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分析规范会计理论与实证会计理论评述-范文word版 (3页)
- 格式:docx
- 大小:18.70 KB
- 文档页数:4
规范会计研究和实证会计研究评析及其启示作者:李飞黄乐刘辉来源:《财会通讯》2012年第30期摘要:本文通过对规范会计研究与实证会计研究及其对我国会计研究的启示进行了分析,描述了实证会计研究和规范会计研究的历史轨迹,并对规范会计研究与实证会计研究进行了比较,阐述了辩证统一关系,探究了我国会计研究范式的选择,以期为我国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规范会计研究实证会计研究历史轨迹辩证统一会计研究范式一、引言实证研究方法在经济学研究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其被进入到了会计学的研究,从而会计学的研究也被切割为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
两者对于会计理论和实务研究的性质不同,其根本区别是:前者产生时间早于后者,加入了价值的判断,研究的是“应该怎样”的问题,对会计研究有自己的主观观点,并描述会计研究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后者研究的是“是什么”,是对会计事实的客观反映,不对其的价值判断。
受经济学广泛采用实证分析方法的影响,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我国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的研究开始应用实证研究方法,通过对实证研究方法的模仿和吸收,目前我国学者大量采用此方法进行会计研究。
但对于会计研究应该采用哪种方法的争论愈演愈烈,学者和理论界对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的研究应采用的研究方法出现了以下两种观点:一种是过分重视规范会计理论的作用,一些学者认为会计学科属于社会科学,市场经济是一系列复杂经济现象的系统,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对会计理论和实务进行定量分析是不可能和不科学的;另一种则是片面强调实证会计理论的作用,认为会计科学虽属于社会科学,但它是发展十分成熟的理论体系,尤其是会计实务必须进行量化才能客观反映客观情况,必须采用实证分析方法以体现研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这种长期以来形成的对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的研究应该采用哪种方法的讨论和争议,对我国的会计理论的进一步研究和发展是十分不利。
因此,对当前我国会计研究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严重失衡必须引起重视,如何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亟需为其提供理论和政策指导。
规范会计研究与实证会计研究评析盖 地 吕志明(天津财经大学会计学系/会计与财务研究中心 300222)【摘要】传统会计研究(规范性研究)始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美国,到20世纪六十年代达到黄金时期;实证会计研究产生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并在八十年代成为主流。
规范会计研究与实证会计研究的产生都有其必然性,都适应了其当时的客观环境,从方法论角度而言,各有其优缺点。
无论规范会计研究还是实证会计研究都不可能一统天下,二者应该和谐共处。
【关键词】规范会计研究 实证会计研究 方法论特征 和谐共处一、规范会计研究与实证会计研究的定位休谟曾经指出,人们不能从“是”推断出“应该是”,即纯事实的描述性说明凭借其自身的力量只能引起或包含其他事实的描述性说明,而不能引出做某事的标准、道德准则或规定,这就是著名的“休谟铡刀”。
根据“休谟铡刀”,事实领域与评价领域之间存在着合乎逻辑的严格区分,人类关于“是”和“应该是”这两种知识体系之间存在着明确的界线。
自从实证主义通过经济学被引入会计领域之后,“休谟铡刀”也将会计研究一分为二:规范会计研究和实证会计研究。
事实上,规范会计研究的产生大大早于实证会计研究,只是在实证会计研究出现以后,才将其前传统的会计研究方式称为规范会计研究。
