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二课时作业13
- 格式:doc
- 大小:132.00 KB
- 文档页数:8
课时作业15 烃及有机高分子材料[学业达标]1.下列关于烃的说法正确的是( )A.烃是指仅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的有机物B.烃是指分子里含碳元素的化合物C.烃是指发生燃烧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有机物D.烃是指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的化合物2.下列关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称为聚合物,是因为它们大部分是由小分子通过聚合反应制得的B.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很大,但其结构是若干链节的重复C.对于一种高分子材料,n是一个整数值,因而它的相对分子质量是确定的D.高分子材料可分为天然高分子材料和合成高分子材料两大类3.PVC是聚氯乙烯的英文缩写,为保证PVC塑料制品的性能,通常需要加入多种有机助剂。
下列选项中的事实均能支持“PVC保鲜膜对人体健康带来危害”的是( )①PVC塑料属于高分子材料②使用的有机助剂有毒③含氯的化合物不一定有毒④在高温下会分解出有害物质A.①② B.③④C.②④ D.①③4.(双选)科学家对探测器发回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发现土卫六的大气层中含有95%的氮气,剩余的气体为甲烷和其他碳氢化合物。
下列关于碳氢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碳氢化合物的通式为C n H2n+2B.燃烧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的化合物可能是碳氢化合物C.有些烷烃在光照下不能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D.碳氢化合物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一定是偶数5.烃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
下列对烃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A.CH4、CH2===CH2、CH2===CHCH===CH2均属于饱和烃B.CH3CH2CH3、CH3CH===CH2、CH3CH===CHCH2CH===CH2均属于链状烃C.CH3CH3、、C18H38均属于饱和烃D.均属于芳香烃6.(双选)物质的构成有很多奥秘,人们用不同的化学用语来表示物质的构成。
下列化学用语错误的是( )A.四氯化碳的电子式:B.丙炔的分子式:C3H4C.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D.丙烷分子的充填模型:7.有关“苯宝宝”的表情包非常流行,如图:下列有关苯的说法错误的是( )A.苯分子结构中对位上的4个原子在一条直线上B.苯的结构简式可用表示,说明含有3个碳碳双键C.苯的一氯代物有1种D.苯是一种碳原子的价键远没有饱和的烃8.某有机物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的CO2和H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则( ) A.分子中C、H、O原子的个数比为1∶2∶3B.分子中C、H原子的个数比为1∶2C.分子中可能含有氧原子D.此有机物的最简式为CH49.(双选)有机高分子材料在现实生活中有广泛应用。
第二课时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D.甲烷的结构式为,它是对称的平面形分子9.用VSEPR模型预测下列分子或离子的立体构型,其中不正确的是()A.NH+4为正四面体形B.CS2为直线形C.HCN为折线形(V形)D.NCl3为三角锥形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NO2、SO2、BF3、NCl3分子中没有一个分子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都满足了8电子稳定结构B.P4和CH4都是正四面体分子且键角都为109°28′C.NH+4的电子式为,离子呈平面正方形结构D.NH3分子中有一对未成键的孤电子对,它对成键电子的排斥作用较强11.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推测下列分子或离子的立体构型。
①NH-2________;②BBr3________;③CHCl3________;④SiF4________;⑤NO-3________;⑥CO2-3________;⑦SO2-3________;⑧SO2-4________。
