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宁县农村供水时变化系数测定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33.41 KB
- 文档页数:4
农村用水调研报告农村用水调研报告一、引言水是人类生活的基本需求之一,保障农村居民用水安全是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为了解农村用水情况,我们组织了一次农村用水调研。
本报告旨在总结并分析调研结果,为农村用水改善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调研方法我们选择了某县的几个农村进行调研。
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深入了解农村用水的现状和问题。
三、调研结果分析调研结果显示,农村用水存在以下问题:1.水质安全问题:调查显示,部分农村居民源水质量不达标,严重影响了居民的健康。
成因主要有污染源溢出、农田的施肥和农药使用等。
这些问题需要得到及时解决,以保障居民的饮水安全。
2.供水不稳定:部分农村的供水管网老化严重,水源配套不完善,供水能力不足。
尤其是在旱季或农田灌溉季节,供水不稳定的问题更加突出。
这给农村居民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困扰。
3.水资源管理不规范:农村地区水资源的管理和使用较为混乱,缺乏统一的管理机构和严格的管理制度。
一些居民为了节约用水,常采用不当的方式,如用脏水洗菜等,这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的浪费。
四、解决措施建议针对农村用水问题,我们提出以下解决措施建议:1.加强水质监管:加大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力度,制定和执行农田施肥和农药使用的规范,加强农田水土保持工作,确保农田污染不会对水源造成污染。
2.改善供水系统:进行农村供水管网的改造与升级,修复老化的供水管道,增加供水设施,提高供水能力,确保供水稳定。
同时,建立完善的供水管理机构,加强对供水系统的维护和管理。
3.加强水资源管理: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机构,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加大水资源的保护力度。
开展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评估,以合理规划农田灌溉和农村生活用水,防止水资源的滥用和浪费。
4.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农村居民关于用水安全和节水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水资源意识和节水意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减少浪费和污染,共同建设美丽乡村。
五、结论本次农村用水调研发现,农村用水存在水质安全问题、供水不稳定问题和水资源管理不规范的问题。
农村供水调研报告农村供水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供水问题逐渐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
因此,我们进行了一次农村供水调研,旨在了解农村供水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解决农村供水问题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1. 实地调研:我们选择了某县的若干个农村地区进行实地考察,通过与当地村民的交流,了解他们的供水情况,并观察农村供水设施的运行状况。
2. 问卷调查:我们设计了一份问卷调查表,对农村供水问题进行量化分析,了解农民对供水设施的满意度以及其对供水的需求。
三、调研结果经过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我们获得了以下调研结果:1. 农村供水设施老化严重:部分农村的供水设施建设年代较久远,存在设施老化、漏水等问题,影响供水质量和供水能力。
2. 供水管网覆盖不完善:有些农村缺乏供水管网,导致一些地区水源的开发利用受到限制,给村民生活带来不便。
3. 水质不达标:部分农村水源受到污染,水质不达标,存在潜在的健康风险。
4. 农民对供水设施的满意度较低:调查显示,农民对供水设施的满意度普遍较低,对供水的质量和稳定性有较高的要求。
四、问题分析1. 投入不足:农村供水设施建设存在资金不足等问题,导致供水设施无法及时维修和升级,影响供水质量和供水能力。
2. 管理不善:存在一些农村供水机构管理混乱,责任不清晰,缺乏有效的运维和管理机制。
3. 水资源管理不合理:缺乏科学合理的水资源规划和管理,导致一些地区水资源利用率低下,供水不均衡。
五、建议措施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措施:1. 加大投入力度:加大对农村供水设施的投入力度,优化供水设施建设,确保供水设施的质量和可靠性。
2. 完善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农村供水管理机构,明确责任和权力,并提供足够的经费和人才支持,推动供水设施的运维和管理。
