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县盆地石门峪冲洪积扇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3
石门水库淤积形态研究摘要:本文针对石门水库淤积形态及运行管理实际情况,分析共多年淤积形态,揭示了石门水库泥沙淤积规律,探讨了水库运行方式对排沙减淤的效果,为延长水库寿命提供了必要的资料和依据。
关键词:水库淤积;运行方式;排沙减淤;形态分析Abstract: this paper shimen reservoir deposition and operating management form actual conditions, analysis of deposition form for many years state, reveals the shimen reservoir sedimentation rules and explore the reservoir operation of the sediment way sedimentation reduction effect, to prolong life of reservoir provides the necessary material and basis.Keywords: reservoir deposition; Operation mode; Sedimentation reduction sediment; Form analysis1、概况石门水库位于陕西省境内汉中市褒河峡谷口处,褒河流域是一个以灌溉为主、结合发电、养鱼等综合利用的水利枢纽工程。
系汉江上游较大支流之一,属山溪性河流,全长130km,河床平均比降4.3‰,流域面积3864km2,水库回水长度17km,平均水库宽度约180m,最大宽度250m。
大坝于1972年建成,坝型为混凝土双曲拱坝,最大坝高88m,坝顶高程620m,坝身中部开设六个7×8 m2泄洪孔口,底槛高程596m,并在550m高程设有2×2 m2底孔一个。
灌溉面积51.5万亩,占汉中地区稻田的1/4,总装机4.05万kW,总库容1.05亿m3,有效库容0.607亿m3。
蔚县盆地石门峪冲洪积扇水文地质条件分析[摘要] 河北省蔚县盆地壶流河南岸的山前冲洪积扇群,经过多年的供水水源勘察,基本查清了主要冲洪积扇的水文地质条件,并在北口冲洪积扇上建立了富胜堡水源地,同时基本确立了九宫口、松枝口冲洪积扇上的牛大人庄后备水源地,但对位于北口冲洪积扇西侧的石门峪冲洪积扇投入的水文地质工程量很少,本文拟利用现有水文地质资料,对石门峪冲洪积扇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分析,旨在指导下步的供水水源勘察工作。
[关键词]蔚县盆地冲洪积扇同期异相地下水一、蔚县盆地自然概况蔚县盆地地处河北省西北部与山西省接壤带上,大部分位于河北省蔚县境内,汇水面积4298km2。
蔚县盆地四周环山,中间有壶流河纵穿盆地东西,南部为蔚县南山,海拔标高+1700~+2870m,山体由不同时代的石灰岩及侏罗系地层组成,山地与盆地呈断层陡崖接触,沿山体北侧有较大的“V”字型沟谷,在沟谷出口下游形成规模不等的冲洪积扇群。
盆地北部为月山,海拔标高+1200~+1500m,山体主要由侏罗系及石灰岩组成;盆地西部为石人山,海拔标高+1600~+2420m,山体主要为太古界变质岩系及岩浆岩;盆地东部为小五台山,海拔标高+1400~+2837m,山体主要为侏罗系地层组成。
盆地内地势较平坦,为山前冲积、洪积、湖积平缓地形,海拔标高为+900~+1000m,壶流河河谷为最低点,海拔标高+877~+900m。
壶流河为本区最大的常年性河流,发源于山西省广灵县望孤村,全长125km,多年平均流量为7.88m3/s,为盆地内地表水的主要排泄通道。
蔚县盆地从地貌上构成一个大型而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
