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官服
- 格式:ppt
- 大小:8.87 MB
- 文档页数:26
宋代官服形制一、官服宋代官服分为朝服、公服、时服、戎服、丧服等五种。
1. 朝服宋代的朝服是朱衣朱裳,内着白色大袖衬里,需加配芙蓉冠、革带、玉佩、白袜黑履。
官员所用的革带,以皮带头的质地来区别官品。
公、卿、大夫用金带,士用玉带。
还有一种不带,是用皮革制成,也叫“鞓带”。
2. 公服公服即常服,又名“从省服”。
与唐代相比,宋代公服的变化在于公服用曲领大袖长衣,下裳由围裳变裙,以直角或对角形式插入上衣,衣裳之间有贴绶、间缝等饰物。
公服的配套服饰有:襆头、金犀饰带、纳言革带等。
其图案也多用祥龙纹样,并有金银制成的鱼袋置于其中。
缀在衣领后方的丝制纽扣为左右各一,上面饰有方圆等各种图形。
衣带也是区分官品高低的标志之一。
二品以上用金带,三品以下用银带或铜铁带。
3. 时服时服是因季节不同而制定的服饰,有“夏服”、“冬服”、“大礼服”和“小礼服”。
宋代的时服多以本季节的流行款式为基础改制而成。
皇帝所赐时服及改制的官服称之为“赐服”,每年小节令到来之前,官员要按惯例上表拜贺皇帝及其家属,有时皇帝也以此为由给官员赐服。
除皇帝所赐外,大臣家中至爱亲朋之间也互赠时服以为时尚。
时服的穿着也极为讲究,即使是天热也不解开领扣。
4. 戎服宋代戎服的基本形制是:身着长大衣袖窄紧的衣袍,扎紧袖口,使双肩耸起作窄袖子,前襟有横褶,后襟有直褶,腰间束以革带。
这种戎服用途广泛,既可当作朝会、宴享、送往迎来之礼服,又可作为在公堂办理公务的公服,还可以当作外出巡视、游猎的行装或防身之服。
此外,皇帝对少数官吏还特赐以戎服,以示恩宠。
5. 丧服宋代丧服的形制与唐代相同,但更为重视。
宋代规定:在父母及丈夫去世后都要“斩缞”,且守丧期由三年改为一年。
在此期间要停止一切娱乐活动,停食荤腥,男子不得娶妇,女子不得嫁人。
在穿戴方面,丧主全身孝服;有官者亦穿整套孝衣,无官者只穿头衣及无装饰素裳。
外出时执丧杖。
在参加吉礼祭祀时也要按丧期穿着孝衣。
二、官吏服饰的等差宋代官吏服饰的质地、颜色、大小、纹样等都充分反映了等级差异。
宋朝官名.官府.官服【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
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如汉初刘邦既封皇子为王,又封了七位功臣为王,彭越为梁王,英布为淮南王等;魏曹植曾封为陈王;唐郭子仪被封为汾阳郡王;清太祖努尔哈赤封其子阿济格为英亲王,多铎为豫亲王,豪格为肃亲王。
再如宋代寇准封莱国公,王安石封荆国公,司马光为温国公;明代李善长封韩国公,李文忠封曹国公,刘基封诚意伯,王阳明封新建伯;清代曾国藩封一等毅勇侯,左宗棠封二等恪靖侯,李鸿章封一等肃毅伯。
【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
有时称相国,常与宰相通称,简称“相”。
如《陈涉世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广《廉颇蔺相如列传》:“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太师】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后多为大官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职,如宋代赵普、文彦博等曾被加太师衔。