根据“休谟铡刀”可知,规范会计研究与实证会计研究是从会计研究的性质层面对其进行的划分,其根本区别在于:规范会计研究关注“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必然涉及价值判断,主要用于描述,如描述应该如何计量收益;实证会计研究关注“是什么”的问题,不涉及价值判断,主要用于解释和预测,如用于解释和预测公司管理层对新会计准则的反映。
图1 霍珀与鲍威尔会计研究的四象限分类法1985年,霍珀与鲍威尔根据伯勒尔和摩根在1979年发表的关于组织研究分类法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关于会计研究的四象限分类法。
该分类方法由两个维度构成,其中一个维度用于表示由关于本体论的假定、关于认识论的假定、关于人性的假定以及关于方法论的假定等四个方面融合而成的主观-客观连续统一体,该维度的一个极端代表客观主义,另一个极端则代表主观主义;另一个维度则用于表示会计研究人员对会计研究工作所采取的态度,在该维度的一个极端,会计研究人员关注规则与社会秩序的创建,而在另一个极端,会计研究人员则更关注社会冲突以及社会质变的潜在可能性。
浅析会计理论研究的规范方法和实证方法:纵观会计理论的发展历史不难发现,会计理论的演变固然受到环境的变迁、理论的供给和需求等因素的影响,但会计理论研究方法的创新和发展显然也是推动会计理论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规范研究方法和实证研究方法在会计理论研究体系中处于既对立又统一的地位。
标签:会计理论研究方法;规范研究;实证研究一、会计理论研究的规范方法和实证方法这两种方法既相斥又相依,两者的划分是由于两者的研究成果。
而在早期的会计理论研究领域中,并不存在规范会计理论,在实证会计理论出现后为了防止混淆两者,才将其称之为规范会计理论。
1.会计理论研究的规范法广义地讲,我们把实证研究方法出现之前在会计研究领域中所采用的方法都称为规范研究方法。
而从狭义上讲,规范会计研究方法是通过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加工资料——合理分析,最后以文字来叙述相应的会计研究成果。
规范会计理论是一个关于会计应该是什么的完整体系,旨在通过一系列的基本会计原则、会计准则的规范要求准确地描述会计实物,实现会计的规范化。
在这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方法是“归纳法”和“演绎法”。
(1)归纳法。
归纳法也可以称为归纳推理。
归纳法是指通过大量的观察、分类、计量一些具体的会计实务及现象,并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得出一般性的结论。
归纳法的基本特征就是通过对一般现象进行大量的归纳整理分析,从中总结出相关概念,并用符合逻辑的语言将其表达出来。
在研究会计理论的过程中一般会有两种情况:一是通过搜集相关资料文献,通过对某个已有的认识进行归纳和总结;二是观察企业中实际获得的财务信息,通过对大量的重复发生的关系事项进行探索总结进而概括出会计假设和会计原则。
(2)演绎法。
演绎法也可以称为演绎推理,是由一般性的前提推导出个别事实的一种逻辑方法,即由一般性原理来推导出与其相关的结论。
使用此方法就是要先确定所研究对象的前提,逐步推导出会计原则,最后发展出与会计原则相适应的程序和方法。
演绎法的基本步骤包括:期初首先要提出目标和假设,这是使用演绎法的先决条件;对已经假设好的前提进行推导,得出相应结论;对得到的结论进行检验,验证其正确与否;利用已经检验过的结论指导具体实务的运行。
实证会计论文范文精选3篇1实证会计的概念及研究进展的概况“实证研究”在英文中为“empiriclstudies”和“positivestudies”,它和“规范理论”(normtivestud-ies)是相对立的,这一概念来自于美国经济学家M弗里得曼1986年发表的《实证会计理论》一书中作了系统化阐述,奠定了实证会计理论的学术地位。
实证会计理论不同于传统的规范性会计理论,后者着重于为会计实务进行论断并开出处方,即在特定的经济条件下,应当采纳何种最佳的会计方法程序,实证会计理论侧重于解释和预测现实中会计方法程序的应用。
实证会计的理论研究经历了两个主要的进展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研究会计和资本市场的行为。
这一阶段主要讨论的是会计信息在资本市场的信号作用,人们试图在所报告的会计收益和股票价格的反应中找到某种联系。
第二阶段着重试图解释和预测企业的会计实务,即公司会选择什么的会计政策或对会计准则做出什么样的反应。