二、蔚县盆地水文地质概况蔚县盆地为一地堑式盆地,其周围山体最高峰构成盆地地表水分水岭边界;其外围古老不透水的变质岩及岩浆岩为盆地地下水边界,从而使蔚县盆地构成了大型而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称壶流河单元。
盆地周围的裸露基岩山区,是地下水的主要补给区,大气降水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壶流河南、北山前斜地是地下水的径流区,流向壶流河,壶流河为盆地内地下水的主要排泄通道。
秦皇岛市石门寨地区水文与水文地质调查报告1.绪言1.1工作区概况1.1.1 工作区位置和面积(位置图找崔剑锋)本次实习区为柳江盆地,位于秦皇岛市区以北的抚宁县境内,属石门寨镇管辖。
南起黑山窑村,北至义院口长城脚下,长约15km;东起张崖子村,西至伍庄-山羊寨一带,宽约12km,总面积约180km2。
1.1.2工作目的和任务(1)巩固水文地质学,水力学,地下水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掌握野外基本工作方法。
(2)借助本次实习掌握和熟悉本专业野外工作的基本流程,夯实专业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为以后从事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工作或继续深造奠定基础。
1.2工作进行情况1.2.1 工作组织此次秦皇岛实习由防灾科技学院统一组织,由谷洪彪和宋洋两位老师带队,全班41位同学共分为七个小组在秦皇岛盆地石门寨地区进行水文地质调查。
此次调查主要分为三个阶段,路线实习阶段,水文地质调查阶段以及编绘图件,撰写报告阶段。
1.2.2 工作方法路线实习阶段:由两位老师带领我们出野外进行地质和水文地质认识和调查;水文地质调查阶段:各个小组独立进行区域性的水文地质调查;工作方法:走访、调查、数据统计,分析和处理。
1.2.3 工作时间和完成情况工作完成情况表1.3 经济地理石门寨地区隶属于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
交通便利,有公路通向秦皇岛市各区、县,这也促使当地工、农业快速发展。
石门寨地区农业主要种植玉米、小麦、高梁等,山坡多种植果树,尤以桃树为多,盛产蜜桃.渔业较发达;工业以采掘业为主,有煤、耐火黏土、建筑石材以及水泥原料等。
其中煤矿业具有悠久的历史,规模多为小型。
1.4 水文与水文地质研究程度及存在问题柳江盆地各时代地层发育且具代表性,地层连续、出露齐全,地质构造清晰,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出露普遍,是良好的地质及水文地质研究区,这也使得该地区水文与水文地质研究程度较为深入和完整,有详细的研究成果及资料。
本次水文地质生产实习主要是对本区的地质地貌,水文与水文地质进行观察描述、调查和分析,对该地区的水资源的分布规律、含水层,边界条件,补给径流排泄条件、水均衡进行了调查和分析,以及该地区的地表水(河流、水库等)、地下水(泉、井、落水洞等)进行了水质水量上的分析计算和评价。
石门子水库工程分析方案一、项目概况石门子水库位于中国四川省眉山市丹棱县西北部,是一座以防洪、灌溉、发电为主要功能的大型水利工程。
水库总库容为1.65亿立方米,总库区面积为56.6平方公里,集雨面积为2117.3平方公里。
水库所在地区地形复杂,植被茂密,森林资源丰富,属于典型的山区水库。
本次分析方案旨在对石门子水库工程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以确保工程能够按照设计要求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效果。
具体分析内容包括水库的水文特征、地质条件、设施状况、环境保护等方面。