其二,古代又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太师是太子太师的简称,后来也逐渐成为虚衔。
如《梅花岭记》“颜太师以兵解”,颜真卿曾被加太子太师衔,故称。
再如明代张居正曾有八个虚衔,最后加太子太师衔;清代洪承畴也被加封太子太师衔,其实并未给太子讲过课。
【太傅】参见“太师”条。
古代“三公”之一。
又指“东宫三师”之一,如贾谊曾先后任皇子长沙王、梁怀王的老师,故封为太傅。
后逐渐成为虚衔,如曾国藩、曾国荃、左宗棠、李鸿章死后都被迫赠太傅。
【少保】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后逐渐成为虚衔,如《梅花岭记》“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文天祥曾任少保官职,故称。
其二,古代称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为“东宫三少”,后也逐渐成为虚衔。
【尚书】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
宋朝官服内部结构宋朝的官服制度相对于其它王朝有着一定的特点和变化。
宋朝官服的内部结构可以分为七个部分:头冠、礼帽、袍服、腰带、鞋袜、装饰品和助装品。
1.头冠:头冠是宋代官员所穿的帽子,它是一顶平顶圆形的帽子,帽子外缘用金线、彩线缀成花纹,通常用颜色深浅、布料优劣以及帽子中脊来区分品级,例如,官阶越高,帽子中脊就越高,颜色也更加深沉。
2.礼帽:宋代初期,官员穿朝服时戴的礼帽是固定的,但到了中期以后,礼帽又出现了变化。
宋代的礼帽分为“方天戟”和“花冠”两种,其中,方天戟是正式礼帽,仅供朝中高官穿戴,花冠则是非正式礼帽,供中下级官员、外臣以及大臣在普通场合穿戴。
3.袍服:宋朝官员穿的袍服可以分为两类:常服和朝服。
常服中包括:长袍、短袍、褡裢、氅裘等。
长袍、短袍的袖口以及襟、扣、缝线等细节也是根据官员的品级来区别的。
每个品级的官员的袍服颜色和花纹都是不同的,而朝服则是在特殊场合使用的,例如官员参见皇帝时所穿的袍服就称为朝服。
4.腰带:宋朝腰带分为绸带和丝带两种,绸带供中下级官员、外臣以及大臣穿戴,而丝带则是贵族官员及皇室亲王所使用的腰带。
宋朝官员腰带的颜色、宽度以及装饰品的形状等都有特定的规定,还有一些特殊的腰带,例如夹在两片衣袍之间的松带、宝带等。
5.鞋袜:宋代的鞋袜与现代的鞋袜不同。
宋朝官员所穿的袜子称为“两口袜”,这是由一对上下成对的短袜组成的,两口袜的颜色和花纹也是由官员的品级来决定的。
而鞋则是由绫或缣制成的,在革鞋底上覆以绸或缎。
鞋面上还有一些刺绣、绣花等装饰,也是以官员的品阶来区别。
6.装饰品:宋代的官员们身上还悬挂着一些装饰品,如龙章、云章、鹤章、盘金等,这些装饰品除了美化官员的朝服之外,还代表该官员的等级。
这些装饰品又分为金章和银章两种,金章为高级官员所使用,银章则为中下级官员所用。
7.助装品:宋代的助装品主要包括披肩、披膊、披巾、挂饰等。
这些助装品的花纹和颜色也都是由官员的品级和职务来决定的,它们可以在官员朝外的服饰上做装饰,也可以独立使用。
两宋服饰中国历代服饰赏析知识点24:宋朝服饰制度中的官员服饰形制教学目的:以《宋史·舆服志》为依本,以图示的方式介绍宋朝官员服饰。
内容纲目:(一)祭服(二)朝服(三)公服(一)祭服宋朝时官员祭服与唐制不尽相同,尽管围绕官员祭服是否要尊崇古礼一直是朝廷多议的问题,但是都未能实行,宋朝官员的祭服主要是鷩冕、毳冕、絺冕、玄冕和紫檀冕。
