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第二单元 相关读物
- 格式:ppt
- 大小:1.79 MB
- 文档页数:12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第二单元《晋灵公不君》同步检测一、选择题1. 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 吾知所过矣,将改之B . 而观其辟丸也C . 三进及溜D . 衮职有阙2. 下列加线的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①靡不有初,鲜克有终鲜:很少。
,②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入:进入。
B . ①宣子骤谏,公患之骤:急速。
,②尚早,坐而假寐假:假装。
C . ①弃君之命,不信信:诚信。
,②晋侯饮赵盾酒饮:给……喝。
D . ①今近焉,请以遗之遗:留下。
,②子为正卿,亡不越竟亡:逃跑。
3. 下列语句中加线的“以”字,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厚敛以雕墙②使妇人载以过朝③遂扶以下④今近焉,请以遗之⑤寘诸槖以与之⑥倒戟以御公徒⑦以示于朝A . ①②⑥④⑦③⑤B . ①②⑥③⑤④⑦C . ①⑥②③⑤④⑦D . ①⑥②④③⑦⑤4. 下列语句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 其我之谓矣B . 宜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C . 有一于此D . 赵穿攻灵公于桃园5. 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词类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盛服将朝A . 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B . 舍于翳桑C . 提弥明死之D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6. 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古今词义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A . 坐而假寐B . 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C . 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D . 君能补过,衮不废矣7. 下列加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厚敛以雕墙雕:刻画,绘制。
B . 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入:纳,这里指被采纳。
C .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靡:没有。
D . 晨往,寝门辟矣辟:打开。
8. 下列语句中加线的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 . ①而观其辟丸也,②则社稷之固也B . ①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②过而能改,善莫大焉C . ①不入,则子继之,②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D . ①宣子骤谏,公患之,②不忘恭敬,民之主也9. 下列语句分别能表现晋灵公“不君”和赵盾之“恭敬”的一项是( )A . ①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②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B . ①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②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C . ①吾知所过矣,将改之,②不忘恭敬,民之主也D . ①公患之,使麑贼之,②寝门辟矣,盛服将朝10. 下列有关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晋灵公不君》一文,开头就说“晋灵公不君”,定了贬斥晋灵公的调子,预示晋国要发生大乱,国家要失去稳定。
《论语》十则万世师表——孔子孔子(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者。
孔子出生于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葬于今曲阜孔林,享年73岁。
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中。
据《史记》记载,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是鲁国勇士,叔梁纥晚年与年轻女子颜征在生下孔子。
孔子的母亲曾去尼丘山祈祷,后怀上孔子,又因孔子刚出生时头顶的中间凹下,像尼丘山;故起名为丘,字仲尼。
孔子三岁时,叔梁纥病逝,家境相当贫寒。
由于种种原因,政治失意,孔子曾携弟子周游列国,后将精力用在教育上。
孔子打破了教育垄断,开创了私学。
孔子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七十二,有很多为各国栋梁。
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他在世时已被誉为“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
后世并尊称他为“至圣”“万世师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巴黎发表联合宣言,呼吁全世界“21世纪人类要生存,就必须汲取两千年前孔子的智慧”。
礼崩乐坏的春秋时代:“春秋战国乱悠悠”,东周时期是历史上著名的乱世。
春秋时期,臣弑其君、家臣弑其大夫的事时常发生。
譬如鲁国即先有大夫季氏专权,后来又有季氏的家臣阳虎作乱。
各诸侯国为支付军费开支,日益加重对人民的盘剥。
人民的生活愈加痛苦。
私人讲学与百家争鸣:春秋时代,社会秩序大乱,学校荒废,贵族零落,大量典籍佚散,大量有学养的贤人流散民间。
这些有学养的贤人,一则出于谋生的考虑,一则出于改变现实的抱负,便开始在民间讲学。
孔子是这方面开风气之先的人物。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不论贫富贵贱,广泛招收学生。
文学背景:到了春秋战国年代,诸子百家的各个流派分别著书立说,宣扬和传播自己的思想主张。
春秋战国时的“百家争鸣”,不仅是中国思想史上的黄金时代,也是中国散文史上的黄金时代。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后学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内容包括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弟子之间的相互讨论以及弟子对老师的回忆等内容,作为一部语录体诸子散文集,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
衡石量书整理课时素养评价三孟子见梁惠王胠箧(50分钟·58分)一、基础过关(32分,选择题每小题2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亦.将有以利吾国乎亦:也B.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餍:满足C.唇竭.则齿寒竭:缺失D.毁绝钩.绳而弃规矩钩:木匠画曲线的工具【解析】选A。
A项,亦:句首助词,无义。
2.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将为胠箧、探囊、发匮之盗而为守备B.阖四竟之内C.然则乡之所谓知者D.焚符破玺,而民朴鄙【解析】选D。
A项,“匮”同“柜”,柜子;B项,“竟”同“境”,疆界;C 项,“乡”通“向”,先前,从前。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解析】选D。
都是代词,指“天下人”。
A项,①介词,表处所,从;②介词,表对象,向。
B项,①副词,才;②判断词,是。
C项,①连词,表顺承;②连词,表并列。
4.下列句子中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A.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B.此世俗之所谓知也C.彼圣人者,天下之利器也D.天下未之有也【解析】选D。
D项为宾语前置,其他三项是判断句。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A.跖不得圣人之道不行.... B.窃国者为诸侯C.灭文章..论之..,散五采 D.故尝试【解析】选B。
A项,古义:不能行窃。
今义:不可以,不被允许。
C项,古义:文辞,文饰。
今义:篇幅不是很长的单篇作品。
D项,古义:曾经试图。
今义:试,试验。
6.下列对课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夫”是官名,夏商周三代,官职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
B.古代称小官吏为“庶人”,也称老百姓为“庶人”,课文中的“庶人”指的是老百姓。
C.人们在阳间为亡灵建立的寄居所即“宗庙”,它是诸侯和天子祭祀祖先的地方,庶人不准设庙。
D.诸侯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汉朝分王、侯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