2实证会计研究的理论基础和主要内容21实证会计研究的理论基础实证会计研究的兴起与西方经济学和财务学的进展紧密相关,并且借鉴和汲取了经济学和财务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特别是有效市场假说、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和代理人理论等成为实证会计研究和理论构建的基石。
211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mrketshypoth-esis,EMH)有效市场假说是西方经济学和财务学中广泛接受的一个基本理论概念。
根据美国经济学家尤金法玛(E.Fm)的定义,如果资产价格可以迅速和充分地对全部可获得的信息作出反应,资本市场就是有效的。
由于信息系列存在三个层次,法玛提出市场有效性亦可分为三种不同形式:(1)弱式效率:市场价格充分体现过去(历史)交易活动;(2)半强式效率:市场价格充分体现全部现时可公开获得的信息;(3)强式效率:市场价格充分体现全部已知的信息,包括未公开的(内幕)信息。
目前,西方经济学和财务学的实证结果支持弱式或半强式的市场有效性,对于强式EMH的证据尚不充足。
会计学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会计学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在分析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接着在分别概述了会计学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的内容,介绍了实证研究方法与应用以及规范研究方法与应用,并通过实证研究案例进行分析。
最后在结论部分探讨了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的结合,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并提出了总结与建议。
通过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会计学研究方法的应用,提升学术研究水平,促进会计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关键词】会计学、实证研究、规范研究、方法、案例分析、结合、未来研究方向、总结、建议。
1. 引言1.1 研究背景会计学是现代社会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学科领域,它在经济活动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深和复杂化,会计学的研究和应用也变得日益重要。
在这一背景下,会计学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逐渐成为学术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会计学实证研究旨在通过收集和分析真实世界中的数据来验证会计理论和假设,从而揭示会计规则和制度在实践中的表现。
而规范研究则是从会计规则和制度的设计和使用角度出发,探讨如何更好地制定会计准则和规范,以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和透明度。
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的相互结合可以有效促进会计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为企业和投资者提供更可靠的会计信息。
在当前经济背景下,对会计学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的深入探讨和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
1.2 研究目的会计学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是当今会计领域的热门话题。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在会计学中的应用以及它们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意义。
通过对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的概述,探讨它们在会计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价值。