3. 水资源合理配置:加强对农村水资源的管理和调控,推动农村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确保供水的均衡和可持续性。
4. 提高农民的意识和参与度: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对供水的认识和意识,积极参与农村供水管理和维护,形成共建共治的格局。
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测定分析与研究发布时间:2022-12-20T07:14:10.899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2年15期8月10批次作者:李桂香[导读] 随着农村高速发展,农村生活用水占可很重要地位,李桂香青岛莱西市自来水有限公司,山东青岛 266600摘要:随着农村高速发展,农村生活用水占可很重要地位,以下文章介绍了现阶段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状况,目前各种资源消耗量急剧上升,其中饮用水需求量越来越大,对水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确保各种渠道用水的安全性,在生活环境快速变化的发展中,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安全与农民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要充分认识水质检测的重要性。
关键词: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检测饮用水在维持人类生存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位置,水是维持基本运动的物质,也是维持人体健康状态的重要物质。
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结果表明,50%的疾病是由水污染引起的饮用水水质变化引起的,生活饮用水直接影响人们的生命健康。
由于我国农村地区环境、卫生等方面工作不到位,集中供水规模小,且村民居住场所分散,容易出现饮用水污染状况,饮用水指标不合格。
所以这次的研究主要以农村生活饮用水为对象1 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问题的成因1.1 农村地区饮用水消毒缺乏规范性通过对现阶段农村地区供水设施的分析,可以看出大部分设施不符合既定的标准要求。
同时,农村和城市供水管道铺设技术存在一定差距,饮用水在饮用水在供水和运输过程中容易受到二次污染的影响。
1.2 农村地区环境的影响在农村地区施肥灌溉的影响下,部分农药化肥会渗入土壤和地下水,一定程度上污染了农村饮水。
此外,在一些农村地区,会通过直饮自来水的方式为村民供水。
这种方法虽然可以提高供水效率,但水质缺乏检测和管理,容易出现安全问题。
2水质检测对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安全的重要性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加强,农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从而对生活饮用水水质安全有了更新的认识,是当前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于农村供水问题调研报告根据我们对农村供水问题进行的调研,我们发现农村地区存在着一些供水方面的问题,并且呈现出以下几点特点:首先,农村地区存在着供水不足的问题。
由于农村地区的人口相对较少,供水管网建设相对不足,导致供水难以满足需求,尤其是在旱季时供水更为困难。
其次,农村地区供水设施老化严重。
许多农村地区的水源设施和供水管网都是多年前建设的,已经出现了严重的老化问题,给供水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此外,农村地区存在着水质问题。
一些农村地区的水质较差,存在着水源受污染的情况,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困扰。
最后,我们还发现农村地区在供水管理和运营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些农村地区缺乏专业的水务管理人才,水务设施维护不到位,导致供水运营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首先,应当加大对农村地区供水设施的投入,加强供水管网建设,提升供水能力。
其次,应对农村地区的供水设施进行更新和维护,确保供水设施的正常运行。
此外,应当加强对农村地区水质的监测和治理,确保居民饮用水的安全。
最后,应当加强对农村地区水务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升水务管理的专业化水平。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我们相信可以有效地解决农村地区存在的供水问题,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另外,为了解决农村供水问题,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供水设施建设和改造的资金投入。
政府可以引导、支持和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投资兴建农村供水设施,同时加大对农村供水工程的补贴资金,并采取税收或贷款优惠政策,激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村供水设施建设和运营。
