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
- 格式:pptx
- 大小:2.02 MB
- 文档页数:20
第三节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课后篇巩固提升学业水平引导导学号52084047下图是某地区城市规划示意图。
据图完成第1~2题。
1.图中a、b、c、d四地中哪两地不能布局水泥厂和酿造厂? ( )A.a、b两地B.a、c两地C.a、d两地D.b、d两地2.该城市的钢铁厂布局在甲地,主要是因为该地( )①有丰富的铁矿资源②有丰富的煤炭资源③水陆交通便利,且有充足的工业用水④位于盛行风的下风向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解析第1题,水泥厂和酿造厂均会造成大气污染,该城市盛行东北风,水泥厂和酿造厂应布局在盛行风的下风向,图中位于该城市盛行风下风向的有a、c两地,位于上风向的有b、d两地,故b、d两地不能布局水泥厂和酿造厂。
第2题,从图中可知,甲地有丰富的铁矿资源;该地位于河流沿岸且靠近铁路,水陆交通便利,有充足的工业用水;该地位于河流下游且位于盛行风的下风向,污染较小;根据图中信息不能判断该地是否有煤炭资源。
答案1.D 2.D“工业4.0”是一个将生产原料、智能工厂、物流配送、消费者全部编织在一起的大网,消费者只需用手机下单,网络就会自动将订单和个性化要求发送给智能工厂,由其采购原料、设计并生产,再通过网络配送直接交付给消费者。
下图是德国制造业进步的四个阶段。
读图,完成第3~4题。
3.有关德国制造业区位因素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对市场信息的依赖度提高B.对交通运输条件要求下降C.对劳动力数量的需求变大D.对资源的配置要求将降低4.“工业4.0”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A.提高工业生产的整体成本B.工业生产由分散走向集中C.可实现工业的个性化生产D.扩大传统制造业生产规模解析第3题,图中显示由机械生产依次过渡到流水线生产、可编程序生产、网络物理系统生产,这个过程中,生产更加灵活和便利,对技术和信息以及设备要求更高,故A项正确。
第4题,网络物理系统生产就是智能生产,可以实现个性化的定制生产,可以降低成本,同时使工业生产更加分散和灵活布局。
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学案导学1、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①农业、矿业、工业、商业和服务业等产业活动的主要区位条件(b)(1)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渔林等):与自然环境的联系最为密切。
影响农业的自然因素主要有气候、地形和土壤等,但同时受到市场、交通、政策、科技等社会经济因素影响。
(2)矿业:与自然环境的联系也最为密切。
矿产是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区位主要是受矿藏状况和运输条件的限制,同时也受科学技术的影响。
(3)工业:区位受自然条件的限制较少,受社会经济条件影响较大。
影响工业的因素主要有原材料、零部件、能源、劳动力、科技水平、环境等。
(4)商业和服务业:区位与一进环境条件关系不大,区位主要指向消费人群。
②区位条件变化对产业活动的影响(b)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处于动态的发展变化过程之中,原因是自然环境在演变,人类活动在干预,而且变化的政策、生产力水平和科技等因素对区位的影响是全方位的。
区位因素的变化导致产业活动也会出现相应的转移,转移到生产条件更优越、生产成本更低、利润更的地区。
2、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产业内部和产业之间的地域联系方式(c)生产协作:生产一种产品,承担着不同工序的工厂或车间之间的协作;共同为某一种产品提供零部件的工厂之间的协作。
商贸联系:(1)区际贸易:一国范围内的贸易活动,是最主要的贸易方式,它受一国的经济政策、法律法规和市场需求的影响,不受国家之间贸易政策的影响;(2)国际贸易:以各国间商品和劳务交换为主要内容,因各国经济政策、法律法规的差异,受限制较多,如存在贸易壁垒、关税壁垒、绿色壁垒和技术壁垒等。
区际贸易联系比国际贸易联系要密切,现代物流业应运而生,这也是地域联系的重要表现。
科技与信息联系:生产技术变革和信息技术推广使企业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
为准确把握市场动态,及时获得技术创新的信息,必然要求企业之间、区域之间加强协作,扩大技术和信息交流,从而实现交流的网络化、经常化和高效化。
(五)工业与环境污染物排放量少,单位产量的污染控制费用较高。
随着处理污染物排放量的增加,单位产量的污染控制费用在逐渐变小。
污染物排放量与单位产量的污染控制费用之间有什么关系?
环境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工业区位的影响
在许多发展中国家,污染工业正在由城市向农村转移,是否合理?为什么?不合理。
这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企业行为。
地区之间的有关环保法规,污染治理费用、对污染治理的要求差别很大,农村地区治污费用少,治理要求低,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追逐利润,将污染企业转移到农村,应该受到环保法规和部门的有效制止。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习题: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第1节含答案1、从上述材料中可以看出,决定产业活动类型和产量的是()A、气候B、政策C、科技D、市场2、甲鱼3年就上市,这是由于人们改造了()A、光热条件B、土壤条件C、地形条件D、交通条件解析第1题,市场经济时代,产业活动的类型和产量最终是由市场需求量决定的。
第2题,材料中“在冬季用温室不让甲鱼冬眠”是改变了光热条件。
答案1、D2、A黑龙江省黑河市是我国现有水稻种植的最北限,也是世界水稻栽培的纬度最高限。
该地区地广人稀,每个劳动力平均有近2、67公顷耕地。
这里曾是种稻禁区,经过多年的努力,禁区不仅可以种稻,还能够持续获得高产、稳产。
据此完成第3~4题。
3、黑河市曾是种稻禁区,其主要的制约条件是()A、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低B、劳动力缺乏C、灌溉水源缺乏D、热量不足4、由“种稻禁区”到“能够持续获得高产、稳产”,促使其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全球气候变暖B、农田水利设施的不断完善C、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D、优良水稻品种的引入和培育解析第3题,黑河纬度高,热量不足。
第4题,加大科技投入,培育、引进优良品种是黑河水稻高产、稳产的主要原因。
答案3、D4、D导学号读布的生产过程示意图,完成第5~6题。
5、在布的生产过程中,关系密切()A、生产协作B、信息联系C、商贸联系D、科技联系6、下列生产过程反映的地域联系与布的生产过程中反映的生产联系不同的是()A、服装B、石油加工C、钢铁D、现代物流解析布的生产过程需要多道工序完成,承担各工序的工厂或车间存在生产活动中的各工序间的联系,这种联系属于生产协作关系。
现代物流过程反映的是商贸联系。
答案5、A6、D读全球石化产业扩散模式图(图中带阴影的圆的大小表示对应量所占比例的大小),完成第7~8题。
7、图示三个阶段出现的先后顺序是()A、生产集聚阶段、产品出口阶段、生产的全球扩散阶段B、产品出口阶段、生产集聚阶段、生产的全球扩散阶段C、生产的全球扩散阶段、生产集聚阶段、产品出口阶段D、生产集聚阶段、生产的全球扩散阶段、产品出口阶段8、产品出口阶段,核心经济体在外围经济体内建厂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当地的()A、劳动力B、市场C、科技D、资源解析第7题,生产集聚阶段原油生产能力和原油加工能力都聚集在核心经济体内,该阶段是石化产业兴起阶段;生产的全球扩散阶段,原油生产能力集中在外围经济体内,原油加工能力集中在核心经济体内,该阶段为石化产业的第三阶段;产品出口阶段为石化产业的第二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