将重点介绍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的方法与应用,分析它们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本文旨在通过对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的深入探讨,为会计学领域的研究者提供更多的思路和方法,促进会计学研究的进步和发展。
分析规范会计理论与实证会计理论评述会计理论是关于会计信息系统的研究,它旨在解释和指导会计实践。
会计理论可以分为规范会计理论和实证会计理论两种类型。
规范会计理论是一种基于道德和伦理标准的理论,其目的是制定会计准则的原则和规范,以确保公司披露的财务信息准确、可靠和一致。
实证会计理论是一种以实证为基础的理论,它通过实证数据来发展和解释会计实践。
规范会计理论将道德规范和基本原则应用于会计实践中的各个方面,从而保证会计师的职业操守和财务报告的准确性。
该理论的目的是制定会计准则的原则和规范,以确保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公正性。
例如,规范会计理论通常要求会计师披露所有涉及公司利益和股东权益的经济活动,这包括利润、损失、资产、负债和现金流。
此外,该理论还要求各种财务报表的编制和披露必须以适当的形式、时间和频率进行。
然而,规范会计理论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该理论往往更关注会计师的职业操守和伦理道德,而忽视了会计实践、经济环境和公司操作上的实际问题。
其次,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可能存在不同的规范会计准则,这些差异会导致跨国企业存在隐蔽的财务报告,从而削弱了该理论在全球范围内的适用性。
实证会计理论通常使用数据、模型和实际案例来探索会计实践和公司运营之间的关系。
该理论还可以用来评估特定政策的影响以及测量相应的财务信息,例如资产评估、收益计算和分析。
通过实践和经验数据的反馈,实证会计理论不断演变和改进,成为深入理解财务信息的重要工具。
然而,实证会计理论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使用实证数据存在诸多限制,例如数据搜集不完全或不一致,因而可能会给结论带来偏差。
其次,实证会计理论更多地关注短期效果,而忽视了公司长期运营和成长的影响。
此外,实证会计理论还需要考虑公司内外各种因素的变化和调整,这使得该理论的应用变得复杂和冗杂。
因此,在实践中,规范会计理论和实证会计理论都应视情况而定。
对于一些需要保证公正、透明和准确性的会计信息披露,规范会计理论应该是首选。
会计理论研究的规范方法和实证方法分析时代的发展浪潮中出现了许多的企业,而在这些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不能忽视会计所发挥的重要性,因为会计的存在才使得工程的账目更加明了清晰,也保证了数据的真实。
从价值的层面来说会计可以说是企业发展的幕后英雄,从功利角度来说很多会计的薪资也十分令人心动,所以在每年高考之后都会有一大批的学子涌入财经类大学学习和研究会计专业。
但是在学习过程中对于会计理论研究的规范方法和实证方法令许多人深感迷茫,所以我想就会计理论研究的规范方法和实证方法进行分析。
一、会计理论研究的规范方法理论研究的规范方法就是指通过强调演绎方法对会计理论行研究,并由此形成规范会计理论。
它是一套关于会计应该是什么的系统知识体系,旨在通过一系列基本会计原则、会计准则的规范要求,从逻辑高度概括或指明最优化的会计实务是什么,进而指导会计实务,实现会计实务的规范化,它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归纳与演绎。
归纳和演绎虽然都是规范方法中的组成部分,但是却存在很大的区别,因为归纳是从个别到一般的过程,也就是从具体的事物中发现其抽象的规律,而演绎恰恰相反,它是从一般到个别的过程,就是从相同相似的事件中寻找各自的不同,通常会以三段论的形式出现。
虽然归纳和演绎各有不同,但是由于学者在研究过程中将他们结合在一起,归纳可以作为演绎的基础,演绎会反过来指导归纳,两者相互作用、密不可分。
甚至可以说没有二者的结合就不会有今天会计研究方法中规范方法的发展。
对于会计理论研究的规范方法,学界普遍认为其具有适用范围广和针对性强的优点,可以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同时也具有研究结果容易受研究者的思想情感所左右的缺点,这会导致研究者无法完全客观公正地得到结果,从而使结果缺乏代表性。
