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舞龙队员损伤情况调查研究与对策——以平顶山学院舞龙队为例
- 格式:pdf
- 大小:1.11 MB
- 文档页数:5
传统体育TRADITIONAL SPORTS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8年08月上前 言笔者以河南省平顶山学院舞龙队员运队动损伤的发生情况及成因为研究对象,对运动损伤发生的成因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意见和预防对策,更为系统全面的为舞龙运动损伤提供理论依据。
1、研究对象及方法1.1、研究对象以河南省平顶山学院舞龙运动员44人,(其中男33人,女11人)在训练和比赛中损伤发生情况及预防对策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
2、研究结果与分析2.1、舞龙运动员损伤现状2.1.1、舞龙运动员运动损伤调查通过对河南省平顶山学院舞龙运动员进行调查统计得知,发生运动损伤的人数为34人,共损伤116例次,其中男运动员26人,受伤87例次,女运动员8人受伤29例次,男女运动员损伤发生率差异不明显,详细情况见表(1)。
表(1)舞龙运动员损伤情况调查统计(N=44)性别人数损伤人数百分比(%)男332678.8女11872.7总计443681.82.1.2、不同训练年限的运动损伤调查按照训练年限可将舞龙运动员分为1年以下、2-3年、3年以上三个阶段,其中训练1年以下11人中,发生运动损伤18例次,人均损伤率为1.64,训练2-3年的11人中,发生运动损伤31例次,人均损伤率为2.8,训练,3年以上的22人中,发生运动损伤67例次,人均损伤率为3.04。
详细情况见表(2)。
表(2)舞龙运动员不同训练年限的损伤分析(N=44)训练年限人数例次人均损伤率1年以下1118 1.642-3年1131 2.823年以上2267 3.05由表(2)得出,在接受调查的运动员中,训练年限在1年以下的运动员损伤例次较少,训练年限在三年以上的运动员损伤例次较高,损伤例次随着训练年限增加,由此得出运动员损伤次数与训练年限呈正相关。
2.1.3、运动损伤部位表(3)舞龙运动员运动损伤部位(N=44)部位例次百分比(%)头部5 4.3肩部4 3.4背部2 1.7腰部1210.3手腕97.8手掌3631.0膝关节1815.5小腿1512.9脚踝1512.9总计116100.0在被调查的44名舞龙运动员中,发生过运动损伤的人有36人,其中手掌受伤36例次,占31.0%居第一位,膝关节受伤18例次,占15.5%居第二位,小腿、脚踝各损伤13例次,各占12.9%居第三位,腰部损伤12例次,占10.3%居第四位,头部、肩部、背部所占比例较少,从表(3)调查结果可以得出,舞龙运动员中运动损伤部位主要以手掌、膝关节、脚踝、腰部为主。
河南省高校舞龙运动开展现状调查研究摘要:本文从中国舞龙的历史渊源入手,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和综合分析等方法对河南省高校开展舞龙运动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探明了河南省高校开展舞龙运动存在的问题及优势,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开展现状舞龙运动高校[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7326(2012)05-0069-03舞龙运动是一项非常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河南省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它所孕育的丰富文化内涵与当前高校教育的指导思想相一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符合普通高校课程改革的需要,适合在河南高校中开展;深厚的民族文化基础、相对独立的地域特点、良好的高校教学环境以及中部崛起带来的机遇为舞龙运动在河南高校中的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探讨在河南高校中推广舞龙运动的意义。
1 中国舞龙运动的历史渊源早在远古时期,“龙”便是华夏氏族的图腾形象,并逐步演化为中华民族的象征,龙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具有极其显赫的地位。
在距今7000余年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中,就已经出现神气怪异的艺术形象。
舞龙的起源与龙的起源密切相关,通常认为“假面”与“假形”的祭祀舞蹈,到西周和战国的“人龙的和谐相处”是舞龙的萌芽时期,从汉朝到隋朝是舞龙的渐进期,唐朝到清朝是舞龙的独立成型发展期,进入20世纪是舞龙的新生期,这是舞龙就开始与世界接轨,运动与文化同时与世界其他运动共同组成了体育运动,形成了普及世界的舞龙运动,尤其是1995年世界龙狮协会的成立更始加快了舞龙运动的发展,从而促进了舞龙运动的规范化、国际化和竞技化。
中国龙文化不仅在国内广泛流传,而且早已传播到东南亚、日本及世界上凡有华裔华侨居住的一切地方。
龙的形象所具有的神威之力,正是中华民族奋发进取、坚毅、拼搏精神的象征,龙文化的传统对于旅居世界各地的华人是一种精神鼓舞,它在今天依然具有很强的凝聚力。
舞龙有“龙舞”、“耍龙”、“盘龙灯”和“龙灯”等不同称法。
影响高校竞技舞龙运动发展因素初探摘要本研究运用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我国高校竞技舞龙运动进行了较全面、细致的调查与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影响我国高校舞龙运动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人才因素、竞赛因素、保障因素和训练因素。
关键词高校竞技舞龙运动发展因素舞龙运动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体育项目。
近年来,舞龙运动迅速发展起来,并被列入全国正式比赛(四类)项目,实现了从传统舞龙表演向现代竞技舞龙的转型。
