中的变化过程:Na―→Na2O―→NaOH―→Na2CO3·10H2O(结晶)―→Na2CO3(风化),最终得到是一种白色粉末。
一小块钠置露在空气中的现象:银白色的钠很快变暗(生成Na2O),跟着变成白色固体(NaOH),然后在固体表面出现小液滴(NaOH易潮解),最终变成白色粉未(最终产物是Na2CO3)。
③钠与水的反应与H2O反应2Na+2H2O=2NaOH+H2↑★离子方程式:2Na++2H2O=2Na++2OH-+H2↑(注意配平)实验现象:钠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在水面上游动,有哧哧的声音,最后消失,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
“浮——钠密度比水小;游——生成氢气;响——反应剧烈;熔——钠熔点低;红——生成的NaOH遇酚酞变红”。
知识拓展:a:将钠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能否置换出铜单质?不能,2Na + 2H2O = 2NaOH + H2↑2NaOH+CuSO4=Cu(OH)2↓+Na2SO4实验现象:钠熔成小球,在液面上四处游动,有蓝色沉淀生成,有气泡放出K、Ca、Na三种单质与盐溶液反应时,先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碱再和盐溶液反应b:将钠放入盐酸中,钠将先和H2O反应,还是先和HCl反应?2Na+2HCl=2NaCl+H2↑钠与酸反应时,如酸过量则钠只与酸反应,如酸不足量则钠先与酸反应再与水反应。
一、选择题1.某同学通过系列实验探究Fe 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目的的是 A .将0.1 mol/L 的FeCl 3溶液与0.3mol/L 的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制备Fe(OH)3胶体 B .将FeSO 4溶液缓慢滴入足量NaOH 溶液,过滤、洗涤、干燥获得纯净的Fe(OH)2固体 C .铁粉中混有铝粉,加入过量NaOH 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D .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铁与水蒸气反应后的气体产物,木条复燃2.为了鉴别某溶液中只有Fe 2+,没有Fe 3+,试剂的最佳添加顺序是A .先滴加少量新制氯水,再滴加KSCN 溶液B .先滴加KSCN 溶液,再滴加少量新制氯水C .先滴加KSCN 溶液,再滴加足量KMnO 4溶液D .滴加氢氧化钠溶液3.下列属于合金的是A .不锈钢B .黄金C .石墨D .氧化铁 4.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不能实现的是 A .Cu(s)2Cl Δ−−−−→CuCl 2(s)NaOH(aq)−−−−−→ Cu(OH)2(s) B .CaCl 2 (aq)2CO −−−→ CaCO 3(s)−−−→高温 CaO(s)C .NaHCO 3(s)−−−→加热Na 2CO 3(s) −−−−→饱和石灰水NaOH(aq)D .FeCl 2(aq)NaOH(aq)−−−−−→ Fe(OH)2(s)22OH O −−−→Fe(OH)3(s) 5.将下列四种化合物分别溶于稀盐酸,滴加硫氰化钾溶液没有颜色变化,再加氯水即呈现红色的是A .FeSB .Fe 2O 3C .FeCl 3D .Fe 3O 46.下列实验中,不仅产生气体,而且最终一定能产生白色沉淀的是A .将过量的Na 投入到AlCl 3溶液中B .将过量的Na 2O 投入到AlCl 3溶液中C .将过量的Na 投入到MgCl 2溶液中D .将过量的Na 2O 2投入到FeCl 2溶液中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SiO 2和CO 2都是酸性氧化物,都是共价化合物B .为防止月饼等富脂食品氧化变质,可在包装袋中放入硅胶C .NaHCO 3溶液中含有Na 2SiO 3杂质,可通入少量CO 2后过滤D .SiO 2中含Al 2O 3杂质,可加入足量NaOH 溶液然后过滤除去8.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醋酸溶液与水垢中的CaCO 3反应:CaCO 3+2H +=Ca 2++H 2O+CO 2↑B .向Ba(OH)2溶液中滴加等体积等浓度的NH 4HSO 4溶液:Ba 2++2OH -+H +++4NH +2-4SO =BaSO 4↓+H 2O+NH 3·H 2OC .向NaHCO 3溶液中加入过量NaHSO 4溶液:2-3CO +2H += H 2O+CO 2↑。