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源阳光空气水空气篇
- 格式:docx
- 大小:17.22 KB
- 文档页数:3
植物生长六要素哎,说起这植物生长啊,就像是咱们养孩子一样,得细心照料,还得讲究个门道。
植物生长六要素,那可是缺一不可,咱们就来聊聊这六样宝贝。
首先啊,得有水。
水是生命之源,对植物来说,那就是它们的饮料。
想象一下,你渴得嗓子冒烟的时候,来一杯清凉的水,那感觉多爽!植物也一样,没水就蔫了,叶子黄了,花也不开了。
所以,浇水得勤快,但也不能过量,得恰到好处,才能让它们喝得舒舒服服的。
再来说说阳光,那就是植物的“充电宝”。
想象一下,你手机没电了,是不是得找个充电器插上?植物也一样,它们得靠阳光来充电,进行光合作用,产生能量。
要是整天阴沉沉的,植物就蔫头耷脑的,没精打采。
所以,得给它们找个阳光充足的地方,让它们好好晒晒太阳。
接着是空气,这个咱们都懂,人得呼吸,植物也得“喘气”。
不过植物喘气跟咱们不一样,它们吸进二氧化碳,呼出氧气,还是咱们的大功臣呢!所以,别老把它们关在密闭的空间里,得让它们呼吸点新鲜空气。
然后是温度,这个得根据植物的脾气来。
有的植物喜欢温暖如春的环境,有的却偏爱凉爽湿润。
就像咱们人一样,有的人喜欢夏天穿短袖,有的人却得穿长袖。
所以,得根据植物的喜好来调节温度,让它们住得舒舒服服的。
土壤也是关键。
好的土壤就像是植物的床,得松软、透气、有营养。
要是土壤硬邦邦的,植物根都扎不下去;要是没营养,植物也长不壮实。
所以,得给它们换上好土,让它们有个好的生长环境。
最后就是养分了。
这就像是咱们吃饭一样,得营养均衡才能长得好。
植物也一样需要各种养分来滋养自己。
有时候得给它们施点肥就像咱们吃补品一样让它们更有劲儿地生长。
总之啊这植物生长六要素缺一不可得细心照料才能让它们茁壮成长开出美丽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
生命之源:阳光、空气、水——空气篇(1)北京协和医院徐南图人在几个礼拜内不用饭或5天不喝水尚能维持生命,但5分钟不呼吸空气,便会因窒息而死亡。
地球通过成千上万年的演变最后才形成现今适应人类的生存条件的空气。
无疑,空气是人类的又一个生命之源和健康基石。
空气的组成地球周围包围着一层厚厚的“被子”——空气,也叫大气层,人类就居住在这大气层的底部。
空气主要由氮气(78%)和氧(21%)组成,另外还含占总量不到1%的极少量二氧化碳(0.03%)和惰性气体(氦、氖、氩、氪、氙、氡气等)、氢气、氮化物、臭氧和必然数量的水蒸气和各类尘埃杂质。
据科学家估算,整个地球周围1000千米有5000多亿吨重的空气。
在地球引力作用下,90%的空气集中在近地面的16公里范围内。
接近地面的空气为对流层、远离地面20千米以上别离为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散逸层,再上面就是星际太空。
空气中的氧气不断地被人类在内的动物界吸入体内被利用,然后转化为二氧化碳呼出体外。
自然界植物白天在光合作用进程吸入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在夜间则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形成空气内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动态稳定。
空气内除氧气和氮气成份较为稳定外,空气内的其他细微成份方面随时间和环境的不同而发生极大的转变。
氧气离地面(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含氧量相应减少。
海拔0度的大气压力是760毫米汞柱,随着海拔增高,大气压相应下降。
虽然不同的海拔中水平的空气中各类成份的比例不变,但氧含量随大气压力下降而急遽减少。
据估量海拔每增高1000米,空气中含氧量约减少10%。
海拔3000米高原空气中氧含量约减少30%,海拔5000 米左右, 空气中的氧含量只有海平面的60%左右。
氧气溶解在血液内形成的压力叫做血氧分压。
正常人动脉血氧分压95~100毫米汞柱,静脉血氧分压35~40毫米汞柱。
在海拔2000米时,动脉血氧分压降低20%左右,呈轻度缺氧状态;3000米时,降低40%,呈中度缺氧状态;5000米时,降低50%以上,呈严重缺氧状态。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4.空气也是生命之源一、预期学习结果1.意识到空气对生命的意义,总识到保护空气清新的重要性。
2.能够用测理降尘的方法考察当地空气污染的情况。
3.了解空气污染的含义、原因、危害及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
