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线索表
- 格式:doc
- 大小:39.50 KB
- 文档页数:2
中国近代史发展线索(1840年——1949年)开始: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
结束: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主要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任务:反帝反封建。
分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一、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1.开始: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
结束: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
2.领导阶级:资产阶级3.分期(1)清朝后期的统治(1840—1912年)(2)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1928年)4.清朝后期的统治。
五次战争:鸦片战争(1840—1842年),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中法战争(1883—1885年);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六大运动或革命: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农民阶级] 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封建地主阶级洋务派] 维新变法运动(1895—1898年)[资产阶级维新派]义和团运动(1898—1900年)[农民阶级] 辛亥革命(1911年)[资产阶级革命派]新文化运动(1915年开始)[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1.开始: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
结束: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领导阶级:无产阶级3.任务: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反对官僚资本主义。
4.分期:(1)建党时期(1919—1924年);(2)国民革命时期[大革命时期](1924—1927年)(3)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7年)(4)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5)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年)5.建党时期:(1)五四运动(1919年)(2)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共一大召开](1921年)6.国民革命时期(大革命时期、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开始: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一、帝国主义的侵略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在近代,帝国主义不断侵略中国,企图把中国变为它们的殖民地。
其中影响最大的有三次战争: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率先用大炮打开了中国古老的大门。
中英《南京条约》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它使中国的关税主权、司法主权、领土主权遭到破坏,这是半殖民地化开始的标志。
鸦片战争成为重要的历史转折点:中国从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
鸦片战争以后,一方面,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使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另一方面,它们凭借自己的船坚炮利,继续进行武装侵略,不断扩大侵略权益,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一步步加深。
1856年,英法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把侵略的魔爪从沿海深入到内地;沙俄趁火打劫,从19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初,侵占了我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边疆加紧侵略。
这时期,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先后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为了适应垄断资产阶级的需要,帝国主义列强在全球范围内开始掠夺殖民地,分割世界领土的斗争达到十分尖锐的程度。
1883年爆发的中法战争,中国不败而败。
法国通过《中法新约》进一步打开中国西南门户。
1894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这是日本帝国主义积极推行其大陆政策的结果。
清政府对日本采取避战求和的态度,使清军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惨遭失败。
日本强迫中国签订的《马关条约》,是中国继《南京条约》以来失权最多、危害最大的不平等条约,日本取得在华通商口岸“设厂制造”等特权,这反映了帝国主义对外输出资本的要求。
《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此后,19世纪末,德、俄、法、英、日纷纷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中国近代史部分(1840---1949)1、清政府统治时期(1840---1911)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近代开眼看世界第一人)1840年-1842年鸦片战争标志中国近代史开端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19世纪40-50年代中国无产阶级产生1851年金田起义太平天国运动开始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颁布1856年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互相残杀(天京事变,天平天国由盛到衰)1856-1860 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1859年洪仁玕向洪秀全进呈《资政新篇》(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方案)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19世纪60-70年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黄海海战民族英雄邓世昌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定台湾被割给日本1898年戊戌变法(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1900年义和团运动高潮(农民反帝爱国运动)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辛丑条约》签定(清政府变成傀儡)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1911年黄花岗起义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1912年(民国元年)中华民国成立2、民国时期(1912——1949)军阀政府统治时期(1912—1926)1912年清帝退位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陈独秀、李大钊等)1916年袁世凯恢复帝制失败1919年5月4日五四爱国运动爆发(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