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考生物 第七单元 专题十八 植物的激素调节(全国通用)
- 格式:doc
- 大小:512.00 KB
- 文档页数:10
知识点17 植物的激素调节1.(2016·全国卷Ⅲ·T4)为了探究生长素的作用,将去尖端的玉米胚芽鞘切段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胚芽鞘上端一侧放置含有适宜浓度IAA的琼脂块,对照组胚芽鞘上端同侧放置不含IAA的琼脂块,两组胚芽鞘下端的琼脂块均不含IAA。
两组胚芽鞘在同样条件下,在黑暗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对照组胚芽鞘无弯曲生长,实验组胚芽鞘发生弯曲生长,如图所示。
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胚芽鞘b侧的IAA含量与b′侧的相等B.胚芽鞘b侧与胚芽鞘c侧的IAA含量不同C.胚芽鞘b′侧细胞能运输IAA而c′侧细胞不能D.琼脂块d′从a′中获得的IAA量小于a′的输出量【解题指南】(1)隐含信息:生长素运输的方向是极性运输,胚芽鞘的弯曲程度与生长素的含量有关。
(2)解题思路:首先根据图示判断实验组和对照组,再结合生长素的运输原理和作用原理作答。
【解析】选D。
本题主要考查生长素的极性运输特点与实验分析能力。
结合文字信息和图示信息可知,左图为对照组,右图为实验组。
A项,因a中无生长素,a′中有生长素,胚芽鞘b侧的IAA含量小于b′侧,故错误。
B项,因a中无生长素,胚芽鞘b侧与胚芽鞘c侧的IAA含量相同,故错误。
C项,胚芽鞘b′侧细胞和c′侧细胞都能运输IAA,故错误。
D项,a′输出的IAA在向下运输过程中发挥作用后不断分解,所以琼脂块d′从a′中获得的IAA量小于a′的输出量,故正确。
2.(2016·浙江高考·T2)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外施赤霉素和脱落酸对贮藏期马铃薯块茎发芽影响的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为使马铃薯块茎提早发芽,可以外施脱落酸B.为延长马铃薯块茎的贮藏时间,可以外施赤霉素C.外施赤霉素后,马铃薯块茎从开始发芽到最大发芽率所需的时间更短D.对照组马铃薯块茎中赤霉素含量与脱落酸含量的比值,第5周时大于实验开始时【解题指南】(1)获取信息:三组曲线上升越早,说明发芽越早;终点相同,说明三组实验最终所有马铃薯都发芽。
【大高考】(一年创新导向)2016届高考生物第七单元专题十八植物的激素调节(全国通用)考点一生长素产生、运输及作用与胚芽鞘实验分析【考查角度】角度一考查生长素发现经典实验再现(2014·全国卷,5)角度二生长素发现实验延伸探究(2013·上海卷,2012·全国课标卷,5)角度延伸1 以自然状况下某些生长现象为载体,考查生长素的作用、运输或分布原理及机制角度延伸2 变相考查生长素发现经典实验的结果、结论及分析与评价1.下图为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两种现象,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这两种现象的产生都与单侧光影响了生长素的分布有关B.甲图中生长素在背光侧多,细胞伸长快,所以出现向光生长现象C.乙图中茎的生长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D.乙图中植物根水平生长,以利于吸收土壤中的水分解析甲、乙两图现象分别是单侧光和重力影响了生长素分布造成的,A错;乙图茎两侧的生长情况是:生长素浓度低生长慢,生长素浓度较高生长快,没有体现出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C错;乙图中根由于重力作用,会向地生长,不会水平生长,D错。
答案 B考点二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考查角度】角度一以文字描述形式考查生长素作用及其两重性(2013·全国大纲卷,4)角度二结合坐标曲线考查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特点及生长素作用与器官、植物种类等的关系(2014·浙江卷,2)角度三设计实验探究生长素作用及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2013·广东理综,4)角度延伸变换衡量指标,变相考查生长素作用及其两重性特点2.下图甲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根和茎生长的影响,图乙表示种子在解除休眠过程中几种激素的变化情况。