4.关心空气环境,并能提出保护空气的建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我们怎样为净化空气作贡献。
难点:调查居室空气污染的原因。
三、教材简析空气与水、阳光一样,是维系人类生存的一个重要物质条件。
由于空气看不见,它的污染容易被人忽视。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及人类追求更多的财富和更舒适的生活,使空气的污染日益严重,保护空气、防治空气污染,已成为人类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每一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过去学习水的单元和前面学习空气知识的基础上,本课引导学生认识空气的污染,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
本课主要教学内容有四个部分:一认识生命离不开空气。
课文列举了四个例子说明人和动植物离不开空气,并以此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在空气与生命的关系中,课文没有涉及到生物需要空气的生理机制,而是从学生的实际感受和生活经验以及对空气成分的认识入手。
课文首先通过亲身体验憋气活动,帮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空气是生命之源的重要含义,激起他们关注空气环境和学习本课的积极性。
其余三幅图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内容,既联系了已学的空气成分知识,又可借此拓展学生的思路,列举出更多的生命离不开空气的例子。
二了解空气污染的原因和危害。
课文通过出示冒出滚滚浓烟的烟囱和青山绿水的两幅空气环境对比图,指导学生联系所学的有关空气知识和生活中的经历感受,认识什么是洁净的对人有益的空气,什么是空气的污染以及空气污染的危害,引起学生对空气质量的关注,并启发学生从人类活动的角度来认识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第三调查我们周围空气的质量。
这部分内容由两项活动组成:1.把涂有凡士林的镜子放在不同的地方,观察什么地方的灰尘最多,并探究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个地方的灰尘最多。
生命之源:阳光、空气、水——空气篇(1)北京协和医院徐南图人在几个星期内不吃饭或5天不喝水尚能维持生命,但5分钟不呼吸空气,便会因窒息而死亡。
地球经过成千上万年的演变最后才形成当今适应人类的生存条件的空气。
无疑,空气是人类的又一个生命之源和健康基石。
空气的组成地球周围包围着一层厚厚的“被子”——空气,也叫大气层,人类就居住在这大气层的底部。
空气主要由氮气(78%)和氧(21%)组成,此外还含占总量不到1%的极少量二氧化碳(0.03%)和惰性气体(氦、氖、氩、氪、氙、氡气等)、氢气、氮化物、臭氧以及一定数量的水蒸气和各种尘埃杂质。
据科学家估算,整个地球周围1000公里有5000多亿吨重的空气。
在地球引力作用下,90%的空气集中在近地面的16公里范围内。
接近地面的空气为对流层、远离地面20公里以上分别为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散逸层,再上面就是星际太空。
空气中的氧气不断地被人类在内的动物界吸入体内被利用,然后转化为二氧化碳呼出体外。
自然界植物白天在光合作用过程吸入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在夜间则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形成空气内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动态稳定。
空气内除氧气和氮气成分较为稳定外,空气内的其他细微成分方面随时间和环境的不同而发生极大的变化。
氧气离地面(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含氧量相应减少。
海拔0度的大气压力是760毫米汞柱,随着海拔增高,大气压相应下降。
尽管不同的海拔中水平的空气中各种成分的比例不变,但氧含量随大气压力下降而急遽减少。
据估计海拔每增高1000米,空气中含氧量约减少10%。
海拔3000米高原空气中氧含量约减少30%,海拔5000 米左右, 空气中的氧含量只有海平面的60%左右。
氧气溶解在血液内形成的压力叫做血氧分压。
正常人动脉血氧分压95~100毫米汞柱,静脉血氧分压35~40毫米汞柱。
