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时间汇总表
- 格式:doc
- 大小:63.00 KB
- 文档页数:2
初中九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整理汇总(17-22课)第17课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英国的宪章运动1.时间:1836~1848年2.内容:要求取得普选权,以便有机会参与国家的管理。
3.特点:规模宏大,持续时间长久。
4.性质:是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5.失败原因: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6.影响: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
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背景(略)2.创立者:马克思和恩格斯3.理论的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4.诞生的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5.意义: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6.实践: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成功实践是:俄国的十月革命,中国革命。
三、巴黎公社1.背景:1870年,普法战争,法国战败,资产阶级对内投降,对内镇压人民。
2.经过:工人起义建立政权保卫政权(五月流血周)3.性质:是无产阶级政权,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4.意义:(略)5.《国际歌》词作者:欧仁·鲍狄埃,作曲:狄盖特。
第18课美国南北战争1.根本原因:北方资本主义工业经济和南部奴隶制种植园经济之间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
2.矛盾的焦点:奴隶制的废存问题。
3.导火线:1861年3月林肯就任美国总统(南方叛乱的借口)4.爆发的标志:1861年4月,南方军队挑起内战,南北战争爆发。
5.转折点:1862年9月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6.结果:1865年,战争以北方的胜利而告终。
7.性质:既是一场内战,又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8.意义:(1)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2)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的经济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9.林肯的贡献:维护国家统一,解放黑人奴隶。
第19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1.背景:19世纪中期,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中国古代史必考知识点汇总(中国历史一、二册)一、夏商周奴隶制时代:1、上古三代:是指夏、商、周三代。
其中,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是夏朝;第一个有出土文字证实的朝代是商朝。
夏商周三代简表:2、西周的制度——分封制:目的:加强对全国各地的统治。
内容:周王把土地和臣民封赐给同姓和异姓的贵族,建立诸侯国,即“授民授疆土”。
诸侯王在封国内在逐级分封给卿、大夫、士。
诸侯必须效忠周王。
作用:对拓展周的统治,加强周王室权力起了重要作用。
3、西周灭亡和平王东迁:公元前771年,申侯联合犬戎族攻破镐京,西周灭亡(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典故)。
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今河南洛阳东北),因洛邑在镐京东面,故称为东周。
二、东周时代:1、 东周时代特征:周王室势力和威望一落千丈,诸侯国由春秋时期的列国并立,逐渐发展为战国时期的大国对峙。
2、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春秋时期:(前770年—前476年)。
各国争霸战争频繁,大的诸侯国打出“尊王攘夷”口号(目的是为确定各国在政治上的霸主地位),出现了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等春秋五霸。
战国时期:(前475年—前221年)。
大国互相兼并,形成战国七雄。
(具体地理方位:齐楚秦燕赵韩魏,东南西北到中间)3、商鞅变法:背景:战国后期,变法成为一种社会潮流。
秦国是七雄中最弱的国家。
秦孝公决心变法图强。
时间:前356年,秦孝公任命商鞅实行变法。
内容:①、经济方面:奖励耕织;(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②、军事方面:奖励军功;(此内容触犯了大贵族利益)③、政治方面:建立县制,国君直接派官吏管理;编定户口,实行连坐制度。
(加强国家对地方的统治)结果:由于新法触犯了大贵族的利益,商鞅惨遭极刑,但变法已深入民心,仍然推行下去。
作用:使秦国的国力骤增,军队战斗力大大增强,成为七雄中最强的国家,为最终统一大业奠定了基础。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体现了商鞅“依法治国”思想。
时间轴汇总大全范文1.人类起源和古代文明-约200万年前:震旦早期的人类出现在非洲大陆。
-约5000年前:古埃及文明开始出现。
-约3000年前:古巴比伦王国建立。
-约2500年前:古希腊文明兴起,包括雅典和斯巴达。
-约400年前:罗马帝国兴起。
-约230年前:中国秦朝统一六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
2.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
-632年:穆罕默德逝世,伊斯兰教开始传播。
-1066年:诺曼底公爵威廉一世在英格兰征服了哈罗尔德二世。
-1455年:欧洲的印刷术由约翰内斯·古腾堡发明并广泛应用。