竞技舞龙运动在教育、健身娱乐、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宏扬民族文化、凝聚民族精神以及产业经济等方面突出的社会价值和功能,极大地迎合了高校的需求。
因此,舞龙运动被引入许多大中专院校的体育教育实践中,成为学校体育教育和全民健身的重要内容,同时高校在整合各种资源方面的得天独厚的优势,也极大地促进高校竞技舞龙运动水平的提高。
舞龙运动在我国高校中发展非常迅速,也深受学生的欢迎,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如目前大多数高校成立的运动队在组织管理、科学训练、后备力量梯队建设等方面都处于无序状态,甚至有些高校的运动队还处于“赛前抓一抓,赛后一盘沙”的半瘫痪状态。
为更好的解决这些问题,有必要对影响高校竞技舞龙运动发展因素加以认真研究和探讨,为充分发挥出高校的优势,促进龙狮运动的开展与普及,并向更高水平迈进,提供参考依据。
1.研究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参加全国“百校百龙大学生迎奥运舞龙舞狮表演”教练员培训班、第三届全国大学生龙狮锦标赛、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龙狮分会举办的全国百校龙狮进课堂推广计划实施经验交流会、全国高等院校舞龙舞狮裁判员教练员培训班的共53所高校教师、教练员、运动员和一些资深舞龙专家。
1.2研究方法1.2.1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按社会学调查设计通用要求进行,并对问卷进行了效度和信度检验。
为了较准确的了解目前影响高校舞龙运动发展的因素,为此本研究在设计调查问卷时,采用李克特式五级量表(likert-type scale)形式,把影响高校舞龙运动运动发展的因素细分为:(1)比赛次数;(2)竞赛体制;(3)训练主管部门重视度;(4)经费、场地设施条件;(5)后备力量;(6)训练方法的科学性;(7)竞赛规则与运动发展相适应性;(8)教练员业务水平;(9)运动员技术水平;(10)裁判员业务水平;(11)运动员科学选材等11个因子项。
XX市高校舞龙运动发展方向及对策研究前言舞龙运动的发展由民间的传统表演向高校推进。
舞龙运动在高校的开展,促进了高校体育改革,和学校传统体育专门性人才的培养。
舞龙运动在从民间过渡到高校的过程中存在了诸多问题,因此就地区高校舞龙运动的开展现状进行剖析,明确其发展方向对于弘扬民族传统体育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目前我国关于舞龙运动的发展相关的研究也较为深入。
北京大学的张继生《舞龙运动的发展与前瞻》一文中提到:舞龙运动在中国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兼具娱乐性和健身性。
因此舞龙运动要从中小学入手进行普及,设置合理的舞龙等级制度,举办舞龙比赛,以此来促进舞龙运动的发展。
依托于舞龙俱乐部等社会力量,共同推动舞龙运动的发展。
杨爱华在《中国舞龙运动审美艺术特征的研究》中指出:舞龙运动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较为明显的呈现为“北刚南柔”不同地域特色。
舞龙运动呈现除了力量美、形态美等多种特色,在舞龙的艺术中呈现了“圆缠滚跃”的审美特征,具有很高的健身和审美价值。
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研究XX市高校舞龙运动目前的发展现状,包含了XX市舞龙运动课程开设、舞龙队伍的组建、竞赛水平的研究,从现状的发展探求目前XX市高校舞龙运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归纳和总结目前XX市高校舞龙运动发展的方向,为高校舞龙运动的发展提出相关的建议和对策。
通过对目前XX市高校舞龙运动方向的相关研究,对于推动高校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丰富XX市高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推动高校体育改革和文化建设的发展以及弘扬我国传统体育文化,都具有很强的社会价值。
1.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1.1研究对象以XX市高校舞龙运动发展方向为研究内容,以XX市开展舞龙课程的高校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1.2.1文献资料法在中国知网上以“舞龙”、“舞龙运动发展”等关键词进行搜索,搜索相关的文献资料,并参阅吉林体育学院相关的文献资料,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相关的参考依据。
1.2.2访谈法对XX市设有舞龙运动课程的高校教师进行访谈,将调查将目标锁定为吉林体育学院和东北师范大学两所高校,了解XX市高校舞龙专业的课程设置和舞龙运动队伍组建和竞赛开展等相关问题,以此分析目前XX市高校舞龙运动的发展方向。
竞技舞龙队员损伤情况调查研究与对策作者:张克峰来源:《中国学校体育》2015年第04期摘要:通过文献法、调查法、统计法对平顶山学院舞龙队2012-2013学年参训的37名队员年度训练中运动损伤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探索这支国内高校高水平竞技舞龙队训练过程中运动损伤出现的规律,为竞技舞龙运动队运动损伤的预防提供参考,为运动员训练中的安全保护提供借鉴。
结论表明:舞龙运动训练受伤的总发生率较高,主要是男性队员。
头部、踝关节和脚是舞龙队员的主要受伤部位。
螺旋跳、快腾进、躺身挂腰4人组合等高速动作导致运动员受伤情况较多。
第3、6和9把运动员受伤概率较高。
生理负荷大小、准备活动充分与否与运动损伤关系不密切。
关键词:竞技舞龙;运动损伤;舞龙队中图分类号:G85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7662(2015)04-0068-05舞龙作为一项团体性极强的民族传统运动项目,深受群众喜爱,在国内各个行业和团体领域都有所开展,近年来舞龙运动的竞技性逐渐增强,各地都成立了竞赛队伍,观赏舞龙竞技也是当代时尚的休闲方式之一。