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第三章是高一化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之:物质的构成要素第三章内容物质的组成元素和化合物物质的基本单元——分子、原子、离子和粒子、分子结构与分子间作用力、元素周期律、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化学键、元素周期表等知识点物质的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氧化还原反应及电子得失、离子共存问题、酸碱盐等性质与元素的原子结构的关系、共价键的形成与特征、离子化合物的特征、单质和化合物的主要区别和联系等知识点物质的构成分子、原子、离子和粒子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其中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离子化合物是由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通过静电引力或电磁力结合在一起的化合物,如水和氯化钠等。
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或原子团)构成,原子由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是原子可以再分为更小的原子,但分子不能再分为更小的分子。
由原子直接构成物质的单质有单质分子(ClO2, Br2, H2O等),如Na, He等。
1.分子、原子、离子和粒子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其中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1.分子、原子、离子和粒子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其中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单质的基本属性是:均一性、稳定性、强相互作用、磁性、难溶性和易分解。
3.酸、碱、盐的定义为: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的化合物。
4.共价化合物:共价键(化学键)。
(1)共价键的概念:在化学反应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原子组成的原子团叫做共价单原子团。
共价单原子团中,相邻的两个原子形成的共用电子对叫做共用电子对。
共用电子对的偏移不影响共用电子对的数目。
(2)共价键的特征:共用电子对不能自由移动,成键原子的电子对全部偏向成键原子的空轨道,这样就形成了一对共用电子对,整个体系显电中性。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一、金属及其化合物(一)金属的化学性质1. 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钠与氧气反应- 常温下:4Na + O_{2}=2Na_{2}O,氧化钠为白色固体。
- 加热时:2Na+O_{2}{}{=!=!=}Na_{2}O_{2},过氧化钠为淡黄色固体。
- 铝与氧气反应- 在常温下,铝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4Al + 3O_{2}=2Al_{2}O_{3}。
这层薄膜可以阻止内部的铝进一步被氧化。
2. 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 钠与水反应- 化学方程式:2Na + 2H_{2}O = 2NaOH+H_{2}↑。
- 现象:“浮(钠的密度比水小)、熔(反应放热,钠的熔点低)、游(有气体生成)、响(反应剧烈)、红(溶液呈碱性,使酚酞变红)”。
- 铁与水蒸气反应- 化学方程式:3Fe + 4H_{2}O(g){高温}{=!=!=}Fe_{3}O_{4}+4H_{2}。
3. 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化学方程式:2Al+2NaOH + 2H_{2}O=2NaAlO_{2}+3H_{2}↑。
(二)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1. 氧化物- 氧化钠和过氧化钠- 氧化钠(Na_{2}O)- 属于碱性氧化物,与水反应:Na_{2}O + H_{2}O = 2NaOH;与酸反应:Na_{2}O+2HCl = 2NaCl + H_{2}O。
- 过氧化钠(Na_{2}O_{2})- 与水反应:2Na_{2}O_{2}+2H_{2}O = 4NaOH+O_{2}↑。
- 与二氧化碳反应:2Na_{2}O_{2}+2CO_{2}=2Na_{2}CO_{3}+O_{2},因此过氧化钠可用于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作为氧气的来源。
- 氧化铝(Al_{2}O_{3})- 两性氧化物,既能与酸反应:Al_{2}O_{3}+6HCl = 2AlCl_{3}+3H_{2}O,又能与碱反应:Al_{2}O_{3}+2NaOH = 2NaAlO_{2}+H_{2}O。
学习笔记与氢氧化钠现象:产生白色沉淀,快速变成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