-1492年: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
-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标志着宗教的开始。
3.近代历史和工业革命时期-1607年:詹姆斯敦成立,是北美洲最早的英格兰殖民地之一-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签署。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
-1804年:拿破仑·波拿巴加冕为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
-1861年: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直到1865年结束。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持续到1918年。
4.20世纪和当代历史-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导致苏联的建立。
-1929年:美国华尔街股市崩盘,引发世界大萧条。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联合国成立。
-1969年: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成为登月的第一个人。
-1989年:柏林墙倒塌,标志着冷战的结束。
-2001年: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
5.科学和技术发展-16世纪:尼古拉斯·哥白尼提出地球绕太阳运转的理论。
-17世纪:牛顿发现引力定律。
-19世纪:达尔文提出进化论。
-20世纪:爱因斯坦发表相对论。
-1969年:阿姆斯壮和艾尔德林成为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
-1976年:史蒂夫·乔布斯和史蒂夫·沃兹尼亚克创办了苹果公司。
6.艺术和文化-古埃及:金字塔的建造。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世界近代史整理表姓名:职业工种:申请级别:受理机构:填报日期:A4打印/ 修订/ 内容可编辑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世界近代史”第四单元第3课教学设计格尔木第五中学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教学设计一、教材(一)教学内容《法国大革命》是课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第四单元步入近代的第3课。
本课教材安排攻占巴士底狱、《人权宣言》和共和国的诞生和拿破仑和他帝国二个子目的内容,这既体现了法国大革命发展的时序性,又体现了史实之间的逻辑联系。
(二)教学内容的地位和课标要求法国大革命是继英、美资产阶级革命后一次比较彻底的革命,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
它不仅结束了法国一千多年的封建制度,而且动摇了整个欧洲大陆的封建秩序,为以后各国革命树立了榜样,在世界历史中有重要意义。
课标对这部分知识作了如下的要求:简述《人权宣言》的基本内容;初步了解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影响;讲述拿破仑的主要活动;评价拿破仑的历史作用。
其中前三项目标将在本节课完成。
根据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我将本课的三维目标确定如下:(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知道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揭开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人权宣言》的基本内容,了解法兰西第一共和国、“雾月政变”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讲述拿破仑的主要活动。
通过理解《人权宣言》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通过合作学习,讲述拿破仑的主要活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综合归纳能力。
通过对拿破仑主要活动的评价,培养学生能够初步运用唯物史观分析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感知、理解法国大革命的基本史实的过程中,掌握对历史现象进行概括、比较、归纳的方法;在解读《人权宣言》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史料分析、合作探究的方法;在赏析教材插图的过程中,学习从图画中找寻历史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进程中人民参与和推动革命的史实,帮助学生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唯物史观;通过对拿破仑对外战争史实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侵略战争最终必然失败,帮助学生树立“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思想。
中外历史事件对照表汇总,高考前一定要搞定的中外历史时间轴前651年葵丘会诸侯,齐桓公(前685)霸业达到顶峰。
前634年晋文公在城濮之战大败楚军,称霸中原。
前551孔子(前551- 479年)出生前594年梭伦任雅典首席执政官,实行改革。
前586年新巴比伦攻下耶路撒冷,犹太国灭亡。
前563年相传释迦牟尼(乔达摩·悉达多)出生前537年楚晋联姻,晋楚百年争霸正式结束。
前510年吴王阖闾攻占楚国郢都前482年吴王夫差北上黄池称霸。
前481年齐国卿大夫田氏杀齐简公,“专齐之政”前550年波斯王居鲁士灭米底,建立波斯帝国前509年雅典执政官克里斯梯尼改革,民主政治建立。