(2)CH4分子中H—C—H的键角为109°28′,NH3分子中H—N—H的键角为107°,H2O 分子中H—O—H的键角为105°。
从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分析导致这三种分子键角差异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时作业13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氯离子的检验[学业达标]1.实验室制取氯气后,产生的尾气选用下列哪种方法处理最好( )2.为了证明氯酸钾晶体中含有氯元素,选用下面给出的试剂和操作进行验证。
其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①滴加AgNO3溶液②加水溶解③过滤、取滤液④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⑤加稀硝酸⑥与浓盐酸反应⑦与NaOH溶液混合加热A.⑥⑦①⑤B.⑥⑦C.④②③①⑤ D.②①⑤3.(双选)利用下列装置可以制备无水氯化铁。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烧瓶B中制备氯气的反应物为二氧化锰和稀盐酸B.装置C、D中分别盛有浓硫酸、饱和食盐水C.装置E和装置F之间需要增加一个干燥装置,才能制得无水氯化铁D.装置F是尾气吸收装置4.[2022·河北正定段考](双选)某同学用以下装置制备并检验Cl2的性质。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Ⅰ图:若MnO 2过量,则浓盐酸可全部消耗完B .Ⅱ图:证明新制氯水具有酸性和漂白性C .Ⅲ图:产生了棕黄色的烟雾D .Ⅳ图:验证Cl 2无漂白性5.[2022·重庆云阳中学高一检测]下列关于实验室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制取氯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该反应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其中二氧化锰是氧化剂B .HCl 表现还原性和酸性C .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nO 2+4H ++4Cl -=====△MnCl 2+2H 2O +Cl 2↑D .该方法是瑞典化学家舍勒最先发现的6.[2022·三亚一中高一检测]实验室用下列两种方法制氯气:①用含HCl 146 g 的浓盐酸与足量的MnO 2反应;②用87 g MnO 2与足量浓盐酸反应。
所得的氯气( )A .①比②多B .②比①多C .一样多D .无法比较7.检验氯化氢气体中是否混有Cl 2,可采用的方法是( )A.用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B .用干燥有色布条检验C .将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检验D .用湿润的淀粉KI 试纸检验8.现有盐酸、NaCl 溶液、NaOH 溶液和新制氯水,可用来区别它们的一种试剂是( )A .AgNO 3溶液B .酚酞溶液C.紫色石蕊溶液 D.饱和食盐水9.下列关于实验室制取氯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盛浓盐酸的分液漏斗可用长颈漏斗代替B.为了便于学生观察氯气的制备实验,可在讲台上直接做氯气的制备实验C.可用饱和食盐水吸收尾气D.可在集气瓶口放一张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观察氯气是否收集满10.已知KMnO4在常温下与浓盐酸反应生成Cl2,下图是用KMnO4与浓盐酸反应制取Cl2的简易装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试管①中盛有饱和食盐水,用试管②收集Cl2B.用试管①收集Cl2,试管②可防止NaOH溶液倒吸到试管①中C.③用于吸收多余的Cl2,防止污染环境D.用该装置收集到的Cl2中会混有HCl气体和水蒸气11.已知KMnO4与浓盐酸在常温下反应能产生Cl2。
2020-2021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5课时作业13有机合成含解析课时作业13有机合成[练基础]1.能在有机物分子中引入羟基的反应类型有:①酯化、②取代、③消去、④加成、⑤水解、⑥还原,其中正确的组合为()A.①②③⑥B.②④⑤C.②④⑤⑥D.②④⑥2.下列反应中,不可能在有机物中引入羧基的是()A.卤代烃的水解B.有机物RCN在酸性条件下水解C.醛的氧化D.烯烃的氧化3.某有机物结构简式为,该有机物不可能发生的反应是()①氧化②取代③加成④消去⑤还原⑥酯化⑦水解⑧加聚A.②B.④C.⑥D.⑧4.对氨基苯甲酸可用甲苯为原料合成,已知苯环上的硝基可被还原为氨基,,产物苯胺还原性强,易被氧化,则由甲苯合成对氨基苯甲酸的步骤合理的是()A.甲苯――→,硝化X错误!Y错误!对氨基苯甲酸B.甲苯错误!X错误!Y错误!对氨基苯甲酸C.甲苯错误!X错误!Y错误!对氨基苯甲酸D.甲苯错误!X错误!Y错误!对氨基苯甲酸5.以氯乙烷为原料制取乙二酸(HOOC-COOH)的过程中,要依次经过下列步骤中的()①与NaOH的水溶液共热②与NaOH的醇溶液共热③与浓硫酸共热到170℃④在催化剂存在情况下与氯气反应⑤在Cu或Ag存在的情况下与氧气共热⑥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共热,再酸化A.①③④②⑥B.①③④②⑤C.②④①⑤⑥D.②④①⑥⑤6.1,4。