二、会计理论研究的实证方法会计理论研究的实证方法就是一种以实证为基础所建立起来的研究方法,旨在寻找出会计现象的规律,从而更好地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一会计现象,并预测未来会计发展中会出现的问题,指导会计实务的发展。
浅谈规范会计研究与实证会计研究摘要:目前,我国会计研究中最常使用的研究方法是规范会计研究方法和实证会计研究方法。
这两种方法有着本质的不同。
但是很多人并不能严格的区分这两种方法。
本文分别从这两种方法的概念、研究方法与内容、研究步骤、局限性及解决措施等多个方面对这两种方法进行详细的描述,使大家能对这两种方法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与了解。
然后根据这两种方法各自的优略势,总结出了这两种方法应该结合起来使用的结论。
关键词:规范研究;实证研究;局限性;一.规范会计研究与实证会计研究理论概述1.规范会计研究规范会计研究是我国从古至今一直使用的一种会计研究方法,其主要突出的是会计“应该是什么”,并运用人的思维逻辑总结出何为会计实务,然后进一步指导会计实务,使会计实务规范化。
2.实证会计研究实证会计研究引入了经济学中的一些研究方法,假设各种可能影响会计实务的因素,然后运用一些科学的方法调研,最后证明假设的正确性。
二.规范会计研究与实证会计研究的比较1.规范会计研究方法演绎推理法与归纳法是规范会计研究中最常用的两种方法。
演绎推理法起始于一个较为一般的结论,通过演绎推理得出特殊性结论。
其优点是由于推理过程具有逻辑性,所以结论较为严密。
但是演绎推理的整个过程依赖于一个大前提,假如大前提出现错误,最终得到的结果一定错误;归纳法首先需要观看大批现象,然后总结出这些现象之间有什么共同之处,最后得出一个一般性结论。
其优点为它所得出的结论是基于大量事实现象,可信度较高。
但是如果所选用的现象不具有代表性,可能会影响结论的正确性。
2.实证会计研究方法实证会计研究方法有很多,其中最为重要且常用的方法有:实地研究,调查研究和案例研究。
三、规范会计研究和实证会计研究的步骤1.规范会计研究步骤规范会计的研究步骤较为简单,其大致可以总结为以下几步:1.提出问题2.搜集相关文献3.演绎推理4.得出结论2.实证会计研究步骤实证会计研究具有一套严格的步骤,其大致可以总结为以下几步:(1)确定研究对象(2)作出假设(3)设立方案(4)收集数据(5)建立模型(6)进行验证(7)总结分析四.规范会计研究的局限性1.偏向理论规范会计研究倾向于“应该是什么”,而不是“是什么”,因此其可能因为过重的偏向于理论而忽略了实际。
规范会计理论与实证会计理论的比较'规范理论与实证会计理论的比较一、差异比较1.方法论的差异。
从的角度出发比较方法论的差异,实证会计研究在方法论上与规范会计有一些差异。
规范会计认为主观目标与人的行为是有的。
哲学中的实证理论是实证会计理论方法论的基础。
规范会计理论比较重视规律和理论的逻辑思维,注重价值判断。
实证会计理论提倡实用主义,提倡从中创造理论。
从辩证的角度看两种理论强调的内容不同。
2.研究内容的差异。
规范会计理论对会计实务进行归纳,从而得出会计基本概念,再把这些概念推导分析,最终得出会计准则。
这些准则被企业采用,形成一套会计政策来指导会计实务。
实证会计理论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通过运用公司理财理论,去研究会计和资本市场的行为,并讨论会计信息对资本市场有哪些作用。
第二个阶段研究的侧重点在指导会计实务,也就是实证研究会计事项。
从研究内容分析,规范会计理论研究的内容比较完整,内在逻辑性很强。
实证会计理论研究的内容是案例,所以比较有说服力。
3.从会计本质上两者存在一定差异。
规范会计理论通过对会计准则的规范要求,从逻辑的角度指出最优化的会计实务应该是什么,从而实现会计实物的规范化。
它的研究路径是在前提的基础上推论。
研究方法是归纳法和演绎法。
实证研究讨论会计是什么。
研究路径是在假设的基础上进行推论。
主要的研究方法是实证的研究方法。
也就是说主要以观察和实验的结果的依据,不带有个人主观去分析和研究的一种研究方法。
4.比较一下两者的研究作用。
联盟规范会计的研究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可以对理论命题进行进一步的论证。
这样可在检验理论前,预先检验理论使其更具有逻辑性。
第二个方面规范会计可以用理论来解释现有的会计理论和会计行为。
第三方面规范会计可以检验已有的会计理论,从而发现错误和内在矛盾。
实证会计研究作用也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实证会计主要检验规范会计的前提是否现实有效。