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王政时代结束前490年波希马拉松战役雅典将军以少胜多前475-221年东周王朝开始进入战国时代前473年吴国被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灭亡前403年三家分晋得到周天子的正式承认前462年伯利克里(前495-429年)改革,雅典民主鼎盛前449年希波订立卡里阿斯和约,希波战争正式结束前431-404年伯罗奔尼撒战争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前390-338年)变法。
前341年在马陵之战,魏国由强转弱。
前318年秦灭巴蜀前307年赵武灵王实行军事改革“胡服骑射”前337马其顿腓力二世召开全希腊会议,希腊城邦时代结束前330年波斯被马其顿灭亡前324年印度之旃陀罗笈多自立为王,孔雀王朝前278年屈原(前340-278年)投汨罗江而死。
前260年长平之战,四十余万赵军被歼,赵国元气大伤。
前256年西周亡,周赧王去世,名义的周天子不复存在前273年阿育王即位,在位37年孔雀帝国极盛时期。
佛教广泛传播,还派传教使者到邻国传教前264年罗马与迦太基进行第一次布匿战争前221年秦统一六国,中国实现了空前的大统一。
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前209-174年匈奴冒顿单于杀父自立前207年巨鹿之战,秦亡;翌年长达四年“楚汉争霸”开始前219年罗马对迦太基宣战。
标志性事件时间汇总必修一1、秦朝从中央到地方统治机构的建立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2、清朝雍正时期设立军机处标志着我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发展到顶峰。
3、1856年天京事变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
4、1861年总理衙门的建立标志着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
5、天京的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6、《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7、1905年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
8、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标志着辛亥革命果实被窃取。
9、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形成。
10、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标志着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大革命)的失败。
11、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2、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日军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也标志着全国性抗日战争的爆发。
13、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14、1949年4月23日解放南京标志着国民党政权的垮台。
15、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
16、“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17、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
18、1976年10月江清反革命集团被粉碎标志着文化大革的命结束。
19、1979年元旦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和邓小平讲话标志着祖国大陆对台湾政策的重大发展。
20、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了许多新规定标志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健全和发展。
21、1997年7月1日香港的回归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耻辱,开创了香港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
九年级历史全册复习提纲,复习知识点汇总当我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再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
我们要把读书当作一种乐趣,并自觉把读书和学习结合起来,做到博览、精思、熟读,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学习,让自己不断成长。
让我们一起到一起学习吧!九年级期中复习提纲1、公元前4300年,位于西亚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南部的苏美尔文明是世界最早产生的文明之一;公元前3000年左右,苏美尔人创造了楔形文字。
2、公元前1894年,阿摩利人建立古巴比伦王国。
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颁布世界上第一部体系完备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法典由前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法典旨在维护奴隶制的等级制度。
3、古埃及兴起于尼罗河流域,公元前3100年,埃及形成统一的国家,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是法老;金字塔是法老的坟墓,因形似汉字“金”字而得名;最大的金字塔是胡夫金字塔,在它不远处矗立着狮身人面雕像斯芬克斯。
金字塔体现了埃及人高超的建筑艺术和卓越的聪明才智,象征着古代埃及的高度文明。
4、古印度文明起源于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印度河流域的早期文明大约存在于公元前2300-前1750年,典型代表是公元前2300年出现的哈拉帕文化。