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某横置的植物幼苗已表现根的向地性且其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2 m,则其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为大于mB.图甲中B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根、茎生长均起到“抑制”效应C.从图乙可以看出脱落酸对种子萌发起抑制作用D.图乙显示在解除种子休眠过程中脱落酸、赤霉素及细胞分裂素彼此具相互协同效应解析若幼苗根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2 m,则远地侧生长素浓度应小于m;图甲中B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生长起促进作用,对根生长起抑制作用;图乙显示,在解除种子休眠方面,赤霉素与细胞分裂素具协同作用,与脱落酸则起拮抗作用。
第七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专题十八体液调节及其与神经调节的关系基础考点专练考点1 脊椎动物激素的调节1.[2021吉林长春质量监测]下列关于胰岛素、甲状腺激素作用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需借助体液运输B.发挥作用后立即失活C.在体内含量多、作用强D.作用于特定的细胞、器官2.[2021江苏南京调研]如图是人体内某些信息分子的作用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四种信息分子的化学本质全部都是蛋白质B.四种信息分子的受体均分布在细胞膜表面C.四种信息分子中最可能由垂体合成的是B和CD.四种信息分子都一定要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3.[2021北京海淀区期中]下列有关人体内分泌系统和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体的内分泌系统是由多种多样的腺体组成的B.下丘脑的细胞膜上既有与激素结合的受体,又有与神经递质结合的受体C.生长激素促进蛋白质合成,刺激细胞生长,包括细胞增大与数量增多D.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靶组织是腺垂体,具有刺激促甲状腺激素释放的作用4.[2020湖北武汉部分学校质检]某些工业废弃物、杀虫剂、除草剂等,在分解过程中能产生与性激素分子结构类似的物质,称为环境激素或内分泌干扰物。
下列关于环境激素和激素调节的说法,错误的是( )A.寒冷时激素调节的结果是骨骼肌不自主战栗B.环境激素与受体结合并起作用后可能难以被灭活C.环境激素可能会对人和动物的内分泌功能产生不良影响D.进入体液中的环境激素也可以通过血液运输到达靶器官5.[2020河南洛阳第一次联考]激素是生命活动的重要调节物质,下列关于激素类药物在实践中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因病切除甲状腺的患者,需要长期服用促甲状腺激素类药物B.在渔业生产中,通常给雌雄亲鱼注射性激素类药物,有利于进行人工授精和育苗C.某些运动员服用人工合成的睾酮衍生物,可促进肌肉的生长,提高比赛成绩D.给桑叶喷洒适量人工合成的保幼激素类似物,可提前蚕作茧的时间,提高吐丝量6.[2020山东统考]褪黑素是由哺乳动物和人的松果体产生的激素,它能缩短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时间,从而起到调整睡眠的作用。
专题09 植物的激素调节【2021年】1.(2021·湖南高考真题)独脚金内酯(SL)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类植物激素。
SL合成受阻或SL 不敏感突变体都会出现顶端优势缺失。
现有拟南芥SL突变体1(maxl)和SL突变体2(max2),其生长素水平正常,但植株缺失顶端优势,与野生型(W)形成明显区别;在幼苗期进行嫁接试验,培养后植株形态如图所示。
据此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注:R代表根,S代表地上部分,“+”代表嫁接。