在海拔2000米时,动脉血氧分压降低20%左右,呈轻度缺氧状态;3000米时,降低40%,呈中度缺氧状态;5000米时,降低50%以上,呈严重缺氧状态。
................................................阳光,空气,水与人类Sunlight, air, water and human 目录............................................................................................. (11)111特征阳光:阳光是太阳上的核反应"燃烧"发出的光,经很长的距离射向地球,再经大气层过滤后到地面,它的可见光谱段能量分布均匀,所以是白光。
空气:空气不是地球的特产,在行星上均有空气的分布,只是在太阳系形成时其他行星上的氧气被太阳风给吹走了,只留下了几种空气,地球上的空气因有臭氧的保护没被吹走。
水:水是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在人体内大约占重的60‰~70‰营养物质和含氮物质都要溶解在水中才能运送到身体的相应部位。
人类:人是自然(多维度生物圈)的本我存在;人是超越万物的灵长;人能在生物圈获得两个层次的和谐幸福,即初级追求真、善、美所获得的和谐幸福;阳光和人的关系 2空气和人的关系4 万物生长靠太阳”,确实太阳对我们这些以太阳系的一颗行星-地球为家的人类来说是太重要了,太熟悉了,太亲切了。
人类生存需要空气,没有空气动物植物不能存活,会导致生物链破坏。
即使有人类侥幸存活,没有食物是万万不能的。
空气传播种子,帮助植物繁殖,空气要传播声音,如果没有空气,人们只能靠对讲机通话。
可见空气的重要性!...................................................................................................................水和人类的关系6 水是生命之源,是全球生态系统中最关键的环节,如果人类不能有效管理水资源,不能保证饮水的安全,那么遭殃的将是人类自身。
阳光空气水----生命的源泉-作文阳光空气水----生命的源泉 -作文阳光、空气、水----生命的源泉今天,妈妈给我买了一盆蟹爪兰.只见它那粉红的花苞,躲在嫩绿的叶子间,如同一个个害羞的小姑娘,可爱极了!我将它捧在手里,左瞧右瞧,爱不释手!我想起科学课时,老师说过,植物离不开阳光、空气、水.我想要是这盆蟹爪兰离开了阳光、空气、水,它还能有今天的艳丽多姿吗?大家都知道阳光是万物繁殖孳生的根本,没有了阳光植物就不会光合作用,一种植物不能光合作用就不会繁殖生长,而是死亡.若植物没有了空气,它就无法呼吸,更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就会像人窒息死亡一样.水也是必不可少的,要是植物没有了水,它就会随着水份的丧失而慢慢死亡.这种种不变的说法都促使我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实验大致分为三大组:第一组:拿两盆相同的花,一盆每天接受充分的阳光编号为(a),另一盆放在一个阴暗的角落里编号为(b).第二组:拿两盆相同的花,一盆放置在通风宽敞的客厅里(a),而另一盆放在一个密封的塑料袋子里面(b).第三组:拿两盆相同的花,一盆每天加适量的水(a),另一盆每天加少量的水(b).好了,一切就绪,就让我们耐心地等待等待吧!一天过去了,我去看看我的花.惊奇得发现:第一组的.(a)盆,毫发未损的样子,在阳光中翩翩起舞.而(b)盆就不一样了,只见花而都垂着头,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再看看第二组的(a)盆也是一副精神饱满的样子,而(b)盆呢?哎,它已经死了!我又抱着一丝希望去瞧了瞧第三组,结果另我大失所望:(a)盆的花如同一个少女亭亭玉立,美丽极了,可(b)盆就截然不同了,它已经枯萎了,样子就像一个满脸皱纹的老太婆,丑陋又肮脏!经过一天的实验观察我发现:一、二、三组(a)盆的花都安然无恙,而(b)盆的花却都已经枯萎了,第二组的(b)盆甚至已经死了呢!我看第三组的(b)盆和第一组的(b)盆,也快差不多了吧!又一天的时间过去了,结果和我预料的一模一样.这种种例子和说法都在声明:植物繁殖生长离不开:阳光、空气、水.是呀!阳光、空气、水好比我们需要汲取的营养一样重要,倘若我们没有了营养,我们的肌肉功能、肺功能等等一些功能都会衰竭,而我们将会随着功能的丧失而死亡.而植物也是一样的呀!它们若没有了阳光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没有了空气就无法呼吸,没有了水份就会枯萎.这一切都说明了植物繁殖生长都离不开:阳光、空气、水!。
空气中的氧跟你没关系?内源氧才是你的生命之源众所周知,人类靠呼吸维持生命,呼吸能产生能量。