此外,可以采取灵活的供水治理模式,推动政府、企业和社会资本共同参与农村供水治理,通过PPP模式、BOT模式等形式进行合作。
政府可以引入专业的水务公司参与农村供水管理和运营,提高供水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同时加强对农村供水市场的监管,保障农村居民合法获得优质供水服务。
此外,政府可以加强农村供水设施的信息化建设和智能化管理,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监控供水管网的运行状况,及时发现和解决供水设施的故障和漏水问题,提高供水管网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
供水分析报告1. 引言供水分析报告是对供水系统中水质的分析和评估。
本报告将对供水系统中的水质参数进行测试和分析,并通过比较与标准值的差异来评估水质的好坏和供水系统的运行情况。
2. 方法本次供水分析使用了以下方法进行水质测试:•采集水样:从供水系统中采集代表性的水样,确保样品具有代表性。
•测量参数:测量样品中的各项水质参数,包括pH 值、溶解氧、浊度、电导率、余氯、硬度等指标。
•比较标准:将测得的水质参数与国家或行业标准进行对比,评估水质的合格程度。
3. 结果通过对供水系统进行水质分析,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3.1 pH 值pH 值是衡量水的酸碱性的指标。
供水系统的 pH 值在理想范围内,符合国家标准,表明水质的酸碱平衡较好。
3.2 溶解氧溶解氧是衡量水中氧溶解量的指标,也是评估水体富氧程度的重要参数。
供水系统中的溶解氧浓度较低,预示水体缺氧,需要进一步的改善。
3.3 浊度浊度是衡量水中悬浮物质浓度的指标。
供水系统中的浊度接近于标准值,水质相对清洁,但仍需注意悬浮物质的积累和去除。
3.4 电导率电导率是衡量水体导电能力的指标,可以反映水中的总溶解性固体物质含量。
供水系统中的电导率较低,说明水中的溶解性固体物质浓度较低。
3.5 余氯余氯是衡量消毒效果的指标。
供水系统中的余氯浓度合格,达到了国家标准要求,保证了供水系统中的消毒效果。
3.6 硬度硬度是衡量水中钙和镁离子含量的指标。
供水系统中的硬度较高,需要进行进一步处理,以降低硬度值。
4. 结论综合以上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供水系统中的pH 值、余氯和电导率满足标准要求,水质较好。
•供水系统中的溶解氧浓度较低,可能导致水体缺氧的问题,需要采取措施改善。
•供水系统中的浊度接近标准值,水质相对清洁。
•供水系统中的硬度较高,需要进行进一步处理,降低硬度值。
根据供水分析结果,建议采取以下措施改善供水系统的水质:•优化供水系统的通风设备,增加溶解氧的含量。
•定期清洗供水系统中的沉积物,降低浊度值。
农村供水提质调研报告农村供水提质调研报告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供水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为了解决农村供水问题,提高供水质量,本次调研选择了某县农村供水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
二、调研目的和方法1. 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某县农村供水的现状、问题和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促进农村供水质量的提高。
2. 调研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和专家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某县农村供水进行全面调查和分析。
三、调研结果1. 供水问题根据调研结果,某县农村供水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供水不稳定:供水时间不固定,有时出现供水中断或长时间停水的情况。
(2)供水质量差:水质含有较高的铁、锰等重金属离子,对居民的健康造成了一定的风险。
(3)供水设施老化:由于年久失修,供水设施存在漏水、渗水等问题。
2. 问题原因调研发现,某县农村供水问题的主要原因有:(1)供水设施严重老化:供水设施建设年代久远,多数已严重损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用水需求。
(2)管理不规范:供水管理缺乏科学的管理和技术支持,对供水设备的维护和维修不到位。
(3)资金短缺:农村供水设施的建设和维护需要大量资金,但目前的投入相对不足。
四、改进建议基于调研的结果,以下是针对某县农村供水提质的改进建议:1. 加大投入力度:加大财政投入,解决资金短缺问题,为农村供水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提供必要的支持。
2. 实施供水设施的更新和维修:逐步更新老化的供水设施,并加强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确保供水设施的正常运行。
3. 强化供水管理:建立科学的供水管理体制,提高管理能力,严格执行相关管理规定,确保供水设施的有效运行。
4. 加强水质监测和处理:加强农村供水水质监测工作,定期检测水质,及时进行处理,保障供水水质的安全和卫生。
