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暴雨洪水查算手册第2部分
- 格式:pdf
- 大小:17.52 MB
- 文档页数:43
目录工程特性表 (1)1 工程概况 (4)2 水文 (5)2.1 流域概况 (5)2.2 气象 (5)2.3 径流 (5)2.4 设计洪水复核 (5)2.4.1 工程等级及洪水标准复核 (6)2.4.2 设计暴雨 (6)2.4.3设计洪水 (7)2.4.4施工分期洪水 (10)2.5调洪演算 (11)2.5.1基本资料 (11)2.5.2调洪演算 (12)2.6水库抗洪能力复核 (13)2.6.1水库大坝顶部高程复核 (13)2.6.2 溢洪道控制段顶部高程的复核 (15)3 地质 (16)3.1区域地质概况 (16)3.1.1 地形地貌 (16)3.1.2 地层岩性 (16)3.1.3地质构造及地震 (16)3.1.4 水文地质条件 (17)3.1.5 物理地质现象 (19)3.2坝体填筑土与坝基岩土工程地质质量评价 (19)3.2.1 坝区岩土工程地质特性剖面分区 (19)3.2.2坝体填筑土质量评价 (19)3.2.3 坝基岩土工程地质质量评价 (21)3.2.4 坝基与坝肩基础处理质量评价 (21)3.3 坝区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评价 (21)3.3.1 坝体抗震稳定问题评价 (21)3.3.2 坝体散浸 (21)3.3.3 坝体与坝基及坝肩接触界面渗漏 (22)3.3.4 坝基渗漏 (22)3.4 建议处理措施: (23)3.5其它建筑物区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23)3.5.1 溢洪道 (23)3.5.2 输水涵洞 (24)3.6 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 (24)3.7 天然建筑材料 (3)3.7.1 土料 (3)3.7.2 砂砾石料 (3)3.7.3 块石料 (3)3.8.1 结论 (3)3.8.2 建议 (4)4 除险加固设计 (5)4.1 工程等别、建筑物等级 (5)4.2 工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5)4.3 大坝加固前大坝渗流分析 (6)4.4 大坝加固设计 (15)4.4.1 坝顶高程确定 (15)4.4.2 大坝防渗处理 (15)4.4.3 上游坝坡加固设计 (18)4.4.4 下游坝坡整治 (19)4.4.5 溢洪道整治设计 (19)4.4.6 输水设施改造设计 (26)4.5 大坝加固后渗流及边坡稳定计算 (26)4.5.1 大坝加固后渗流计算 (26)4.5.2 大坝加固后边坡稳定计算...................... - 35 -5 水土保持与环境保护设计 (42)5.1环境保护设计 (42)5.2水土保持设计 (42)5.2.1水土流失面积、流失量预测及防治责任范围 (42)5.2.2防治措施 (43)6.1 工程建设期管理 (44)6.1.1 组织机构 (44)6.1.2 工程管理 (44)6.1.3 技术管理 (45)6.2 工程运行期管理 (45)6.2.1 工程管理现状 (45)6.2.2 管理机构 (45)6.2.3 工程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 (45)6.2.4 工程管理运用 (46)7 施工组织设计 (47)7.1 施工条件 (47)7.1.1 工程概况 (47)7.1.2 自然条件 (47)7.2 导流围堰与基坑排水 (49)7.2.1 施工围堰与导流 (49)7.3 料场的选择和开采 (49)7.4 主体工程施工 (49)7.4.1 帷幕灌浆 (49)7.4.2 高压旋喷灌浆 (50)7.4.3土石方开挖及回填 (50)7.4.4 砼工程施工 (50)7.5 施工总布置 (51)7.5.1 施工交通布置 (51)7.5.2 水、电布置 (51)7.5.3 施工布置 (51)7.6 施工总进度 (52)8 工程概算 (53)8.1编制依据 (53)8.2 基础单价 (53)8.3其他费用 (54)8.4 主要工程量概算表 (54)8.5 工程投资 (57)8.6 工程概算附表 (57)1 工程概况白石水库位于湘潭县白石乡天平村境内,属于湘江水系涓水上游,距离白石乡政府约7km。
0.489 0.489
径流分配系
F(km2)
湖南省最大24小时降雨概化过程线(计算取值)
湖南省最大24小时降雨概化过程线(一区)
湖南省最大24小时降雨概化过程线(二区)
湖南省最大24小时降雨概化过程线(三区)
湖南省最大24小时降雨概化过程线(四区)
湖南省最大24小时降雨概化过程线(五区)
湖南省最大24小时降雨概化过程线(六区)
湖南省最大24小时降雨概化过程线(七区)
湖南省最大24小时降雨概化过程线(八区)
湖南省暴雨点面关系表:设计暴雨的点面关系系数α~流域面积F(km2)~降
t ~流域面积F(km 2)~降雨时间t关系
Q m/∑Q i。
1 综合说明1.1 工程概述羊儿田水库枢纽工程位于溆浦县小江口乡陈林坪村境内,属沅水流域溆水支流,地理坐标:东经110°21′、北纬28°02′。
坝址距溆浦县城约3km。
有乡村公路从溢洪道旁边通过,交通尚较方便。
羊儿田水库大坝控制集雨面积0.83km2,干流长度1.39km,平均干流坡降为61‰。
水库正常蓄水位为73.5m,设计洪水位(P=3.33%)为73.85m,校核洪水位(P=0.33%)为73.95m,水库总库容为24.5万m3,正常库容为20.2万 m3,死库容为1.34万m3。
羊儿田水库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顾防洪和养殖等综合利用的小(1)型水库工程。