FeCl2+2NaOH==F e(O H)2↓+2NaCl4F e(O H)2+O2+2H2O==4F e(O H)3现象:产生红褐色沉淀FeCl3+3NaOH==F e(O H)3↓+ 3NaCl与KSCN溶液无现象产生血红色Fe3++3SCN-==Fe(SCN)3氧化(还原性)主要表现:还原性,举例:2FeCl2+Cl2 ==2FeCl3表现:氧化性,举例:2FeCl3+Fe==3FeCl2相互转化FeCl2FeCl3:2FeCl2+Cl2 ==2FeCl3FeCl3 FeCl2:2FeCl3+Fe==3FeCl2名称氢氧化亚铁氢氧化铁化学式F e(O H)2F e(O H)3颜色、状态白色固体红褐色固体水溶性难溶于水难溶于水与酸反应F e(O H)2+2HCl==FeCl2+2H2OF e(O H)2+2H+==Fe2++2H2OF e(O H)3+3HCl==FeCl3+3H2OF e(O H)3+3H+==Fe3++3H2O氢氧化亚铁露置空气中4F e(O H)2+O2+2H2O ==4F e(O H)33、铁三角二、本章典型题剖析1、滴加依次不同,试验现象不同(1)稀Na2CO3溶液与稀盐酸间的反应向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起先时无气体产生,达到肯定量后才有气泡冒出,由少到多的过程中依次发生下列反应:是NaOH。
若将1克该样品放入含有HCl 3.65克的盐酸中使其完全反应后,残酸再用50克2%的NaOH溶液恰好中和反应,蒸干溶液,所得固体的质量是多少克?解:所得固体是NaCl ,是5.85克[小结]本题数据众多,反应物不纯,过程困难。
若按常规方法,一步步分析计算,不但费时还易出错,若仔细分析就会发觉,最终所得固体物质NaCl中全部的Cl全来自于HCl中的Cl1、有5.1gMg–Al合金,投入500mL 2mol/L HCl中,金属完全溶解后,又加4mol/LNaOH 溶液VmL,得最多沉淀8.6g,则V等于A. 425mLB. 560mLC. 250mLD. 500mL2、铝三角转化及铝的图像问题(1) 向Al3+的溶液中加入强碱(OH―)现象:先出现白色溶液后消逝方程式:Al3++3OH―==A l(O H)3↓A l(O H)3+OH― ==AlO2―+H2O图像:(2) 向强碱溶液中加入Al3+现象:先没有沉淀后出现并不消逝方程式:Al3++4OH―==AlO2―+2H2O3AlO2―+Al3++6H2O==4A l(O H)3↓图像:(3) 向AlO2―溶液中加入H+现象:先生成白色沉淀,然后白色沉淀渐渐溶解。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三章化学反应方程式总结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 第三章化学反应方程式总结第三章化学反应方程式总结一、磷氮及其重要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①②③④Na2O2←Na→NaOH→Na2CO3←NaHCO31、钠的燃烧2Na+O==△2Na2O22、钠与水的反应,2Na+2H2O==2NaOH+H2↑3、氢氧化钠吸收一氧化碳而变质2NaOH+CO2==Na2CO3+H2O4、碳酸氢钠加热分解2NaHCO△==Na32CO3+H2O+CO2↑二、铝及其化合物相互之间不锈钢的转化关系④①②③Al→Al2O3←Al(OH)3→AlCl3⑥⑤○8⑦NaAlO21、铝表面生成氧化膜的反应4Al+3O2==2Al2O32、川芎嗪氢氧化铝加热分解2Al(OH)△3==Al2O3+3H2O3、氢氧化物氢氧化铝与盐酸亚胺反应Al(OH)3+3HCl==AlCl3+3H2O4、铝与盐酸的反应2Al+6HCl==2AlCl3+3H2↑5、八氧化铝与氢氧化钠反应Al2O3+2NaOH==2NaAlO2+2H2O6、铝与氢氧化钠反应2Al+2NaOH+2H2O==2NaAlO2+3H2↑7、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OH)3NaOH==NaAlO2+2H2O8、偏铝酸根和酸不能共存的原因NaAlO2+HCl(少量)+H2O==Al(OH)3+NaCl三、铁及其重要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①②③④⑤Fe3O4←Fe→FeCl2→Fe(OH)2→Fe(OH)3FeCl3⑥⑦⑧Fe2O3Fe(SCN)31、铁在氧气中燃烧点燃3Fe+2O2==Fe3O4铁与稀盐酸反应乙炔氢气Fe+2HCl==FeCl2+H2↑3、氯化亚铁溶液与氢氧化钠:先生成白色沉淀,迅速转化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FeCl2+2NaOH==Fe(OH)2↓+2NaCl4Fe(OH)2+O2+2H2O==4Fe(OH)34、红褐色的与铁反应生成盐和水Fe(OH)3+3HCl==FeCl3+3H2O5、棕黄色的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钠聚合反应生成红褐色的氢氧化铁沉淀FeCl3+2NaOH==Fe(OH)3↓+3NaCl6、常见的加成反应还原剂氯化亚铁与强氧化剂氯气反应2FeCl2+Cl2==2FeCl37、要还原铁离子为亚铁离子需要加入还原剂如:Fe、Cu、2FeCl3+Fe==3FeCl28、不溶性碱氢氧化铁加热分解2Fe(OH)3==Fe2O3+3H2O9102、10、三价铁离子的检验:溶液变为(血)红色FeCl3+3KSCN==Fe (SCN)3+3KCl四、银及其化合物的转化:②①③SO4Cu(OH)2⑤1、铜在特定条件加热条件下和氧气亚胺△2Cu+O2==2CuO2、氧化铜与硫酸反应CuO+H2SO4==CuSO4+H2O3、在蓝色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CuSO4+2NaOH==Cu(OH)2↓+Na2SO44、曾清得则化为铜(湿法冶铜)CuSO4+Fe==Cu+FeSO45、不溶性碱氢氧化铜加热分解Cu(OH)==CuO△2+H2O第三章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方程总结班级学号一、钠砷及其重要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姓名①②③④Na2O2←Na→NaOH→Na2CO3←NaHCO31、钠的燃烧2Na+O△2==Na2O22、钠与水的反应,2Na+2H2O==2NaOH+H2↑3、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而腐坏 2NaOH+CO2==Na2CO3+H2O4、碳酸氢钠挥发分解2NaHCO△==Na32CO3+H2O+CO2↑二、铝及其化合物之间的互动关系转化关系④①②③Al→Al2O3←Al(OH)3→AlCl3⑥⑤○8⑦NaAlO21、铝表面生成氧化膜的反应4Al+3O2==2Al2O32、不溶物氢氧化铝加热降解2Al(OH)△3==Al2O3+3H2O3、氢氧化物氢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l(OH)3+3HCl==AlCl3+3H2O4、铝与盐酸的反应2Al+6HCl==2AlCl3+3H2↑5、三氧化铝与氢氧化钾反应Al2O3+2NaOH==2NaAlO2+2H2O6、铝与氢氧化钠反应2Al+2NaOH+2H2O==2NaAlO2+3H2↑7、氢氧化铝与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副反应Al(OH)3NaOH==NaAlO2+2H2O8、更偏和平相处铝酸根和酸不能共存的原因NaAlO2+HCl(少量)+H2O==Al(OH)3+NaCl三、铁及其重要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①②③④⑤Fe3O4←Fe→FeCl2→Fe(OH)2→Fe(OH)3FeCl3⑥⑦⑧Fe2O3Fe(SCN)31、铁在氧气中燃烧点燃3Fe+2O2==Fe3O4铁与稀盐酸反应制取氢气Fe+2HCl==FeCl2+H2↑3、氯化亚铁硝酸与氢氧化钠:先生成白色沉淀,急速转化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FeCl2+2NaOH==Fe(OH)2↓+2NaCl4Fe(OH)2+O2+2H2O==4Fe (OH)34、红褐色的氢氧化铁与铁反应生成盐和水Fe(OH)3+3HCl==FeCl3+3H2O5、棕黄色的与溶液氯化铁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的氢氧化铁沉淀FeCl3+2NaOH==Fe(OH)3↓+3NaCl6、常见的还原剂氯化亚铁与强氧化剂氯气2FeCl2+Cl2==2FeCl37、要还原铁离子为亚铁离子醇钠需要加入还原剂如:Fe、Cu、2FeCl3+Fe==3FeCl28、9102、不溶性胺碱氢氧化铁加热分解2Fe(OH)3==Fe2O3+3H2O10、三价铁离子的抽样:溶液变为(血)红色FeCl3+3KSCN==Fe (SCN)3+3KCl四、锰及其化合物的转化:②①③SO4Cu(OH)2⑤1、锑在加热条件下条件和氧气反应△2Cu+O2==2CuO2、氧化铜与乙酸反应CuO+H2SO4==CuSO4+H2O3、在蓝色硫酸铜溶液中重新组建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生成蓝色氢氧化铜沉淀CuSO4+2NaOH==Cu(OH)2↓+Na2SO44、曾清得则化为铜(湿法冶铜)CuSO4+Fe==Cu+FeSO45、不溶性碱氢氧化铜加热分解△Cu(OH)2==CuO+H2O一、写出下列方程式1、Na+O2=Na+O2Na+H2O=Na+HCl=2、将前段粒钠投入到盛放FeCl3溶液的烧杯中。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3.1 – 钠及其化合物知识点☆(了解)一、钠单质的性质(1)钠的物理性质:钠是银白色金属,密度小(0.97g/cm3),熔点低(97℃),硬度小,质软,可用刀切割。
钠通常保存在煤油中。
是电和热的良导体。
(2)钠的化学性质:从原子结构可知钠是活泼的金属单质。
Na――――――――→O 2、Cl 2、H 2O 、H +等-e-Na +二、钠(Na )与非金属单质反应: ★(掌握)①钠和空气和氧气的反应: 钠和空气的反应: 钠在空气中的变化:银白色的钠→ 变暗(生成了氧化钠)→ 变白(生成氢氧化钠)→ 潮解 变成白色固体(生成碳酸钠)。