5.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居民的水质意识和节水意识,鼓励居民合理使用水资源,并进行水质相关的健康知识普及。
农村生活饮用水监测结果分析发布时间:2021-12-30T08:06:31.951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32期作者:王森[导读] 目的:分析农村生活饮用水监测结果,为改善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质量提高依据。
方法:将我疾控中心于2017王森广西桂林全州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541500【摘要】目的:分析农村生活饮用水监测结果,为改善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质量提高依据。
方法:将我疾控中心于2017年-2020年检测的121个农村生活饮用水监测点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在枯水期和丰水期采集出厂水和末梢水,其检测资料共 484 份,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 /T5750-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T5749-2006)对余氯、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以及合格率进行检测。
结果:2017年-2020年水质监测合格率为25.83%,合格水样共有125份,合格率呈逐渐上升趋势,且年度合格率存在差异,P<0.05;2017年-2020年农村饮用项目共检出不合格水样为359份,表明农村生活饮用水受到污染,存在经介水传染肠道传染病潜在危害性。
结论:农村饮用水的总体合格率逐年提高,但合格率较低,因此需要加强农村生活饮用水的供水系统建设以及净化消毒工作,并对其进行相应的监督管理,从而为农村生活饮用水安全提供保障。
关键词:农村;生活饮用水;监测结果人类生存离不开水资源,而生活饮用水的卫生状况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造成直接影响,相关调查显示,人类有80%的疾病是与水有关,不良水质容易诱发多种疾病,同时还会严重损害人们的寿命长短[1]。
所以,为了解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并掌握环境污染对农村生活饮用水的影响,本文的研究对象为疾控中心对辖区内农村生活饮用水监测点,共121个,检测时间为2017年-2020年,以此来分析农村生活饮用水监测结果,现报道结果如下:1.资料与方法1.1基础资料将我疾控中心于2017年-2020年检测的121个农村生活饮用水监测点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在枯水期和丰水期采集出厂水和末梢水,其检测资料共 484 份,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2]由县疾控中心公共卫生科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水样采集与保存。
农村供水研究报告农村供水研究报告1. 引言农村供水是指在农村地区提供干净可靠的饮用水和灌溉水的过程。
由于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供水问题一直是困扰农村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分析当前农村供水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2. 农村供水问题分析2.1 水质问题由于农村地区经济条件落后,许多地区的水源污染严重。
水质问题直接影响着居民的健康,导致各种疾病的频发。
农村供水系统对于处理污染水源的能力较弱,需要加强相关技术和设备的投入。
2.2 供水设施不完善由于农村地区经济困难,供水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许多地区没有完善的供水管网,导致供水压力不稳定,供水量不足。
这给居民的生活和农田灌溉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2.3 运维管理不到位农村供水系统的运维管理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由于农村地区人才相对缺乏,供水系统的维护和管理存在困难。
这导致设备容易损坏,维护周期长,运转效率低。
3. 解决方案3.1 建立水源保护系统为了改善农村水质问题,需要建立水源保护系统。
通过加强农田环境管理、限制化肥农药的使用、加强农业废水治理等措施,保护水源,减少水源污染。
3.2 完善供水设施应加大对农村供水设施的投入,完善供水管网,提高供水能力。
同时,还应推广使用节水设施,提高供水效率。
加强定期维护和保养,及时修复和更换设备,确保供水系统的正常运行。
3.3 引进先进技术为了解决运维管理问题,可以引进先进的供水技术。
例如,使用智能监控系统对供水设备进行远程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同时,将农村供水系统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实现供水网络的远程控制和管理。
4. 结语农村供水问题一直是困扰农村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综合推行多项措施,包括建立水源保护系统、完善供水设施以及引进先进技术。
