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习文章】六年级美术上册02蔬菜(下)教学设计(新苏少版)
- 格式:doc
- 大小:18.82 KB
- 文档页数:9
最新版
2017.3.1 蔬菜(二)
教学目标:
1、能够选择与蔬菜相似的颜色。
2、学习蜡笔涂色的方法,掌握一定的力度。
课前准备:蜡笔、图画纸、示范画、各种蔬菜。
教学过程:
1、观察与演示。
(1)请同学们观察蔬菜,把它们按颜色分类:哪些是绿色?哪些是白的?还有些什么颜色?指导语:新鲜的蔬菜营养好,人人吃了身体棒!今天我们看看都有哪些菜?
(2)看图片,都有哪些菜?说说这些菜新鲜不新鲜?为什么?师幼总结:新鲜的菜水分多,颜色鲜艳。
教师启发同学们,说出涂色应该有一定的力度,着色均匀。
(3)教师示范,在画好的轮廓的边上涂上一圈,再在里面涂满涂浓,才是漂亮新鲜的蔬菜。
2、提出作画的创作要求。
着色均匀、掌握一定的力度。
大胆表现丰富画面。
3、学生作画,教师巡回指导的要点。
(1)画的蔬菜要大,画的品种要多。
鼓励同学们大胆画各种图像。
(2)画的蔬菜要新鲜,颜色涂满,涂浓。
4、同学们自由评价同伴作品,引导说出作品的色彩是否准确,涂色是否均匀,鼓励鼓励着色均匀,有力度。
教后感:
利用多种材料制造各式各样的蔬菜形象,能够大胆的进行创作,能够把握住格式蔬菜的造型特点.就是在构图方面有个别同学还有待提高.。
《蔬菜》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巩固基本的色彩及构图的知识进行实践操作,尝试运用有轻、重、疏、密等变化的线条进行绘画,能力较强的学生能表现一组组合构图的蔬菜。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情景化的实践操作,调动各种感官真切感知蔬菜的形、色、肌理及主要特征,在看、说、做中提升美的感知、发现、创造与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互助中萌发助人、自信的正向情智,在合作中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在描绘中感受生活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把握各种蔬菜的形、色、肌理及主要特征,并用喜欢的绘画手法恰当地表现。
鼓励能力较强的学生表现一组组合构图的蔬菜。
教学难点:运用有轻重、疏密变化的线条描绘蔬菜,表达出肌理特征。
教学设计一、导入阶段激发兴趣1. 师:瞧,谁来了?(课件出现“蔬菜博士”)上节课它给我们留了道题,请我们自学蔬菜儿歌,我们用填空的方式来说一说。
2. 师:小小的儿歌不仅讲出了部分蔬菜的栽种季节,还讲出了它们的主要形态特征。
经过自学,同学们对蔬菜这个大家族是不是有更多的了解了呢?考考你们。
3. 师:请听题——你知道蔬菜家族有哪些成员吗?用“接龙”的形式大声说出它们的名字。
不限数量,但是不得重复,分组进行,说不出的跳过去下一位同学接着说,其他同学帮忙做裁判,可不能出错哟!(课件展示蔬菜实物图)设计意图:用游戏形式回顾常见蔬菜种类、栽种季节等相关知识,师生互动激发兴趣。
4. 师: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蔬菜的种类还真不少呢!听说山东还举办过蔬菜节,一起来看看。
(课件出示山东蔬菜节组图)5.(提出任务,引出课题)师:咦,蔬菜博士又来了,它今天可是带着任务来的,听说幼儿园正筹办蔬菜展览馆,缺一些蔬菜的绘画作品和手工作品,明天就要,蔬菜博士想帮忙,打算在我们班收集一些。
时间紧,任务急,你们可以帮帮它吗?我们分两节课来完成,这节课先来画画蔬菜。
设计意图:游戏化的学习永远是孩子乐意接受的方式,但六年级的学生已不再满足于虚拟的较低水平的游戏,他们对具有一定挑战性的活动更感兴趣。
六年级美术上册02蔬菜(下)教学设计(新苏少版)小学美术教学设计教学基本信息课题蔬菜作者肖琦盐城市小学教育集团类型造型•表现课时1课时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本课延续第1课时内容,继续关注蔬菜。
在绘画的基础上,增加手工制作的内容。
本课时将采用彩色卡纸、彩色皱纹纸、瓦楞纸、吹塑纸、蜡光纸、纸盒、黏土、布头等多种材料,利用材料本身的色彩和肌理特征加以创作。
可以用手工制作表现单独的蔬菜,也可以表现蔬菜地的模型。
手法上,可用撕、揉、剪、团、卷、折、捏、拧、粘贴、拼接等方法,让创作从平面走向立体;也可用水粉或油画棒绘画添加,放飞儿童的思维,大胆创造、自由表现,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认识,进一步发展他们的想象、创造与动脑、动手的能力。
本课时中,将带领学生走进与蔬菜有关的民间文化与现代艺术,在更广泛的文化情境中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审美能力,感受文化的传承。
学生情况:“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础,此学段学生的美术学习,如未得到很好的引导,往往可能陷入瓶颈期。