作为一项现代竞技运动,舞龙运动员的运动受伤是阻碍运动队日常训练和参赛准备的最大障碍之一。
笔者针对舞龙运动员参赛和训练中的伤病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合舞龙运动的特点,探析损伤的成因,为舞龙运动训练保护提供理论参考。
选择平顶山学院舞龙队作为调查对象,是因为该队伍是全国竞技舞龙的强队之一,多次获得全国赛冠军,平顶山学院舞龙队历年参加全国比赛成绩(见表1),国内领先,具有代表意义。
1研究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 2012-2013学年参加舞龙队训练的2011级、2012级的37名舞龙运动员的伤情情况及解决对策。
1.2研究方法1.2.1文献资料法查阅国内有关舞龙运动的论文50余篇,有关舞龙运动受伤的学术论文15篇和其他舞龙运动为题目的文献资料、书籍5本,为调查研究作好理论奠基。
1.2.2问卷调查法根据本研究的目的,向舞龙教学、运动训练、学校体育理论等领域的7名专家学者征询意见并拟订自制问卷,采用以开放式问卷为主的方式。
高校舞龙舞狮教学的开展状况与实施建议舞龙舞狮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重要艺术表演形式,同时也是一种体育活动。
近年来,高校开始将舞龙舞狮教学纳入体育课程中,以推广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体育活动。
本文就高校舞龙舞狮教学的开展状况进行分析,提出实施建议。
目前,高校舞龙舞狮教学主要在体育课程中进行,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进行授课,学生学习舞龙舞狮的知识和技能。
但是,由于这种艺术表演形式的特殊性,需要较长时间的练习和掌握,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同时,由于舞龙舞狮需要大量的器材和场地设施,高校的教学条件也比较有限,难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培养一支专业的舞龙舞狮教学师资队伍,既能够教授学生基本的技能和知识,又能够指导学生进行更高层次的表演形式。
同时,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教学水平。
2.改进教学方法。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需要采用更加灵活的教学方法。
可以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互动等形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技能和知识。
同时,要加强学生实践环节,提高实践能力和表演水平。
3.加强设施建设。
提高高校的教学设施和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建设适合学生学习的舞蹈房和器材室等场地设施,购买更加完备、现代化的器材设备,提供更加全面、高效的学习条件。
4.推广舞龙舞狮文化。
加强对舞龙舞狮文化的宣传和推广,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和喜欢这种艺术表演形式。
可以组织一些舞龙舞狮比赛和表演,让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5.注重舞龙舞狮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
从文化和教育的角度出发,注重舞龙舞狮表演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的介绍,增强学生的文化素质和传统文化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总之,高校舞龙舞狮教学是一项重要的文化传承和传统体育活动推广工作,需要高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进教学方法、加强设施建设、推广文化宣传和注重文化素质教育等措施,可以更好地推进高校舞龙舞狮教学工作的开展和发展。
引言国务院在2014年颁布了《关于加快体育产业发展、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其政策扩散效应明显,各省相继出台了相关配套政策,我国的体育产业如雨后春笋迅速发展。
但业界快速发展过程中涉及领域主要有争夺国内外优质体育赛事资源、体育场馆运营、体育培训等。
同时46号文件明确提出将大力推广复兴中国优秀的传统体育项目,例如武术搏击、舞龙舞狮、龙舟、围棋、象棋等,在其发展过程中以武术的产业化发展最具代表性,舞龙作为优秀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在新时代背景下的传承与发展的现实情况并不乐观,整遭遇着众多挑战。
为了优秀的传统体育项目舞龙运动能够更好的传承与发展,文章对其发展困境做较为系统的剖析,并提出部分针对性发展建议,以期对其传承与发展过程中发挥一定的宏观参考意义。
1、舞龙运动发展现状简介中国龙起源于中华远古民族部落融合的图腾,是一种图腾文化,至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起源于祭祀活动的舞龙发展至今也有2000多年。
现在,舞龙已经从敬畏自然的娱神活动转变成为一种优秀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集娱乐、健身、竞技和文化传承等作用于一身,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1995年,中国龙狮运动协会在北京正式成立,舞龙舞狮也被列为运动竞技项目,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亚洲龙狮锦标赛、全国龙狮锦标赛、中国大学生龙狮锦标赛、世界舞龙争霸赛等品牌赛事。