羊儿田水库工程于1975年10月1日动工兴建,1980年3月大坝主体工程完成。
枢纽工程由大坝、溢洪道、灌溉涵洞及卧管等建筑物组成,主要建筑物为4级。
羊儿田水库大坝坝型原设计为心墙土坝,坝体填筑土料实际没有分区,土料为就近取土,由试验资料证明心墙区和坝壳区填土,土质特性没多大区别,实际坝型为均质坝,最大坝高25.3m。
坝址区清基时只清除了表层杂物和碎石,强风化砂岩及岩石破碎层未做处理,清基不彻底。
枢纽工程由大坝、溢洪道、灌溉涵洞及卧管等四个部分组成。
水库大坝为均质坝,最大坝高为25.3m,坝顶宽度4.0m,坝顶轴长59.0m;上游坝坡为三级坡,坡比分别为1:1.79、1:2.03、1:2.26;下游为三级坡,坡比分别为1:1.64、1:2.06、1:2.56。
溢洪道布设在大坝左岸,型式为开敞式侧槽堰,堰顶高程为73.5m,堰顶宽度33m,设计洪水标准P=3.33%,相应下泄流量为10.05m3/s,校核洪水标准P=0.33%,相应下泄流量为14.1m3/s。
卧管布设在大坝右岸的上游坝坡上,为圆形砼结构,直径为0.5m,长度为43.9m,纵坡为1:2.0,放水孔孔径为200mm。
灌溉底涵管位于大坝中间位置,结构形式为900×600mm污工箱式,进口底板高程为52.5m,长190 m,底坡降为1:100。
浅谈水库设计洪水复核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摘要:水库防洪能力复核是水库安全鉴定中的重要工作,本文以某水库为例,针对其防洪能力进行复核,从资料收集与现场检查、基础资料复核、洪水标准、设计洪水、调洪演算和抗洪能力等方面展开复核,确保水库大坝的防洪安全。
关键词:水库设计;防洪能力;复核引言:根据水利部颁布的《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办法》和水利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工作的通知》“大坝实行定期安全鉴定制度,首次安全鉴定应在竣工验收后5年内进行,以后应每隔6~10年进行一次”的要求。
为全面评价本水库大坝的安全状况,了解大坝的运行性态,充分发挥工程效益,本文将结合实例,对该水库大坝防洪能力展开复核。
1工程概况本水库位于位于我国西南某县境内,坝址控制流域面积2.61km2,水库总库容176万m3,设计灌溉面积0.33万亩,实际灌溉面积约0.28万亩,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养殖等综合效益的小(1)型水库。
2基础资料复核2.1水库流域特征参数复核本水库的水发源于953.5m(黄海高程)的峰尖,水库位于流域的源头,集雨面积较小,流域形状为椭圆形,东西向宽,南北向窄,流域平均宽度为1.85km,长度为1.404km,形状系数为1.32。
主流流经库区后进入范家源,后汇入昌江河。
流域内皆为山地,植被茂密,地势较陡,水土保持良好。
本水库自设计兴建以来,历经几次补充设计,但原始设计及竣工资料均已丢失,仅有除险加固设计资料,对流域特征参数有详细记载。
本水库流域特征参数复核成果详见表1。
本次安全评价根据万分之一的航测图对流域面积、主河道长度、主河道平均比降进行了复核,复核结果与2008年的除险加固复核成果基本一致。
本次采用2008年的除险加固复核成果,即控制流域面积2.61km²,主河道长度1.404km,主河道平均比降57.9‰。
表1本水库流域特征参数2.2气象特征工程所在地处东亚季风区,属亚热带温暖湿润性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更替明显。
Value Engineering1问题提出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方法有很多,水文比拟法是其中一种最为常见的设计洪水计算方法。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L44-2006)3.1.6:当工程地点及附近没有水文实测资料,或虽有实测资料,但系列太短,又不可能插补延长时,就没有条件采用洪水频率分析方法确定设计洪水。
这时,可采用地区综合法。
《水利水电工程水文计算规范》(SL/T278-2020)3.5.5规定:当工程地址与设计依据站的集水面积相差不超过15%,且区间降水、下垫面条件与设计依据站以上流域相似时,可按面积比推算工程地址的径流量。
1.1水文比拟法与洪水调查法简介水文现象具有地区性。
在相似自然地理条件下的2个流域,其水文现象具有相似性特点。
水文比拟法就是以流域间的相似性为基础,将参证站水文资料移至设计站的一种简便方法。
若设计站流域与参证站流域的气象条件和下垫面因素基本相似,仅集水面积有所不同,这时只考虑面积的影响。
水文比拟法计算公式为:Qss=Qc ×Fs/Fc (1)式中:Qss 为水文比拟法设计洪水流量(m 3/s );Qc 为参证站设计洪水流量(m 3/s );Fs 为设计站集水面积(km 2);Fc 为参证站集水面积(km 2)。
在对设计洪水分布规律的研究中,发现设计洪水流量与集水面积不是线性相关,而是呈现指数相关[1]。
在《工程水文及水利计算》(成都科技大学、华东水利学院、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合编)中提出:若两集水面积相差不大(小于20%),同时全流域暴雨分布比较均匀,区间无特殊的调蓄作用时,可对面积比值进行指数修正。
小流域指数n 一般为2/3[2]。
洪水调查法计算公式为:Qhs=Qc ×(Fs/Fc )n(2)式中:Qhs 为洪水调查法设计洪水流量(m 3/s );Qc 为参证站设计洪水流量(m 3/s );Fs 为设计站集水面积(km 2);Fc 参证站集水面积(km 2);n 为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