最高纲领)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最高纲领、最低纲领)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标志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1925年孙中山逝世1926年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1927年7月国民革命失败国民政府统治时期(1927—1949)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建军节)1927年8月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开辟)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局部侵华)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1935年1月遵义会议(中国革命转危为安)1936年10月红军第二、四方面军长征到达甘肃会宁等地,长征结束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国共第二次合作序幕拉开)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日本全面侵华)1937年八一三事变1937年9月凇沪会战(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计划破产)1937年平型关大捷(抗战以来首次大捷)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30多万人失去生命1938年春台儿庄战役(抗战以来最大的胜利)1940年百团大战(主动出击的抗战)1945年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毛泽东思想确立)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收回台湾)1945年中共和谈代表毛泽东等飞抵重庆,重庆谈判开始1946年6月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人民解放战争开始1947年6月人民解放军开始全国规模的反攻(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1948年9月辽沈战役开始1948年11月淮海战役开始1948年11月平津战役开始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国民政府覆亡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开展(《共同纲领》)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迁线索: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19世纪60、70年代在东南沿海一带产生近代民族工业1895年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兴办实业潮兴起1912—1918 民族工业经历短暂的春天1927---1937民族工业比较繁荣1937---1945民族工业受日本侵华影响战争遭受沉重打击1945—1949受官僚资本的压榨民族工业走入绝境思想领域的变化:林则徐: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变法图强的思想孙中山:三民主义(1905)、新三民主义(1924)1915新文化运动兴起,1917年后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
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线索一、1840年—1919年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主要矛盾:此时中国的主要矛盾为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这就决定了中华民族的两大历史任务——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
为此,农民阶级进行了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地主阶级的先进分子进行了洋务运动,而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了维新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了辛亥革命,这些斗争虽然从不同程度上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但客观上由于敌人力量的强大,主观上各革命阶级的局限性的影响,这些斗争最终都走向失败。
注意:农民阶级——小生产者的局限性;地主阶级——落后生产关系的代表;民族资产阶级——软弱性导致的两面性(革命性与妥协性)。
重要时间节点及周年纪念1842年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
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865年洋务运动创办当时国内最大的兵工厂上海江南制造总局。
(中国近代化的开端)1885年冯子材指挥清军取得镇南关大捷,但最终以“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而告结束。
说明中国腐败的社会制度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屡遭失败的最重要的原因。
1895年1、中日《马关条约》签订,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给日本。
2、《马关条约》规定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办工厂,标志着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的转变。
3、瓜分中国狂潮由此开始,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
4、甲午战争一役,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着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的失败。
1898年戊戌维新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开放一定程度的言论、出版、结社自由,使资产阶级享受一定程度的政治权利,促进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中国近代史的四条线索中国近代史的四条线索,两大阶段近代史阶段划分:一:近代前期,即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年--1919年)分三个阶段1、1840--60年代,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60年代--90年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时期3、90年代到1919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日益深化二:近代后期,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年--1949年)1、1919--1924 五四运动和中共诞生2、1924.1—1927.7 大革命时期(国民革命时期)3、1927.8—1936.7 国共十年对峙(土地革命时期)4、1937.7—1945.9八年抗战5、1946.6—1949.9解放战争四条线索:1、列强侵华史:主要史实有五次侵华战争及列强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上的侵略2、中国人民抗争史、探索史:有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几大运动(太平天国、洋务运动、义和团、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有1919年之后的五四运动、中共诞生后的探索。
