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晏_纳兰词比较论
- 格式:pdf
- 大小:126.33 KB
- 文档页数:4
纳兰性德被晚清词家况周颐誉为:“国初第一词人”1,他的创作风格既不同于崇尚豪放的阳羡词派,也不同于崇尚婉约的浙西词派。
而是把豪放与婉约这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纳兰性德师承李后主、晏小山,他的词兼有陈维松的雄浑和朱彝尊的清丽,并且真率自然。
他诗、词、文皆通,其中以词的成就为最高。
纳兰词以爱情词见长,特别是在妻子卢氏去世后,纳兰性德创作了大量的悼亡词祭奠亡妻,这些词作以真挚的情感注如其中,读之使人潸然泪下,感人至深。
一纳兰性德,清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公元1655年1月19日)生于京城。
性德初名成德,字容若,别号伽楞山人,满洲正黄旗人。
康熙十四年(1675年)为避东宫嫌名更名性德。
然不久都太子保成改名允礽,于是成德、性德二名皆可使用了。
其父纳兰明珠,曾官至宰相、太子太傅。
生于乌衣门第、繁华世家的纳兰性德可以说是很幸运的。
其父明珠非常重视对儿女的教育,曾聘请清代著名的诗人查慎行为他家的教习。
纳兰性德自小熟读诗书,有过目不忘之能。
在童年时已语出惊人,“自幼聪敏,读书一再过即不忘,善为诗,在童子已语出惊人。
”2,加之满旗人有尚武的习惯,所以纳兰性德不但博学能文,而且还是一名弓马娴熟的少年武士。
性德十七岁入国子监读书,十八岁中举人,深得座师徐乾学的喜爱。
其为人举止闲雅,“性周防”,不喜结交权贵,但他非常重视友情,为人正义,所谓“黄金如土,惟义是赴,见才必怜,见贤必慕。
”3他极力营救因科场案被流放宁古塔的吴兆骞一事,三百多年来一直被人们传为美谈。
他还善长书法“书法遒逸”4,而且“于书画评鉴最精”5,“岁丙辰应殿试,……在二甲,赐进士出身,……授三等侍卫,……久之晋二等,寻晋一等”6,曾随皇帝巡游全国深得康熙赏识,“先后赐金牌、彩缎、上尊、御馔、袍帽、鞍马、孤矢、字帖、佩刀、香扇之属甚伙。
是岁万寿节,上亲书唐贾至《早朝》七言律赐之。
月余,令赋《乾清门》应制诗,译御制《松赋》,皆称旨。
”7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貂珥朱轮,生长华膴”8的贵公子,而他的词作却“哀怨骚屑,类憔悴失职者之所为”9。
第9卷第2号 长 安 学 刊 2018年4月 Vol.9,No 2 haanxi Social Science Review Apr.,2018晏几道与纳兰性德比较研究侯雨晨(西安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 陕西西安 710128)摘 要:在众多词人与晏几道的比较研究中,纳兰性德可以算是与晏几道关系最为密切的一个。
纳兰性德早年所出的第一部诗集名为《侧帽集》,便是化用晏几道词中“侧帽风前花满路”这一句,且纳兰性德词中借鉴化用晏几道词之处不在少数。
由此可见纳兰性德词受到晏几道词的影响。
不仅如此,在性格气质和身世遭际方面,二人也多有近似之处。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从两位词人的所处时代、身世生平、性格思想及创作艺术方面,结合作品进一步论证两人的异同及纳兰性德对晏几道的继承发展。
关键词:晏几道;纳兰性德;《小山词》;《饮水词》文章编号:ISBN978-7-80736-771-0(2018)02-050-06一、引言晏几道与纳兰性德之间相隔了600余年,可他们的生命轨迹却是出奇的相似。
无论是前期声名显赫的家族、承平公子乌衣少年樽前马上的生活,还是后期不如真意的仕途、无情不似多情苦的爱恨痴心,这两个极其相似的灵魂总是交织出现在我们面前。
二、总写当下研究背景及现状关于这两位文人的对比研讨,于2002年发表于《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的《晏几道与纳兰性德之比较——兼论二人词作中的生命意识》是中国较早的相关文章,文章在二人生平、性格、才华、人生价值观念方面仔细论证了类似之处,包括都在词中通过描写梦境来抒发“对生命的思考”的共通之处。