鷩冕:八旒,每旒八玉,三采,朱、白、苍,角笄,青纩,以三色紞垂之,纮以紫罗,属于武。
衣以青黑罗,三章,华虫、火、虎蜼彝;裳以纁表罗里,缯七幅,绣四章,藻、粉、黼、黻。
大带,中单,佩以珉,贯以药珠,绶以绛锦、银环。
韨上纰下纯,绘二章,山、火。
革带,绯罗表,金涂银装。
袜、舄并如旧制。
宰相、亚终献、大礼使服之;前期,景灵宫、太庙亚终献,明堂涤濯、进玉爵酒官亦如之。
毳冕:六玉,三采,衣三章,绘虎蜼彝、藻、粉米;裳二章,绣黼、黻。
佩药珠、衡、璜等,以金涂铜带,韨绘以山。
革带以金涂铜。
余如鷩冕。
六部侍郎以上服之;前期,景灵宫、太庙进爵酒币官、奉币官、受爵酒币官、荐俎官,明堂受玉爵、受玉币、奉彻笾豆、进饮福酒、彻俎祝腥、赞引、亚终献,礼仪使、亚终献爵并盥洗官四员,并如之;前二日奏告初献,社坛九宫坛分祭初献、亚献亦如之。
絺冕:四玉,二采,朱、绿。
衣一章,绘粉米;裳二章,绣黼、黻。
绶以皂绫,铜环。
余如毳冕。
光禄卿、监察御史、读册官、举册官、分献官以上服之;前期,景灵宫、太庙奏奉神主官、明堂太府卿、光禄卿、沃水举册官、读册官、押乐太常卿、东朵殿三员、西朵殿二员、东廊二十八员、西廊二十五员、南廊二十七员、軷门祭献官,前二日奏告亚献终献官、监察御史,并如之;社坛九宫坛分祭终献官、监察御史、兵工部、光禄卿丞亦如之。
玄冕:无旒,无佩绶,衣纯黑,无章,裳刺绣而已,韨无刺绣,余如絺冕。
光禄丞、奉礼郎、协律郎、进抟黍官、太社令、良酝令、太官令、奉俎馔等官、供祠执事官内侍以下服之;明堂光禄丞、奉礼郎、良酝令、太祝抟黍官、宫架协律郎、登歌协律郎、奉御官、内侍供祠执事官、武臣奉俎官,軷门祭奉礼郎、太祝令、太官令,社坛九宫坛分祭太社、太祝、太官令、奉礼郎,并如之。
宋朝服饰的演变与发展宋朝服饰以其华贵、精致和多样性而闻名。
它经历了四个阶段的演变,每个阶段都有独特的特征。
北宋前期(960-1127年)这一时期服饰以唐朝风格为基础,但更加简洁和实用。
男子官服主要包括圆领直裾、袍服和幞头。
其中,圆领直裾是一种交领右衽的服装,领口为圆形,衣裾平直下垂。
袍服则是一种宽松的长衣,袖口较宽。
常见的颜色有红、紫色、青色和黄色。
女性服饰较为宽松,以襦裙为主。
襦是一种短上衣,裙子则分为长裙和短裙两种。
裙子以白色为主,上面绣有花卉、鸟兽等图案。
北宋后期(1127-1141年)这一时期服饰受契丹和女真等北方游牧民族影响,更加重实用性。
男子官服中出现了团领衫和直裰。
团领衫是一种领口为圆形的短衫,直裰则是一种直领长袍。
女装与之前基本一致,增加了褙子这一服饰。
褙子是一种加在襦裙外面的长衣,领口较低,袖口宽大。
南宋前期(1141-1189年)南渡后,中原汉族服饰与南方文化相融合,形成了南宋服饰风格。
男子官服中出现了大袖衫和襕衫。
大袖衫是一种袖子很宽大的短衫,襕衫则是一种领口和袖口上有褶皱的袍服。
女装变化较大,出现了袄子、比甲和花钗裙。
袄子是一种短上衣,比甲是一种无袖短袄,花钗裙是一种裙子上绣有金丝银线花纹的裙子。
南宋后期(1189-1279年)这一时期服饰更加奢靡。
男子官服中出现了朝服和公服之分。
朝服是一种更加正式的礼服,公服则是一种日常办公服。
朝服中出现了曳撒,一种长衫上绣有金线图案的服装。
女装则出现了琵琶袖和罗衫。
琵琶袖是一种袖口较宽,袖子呈琵琶形的袖子,罗衫则是一种用罗绸制成的轻薄上衣。
宋朝服饰的文化内涵宋朝服饰不仅反映了当时的审美情趣,也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例如,官服上的补子,代表着官员的等级和官职。
而女装上的花卉图案,则寓意着吉祥和美好。
