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痴呆病人的护理现状及其展望
- 格式:pdf
- 大小:212.41 KB
- 文档页数:2
老年痴呆患者的照护问题研究摘要:老年痴呆是发生在老年时期的认知障碍综合征,其发病率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呈逐年上升趋势。
老年痴呆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其照护难度超过其他疾病,给照护者带来极大的挑战与压力。
它不仅威胁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影响到其家庭与社会的正常生活。
目前,国内从社会科学视角切入的老年痴呆照护研究十分薄弱,公众对老年痴呆的知晓率也很低,对此存在某些认识误区,社会支持严重不足,照护工作面临重重困难。
如何照护好老年痴呆患者,成为一个公共卫生与养老服务的新课题。
借鉴国外及中国香港的经验,建议从国家层面采取行动,制定政策与规划,加强宣传,普及知识,提升医疗水平,增加服务供给,开展能力建设,向照护者提供多元化支持。
一、研究的意义老年痴呆是一个公共卫生与养老服务的议题。
根据不同的估计数字,2%-10%的痴呆开始于65岁以前,65岁以后,每隔5年患病率增加1倍。
痴呆是导致晚年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大约占非传染疾病残疾率的11.9%。
估计2010年老年痴呆的全球成本达6040亿美元,其中,直接医疗成本就占全球成本的16%(世界卫生组织等,2012)。
有报告显示,从2000年至2010年,心脏病和艾滋病等主要疾病的死亡率在明显下降,但与老年痴呆有关的死亡病例却增加了68%(贾朝娟,2013)。
老年痴呆已成为仅次于心脏病、癌症、中风的导致老年人死亡的第四大杀手。
国际老年痴呆协会中国委员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中国有超过600万老年痴呆患者(李理,2011)。
卫生部2012年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群老年痴呆发病率为4.2%左右(杨茜,2014)。
在西安市城区进行的调查中,老年痴呆的患病率甚至达到36.7%的高水平(郭明贤等,2010)。
流行病学资料表明:60-69岁人群中老年痴呆的发病率为2.3%,70-79岁为3.97%,80岁以上则超过40%。
加强对老年痴呆问题的研究,寻找解决老年痴呆照护中的问题,提升服务水平,对提高老年痴呆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其家庭与社会的和谐、安定具有重要意义。
老年痴呆症患者临床护理现状及对策分析目的:观察和分析老年痴呆症患者在临床上的护理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50例老年痴呆症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列表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服务,研究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服务。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并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智力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老年痴呆患者采用科学合理的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智力水平和日常生活能力,促进患者的康复,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关键字:老年痴呆症;临床护理现状;对策;效果老年痴呆症是指因老年患者脑功能发生障碍而导致的获得性和持续性的智能障碍症状,往往会使患者发生智能缺失和社会适应能力降低等情况,从而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1]。
大量的临床经验表明,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对于老年痴呆患者的病情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2]。
因此,为了探讨老年痴呆症患者在临床上的护理现状及对策,本次研究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老年痴呆症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及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50例老年痴呆症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老年痴呆症的相关诊断标准[3];②采用痴呆评定量表对患者的痴呆程度进行评分的分值均≥1分;③排除具有心脏病和精神病等疾病;④患者及家属均同意参与本次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使用随机数字列表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