随着中国龙狮运动协会的努力推广,从事此项运动的人群不断增加,尤其随着“百校龙狮进课堂”计划的不断推广深入,龙狮运动逐渐进入了小学、中学和大学的课堂,并成立了相关的运动训练队,群众基础不断扩大。
2、舞龙运动发展困境分析2.1、技术特点的限制舞龙所用的龙身长三到十几节不等,节间距离100-170厘米左右,但现在流传推广最为广泛的为九节龙,所以舞动一条龙最少需要9人,若将龙珠计算在内,则需要10人才能组成一支完整的舞龙队伍,如若所编排的动作套路用时较长,则需另加一位舞龙头的队员,替补队员1-2人。
与其他运动项目相比,一支舞龙队伍所需人数较多,整体性强,为训练时间的安排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困难,若规定的把位上有1人缺席,则无法进行正常训练。
133《拳击与格斗》(下半月)2019年07月龙是我们中华民族伟大的象征、舞龙运动更是象征着华夏民族的气势磅礴、雄浑豪壮,广泛流传在我国的各个角落,及世界上凡是有华人聚集的地方,成为凝聚龙的传人的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1]。
尤其在当今社会,在国家体育总局的带领下,成立了中国龙狮运动协会,舞龙运动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一项具有竞技性、观赏性、民族性和健身性的多功能体育项目[2]。
但是由于舞龙运动的专项竞技特性和训练比赛机制不够完善等原因,很多舞龙竞技运动员在训练及比赛的过程中会经常出现一些损伤,且损伤概率还比较大。
本文旨在对舞龙运动中常见的损伤进行调查研究,并分析整理预防这些损伤的途径措施,为舞龙运动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1研究对象贵阳学院体育学院2013级男队、2014级体育教育班男队和女队、2014级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班男队和女队、2015级男队和女队等7支舞龙队70余名运动员,他们参加舞龙运动的年限在2~4年。
2研究结果通过查阅相关舞龙运动的文献资料以及对贵阳学院舞龙运动员进行访谈发现,在舞龙这一项运动中,常见的一些运动损伤有韧带和肌肉的拉伤、关节的损伤、肌肉劳损、肌肉和骨头的挫伤等等。
而在这些损伤当中,男女之间的损伤比例没有明显的差异,只是男运动员在韧带拉伤这一方面要稍微多于女运动员。
导致这些损伤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教练员意识不够、难度动作训练方法不当、跑套路之前各关节部位热身不够充分、运动员状态及情绪不佳、训练时间及场地安排不合理等因素。
要避免这些常见运动损伤因素的发生应从各个方面入手,提高训练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加强训练的医务监督等是减少舞龙运动损伤的重要方法途径。
3结论与建议3.1结论3.1.1 在舞龙运动中,肌肉韧带的拉伤经常出现,易拉伤的部位主要在大腿后侧肌肉群、背部肌肉群以及大臂的三角肌等,拉伤多集中在男性运动员,主要是由于部分男性运动员的柔韧性不太好并且在热身活动不充分的情况下肌肉突然用力过猛或动作幅度过大以及被动受到牵引和注意力不高度集中、动作姿舞龙运动常见损伤及预防——以贵阳学院体育学院舞龙队为例田 旭(成都体育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41)摘 要:采用访谈法对贵阳学院舞龙运动员的损伤情况进行初步调查研究,并且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
舞蹈专业学生运动损伤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作者:王伟代欢来源:《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内容提要运动损伤伴随着各种运动项目的进行而存在,舞蹈运动当然也不例外。
本课题运用舞蹈解剖学、舞蹈生理学、生物力学、舞蹈训练学、运动医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以舞蹈人体科学为研究视角,从舞蹈训练和舞者健康的实际需要出发,以沈阳音乐学院舞蹈学校舞蹈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舞蹈专业学生出现运动损伤的现状进行调查,找出运动损伤的发病规律特点,从多角度剖析我校舞蹈专业学生运动损伤的成因,在把握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解决我校舞蹈专业学生出现的运动损伤,就出现损伤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预防损伤的对策设想。
[关键词]舞蹈/运动损伤/现状/对策中图分类号:J7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736 (2011) 04 -0264-6一、引言舞蹈是舞者用肢体语言表达情感的一门艺术,艺术形象的塑造、精美绝伦的舞蹈技艺需要经历一个漫长而又艰苦的训练过程才可以实现,它的表现工具、基本材料是艺术家的身体,在此过程中受生长发育、个体差异、训练环境等各种相关因素的影响,他们在进行训练时难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运动损伤,直接影响教学训练活动的正常进行和技术水平的发挥.对其生理、心理上带来巨大的伤痛,甚至会告别他们的艺术生涯,所以加强舞蹈专业学生运动损伤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一)舞蹈运动损伤相关研究概况近些年来,随着舞蹈艺术教育的快速发展,理论研究也同样得到了发展,一些关注舞蹈的医学专家以及专业舞蹈教师对舞蹈运动损伤做了探索性研究。
何浚治编著的《艺术与医学交相辉映》-书中以四川省舞蹈学校1977-1985级四届学生为研究对象,做了调查研究并对舞蹈损伤作了分析,并得出结论:1、教学训练内容、训练量大小、动作难易与损伤发生率成正比。
2、将训练动作技巧与各部位损伤发生率的统计,其中跳跃类动作损伤发生率占损伤总数的56.36%,舞姿控制类动作损伤发生率占14.5%,转类动作损伤发生率占10.99%,扳腿、压腿、腰等辅助训练类动作损伤发生率占18.5%。