二、水文特征分析1. 降雨情况分析:根据石门子水库所在地区的气候特点和历史降雨数据,进行降雨情况的分析,确定设计洪水标准,以便进行防洪设施的设计和规划。
2. 年内水文变化分析:石门子水库所在地区水文变化显著,潮汐和季节性水位变化大。
通过对历史水文数据的分析,了解不同月份和季节水位变化规律,为水库的调度和管理提供参考。
3. 洪水频率分析:根据历史洪水数据对石门子水库进行洪水频率分析,确定水库的防洪能力,为设计和规划提供依据。
三、地质条件分析1. 地质勘察分析:对石门子水库周边地质情况进行详细地勘察分析,确定地质构造、岩性分布、地层变化等地质特征,为水库的坝址选择、坝基处理等提供数据支持。
2. 地质灾害分析:对石门子水库周边地区的地质灾害,如滑坡、泥石流等进行分析,确定灾害的潜在风险和影响范围,为工程建设和维护提供防范措施。
四、设施状况分析1. 坝体状况分析:对石门子水库的大坝进行详细的巡视和检查,了解坝体的整体状况和变形情况,确定坝体的安全状况。
2. 溢洪道状况分析:对石门子水库的溢洪道进行检查,确认溢洪道的畅通性和安全性,以便在发生洪水时能够正常排洪。
3. 导流设施状况分析:对石门子水库的导流设施进行检查,了解其运行状况和维护情况,确保导流设施能够正常使用。
五、环境保护分析1. 生态环境分析:对石门子水库周边的生态环境进行分析,确认是否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和影响,提出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河北蔚县矿区地下水位疏降和涌水量预测
杨兰合
【期刊名称】《江苏地质》
【年(卷),期】1993(017)003
【摘要】矿区地处河北省蔚县境内,位于北京西大约160km处。
矿区主要可采煤层为下中侏罗统煤层,主要有四个井田——崔家寨、南留庄、单侯和北阳庄井田。
开采水平分别为+850m、+850m、+650m和+550m。
设计年生产能力为1000万吨。
煤炭开采直接受到奥陶系岩溶地下水的威助,煤矿的安全生产要求把地下水位疏降至安全水头以下。
【总页数】6页(P190-195)
【作者】杨兰合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41.74
【相关文献】
1.河北省蔚县矿区构造特征及断裂构造发育规律 [J], 郭增昌;徐世陆;张新生
2.河北蔚县矿区水资源管理 [J], 杨兰和
3.基于Visual Modflow的岩溶水疏降流场模拟和涌水量预测 [J], 刘永良;潘国营
4.河北省蔚县矿区崔家寨矿井西一采区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及地质效果 [J], 花育才;宫月松
5.国家大剧院超大超深高承压基坑"隔、降、疏"综合地下水位控制措施的应用 [J], 陶利兵;张森;余志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目录第一章冲洪积扇的形成条件 (2)1.1冲洪积扇形成条件 (2)1.2冲洪积扇形成特征 (2)第二章冲洪积扇的沉积特征 (2)2.1冲洪积扇的沉积组成 (2)2.2冲洪积扇的沉积特征 (3)第三章冲洪积扇的地下水基本特征 (3)3.1冲洪积扇的储水特征 (3)第四章具体举例 (3)4.1冲洪积扇的储水地貌有利于构建地下水库 (3)4.1.1山前凹陷地下水库 (3)4.1.2山间凹陷地下水库 (4)4.1.3河谷型地下水库 (4)4.2修建地下水库的优点 (5)第五章结论 (5)冲洪积扇的储水地貌特征【摘要】:冲洪积扇富含地下水,对于干旱地区农业生活比较重要,其特殊的储水地貌是一个天然的地下水库。
本文从其1)形成条件2)沉积特征3)地下水的基本特征4)具体实例四点对冲洪积扇的储水地貌特征进行论述。
第一章冲洪积扇的形成条件1.1冲洪积扇形成条件山地河流在出山进入平原后,坡度骤降,水流突然分散,所携物质大量堆积,就要形成一个从出山口向外展开的扇形堆积体,称为冲积扇。