A.SL不能在产生部位发挥调控作用B.maxl不能合成SL,但对SL敏感C.max2对SL不敏感,但根能产生SLD.推测max2_S+maxl_R表现顶端优势缺失答案:BCD解:根据题干信息“SL合成受阻或者SL不敏感(相当于激素的受体不正常)顶端优势消失”,可知,SL能够使植株出现顶端优势现象;图①中max1的地上部分和野生型(可以产生Sl)的根结合,恢复了顶端优势,说明max1不能合成SL,②中max2的地上部分和野生型的根结合,没有恢复顶端优势,说明max2对SL不敏感。
根据野生型W和③、④的生长情况进行分析,W可以产生SL,且W和③、④地上部分都表现出了顶端优势,说明SL可以在产生部位(地上部位)发挥调节作用,A错误;根据分析,max1没有表现出顶端优势,但当其地上部分和W植株的根进行嫁接后(①),就表现出了顶端优势,说明其自身不能产生SL,由于野生型可产生的SL从根运输至地上部分,所以max1接受了SL,表现出顶端优势,因此对SL敏感,B正确;根据分析,②中max2的地上部分和野生型的根结合,没有恢复顶端优势,说明max2对SL不敏感,又从⑤中(max1不能产生SL,但当其与max2结合后,表现除了顶端优势)可以看出,max2的根产生了SL,运输至地上部分,使地上部分表现出顶端优势,C正确;当max2的地上部分和max1的根结合后由于max2对SL不敏感,因此不会表现出顶端优势,即表现为顶端优势缺失,D正确。
2016-2018年生物高考真题试题分类汇编植物激素调节试题部分1.(2018海南卷,3)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色氨酸可经一系列反应转变为IAAB.激素的含量随植物生长发育而变化C.赤霉素对果实的发育有抑制作用D.干旱条件下植物能合成较多的脱落酸2.(2018江苏卷,7)如图为一种植物扦插枝条经不同浓度IAA浸泡30min后的生根结果(新生根粗细相近),对照组为不加IAA的清水。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对照组生根数量少是因为枝条中没有IAAB.四组实验中,300mg/LIAA诱导茎细胞分化出根原基最有效C.100与300mg/LIAA处理获得的根生物量相近D.本实验结果体现了IAA对根生长作用的两重性3.(2018浙江卷,9)某同学进行了2,4-D对插枝生根作用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其中丙是蒸馏水处理组。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纵坐标的名称只能用根数量表示B.2,4-D的浓度是该实验的可变因素C.由图中可知甲组的2,4-D浓度高于乙组D.达到a点的生根效果,甲组处理时间比乙组长4.(2017•新课标Ⅰ卷.3)通常,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下降可作为其衰老的检测指标。
为研究激素对叶片衰老的影响,将某植物离体叶片分组,并分别置于蒸馏水、细胞分裂素(CTK)、脱落酸(ABA)、CTK+ABA溶液中,再将各组置于光下。
一段时间内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分裂素能延缓该植物离体叶片的衰老B.本实验中CTK对该植物离体叶片的作用可被ABA削弱C.可推测ABA组叶绿体中NADPH合成速率大于CTK组D.可推测施用ABA能加速秋天银杏树的叶由绿变黄的过程5.(2017•江苏卷.13)研究小组探究了萘乙酸(NAA)对某果树扦插枝条生根的影响,结果如下图。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自变量是NAA,因变量是平均生根数B.不同浓度的NAA 均提高了插条生根率C.生产上应优选320 mg/ L NAA 处理插条D.400 mg/ L NAA 具有增加生根数的效应6.(2016新课标Ⅲ卷.4)为了探究生长素的作用,将去尖端的玉米胚芽鞘切段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胚芽鞘上端一侧放置含有适宜浓度IAA的琼脂块,对照组胚芽鞘上端同侧放置不含IAA的琼脂块,两组胚芽鞘下段的琼脂块均不含IAA。
[键入文字]
高考生物复习要点:植物的激素调节
高考生物复习要点:植物的激素调节
一、生长素发现
1、生长素的发现:
(1)达尔文实验过程:A单侧光照、胚芽鞘向光弯曲;B单侧光照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长也不弯曲;C单侧光照尖端罩有锡箔小帽的胚芽鞘,胚芽鞘直立生长;单侧光照胚芽鞘尖端仍然向光生长。
达尔文对实验结果的认识:胚芽鞘尖端可能产生了某种物质,能在单侧光照条件下影响胚芽鞘的生长。
(2)温特实验:A把放过尖端的琼脂小块,放在去掉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一侧,胚芽鞘向对侧弯曲生长;B把未放过尖端的琼脂小块,放在去掉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一侧,胚芽鞘不生长不弯曲。