3、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史4、政权更替史:正确区分以下政府---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南京国民政府、蒋介石国民政府、瑞金政府、伪满洲国政府、陕甘宁边区政府、汪精卫伪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侵略史: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中法战争、英法联军侵华、甲午中日战争、1937年日军侵华战争抗争史:反鸦片战争.....抗日战争、抗美援朝援越探索史:武昌起义、新文化运动、南昌起义、五四爱国运动、长征、公社化运动经济发展史: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建设如:三大改造、改革开放1924--1927大革命时期一、大革命时间1924年1月至1927年7月二、大革命性质大革命,又称国民革命,是中国人民在我党和国民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
三、大革命经过1924年1月,在我党的参加和帮助下,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召开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
之后创办黄埔军校,建立国民革命军,成立国民政府。
中国近代史四条基本线索中国近代史是一个充满曲折与波折的历史时期,这个时期的发展轨迹可以被概括为四条基本线索。
这四条基本线索是:中国与世界的接触、民族主义的兴起、现代化的探索、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发展。
本文将对这四条基本线索进行详细的阐述和分析。
一、中国与世界的接触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逐渐与西方列强接触。
在这个时期,中国遭受了很多不同的侵略和欺凌,包括鸦片战争、天津条约、辛丑条约等。
这些事件的发生促使中国开始意识到自己与世界的联系,并开始向西方学习,尤其是向西方学习现代化的方法和技术。
这个时期的中国开始了一场现代化的探索,但这个探索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二、民族主义的兴起在中国与西方列强的接触过程中,民族主义思潮开始在中国兴起。
这个时期的中国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受到了侵犯,开始有了一些反对西方列强的声音。
同时,中国也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文化和传统的价值,开始寻求一种新的民族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这个时期的中国开始了一场民族主义的运动,这个运动的目的是要振兴中国,让中国重新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
三、现代化的探索在中国与世界的接触和民族主义的兴起的背景下,中国开始了一场现代化的探索。
这个探索的目的是要让中国变得更加现代化、更加富强、更加强大。
这个时期的中国开始向西方学习现代化的技术和方法,开始建设铁路、电力、通讯等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开始推行西方的教育和法律制度。
这个时期的中国也开始了一场思想启蒙运动,让中国人民开始接触到西方的思想和文化。
四、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发展在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发展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线索。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在1921年,这个时期的中国正处于政治动荡和社会变革的时期。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政治力量,它的目的是要推翻腐败的国民政府,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中国。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过程中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它领导了中国人民进行了一场长达20年的革命,最终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复习中国近代史把握三条基本线索一、是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华史(或者说是中国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屈辱史);二、是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探索史;三、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艰难发展史。
中国近代史线索中国近现代史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现在,先后经历五个政府统治:(1)清朝晚期(1840年——1912年1月)(2)中华民国临时政府(1912、1——1912、4)(3)北洋军阀政府(1912、4——1927、4)并存政府:广东国民政府(1923——1927、1)武汉国民政府(1927、1——1927、4)(4)南京国民政府(1927、4——1949、4)(5)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1949、10、1——现在)中国近代史时间:1840——1949、9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一阶段: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年鸦片战争——1919年五四前)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侵略史——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抗争史——三次高潮性事件(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民族英雄(林则徐、左宗棠、邓世昌)探索史——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第二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5、4——1949年)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1)中共创建和大革命时期:(1919、5、4——1927、7)五四运动、中共成立、北伐战争(2)土地革命时期:(1927、8——1937、7)星星之火(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长征,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3)抗日战争时期:(1937、7、7—— 1945、8、15)日本的侵略——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南京大屠杀中国的反抗——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三次大捷,中共七大,加速投降五件事(4)解放战争时期:(1946、6——1949、9)准备——重庆谈判;防御——转战陕北;反攻——挺进大别山决战——三大战役;垮台——渡江战役中国近代史中华民族的屈辱史1、鸦片战争(1840—1842年)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3、英俄侵略我国西北19世纪60-70年代4、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6、日本侵华战争局部侵华1931—1937年7、全面侵华1937—1945年中国人民的抗争、探索史(所谓“近代化”,即是中国人民向西方资本主义学习,寻求新的出路的过程。