1.2冲洪积扇形成特征冲洪积扇这是因为一条河道堆高了,水流就要转向侧方,以致在山前逐渐“扫”出一个扇面来。
山地河流愈长愈大,水流量愈丰富,则形成的冲积扇规模愈大,坡度愈缓。
第二章冲洪积扇的沉积特征2.1冲洪积扇的沉积组成洪积扇扇顶由粉砂、磨圆度差,层理不明显的粗大石块颗粒构成;扇中由粉砂和较为细小的砾石构成;扇前由粘土和粉砂构成。
由于山前构造断裂下降,洪积物厚度可达数百米。
2.2冲洪积扇的沉积特征图表1冲洪积扇沉积特征示意如图所示,冲积扇的扇顶坡度陡,多为砾石和筛滤堆积物组成,中间厚、两侧薄;扇中坡度较缓,主要由砂砾石夹粘土组成,横切面似弦切面,中部堆积厚,两侧薄;扇缘坡度最低约1°~2°,一般由粉砂和粘土组成。
从扇顶到扇圆砾石颗粒由大变小;从砾石到砂砾石再到粉砂和粘土;透水性有好变差。
第三章冲洪积扇的地下水基本特征3.1冲洪积扇的储水特征河流在出山口前一般均存在一定厚度的第四系砂卵砾石覆盖层,其透水性强孔隙率大,地表水快速转化为地下潜水。
介绍一种山前冲洪积扇区地下水资源计算与评价方法
萎宝良
【期刊名称】《城市勘测》
【年(卷),期】1994(000)003
【摘要】本文以河南省辉县市黄水——石门河冲洪积扇为例.详细介绍了扇区水文地质特征,地下水的来源、动态及其在水利化现状条件下地下水逐年补给量的分析和计算.最后用周期分析法评价了扇区地下水的开采资源,并与其它方法进行对比,说明本文所介绍的方法是冲洪积扇区地下水资源计算和评价的简单可行的方法之一。
【总页数】5页(P6-10)
【作者】萎宝良
【作者单位】新乡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工程勘察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91.11
【相关文献】
1.干旱区山前冲洪积扇凹陷带坎儿井式地下水库建设的原理及实践 [J], 裴建生
2.山前冲洪积扇水文地质参数的选择及计算在广汉市三星堆水源地的应用 [J], 张远明
3.周期分析法在山前冲洪积扇区地下水资源评价中的应用 [J], 姜宝良
4.天山北麓山前冲洪积扇水源地研究 [J], 李雪妮
5.格尔木河流域山前冲洪积扇地下水动态研究 [J], 王宇航;王文科;段磊;汪生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秦皇岛市石门寨地区水文与水文地质调查报告1. 绪言1.1 工作区概况1 .1.1 工作区位置和面积(位置图找崔剑锋)本次实习区为柳江盆地,位于秦皇岛市区以北的抚宁县境内,属石门寨镇管辖。
南起黑山窑村,北至义院口长城脚下,长约15km;东起张崖子村,西至伍庄-山羊寨一带,宽约12km总面积约180km。
1.1.2 工作目的和任务(1 )巩固水文地质学,水力学,地下水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掌握野外基本工作方法。
(2)借助本次实习掌握和熟悉本专业野外工作的基本流程,夯实专业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为以后从事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工作或继续深造奠定基础。
1.2 工作进行情况1.2.1 工作组织此次秦皇岛实习由防灾科技学院统一组织,由谷洪彪和宋洋两位老师带队,全班41 位同学共分为七个小组在秦皇岛盆地石门寨地区进行水文地质调查。
此次调查主要分为三个阶段,路线实习阶段,水文地质调查阶段以及编绘图件,撰写报告阶段。
1.2.2 工作方法路线实习阶段:由两位老师带领我们出野外进行地质和水文地质认识和调查;水文地质调查阶段:各个小组独立进行区域性的水文地质调查;工作方法:走访、调查、数据统计,分析和处理。
123工作时间和完成情况工作完成情况表1.3经济地理石门寨地区隶属于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