温特实验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了某种物质,并运到尖端下部促使某些部分生长。
1。
高三生物试题:植物的激素调节大家把实际知识温习好的同时,也应该要多做题,从题中找到自己的缺乏,及时学懂,下面是编辑教员为大家整理的生物试题:植物的激素调理,希望对大家有协助。
I单元植物的激素调理I1 生长素的发现及生理作用31.I1[2021江苏卷] 某研讨组对籼稻展开了组织培育及相关研讨,请回答以下效果:(1)2,4-D常用于籼稻愈伤组织的诱导,对形状的发作有一定的抑制造用。
为促进愈伤组织再分化,在配制分化培育基时需________(填降低、坚持或降低)2,4-D 的浓度。
(2)当籼稻愈伤组织在只含有细胞分裂素的培育基上培育时,出现具有分生才干的绿色芽点,但不能继续出芽,通常在培育基中添加________,以促进幼苗构成。
(3)研讨中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填以下序号)。
①绿色芽点细胞陈列松懈②刚融合的籼稻和稗草杂交细胞发作质壁分别③胚状体细胞中有叶绿体④分化的愈伤组织内各细胞的形状大小分歧(4)经组织培育挑选取得的籼稻叶绿素突变体,其叶绿素a 与叶绿素b 的比值清楚大于对照,叶绿素总量不变。
某同窗用________(填序号:①绿色②白色③蓝紫色④黄色)光照射突变体和对照叶片,检测到两者光合放氧速率差异不大。
假定取等量色素提取液停止层析,会发现突变体第________条色素带(自上而下)窄于对照组。
(5)胚乳(3n)由一个精子与两个极核受精发育而成。
假定用籼稻种子的胚乳诱导愈伤组织,培育三倍体,需适时剔除胚,以免胚的存在影响愈伤组织细胞的______,还可防止再生苗中混有________。
31.(1)降低 (2)过量的生长素(3)③ (4)①④ 4 (5)增殖与分化二倍体幼苗[解析] 此题考察组织培育、生长素的作用和细胞色素有关知识,考察先生了解才干。
(1)2,4-D对形状发作有抑制造用,故在配置分化培育基时需降低2,4-D浓度。
(2)过量的生长素能促进发芽,有利于幼苗的构成。
高考生物必背知识点:植物的激素调节查字典生物网的小编给各位考生整理了2021年高考生物必背知识点:植物的激素调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协助。
更多的资讯请继续关注查字典生物网。
植物体维持稳态的调理方式──激素调理的原理和运用知识,与第1、2章内容并列共同组成生物无机体稳态调理知识体系。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一节作为本章开篇一节层层深化提醒了植物向光性这终身命现象是在生长素调理作用下发生的集体顺应性,随着生长素的发现先生看法到植物激素的存在,并初步了解生长素作用──促进生长,这也为继续探求第二、三节生长素的其他生理作用及激素运用奠定基础,本节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这一节内容其中生长素的发现进程隐含的迷信研讨的方法与进程,在整个必修课本中处于相当重要的位置,也是培育先生迷信研讨才干的很好的载体,更是历年高考的热点。
一、重点难点提示〔1〕生长素的发现〔2〕生长素的主要生理作用促进植物生长。
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同一植物的不同部位需求的浓度不同,根需求的适宜浓度最低,对生长素的敏理性最高。
顶端优势现象是生长素两重性的详细表现。
〔3〕生长素在农业消费中的运用生长素已由最后发现的吲哚乙酸开展到如今有相似结构和作用的物质达几十种,人工分解的激素相似物在消费上运用十分普遍。
其主要作用有:①促进扦插枝条生根,提高插枝的成活率;②促进果实发育,提高结果率,取得无籽果实;③防止落花落果,提高结果率;④大田除草,应用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需求生长素浓度的差异,用高浓度的生长素除去其中的一类杂草。
二、知识点拨1.对燕麦胚芽鞘的向光性实验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了解。
①植物具有向光性。
②感受光抚慰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
③发生生长素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
④向光弯曲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以下部位。