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7例;年龄59~82岁,平均年龄67.57±5.24岁;病程10个月~7年,平均3.87±1.78年。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年第16卷第73期23·综述·0 引言老年痴呆是一组以缓慢进展的多种认知功能障碍为特征,起病潜隐,病程缓慢且不可逆的疾病,是大脑皮层高级机能广泛损害的表现[1]。
病因未知,目前还没有具体权威的结论,可能与自身免疫、遗传、病毒感染、环境污染等因素有关。
痴呆症患者主要存在的问题是脾气暴躁、性格反复无常、与家人交流困难、记忆衰退、行为及行动障碍、认知功能衰退和生活自理能力差,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整体生活质量,同时为家庭、社会、国家带来人力、物力、财力上的负担及心理上的沉重压力[2]。
问题如此严重,老年痴呆患者却又难以治愈,不可逆转,因此,针对老年痴呆患者的良好护理不仅是迫在眉睫的社会问题,也是治疗老年痴呆,提高痴呆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措施。
现将老年痴呆患症患者的护理进行分析并综述如下。
1 老年痴呆临床表现1.1 第一期遗忘期(早期)早期表现是近期记忆受损,开始症状为记忆减退,尤其是对近期事件的记忆下降;语言交流能力下降;不能判断方向、地点、易于迷路;不能正确判断事物对错;情绪不稳定;性格发生改变[3]。
1.2 第二期混乱期(中期)不能学习新信息和回忆近期事件,记忆力严重下降;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判断方向、地点;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性格进一步改变;做事无条理性。
1.3 第三期极度痴呆期(晚期)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失禁;不能正常交流,思考问题;自己不能主动活动。
2 老年痴呆护理现状老年痴呆症患者存活期一般在八到十年之间,只有少数患者能存活长达15年;与正常的老年人相比,患有痴呆症的老人的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差,而且躯体并发症多,同时还伴有精神以及行为障碍;这种情况下,护理便成为了延缓病情恶化、提高老年痴呆症患者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手段之一;老年痴呆现在虽然没有特殊的治疗方法,但是,努力加强心理和社会的干预,开展环境治疗和护理工作,依然是十分重要的[4]。
老年性痴呆患者的护理现状及进展【关键词】人口老龄化;老年性痴呆;护理老年性痴呆呈世界性分布,国内外资料表明,进入老龄期后,随年龄增高,老年痴呆发病率迅速增加[1]。
目前,老年性痴呆的病因不清,尚缺乏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因此,老年性痴呆患者的护理对延缓病情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尤为重要[2]。
现将老年痴呆患者的护理现状及进展综述如下。
1 人口老龄化与痴呆随着人口老龄化到来,老年性痴呆的发病率明显增高。
我国有老年性痴呆患者500万人,占全世界总病例数的1/4多。
平均每年还有30万人加入这个行列。
老年性痴呆严重威胁着我国老年人的健康[3]。
老年性痴呆目前已位居老年病死亡原因的第4位,仅次于心血管病和癌症[4]。
据不完全统计,65岁以上人群中患重度老年性痴呆者达5%以上,而到80岁,就上升到15%~20%。
而老年性痴呆患者的平均生存期为5.5年,使该病成为现代社会老年人的主要致死疾病之一[5]。
2 老年性痴呆的护理现状2.1 生活护理做好老年性痴呆患者的生活护理非常重要。
不要认为痴呆老人已经痴呆,无需充实其精神生活。
相反,此类患者仅靠药物治疗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精神安慰和生活调养[6]。
起居有规律,保证充足高质量睡眠[7],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舒适、整洁的治疗环境,同时根据天气变化及时为其增减衣被,防止外邪侵袭[8]。
2.2 心理护理患者保持愉悦的情绪和心境,对维护和促进其精神健康和预防脑萎缩有积极作用[9]。
安晓红[10]通过对老年性痴呆患者心理行为的调查指出,老年性痴呆患者的行为和心理症状是危害本人、影响家庭和社会的一个重大难题。
因此,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心理行为症状,采用及时的药物干预和恰当的心理护理,对早期正确诊断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2.3 饮食护理万嘉豫等[7]指出饮食要均衡:一日三餐定量、定时,尽量保持原有饮食习惯,给予食物温度适中。
饮食以低盐、低脂肪、高蛋白、多维生素为主。
阿尔茨海默病的护理现状及护理模式摘要:截止到2000年,我国已经进入到老龄化社会。
据报道60岁以上老年痴呆症的发病率为0.75%至 4.69%。
目前,发达国家正在传播心脏病、癌症和中风,还有痴呆症。