交通便利,有公路通向秦皇岛市各区、县,这也促使当地工、农业快速发展。
石门寨地区农业主要种植玉米、小麦、高梁等, 山坡多种植果树, 尤以桃树为多, 盛产蜜桃.渔业较发达;工业以采掘业为主,有煤、耐火黏土、建筑石材以及水泥原料等。
其中煤矿业具有悠久的历史, 规模多为小型。
1.4 水文与水文地质研究程度及存在问题柳江盆地各时代地层发育且具代表性,地层连续、出露齐全,地质构造清晰,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出露普遍,是良好的地质及水文地质研究区,这也使得该地区水文与水文地质研究程度较为深入和完整,有详细的研究成果及资料。
本次水文地质生产实习主要是对本区的地质地貌,水文与水文地质进行观察描述、调查和分析,对该地区的水资源的分布规律、含水层,边界条件,补给径流排泄条件、水均衡进行了调查和分析,以及该地区的地表水(河流、水库等)、地下水(泉、井、落水洞等)进行了水质水量上的分析计算和评价。
蔚县北洗冀地热异常区热储特征分析作者:王国晨夏华宗李贝德来源:《科技视界》2016年第09期【摘要】本文基于《张家口地热资源分布规律与开发利用研究》项目,对蔚县盆地北洗冀地热异常区中地热水的分布特征、补给特征、存储特征等进行了论述,建立了该异常区的地热水生、储、盖模型,对进一步研究蔚县盆地地热水特征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蔚县盆地;地热异常区;热储特征1 地热资源分布特征北洗冀地热异常区位于蔚县盆地东部,松枝口—左所堡断层与壶流河断层交汇部位,其东侧为自南向北流淌的壶流河,与地热异常区走向基本一致;西侧为广袤的蔚县盆地。
全区共有自流井20余眼,面状泉2处,井(泉)口温度12.2°~33.4°,单井最大自流量达151m3/h,异常区总流量超过7000m3/d。
图1 北洗冀地热异常区地质构造图图2 北洗冀地下水的δD和δ18O值2 地热水的流动特征2.1 补给源整体上看,北洗冀异常区位于蔚县盆地地势较低处,地表水自上游汇入壶流河,在该区附近形成地表水汇集区;盆地周边山体基岩裸露,岩体破碎,断裂发育,为地表水向下渗流创造的有利条件;据钻孔揭露,蔚县盆地自西向东基岩埋深逐步加大,西部地表水下渗后也可通过地下径流的方式汇集至异常区附近。
另外,大气降水δD―δ18O关系研究表明(魏菊英,1988),大气降水同位素组成的一个重要特点是δD和δ18O值之间有明显的线性关系(H.Craig,1961)即全球大气降水Craig曲线。
对比异常区两口自流井的δD、δ18O同位素测试结果显示(图2),氢、氧稳定同位素浓度的数据点均分布于该曲线附近。
2.2 地热水流动途径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分析,异常区上游壶流河断裂为该区域地下水提供了纵向上的运移通道,在重力作用驱动下,补给区地下水由盆地周边向中下游径流排泄至北洗冀异常区附近。
其次,据《张家口地热资源分布规律与开发利用研究》报告,蔚县盆地下伏奥陶系灰岩岩溶水发育,岩溶水的储存、径流与排泄规律受碳酸盐岩岩溶的发育程度、构造的性质及其格局的制约;其中,北、北西向岩溶水在壶流河断裂一带汇流,形成了局部的汇水区;岩溶水接受补给后,在含水层区域隔水底板形态的支配下,由西北向东南流动。