⑤胚芽鞘尖端发生的生长素能向下运输〔形状学上端到下端〕。
⑥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生长有促进作用。
⑦单侧光照射下,生长素散布不平均,背光侧多于向光侧。
高考生物植物的激素调节(时间:45分钟)A级基础演练1.(·辽宁六校联考)吲哚乙酸最早是在人尿液中发现和提取的,下列有关此问题的叙述,你认为最合理的是()。
A.在人体内有合成生长素的酶系统,所以人粪尿的肥效很高B.人在食用了大量的植物种子和新鲜嫩叶后,生长素便进入人体内,但人体内不存在破坏生长素的酶,生长素也不影响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所以生长素在人体内“免费旅游”了一圈后便通过肾脏排出体外C.人体肾脏中有将色氨酸转变成生长素的酶,在肾脏中合成了吲哚乙酸,所以人尿液中有吲哚乙酸D.题干部分的叙述是错误的,在人的尿液中没有吲哚乙酸,但有吲哚乙酸的类似物,如萘乙酸等,这些物质是人体内的无生理功能的代谢副产品,但对植物却有强烈的促进生长的作用解析生长素的主要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对植物的生长起调节作用,人体内不能合成吲哚乙酸。
人体内的吲哚乙酸来自食物,对人体生理活动无影响,通过肾脏随尿液排出。
答案 B2.(·豫西五校联考)分析如图,对生长素分布、运输、生理作用等不科学的解释是()。
A.背光侧生长素含量高,生长快B.生长素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C.生长素浓度高低依次是D>C>B>AD.根部生长也表现出顶端优势现象解析生长素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受单侧光照影响,背光侧生长素含量高,生长快;生长素的运输有“就近运输”的特点,所以浓度大小顺序为B>C>D>A;生长素的运输有极性运输的特点,即从形态学的上端到形态学的下端,根部生长也有顶端优势现象。
答案 C3.(·辽宁沈阳、大连第二次联考,5)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长素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B.细胞分裂素主要由顶芽产生C.脱落酸可促进叶片衰老和脱落D.植物激素自身的合成受基因组控制解析生长素具有两重性,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A正确;细胞分裂素的合成部位主要是根尖,B错误;脱落酸可促进叶片衰老和脱落,C正确;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植物激素的合成,D正确。
高三生物植物激素调节试题1.中国科学院的植物生理学家研究的某种果实成熟过程中的激素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合理的是()A.在果实的细胞分裂和细胞伸长时期生长素浓度较高B.在果实生长发育的各个时期,生长素起主导作用C.在果实成熟时,果实中含量升高的激素有乙烯和脱落酸D.在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是多种植物激素共同协调起作用【答案】B【解析】据图像分析,在果实的细胞分裂的时期生长素、赤霉素浓度都较高和细胞伸长时期生长素、赤霉素浓度都较高,所以A正确;,据图分析,在果实生长发育的各个时期,生长素起作用的主要时期是细胞分裂和细胞伸长的时期,所以B错误;据图分析,在果实成熟时,果实中含量升高的激素有乙烯和脱落酸,所以C正确;据图分析,在果实生长发育的整体过程中是多种植物激素共同协调作用的结果,所以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素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以及审题和分析图像的能力。
2.在植物体内,生长素和乙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乙烯的作用下,生长素的合成减少B.若没有生长素,植物体内无法合成乙烯C.生长素可在转录水平上影响乙烯的生成速率D.生长素和乙烯在促进菠萝开花方面起协同作用【答案】B【解析】由生长素能促进ACC合成酶基因转录可知,没有生长素,植物体内也能合成乙烯,且生长素可在转录水平上影响乙烯的生成速率;又由ACC合成酶能催化甲硫氨酸转变为ACC,进而形成乙烯可知,生长素和乙烯在促进菠萝开花方面起协同作用;由于乙烯抑制色氨酸转变为生长素,因而在乙烯的作用下,生长素的合成减少;【考点】本题考查生长素和乙烯之间的相互作用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识图析图能力。