舞蹈专业学生常见运动损伤状况调查与对策研究作者:刘华剑刘旭东来源:《成长·读写月刊》2016年第04期【摘要】运动损伤在各类运动项目中普遍存在,舞蹈运动也是如此。
本课题运用运动生理学、舞蹈解剖学、舞蹈训练学、运动生物力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从舞者健康和舞蹈训练的实际需要出发,以湖南科技学院舞蹈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舞蹈专业学生出现运常见动损伤的现状进行调查,并分析我校舞蹈专业学生常见运动损伤的成因,并针对舞蹈运动损伤成因提出预防的对策。
【关键词】运动损伤;舞蹈;现状;对策一、前言舞蹈是舞者用肢体语言表达情感的一门艺术,它以舞者的身体为表现工具和基本材料,舞蹈技艺的形成过程中,受个体差异、训练环境和训练方法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在进行训练时就会在个体上出现不同情形的运动损伤,直接影响教学训练的正常进行和技术水平的正常发挥,对学生生理、心理上带来巨大的痛苦,甚至终止职业生涯,所以加强舞蹈专业学生运动损伤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一)舞蹈运动损伤相关研究概况近年来,舞蹈艺术教育发展迅速,理论研究同样得到较大提高,相关的专家学者对舞蹈运动损伤做了卓有成效的研究。
其中,何浚治在《艺术与医学交相辉映》一书中认为:教学训练内容、训练量大小、动作难易及学生年龄直接影响损伤发生机率;学生形体机能、训练负荷及动作难易与各部位损伤性质、程度、损伤多少密切相关[1]。
北京舞蹈学院刘厦静在《关于芭蕾舞训练创伤的研究报告》一文中认为:芭蓄舞者损伤以慢性劳损为主,少儿与成年舞者在舞蹈损伤的部位分布有所差别;芭蕾舞者存在严重的足部形变[2]。
(二)研究意义本课题的研究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以湖南科技学院舞蹈专业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对他们运动损伤的现状进行调查,找出舞蹈运动损伤的发病规律,进一步分析我校舞蹈专业学生运动损伤的成因,针对训练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预防损伤的对策。
舞龙调研报告600字舞龙调研报告为了解舞龙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保护情况,我们团队前往了北京市和上海市进行了实地调研。
通过对舞龙相关团队、舞龙爱好者和观众的访谈,我们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首先,我们发现舞龙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舞龙表演成为了许多传统文化活动和庆典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了大量观众的参与和关注。
许多舞龙团队通过参加各类比赛和演出,提升了舞龙技艺和表演水平,使得舞龙在传统文化的推广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舞龙传统技艺的传承面临着困难。
随着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和新兴娱乐方式的兴起,年轻人对于传统舞龙的兴趣逐渐减少,导致传统技艺难以传承。
其次,舞龙表演过程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舞龙表演需要在繁忙的街道上进行,而车流和人群密集可能导致安全问题的发生。
最后,舞龙活动的宣传和推广渠道仍然有限。
虽然舞龙表演在一些重要活动中得到了展示,但在一些地方仍然缺乏宣传和推广,导致许多人对舞龙了解不多。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
首先,要加大舞龙传统技艺的传承力度。
可以通过开办培训班、举办比赛等方式,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舞龙的学习和练习。
其次,要加强舞龙表演的安全管理。
可以设置专门的舞龙表演区域,确保观众和表演者的安全。
此外,还可以引入科技手段,如无人机监控等,提升舞龙表演的安全性。
最后,要增加舞龙活动的宣传力度。
可以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渠道,增加舞龙活动的曝光度,吸引更多观众和爱好者的参与和关注。
综上所述,舞龙作为一项传统文化活动,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虽然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但通过加强舞龙技艺的传承、提升舞龙表演的安全管理和增加舞龙活动的宣传力度,可以促进舞龙的发展和保护。
XX市高校舞龙运动发展方向及对策研究前言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龙不仅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作为一个古老的图腾,在传递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奋斗精神以及民族凝聚力上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舞龙运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之一,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传承下来的民俗文化活动,一般在喜庆的大型节日里进行的表演活动。
舞龙运动的发展从传统不断的走向现代,也由民间的传统表演向高校推进。
舞龙运动在高校的开展,促进了高校体育改革,和学校传统体育专门性人才的培养。
舞龙运动在从民间过渡到高校的过程中存在了诸多问题,譬如开展的经费不足、舞龙课程设置不合理,学生就业方向不明确等等问题,因此就地区高校舞龙运动的开展现状进行剖析,明确其发展方向对于弘扬民族传统体育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目前我国关于舞龙运动的发展相关的研究也较为深入。