5、公元前2000-前1600年,雅利安人建立了新的国家,并确立的森严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
种姓制度第一等级是婆罗门,即僧侣贵族;第二等级刹帝利,即武士,掌握军政大权;第三等级是吠舍,从事农业、牧业和商业;第四等级是首陀罗,多为非雅利安人。
种姓制度阻碍了社会不同等级间的自由流动,严重束缚印度社会发展的活力。
6、佛教起源于古印度,创世人乔达摩·悉达多,被人们尊为释迦牟尼。
佛教教义:反对种姓制度,主张“众生平等”。
汉代时佛教传入中国。
古中国起源于黄河和长江流域。
7、希腊是西方文明发源地,罗马是希腊文明的继承者。
奥林匹克运动会起源于古希腊。
8、在希腊众多的城邦之中,雅典以其经济文化的繁荣闻名于世,而更令雅典人引以为豪的则是他们的民主政治。
中国古代历史要点汇总中国古代历史悠久而丰富多彩,经历了多个朝代的兴衰。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概述中国古代历史的要点,以便读者能够对其整体发展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1. 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王朝,传说中的大禹是夏朝的开国君主。
夏朝的统治者实行了放水治理、修建水利、平定洪水等一系列措施,为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2. 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商朝是中国的第二个朝代,统治者实行了以王室为中心的世袭制度。
商朝时期的最大特点是青铜器的兴盛,表明了当时文化和工艺水平的高度发展。
3. 周朝(约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周朝是中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朝代,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
西周时期的封建制度使得王朝和贵族间建立了紧密的关系。
在东周时期,封建制度逐渐瓦解,国家管理日益困难。
4.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的时期,各个诸侯国之间频繁发生战争和政治斗争。
然而,这个时期也是思想和文化繁荣的时期,孔子和其他伟大的哲学家们的思想在这个时期得到了广泛传播。
5.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秦始皇统一了中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
他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统一措施,例如统一度量衡、文字、货币等,秦朝也以修建了中国第一条万里长城而闻名。
6. 汉朝(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汉朝是中国历史上较为长久和稳定的朝代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人口最多的朝代之一。
汉朝科技、经济和文化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例如制造和使用造纸术、骨篾书法、青瓷等。
7. 三国时期(公元220年-公元280年)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分裂成三个主要势力的时期,即魏、蜀和吴。
著名的三国演义和历史人物诸葛亮、曹操、刘备等都是在这个时期出现的。
8. 隋朝(公元581年-公元618年)隋朝是中国历史上统一朝代的第一个。
隋文帝杨坚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修建大运河、改革法律制度等,使得国家繁荣昌盛。
汉朝历代帝王年号表
摘要:
一、汉朝历代帝王年号表简介
二、汉朝历史背景及帝王概况
三、汉朝历代帝王年号及其影响
四、年号制度在汉朝的重要性
五、汉朝年号表的启示与意义
正文:
汉朝历代帝王年号表是对汉朝历史上使用的年号进行整理和汇总的表格,它记录了从汉朝建立至灭亡期间,历代皇帝在位时的年号及其使用时间。
通过这个年号表,我们可以了解汉朝历史上皇帝更迭、政治变革以及社会发展的脉络。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强盛的朝代,分为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共有28 位皇帝。
汉朝帝王在位时使用的年号,不仅代表了他们在位的时间,也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局势和社会风貌。
例如,汉武帝在位期间使用的年号“元狩”、“元鼎”等,表达了他的雄心壮志和拓展疆土的决心;而汉昭帝时期的“昭宣中兴”,则展现了他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复苏和振兴。
年号制度在汉朝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汉朝,年号不仅是一种纪年方式,更是一种政治象征。
皇帝在位时所使用的年号,往往代表了他们的政治理念和治国方略。
同时,年号还可以用来宣传皇帝的功德,塑造皇帝的形象,从而巩固政权。
因此,汉朝历代帝王都非常重视年号的使用。
汉朝历代帝王年号表对我们今天了解和研究汉朝历史具有重要启示和意义。
首先,通过年号表,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汉朝历史上皇帝更迭的情况,从而更好地把握汉朝历史发展的脉络。
其次,年号表中的年号名称,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局势和社会风貌,为我们研究汉朝历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最后,年号表展示了年号制度在汉朝的重要性,对我们了解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文化具有参考价值。
中国历史年表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夏世系1、禹——2、启——3、太康——4、仲康——5、相——6、少康——7、杼——8、槐(芬)——9、芒(荒)—— 10、泄(世)—— 11、不降—— 12、扃(局、禺)—— 13、廑—— 14、孔甲——15、皋(吴、皋苟)—— 16、发(发惠)—— 17、桀( 履癸) [夏代君主于古籍中被称为后、夏后、夏后氏,亦有称之为帝者。