3.当植物受到环境刺激时,下图所表示的生长素分布与生长的情形正确的是(黑点代表生长素的分布)A.①④⑥B.②④⑧C.③⑤⑥D.②⑤⑦【答案】A【解析】植物胚芽鞘具有向光性原因是单侧光使生长素由向光一侧向背光一侧运输,使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而生长得快,向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少而生长慢,所以①正确;茎卷须能缠绕其他植物向上生长是因为外侧生长素分布得多而长得快的缘故,所以④正确;根向地生长的原因是重力影响生长素的分布,使向地一侧生长素分布的多而起抑制作用,背地一侧生长素分布得少而起促进作用,所以⑥正确,故选A。
专题十八植物的激素调节考点一生长素的发现与作用1.(2015·山东卷,1)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应用,正确的是( )A.苹果树开花后,喷施适宜浓度的脱落酸可防止果实脱落B.用赤霉素处理马铃薯块茎,可延长其休眠时间以利于储存C.用一定浓度乙烯利处理采摘后未成熟的香蕉,可促其成熟D.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二倍体番茄幼苗,可得到多倍体番茄解析本题考查植物激素及其类似物的应用的相关知识,考查识记和理解能力。
难度较小。
脱落酸的作用是促进叶和果实的脱落,A错误;赤霉素可解除种子和块茎的休眠,B错误;适宜浓度的乙烯利可促进果实的成熟,C正确;生长素类似物可促进未授粉的雌蕊发育为无籽果实,但不能得到多倍体,D错误。
答案 C2.(2015·江苏卷,8)瓶插鲜花鲜重的变化与衰败相关,鲜重累积增加率下降时插花衰败。
下图为细胞分裂素和蔗糖对插花鲜重的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蔗糖和细胞分裂素都有延缓衰败的作用B.蔗糖可为花的呼吸作用提供更多的底物C.同时添加蔗糖和细胞分裂素更利于插花保鲜D.第5天花中脱落酸的含量应该是清水组最低解析本题通过考查蔗糖与细胞分裂素对插花衰败的影响实验结果分析,意在考查理解能力、分析实验结果获取结论的能力。
难度适中。
A、C项对,分析坐标曲线可知,4天后加入蔗糖或细胞分裂素鲜重累计增加率都比对照组(清水中)高,同时添加蔗糖和细胞分裂素更高,说明蔗糖和细胞分裂素都有延缓衰老的作用,同时添加效果更好;B项对,蔗糖被细胞吸收后可转化成果糖和葡萄糖,葡萄糖是细胞呼吸的底物;D项错,第五天清水组鲜重累计增加率最低此时脱落酸含量应相对较高。
答案 D3.(2014·全国卷,5)为了验证单侧光照射会导致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这一结论,需要先利用琼脂块收集生长素,之后再测定其含量。
假定在单侧光照射下生长素的不均匀分布只与运输有关,下列收集生长素的方法(如图示)中,正确的是( )解析A项、C项和D项胚芽鞘尖端在单侧光的照射下,由于云母片插入胚芽鞘尖端的阻挡作用,生长素均不能发生横向运输,无法使其在琼脂块中分布不均匀。
B项胚芽鞘尖端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先发生横向运输,然后纵向运输到尖端以下的不同的琼脂块中,再通过测定不同琼脂块中生长素含量的大小,即可验证单侧光照射会导致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分布不均匀,故选B。
答案 B4.(2014·浙江卷,2)下图表示施用IAA(吲哚乙酸)对某种植物主根长度及侧根数的影响。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促进侧根数量增加的IAA溶液,会抑制主根的伸长B.施用IAA对诱导侧根的作用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C.将未施用IAA的植株除去部分芽和幼叶,会导致侧根数量增加D.与施用10-4mol·L-1的IAA相比,未施用的植株主根长而侧根数量少解析以第一幅图IAA浓度为0时为对照,低于100%的长度即为抑制生长,显然促进侧根数量增加的IAA溶液浓度下主根的长度均低于100%,A正确;以第二幅图IAA溶液浓度为0时的每株侧根数为对照,IAA溶液超过一定的浓度对于侧根的诱导起抑制作用,B项正确;参照第三幅图中植物体内生长素的运输方向,若除去部分芽和幼叶,则地上向根部运输的IAA量会减少,此时运输到根部的IAA将会低于第二幅图的对照组,由此图可知,当施用IAA浓度低于0时对于侧根的诱导呈下降趋势,即导致侧根数目减少,C项错误;对照前2幅图中IAA浓度为0和10-4mol·L-1分析,未施用IAA的植株主根长、侧根数少,D项正确。