二氧六环()是一种常见的溶剂,它可以通过下列方法制得:A.1。
丁烯B.1,3-丁二烯C.乙炔D.乙烯7.以乙醇为原料,用下述6种类型的反应来合成乙二酸乙二酯(结构简式如图所示)的正确顺序是()①氧化反应;②消去反应;③加成反应;④酯化反应;⑤水解反应;⑥加聚反应A.①⑤②③④B.①②③④⑤C.②③⑤①④D.②③⑤①⑥8.分子式为C9H18O2的有机物A能在酸性条件下进行下列转化,同温同压下,相同质量的B和C的蒸气所占体积相同,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B、C、D、E均为有机物)() A.E酸化后的有机物与C一定为同系物B.符合上述转化关系的有机物A的结构有9种C.1 mol B完全转化为D转移2 mol电子D.D到E发生氧化反应9.Diels.Alder反应为共轭双烯与含有双键或三键的化合物相互作用生成六元环状化合物的反应,最简单的反应是.如果要合成,所用的原始原料是()A.2-甲基-1,3。
第2课时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1.碱金属元素及其单质从Li→Cs的性质递变规律正确的是( )A.密度逐渐增大B.熔沸点逐渐升高C.金属性逐渐增强D.还原性逐渐减弱C解析本题考查碱金属元素及其单质从Li→Cs性质递变规律,实质是利用元素周期律解决问题。
碱金属元素从上到下其单质密度逐渐增大,但Na反常,大于K;熔、沸点逐渐降低,但Na反常,熔、沸点均低于K;金属性逐渐增强,还原性逐渐增强。
2.下列关于卤族元素由上到下性质递变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单质的氧化性增强②单质的颜色加深③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增强④单质的沸点升高⑤阴离子的还原性增强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④⑤D.①③⑤答案C3.卤素单质的性质与F2>Cl2>Br2>I2的变化规律不相符的是( )A.与氢气反应的剧烈程度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C.单质还原性的强弱D.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C解析非金属性F>Cl>Br>I,则与氢气反应的剧烈程度逐渐减弱,与上述规律一致,A 项相符;非金属性F>Cl>Br>I,则对应的氢化物稳定性为由强到弱,与上述规律一致,B项相符;非金属性F>Cl>Br>I,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增强,与上述规律不一致,C项不相符;非金属性F>Cl>Br>I,单质的活泼性F2>Cl2>Br2>I2,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逐渐减弱,与上述规律一致,D项相符。
4.下列有关单质钾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在氯气中燃烧时能产生紫色火焰②与CuCl2溶液反应时能置换出Cu③与水反应时钾最后有可能发生燃烧④与NH4Cl溶液反应时生成的气体中有NH3A.①②④B.①③④C.③④D.②③B解析钾元素的焰色反应呈紫色,①正确;钾与盐溶液反应时首先与水剧烈反应生成碱与氢气,生成的碱再与盐发生复分解反应,②错误,④正确;与水反应时钾的反应现象比钠更剧烈,在相同时间内放出的热量更多,温度升高得更多,故钾有可能燃烧,③正确。
课时作业(十三)羧酸(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独立形式分册装订!)一、基础巩固(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1.羧酸是一类非常重要的有机化合物,下列关于羧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羧酸在常温常压下均为液态物质B.羧酸的通式为C n H2n+2O2C.羧酸的官能团为—COOHD.只有链烃基与羧基相连的化合物才叫羧酸C[含C原子数较多的羧酸常温常压下为固体;饱和一元羧酸的通式为C n H2n O2;由烃基和羧基相连的有机化合物称之为羧酸。
]2.巴豆酸的结构简式为CH3—CH===CH—COOH。