痴呆症的表现模式是阿尔茨海默病,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具体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护理;具体模式引言护理是减缓痴呆患者病情发展、提高其生活质量的主要手段,目前关注的重点是痴呆患者的护理状况以及如何为其照护者提供支持。
本文主要对AD患者的护理方法以及具体模式展开分析。
一、护理方法(一)生活护理病人坐卧,行走和散步都有很大问题。
因此,寿命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从另一方面来说,不仅治疗方式存在缺陷,且对于生活做准备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捕捉日常生活中几个方向患者的各种需求,在满足病人和家庭计划的长期管理的生存和生活活动模式的特定的生活方式和需求。
这种模式强调病人功能锻炼和加强病人的功能训练,增强病人的实际问题恢复和活力。
通常情况下,该功能提供一种服务,就是防止病人有损失。
我们不仅是患者的安全保证,而且也是患者的护理需求。
此外,如果患者获得了需求,可以增强信心,战胜自己,发挥有益因素从而病人可延缓病情发展,提高生活质量。
(二)安全及行为异常护理老年痴呆症的患者均不太好恢复和保护。
当前人们所要做到的是护理和实践是必需的,除去环境中的危险品去保护环境中的患者,并为患者创造和携带安全卡。
这样病的发病率会大大减少,人们都知道医疗治疗正在治疗阿尔茨海默病。
根据医疗卫生专家报告,它们具有独特的能力去使用化学品。
安全防护用来提供好的护士,满足对相应的护理措施的需求,并经常使用语言来禁止或者是指示。
(三)精神症状护理据国外文献报道,70%~90%的痴呆症患者都有一定程度的心理异常。
根据国内的一项研究,AD患者心理行为症状的发生率为35%。
对精神症状的主要护理是,精神症状的类型和患者的发作时间,及时记录、励志因素、权重因素和有效的治疗方法,防止心理行为的发生和发展。
我国阿尔茨海默病的发展现状及护理模式探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老年科张楠楠【关键词】人口老龄化;老年性痴呆;中医护理【摘要】阿尔茨海默病呈世界性分布,国内外资料表明,进入老龄期后,随年龄增高,其发病率迅速增加[1]。
尤其在我国表现较为突出。
但目前,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不清,尚缺乏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因此,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护理对延缓病情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尤为重要[2]。
在我国,如何发挥中医特色,开展中医护理有待进一步研究与探讨。
1.我国阿尔茨海默病现状1.1我国面临阿尔茨海默病增长的严峻考验2000年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约有1.2亿。
据有关机构估计,全球每7秒钟新增1个阿尔茨海默病病例。
其中每x分钟就有一位是中国人。
未来30年中国将是世界上阿尔茨海默病人数最多且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据预测,到2040年,老年痴呆人数将以336%的比例增长,总数将等于发达国家阿尔茨海默病人数的总和。
阿尔茨海默病目前已位居于发达国家的4位死因,仅次于心脏病、癌症和脑卒中[1]。
据不完全统计,65岁以上人群中患重度老年性痴呆者达5%以上,而到80岁,就上升到15%~20%。
而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平均生存期为5.5年,使该病成为现代社会老年人的主要致死疾病之一[5]。
加强老年人的保健意识,积极开展对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研究和治疗探索,延缓和防治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和发展已成为刻不容缓之事,开展老年医疗保健服务和老年医疗保健知识的普及应受到社会和政府的关心和重视。
1.2中西医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认识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也被称为“失智症”,“老年痴呆症”,“老年期痴呆”等。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组病因未明的原发性退行性脑变性疾病,多起病于老年期,潜隐起病,病程缓慢且不可逆,临床上以智能损害为主,主要表现为记忆丧失、抽象思维和计算受损、人格和行为改变等。
本病中医的定位在脑,与心、肝、肾等脏腑相关。
老年痴呆病人社区护理现状调查分析【摘要】目的:对老年痴呆病人社区护理现状进行调查,然后进行分析。
方法:本组57例患者为2010年1- 12期在我院神经内科,老年门诊诊断为AD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和健康教育,实验组的患者,饮食,行为,心理,家庭护理干预。