北京大学的张继生《舞龙运动的发展与前瞻》一文中提到:舞龙运动在中国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且兼具娱乐性和健身性。
因此舞龙运动要从中小学入手进行普及,设置合理的舞龙等级制度,举办舞龙比赛,以此来促进舞龙运动的发展,并依托于俱乐部等社会力量,共同推动舞龙运动的发展1。
杨爱华在《中国舞龙运动审美艺术特征的研究》中指出:舞龙运动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较为明显的呈现为“北刚南柔”不同地域的舞龙运动呈现除了力量美、形态美等多种特色。
在舞龙的艺术中呈现了“圆缠滚跃”的审美特征,具有很高的健身和审美价值2。
综合我国学者对于舞龙的研究,不同地区的舞龙特色不同,舞龙运动的健身价值和艺术价值较高,属于我国的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因此研究就笔者所在的XX市开展研究,对于高校舞龙运动的发展方向进行梳理具有很强的研究意义。
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研究XX市高校舞龙运动目前的发展现状,包含了XX 市舞龙运动课程开设、舞龙队伍的组建、竞赛水平的研究,从现状的发展探求目前XX市高校舞龙运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归纳和总结目前XX市高校舞龙运动发展的方向,为高校舞龙运动的发展提出相关的建议和对策。
浅析高校舞龙舞狮课程的优化对策【摘要】目前,高校舞龙舞狮课程存在一些问题,如师资队伍相对不完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不够优化、实践环节教学不够强化以及与社会资源缺乏对接平台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四项优化对策:完善师资队伍建设、优化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加强实践环节教学以及建立与社会资源对接的平台。
这些对策将有助于提升高校舞龙舞狮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对现阶段高校舞龙舞狮课程的调研分析和提出的优化对策,可以为未来高校舞龙舞狮课程的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推动这一传统文化项目在高校的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高校,舞龙舞狮,课程,优化对策,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实践环节教学,社会资源对接,发展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校舞龙舞狮课程作为传统文化传承和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和文化内涵。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文化消费观念的变化,高校舞龙舞狮课程在一定程度上面临着传统与现代、传承与创新的矛盾。
在这种情况下,研究高校舞龙舞狮课程的优化对策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通过深入调研分析,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高校舞龙舞狮课程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从中提炼出一些可行的优化对策,以期能够更好地促进高校舞龙舞狮课程的发展和提升。
本研究旨在探讨高校舞龙舞狮课程的优化对策,为高校相关教育部门和研究者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高校舞龙舞狮课程的持续发展和创新。
通过对研究背景的分析和研究目的的明确,我们可以为后续的正文部分提供合理的逻辑基础和研究思路。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当前高校舞龙舞狮课程的现状进行调研分析,提出一系列优化对策,以进一步完善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培养效果。
通过优化师资队伍建设,优化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加强实践环节教学,以及建立与社会资源对接的平台,旨在提升学生学习舞龙舞狮的积极性和专业技能,培养更多优秀的舞龙舞狮人才。
PINGDINGSHAN UNIVERSITY本科毕业论文论文题目: 平顶山学院专选队员运损伤调查与分析所在院(系): 0000000000000000 专业年级: 000000000000000 作者姓名: 000000 作者学号: 001080136 导师姓名职称: 00000(讲师)2014年4月30日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
毕业论文中凡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未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已明确注明出处。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成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关于毕业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本人在指导老师指导下所完成的论文及相关的资料(包括图纸、试验记录、原始数据、实物照片、图片、录音带、设计手稿等),知识产权归属平顶山学院。