试根据巴豆酸的结构特点,判断在一定条件下,能与巴豆酸反应的物质是()①氯化氢②溴水③纯碱溶液④2-丁醇⑤酸性KMnO4溶液A.②④⑤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D3.将甲基、羟基、羧基和苯基四种不同的原子团两两结合后形成的水溶液呈酸性的有机化合物有()A.2种B.3种C.4种D.5种B[水溶液呈酸性的有机化合物可以是羧酸或酚,四种基团组合呈酸性的物质有CH3COOH、、和,但是为无机物,故答案选B。
]4.某有化合机物结构简式为,则用Na、NaOH、NaHCO3与等物质的量的该有机化合物恰好反应时,消耗Na、NaOH、Na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2∶1∶2 B.2∶2∶1C.2∶1∶1 D.3∶2∶2C[能与Na反应的有1个羧基和1个醇羟基;能与NaOH反应的只有1个羧基;能与NaHCO3反应的只有1个羧基,则消耗Na、NaOH、Na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1,故C正确。
]5.下列关于乙酸的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B.能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C.不能与NaHCO3反应放出CO2D.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B6.要使有机化合物转化为,可选用的试剂是()A.Na B.NaHCO3C.NaCl D.NaOHB[酸性强弱顺序为—COOH>H2CO3>>HCO-3,NaHCO3仅能与—COOH 反应生成—COONa,不能和酚羟基反应。
课时作业13 钠的性质与制备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如果用氯化钠制取金属钠,其原理是( )A.使氯化钠电离 B.使氯离子氧化C.使钠离子氧化D.使钠离子还原2.钠在空气中发生变化的过程为( )A.Na→Na2O2→NaOH→Na2CO3·10H2O→Na2CO3B.Na→Na2O→NaOH→Na2CO3·10H2O→Na2CO3C.Na→Na2O2→NaOH→Na2CO3·10H2O→NaHCO3D.Na→Na2O→NaOH→NaHCO3→Na2CO33.等质量的两块钠,第一块在足量氧气中加热,第二块在足量氧气(常温)中充分反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一块钠失去电子多B.两块钠失去电子一样多C.第二块钠的反应产物质量大D.两块钠的反应产物质量一样大4.下列有关金属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钠不与NaOH溶液反应B.钠与氧气反应的产物与反应条件有关C.钠在反应中易失电子,表现出还原性D.钠应保存在煤油中5.将2.3 g金属钠投入100 g水中,反应结束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式表示正确的是( )A.2.3100×100%B.4100+2.3-0.1×100%C.4100+2.3×100%D.44+100-1.8×100%6.在蒸发皿中放一小块钠,加热至熔化时,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无水CuSO4与熔化的钠接触,瞬间产生耀眼的火花,同时有红色物质生成。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上述反应是置换反应B.上述反应是放热反应C.上述反应中无水CuSO4表现了还原性D.加热且无水条件下,Na可以与CuSO4反应并生成Cu7.下列有关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金属钠在自然界中部分以游离态存在B.钠燃烧时产生黄色火焰C.钠与硫化合时生成硫化钠D.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8.将一小块钠投入盛饱和澄清石灰水的试管里,不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A.熔成小球并在液面上游动B.有气体生成C.溶液底部有银白色物质生成D.溶液变浑浊二、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课时作业(十三)[学业水平层次(A)]1.关于乙烯分子结构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乙烯分子里含有碳碳双键B.乙烯分子里所有的原子共平面C.乙烯分子中碳碳双键和乙烷分子中碳碳单键相同D.乙烯分子里共价键之间的夹角为120°【解析】碳碳双键()键长比碳碳单键()键长短。