本课时的多样材料手工制作,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形、色、肌理、空间在造型中的作用,有助于学生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帮助他们对美术活动产生持久的兴趣,过程重于结果。
教学方式、手段:本课时以手工制作为主要活动。
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本课遵循学生在“造型•表现”领域的学习规律与需求,采用的主要教学方式为观察法、分析法、示范法、讲演法、欣赏法。
仍然以游戏的形式贯穿,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用合作探究或个体独立制作等形式来进行学习。
教师准备:范作,皱纹纸、彩卡等各类纸张,彩笔、双面胶等工具,。
学生准备:皱纹纸、彩卡等各类纸张,纸盒、剪刀、双面胶等工具,水粉或油画棒等绘画工具。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巩固撕、揉、剪、团、卷、折、捏、拧、粘贴、拼接等手工制作方法,探索添加绘画、挖、点、组合等多种方法,选用合适的材料进行蔬菜题材的手工创作。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游戏化的实践操作,轻松探究材料与所要表现的蔬菜之间的联系,恰当地选择美术媒材进行美术创作,能表现出肌理与质感,表达出层次与前后位置关系。
第2课蔬菜(一)设计理念:本节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第1课的学习为本课做了铺垫。
本课是让学生走进自然,走进生活,在自己身边发现美、表现美。
青菜、萝卜、南瓜......各种蔬菜都可以入画。
菜地里带露珠的蔬菜,菜场上鲜亮的蔬菜,妈妈菜篮里的蔬菜......都可以在我们的画笔下,呈现出一幅幅绚丽的画卷。
教学目标:(1)认识目标:让学生了解有关蔬菜的知识,熟悉掌见蔬菜的形态、色彩与质感。
(2)操作目标:学习运用喜欢的绘画方式表现蔬菜,掌握蔬菜的表现方法。
(3)情感目标:通过造型表现,发现蔬菜美的因素,培养学生的完美能力,让学生知道要爱惜蔬菜,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认识不同蔬菜的形状、色彩以及质感,学习用线条、色彩描绘蔬菜。
教学难点:如何准确表现出不同蔬菜的形状、色彩和质感。
教学准备:教师:蔬菜写生的范画、绘画工具。
学生:绘画工具、多种蔬菜实物。
课时安排:2教学内容:本节课先让学生欣赏精美的摄影作品,初步感受蔬菜的美。
探讨学生喜欢吃的蔬菜以及它们所含有的营养成分,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专业教学上,结合大师作品,同龄人作品以及教师范作,让学生掌握多种表现方法,能够主动发现美,表现美。
安排写生的形式,学生会产生浓厚兴趣,激发表现美的欲望。
学生尝试摆放蔬菜静物,使他们能够注意到蔬菜形状、大小搭配,疏密、主次关系,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表现蔬菜的美。
教学活动预设:1、导入新课。
让学生将课前准备的蔬菜摆放在桌现面上。
师: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喜欢吃蔬菜吗?我们吃过各种各样的蔬菜。
蔬菜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全面,有利于我们的健康。
这些蔬菜不但能食用,还能作为我们绘画表现的对象。
在我们的眼中,它们就是美的“使者”。
今天,我们就用写生的形式来画一画这些蔬菜。
2、引导学习(1)出示范画,让学生欣赏,感受蔬菜的美术趣味。
师生讨论:A画中有些什么蔬菜呢?B哪个物体是主要的,为什么?C哪个物体次要一点,为什么?教师小结:我们在作画前摆放蔬菜时,就要注意到它们的位置关系,要把主要的物体安排在中心稍后一点的位置,而次要的物体放在稍偏一点的位置,做到主次分明。
蔬菜(二)六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苏少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蔬菜的种类、特点和画法,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2. 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培养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让学生了解蔬菜的种类、特点和画法。
2. 学习绘画蔬菜的方法和技巧。
