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集输-气第7章2013
- 格式:ppt
- 大小:1.96 MB
- 文档页数:105
石油化工行业油气集输安全方案第1章概述 (3)1.1 背景与目的 (3)1.2 适用范围 (4)第2章危害因素识别与风险评价 (4)2.1 危害因素识别 (4)2.1.1 物理因素 (4)2.1.2 化学因素 (4)2.1.3 生物因素 (5)2.1.4 人为因素 (5)2.2 风险评价 (5)2.2.1 风险识别 (5)2.2.2 风险分析 (5)2.3 风险控制策略 (5)2.3.1 工程措施 (5)2.3.2 管理措施 (5)2.3.3 个人防护措施 (6)第3章法律法规与标准规范 (6)3.1 法律法规 (6)3.1.1 国家层面法律法规 (6)3.1.2 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 (6)3.2 标准规范 (6)3.2.1 国家标准 (6)3.2.2 行业标准 (6)3.2.3 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 (7)第4章油气集输工艺安全 (7)4.1 工艺流程 (7)4.1.1 油气集输概述 (7)4.1.2 工艺流程简介 (7)4.1.3 工艺流程安全风险点分析 (7)4.2 安全措施 (7)4.2.1 设计阶段安全措施 (7)4.2.2 施工阶段安全措施 (8)4.2.3 运营阶段安全措施 (8)4.3 应急处理 (8)4.3.1 应急预案 (8)4.3.2 应急设施 (8)4.3.3 应急演练 (8)4.3.4 应急响应 (8)4.3.5 处理 (8)第5章设备设施安全 (8)5.1 设备选型与安装 (8)5.1.2 设备选型要求 (9)5.1.3 设备安装 (9)5.2 设施安全防护 (9)5.2.1 防火防爆措施 (9)5.2.2 防腐蚀措施 (9)5.2.3 防泄漏措施 (9)5.3 检维修与更换 (10)5.3.1 检维修制度 (10)5.3.2 检维修操作 (10)5.3.3 设备更换 (10)第6章电气与自动化安全 (10)6.1 电气系统安全 (10)6.1.1 设计与安装 (10)6.1.2 防爆与防雷 (10)6.1.3 电气保护 (10)6.1.4 电气设备检查与维修 (10)6.2 自动化控制系统安全 (10)6.2.1 系统设计与选型 (11)6.2.2 系统防护 (11)6.2.3 数据保护与网络安全 (11)6.2.4 预警与应急处理 (11)6.3 电气与自动化设备维护 (11)6.3.1 定期检查 (11)6.3.2 维修与更换 (11)6.3.3 培训与考核 (11)6.3.4 档案管理 (11)第7章防火防爆与消防 (11)7.1 防火防爆措施 (11)7.1.1 保证油气集输系统安全,应采取以下防火防爆措施: (11)7.1.2 采取措施降低火灾爆炸的风险: (12)7.2 消防系统设计 (12)7.2.1 消防系统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2)7.2.2 消防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2)7.3 消防设施配置与维护 (12)7.3.1 消防设施配置应符合以下要求: (12)7.3.2 消防设施维护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13)第8章个人防护与职业健康 (13)8.1 个人防护装备 (13)8.1.1 防护服 (13)8.1.2 防护鞋 (13)8.1.3 防护手套 (13)8.1.4 防护眼镜 (13)8.1.5 防护口罩 (13)8.2.1 职业健康检查 (13)8.2.2 健康档案管理 (13)8.2.3 健康教育与培训 (14)8.3 职业病预防与控制 (14)8.3.1 职业病危害识别 (14)8.3.2 职业病防护措施 (14)8.3.3 职业病监测与评价 (14)8.3.4 职业病处理 (14)第9章应急预案与处理 (14)9.1 应急预案制定 (14)9.1.1 编制原则 (14)9.1.2 应急预案内容 (14)9.2 应急资源与队伍建设 (15)9.2.1 应急资源 (15)9.2.2 应急队伍建设 (15)9.3 处理流程与措施 (15)9.3.1 报警 (15)9.3.2 初期处置 (15)9.3.3 应急救援 (16)9.3.4 调查与分析 (16)9.3.5 处理 (16)第10章安全教育与培训 (16)10.1 安全意识培养 (16)10.1.1 安全理念宣传 (16)10.1.2 安全文化建设 (16)10.1.3 安全警示教育 (16)10.2 安全知识与技能培训 (16)10.2.1 基础安全知识培训 (16)10.2.2 专项安全技能培训 (16)10.2.3 紧急救援培训 (17)10.3 培训效果评估与持续改进 (17)10.3.1 培训效果评估 (17)10.3.2 培训质量改进 (17)10.3.3 持续培训与激励 (17)第1章概述1.1 背景与目的石油化工行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油气集输作为石油化工行业的关键环节,其安全性对于整个产业链的稳定运行具有重大意义。