【答案】 C2.由乙烯推测丙烯的结构或性质,正确的是()A.分子中3个碳原子在同一直线上B.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C.分子中共价键的夹角均为120°D.分子中共价键数为8,其中有一个碳碳双键【解析】丙烯CH2===CH—CH3结构可看作CH2===CH2结构中的一个氢原子被一个—CH3所替代,显然3个碳原子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由于甲基中4个原子不在同一平面上,所以CH2===CH—CH3分子中不可能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
丙烯分子可以看作一个—CH3取代了CH2===CH2中的一个氢原子,又可以看作一个乙烯基(CH2===CH—)取代了甲烷中的一个氢原子,共价键的夹角既有120°,又有部分接近109°28′,故C项错误。
【答案】 D3.如图是某种有机物分子的球棍模型图。
图中的“棍”代表单键或双键,不同大小的“球”代表三种不同的短周期元素的原子。
对该有机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有机物可能的分子式为C2HCl3B.该有机物的分子中一定有键C.该有机物分子中的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上D.该有机物可以由乙烯和氯化氢加成反应得到【解析】据球棍模型知该有机物可为C2HCl3,A正确;据碳的成键特点知B正确;类比C2H4的结构知C正确;若为C2H4与HCl加成则产物为C2H5Cl,不符合成键情况。
【答案】 D4.下列分子中的各原子均在同一平面上的是()A.C2H4B.CHCl3C.CH3CH===CH2D.CH3—CH3【解析】乙烯分子是一种平面结构,2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因为CH4是正四面体结构,所以只要含有—CH3结构的分子就不可能是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答案】 A5.下列关于乙烯结构与性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乙烯分子中6个原子在同一平面内B.乙烯与酸性KMnO4溶液发生加成反应能使其褪色C.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D.乙烯分子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结构【解析】乙烯与酸性KMnO4溶液发生氧化反应。
【答案】 B6.下列反应中能说明乙烯具有不饱和结构的是()A.燃烧B.取代反应C.加成反应D.分解反应【解析】燃烧是有机物的通性,不能证明它是否含有不饱和键,A项错。
取代反应是原子(或原子团)的交换,与是否饱和无关,B项错。
加成反应是不饱和结构的特征反应,所以选C。
【答案】 C7.既可以用来鉴别甲烷和乙烯,又可以用来除去甲烷中混有的少量乙烯的操作方法是()A.混合气通过盛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洗气瓶B.混合气通过盛足量溴水的洗气瓶C.混合气通过盛蒸馏水的洗气瓶D.混合气跟适量氯化氢混合【解析】酸性KMnO4溶液能将甲烷中的乙烯氧化而除去,但又引入新的杂质CO2,故A的方案不可取;因发生反应:CH2===CH2+Br2―→,并生成油状液体1,2-二溴乙烷,这样即可除去甲烷中的乙烯,B正确;甲烷与乙烯均难溶于水,C错误;乙烯在适当条件下才能与HCl发生加成反应,且无法控制通入HCl的量,D错误。
【答案】 B8.长途运输中,常常将浸泡有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放置在盛有水果的容器中,其原因是()A.利用高锰酸钾溶液杀死水果周围的细菌,防止水果霉变B.利用高锰酸钾溶液吸收水果周围的氧气,防止水果腐烂C.利用高锰酸钾溶液吸收水果产生的乙烯,防止水果早熟D.利用高锰酸钾溶液的氧化性,催熟水果【解析】高锰酸钾是强氧化性物质,能吸收乙烯,防止水果早熟腐烂。
【答案】 C9.下面是石蜡油在炽热碎瓷片的作用下产生C2H4并检验C2H4性质的实验,完成下列各问题。
(1)B中溶液褪色,是因为乙烯被________。
(2)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D处点燃时必须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
【解析】石蜡油分解生成C2H4,通入酸性KMnO4溶液,因为乙烯含有碳碳双键具有还原性,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而C2H4被氧化。
在C中,C2H4可与Br2发生加成反应,使得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在D处,点燃C2H4气体时必须首先验纯。
【答案】(1)氧化(2)CH2===CH2+Br2―→加成反应(3)检验乙烯的纯度[能力提升层次(B)]10.四氯乙烯对环境有一定的危害,干洗衣服的干洗剂主要成分是四氯乙烯;家用不粘锅内侧涂覆物质的主要成分是聚四氟乙烯。