诺木洪冲洪积扇地下水氢氧同位素特征及更新能力研究崔亚莉;刘峰;郝奇琛;张戈【摘要】诺木洪地区是柴达木盆地中发育较为典型的冲洪积扇,研究其地下水同位素特征及更新能力对于整个盆地地下水资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诺木洪地区地下水中的2H、3H、18O同位素特征,利用3H数据建立相应的数学物理模型,计算出冲洪积扇不同位置地下水的更新速率,并以此为依据定性划分了当地的地下水流动系统.山区至冲洪积扇中部地下水更新速率达5 %/a~10 %/a,更新能力较强.冲洪积扇前缘地下水更新速率为0.08 %/a~1.4 %/a,而在溢出带以下至盆地中心地下水更新速率小于0.07 %/a,更新能力极弱.【期刊名称】《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年(卷),期】2015(042)006【总页数】7页(P1-7)【关键词】诺木洪冲洪积扇;地下水;同位素;更新速率【作者】崔亚莉;刘峰;郝奇琛;张戈【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 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 100083;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河北石家庄 05006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 100083;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河北石家庄 050061;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陕西西安 71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1.3诺木洪地区位于柴达木盆地东南缘,具有我国西北地区典型的干旱气候。
该地区植被稀少且对地下水的依赖性强,生态环境非常脆弱。
因此,为避免过量开采,实现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有必要分析该地区地下水特征与更新能力。
作为自然界水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地下水不断与外部环境发生水量交换[1],处于持续更新的状态。
因而地下水的可更新能力可以作为指示地下水资源属性的重要指标[2]。
地下水系统处于补、排平衡的条件下,更新速率定义为地下水系统中输入总水体积与含水层总水体积的比[3]。
冲洪积扇含水层地下水可开采量数值模拟——以文峪河冲洪
积扇为例
刘少玉
【期刊名称】《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年(卷),期】1998(025)001
【摘要】依据钻孔岩性,水文地质资料,将文峪河冲洪积扇平原分为上游单一潜水区和中下游承压水区,中下游垂向划分为上部弱水含水层和下部较强承压水含水层,对上游潜水和中下游承压水用二维侧向流数学模型,对中下游弱潜水用一维垂向流数学模型,在计算了现状开采条件下的水资源基础上,进一步计算出,在扇上游集中采水时,按工业开采和农业开采,以地下水多年总补排均衡,水位长期稳定的约束条件地下水可开采量。
【总页数】4页(P38-41)
【作者】刘少玉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41.2
【相关文献】
1.大区域地下水流数值模型的多指标校正方法——以那陵格勒河冲洪积扇地下水数值模型为例 [J], 魏忠成;杜新强;侯嘉维;黄勇
2.节水工程喷灌对文峪河洪积扇地下水补给的影响分析 [J], 郭智;李国珍
3.卡普斯朗-台勒丘克河洪积扇二维地下水流数值模拟 [J], 张明江;乔华;张忠燚
4.德令哈市巴音河冲洪积扇地下水位数值模拟与灾害治理研究 [J], 高源;沈春强;罗银飞;王万平;高忠咏;张媛
5.基于数值模拟分析绰尔河冲洪积扇区地下水流场变化特征 [J], 张玉清;梁秀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十章孔隙水第一节洪积扇中的地下水一、典型的洪积扇形成首先从洪积物的形成——洪积扇来分析。