之后名为《晏几道、纳兰性德词之比较》的文章被发表,这篇论文从以下几方面做出了论证:一是与众不同的性格,晏几道狷介深情,纳兰性德不羁坚持;二是在写作技巧方面,晏几道擅长从“回忆”入笔,而纳兰性德喜欢从事实入手;三是在个人词作风格方面,小山词委婉含蓄,纳兰词纯粹天然。
龙慧萍在《真纯·善感——论晏几道与纳兰性德词心之相似》一文中提到,晏几道和纳兰性德两个人过分重叠的经历和生活环境使得两位词人的诗歌都呈现出一种“真纯”、“善感”的赤子之心。
目录内容摘要 (2)关键词 (2)引言 (2)一、二晏的身世及性格的比较 (3)(一)晏殊的顺达及中庸性格 (3)(二)晏几道的命途多舛及“四痴” (3)二、二晏词的共同点 (4)三、二晏词的相异之处 (5)(一)不同之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不同之二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不同之三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不同之四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晏词比较谈内容摘要:晏殊、晏几道父子沿袭唐五代词风,多写流连光景、离情别绪等传统题材,风格以闲雅清婉为主,但又各有特色。
晏殊官至宰相,志得意满,其词多为家会宴游的消遣,词中之愁只是春花秋月的闲愁;而晏几道虽出身于官宦大家,却官阶卑微,后又家道衰败贫苦落魄,其词作较为真实地抒发了一个没落公子的哀愁之情。
晏殊“工于造句”,晏几道却“善于言情”。
关键词:二晏,婉约,意向,内容引言:北宋晏殊、晏几道父子同为婉约派词人,虽如此,二人的作品同中存异。
晏殊有《珠玉词》行世,存词130余首;晏几道著有《小山词》,存词200余首。
对二人词作的研究自古有之,如周济曰:“晏氏父子仍步温韦,小晏精力尤胜”,夏敬观曰:“叔原以贵人暮子,落拓一生,华屋山丘,哀丝豪竹,身亲经历,宜其造诣又过其父”。
近人及今人渐渐从比较的角度来谈论二晏词作,如况周颐《蕙风词话》云:“《小山词》从《珠玉》出,而成就不同,体貌各具。
以《珠玉》比花中之牡丹,《小山》其文杏乎?”叶嘉莹女士运用西方文论的概念,称大晏为“理性的词人”,小晏为“纯情的词人”。
晏殊与晏几道词风比较(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试题资料、作文大全、语文资料、公文资料、素材资料、古诗文、教案大全、近义词、反义词、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test questions,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Chinese materials, official documents, material materials, ancient poetry, teaching plan encyclopedia, synonyms, antonym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晏殊与晏几道词风比较晏殊与晏几道词风比较晏几道父子在北宋词坛上影响深远,同时在小令创作上均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他们形成了不同的风格。
纳兰性德晏几道比较论(提纲)1、云间晏公子翩翩佳公子1、尊前马上,乌衣少年小山:宦途生涯沉浮,宠辱变化无常。
容若: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
2、天赋秉异,才华超群小山:家学渊源,传承乃父。
容若:未染汉气,文武兼备。
3、浮名总入水,一生长醉。
小山:深山空自老,留名千载不干身四痴入仕前:狂、真、孤高出仕后:绝望,老庄的“不为”容若:昔人言身后名,不如生前一杯酒。