3. 创作一幅关于蔬菜的绘画作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蔬菜的画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把握蔬菜的形态特点,以及如何在绘画过程中表现出蔬菜的质感和立体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2.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调色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不同种类的蔬菜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蔬菜的形态、颜色和质感等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蔬菜的种类、特点和画法,让学生了解蔬菜的绘画方法。
3. 示范:教师现场示范绘画蔬菜的过程,讲解绘画技巧,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绘画方法。
4. 实践: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独立绘画蔬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六、板书设计1. 蔬菜的种类2. 蔬菜的特点3. 蔬菜的画法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蔬菜,画出一幅蔬菜作品,明天上课展示。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实践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蔬菜的画法,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绘画。
同时,我也注意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和肯定,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2. 讲解环节:在讲解环节,教师需要系统地讲解蔬菜的种类、特点和画法。
这一步骤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蔬菜的绘画方法,并为后续的实践环节打下理论基础。
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并结合实际的蔬菜样本或图片来进行讲解,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六年级上美术教案-蔬菜2-苏少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蔬菜的种类及外形特征。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对蔬菜的认知。
3.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使学生能够较准确地描绘蔬菜的外形特征。
4.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如何用素描笔、铅笔、彩色铅笔等进行描绘。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介绍蔬菜种类,可以列出白菜、胡萝卜、南瓜、辣椒等几种,并让学生说出这些蔬菜的外形、颜色等特征。
2. 示范教学老师可以展示蔬菜的实物或者图片,并现场示范如何用素描笔、铅笔、彩色铅笔等进行描绘。
3. 学生操作让学生拿出自己的画纸,让他们按照老师的示范来描绘,同时老师可以提供相关指导。
4. 老师点评老师给学生下达任务,并对他们的作品进行点评,提供一些指导,让学生知道自己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5. 学生交流学生可以结对交流自己的作品,分析彼此的描绘特点,讨论相互之间的优劣之处。
6. 班级展示老师可以选几张好的作品在课堂上展示,进行评比活动,让学生学会欣赏别人的作品,以及如何认真分析和评价作品。
三、板书设计可以用黑板或者白板,在上面写下蔬菜的名称,并画出每个蔬菜的外形,以及对每个蔬菜进行简短的描述介绍。
四、教具准备1.素描笔、铅笔、彩色铅笔2.蔬菜实物或者图片3.画纸五、教学评估1. 学生的画作品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描绘,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作品看出学生是否掌握了蔬菜的基本特征,以及学生的绘画技巧是否得到了提高。
2. 学生的表现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合作能力以及是否能够积极交流,以及是否乐观主动地接受老师或者同学的指导建议。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明白蔬菜的特征,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造型能力。