此外,宋朝服饰还对后世服饰产生了深远影响。
明朝服饰即是在宋朝服饰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文献拓展《宋史·舆服志》《中国服饰史》《宋代服饰研究》。
宋朝服饰规制
宋朝服饰制度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官服:官服是宋朝服饰制度中最重要的部分,包括朝服、公服和常服。
朝
服是在皇帝登基、祭礼等特殊场合下穿着的服装,公服是官员在日常公务中所穿着的服装,常服则是官员们在非正式场合穿着的服装。
从宋代服饰制度可以看出,当时对于官品和身份有着严格的区分和要求。
2.命服:命服是宋朝官员所穿着的官服,根据官员的品级和职位的不同,所
穿着的命服也有所区别。
命服通常包括袍、襴、衫、襦等,其中以袍最为常见。
3.品服:品服是宋朝官员按照品级所穿着的服装,不同品级的官员所穿着的
品服也有所不同。
品服通常包括绯、紫、绿、青等颜色,其中以绯色最为尊贵。
4.军服:军服是宋朝军队中士兵所穿着的服装,包括铠甲、战袍等。
铠甲通
常由铁片和皮革制成,战袍则是棉质或麻质的短衣。
5.庶民服饰:庶民服饰是指普通百姓所穿着的服装。
在宋朝时期,庶民服饰
通常比较简单,颜色也较为朴素,主要以白色、黑色、灰色等为主。
总的来说,宋朝服饰制度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体系,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和生活,也体现了当时社会的等级制度和身份地位的区分。
宋朝不同颜色的官服,都代表什么?皇帝如何辨别文官武将?封建时期,皇帝几乎每日都要召见文武大臣们商议国家大事。
可是,每日早朝,觐见皇上的文武大臣,其人数要达到上百位之多。
人多嘴杂,再加上皇上日理万机,那应该如何区分每位大臣的品级,以及所属职能的不同呢?原来,古代官员面见皇上或是参加重大典礼时,皆会身穿官服。
官员们品级不同,相应的官服样式也就不同。
宋朝也有其独特的官服制度,从颜色来看,宋代官服共分为四种颜色。
分别为紫色、绯色、绿色和青色,那这四种颜色的官服,彼此之间有何区别?官服制度源于数千年前的原始部落,由于当时文明发展程度不高,但又滋生出萌芽状态的等级制度。
部族中只有首领一级的统治阶层,才能享有更大的特权。
穿衣服时,阶层高的人其服装样式,以及原材料更加精细,颜色上也与其他人有所区别。
三皇五帝时期,尧、舜、皇帝的着装样式和颜色上,就与其他人有诸多不同之处。
《周易》:“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
”正是因为等级高的人才能身穿华服,便由此形成了中国独特的官服制度。
隋唐之前,官服的颜色还没有那么细致划分。
隋文帝杨坚建国后,也逐渐形成了隶属唐、宋、明三朝独特的官服制度。
杜甫《徒步归行》:“青袍朝士最困者,白头抬遗徒步归。
”大家都知道,宋朝的建立始于公元960年,由太祖赵匡胤取代后周而建立北宋。
北宋建国初期各项制度,均是承袭唐朝以及五代十国,官服制度同样也不例外。
元丰改制之前,赵匡胤规定,青色官服适用于九品以上官员,绿色官服则是七品以上官员,绯色官服则代表五品以上,紫色官服则是三品以上的朝中大员。
元丰改制之后,青色官服被摈弃不用,七品包括七品以下的官员,只能身穿绿色官服。
六品以上的官员,则是身穿绯色官服。
四品以上的官员,其官服颜色还是紫色。
《宋史·职官九》:“已上文武三品已上服紫,五品已上服绯,九品已上服绿。
”南宋时期,也沿用了宋神宗赵顼的这一安排。