四不入仕前:儒家思想(经世致用)出仕后:失望2、重情、痴情、苦情1、风雅为性命,朋友为肺腑小山:相交天下,知心能几人黄庭坚(对其词风的影响)容若: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顾贞观(编纂词集)2、无情不似多情苦别多欢少奈何天小山:情真之苦:“难得玉人心下事” 情感的付出(为歌妓)换不来回报。
情深之苦:“人百负之而不恨” 对薄情之人(歌妓)的心存幻想。
情长之苦:“天将离恨恼疏狂” 追求永恒的爱情理想。
博爱,其爱情不是针对具体的单个的女性而言,而是追求人性的真善美,追求的是艺术上的合作,精神上的共鸣。
容若:相思之苦:“无聊成独卧,弹指韶光过” 军旅中的离愁别恨。
悼亡之苦:“愿指魂兮识路,教寻梦也回廊” 对亡妻的追忆,荡气回肠哀音绝响。
恋情之苦:“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 对早年恋人以及后期恋人沈宛的渴望而不可及的爱情,凄婉缠绵,不胜感伤。
多情而不滥情,伤情而不绝情!、《小山词》《饮水词》比较1、取材范围小山:个人感情容若:个人感情、咏物咏史、友谊、边塞、乡旅2、通过意象比较《小山词》和《饮水词》1)二者的梦意象比较2)二者的月意象比较3)特殊意象:《小山词》:酒(醉)意象《饮水词》:灯意象3、通过二人对色彩的运用比较《小山词》和《饮水词》《小山词》:暖色调,颜色艳丽。
《饮水词》:冷色调,色彩清丽。
3、二人在词史的地位1、小山:砥柱中流的小令抒写性灵的独特文体与《花间词》的传承关系2、容若:复古与创新把元明两代靡弱不振的词风带到生命力旺盛的时代在词的功能和审美价值等重大问题上阐发的精辟见解,达到了那个时代可能有的新高度继承诗歌创作的优良传统又要具备独自特点的词学理论。
纳兰性德、晏几道爱情词比较○殷丽萍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①古人创作,注重情感。
所谓作诗要“重于性情”②,作词亦“尚真色”。
“遂令后世之听者泪,读者颦,无情者心动,有情者肠裂”③。
历来为后人传唱不绝的诗词佳篇,无不以“情真”、“境远”而自成高格。
清初词人纳兰性德(1655—1685),就是一个感乎于情,发乎于情的著名词人。
他的爱情词哀婉清丽,感情真挚直露,自然晓畅,不加雕饰,“纯任性灵,纤尘不染”④,陈维崧认为“得南唐二主之遗”⑤。
无独有偶,早于纳兰624余年的北宋词人晏几道(1030?—1106?),也是一个纯情词人,“工于言情”,词风也似李煜,“其词无人不爱,以其情胜也”⑥。
情真、景真,是两人词作的共胜之处。
“真”且能“自然”流出者为词品之高⑦,这一点,两人词作又是当之无愧。
我们知道,在晚唐花间派柔靡婉丽词风盛行时,南唐派以直抒性灵、自然真率的词风开创了婉约词的新局面,并推进了北宋婉约词的发展。
纳兰和晏几道就是继承和发展了南唐派李煜的词风。
两人词风虽同出一格,词作的发展也有异殊:晏几道的词“以情溢词外,未能意蕴言中”⑧,纳兰的词作,王国维认为“悲凉玩艳,独有得于意境之深”⑨,叶嘉莹教授赞其“以纯真放纵之感受直探人生核心的意境”;同时,晏几道的词题材较为狭窄,纳兰比晏几道多经历了宋代词的全盛发展阶段,词作题材宽广,词风有婉约有豪放,继承中有创新。
比较两人的词作,就爱情词来看,纳兰有胜于晏几道。
恰如清初无锡词人顾贞观所说:“吾友客若其门第才华,直越晏小山而上之。
”⑩不免有过誉之嫌,但我认为还是比较客观的。
一、取材大异其趣晏几道词作取材狭窄,好风雅,寄情于“哀丝豪竹”;纳兰词作取材较丰富,涉及面广,关注贵族青年、宫女的爱情生活,也写自己的相思别情,情思浓烈。
不同的取材,归因于他们不同的生活遭际。
两人虽同是宰辅之弟,晏几道是晏殊(系仁宗时宰相)之子,纳兰是纳兰明珠(康熙时宰相)之子,可两人生活遭际不同:晏几道是晏殊的第七个儿子,出生时晏殊已有四十岁,在晏殊五十岁左右,曾为人所论劾,罢相出知外州军,辗转各地十年之久,所以在晏几道童年、少年的成长阶段,家道逐渐衰落;而晏几道又“仕途边蹇”,却不“一傍贵人之门”,家境日窘,常“面有孺子之色”,这种政治上的失意之绪和生活中的愁苦之情,他常借感伤的诗情来表达,寄托于“哀丝豪竹”之中,“期于自娱”,借以消怨解闷。
浅析晏几道词中的对比艺术目的意义:晏几道是北宋词坛上著名的词作家,他的词在内容对于题材上仍未脱离《花间集》的脂粉气,但他将这一题材用多种艺术手法开拓的深婉曲折,感人肺腑。