可以加强应用的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到蔬菜画的乐趣。
此外,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学生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和扶持,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有所收获。
《蔬菜》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有关蔬菜的知识,熟悉常见蔬菜的形态、色彩与质感。
2、学习运用喜欢的绘画方式表现蔬菜,掌握蔬菜的表现方法。
3、通过造型表现,发现蔬菜美的因素,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知道要爱惜蔬菜,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学习内容:让学生通过欣赏蔬菜的图片和对蔬菜实物的观察,了解蔬菜的造型特点,学会观察,细心体会,发现蔬菜的美,用自己喜欢的绘画工具描绘蔬菜。
教学重点:认识不同蔬菜的形状、色彩以及质感,学习用线条、色彩描绘蔬菜。
教学难点:如何准确表现出不同蔬菜的形状、色彩和质感。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欣赏蔬菜的精美图片。
2、学生谈话交流。
a、图中的哪些蔬菜是你平时喜爱吃的?b、在我们家乡,还可以吃到哪些蔬菜?c、谁能说一说多吃蔬菜有什么好处?3、老师小结:蔬菜是我们生活中离不开的营养食物。
教育学生要爱惜蔬菜,多吃蔬菜。
(可以通过图表的形式告知学生几种在我们家乡常见的蔬菜所含的丰富营养物质。
)二、引导探究:1、观察体验。
让学生取出课前准备的各种蔬菜。
①、通过观察发现蔬菜的外形特征。
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大致分类:a、种子、果实类——如:四季豆、毛豆、豌豆、南瓜、黄瓜、茄子、辣椒、番茄等。
b、茎、叶类——莴苣、茭白、青菜、菠菜、芹菜、韭菜、葱、洋葱等。
c、根类——萝卜、胡萝卜、藕、土豆、山药等。
②观察比较各种蔬菜的颜色。
游戏:根据蔬菜不同颜色大致分类。
比一比哪组分得又快又准确。
(绿色、红色、白色、黄色、其他。
)③体验各种蔬菜的质感。
先让学生闭上眼睛摸一摸不同蔬菜,再说一说体验到的不同质感。
2、欣赏作品:组织学生欣赏教师准备的绘画作品,有大师作品、学生作品。
引导学生交流绘画作品中蔬菜的形状、颜色以及质感,在大师和小画家们画中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学生自主探讨。
3、示范讲解。
教师示范,描绘蔬菜,引导学生观察,总结作画步骤以及注意点。
a、构图。
(选择一种或几种蔬菜作为表现对象,进行合理安排。
苏少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第2课蔬菜》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第2课蔬菜》是苏少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的一课,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创作,掌握蔬菜的绘画技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绘画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多种蔬菜的图片,以及绘画蔬菜的步骤,让学生通过模仿和创作,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对绘画蔬菜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但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可能对蔬菜的形态、结构、色彩等方面的表现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蔬菜的特点,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绘画技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绘画蔬菜的基本技巧,能够生动地表现蔬菜的形态、结构、色彩等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创作等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绘画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绘画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生活、关注自然的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绘画蔬菜的基本技巧,能够生动地表现蔬菜的形态、结构、色彩等特点。