再来着重分析下,宋朝这几种颜色的官服,都有哪些具体的区别?要说起宋朝官服制度细致区别,还要将时间回溯至唐文宗时期。
宋朝官员服饰宋代朝服——宋代官服分为祭服、朝服、公服、时服、戎服、丧服等。
宋代朝服,也叫具服,朝会时使用。
上身用朱衣,下身系朱裳,即穿绯色罗袍裙、衬以白花罗中单,束以大带,再以革带系绯罗蔽膝,方心曲领,挂以玉剑、玉佩、锦绶,着白绫袜黑色皮履。
这种服饰,以官职大小有所不同,六品以以下就没有中单、佩剑及锦绶。
中单即禅衣,衬在里面,在上衣的领内露出。
本图为中单展示图。
出土的几十件文物中,按原料分可有两大类:一类是罗、绢质地的平展裙〈以二、三片面料缝制成),分上下两幅,上幅压下幅,裙腰上有双带,这种裙除少数几件为全素色外,大部分都有边饰;另一类是非常精美的印花罗百褶裙其原料既透明又轻薄,除裙腰和带子以外,全部是印金小团花纹。
展示图宋朝百官常朝视事,皆穿公服,唯在祭祀典礼及隆重朝会时穿着祭服或朝服。
公服基本承袭唐代的款式曲领大袖,下裾加一道横襕,腰间束以革带,头戴幞头,脚穿靴或革履。
公服幞头,一般都用硬翅,展其两角,只有便服才戴软脚幞头。
公服所佩的革带,是区别官职的重要标志之一,它比服装颜色分得更细。
图为展脚幞头、大袖襕袍及玉带展示图。
宋代品官制度基本上沿袭前代,因此宫中的官服也与前代相仿,分为朝服、祭服、公服、戎服、丧服和时服。
朝服是朱衣朱裳,内着白色罗中单,外束罗料大带,并有绯色罗料蔽膝,身挂锦绶、玉佩、玉钏,下着白绫袜黑皮履。
除这种朝服是统一样式外,官职的高低是以搭配的不同来区别的。
主要是在有无禅衣(中单)和锦绶上的图案上作级别变化。
着朝服时必戴进贤冠(是一种涂漆的梁冠帽),貂蝉冠(又名"笼巾",是以藤丝编成形,上面涂漆的冠帽),獬豸冠(属进贤冠一类)。
祭服是参照汉代以后制定的形制。
这种服式以用色区别等级。
如九品官以上用青色;七品官以上用绿色;五品官以上用朱色;三品官以上用紫色。
到宋元丰年间用色稍有更改,四品以上用紫色;六品以上用绯色;九品以上用绿色。
按当时的规定,服用紫色和绯色(朱色)文官服缠枝花卉金带·宋宋代官吏便服——宋代官吏的服饰有祭服、朝服、公服、便服等。
宋代服饰特征范文宋代(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代,也是文化繁荣的时期。
宋代服饰以雅致、朴实为特征,主要分为官服和民服两大类。
以下是宋代服饰的特征。
一、官服:1.吉服:宋代的官服种类繁多,其中最重要的是吉服,由天子、帝后、太后、太子穿着,常用的有龙袍、鹿裘等。
龙袍是天子的标志,正反两面各绣有九条祥龙,寓意吉祥。
鹿裘则是太子的标志,通常由红色绸料制成,上面绣有鹿纹。
2.冠服:宋代的官员头戴冠,冠分为不同的级别和用途。
冠服分为幕冠和巾冠两类,幕冠是贵族或高级官员戴的,巾冠则是中低级官员戴的。
巾冠由三角形或圆形的巾帼布制成,佩带金鱼袋。
3.行装:官员外出时穿着的行装主要有直身长袍和粗布长袍等。
直身长袍多为麻布或绫缎制成,领口挺直,前襟有钮扣或系带。
粗布长袍则是由粗布制成,常用于冬季保暖。
二、民服:1.男装:宋代男性穿着以单褂为主,褂长到膝盖以下,领口宽大,前襟斜扣,袖口下垂至手腕。
常见的材料有绢、纱等。
下身通常穿着长裤,裤长及至脚踝,腰部使用细带系紧。
在寒冷的冬季,男性会多穿一件马褂,以保暖。
2.女装:宋代女性的服饰非常复杂,包括上衣、下裳、外袍等多种组合。
上衣为褙子,通常由面料和脂纱制成,长袖下垂,前襟斜扣。
褙子下面穿着对襟襦裙或大襦裙,腰部使用腰带束腰。
外袍则是妇女出门时穿的,主要有披风、斗篷等。
妇女的鞋履是宋代妇女装饰的重要部分,普通妇女穿靴子,而高阶妇女则穿脚著。