形成条件: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山前地带,山区洪流沿河槽流出山口,进入平原或盆地,不再受河槽的约束,加之地势突然转为平坦,集中的洪流转为辫状散流(如插图10-1);水的流速顿减,搬运能力急剧降低,洪流所携带的物质以山口为中心堆积成扇形,称为洪积扇。
插图10-1洪积扇地形水系平面示意图二、洪积物的沉积特征由山口向平原(盆地),由于水动力条件控制着沉积作用,洪积扇显示良好的地貌岩性分带;地貌上坡度由陡变缓,岩性上由粗变细、分选由差变好。
由图10-1显示了洪积扇的沉积物特征和地下水特点。
图10—1半干旱地区洪积扇水文地质示意剖面图基岩;2—砾石;3—砂;4—粘性土;5—潜水位;6—承压水测压水位;7—地下水流线;8—降水入渗;9—蒸发排泄;10—下降泉;11—井,涂兰色部分有水三、地下水的特征地貌岩性的分带性又决定了地下水的分带性。
由山口扇顶向平原(扇前缘)岩层透水性由好到差,地下水位埋深由大变小,补给条件由好到差;随之,排泄由径流为主转化为以蒸发为主(特别是在干旱半干旱气候下),水化学作用由溶滤到浓缩,矿化度由小到大,水化学类型也产生相应变化;地下水位的变动(变幅)也由大到小。
四、洪积物孔隙水特征分析方法(下表总结了从山前到平原,地形地貌、沉积水动力条件、沉积特征及地下水特征的分带性)综合上述分析,分析不同沉积物类型的地下水赋存、运动和水化学特征(简称水文地质条件),应从沉积物形成时的水动力场到沉积物沉积规律入手,再分析地下水的分带性特征。
掌握分析问题的思路:水动力条件分带→沉积作用分带→地貌岩性分带→地下水分带五、洪积扇中地下水的独特性上面讨论的是洪积扇中地下水的一般规律,在特定的自然地理、地质背景下,洪积扇中的地下水有其独特性。
(1)水化学分带的异常:西北干旱地区,蒸发强烈,显示良好的水化学分带——扇顶为矿化度小于1g/L型水,中间过渡带为1—3g/L的型水,溢出带以下为矿化度大于log/L的氯化物水华南地区水型无差异由洪积扇顶部直到溢出带以下,均为矿化度小于0.5g/L的重碳酸盐水。
蔚县盆地石门峪冲洪积扇水文地质条件分析[摘要] 河北省蔚县盆地壶流河南岸的山前冲洪积扇群,经过多年的供水水
源勘察,基本查清了主要冲洪积扇的水文地质条件,并在北口冲洪积扇上建立了富胜堡水源地,同时基本确立了九宫口、松枝口冲洪积扇上的牛大人庄后备水源地,但对位于北口冲洪积扇西侧的石门峪冲洪积扇投入的水文地质工程量很少,本文拟利用现有水文地质资料,对石门峪冲洪积扇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分析,旨在指导下步的供水水源勘察工作。
[关键词]蔚县盆地冲洪积扇同期异相地下水
一、蔚县盆地自然概况
蔚县盆地地处河北省西北部与山西省接壤带上,大部分位于河北省蔚县境内,汇水面积4298km2。
蔚县盆地四周环山,中间有壶流河纵穿盆地东西,南部为蔚县南山,海拔标高+1700~+2870m,山体由不同时代的石灰岩及侏罗系地层组成,山地与盆地呈断层陡崖接触,沿山体北侧有较大的“V”字型沟谷,在沟谷出口下游形成规模不等的冲洪积扇群。
盆地北部为月山,海拔标高+1200~+1500m,山体主要由侏罗系及石灰岩组成;盆地西部为石人山,海拔标高+1600~+2420m,山体主要为太古界变质岩系及岩浆岩;盆地东部为小五台山,海拔标高+1400~+2837m,山体主要为侏罗系地层组成。
盆地内地势较平坦,为山前冲积、洪积、湖积平缓地形,海拔标高为+900~+1000m,壶流河河谷为最低点,海拔标高+877~+900m。
壶流河为本区最大的常年性河流,发源于山西省广灵县望孤村,全长125km,多年平均流量为7.88m3/s,为盆地内地表水的主要排泄通道。
蔚县盆地从地貌上构成一个大型而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
二、蔚县盆地水文地质概况
蔚县盆地为一地堑式盆地,其周围山体最高峰构成盆地地表水分水岭边界;其外围古老不透水的变质岩及岩浆岩为盆地地下水边界,从而使蔚县盆地构成了大型而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称壶流河单元。
