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1章 中国文化产生的历史地理环境
- 格式:ppt
- 大小:501.00 KB
- 文档页数:33
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中国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地理生态环境,是指中国进入文明社会以来的整个历史时期的地理环境,即历史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包括两个主要方面: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又分为经济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
自然地理环境,如气候、地形、地貌、水文、植被、海陆分布等,发展变化的速度比较缓慢。
人文地理环境,如疆域、政区、民族、人口、城市、交通、农业、牧业等方面,发展变化的速度比自然地理因素发展变化的速度要快得多。
第一节中国历史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一、疆域、政区1、疆域①夏、商、周(约公元前21世纪至前16世纪)没有完全得到考古发现的证实,但可以肯定它已经统治了范围不小的地区。
②秦朝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终于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国家。
公元前210年,秦朝的疆域北起河套、阴山山脉和辽河下游流域,南至今越南东北和广东大陆,西起陇山、川西高原和云贵高原,东至于海。
③汉、晋、唐、宋、元此后的历代中原王朝的疆域虽然时有盈缩,但基本的趋势是逐渐扩大、逐渐巩固,不少王朝都拥有过今天中国领土以外的疆域。
如从西汉中期至西晋末年的400多年间,朝鲜半岛的东北部曾经是中原王朝的正式政区。
自西汉中期至唐朝末年的千余年间,今越南北部都是中原王朝的一部分。
唐朝和元朝的北界都远达今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唐朝的西界一度直抵中亚的咸海。
④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清朝最终奠定了今日中国疆域的基础,形成了一个北起萨彦岭、额尔古纳河、外兴安岭,南至南海诸岛,西起巴尔喀什湖、帕米尔高原,东至库页岛,拥有1000多万平方公里的统一国家。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侵入中国,用武力迫使清朝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攫取了中国的大片领土;甚至连条约都不签订,凭借实力造成侵占的既成事实。
但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使国土免遭更大的损失。
今天,中国国土的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次于俄罗斯、加拿大而居世界第三位。
2、政区政区(行政区域)是国家为进行分级管理而划分的地方,它的出现是以国家的建立为前提的。
第一章中国的基本历史地理环境什么是文化?1979年版的辞海的释义,文化从广义上来说,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来说,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我们不完全赞同出海的这一决定,让同意有着流传很广的定义作为讨论的基础。
传统文化相对于现代文化而言,是在传承发展中逐渐定型的,是对民族历史产生重要影响的意识形态,政治经济制度,风俗习惯的文化现象。
而优秀传统文化指的是。
一个民族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经过实践和时间的检验,积极的体现民族优良品质,代表民族发展方向,具有普世价值的文化精髓。
中国的疆域。
夏朝是我国最早的国家政权,他的主要版图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到公元221年,秦始皇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国家。
清朝乾隆年间,最终奠定了今天中国疆域的基础,目前我国的疆域俄罗斯加拿大位居世界第三。
中国的政区。
中国古代证据是不断演变的系统。
有以下几个特点值得注意。
1、行政区划分反映了各地政治经济地位。
2、两千年来,最高行政区的变化最大,最基层的行政区划则最为稳定。
这是因为,两千年来,农耕经济,发展缓慢,小农经济基础,没有动摇。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改革开放以来。
从根本上动摇了小农经济模式。
全国行政区划,变动最大的就是两千年来最稳定的县一级。
3、在中央集权制前期,你二级行政区为主,南北朝以后你三级行政区为主。
中国的民族。
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经过长期发展而形成的稳定的共同体。
广义的民族包括原始民族,古代民族,近代民族和现代民族,还可以作为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总称,如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的主体民族是汉族。
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国家是夏朝,但到了春秋时候才出现华夏这个名称。
华夏族向汉族转化的前提,是一个幅员辽阔,政治经济统一的国家的建立。
从这个意义上说,秦王朝,是汉族形成的开端,不过,秦立国日短,汉族真正形成是汉朝开始的。
中国的人口。
1999年的10月12日被联合国确定为世界60亿人口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