3.首饰:宋代人尤其妇女非常注重饰品的搭配,常佩戴头饰、耳饰、项链、手镯等。
其中头饰多为金银丝制成,形状有花朵、蝴蝶等。
耳饰则多为珠宝或金银制成,常带有珠子或宝石。
项链则是由珠宝、玉石或贵金属制成,以珍珠为常见材料。
4.织物和纹饰:宋代织物工艺非常发达,丝绸尤为著名。
不同类别的人使用不同的纹样和花样。
上流社会喜欢使用各种花卉和动物图案,而下层社会则多使用简单的纹路或没有花纹的织物。
总体来说,宋代服饰追求朴实、雅致的风格,注重细节和饰品的搭配。
宋代服饰分类宋代服饰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其服饰种类多样,风格独特。
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对宋代服饰进行分类。
一、官服类宋代官服是以官职和等级为基础的,官服的款式和颜色都有严格的规定。
官服的种类繁多,包括侍从官服、尚服、侍从尚服、从五品尚服、从六品尚服等。
官服的特点是色彩鲜艳,款式庄重,常常用以显示身份和地位。
二、士人服饰类宋代士人的服饰注重简洁和雅致,以文雅为主要特点。
士人的服饰包括衣、裳、巾等。
衣服的款式多为直裾、袍服,领口和袖口常常有绣花图案装饰。
士人还喜欢佩戴玉佩、玉璧等饰物,以显示其身份和品味。
三、妇女服饰类宋代妇女的服饰以妩媚、柔美为主要特点。
妇女的服饰包括衣、裳、饰带等。
衣服的款式多为对襟、褙子,领口和袖口常常有绣花图案装饰。
妇女还喜欢佩戴金银首饰、珠串等饰物,以增添女性的魅力和妩媚。
四、民间服饰类宋代民间服饰以朴素、实用为主要特点。
民间服饰的款式多样,包括袍、衫、裙、裤等。
颜色常常以深色为主,材质多为棉布、麻布等。
民间服饰注重舒适和耐用,适合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和活动。
五、宗教服饰类宋代宗教服饰主要包括佛教和道教的服饰。
佛教服饰以袈裟为主,道教服饰以道袍为主。
这些服饰的款式和颜色都有严格的规定,以显示宗教身份和地位。
宋代服饰可以从官服类、士人服饰类、妇女服饰类、民间服饰类和宗教服饰类等多个角度进行分类。
每一类服饰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和审美观念。
宋代服饰丰富多样,为后世服饰设计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借鉴。
大宋少年志2服饰参考历史
《大宋少年志2》是一部历史剧,背景设置在北宋时期,根据历史事实和文献记载,服饰参考可以依据以下几点:
1. 官服:北宋时期,官员的服饰多样化,分为九品官服和五品官服。
九品官服分为公服、旒服和神策军服等,五品官服则包括中官服、侯服、正千匠服和正百工服等。
官服一般由丝织品制成,色彩华丽,腰带宽大。
官员的官职高低决定着服饰的质料和装饰的繁简。
2. 士人服饰:北宋时期,士人的服饰较为朴素,以青袍为主,外搭白色衣襦,腰系宽带。
士人头戴方巾或礼帽,佩戴玉佩和官印。
3. 女子服饰:北宋时期,女子的服饰以衣袖多褶、裙袖短褶的衣裙为主。
上衣为短袄或长袍,下穿裙子,多以绣花为装饰,色彩鲜艳。
头发通常佩戴发钗、发簪等饰品。
4. 平民百姓服饰:北宋时期,百姓的服饰相对简朴,多以棉麻布料制成。
男子穿着短衣和裤子,女子穿着褶皱较少的衣裙,头戴头巾。
以上是对《大宋少年志2》中服饰的历史参考,具体服饰样式和细节可能根据剧情需要进行了一定的创作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