不论是内呼吸还是外呼吸,血液中的氧都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
万物无法在无氧的环境里生存,认识氧的重要性得从认识氧开始,继而认识氧化、抗氧化、还原、自由基...这些都和氧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阳光、空气、水”是生命的三大要素,几乎人人耳熟能详。
其中的空气,其实就是人需要利用的,跟生命息息相关的“氧气”。
除了极少数的厌氧细菌,几乎没有一种生物,可以在无氧的环境中生存。
那氧又是什么东西呢?又是怎么来的呢?氧,虽然大家都很熟悉,但是,要具体说出个所以然,又好像不是那么容易。
根据科学家的研究,地球原始的大气中并没有氧,而只有甲烷、氨等气体。
后来大气层氧气的出现源于两种作用:“水的光解”和“光合作用”,因为有了这两种过程,地球的大气层才慢慢出现氧气。
什么是内源氧?所谓内源氧,是指人体通过呼吸进行气体交换的时候,进入到细胞内部的氧气,内源氧才是细胞作用时直接参与的氧,并非通常情况下所指的氧气。
细胞外的氧气不参与人体器官的运作,而是直接被排除体外,就像自然界的氧气一样,是属于自然界的,不属于你的身体。
内源氧才是你生命运动所必须的氧任何器官都需要内源氧。
内源氧在身体内最大的目的就是氧化分解“葡萄糖和其他可产生能量的燃料”,这些燃料被分解后,会产生三磷酸腺苷(ATP),它是身体可利用的能量,也是身体器官、细胞在执行各类功能、活动所必须的。
各个器官对缺氧的敏感度不同,在不同的生理活动下对氧的需求量也不同。
例如,运动时肌肉的供血量及内源氧的需要量会大幅提升达75%,十分激烈的运动甚至可以高达80%以上,这个时候脑部及其他内脏器官的血液及内源氧的相对需求就会下降,这也就是为什么在跑步运动时,脑部会出现一片空白与宁静,对常常用脑、焦虑的人是一个远离压力、舒缓压力的好方法。
通常情况下内源氧分布在各个器官的含量依次如下:脑、心、肺、肝、肾、肌肉、皮肤。
第五章水是生命之源水是地球上散布最普遍的一种物质,它存在于大气和地壳中,并为动植物生命体的重要组成部份。
水是人类维系生命的营养素,它与阳光、空气一样是生命系统的三大要素。
在国际上,水已成为世界性的紧缺物资。
有人断言,若是石油是20世纪国际争端的因素,那么,水将是21世纪引发战争的引火线。
水是生命存在和进展的必要条件自然界原始生命起源于水环境当中。
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及甲烷、氨、氮、氢、二氧化碳等在宇宙射线、紫外线、闪电等高能作用下可合成一系列的有机化合物,这些有机物通过雨水作用,经地表径流,汇入原始海洋,使海洋不仅集聚了大量无机盐类,还含有大量的形形色色的有机化合物,如氨基酸、核苷酸等。
它们经太长期的缩合作用或聚合作用等化学进化进程,从有机小分子合成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类脂、多糖等。
生物大分子在单独存在的情形下不可能表现诞生命现象,只有当它们在水溶液中相互作历时可聚集形成蛋白质、核酸等多分子体系,才能初步显示出某些生命现象,这种多分子体系确实是原始生命的萌芽,再通过不断进化,这些多分子体系慢慢从原始海洋中分离出来,形成一个独立的体系,进行最原始的新陈代谢作用和繁衍进程,即演变成原始生命。
非细胞形态的生命不断演变,进展为细胞形态的生命,再由单细胞生物慢慢演化为多细胞生物,直至进展为种类繁多的动植物。
可见,水是自然界生命起源的必要条件之一。
生命进程中也一样离不开水。
任何生物体大部份是由水组成的,植物体内平均含水量为70%,鱼体内水分为70%一80%,水母躯体中水分可达95%,人体平均含水量为50%一60%,其中血液里含水量在90%以上,就连骨头里也含有20%的水分。
水在生物体内不是静止的,水是生物体新陈代谢的一种介质,它把生物体的营养进程和新陈代谢进程联系起来,从而维持生物内物质及能量的转化进程。
例如植物的光合作用也是在水直接参与下进行的,既制造维持生命所必需的糖类等各类营养物,又为生命提供必要的氧化剂——游离氧。
阳光空气水----生命的源泉_800字今天,妈妈给我买了一盆蟹爪兰。
只见它那粉红的花苞,躲在嫩绿的叶子间,如同一个个害羞的小姑娘,可爱极了!我将它捧在手里,左瞧右瞧,爱不释手!我想起科学课时,老师说过,植物离不开阳光、空气、水。
我想要是这盆蟹爪兰离开了阳光、空气、水,它还能有今天的艳丽多姿吗?大家都知道阳光是万物繁殖孳生的根本,没有了阳光植物就不会光合作用,一种植物不能光合作用就不会繁殖生长,而是死亡。
若植物没有了空气,它就无法呼吸,更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就会像人窒息死亡一样。
水也是必不可少的,要是植物没有了水,它就会随着水份的丧失而慢慢死亡。