结果:76.8%的老年痴呆症患者和照顾者希望得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帮助和支持。
其60.5%的要求家访,55.3%,76.8%的要求提供日间照顾;照顾者希望社区医务人员的知识讲座,38.5%要求康复服务,45.3%需要治疗的资讯及转介需求。
社区护士老年痴呆症的疾病知识和安全问题,不正常的心理和行为问题,人与人之间的冲突,以及压力,以减轻照顾者技能的知晓率仅为58.2%。
社区护理经验表明,社区卫生护士,精神科护理,老年护理的科学知识,心理,保健,营养和饮食,人际沟通能力相对缺乏。
阿尔茨海默氏症患者不能满足高品质的服务的需求。
结论:社区护理干预对AD患者可以共同抵御疾病,是一种最容易成效的方式,长期控制的疾病,它是有利于AD患者。
常见的老年痴呆症患者有针对性的,有效的社区护理干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老年痴呆病人;社区护理;现状调查老年性痴呆症,又称阿尔茨海默氏症(Alzheimer's Disease,AD),是排心血管疾病和肿瘤之后困扰老年人常见的疾病。
虽然药物可延缓老年痴呆症过程的开始,但那里是没有完全治愈[1]。
因此,预防老年痴呆症的,我们必须开始从自我保护的家庭。
本病的关键是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和预防重于治疗老年性痴呆患者,封闭社区卫生服务周边的居民提供便捷,高效的医疗保健服务能够保持经常性的接触与患者及因此社区照顾老年痴呆症的干预,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
AD患者的发病机制及相关症状,社区护理干预老年痴呆症具有明显的作用,是一种有效的方式来改善痴呆症状,延缓病情进展。
在城市的社区服务的干预作用AD患者进行分析。
老年性痴呆患者的护理研究现状与展望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增加,老年性痴呆的发病率明显增高。
而老年性痴呆患者的平均生存期为5.5年,使该病成为现代社会老年人的主要致死疾病之一。
由于该病是慢性进行性,而今生物学病因还未确定,治疗尚无根治性突破,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命及生存质量,给社会、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我们从生活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安全护理、功能训练等方面入手,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另外,也应借鉴国外社区老年性痴呆患者的护理经验,加速培养专职的社区护理人才,开展、指导社区老年性痴呆患者的护理,提高他们的健康水平,建立老年性痴呆患者的数字化教育模块,充分应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对提高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以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标签:老年性痴呆;护理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增加,老年性痴呆的发病率明显增高。
目前我国有老年性痴呆患者约600万人,占全世界总病例数的25%,平均每年还将有30万人加入这个行列,老年性痴呆病严重威胁着我国老年人的健康。
老年性痴呆病目前已占居老年病死亡原因的第4位,仅次于心血管病和癌症。
而老年性痴呆患者的平均生存期为5.5年,使该病成为现代社会老年人的主要致死疾病之一。
由于该病是慢性进行性,衰退性精神性疾病,起病隐匿,发展缓慢,患病率又逐年增高,而今生物学病因还未确定,治疗尚无根治性突破,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命及生存质量。
如何给老年痴呆患者提供有效护理、发挥患者潜在能力、减轻照顾者负担等等问题,是老年痴呆患者护理的重要研究内容。
我们从以下护理方面入手,对老年性痴呆患者进行了有效护理:1生活护理做好老年性痴呆患者的生活护理非常重要,不要认为痴呆老人已经痴呆,无需关注其精神生活,这种观念是不对的。
相反,此类患者仅靠药物治疗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慰藉和生活上的照顾。
起居有规律,保证充足高质量睡眠,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舒适、整洁的治疗环境,提供细致、有效的生活护理,使其减少陌生感和压力,增加治疗的舒适感和依从性。
298• 管理·教育·教学 •严格的规范,以促进自身业务素质及风险意识的不断提升,对护理相关规章制度进行严格的执行,并仔细核对,将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降到最低[9]。
综上所述,观察组实施风险护理管理模式,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患者护理人员的失误率11.54%明显高于对照组34.62%;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98。
08%显著高于对照组55.77%。