《油气集输》油气集输习题集适用于油气储运专业沈阳化工大学油气储运教研室2006年编制-1-绪论一、填空1在油井井口到集中站之间有不同级数的站场,流程内只有集中处理站的称一级布站,三级布站有计量站、接转站和集中处理站。
p62集气站主要功能是脱出气体中夹带的凝液、水和机械杂质,对各气井进行计量。
P203LNG代表的意义是液化天然气。
p24油气集输系统的功能是:将分散在油田各处的油井产物加以收集;分离成原油、伴生然气和采出水;进行必要的净化、加工处理使之成为油田商品以及这些商品的储存和外输。
P1二、简答1油气集输系统的功能是什么?P12不加热集油流程的特点和适用条件。
P73加热集油流程的适用条件。
P84掺热水集油流程的适用条件。
P105说明该流程的名称,并说明该多井串联集油流程的优缺点。
p11三、选择1下列属于双管流程的是(Cp9A不加热集油流程B多井串联集油流程C掺热水集油流程D环形集油流程第一章油气田的开发和开采一、填空1孔隙度计算石油地质储量并可作为评价油藏好坏的重要参数。
P292单位体积岩石中孔隙体积大小各不相同,常用孔隙度隙的相对体积。
P293岩石孔隙中原油总体积与岩石有效孔隙总体积之比称含油(或含气)饱和度,以So或Sg)表示P294岩石中水占有效孔隙的分数称含水饱和度,以Sw表示P305岩石允许流体通过的能力用渗透率表示,它决定于岩石的孔隙结构P316气藏大都采用衰竭式式开采,即利用气藏自身压力驱使天然气流向地面。
P417油层中水的盐含量用矿化度表示,即每立方米中含盐的克数P378、油藏是油的最小单元。
P289、天然气和原油有很好的互溶性。
溶解度大小与油藏压力、温度有关,压力增高天然气溶解度增大。
在原油单位体积内,压力增加1个单位所对应的溶解气的体积增量称溶解系数。
P3510、油藏原油的密度和粘度取决于它本身的组成、油藏的温度和压力,以及原油中的溶气量P3611、弹性驱油的工艺是当油藏压力下降,空隙体积增大而油和水体积要膨胀,产生了弹性力,把油水压入井底P3912、带气顶的饱和油藏,依靠气顶膨胀能量开采石油称为气压驱动。
石油院校公共必修课《石油工业概论》的教学现状及对策作者:刘顺来源:《教育教学论坛·上旬》2012年第02期摘要:《石油工业概论》课程是拓宽非石油工程专业学生知识,为石油工业培养多学科复合型人才而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
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知识面宽、上课人数和专业学科多、学生重视不够等问题。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文结合教学实际,以教学事例为例,通过加强教学环境建设、突出教学重点、采用多媒体教学及在教学中总结出的四种简单教学方法等手段,达到优化教学内容、因人施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从而为学生能够学好该课程奠定一定的基础。
关键词:石油院校;石油工业概论;教学现状;教学效果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2-0221-02《石油工业概论》课程是石油院校开设的公共必修课程,是初步了解石油行业基本内容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教学内容总共七章,分别为绪论、石油地质、石油勘探、钻井与完井、油气田开发与开采、油气集输与储运系统、石油炼制与石油化工。
所学内容涉及到除了石油销售以外的方方面面,如:石油地质、勘探、钻井、完井、油田开发方案、采油工艺技术、石油加工和炼制等。
该课程以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重点,覆盖地质工程、石油工程、油气储运工程和化学工程等多学科的相关知识。
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是为了突出我校石油、石化特色,使理工科类、经管类专业学生对石油工业有初步的了解,培养学生对石油行业的兴趣和投身石油行业的热情,同时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
同时,对加强和扩宽学生的石油行业技能,培养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从教学实际和学生反馈的意见来分析,由于本课程信息量大、涉及专业面广等原因,在教学中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本文首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对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教学现状1.课程信息量大,课时少。
我校《石油工业概论》课程初开课时是32个学时,现在增加到了36个学时,即便如此,平均下来,每章仅5个学时,而每章必须把该学科的主要基础知识剥离清楚,可想而知,难度很大。