答案 C5.(2013·安徽卷,5)科学家温特做了如下实验:把切下的燕麦尖端放在琼脂块上,几小时后,移去胚芽鞘尖端,将琼脂块切成小块。
再将经处理过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燕麦胚芽鞘一侧,结果胚芽鞘会朝对侧弯曲生长。
但是,如果放上的是没有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胚芽鞘则既不生长也不弯曲。
该实验证明了( )A.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B.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是某种化学物质C.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D.胚芽鞘会向光源生长解析1928年,荷兰科学家温特(F.W.Went,1903—?)在实验中,把切下的胚芽鞘尖端放在琼脂块上,几小时以后,移去胚芽鞘尖端,并将这块琼脂切成小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一侧,结果发现这个胚芽鞘会向放琼脂小块一侧弯曲,将空白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一侧,结果发现这个胚芽鞘既不生长,也不弯曲。
由此说明,胚芽鞘的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物质,这种物质从尖端运输到下部,并且能够促使胚芽鞘下面某些部分的生长。
答案 B考点二其他植物激素与植物生长调节剂1.(2015·浙江卷,3)不同处理对某植物性别分化的影响如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处理结果完整植株雌、雄株各占一半去部分根雄株占多数去部分根+施用细胞分裂素雌株占多数去部分叶雌株占多数去部分叶+施用赤霉素雄株占多数A.根产生的赤霉素能促进雌株形成B.叶产生了促进雌株形成的细胞分裂素C.若对完整植株施用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则雌株数量增多D.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对性别分化的作用是不相互对抗的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多种植物激素共同调节生命活动等知识点,意在考查信息获取和实验分析能力。
难度适中。
根据表格信息,则可表明细胞分裂素会影响该植物朝向雌性发展,所以去掉根后导致雄株占多数;又因为去掉部分叶后雌株占多数,去部分叶后施用赤霉素导致雄株占多数,以上实验结果说明赤霉素会影响该植物朝向雄株发展,所以去掉叶后导致雌株占多数。
综合上述结果可知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共同调节该植物的性别分化,两者之间存在相互对抗的关系,所以答案选C。
答案 C2.(2015·课标卷Ⅰ,2)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幼嫩叶片中的色氨酸可转变为生长素B.成熟茎韧皮部中的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C.幼嫩细胞和成熟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相同D.豌豆幼苗切段中乙烯的合成受生长素浓度的影响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植物激素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适中。
生长素主要的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的种子,在这些部位,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A正确;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也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B 正确;生长素所发挥的作用因浓度、植物细胞的成熟情况和器官的种类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一般情况下幼嫩细胞对生长素敏感,老细胞对生长素比较迟钝,C错误;科学家在对黄化豌豆幼苗切段的实验研究中发现,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细胞的伸长,但生长素浓度增高到一定值时,就会促进切段中乙烯的合成,而乙烯含量的增高,反过来又抑制了生长素促进切段细胞伸长的作用。