盆地周围的裸露基岩山区,是地下水的主要补给区,大气降水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壶流河南、北山前斜地是地下水的径流区,流向壶流河,壶流河为盆地内地下水的主要排泄通道。
由于盆地被不同时期的几条大断层围割,对整个单元的地下水补、径、排条件起着重要作用,把整个单元分为五个水文地质条件不同的块段。
Ⅰ区:蔚县南山断层(H=1300m,倾向NW)以南块段;Ⅱ区:蔚县南山断层以北、壶流河断层(H=200~300m,倾向SE)以南块段;Ⅲ区:暧泉──大湾断层(水平H=700m,倾向NE)以西,壶流河断层以北块段;Ⅳ区:松枝口──右所堡断层(H>900m,倾向SW)以东块段;Ⅴ区:壶流河断层以北、暧泉──大湾断层以东、松枝口──右所堡断层以西、阳原南山断层(H=1000m,倾向NW)以南块段。
三、石门峪冲洪积扇冲洪积物的沉积特征
在喜山运动时期,由于蔚县南山断层和阳原南山断层的作用,使南山和月山掀起,成为向南倾斜的断块山,蔚县盆地逐渐形成,使月山的古河道发生倒流,而南山由于古地形南高北低,故南山古河道继续发展,形成山前冲洪积扇的沉积,由于石门峪、北口、九宫山、松枝口等冲洪积扇共处同一地块,所以属同期形成,且各扇与蔚县湖盆的形成同期(早更新世开始),这就形成了蔚县南山山前的冲洪积相与湖相同期异相沉积,只是由于南山断层的差异运动和区内其它断层的影响而导致各冲洪积扇的发育规模不等。
由于蔚县古湖盆受构造控制,其湖盆中心在松枝口──右所堡断层与壶流河断层上盘的交接部位(即蔚县西合营镇附近),其基底最深,南山山前的冲洪积扇轴均偏向西合营镇方向也证实的这一点,由于石门峪位于北口的西侧,而古湖盆基底西高东低,故此可推断,石门峪冲洪积扇冲洪积物厚度小于北口冲洪积扇的冲洪积物厚度,但应超过300m,沉积物特征应相类似。
四、石门峪冲洪积扇的水文地质特征
1、补给区岩性特征:石门峪冲洪积扇对应的山区补给区的岩性为长城系、寒武系、奥陶系石灰岩,其中寒武系占50%左右。
2、泉水调查:灰岩山区泉水较多,但流量小于0.10l/s,在山缘出露的长城系炭岩条带上161号泉,流量为21.20l/s(1983年9月2号)为本区最大的泉点,扇区地表标高+940m以上,没有地下水出露。
3、水井调查:在冲洪积扇的上游,第四系水井单井出水量为70~110m3/h,水质为HCO3-Ca-Mg型,矿化度小于0.5g/l,水位埋深40~50m,下游单井出水量30~40m3/h,水位埋深10~40m,地下水水力坡度为2.6‰,与北口冲洪积扇相当。
4、石门峪冲洪积扇区地下水多年平均天然补给量的计算:
(1)山区侧向补给量:北口冲洪积扇山区汇水面积527km2,经地下水均衡计算,其山区侧向补给量为1.135m3/s,石门峪山区补给区的岩性、地貌特征等入渗条件与北口基本一致,故用面积比拟计算石门峪冲洪积扇的山区侧向补给量:
Q侧=×1.135=0.706(m3/s)
(2)冲洪积扇区垂直入渗补给量:
采用北口区的入渗系数(0.156)及降雨量(419.6mm),面积为34.6km2,则垂直入渗补给量为:
Q垂=0.156×419.6×10-3×34.6×106/31536000=0.72(m3/s)
总天然补给量为二者之和0.778m3/s
5、地下水的运移条件
上面计算了石门峪冲洪积扇的总天然补给量为0.778m3/s,而泉水排泄量不足0.10m3/s,地表又无常年流水河流,人工取水量有限,证明石门峪冲洪积扇地下水主要由潜流径流和排泄。
接受山区侧向补给和降水垂直补给的地下水,顺坡向北径流,潜流排泄到壶流河中。
五、结语
鉴于以上叙述,蔚县南山山前石门峪冲洪积扇地下水水资源较丰富,水质良好,是较理想的水源地远景区。
参考文献:
[1] 河北省蔚县矿区供水水源初步勘探报告[R].河北省煤田地质局水文地质队.河北地质学院水文地质教研室,199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