尤其是他词中高超的对比手法的运用。
本文着眼于小晏词中多种对比手法的运用,主要从时间上的今昔对比;情感上的冷暖对比;存在现状上的梦幻与现实的对比;行为方式上的离与合的对比以及物是人非等对比类型进行分析论证,概括出了小晏词运用这一手法所产生的艺术效果与对比的特点,最后从小眼的人生经历与孤狷高傲的性格特征两个方面论述了小晏运用对比手法的原因。
通过对这一手法的研究使我们能更进一步的理解小晏独特的人生经历与人生体验对于他创作的特殊影响,更深一层的理解小晏词中凸显出的丰富的思想内涵。
研究现状:千百年来正是由于晏几道独特的人生体验与艺术风格吸引着一代又一代学者的目光。
晏几道及其词从各个方面做了研究。
就艺术方面的研究来说有:陶尔夫、刘敬圻《晏几道梦词的理性思考》从梦境的描写方面论述了小晏词的艺术特点及他的性格对创作的影响。
缪钺《诗词散论<词品与人品------再论晏几道>》从小晏的个性、心态角度指出了他的性格于人生遭遇对于他创作的影响。
王慧刚《小山词的色彩艺术》强调了色彩对于小晏词艺术表达的效果,指出“色彩的对比成了凄凉身世,哀怨情怀的对应物。
”方凌《小山词中追忆手法的运用》主要着眼于“追忆”手法的特点,分析了“追忆”产生的艺术效果。
张海鸥《小晏词内涵的对比结构分析》从对比结构的审美特征、对比的关系和个性几个方面论述了小晏词的艺术特色。
汪启芳《晏几道令词的时空艺术》从“时空顺序”、“时间逆展”、“今昔结合”、“空间的推移转换”四个方面来论述了小晏词的时空艺术。
柏寒《二晏词选》选了72首词作了详细的注释与说明,并将小晏与其父在艺术风格与写作特点方面做了比较,对于我们了解小晏词的总体特征有何大帮助。
从以上的研究来看,对于小晏词的艺术方面的研究大多从梦境,从情感等方面来研究,涉及对比方面研究的很少。
伤心人之伤心词--晏几道和纳兰性德爱情词之比较陈骁;俞静【摘要】北宋晏几道和清代纳兰性德前后相互辉映,均擅长以小令写爱情,以爱情中为寄托,对婉约词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两人爱情词的表现对象、艺术手法、身世之感等方面着手,探讨两人“伤心词”的异同,并结合两人的词学思想,进一步探讨两人词作的内涵和时代意义。
通过对两人词作的比较,可以凸显词体在其自身发展历程中的功能转变。
%Both the poet Yan Jidao in Northern Song dynasty and the poet Nalan Xingde in Qing dynasty were good at writing about love through short lyrics which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graceful Ci poem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the two poet's sorrowful Ci poems were investiga‐ted from aspec ts of the expressive object ,means of artistic expressions and life experience .The connota‐tion of the two poet's poems and historic significance of their poems were further studied through the two poet's the style of their Ci poems .And combine these two poets'thought of Ci .Function change of Ci was highlighted in its self‐development through comparing the two poet's poems .