D正确。
答案 C3.(2013·天津理综,6)下图为生长素(IAA)对豌豆幼苗茎内赤霉素生物合成影响的示意图。
图中GA1、GA8、GA20、GA29是四种不同的赤霉素,只有GA1能促进豌豆茎的伸长。
若图中酶1或酶2的基因发生突变,会导致相应的生化反应受阻。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对去顶芽豌豆幼苗外施适宜浓度IAA ,该植株茎内GA1的合成可恢复正常B.用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处理豌豆幼苗的顶芽,该植株较正常植株矮C.对酶1基因突变的豌豆幼苗施用GA20,该植株可恢复正常植株高度D.酶2基因突变的豌豆,其植株较正常植株高解析GA1的合成需IAA的促进,去顶芽豌豆幼苗缺乏IAA,GA1合成较少,在外施IAA后,GA1的合成可恢复正常,A项正确;用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处理豌豆幼苗的顶芽后,该植株顶芽处产生的生长素因不能运走而积累,导致顶芽生长受抑制,B项正确;酶1催化GA20到GA1的过程,酶1基因突变后,该反应受阻,加入GA20后,不能合成GA1,该植株不能恢复正常植株高度,C项错误;酶2基因突变导致GA1生成GA8的反应受阻,GA1含量较正常植株高,D项正确。
答案 C4.(2012·安微理综,6)留树保鲜是通过延迟采收保持果实品质的一项技术。
喷施赤霉素和2,4-D对留树保鲜柑橘的落果率和果实内源脱落酸含量的影响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喷施赤霉素和2,4-D能有效减少留树保鲜过程中的落果B.留树保鲜过程中赤霉素与2,4-D对落果的调控有协同作用C.喷施赤霉素和2,4-D能延缓留树保鲜过程中果实脱落酸含量的升高D.赤霉素、2,4-D与内源脱落酸对落果的调控有协同作用解析由留树天数和落果率的曲线信息可获知,随天数延长,落果率逐渐升高,且落果率由低到高的顺序为:赤霉素+2,4-D<2,4-D<赤霉素<清水,故A和B都正确;由留树天数和脱落酸含量的曲线信息可获知,脱落酸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清水>赤霉素>2,4-D>赤霉素+2,4-D,故C正确;赤霉素、2,4-D能防止落果,脱落酸促进落果,赤霉素、2,4-D二者与脱落酸对落果的调控有拮抗作用,D不正确。
答案 D考点三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相关实验探究1.(2013·广东理综,4)如图为去顶芽对拟南芥主根生长影响的实验结果,分析正确的是( )A.去顶芽能促进主根生长B.去顶芽植株不能合成生长素C.生长素由顶芽向下非极性运输D.外源生长素能替代顶芽促进主根生长解析从题图可以看出,去顶芽植株的主根长度比正常植株的主根长度短,去顶芽不能促进主根生长,A项错误;去掉顶芽后根尖也能合成生长素,B项错误;生长素由顶芽向下运输为极性运输,C项错误;而去顶芽植株用外源生长素处理后其主根长度和正常植株的主根长度相同,说明外源生长素能替代生长素促进主根的生长,D项正确。
答案 D2.(2015·四川卷,10)植物侧芽的生长受生长素(IAA)及其他物质的共同影响。
有人以豌豆完整植株为对照进行了以下实验:实验一:分组进行去除顶芽、去顶并在切口涂抹IAA处理后,定时测定侧芽长度,见下左图;实验二:用14CO2饲喂叶片,测定去顶8 h时侧芽附近14C放射性强度和IAA含量,见下右图。
(1)IAA是植物细胞之间传递________的分子,顶芽合成的IAA通过________方式向下运输。
(2)实验一中,去顶32 h时Ⅲ组侧芽长度明显小于Ⅱ组,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二中,14CO2进入叶绿体后,首先能检测到含14C的有机物是________,该物质被还原成糖类需要光反应提供________。
a、b两组侧芽附近14C信号强度差异明显,说明去顶后往侧芽分配的光合产物________。
(4)综合两个实验的数据推测,去顶8 h时I组和Ⅲ组侧芽附近的IAA浓度关系为:Ⅰ组________(大于/小于/等于)Ⅲ组;去顶8 h时Ⅱ组侧芽长度明显大于Ⅰ组,请对此结果提出合理的假设: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