充分说明手术室应用风险管理能够有效的减少护理过程中风险事件的发生,提升护理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发生的,有值得临床推广的价值。
参考文献[1] 杨柳一.风险管理对手术室护理差错率及者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7,34(3):369.[2] 田媛.皮肤科患者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理念的应用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25):118-119.[3] 彭春艳.护理标识对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医药卫生:全文版,2016(7):00111-00112.[4] 易红.风险管理法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3):520-521.[5] 何利君.护理团队在手术室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5):1060-1061.[6] 秦枫,赵琴,陈晓东.评析风险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9):225-226.[7] 王学军,梁海英.风险管理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27):105-106.[8] 蔡小娴.风险管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现状及对策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6):10-11.[9] 姚利,左爱芳.风险管理在手术室医疗器械质量管控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装备,2017,14(9):40-42.某市失智症老人照护现状的调查分析及应对措施唐 婵 缪礼红 李 望 晏 燕 魏容容 左 莉 周 琦 (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医护分院,四川 成都 610072)【摘要】本文从老人失智程度、生活照料、服务需求等方面概述了成都市失智老人的现状,分析了失智老人具有数量多、照护水平低、家庭负担重、就医满足难4个特点;并剖析了养老机构和失智老人家属的问题:护理员和护士学历职称低,失智老人照护难,失智老人家属照护水平低等。
老年期痴呆患者照护现状与展望[摘要]:当今我国老年期痴呆照护以家庭照护为主导,社区支持严重不足,机构照护不容乐观,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
因此,借助发达国家的经验,我国应对为痴呆老人家庭照护者提供直接支持、加快建立完善社会服务保障体系、加速培养老年护理专门人才、推行“以人为本”的照护理念、整合公共资源,在社区方面进行“医养结合”、重视社会宣传,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老年期痴呆的了解、构建痴呆老人长期照护服务体系。
[关键词]:老年期痴呆;照护;现状与展望痴呆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缓慢性和不可逆的大脑功能衰退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患者认知功能发生障碍,并且患者会出现一系列行为和精神异常的症状[1],严重影响了患者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研究表明,我国老年期痴呆的患病率在60岁以上老年人中间所占的比例约为4.9%,而患病率在85岁及其以上老人之中所占的比例高达27.1%,年龄和性别是老年期痴呆的危险因素[2]。
目前痴呆的治愈还没有有效的方法,因此对痴呆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和优质照护,可以很好地延缓痴呆患者病情恶化,并且可以减轻照护者的负担和减少医疗费用[3]。
现对老年期痴呆照护现状进行阐述,以期能针对现状提一些对策和建议。
1我国老年期痴呆照护现状我国目前主要通过三种形式向老年人提供照护服务:(1)家庭照护,即痴呆居住在家中,由配偶子女等家庭成员提供照护;(2)社区照护,即痴呆老人居住在家庭,社区的福利中心或组织机构等上门为老人提供照护服务。
(3)机构照护,即老年人住在养老院等福利机构,由专业人员为其提供照护服务。
目前,中国老人长期照护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老人的长期照护以传统的家庭照护为主,主要的照护者是配偶和子女[4]。
1.1家庭照护占主导目前,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和家庭经济的压力等,家庭照护是我国痴呆照护的主体[5]。
对于痴呆老人,主要由老人的配偶、子女、兄弟、姐妹和亲属进行照护[6]。
由于痴呆老人病情持续加重,照护者不仅在生活上全面照顾患者,还要忍受痴呆患者的一些行为和精神异常的症状,因此照护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受到影响,生活质量得不到保障,进而影响到对痴呆患者的照护质量。