【期刊名称】《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5(000)003【总页数】5页(P149-153)【关键词】晏几道;纳兰性德;伤心人;爱情词【作者】陈骁;俞静【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团委,安徽芜湖 241003;安徽师范大学附属萃文中学,安徽芜湖 241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2.3伤心人之伤心词——晏几道和纳兰性德爱情词之比较陈骁1,俞静2(1.安徽师范大学团委,安徽芜湖241003;2.安徽师范大学附属萃文中学,安徽芜湖241003)关键词:晏几道;纳兰性德;伤心人;爱情词摘要:北宋晏几道和清代纳兰性德前后相互辉映,均擅长以小令写爱情,以爱情中为寄托,对婉约词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7卷 第1期厦门教育学院学报Vol .7 No .1 2005年3月Journal of Xia men Educati onal CollegeDec .2005 [收稿日期]2005-01-18[作者简介]邹自振(1949-),男,福建福州人,闽江学院中文系教授,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
小晏、纳兰词比较论邹自振(闽江学院中文系,福建福州350108)[摘 要]在中国词史上,相隔六百余年,均以小令独擅胜场的晏几道与纳兰性德相似多于相异。
他们性格一致,多情而笃于友谊,真挚而忠于爱情,词作凄清委婉,“绮梦”含蓄。
《小山词》和《饮水词》好象两个才华横溢、多愁善感的灵魂。
本文试从作家所处的时代和他们的生平、思想以及作品的实际出发,对两位词人加以比较。
[关键词]词学研究;晏几道;小山词;纳兰性德;饮水词[中图分类号]I20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275(2005)01-0011-04 关于《小山词》对后世词坛的影响,今人已指出:“宋代的周紫芝、吴文英,直至清代犹有似小山风者,如彭孙遹、纳兰性德等人。
”[1](P182)如果说,晏几道是宋词中以小令独擅胜场的高手,那么纳兰性德格高韵远、缠绵婉约的《饮水词》则以其独特的成就在清代词坛上与北宋小晏的《小山词》先后辉映。
他们的身世、性格及创作、艺术都有着颇为相似的地方。
一晏几道与纳兰性德的出身、家世和性情、品格,在中国二千余年的知识分子中,应当算是很特殊的。
晏几道是北宋宰相兼文学宗匠晏殊的七公子,平生“潜心六艺,玩思百家”[2],有深厚的文化修养。
他在绮罗丛中长大,在脂粉队里厮混,不知人世艰辛为何物,养就了一身天真烂漫的脾性。
与14岁赐同进士出身的父亲一样,晏几道也是才华早露,大约十五、六岁时,就受到宋仁宗的赏识。
庆历中,开封府与棘寺(大理寺)同日奏狱空,仁宗于宫中宴乐,宣小晏作词,他填了歌舞升平的《鹧鸪天》(碧藕花开水殿凉)献上,大得仁宗欢心。
可是好景不长,小晏二十几岁时,父亲去世,家道中落,从此他遭遇坎坷,不但终生仕宦不得意,而且还受到种种意外的磨难。
大约五十来岁时,才当了一名颍昌府许田镇的小监官,不久退休回京,栖身于父亲残留的旧宅,了却一生。
宦途生涯沉浮,宠辱变化无常,使晏几道心灰意冷、无所作为,但时代和文学却成全了他。
他用短小精练的小令,变化多端地抒写自己落魄的身世、悲愤的感情,把令词的成就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达到了“追逼花间,高处或过之”[3]的境地,这实在是使后人惊叹和欣喜的事!“第其品格,殆叔原(晏几道)、方回(贺铸)之亚乎?”[4]清初纳兰性德所处的地位环境,与晏几道大致相近。
他是“康熙盛世”的贵家公子,是权倾朝野的大学士明珠的儿子。
由于他乌衣门第、出众才华、善于骑射的优越条件,得到康熙皇帝的亲睐与器重,22岁便以进士出身而授侍卫,在他面前展开的是鲜花锦簇的光明大道。
但与小晏一样,纳兰也是一个醉心风雅、酷爱生活而薄于功名的人。
他虽然门阀崇隆,但却性情恬淡,“闭门扫轨,萧然若寒素”[5]。
他毕竟是个词人,他无意于官职升迁,生性专好读书治学。
尽管康熙皇帝对他格外垂青,先后赐给他金牌、衣物等许多东西,巡幸各地及登东岳、幸阙里、省江南,处处叫他随侍。