2.难点:如何把握蔬菜的形态特征,以及色彩的搭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绘画蔬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示范法:教师示范绘画蔬菜的过程,让学生跟随操作。
3.观察法:学生观察蔬菜的形态、结构、色彩等特点,进行分析。
4.创作法:学生通过实践,创作出具有个性的蔬菜绘画作品。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多媒体设备、画纸、画笔、蔬菜图片等。
2.学生准备: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在生活中见过的蔬菜有哪些?它们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多种蔬菜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分析蔬菜的形态、结构、色彩等特点。
引导学生关注蔬菜的纹理、阴影等细节。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绘画蔬菜的过程,讲解绘画技巧。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跟随示范进行绘画实践。
4.巩固(5分钟)学生独立完成一幅蔬菜绘画作品,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蔬菜的联想蔬菜课题:第二课《蔬菜》(二)教学目标:1 通过蔬菜图片的欣赏,了解蔬菜的外型特征2 培养学生用泥制作蔬菜的方法3 培养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发扬团结协助的精神教学重点:学习用泥皮,泥条表现制作蔬菜的方法教学难点:如何较好的表现蔬菜的外型特征作业要求:根据记忆制作出两到三种不同的蔬菜教具准备:师生共同准备垫板、尺、铅笔、剪刀、牙签、泥等材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谁还记得我们上节课学了什么内容,你有没有跟着家人去菜地采摘过蔬菜2 你还记得摘过那些蔬菜?3 今天我们将进一步学习表现蔬菜,由于引出新课、板书、课题。
二新授1 蔬菜图片欣赏设问:老师这里有很多蔬菜的图片,想请同学们看一看有哪些蔬菜,它是什么样子的,什么颜色的学生1:青菜、西兰花、茄子、洋葱、竹笋、辣椒、萝卜、包菜、黄芽菜、黄瓜等学生2:包菜是包起来的像个球型,菜叶是淡绿色的,西兰花像盛开的花朵一样,其颜色是深绿色的,菜梗是粉绿色的学生3:萝卜是圆锥型,其颜色有白色、红色、青色。
其中胡萝卜是比较细长,颜色偏向桔黄色学生4:黄瓜圆型细长,颜色是绿色的,身上还有一点小刺2你最喜欢哪些蔬菜?为什么?它有什么特地?学生1:喜欢吃西红柿和黄瓜,即可以当水果吃,又可凉拌,非常可口学生2:喜欢吃萝卜,它有通气的作用学生3:胡萝卜甘甜,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教师归纳:蔬菜不仅可口又有营养,对于同学们来说有利于身体健康成长3再次欣赏这些形状各异,颜色鲜艳的蔬菜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美的画面老师这里也有一组蔬菜,它们是用什么表现出来的?(出示果盘里的蔬菜范品)学生回答:是用泥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知道运用什么方法制作的吗?(搓,压,按,捏等方法)4 教师示范(边讲边做)青菜的制作过程示范制作:1 搓出大小不等的圆球,分别作为菜叶和菜帮2 一部分作为菜叶把圆球压扁3 另一部分作为菜帮把一头搓尖4 再把菜叶和菜帮按到一起5 最后把菜帮尖稍用力捏到一起,并整理菜叶形状(注:如粘贴不起来,乘湿软时,在适当部位插上牙签,进行插接)5 学生制作作业要求:每位学生独立制作两到三种不同的蔬菜(作好的同时提醒学生收拾整理工具材料,保持教室的整洁)6 展评以班级作为一个菜市场,布置一家家的小摊点,邀请其他小组同学评一评,哪组蔬菜品种制作的最多,哪组制作的造型最形象,教师并给他们颁发制作奖7 课后拓展(1)运用其他材料(陶土、纸张、布等)制作蔬菜。
六年级美术上册02蔬菜(下)教学设计
(新苏少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苏少版)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蔬菜(下)
作者
肖琦
盐城市第一小学教育集团
类型
造型•表现
课时