只有通过不断投入和努力,才能提供干净可靠的供水服务,推动农村地区的发展。
农村供水是关系到农村民生的基础设施之一,对农村发展和民生保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农村供水保障工程的绩效情况,我们对该工程进行了绩效评价。
评价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农村供水保障工程的建设规模和进展情况。
根据调研和实地考察情况,整理了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建设的规模和进展情况。
报告中重点描述了工程的覆盖范围、建设进度以及受益农户数量等相关数据。
通过对建设规模和进展情况的分析,客观地评价了工程的整体建设情况和进展速度。
二、农村供水保障工程的水质和供水稳定性情况。
水质安全和供水稳定性是农村供水工程的关键指标之一。
我们对工程供水水质进行了抽样检测和实地调查,评估了水质的安全性和供水的稳定性。
还对工程建设后的村民生活用水情况进行了调研,客观地反映了工程对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影响。
三、农村供水保障工程的管理与运营情况。
工程的管理与运营对于保障工程持续稳定地运行起着重要作用。
我们对工程的管理与运营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重点关注了工程的维护保养情况、运行管理机制以及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等方面。
通过综合评估,客观地分析了工程的管理与运营状况。
四、农村供水保障工程的效益评价。
通过对工程建设后的效益进行综合评价,客观地反映了工程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村居民生活和推动农村社会进步等方面的作用。
还就工程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生态效益等方面进行了客观地评价与分析。
五、农村供水保障工程的存在问题和建议。
在评价报告中,我们客观地总结了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改进建议和管理措施。
我们也就工程长期发展和可持续性提出了相关建议和意见,以期为工程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本次农村供水保障工程绩效评价报告旨在客观全面地评估该工程的建设规模、水质与供水稳定性、管理与运营情况、效益评价以及存在问题与建议等方面的绩效情况。
希望本报告能为相关部门和决策者提供客观的参考和决策依据,推动农村供水保障工程的持续健康发展。
乡村水务现状分析报告范文引言水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资源,而乡村地区的水务现状一直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报告旨在对乡村水务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改善乡村地区的水资源管理和供应状况。
1. 乡村水资源状况乡村地区的水资源主要依赖于天然水源,如河流、湖泊和地下水。
然而,由于气候变化、人口增长和环境污染等原因,乡村地区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一些地区甚至出现了水源枯竭的情况,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和农业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2. 乡村供水设施建设现状乡村地区的供水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水质和供水管网的条件都远远落后于城市地区。
一些地区依然采用传统的手动取水方式,人们需要步行很远的距离到达水源地,而水质却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
同时,乡村地区的供水管网老化严重,漏水率高,造成了许多水资源的浪费。
3. 水质污染问题乡村地区的水质污染问题也较为突出。
由于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的使用过多,使得农田中的农药和化肥残留物通过径流进入河流和湖泊,破坏了水体生态平衡,对当地居民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了威胁。
此外,一些乡村地区还存在着工业废水排放和生活污水处理不够完善的问题,使得水源受到了严重的污染。
4. 乡村水务管理的不足乡村地区水务管理的不足也是乡村水务现状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方面,乡村地区的水资源管理机构和技术力量相对薄弱,缺乏科学合理的水资源管理策略。
另一方面,乡村地区的居民水务意识普遍较低,存在着对水资源的过度消耗和浪费问题,无法形成合理的水资源利用方式。
5. 改善乡村水务的措施针对乡村水务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改善乡村地区的水资源管理和供应状况。
首先,需要加大对乡村供水设施建设的投入,修建更多的供水管道和水池,提高供水设施的覆盖率和供水质量。