然而他却“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6],他渴望的是美好的人生。
他嗟怨无止息的巡幸将他与家人遥隔万里,抱恨为了君王耗尽了宝贵年华,失去了真正生活的光辉。
早在24岁那年,纳兰性德把自己的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词》,取晏几道《清平乐》(春云绿处)“侧帽风前花满路”之句,有承平乌衣少年、尊前马上之慨,可见他对《小山词》的模仿与喜爱(顾贞观后来重刊纳兰的词作,更名《饮水词》)。
纳兰词那种以白描见长的格调,那种低徊幽怨的意境,确实是酷似晏几道的!二晏几道处于封建社会正在发展的北宋时期,所养成的性格是独异的,不独和他父亲晏殊有极大悬殊,即使在一切封建士大夫阶层中也很少见到。
他的挚友黄庭坚在《小山词序》中说他有“四痴”:“仕宦连蹇,而不能一傍贵人之门,是一痴也;论文自有体,而不肯一作新进士语,此又一痴也;费资千百万,家人寒饥,而面有孺子之色,此又一痴也;人百负之而不恨,己信人,终不疑其欺己,此又一痴也。
”由此可见其为人。
他既养成了这种特殊的性格,自然没有人喜欢用他,也很少人能理解他,于是就“陆沉于下位”了。
他这样耿介孤洁的作风,使他更加和自己阶级中的人疏远,即使是才名盖世的苏轼想和他相见,也被拒之门外。
他除了读书之外,便寄情诗酒来消磨岁月。
恰巧,青年时代的两个知心朋友沈廉叔和陈君龙,家里有莲、鸿、苹、云四个歌女,常常“品清讴娱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客”,小晏觉得世间歌词不能抒发他们的心声。
为“叙其所怀”起见,就“试续南部诸贤绪余,作五七字语”,希望能够“析醒解愠”[7],这就是他创作《小山词》的主要动机。
与许多纨袴子弟大异,而和晏几道相同的是,纳兰性德对富贵尊荣的生活也并不热衷。
纳兰生长于华胄,熟睹官场的纷纭翻覆,这也许是他鄙弃仕途的原因之一。
他的父亲明珠擅政,宾客盈门,货贿山积,他早有一种不祥的预感。
果然,他死后仅仅三年,明珠就在久已展开多年的激烈党争中塌台了,家产也被籍没。
纳兰的一生,正如他的好友严绳孙所说,是在“惴惴有临履之忧”中度过的,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整天担忧着他踏的“大地”会突然地塌陷下去!纳兰所处的时代,已不是小晏所生活的封建社会上升时期,实际上已是封建社会的繁花行将凋落的转折点。
异常敏感的他,已隐约地感到,统治阶级富贵荣华的地位不可能长保,他已经不可能唱出“盛世之音”了。
且看《饮水词》中前二首《忆江南》:昏鸦尽,小立恨因谁?飞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
心字已成灰。
心灰尽,有发未全僧。
风雨消磨生死别,似曾相识只孤灯。
情在不能胜。
用不着诠释,其心灰意冷之情,溢于言表。
词的韵味是那样伤黯,叫你简直不敢相信它是出自家势显赫的公子歌儿之手。
透过《饮水词》哀婉凄厉的词章,我们已依稀听到封建层冰摇曳撕裂的声响。
作为贵家公子的纳兰性德,处于雀喧鸠闹之场,自然可以尽声色犬马之欢,但是,他觉得自己的生涯是寂寞的,只有在和挚友一起饮酒赋诗的时候,才感到心情畅快。
因此,在社会上,纳兰和达官贵人相接平常,对翕热趋和者避之不迭,而对“单寒羁孤、侘傺困郁、守志不肯悦俗之士”,却“结分义,输情愫”[6],一往情深。
生平挚友严绳孙、顾贞观、朱彝尊、姜辰英,开始都是布衣,纳兰早登科名,履盛处丰,却能虚己纳交,竭至诚,倾肺腑。
在他看来,唯有友情,可以疗救他宦游的孤寂;唯有友情,可以使他暂时忘却失去爱情的悲哀。
康熙十五年(1676)冬,顾贞观寄寓京师千佛寺,千方百计要营救他的蒙冤遣戍宁古塔的好友吴兆骞,纳兰看了顾给吴的两首《金缕曲》,异常感动,毅然担承起营救吴兆骞的重任。
他亦曾作《金缕曲》(赠梁汾):德也狂生耳!偶然间,缁尘京国,乌衣门第。
有酒惟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不信道、遂成知己。
青眼高歌俱未老,向尊前、拭尽英雄泪。
君不见,月如水。
共君此夜须沈醉。
且由他、蛾眉谣诼,古今同异。