这种种不变的说法都促使我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
实验大致分为三大组:第一组:拿两盆相同的花,一盆每天接受充分的阳光编号为(a),另一盆放在一个阴暗的角落里编号为(b)。
第二组:拿两盆相同的花,一盆放置在通风宽敞的客厅里(a),而另一盆放在一个密封的塑料袋子里面(b)。
第三组:拿两盆相同的花,一盆每天加适量的水(a),另一盆每天加少量的水(b)。
好了,一切就绪,就让我们耐心地等待等待吧!一天过去了,我去看看我的花。
惊奇得发现:第一组的(a)盆,毫发未损的样子,在阳光中翩翩起舞。
而(b)盆就不一样了,只见花而都垂着头,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
再看看第二组的(a)盆也是一副精神饱满的样子,而(b)盆呢?哎,它已经死了!我又抱着一丝希望去瞧了瞧第三组,结果另我大失所望:(a)盆的花如同一个少女亭亭玉立,美丽极了,可(b)盆就截然不同了,它已经枯萎了,样子就像一个满脸皱纹的老太婆,丑陋又肮脏!经过一天的实验观察我发现:一、二、三组(a)盆的花都安然无恙,而(b)盆的花却都已经枯萎了,第二组的(b)盆甚至已。
《空气也是生命之源》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空气与水、阳光一样,是维系人类生存的一个重要物质条件。
由于空气看不见,它的污染容易被人忽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及人类追求更多的财富和更舒适的生活,使空气的污染日益严重,保护空气、防止空气污染,已成为人类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每一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本课是在过去学习水的单元和前面学习空气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主要引导学生认识空气的污染,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
本课是综合课型,这节课可分为四部分内容来进行授课,第一部分通过探究空气也是“生命之源”的活动,调动学生的兴趣,知道空气也是生命之源;第二部分通过收集空气活动,寻找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做出判断;第三部分通过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活动,培养学生会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作实验记录,了解人类活动对大气层产生的不良影响;第四部分“我们能为净化空气做些什么?”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养成关心人类生存的生活环境,能为保护空气积极行动的良好习惯。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有一些生活经验,他们已经知道一些关于空气及空气污染、危害方面的知识。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在我们生存的地球上人和动植物都离不开空气,以此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激起他们关注空气环境和学习本课的积极性。
学习目标1.意识到空气对生命的意义,意识到保护空气清新的重要性。
2.能够用测量降尘的方法考察当地空气污染的情况。
3.了解空气污染的含义、原因、危害及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
4.关心空气环境,并能提出保护空气的建议。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我们怎样为净化空气作贡献。
难点:调查居室空气污染的原因。
评价任务1.知道空气的重要性。
2.认识空气污染的危害及其防治方法。
教学准备课前准备:收集空气污染给人类、动植物造成的灾害资料、人们保护空气所采取的措施。
课前调查:将三面镜面涂有凡士林小玻璃镜分别置于阳台外、卧室、客厅中,几天后,看哪个地方污染最严重。
生命之源教案《空气也是生命之源》生物教案《空气也是生命之源》教学设计《空气也是生命之源》教学设计教材分析:1、本课是苏版小学《科学》第四册第1单元第4课“空气也是生命之源”这一课主要引导学生运用对空气已有的知识,探究空气也是生命之源,了解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危害及其防治。