本人完全了解平顶山学院有关保存、使用毕业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存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纸质版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平顶山学院可以将本毕业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任何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毕业论文。
如果发表相关成果,一定征得指导教师同意,且第一署名单位为平顶山学院。
本人离校后使用毕业论文或与该论文直接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成果时,第一署名单位仍然为平顶山学院。
论文作者签名:日期:指导老师签名:日期:平顶山学院排球专选队员运动损伤调查与分析摘要运动损伤是指在体育运动中所发生的各种损伤,特指与运动项目的技术动作相关的损伤。
排球运动具有强度大、对抗性强、攻防转换快等运动特征,在教学、训练和比赛实践中,会出现多种运动损伤,影响了运动成绩的提高。
运动损伤是影响排球运动水平提高的原因之一"高校排球运动员的身高、体重、身体素质都已优于从前,训练"比赛的强度以及比赛对抗程度较之以前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所带来的运动损伤也逐步升级。
第 2 卷 第 4 期2015 年4 月Vol. 2 No. 4Apr. 2015中 国 学 校 体 育C h i n a S c h o o l P h y s i c a l E d u c a t i o n竞技舞龙队员损伤情况调查研究与对策—以平顶山学院舞龙队为例收稿时间:2015-02-09作者简介:张克峰,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学。
张克峰(平顶山学院体育系,河南 平顶山 467000)摘 要:通过文献法、调查法、统计法对平顶山学院舞龙队2012-2013学年参训的37名队员年度训练中运动损伤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探索这支国内高校高水平竞技舞龙队训练过程中运动损伤出现的规律,为竞技舞龙运动队运动损伤的预防提供参考,为运动员训练中的安全保护提供借鉴。
结论表明:舞龙运动训练受伤的总发生率较高,主要是男性队员。
头部、踝关节和脚是舞龙队员的主要受伤部位。
螺旋跳、快腾进、躺身挂腰4人组合等高速动作导致运动员受伤情况较多。
第3、6和9把运动员受伤概率较高。
生理负荷大小、准备活动充分与否与运动损伤关系不密切。
关键词:竞技舞龙;运动损伤;舞龙队中图分类号:G 85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 - 7662(2015 )04 - 0068- 05Investigation and Countermeasure of Competitive Dragon Dancer Injury —Taking Pingdingshan University Dragon Dance Team as an ExampleZHANG Ke-feng (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 Pingdingshan University, Pingdingshan 467000, Henan China)Abstract:Adopting methods of literature consultation, investigation and statistics, this thesis investigates injury situation of 37 dancers of Pingdingshan University dragon dance team in yearly training from 2012 to 2013, analyses law of injury in training process of this high level domestic dragon dance team,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to sports injury prevention to competitive dragon dance team and to safety guarantee of dancer in training. Conclusion shows: incidence of dragon dance training injury is quite high, and mainly for male dancer. Head, ankle and foot are main parts of injury. High speed movement like spiral jump, fast run and four combination lead to the most injuries. The 3, 6 and 9 dancer injury probability is relatively high. There is no correlation among sports injury, physiological load intensity, full preparation or not.Key words: competitive dragon dance; sports injury; dragon dance team舞龙作为一项团体性极强的民族传统运动项目,深受群众喜爱,在国内各个行业和团体领域都有所开展,近年来舞龙运动的竞技性逐渐增强,各地都成立了竞赛队伍,观赏舞龙竞技也是当代时尚的休闲方式之一。
作为一项现代竞技运动,舞龙运动员的运动受伤是阻碍运动队日常训练和参赛准备的最大障碍之一。
笔者针对舞龙运动员参赛和训练中的伤病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合舞龙运动的特点,探析损伤的成因,为舞龙运动训练保护提供理论参考。
选择平顶山学院舞龙队作为调查对象,是因为该队伍是全国竞技舞龙的强队之一,多次获得全国赛冠军,平顶山学院舞龙队历年参加全国比赛成绩(见表1),国内领先,具有代表意义。