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寻思起、从头翻悔。
一日心期千劫在,身后缘、恐结他生里。
然诺重,君须记!此词是《饮水词》中的压卷之作。
词中表达了与顾贞观相见恨晚、相互知心的友情,抒发了对沉居下僚的才士贤人不幸遭际的同情与不平。
徐乾学为纳兰性德撰墓志铭谓:“君所交游,皆一时俊异,于世所称落落难合者,若无锡严绳孙、顾贞观、秦松龄,宜兴陈维崧、慈溪姜宸英尤所契厚。
吴江吴兆蹇,久徙绝域,君闻其才名,赎而还之。
坎坷失职之士,走京师,生馆死殡,于赀财无所计惜。
”无独有偶。
六百多年前的晏几道也是多情而笃于友谊之人。
小晏不依贵人之门,而独与小官郑侠厚善。
郑侠因为绘《流民图》,并上疏陈新法之为民害,请罢之。
于是吕惠卿对郑侠进行迫害,将他下狱。
作为郑的挚友,小晏亦被牵连,受到拘禁,可谓代友受过了。
晏几道与世难谐,淡于名利,是一个蕴藏着炽烈情感的人。
他对知友们非常亲切,《小山词》里充满了这种友谊之歌:一个好友将送别去了,他就叹息着:“明年应赋送君诗,细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表示着“浅酒欲邀谁劝?深情惟有君知”,依依不舍地希望“东溪春近好同归”(《临江仙》)。
和另一友人作别的时候,他又唱出“绿酒尊前清泪,阳关叠里离声”(《临江仙》)。
他的心为友人们而摧伤了。
到老年忆念旧游,他仍常常“追思往事好沾巾”(《临江仙》)!所以,清人冯煦说他是“古之伤心人也”[8]。
不过,我们决不应单从《小山词》与《饮水词》中所表现的伤感和低沉来责难小晏和纳兰的消极,我们应了解到他们不仅仅是从深厚的感情出发,如同本文第一部分所论及,这里是有其“愤世嫉俗”的社会根源的。
三一部《小山词》中,描写男女之情的篇什几占大半,这是晏几道全部词作中最出色的部分。
爱情,是人类社会的重要内容,古往今来,许多作家都写过歌颂真挚爱情的篇章。
小晏自云其词篇皆记当日与莲、鸿、苹、云一类歌妓侍妾的“悲欢合离之事”。
小晏是一个蕴藏着炽热感情的人,由于他的豪放不羁、耿介孤洁,寥寥知交外,只有这些女儿们成了他的知己。
所以,他把这种真挚悃忱的感情,全部寄托在这些不幸女子的身上,他词中所描写的,也都是这些可亲可爱的女子以及自己对她们的“一往情深”!请读一首《木兰花》:秋千院落重帘暮,彩笔闲来题绣户。
墙头丹杏雨余花,门外绿杨风后絮。
朝云信断知何处?应作襄王春梦去。
紫骝认得旧游踪,嘶过画桥东畔路。
此词乃思念歌女小云之作,但一切都没有实说。
上片想其院宇深沉,门阑紧闭,那墙内的小云,如雨余之花,这门外之行踪,如风后之絮。
下片写不仅是人仍念着旧时的行踪,而即使是那匹马,却也还认得旧日的路径,哀嘶着要重过“画桥东畔”去———词人笔下的“物”,都具有这么强烈的“情绪性”,则词人的多情就更可想见了。
又如著名的《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前一首写重逢的喜悦,后一首叙别后的凄・21・ 第1期邹自振:小晏、纳兰词比较论凉。
小晏便是通过对这些青少年时期男欢女爱的回忆,来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状的悲愤。
他对这些聪明可爱的不幸女子怀有真挚的同情,因而塑造她们的形象也极为鲜明生动。
在纳兰性德三百四十余首词中,爱情词亦占很大比重。
从意境看,《饮水词》也多写离愁别恨,笼罩着一片凄清婉恻的气氛,词风极近晏几道。
晏几道所写的“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鹧鸪天》)之句,其情调之凄清,使人为之气索。
纳兰性德在《采桑子》一词中也写道:“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末句的写法,分明得自晏几道的启发。
不过,纳兰所写的爱情词,其取材又与小晏大异其趣。
小晏流连在歌台舞榭、秦楼楚馆,他的词,多是向歌姬侍妾表明心迹,象“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琵琶弦上说相思”等句子,在苦情幽韵中萦绕着琴声舞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