自启至桀凡十三代,十六传,历四百七十二年(一说四百三十二年),是为后人所推算]商世系1、天乙(汤、武汤、唐、大乙)——2、外丙——3、仲壬——4、太甲(祖甲、太宗)——5、沃丁——6、太庚——7、小甲——8、雍己——9、太戊——10、仲丁——11、外壬——12、河单甲—— 13、祖乙—— 14、祖辛—— 15、沃甲—— 16、祖丁—— 17、南庚—— 18、阳甲—— 19、盘庚—— 20、小辛——21、小乙——22、武丁—— 23、祖庚—— 24、祖甲—— 25、廪辛—— 26、康丁—— 27、武乙—— 28、太丁(文丁) —— 29、帝乙——30、帝辛(纣、受)[商(殷)代君主在古籍和甲骨人中被称为王。
自汤(天乙)至纣凡十七代,三十传,历六百二十九年。
一说商凡二十九王,历四百九十六年。
传承制度前期以“兄终弟及”为主,后期以“父死子继”为主。
国都屡迁,至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始定都]西周世系1、武王(姬姓、名发)——2、成王(诵)——3、康王(钊)—— 4、昭王(瑕)—— 5、穆王(满)—— 6、共王—— 7、懿王—— 8、孝王—— 9、夷王—— 10、厉王(胡)——[共和]( 庚申前841年)—— 11、宣王( 甲戌前827年)—— 12、幽王(庚申前781年)[周人原为古老部落,耕牧于渭水流域。
始祖弃,被尊为农神,号称后稷。
周人几经迁徙,至古公耽父,迁居于周原(今陕蚊椽山县),始以周为国名,臣属于商。
古公耽父之子季历为商王太丁所杀;季历子姬昌继立,是为文王。
初三《历史》时间、事件、人物汇总表
时间人物、事件
公元前230——221 秦灭六国;嬴政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
公元前60年西汉设立了西域都护
公元前200年官渡之战;曹操、袁绍
公元208年赤壁之战;孙刘联军
公元220年开始三国相继建立;刘备,曹丕,孙权960年陈桥驿兵变;赵匡胤
1127年北宋灭亡;靖康之变
1271年元朝建立;忽必烈1405——1433年郑和下西洋;郑和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郑成功
1683年康熙派军入台湾;康熙
1684年设置台湾府
1839年虎门销烟;林则徐1840——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
1895年《马关条约》1900——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义和团运动1901年《辛丑条约》1898年6月戊戌变法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辛亥革命);孙中山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
1915年新文化运动;李大钊、陈独秀
1919年五四运动;巴黎和会外交失败
1921年中共“一大”
1924年国民党“一大”;国共第一次合作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蒋介石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周恩来
1928年井冈山会师(朱毛红军会师);毛泽东、朱德;
红四军
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1934年长征开始;毛泽东
1935年红军到达吴起镇
1936年10月长征结束
1935年遵义会议;王明、博古、毛泽东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东三省沦陷)
中国地图出版社《历史》
1936年西安事变;张学良、杨虎城、蒋介石;国共
第二次合作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1937年9月《国共合作宣言》发表
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
1938年台儿庄战役;李宗仁
1940年百团大战;彭德怀
1945年中共“七大”;毛泽东;发表《论联合政府》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抗战全面胜利1945年8月重庆谈判;《“双十”协定》1946年内战爆发;国民党军进攻中原解放区1947年6月千里挺进大别山;刘伯承、邓小平1948年9月——1949年1月三大战役;淮海、辽沈、平津1949年4月渡江战役;南京国民政权覆灭
1949年9月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召开;选举毛泽东为主席
发表《共同纲领》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
1951年西藏解放
1950年
抗美援朝;彭德怀
土地改革;《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
1953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开始
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1980年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特区;实行改
革开放
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APEC)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1995年2002年中共“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
十六大确立“三个代表”
1997年香港回归
1999年澳门回归
1953年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年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乔冠华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尼克松、毛泽东1979年中美建交
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1988年梅县地区改设为梅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