钠和氧气的反应: 常温: 4Na + O 2 == 2Na 2O加热: 2Na + O 2 == Na 2O 2; 2Na + Cl 2 == 2NaCl; 2Na + S == Na 2S 等反应实验:A 、实验过程: ①→②→③→④→⑤→⑥→⑦B 、反应原理: 2Na +O 2∆=====Na 2O 2,2Na 2O 2+2H 2O =4NaOH +O 2↑ C 、注意事项:①玻璃管中装的钠不能太大,太大反应太剧烈,会将玻璃管炸裂. ②反应开始时,即钠熔成小球后要稍稍倾斜玻璃管,但是角度不能太大,以防止钠从玻璃管中脱出.并能保证空气疏通从而观察到明显现象.③在取钠时要将其表面的氧化物用小刀除去,用纯钠进行实验.因为表面被氧化的钠在受热熔化后,钠表面会有一层黑色而影响实验现象的观察.④加热时间不能太长,否则钠与O2迅速反应、燃烧起来,现象就不是很明显了.⑤盛Na2O2的小试管要干燥.D、实验现象:钠熔成小球,先变成白色后变成淡黄色固体,淡黄色固体遇水放出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E、实验结论:钠熔点低,与O2加热反应生成Na2O2,Na2O2遇水生成O2.★(掌握)②钠与水反应:钠与水的反应:2Na + 2H2O == 2NaOH + H2↑反应实验:A、反应原理:2Na + 2H2O == 2NaOH + H2↑B、实验现象:①钠与水剧烈反应②钠熔化成小球③钠球在水面上不停地滚动④有气体生成,并发出嘶嘶声⑤因为生成强碱,使得酚酞溶液变红☆(了解)③钠和酸、盐溶液、氢气的反应☆(了解)钠与酸的反应:A、反应原理:2Na + 2HCl == 2NaCl + H2↑B、实验现象:Na放入稀盐酸中,是先与酸反应,酸不足再与水反应。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一、金属活动性Na>Mg>Al>Fe。
二、金属一般比较活泼,容易与O2反应而生成氧化物,可以与酸溶液反应而生成H2,特别活泼的如Na等可以与H2O发生反应置换出H2,特殊金属如Al可以与碱溶液反应而得到H2。
三、A12O3为两性氧化物,Al(OH)3为两性氢氧化物,都既可以与强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也可以与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四、五、Na2CO3和NaHCO3比较碳酸钠碳酸氢钠俗名纯碱或苏打小苏打色态白色晶体细小白色晶体水溶性易溶于水,溶液呈碱性使酚酞变红易溶于水(但比Na2CO3溶解度小)溶液呈碱性(酚酞变浅红)热稳定性较稳定,受热难分解受热易分解2NaHCO3=Na2CO3+CO2↑+H2O与酸反应CO32—HCO3—H+CO3-+H+==CO2↑+H2OHCO3-+H+==CO2↑+H2O相同条件下放出CO2的速度NaHCO3比Na2CO3快与碱反应Na2CO3+Ca(OH)2==CaCO3↓+2NaOH反应实质:CO32-与金属阳离子的复分解反应NaHCO3+NaOH==Na2CO3+H2O反应实质:HCO3—+OH-==H2O+CO32—与H2O和CO2的反应Na2CO3+CO2+H2O==2NaHCO3CO32-+H2O+CO2==HCO3-与盐反应CaCl2+Na2CO3==CaCO3↓+2NaCl Ca2++CO32— ==CaCO3↓主要用途玻璃、造纸、制皂、洗涤发酵、医药、灭火器六、.合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合金的特点;硬度一般比成分金属大而熔点比成分金属低,用途比纯金属要广泛。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单元练习|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 小题,1-9题为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10-13题有1-2个答案,每小题4分,共43 分。
)1在实验室中,通常将金属钠保存在A.水中B.煤油中C.四氯化碳中D.汽油中2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合金的是A . 硬铝B .黄铜C . 钢铁D .金箔 3.下列物质中既能跟稀H 2SO 4反应, 又能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是... ①NaHCO 3②Al 2O 3③Al(OH)3 ④Al A .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全部 4.下列关于Na 和Na +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它们相差一个电子层B .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C .钠原子,钠离子均为同一元素D .灼烧时,它们的焰色反应都呈黄色 5.除去Na 2CO 3 固体中少量NaHCO 3的最佳方法是A .加入适量盐酸B .加入NaOH 溶液C .加热D .配成溶液后通入CO 26.镁、铝、铜三种金属粉末混合物, 加入过量盐酸充分反应, 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烧碱溶液, 再过滤, 滤液中存在的离子有A .AlO 2-B .Cu 2+C .Al 3+D .Mg 2+7.