其次,要加强对农田的环境保护,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推动有机农业的发展,避免农田产生的污染物进入水源。
再次,需要加强乡村地区的污水处理工作,建设和改建污水处理厂,确保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减少对水体的污染。
农村自来水调研报告(共3篇)农村自来水调研报告根据上级安排及2015年工作计划,xx水利局于今年3月起组织有关人员利用近2个月的时间,对全区农村公共供水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查走访了全区xx个农村社区,为推进全区农村公共供水建设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1、概况此次调查的农村社区有xx个,涉及全区xx个街道办事处,总户数xx户,总人口xx人。
目前,农村社区公共供水工程基本建成于xx世纪xx年代后,其中有xx个社区由自来水公司进行供水(xx自来水公司供水xx个,xx自来水公司x供水xx个),xx个社区实行单村供水。
此次调查的重点是实行单村供水的农村社区。
2、水源、水量单村供水社区中,供水水源以地下水为主,取水方式主要是大口井、机井,其中大口井xx眼、机井xx眼,基本能够满足社区供水需求。
3、水质根据xx年底的水质普查结果,在已经进行检测的xx个单村供水社区中有xx个社区供水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15》的要求,xx个社区由于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水质不达标,已检单村供水社区水质达标率xx%,另有xx个社区未检。
水质不达标主要表现为硝酸盐氮超标,硝酸盐氮超标社区共有xx个社区不达标,另xx个社区水质混浊,xx个社区氟和硝酸盐氮同时超标。
4、水价由自来水公司进行供水xx个社区,其中区自来水公司供水xx个、xx供水有限公司供水2个,按照城区自来水供水价格收取水费,而实行单村供水的xx个社区,全部不收取水费,供水费用由社区负担。
5、供水时间xx个农村社区中,实行全天供水的有xx个社区,实行定时供水的xx个社区。
其中区自来水公司和龙泉供水有限公司供水的xx个社区,全部实行全天供水。
xx个实行单村供水的农村社区中,有xx个社区被列入xx年至xx-x年全区旧村改造计划。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一)社区饮水安全难以保障。
一是部分供水水源易受污染,影响供水水质,主要集中在平原地带,水源距离农田近,农药、化肥污染水源水质。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检测结果分析(精选5篇)第一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检测结果分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检测结果分析总结分析2008-2009年重庆市北碚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检测结果,为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方法对2008、2009年168份水样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2008-2009年重庆市北碚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检测,共检测168件水样,合格48件,合格率28.57%;2009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检测合格率高于2008年(X2=9.81,P<0.05);丰水期检测结果好于枯水期检测结果(X2=11.67,P<0.05);检测不合格指标中,占前5位的是微生物指标居多。
结论北碚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质量2009年较2008年有大幅提高,但总体合格率仍然很低。
为了解重庆市北碚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及改进情况,分别在2008、2009年的5月和7月对该区84个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处采集水样,共采集168件水样进行水质卫生学监测检验,现将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重庆市北碚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84处,分别在枯水期和丰水期即5月和7月采集水样,2年共采集168件水样,其中2008年120件(枯水期60件,丰水期60件),2009年48件(枯水期24件,丰水期24件)。
1.2 方法采样、检测方法按照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5750.1~5750.13-2006[1]中相关项目检测标准方法执行,检测结果依据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2]进行评价。
测得的各项指标全部符合标准的判定为合格,一份检测报告中有一个指标不符合标准的判定为不合格。