使学生知道空气对生命的意义,意识到保护空气的重要性。
2、本课是综合课型,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通过探究空气也是“生命之源”的活动,调动学生的兴趣,知道空气也是生命之源;第二部分通过收集空气活动,寻找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做出判断;第三部分通过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活动,培养学生会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作实验记录。
了解人类活动对大气层产生的不良影响;第四部分——“我们能为净化空气做些什么?”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养成关心人类生存的生活环境,能为保护空气积极行动的良好习惯。
学生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有一些生活经验,他们已经知道一些关于空气及空气污染、危害方面的知识。
教学理念:根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通过对“空气也是生命之源”的探究,了解空气污染的原因、危害及其防治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在科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会做简单的观察实验,逐渐养成关心人类生存的生活环境,积极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运用对空气的已有了解,通过观察、实验,对空气的污染、危害作出合理的判断。
知识与技能:1、知道空气也是生命之源;2、了解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危害及其防治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心人类生存的生活环境,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给空气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能为保护空气积极行动。
教学准备:有关科学素材、记录表。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让学生进入实验室之前深吸一口气,进入实验室后再吸一口气,对比一下,有什么不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二、探究空气也是生命之源。
1.我们已经研究了空气的各种性质,那么空气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呢?学生说。
生命之源:阳光、空气、水
——空气篇(4)
北京协和医院徐南图
污染空气对于人体的危害
我们周围的空气里充满了看不见的固体、液体和气体等不同形态的物质,日常当阳光从门窗缝隙射入室内时,我们会看到空气内漂浮着大量的微粒,当某些有害物质在空气中异常增加时就构成空气污染。
“空气污染已成为全世界城市居民生活中一个无法逃避的现实。
”工业文明和城市发展,在为人类创造巨大财富的同时,也把数十亿吨计的废气和废物排入大气之中,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圈却成了空中垃圾库和毒气库。
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和污染物达到一定浓度时,就会对人类以及森林、河流、海洋、动植物、各种物体和环境带来巨大灾难。
大气污染物主要通过人体表面接触后受到的伤害,因食用含有大气污染物的食物和水引起中毒以及吸入污染的空气后诱发种种疾病。
人为的空气污染主要是由生产性污染、交通运输污染和生活污染造成的。
1952年12月5日至9日。
在英国伦敦发生一起空气污染事件,一月内死亡人数达4703人,是因呼吸道受二氧化硫等严重刺激的恶果。
空气污染不仅使人心神不快,而且会引起诸如慢性气管炎、慢性咽炎、鼻炎,支气管哮喘、尘肺、肺癌、心肌梗塞、胃癌等疾病。
近年来,世界各大城市居民中气管炎、肺癌等呼吸道发病率上升,病情亦日趋严重,可能与世界范围内空气污染日趋严重有直接关系。
积极利用空气的保健作用
生命离不开呼吸。
据调查,90%以上的成年人卻未必呼吸得正確,更不會有意识地调节呼吸。
肺泡壁面积約有70平方米。
很多人因為呼吸太短促,使空氣不能深入肺叶下端和肺尖部,导致换气量小。