检验以后,认同或反对规范会计的研究成果。
分析规范会计理论与实证会计理论评述根据形成方法的不同,我们将会计理论划分成了规范会计理论与实证会计理论这两个类型,这两个理论对会计行业来说具有同样的作用。
但是,这两个理论是一对相互对立的理论,所以对于会计理论研究来说,正确地对规范会计理论以及实证会计理论加以认识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一、理论源流规范会计理论与实证会计理论这两大理论的基础包括很多方面,其中最具有意义的是方法论哲学基础以及广泛应用于研究中的经济学理论。
对于规范会计理论来说:第一,方法论基础,规范会计理论产生的温床就是规范经济学。
在规范经济学中,以政策行动为中心,对其福利后果进行推理,保证研究过程中的内在逻辑性是它的主导思想,这一主导思想的基础比较多样化。
规范会计理论在方法论上有以下几个特征:将价值作为判断的基础,它以评价标准来作为进行研究的对象或者是进行讨论的基础,然后又利用这种标准分析现象;研究内容缺乏客观性、重复性。
第二,经济学基础,规范会计理论的经济学理论包括:新制度经济学、主流经济学、激进经济学、福利经济学以及规范性思想。
对于实证会计理论来说:第一,方法论基础。
实证会计是由简森与瓦茨等人提出的,他们以证伪主义作为主导思想。
这种会计理论在方法论上特别强调以下三个特征:价值中立,在进行实证研究的过程中应该将个人价值判断排除,通过经验数据来证伪某一个假说。
在这种思想下形成的会计理论在内容上是经验的而不是价值的;保证可证伪性,在实证会计的研究初期,最基本的精神是证伪或者是试错法;具有客观性的同时还具有可重复性。
第二,经济学和财务基础。
在早期,实证会计研究的主要理论基础是有效的资本市场假设以及资本资产的计价模式等等;从70年代开始,它的研究对象变成选择会计政策,主要的理论基础是:管制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以及非零值契约成本等。
二、规范会计理论的基本思想规范会计理论主要是指从会计活动的一系列规则中找到好的会计实务以及概括理论概念,它是运用演绎法、归纳法这两种规范性方法形成的。
2019年分析规范会计理论与实证会计理论评述-范文word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
分析规范会计理论与实证会计理论评述
根据形成方法的不同,我们将会计理论划分成了规范会计理论与实证会计理论
这两个类型,这两个理论对会计行业来说具有同样的作用。
但是,这两个理论
是一对相互对立的理论,所以对于会计理论研究来说,正确地对规范会计理论
以及实证会计理论加以认识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一、理论源流
规范会计理论与实证会计理论这两大理论的基础包括很多方面,其中最具有意
义的是方法论哲学基础以及广泛应用于研究中的经济学理论。
对于规范会计理论来说:第一,方法论基础,规范会计理论产生的温床就是规
范经济学。
在规范经济学中,以政策行动为中心,对其福利后果进行推理,保
证研究过程中的内在逻辑性是它的主导思想,这一主导思想的基础比较多样化。
规范会计理论在方法论上有以下几个特征:将价值作为判断的基础,它以评价
标准来作为进行研究的对象或者是进行讨论的基础,然后又利用这种标准分析
现象;研究内容缺乏客观性、重复性。
第二,经济学基础,规范会计理论的经
济学理论包括:新制度经济学、主流经济学、激进经济学、福利经济学以及规
范性思想。
对于实证会计理论来说:第一,方法论基础。
实证会计是由简森与瓦茨等人提
出的,他们以证伪主义作为主导思想。
这种会计理论在方法论上特别强调以下
三个特征:价值中立,在进行实证研究的过程中应该将个人价值判断排除,通
过经验数据来证伪某一个假说。
在这种思想下形成的会计理论在内容上是经验
的而不是价值的;保证可证伪性,在实证会计的研究初期,最基本的精神是证
伪或者是试错法;具有客观性的同时还具有可重复性。
第二,经济学和财务基础。
在早期,实证会计研究的主要理论基础是有效的资本市场假设以及资本资
产的计价模式等等;从70年代开始,它的研究对象变成选择会计政策,主要的理论基础是:管制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以及非零值契约成本等。
二、规范会计理论的基本思想
规范会计理论主要是指从会计活动的一系列规则中找到好的会计实务以及概括
理论概念,它是运用演绎法、归纳法这两种规范性方法形成的。
我们可以将规
范会计理论分成很多种类型,下面是其主流理论、基本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