中国近代史线索中国近现代史从鸦片战争1840——1949、4 也叫:民主革命时期(一)五四运动中共创建和大革命时期(1919、5、4——1927、7)中共成立1927P58中(二)国土地革命时期近(1927、8代1937、7、7史19311936、12、12--—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爆发 1937、7、7日本的侵略 八一三事变——进攻上海 1937、8、13南京大屠杀——1937、12做法:工农红军改变为新四军、八路军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9 标志:全民族抗战开始(三)抗日战争时期 平型关大捷: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林彪)(1937、7、7—— 中国军队取得 台儿庄战役: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李宗仁) 1945、8、15) 中国的反抗 的三次大捷 百团大战: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彭德怀)背景:抗战胜利前夕中共七大 内容:P83 1945、4 意义:为争取抗战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前途准备条件中 1945年 加速日本投降的五件事:P84 国近 胜利标志:1945年8月15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胜利,台湾 代 也回到祖国怀抱史准备内战——重庆谈判 原 因(1945、8-——1945、10)结果——签订《双十协定》全面内战爆发标志:1946、6蒋对中原解放区疯狂进攻,(四) 内战开始解放战争时期 战略防御——转战陕北 陕北战况: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彭德怀、贺龙率领(1945、8、15-—— (1946、6——1947年夏) 西北人民解放军粉碎敌人进攻 1949、9) 领导人、军队——刘邓大军转入反攻——挺进大别山:(1947年夏) 意义:P94党主力收缩,决战时机成熟主力决战——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概况:P96—P98(1948、9——1949、1) 意义:P99背景:三大战役后,解放军乘胜追击到长江北岸政权垮台——渡江战役 概况:解放军三路进攻,占领南京,政权垮台, (1949、4) 国民党一败涂地退往台湾 意义;加速了解放全国的步伐A 、美蒋阴谋发动内战;B 、蒋为赢得时间,欺骗人民C 、中共为争取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1945、8、15)次大捷,中共七大,加速投降五件事(4)解放战争时期:准备——重庆谈判;防御——转战陕北;反攻——挺进大别山(1945、8——1949、4)决战——三大战役;垮台——渡江战役。
中国近代史政治经济思想(世界大背景)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时代)1840--1842 鸦片战争(《南京条约》、中国近代史开端、旧民主主义革命开端、商品输出阶段开始)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外资经济出现开眼看世界(林则徐、魏源)1851--1864 太平天国运动(《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农民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运动)洋务经济(19世纪60—90年代)中体西用(洋务派与顽固派)(世界大背景)19世纪中期—20世纪初期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1856—1860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8《天津条约》、1860《北京条约》、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民资经济产生(19世纪60-70年代)早期维新思想(19世纪60年)(世界大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日本明治维新完成1894—1895 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日本在华设厂--资本输出阶段的开始)民资经济初步发展(1895以后)康梁维新思想(19世纪90年)1899—1900 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农民阶级领导的反帝爱国运动)(维新派与顽固派论战)1900—1901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11 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运动)1912 中华民国成立(清政府统治被推翻)民资经济短暂春天(1912-1919)(革命派与保皇派论战)(世界大背景)1914—1918 第一次世界大战(同盟国“德意奥”与协约国“英法俄”) 1919巴黎和会1919 五四爱国运动(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915新文化运动1918马克思主义1921 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一大)(1922中国二大革命纲领制定)1924—1927 国共合作与北伐(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第一次国共合作---新三民主义:三大政策)民资经济快速发展(1927-1936)毛泽东思想雏形时期(世界大背景)1929—1933 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1927—1936 国共十年对峙(土地革命时期)(武装起义、红色政权、遵义会议、长征)民资经济曲折发展毛泽东思想成熟(工农武装割据)(世界大背景)1939—1945 第二次世界大战(“德意日”三国轴心)1944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为货币中心)1937—1945 抗日战争(两个战场两条路线、八年抗战与十四年抗战)民资经济遭受打压毛泽东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1945—1949 解放战争(国共内战)(战略进攻、战略反攻、战略决战三个阶段,1949春,七届二中全会)。
鸦片战争1840~18561.鸦片战争1840~1842根本原因——工业革命使欧美崛起,加紧向外扩张;影响—政治主权丧失;自然经济逐渐瓦解,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社会性质变化;2.广州三元里抗英:1841年,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来侵略的斗争;3.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等(取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军舰“巡查贸易”;“传教权”);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4.新思潮萌发:“抵抗派”林则徐、魏源;《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西方军事技术;5.太平天国运动1851金田起义,开始;1853定都天京;1853《天朝田亩制度》(纲领);1856天京变乱;1859年《资政新篇》(救国方案);1864年天京陷落,结束; 功绩——沉重打击清王朝;6.生活:鸦片战争后,西装、西餐、西式建筑等逐渐传入中国;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941.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半殖民化程度加深;2.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威海卫战役失败);曾国藩、李鸿章;“中体西用”、“师夷长质以自强”;功绩——中国近代化开端;3.民族资本主义产生19世纪60、70年代;地点—通商口岸,东南沿海地区;方举赞、孙英德上海发昌机器厂;陈启源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4.生活变化:1877年有线电报在台湾出现;1882年电话传入;甲午战争1894~19001.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黄海海战、邓世昌;2.《马关条约》:1895年;割地、赔款、通商口岸、开工厂;中国半殖民化程度大大加深;3.19世纪90年代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清政府暂时放松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最主要);张謇;4.维新变法运动:最大功绩——促进思想启蒙;代表人—康有为、梁启超、严复、谭嗣同(激进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5.