课时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
本课延续第1课时内容,继续关注蔬菜。
在绘画的基础上,增加手工制作的内容。
本课时将采用彩色卡纸、彩色皱纹纸、瓦楞纸、吹塑纸、蜡光纸、纸盒、黏土、布头等多种材料,利用材料本身的色彩和肌理特征加以创作。
可以用手工制作表现单独的蔬菜,也可以表现蔬菜地的模型。
手法上,
可用撕、揉、剪、团、卷、折、捏、拧、粘贴、拼接等方法,让创作从平面走向立体;也可用水粉或油画棒绘画添加,放飞儿童的思维,大胆创造、自由表现,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认识,进一步发展他们的想象、创造与动脑、动手的能力。
本课时中,将带领学生走进与蔬菜有关的民间文化与现代艺术,在更广泛的文化情境中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审美能力,感受文化的传承。
学生情况:
“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础,此学段学生的美术学习,如未得到很好的引导,往往可能陷入瓶颈期。
本课时的多样材料手工制作,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形、色、肌理、空间在造型中的作用,有助于学生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帮助他们对美术活动产生持久的兴趣,过程重于结果。
教学方式、手段:本课时以手工制作为主要活动。
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本课遵循学生在“造型•表现”领域的学习规律与需求,采用的主要教学方式为观察法、分析法、示范法、讲演法、欣赏法。
仍然以游戏的形式贯穿,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用合作探究或个体独立制作等形式来进行学习。
教师准备:范作,皱纹纸、彩卡等各类纸张,彩笔、双面胶等工具,。
学生准备:皱纹纸、彩卡等各类纸张,纸盒、剪刀、双
面胶等工具,水粉或油画棒等绘画工具。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巩固撕、揉、剪、团、卷、折、捏、拧、粘贴、拼接等手工制作方法,探索添加绘画、挖、点、组合等多种方法,选用合适的材料进行蔬菜题材的手工创作。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游戏化的实践操作,轻松探究材料与所要表现的蔬菜之间的联系,恰当地选择美术媒材进行美术创作,能表现出肌理与质感,表达出层次与前后位置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操作中体验探究与创作的快乐,在合作中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在大量的图片信息中的感知与赏析,让学习超越书本的界限,主动参与到文化的传承中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已有的技法,探究新的技法,合适选用材料表现蔬菜及菜地。
教学难点:运用材质本身特点及添加、挖、点等方法表达出蔬菜的肌理特征。
教学设计
一、游戏激趣——寻找蔬菜
.今天我们带着帮幼儿园蔬菜博物馆制作蔬菜的任务继续走进蔬菜的世界。
先来欣赏一组图片(展示),年轻艺术
家桔多淇的“蔬菜博物馆”系列作品《蒙娜丽莎》《土豆上的拿破仑》《韭菜梵高》,山东潍坊的蔬菜作品《龙》《中国馆》。
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2.你找到了什么蔬菜?(展示蔬菜实物图)
3.你们桌上的哪样材料的颜色和它很像?哪样材料和它的皮肤肌理比较像?
设计意图:继续以游戏导入学习。
选用耳目一新的现代蔬菜艺术作品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以全新的视觉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兴趣。
从观察中发现作品中隐藏的蔬菜,感受艺术的神奇,并对比手中材料和教师提供的蔬菜图片,寻找材质与肌理、色彩的共同点,为下一步的创作打下基础。
二、探索之旅——学做蔬菜
艺术改变世界,艺术让世界更美好。
聪明的人们用蔬菜创作了这么令人惊叹的作品,心灵手巧的你们,能不能用手中的各种材料来制作蔬菜?这可不太简单哦,你们能否接受挑战呢?
.欣赏——启迪思维:用各种材料制作蔬菜,这不是神话。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展示):
布做的白菜小子、胡萝卜先生,毛线编织的草莓宝宝,橡皮泥捏的茄子姑娘……
卡纸青菜,彩纸、皱纹纸丝瓜,皱纹纸西红柿,色纸胡萝卜,黏土菜地、纸盒杂纸做的菜园……
2.讨论——探索发现:这些给了你什么启发?你想到了哪些材料?哪些方法?
3.小结——示范总结:可用彩色卡纸、彩色皱纹纸、瓦楞纸、吹塑纸、蜡光纸、纸盒、黏土、布头等多种材料,利用材料本身的色彩和肌理特征加以创作。