石油化工行业油气集输方案第1章绪论 (3)1.1 油气集输概述 (4)1.2 油气集输系统构成及工艺流程 (4)第2章油气集输工程可行性研究 (5)2.1 资源评估与地质勘察 (5)2.1.1 资源评估 (5)2.1.2 地质勘察 (5)2.2 技术经济分析 (5)2.2.1 技术方案 (5)2.2.2 经济分析 (5)2.3 环境影响评价 (5)2.3.1 生态环境影响 (5)2.3.2 社会影响 (5)2.3.3 环保措施 (5)2.3.4 环保投资估算 (6)第3章油气集输工程设计原则与要求 (6)3.1 设计原则 (6)3.1.1 安全性原则 (6)3.1.2 可靠性原则 (6)3.1.3 经济性原则 (6)3.1.4 环保性原则 (6)3.1.5 可持续发展原则 (6)3.2 设计要求 (6)3.2.1 系统布局 (6)3.2.2 设备选型 (6)3.2.3 工艺设计 (6)3.2.4 自动化控制 (7)3.2.5 防腐保温 (7)3.3 设计标准与规范 (7)3.3.1 国家和地方标准 (7)3.3.2 企业标准 (7)3.3.3 国际标准 (7)第4章油气集输工程主体工艺设计 (7)4.1 油气集输工艺流程设计 (7)4.1.1 工艺流程概述 (7)4.1.2 工艺流程设计原则 (7)4.1.3 工艺流程设计内容 (8)4.2 原油集输工艺设计 (8)4.2.1 原油集输概述 (8)4.2.2 原油集输工艺设计原则 (8)4.2.3 原油集输工艺设计内容 (8)4.3.1 天然气集输概述 (8)4.3.2 天然气集输工艺设计原则 (8)4.3.3 天然气集输工艺设计内容 (9)第5章油气集输工程辅助系统设计 (9)5.1 油气分离与净化系统设计 (9)5.1.1 系统概述 (9)5.1.2 设计原则 (9)5.1.3 工艺流程 (9)5.1.4 关键设备选型 (9)5.2 原油处理与储存系统设计 (10)5.2.1 系统概述 (10)5.2.2 设计原则 (10)5.2.3 工艺流程 (10)5.2.4 关键设备选型 (10)5.3 天然气处理与输送系统设计 (10)5.3.1 系统概述 (10)5.3.2 设计原则 (11)5.3.3 工艺流程 (11)5.3.4 关键设备选型 (11)第6章油气集输工程管道设计 (11)6.1 管道选材与设计参数 (11)6.1.1 管材选择 (11)6.1.2 设计参数 (11)6.2 管道布局与敷设方式 (11)6.2.1 管道布局 (12)6.2.2 敷设方式 (12)6.3 管道应力分析及防护措施 (12)6.3.1 管道应力分析 (12)6.3.2 防护措施 (12)第7章油气集输工程设备选型与配置 (12)7.1 主要设备选型 (12)7.1.1 原油泵送设备 (12)7.1.2 天然气压缩设备 (13)7.1.3 输油管道及附件 (13)7.2 辅助设备选型 (13)7.2.1 油气分离设备 (13)7.2.2 污水处理设备 (13)7.2.3 自动化控制系统 (13)7.3 设备配置与布局 (13)7.3.1 设备配置 (13)7.3.2 设备布局 (13)第8章油气集输工程自动化与控制系统设计 (14)8.1 自动化系统设计 (14)8.1.2 系统架构 (14)8.1.3 系统功能 (14)8.1.4 系统设备选型 (14)8.2 控制系统设计 (14)8.2.1 控制策略 (14)8.2.2 控制算法 (14)8.2.3 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15)8.2.4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15)8.3 安全仪表系统设计 (15)8.3.1 系统概述 (15)8.3.2 系统架构 (15)8.3.3 系统功能 (15)8.3.4 系统设备选型 (15)8.3.5 系统集成 (15)第9章油气集输工程安全与环保措施 (15)9.1 安全措施 (15)9.1.1 设计阶段安全措施 (15)9.1.2 施工阶段安全措施 (16)9.1.3 运营阶段安全措施 (16)9.2 环保措施 (16)9.2.1 污染防治措施 (16)9.2.2 生态环境保护 (16)9.2.3 节能减排 (16)9.3 应急处理与防范 (16)9.3.1 应急预案 (16)9.3.2 防范 (17)9.3.3 应急响应 (17)第10章油气集输工程经济性与效益分析 (17)10.1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7)10.1.1 投资估算 (17)10.1.2 资金筹措 (17)10.2 经济效益分析 (17)10.2.1 财务分析 (17)10.2.2 敏感性分析 (17)10.2.3 经济效益评价 (17)10.3 社会效益与环境影响分析 (17)10.3.1 社会效益分析 (17)10.3.2 环境影响分析 (18)10.3.3 环保措施及设施 (18)第1章绪论1.1 油气集输概述石油化工行业中,油气集输是原油和天然气从开采地至处理厂或用户的关键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