生活:1896年上海“又一村”放电影(1895,法国);八国联军侵华1900~19121.义和团运动1898~1901;“扶清灭洋”;最大功绩——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阴谋;2.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3.《辛丑条约》签订1901年,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完全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4.革命派与“三民主义”:1905年同盟会制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不久在《民报》发刊词中,解释为“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政治主张——“民主、共和”;5.辛亥革命:1911年,“三民主义”为指导;武昌起义、南京临时政府成立、颁布系列法令措施,改变风气;最大功绩——推翻清王朝(19120212),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沉重打击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6.《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3月;原则——三权分立、民主共和;7.生活:辛亥革命使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服饰的变化;婚礼、丧礼、习俗(剪辫易服、迫令放足、破除神权、反对迷信等活动,使用公历,点头鞠躬、握手取代跪拜作揖,称呼发生变化先生取生老爷、大人)、交通(自行车、有轨电车、公共汽车)、通讯(无线电报)北洋军阀统治1912~19271.民族资本主义“短暂春天”:1912~1919 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阻碍——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最主要(客观)原因: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2.新文化运动:1915年;主张——“民主”“科学”;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最大功绩: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局限:绝对肯定西方思想文化和绝对否定中国传统文化;3.五四运动: 1919年5月4日;最大功绩—促进中国人民的新觉醒;性质—群众性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4.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5.中国共产党成立:1921年,上海,后转浙江嘉兴南湖;中共“一大”(工人运动);中共“二大”(最高、最低纲领);6.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建立: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建立;7.新三民主义:1924.1;民族—增加反帝(新旧三民主义最主要区别);民生—增加“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的反封建内容;8.国民大革命:1924.1~1927.7.12; 1926北伐;功绩——动摇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国共十年对峙1927~19371.南昌起义:1927.8.1 中共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标志中共军队诞生;2.八七会议:1927年,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3.湘赣边秋收起义:毛泽东领导;4.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工农武装割据”道路:1928年,“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正确道路;5.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1931年,江西瑞金——第一个红色首都;6.毛泽东思想诞生——“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7.红军长征:1934.10~1936.10;1935年1月遵义会议——中共第一次独立自主解决自己路线、方针、政策问题;标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根本原因——“左”倾思想占统治地位;直接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8.日本侵华:1931年九一八事变;9.西安事变:1936年10月10日;张学良、杨虎城;10.资本主义:民族工业短暂发展;官僚资本主义产生;抗日战争1937~19451.日本侵华:1937.7.7,又称“芦沟桥事变”;标志日本全面侵华开始;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9年9月,国民党公布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3.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松沪会战;太原会战(平型关大捷);徐州会战(台儿庄战役);枣宜会战(张自忠);4.中共的敌后战场:1937.8召开洛川会议,制定全面抗战路线;1940下半年,彭德怀,百团大战,华北地区;5.抗日战争胜利:胜利根本原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的全民抗战;6.毛泽东思想成熟——“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延安时期”;《中国革命战争中的战略问题》、《〈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论持久战》;7.民族资本主义:因战争而受沉重打击;但中国西南、西北地区民族工业发展,改变民族工业布局;解放战争1945~19491.解放战争⑴1945~1946: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被蒋介石撕毁;⑵1946~1947:粉碎敌人全面进攻和重点(陕北、山东解放区)进攻;⑶1947.6~1948: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开始战略反攻;⑷1948.11~1949.1:大决战;基本消灭国民党主力;⑸渡江战役:占领南京,1949年4月23日;⑹解放区的土地改革:1947年,1亿多农民分到土地,极大激发农民革命和生产积极性;土改后仍土地私有;2.七届二中全会:河北平山县西柏坡;1949年3月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3.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过渡时期1949~1956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共同纲领》:代行人大职责;具有临时宪法作用;北平;讨论新中国成立问题2.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3.过渡时期总路线:4.一五计划:1953~1957;经济上取得巨大成就,建立东北重工业基地,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政治上,1956年完成三大改造,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5.《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一届人大召开制定;原则——人民民主、社会主义;6.民主政治制度建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7.毛泽东思想的新发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思想”《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重大理论成果,标志毛泽东思想发展到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