手法上,可用撕、揉、剪、团、卷、折、捏、拧、粘贴、拼接等方法,也可用泥皮和泥条卷卷、贴贴,再用工具刻刻、画画,做出蔬菜造型,让创作从平面走向立体(展示)。
学生第一次练习,表现单个蔬菜的形状和色彩。
小组成员独立尝试,相互观摩,介绍好的方法。
设计意图:采用大量的作品欣赏,给学生提供海量的信息刺激,再通过针对性地设问引发讨论,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小结中回忆已有的美术造型技能,通过展示主要技法,并现场示范演示,探究新的材料与技法。
4.互动——交流展示:黏土和纸张,做得出蔬菜的形状,又怎能表现出荷叶的质感?细心些、再细心些去体会吧,表现出光滑和粗糙、坚硬和柔软。
怎样表现肌理和质感?各组分别认领任务:黄瓜、土豆、茄子白菜的茎和叶。
小组成员探究后交流展示:首先结合材料本身的色彩、肌理、质感,如紫色蜡光纸与紫色茄子的质感是不是很像?再者,可把绿色彩纸揉皱,再添加小点,表现黄瓜,用黄色皱纹纸表现黄瓜的花;再比如,用黏土揉一个土豆,用笔尖
戳些点点……
设计意图:这是解决本课难点的核心环节,引导学生比较材料和蔬菜的质感与肌理,有一定的难度,对学生有挑战性,又充满了探究的快乐。
三、创作天地——我们的蔬菜王国
.好,有材料有方法,小小艺术家们,可以动手啦,来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蔬菜王国吧。
可以表现单独的蔬菜,也可以小组合作表现蔬菜地的模型,注意层次关系、前后位置关系哦。
2.陈列作品,让我们将这些饱含了大家奇思妙想的美丽作品送给博物馆吧。
3.评价小结。
这节课你快乐吗?你和同伴合作愉快吗?你进步了吗?你学到了什么?你最喜欢的作品是哪一个(组)?你想对自己说什么?把这些记下来,放在自己的成长档案袋里吧。
四、拓展欣赏——走进民间文化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民间艺术蕴藏着无数瑰宝。
蔬菜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题材。
赏析:1.清代的象牙雕刻白菜(展示)
“白菜”谐音“百财”,寓意多多发财。
此雕色如白玉,筋脉隐显,菜叶翻卷层叠,自然之致。
其上爬缀秋虫螳螂,雕刻足须俱全,细入毫芒,染色各随其类,变化微妙,细致
如真,颇让人疑有虫鸣之声传出。
如此雕工精湛,造型准确,堪称形、色、神三者兼备,雅意十足,非凡夫俗匠可做,是清代晚期牙雕艺术中的精品,代表了当时民间象牙雕制工艺小景的极高水平。
赏析:2.南瓜紫砂壶(展示)
此壶以藤代柄,以叶作壶嘴,柄作壶盖,茎须缠绕,叶片浮现,加上色泽极似,的确惟妙惟肖。
南瓜是很好养活的农作物,在国外有丰收的意思。
美国感恩节的南瓜饼、复活节的南瓜灯等都有此意。
又因为造型简单、容易加工,所以美国农场主经常在丰收的时候把南瓜加工成各种造型。
在中国,南瓜寓意寿比南山、多子多孙、福运绵长、荣华富贵。
当然,蔬菜本身也让人充满了想象。
一直以来,人们都会对它们进行很多想象创造。
宴会上,你见过吗?(展示)除此,还有很多有趣的创造。
(展示)
艺术从古到今,都在不断创造,不断创新。
不论是艺术家的创作,还是民间艺人的作品,都为人们的生活、艺术的繁荣、文化的传承做出了大贡献。
比如本课开始我们欣赏的年轻艺术家桔多淇的“蔬菜博物馆”系列作品、山东潍坊的蔬菜作品,包括今天你们精心创作的蔬菜王国,都给大家带来了美的享受,美的愉悦。
作业要求
.可以表现单独的蔬菜,也可以小组合作表现蔬菜地的
模型,注意层次关系、前后位置关系。
2.可根据自己的喜好或制作的难度,选择绘画添加,让作品更丰富。
教与学的评价
本课时活动以操作为主。
活动中,教师应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善于发现个体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以积极的评价激励学生创造美、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
以丰富的文化情境感染学生,以大量的优秀作品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学习中应关注学生的合作,注重过程中学生的探究式学习。
反思和总结
美术课中,手工活动是学生很感兴趣却又不太容易组织的。
这种课上,往往是枯燥的示范、讲解居多,趣味性不够;学生的模仿居多,探究性活动较少。
本课的设计中,注重提供大量信息刺激学生的思维,注重教学环节的趣味性与连贯性,层层递进,逐步解决教学重、难点。
值得思考的是,在小组合作中,如何更好地关注能力较弱的学生?怎样让学生更好地表现肌理?
不同教学策略设计
本课时的内容,还可以用故事情节贯穿,如森林里召开动物大会,森林之王想要招待出席会议的动物们,大家赶快想办法帮助它。
在这样的情节里,穿插手工技法的学习,作业的制作,以森林之王的验收来促进师评、自评、他评。
以
到森林之王的博物馆里参观,引出蔬菜的不同寓意,感受文化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