1.3 检测项目感官指标4项:色度、浑浊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一般化学指标9项:PH值、铁、锰、氯化物、硫酸盐、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耗氧量、氨氮;毒理学指标3项:砷、氟化物、硝酸盐;微生物指标3项: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消毒剂指标1项:游离余氯或二氧化氯,共计20项。
乡村水井水质调查报告一、背景介绍乡村水井是农村地区的主要水源之一,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人口增长的加剧,乡村水井的水质安全问题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进行了一项乡村水井水质调查。
二、调查方法和样本选择我们选择了某农村地区的10个水井进行了水质调查。
调查方法包括实地取水样本,采用国家标准方法进行水质分析。
三、水质调查结果1. pH值通过测试,我们发现所有水井的pH值均在6.5-8.5的正常范围内,说明水井的酸碱性基本正常。
2. 氨氮含量考察氨氮含量可以了解水质中是否含有过多的有机污染物和农药残留。
调查结果显示,7个水井的氨氮含量低于0.5mg/L,符合国家标准;而另外3个水井的氨氮含量超过了标准限值,分别为0.7mg/L,0.8mg/L和1.0mg/L。
这说明部分水井的水质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问题。
3. 总硬度通过测定水中的总硬度可以了解水质中所含无机盐的类型和含量。
调查结果显示,所调查的10个水井中,有4个水井的总硬度超过了250mg/L的标准限值,分别为260mg/L,270mg/L,280mg/L和300mg/L。
另外6个水井的总硬度都在标准范围内。
这些结果表明,部分水井的水质存在一定程度的硬度过高问题。
4. 主要离子含量对水质中的主要离子含量进行分析可以了解水井的咸淡程度和水质的稳定性。
调查结果显示,所有水井的钠、钾、钙、镁、氯盐等主要离子含量均在国家标准范围内,符合安全要求。
5. 细菌含量细菌含量是评价水井水质安全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测定水样中的大肠杆菌和总大肠菌群的含量,可以判断水井是否受到细菌污染。
调查结果显示,10个水井中有2个水井的细菌含量超过了国家标准,分别为10 CFU/100mL和15 CFU/100mL,这表明这两个水井的水质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细菌污染。
四、可能的污染原因通过对水质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初步判断乡村水井水质问题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1. 农业污染:农业活动中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可能导致地下水的污染。
农村供水排查情况汇报一、调查目的。
为了解农村供水情况,保障农村居民饮水安全,特对农村供水情况进行排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
二、调查范围。
本次排查主要涵盖了XX县XX镇及周边农村地区的供水情况,包括自来水管网、水质检测、供水设施维护等方面。
三、调查内容。
1. 自来水管网。
通过实地调查及相关资料查询,了解了农村自来水管网的覆盖范围、管道材质、年限及维护情况。
发现部分地区管网老化严重,存在漏水、渗漏等问题。
2. 水质检测。
对农村自来水源进行了水质检测,主要检测了水中重金属、细菌、有机物等指标。
结果显示部分地区自来水水质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需要加强治理和改善。
3. 供水设施维护。
对农村供水设施进行了维护情况的排查,包括水泵、水箱、输水管道等设施的运行状态及维护情况。
发现部分地区存在设施老化、维护不及时等问题。
四、存在问题。
1. 自来水管网老化严重,存在漏水、渗漏等问题,需要加强维护和更新改造。
2. 部分地区自来水水质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需要加强治理和改善水质。
3. 部分地区供水设施老化严重,维护不及时,存在安全隐患,需要加强设施维护和更新。
五、解决措施。
1. 加强自来水管网的维护和更新改造,及时修复漏水、渗漏等问题,确保管网畅通。
2. 加强对自来水水质的监测和治理,采取有效措施改善水质,确保居民饮水安全。
3. 加强供水设施的维护和更新,及时修复老化设施,消除安全隐患,保障供水设施正常运行。
六、总结。
通过本次排查,发现了农村供水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下一步将按照解决措施,加强对农村供水情况的改善和管理,确保农村居民饮水安全。
以上为农村供水排查情况的汇报内容,希望相关部门能够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保障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
用水量逐时变化系数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设计步骤1、资料分析2、用水量分析及用水量计算3、输水管、配水管网的布置和定线4、沿线流量、节点流量和管段设计流量计算5、据经济流速并考虑消防、事故的要求确定各管段管径6、环状网平差计算7、确定控制点、计算控制点到二级泵站的水头损失。