· 69 · 第 4 期 1 研究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2012-2013学年参加舞龙队训练的2011级、2012级的37名舞龙运动员的伤情情况及解决对策。
1.2 研究方法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国内有关舞龙运动的论文50余篇,有关舞龙运动受伤的学术论文15篇和其他舞龙运动为题目的文献资料、书籍5本,为调查研究作好理论奠基。
1.2.2 问卷调查法 根据本研究的目的,向舞龙教学、运动训练、学校体育理论等领域的7名专家学者征询意见并拟订自制问卷,采用以开放式问卷为主的方式。
问卷调查时间:2013年6月份(1个训练周期末段);内容包括:运动员的基本情况(年龄、性别、把位等)、受伤次数、受伤部位、受伤情景回忆等。
本文问卷采用特尔斐调查法,发放“指标效度专家调查表”的形式,对相关领域专家学者进行了指标内容效度3轮征询。
经历多次修补、调整,具备较高的效度。
本文的信度检验运用了再测法,抽取10名队员进行了2次测量,时间为在问卷调查的10天后,对2次调查所得的数据进行对比,具有很高的一致性,信度符合本研究的要求。
共发放问卷37份,回收37份,回收率100%,无效问卷0份,有效率100%。
受伤的界定:是否造成个人训练间断为判定依据。
1.2.3 访谈法 访问有从事多年教学和训练经验的王继强(平顶山学院体育系副教授)、周加斌(淮北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国家级裁判)、常龙强老师(西华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国家级裁判)等,了解他们对舞龙运动员发生运动受伤存在的问题和预防方法。
1.2.4 数理统计法 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将问卷所获得的有关数据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2.1 年度训练中运动员受伤总体情况统计 调查了平顶山学院体育系2010级、2011级总共37名舞龙运动员其中男运动员27名,女运动员10名,在2012年度舞龙训练的受伤情况(表2)。
通过对平顶山学院舞龙队运动员2012年运动受伤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如上表所示:受伤概率高达154%,特别是男运动员,受伤人数比例达到92.5%,自伤占50.9%,造成队友受伤占49.1%,女队员受伤人数和比率则很低。
分析原因如下,对于平顶山学院舞龙队来说,男性运动员在舞龙运动过程中难度动作大,一般1套规定套路或者自选套路下来运动的时间超过7分钟以上,而且还有不少的C级别的难度动作,难度动作多,负荷较大,速度快。
而女性运动员在舞龙训练表演中只要一些简单的游龙,扯旗,靠背舞龙等,一般动作都是A级别的舞龙动作,相对较简单,运动负荷较小。
所以,推断损伤情况的性别差异可能是运动技术的难度差异所致。
从损伤成因类型来看,队员自身原因和队友原因几乎各占1/2,因此,舞龙训练时不仅强调个人技术训练水平,而且也重视全队队员的协同性,做到集体技术和个人技术的统一。
2.2 受伤部位调查 表3中数据可以得出,舞龙队员的受伤部位呈现出多样化,但相对集中于头部、膝关节和脚。
头部受伤的原因主要有2个方面:队友之间配合不默契打伤队友;队员技术动作不规范被队友的把位或者自己的把位打伤。
如,绕身舞龙技术动作,除龙头外,第3、第5、第7、第9把运动员,在舞“8”字的过程中还要从第2、第4、第6、第8把身前绕过,在这个舞“8”字的过程中单把的运动员有单手送把的动作,在“8”字快速舞动的情况下,单把运动员往往因为技术动作不默契而出现失误,使把位脱手,失去控制的把位是打伤同伴头部的最主要原因。
同样在舞龙的快速“穿”、“腾”过程中队员头部也容易与快速行进的龙身擦伤。
表1 平顶山学院舞龙队历年来全国比赛成绩一览时间地点比赛名称与获奖级别2007年5月江苏溧阳第7届全国舞龙舞狮锦标赛暨第2届亚洲龙狮选拔赛全能第6名2008年7月福建石狮全国龙狮邀请赛2项金奖、3项银奖和1项铜奖2008年11月广西梧州全国龙狮精英赛金奖2009年10月浙江杭州杭州国际龙狮邀请赛舞龙套路金奖2010年1月广东广州第8届全国龙狮锦标赛特别奖2011年10月河南洛阳河南省农运会自选套路第1名,规定套路第1名,全能第1名2012年7月河南淮阳河南省龙狮公开赛银奖2013年3月河南濮阳全国龙狮争霸赛金奖表2 运动员受伤人数调查统计调查人数/名受伤人数/个受伤人数比/%男272592.5女10110共计372670.2张克峰:竞技舞龙队员损伤情况调查研究与对策·70·2015 年中国学校体育膝关节由股骨、胫骨和髌骨构成,上下杠杆长,应力力矩大,是膝关节损伤的生理学因素;在舞龙过程中,运动员经常做一些大强度的跑跳动作(如,螺旋跳、快腾进等),使运动员的膝关节承受负荷大,变化多,难度高,还包括一些挂腰、躺腿、站肩等一些高难度动作,这是膝关节损伤的训练学因素。
踝关节是由胫骨、腓骨下端和距骨滑车构成,其上面的鞍形关节面前宽后窄,踝关节面进入宽大的关节窝内,因距鞍形窄,所以踝关节松动易受伤。
扭伤是许多运动项目的共性问题,舞龙运动的自身特点决定了运动员踝关节扭伤的风险更大。
踩在龙身上和踩到同伴脚上是造成损伤的两大主因。
总之,舞龙运动的复杂性和训练学特点决定了其运动损伤风险比偏大,但是应当注重关键部位,上述结论说明头部、膝关节和踝关节应当重点保护。
2.3 准备活动因素与运动损伤 运动训练学认为:充分准备活动,使肌肉与全身温度增高,肌肉粘滞性降低,减少肌肉与韧带的粘滞性,增强弹性,并促使关节囊分泌更多滑液,以减少关节的摩擦力,加大关节的灵活性,从而避免关节扭伤和肌肉拉伤对运动训练的持续开展意义重大。
另外,对准备活动主观感受与受伤次数、舞龙训练中精神状态主观感受与受伤次数进行了调查统计,充足的准备活动和精神状态主观感受可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各器官系统的功能活动,能使运动员安全进入较合理的训练准备状态。
但调查结果显示,平顶山学院舞龙队员受伤原因与准备活动充分与否关系不大(表4、表5),难以证明运动训练学上的推断,而且精神状态也和运动员受伤的原因没有相关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