下列关于四氯乙烯和聚四氟乙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它们都属于纯净物B.它们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C.它们的分子中都不含氢原子D.它们都可由乙烯只发生加成反应得到【解析】聚四氟乙烯是混合物,其中不含结构,故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A、B两项错误。
【答案】 C11.把m mol C2H4和n mol氢气混合于密闭容器中,在适当的条件下生成了p mol C2H6,若将所得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需氧气() A.3.5p molB.(3m+n/2) molC.(3m+n) molD.(3m+n/2-3p) mol【解析】由于不能确定C2H4和H2是否完全反应,故不能按C2H6的物质的量计算耗氧量,应依据C2H4和H2的物质的量进行计算。
【答案】 B12.下列各组中两个反应所属反应类型相同的是()A.光照甲烷和氯气的混合气体,混合气体颜色变浅;乙烯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B.乙烷在氧气中燃烧;乙烯在空气中燃烧C.乙烯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乙烯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D.用乙烯与氯化氢制取氯乙烷;用乙烷与氯气反应制取氯乙烷【解析】A中前者是取代反应,后者是加成反应,反应类型不同;B中两个反应均是氧化反应(燃烧),反应类型相同;C中前者是加成反应。
后者是氧化反应,反应类型不同;D中前者为加成反应,后者为取代反应。
【答案】 B13.某气态烃1体积只能与1体积氯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氯代烷,此烃1 mol 在一定条件下可与4 mol氯气发生完全的取代反应,则该烃的结构简式为() A.CH2===CH2B.CH3CH===CH2C.CH3CH3D.CH2===CHCH===CH2【解析】该烃1体积只能与1体积氯气加成,说明分子中只含一个碳碳双键,排除C、D项。
“此烃1 mol在一定条件下可与4 mol氯气发生完全的取代反应”,说明分子中含4个氢原子,只有A项符合。
【答案】 A14.体育比赛中当运动员肌肉挫伤或扭伤时,队医随即对准运动员的受伤部位喷射药剂一氯乙烷(沸点为12.27 ℃),进行局部冷冻麻醉应急处理。
(1)制取一氯乙烷(CH3CH2Cl)的最好方法是________。
A.乙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B.乙烯与氯气发生加成反应C.乙烷与氯化氢反应D.乙烯与氯化氢发生加成反应(2)写出所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氯乙烷能用于冷冻麻醉应急处理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乙烷和氯气反应的产物为各种氯代乙烷及HCl的混合物;乙烯与氯气发生加成反应的产物为1,2-二氯乙烷;只有乙烯和氯化氢的加成反应才能得到较纯净的一氯乙烷;乙烷与氯化氢不反应。
(2)加成反应发生在不饱和碳原子上,所以化学方程式为CH2===CH2+催化剂HCl――→CH3CH2Cl。
△【答案】(1)D催化剂(2)CH2===CH2+HCl――→CH3CH2Cl△(3)一氯乙烷的沸点为12.27 ℃,易气化而吸收热量,使局部冷冻麻醉15.(2015·泉州高一检测)实验室制取乙烯,常因温度过高而使乙醇和浓硫酸反应生成少量的二氧化硫。
有人设计实验如下图所示确认上述混合气体中有乙烯和二氧化硫。
试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中①②③④装置中可盛放的试剂是: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③_______;④______(将下列有关试剂的序号填入空格内)。
A.品红溶液B.NaOH溶液C.浓硫酸D.酸性高锰酸钾溶液(2)能说明二氧化硫气体存在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使用装置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使用装置③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确认含有乙烯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SO2能使品红褪色,故可用品红检验,由于乙烯与NaOH不反应,故可用NaOH除去SO2,然后再确认乙烯的存在,可选用酸性KMnO4溶液,如果褪色,证明含有乙烯。
【答案】(1)A B A D(2)①中品红溶液褪色(3)除去SO2防止干扰(4)确认SO2是否已除尽(5)③中溶液不褪色,④中溶液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