确定二级泵站的杨程和流量8、消防时核算,若与最高时不同,说明核算后应采取的技术设施二、编写设计说明设计说明书应该根据设计步骤按顺序编写,涉及计算依据和计算结果要叙述清楚,前后符号要统一,并附草图和列表计算成果包括水量计算、沿线流量、节点流量和各管段流量的计算,选定控制点管网平差计算水泵杨程和流量的确定,并绘制水压线图以评定设计质量。
三、绘图1、给水管网设计总平面图比例1:5000 内容:水厂的位置、水塔的位置及消火栓的确定,输水管和配水管网的布局及管长、管径2、给水管网节点详图:在官网总图上确定阀门、消火栓、排水阀等主要附件的位置,然后选定节点上的管配件3、一条给水管的纵断面图管径、管材、埋深、坡度管长、阀门井给水管道工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某市给水管道工程二、原始资料:(一)地形与城市概况:某事位于山东省境内,地势北高南低,市区北部有一铁路,该市的工业状况主要以轻工业为主,在整个市区的南侧有一河流有西向东经过,河水的水量较为充沛,流速较高。
城市概况如下:1、比例为1:5000的某市平面图一张,图上有间隔1m的等高线,城市区域的划分如图所示。
2、市区人口30000.其他资料参见该市总平面图。
(二)水文及水文地质资料该市南侧有一条由西向东的河流,水量充沛,流速较快,水体的最高水位为58.50米,最低水位为51.00米,常水位为54.00米,土壤情况为土质较好的干燥土壤,地基承载力为15——25吨/平方米;地震等级:七度区,地下水位为低下1.5米。
(三)气象资料风向见某市风向玫瑰图,年平均气温12.6度,最高气温为41.6度,最低温为-16度,最大冻土深度为0.48米,年平均降雨量为620.4毫米,年最大降雨量为1004.7毫米,年最小降雨量为395.3毫米,雨量集中在6~8月份,占全年降雨量的67.4%。
贵州省镇宁县农村供水时变化系数测定分析
潘胜
贵州省镇宁县水利局
【摘要】贵州地貌属于中国西南部高原喀斯特山地,自然村寨相距较远,多采用较小的独立供水系统。
在自然村寨独立供水系统设计中,如何合理确定用水量时变化系数K h,直接关系到供水系统工程规模、布局和造价。
本文结合饮水安全工程的实施,选取了贵州省镇宁县三个最具代表性的自然村寨,并对三个村寨独立供水系统进行了现场实测和理论分析,测算出较合理的农村独立供水日变化系数K h。
【关键词】农村供水;日变化系数;测定
1.前言
随着农村经济的日益发展,国家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力度加大。
受贵州山区的特殊地理条件影响,每个自然村相距较远,其供水方式多为300-1500人的独立供水系统。
在供水系统设计中,时变化系数K h成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给水系统设计的一个重要参数,是影响一个村寨独立给水系统中的输水管网、水泵及各种给水构筑物大小、配水管网的规模和造价主要参数,同时也是进行给水系统优化的重要依据。
本文通过实测分析贵州省镇宁县丁旗镇马寨村、云盘村及大山镇龙井村供水的时变化系数,提出时变化系数取值参考数据,对供水系统的工程设计和运行调度有较重要的参考意义。
2.对选定标本的实测分析
2.1实测方法及测定结果
本文选择了贵州省镇宁县供水情况与用水类型基本相同,供水规模有一定梯度,用水普及率都接近1OO%的最具代表性的三个村作为实测标本,并分别对三个村进行了用水量遂时测定。
实测基本情况如下:丁旗镇马寨村:供水能力100m3/d,干管总长0.8km,用水人口950人,高位水池供水,无工业用水,正常运行2年。
丁旗镇云盘村:供水能力60m3/d,干管总长0.75km,用水人口630人,高位水池供水,无工业用水,正常运行2年。
大山镇龙井村:供水能力50m3/d,干管总长0.95km,用水人口480人,高位水池供水,无工业用水,正常运行6年。
三个村寨在高位水池出口处都安装有计量水表,测定时在水表上方安装定时自动拍照相机,设制为每小时拍照一次,收回相机数据后整理计算,成果如下表。
2.2时变化系数分析
无论是生活用水还是生产用水,用水量都是经常变化的。
生活用水随着生活习惯和气候而变化,夏季比冬季用水多。
在设计规定的年限内,用水最多一日的用水量,叫做最高日用水量,一般用以确定给水系统中各类设施的规模。
在最高日内,每小时的用水量也是变化的,变化幅度和居民数、房屋设备类型、劳动人员工作时间和班次等有关。
最高一小时用水量与平均时用水量的比值,叫做时变化系数K h。
规范中大中城市的用水比较均匀,K h值较小取1.2-2.0;小城镇的用水变化较大2.0-3.0,自然村寨的用水变化较大3.0-6.0。
且随用水规模的减小、用水类型越单一,K h取值越大。
从测定各村寨数据可知,最高用水发生的时间有些差别,但基本都位于早、中、晚3个用水高峰内。
另从丁旗镇马寨村3天测定结果分析,最高用水时分别发生在12一13时、18—19时和7—8对,但三段用水量变幅较大且每日变化趋势近似,由此说明,村寨用水量的逐时变化具有随机性,但也与该村的生活劳作方式呈现一定统计规律。
所测定的3个集镇用水量时变化系数值在5.6—7.33之间,高于规范村寨的3.0-6.0。
系数值变动分析说明,用水时变化系数与给水系统规模有密切关系。
丁旗镇云盘村和大山镇龙井村的用水情况高于规范6.0,受应供水规模过小及用水类型太单一影响所致。
3.结论
从总体上看,小村寨供水的时变化系数K h目前仍维持在较高水平,对供水节能与生产调度不利。
在供水性质结构中,居民生活用水量比重很高几乎是100%生活用水,增加了供水的不均匀性,使时变化系数K h很高。
本文通过实测调查分析,可以得出结论,村寨过小导致用水人口小于500人,且供水点高差又较大的独立供水系统,建议时变化系数K h值采用6.5—7.5;村寨用水人口在500—1000人的独立供水系统,则建议时变化系数K h值可采用5.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