少量的金属钠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它的最终产物是 : ?A .NaOHB . Na 2CO 3•10H 2OC .Na 2CO 3D .NaHCO 38. 只用一种试剂可区别()()Na SO MgCl FeCl Al SO NH SO 2422243424、、、、五种溶液, 这种试剂是 A .Ba(OH)2 B .H 2SO 4 C .NaOH D .AgNO 39.将Fe 、Cu 、Fe 2+、Fe 3+和Cu 2+盛于同一容器中充分反应,如Fe 有剩余,则容器中只能有A .Cu 、Fe 3+B .Fe 2+、Fe 3+C .Cu 、Cu 2+、FeD .Cu 、Fe 2+、Fe 10.将Na 2O 2投入FeCl 3溶液中, 可观察到的现象是A .生成白色沉淀B .生成红褐色沉淀C .有气泡产生D .无变化 11.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铝粉投入到NaOH 溶液中:2Al+2OH -══ 2AlO 2-+H 2↑B .AlCl 3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氨水:Al 3++ 3OH -══ Al(OH)3↓ C .三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铁粉:++=+232Fe Fe FeD .FeCl 2溶液跟Cl 2反应:2Fe 2++Cl 2=2Fe 3++2Cl -12.下列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 .Fe NH SCN Cl 34++--、、、B .Na H NO SO 342++--、、、 C .Fe Fe Na NO 233+++-、、、D .Fe NH Cl OH 24++--、、、13.向MgSO 4和Al 2(SO 4)3的混合溶液中, 逐滴加入NaOH 溶液。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归纳高一化学必修一(一)金属的化学性质一金属的通性1.金属的存在(1)金属元素的存在绝大多数金属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如Al、Fe等,极少数化学性质不活泼的金属以游离态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如Au。
在地壳中的含量较多的为O、Si、Al、Fe、Ca。
2.金属单质的物理通性①状态:常温下,大部分为固体,唯一呈液态的是汞。
②色泽:除Cu、Au外,大多数金属为银白色,有金属光泽。
③三性: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
3.单质的化学性质(1)与非金属的反应常温下,镁在空气中跟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能够阻止内部金属继续被氧化。
镁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O2点燃=====2MgO。
镁还可以和氮气点燃,反应方程式为:3Mg+N2点燃=====Mg3N2。
(2)与酸的反应Fe与稀H2SO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Fe+2H+===Fe2++H2↑。
(3)与盐溶液的反应Cu与AgNO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u+2Ag+===Cu2++2Ag。
归纳总结金属的通性(1)金属化学性质特点(2)金属还原性的强弱取决于其失去电子的难易程度,而不是失去电子个数的多少。
活学活用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划“√”,错误的划“×”(1)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热、导电性()(2)金属单质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总是作还原剂()(3)钠原子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去1个电子,而铝原子失去3个电子,所以铝比钠活泼()(4)金属在加热条件下均易与O2反应()答案(1)√(2)√(3)×(4)×解析(3)错误,金属的活泼性与原子失去电子个数无关,与失电子能力有关,钠比铝易失电子,钠比铝活泼;(4)错误,Au、Pt等金属不与O2反应。
二钠与氧气的反应按表中要求完成实验,并将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及其原因解释填入表中。
[归纳总结]钠与氧气的反应(1)钠的性质及其保存钠是一种硬度小、熔点低的银白色的金属,具有金属光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