大多數人一生中只使用了肺的1/3功能,未能充分有效开发利用肺功能的潜力。
长时间坐办公室,缺少运动,以胸式呼吸为主的人,往往因换气量小的短浅呼吸而可能引起大脑相对缺氧或及二氧化碳未能充分排出体外,从而容易引起头晕、疲劳,诱发或加重多种疾病。
怎样正确呼吸、有效利用氧气是自我保健的重要一环。
自古以来,养生方面重视运用呼吸,增强体质。
譬如以气功为代表的养生法,所有流派的气功的基本要领是在安静、空气新
清洁、温度适中的场所实行三调,即调身、调神和调息。
调身的要领是身体保持一定姿势下全身放松。
调神的要领排除杂念和入静。
调息也叫“吐纳”,即呼吸方法。
呼吸方法分为腹式呼吸、胸式呼吸和完全呼吸三种,三种呼吸都是深呼吸。
腹式呼吸主要是随着横膈肌上下运动导致腹壁起伏运动为主,重点促使肺的下部的肺泡张开。
胸式呼吸主要是随着肋间肌的放松和收缩导致胸廓起伏为主,重点促使肺尖部的肺泡张开。
完全呼吸(也称全体呼吸)时,是腹壁(横膈肌)和胸廓(肋间肌)的最大限度共同活动。
三种呼吸方法中,完全呼吸法的呼吸换气量最大,假定安静状态下呼吸换气量为500毫升的话,完全呼吸的呼吸换气量可以达到3500毫升以上,即平静呼吸的7倍以上。
正确的呼吸方法包括吸、屏和呼三个阶段。
吸气时要求小腹收紧,用鼻子做细、慢、`深、长的最大吸气。
屏气时间应超过吸气时间2倍以上。
用口呼气时,呼气时间相当于或长于吸气时间。
吸、屏和呼三者的比例约为1:2~4:1~2。
至于气功在呼吸时遵循“小周天”“大周天”等种种意念路线导引,可以认为是一种“自我冥想”,“自我暗示”,“自我反馈”的良性意念。
`深呼吸可以理解是为了发掘肺脏的潜力,吸入更多的氧气,为机体提供较多能量;屏气可以理解为促使吸入肺内的氧气能被充分吸收利用,并推动淋巴、血液系统的远转;细、慢、`深、长的最大呼气可以理解为让二氧化碳等体内毒素能充分排出体外。
目前,深呼吸已被推荐广泛应用于自我保健领域。
只要在实行过程中,遵循循序渐进、因人而异的方针,那么深呼吸就是一个符合生理,具有科学性的保健措施。
深呼吸可以使平时接近2/3未张开的肺泡张开吸入更多的氧气,为机体提供较多能量,并提高肺功能和身体免疫力。
吸深呼使回心血量明显增加,有利于改善心脏功能。
深呼吸使横膈上下活动和腹壁起伏幅度增加,是一个对于腹腔内脏按摩的过程,有利于促进消化功能。
吸气是交感神经兴奋过程,呼气是副交感神经(迷走神经)兴奋过程,深呼吸使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得到锻炼,有利于植物神经(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总称)的调节,保持植物神经的强健、平衡和稳定。
深呼吸有利于防治气管炎、肺气肿、高血压和癌瘤等多种疾病,肺泡具有分泌前列腺素功能,深呼吸促进前列腺素的分泌增加可能是降低血压的原理之一。
据统计,美国人的癌瘤发病率高达1/3(高于30%),但是经常运动的人的癌瘤发病率仅为1/7(低于15%)。
原因的解释或许是因为癌瘤普遍只能在缺氧环境中生长,深呼吸增加氧气摄入能有效抑制癌瘤生长发展。
深呼吸可以帮助身心放松、减压、舒缓焦虑抑郁情绪,消除疲劳,促进心情舒畅、缓解疼痛和失眠,并帮助入睡。
总之,呼吸是一种加强和更新代謝的生命力的源泉,深呼吸能促進健康长寿。
推广缓慢而非频率短促呼吸的理由是因为,短促呼吸不仅对于身体无益,而且还有害。
危害主要表现为不能充分利用氧气,尤其过多、过块地排除体内的二氧化碳,可以因血液酸碱度失去平衡而引起口周和四肢麻木、针刺感,甚至
搐搦和手腕痉挛,即呼吸性碱中毒。
其实运动锻炼是最常规、最实用的提高氧气利用率的最普遍被推荐的健身方法。
包括当代被推广的有氧运动锻炼时,换气量将成倍地增加,氧的利用率随之大大提高。
积极创造条件利用休假、周末到瀑布、海边、山上、森林、草原或郊区享受大自然恩赐的清洁空气,平时注意坚持在空气相对清洁的地点多做深呼吸。
如能坚持每天做10次以上深呼吸,如能充分利用大自然给于人类的富含氧气和负离子的清洁空气,无疑将有益于身体的健康长寿。
氧疗和氧吧
医院在救治病人中广泛使用氧气治疗,已有悠久历史。
近年随着生活水平提高,慢性病人在家中应用氧发生设备或氧气瓶吸氧治疗,日益普及。
同时,市区内出现氧吧机构,为慢性病病人和健康人提供吸氧保健。
凡患有冠心病、心绞痛等心脑血管和肺气肿等各种慢性病病人,在家庭内或到氧吧去吸氧,带来有益作用是可以肯定而加以推广的,但条件是必须掌握氧疗的基本知识。
一般,经鼻吸氧,流量在每分钟3升左右,时间不超过1小时,需要情况下每天多次重复是安全有效的。
但对于重度肺心病、肺功能不全病人,即使经鼻吸氧也应密切观察自我感觉,避免不良后果。
正常人,学生考试前夕,到氧吧去吸氧,甚至到加压氧舱吸氧是值得讨论的。
原则上,作者认为似无必要,一般不会取得预期的正面效果。
尤其如果到加压氧舱吸氧有可能会发生一些负面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