老年痴呆患者护理现状随着医疗科技的迅猛发展,人类的平均寿命延长,社会的高龄人已日益增多。
老年痴呆已逐步发展为威胁人类老年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之一,也给社会、家庭带来严重危害和沉重的负担,不容忽视。
了解老年痴呆的护理现状,有利于更好地开展护理工作,提高老年痴呆患者智力和生活质量。
标签:老年痴呆;护理老年痴呆是指老年期出现的已获得的智能在本质上出现持续的损害,智能缺失和社会适应能力降低。
该病多起病于老年期,潜隐起病,缓慢不可逆地进展,以认知功能减退、伴随的生活功能和社会功能减退和非认知神经、精神症状。
有资料[1]显示老年痴呆人数正以每20 年翻一番的速度递增,且呈现年轻化、低龄化趋势。
目前本病尚无根治的办法,但可以通过药物延缓本病的发展,关键是得到完善的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负担,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如何做好老年痴呆患者的护理,何种护理模式对其最合适,给照护者以良好支持显得尤为重要,现将老年痴呆患者的护理现状报告如下。
1.一般护理1.1 生活护理长期卧床者要做好大小便护理及床单元清洁,特别是大小便失禁患者容易发生感染和有皮肤病的危险。
为患者做好梳洗、衣着整理,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增强患者的自信心,有利于心理康复。
患者往往入睡困难,要为其营造良好的睡眠条件,拉好窗帘,关掉大灯,可以开启光线较暗的小灯,以免入厕时发生意外,入睡前不要进行刺激性谈话或观看刺激性电视等。
患者还应当禁食酒类、浓茶、咖啡等以免影响睡眠质量。
对严重失眠者可给予药物辅助入睡,夜间要有家属或护理人员陪同,以免发生意外。
1.2 饮食及用药护理患者因记忆障碍,不记得有没有吃饭或吃药,为避免造成胃肠功能紊乱,必需有专人照顾患者的饮食及服药。
鉴于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肥胖、糖尿病是诱发老年痴呆的危险因素,因此要合理安排老年痴呆患者的饮食,多食新鲜蔬水果,如芹菜,绿豆芽、黄瓜、橘子等,以低盐低脂、易消化饮食为宜。
此外,观察患者的饮食量,防止暴饮暴食,每日摄取充足的水分和能量。
护理学在老年痴呆护理中的应用与挑战老年痴呆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疾病,给患者及其家人带来了巨大的负担和挑战。
在老年痴呆护理中,护理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护理学在老年痴呆护理中的应用以及所面临的挑战。
一、护理学在老年痴呆护理中的应用1. 有效的沟通技巧老年痴呆患者常常面临语言和认知能力下降的问题,沟通变得困难。
护理学提供了一系列有效的沟通技巧,例如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注重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的交流,以及耐心倾听和理解患者的需求。
这些技巧可以帮助护士与患者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2. 个体化的护理计划护理学强调个体化的护理,针对每位老年痴呆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护理计划。
护士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了解其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家庭背景等,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例如,对于社交活动丰富的患者,可以鼓励其参与集体活动,增强其社交能力和生活质量。
3. 营造良好的护理环境护理学强调营造良好的护理环境对于患者的康复和病情管理至关重要。
在老年痴呆护理中,护士可以通过合理安排病房布局、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进行音乐疗法等方式来创造有利于患者疗养和康复的环境。
此外,护士还可以通过患者的喜好设置合适的音乐、颜色和照明,以帮助患者增强安全感和舒适感。
二、护理学在老年痴呆护理中面临的挑战1. 患者行为管理老年痴呆患者常常表现出冲动、焦虑、抑郁等行为问题,对护士的行为管理提出了挑战。
护士需要具备有效的行为管理技巧,例如使用委婉的语言和肢体语言的技巧,以及利用分散注意力和定向活动等方法来应对患者的行为问题。
此外,护士还需要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提供及时的情感支持。
2. 技术与知识更新老年痴呆护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涉及到的技术和知识更新速度较快。
护生需要不断进行学习和专业知识更新,熟悉最新的护理指南和技术,以提供最佳的护理服务。
此外,在老年痴呆护理中,护士还需要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如药物管理、心理支持和老年社会工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