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整本书阅读《呼兰河传》
- 格式:docx
- 大小:27.75 KB
- 文档页数:3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课外阅读(有答案)一、课外阅读。
呼兰河传(节选)后园中有一棵玫瑰,一到五月就开花的,直开到六月。
花朵和酱油碟那么大,开得很茂盛,满树都是,因为花香,招来了很多的蜂子,嗡嗡地在玫瑰树那儿闹着。
别的一切都玩厌了的时侯,我就想起来去摘玫瑰花,摘了一大堆把草帽脱下来用帽兜子盛着。
在摘那花的时候,有两种恐惧,一种是蜂子的钩刺人,另一种是怕玫瑰的刺刺手。
好不容易摘了一大堆,摘完了可又不知道做什么了。
忽然异想天开,这花若给祖父戴起来该多好看。
祖父蹲在地上拔草,我就给他戴花。
祖父只知道我是在捉弄他的帽子,而不知道我到底是在干什么,我把他的草帽给他插了一圈的花,红通通的二三十朵。
我一边插着一边笑,当我听到祖父说:“今年春天雨水大,咱们这棵玫瑰开得这么香。
二里路也怕闻得到的。
”就把我笑得哆嗦起来。
等我插完了,祖父还是安然的不晓得。
我跑得很远地站看,我不敢往祖父那边看,一看就想笑。
所以我借机进屋去找一点吃的来,还没有等我回到园中,祖父也进屋来了。
那满头红通通的花朵,一进来祖母就看见了,她看见什么也没说,就大笑了起来。
父亲母亲也笑了起来,而以我笑得最厉害,我在炕上打着滚笑。
祖父把帽子摘下来一看,原来那玫瑰的音并不是因为今年春天雨水大的缘故,而是那花就顶在他的头上。
他把帽子放下,他笑了十多分钟还停不住,过一会儿一想起来,又笑了。
祖父刚有点忘记了,我就在旁边提着说:“爷爷……今年春天雨水大呀……”一提起,祖父的笑就来了,于是我也在炕上打起滚来。
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园,我,这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
刮了风,下了雨,祖父不知怎样,在我却是非常寂寞的了。
去没有去处,玩没有玩的,觉得这一天不知有多少日子那么长。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盛着( ) 缘故( ) 寂寞( )2.联系上下文,写出下面词语的意思。
异想天开:3.文中多处写到了祖父的“笑”,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祖父。
4.“刮了风,下了雨,祖父不知怎样,在我却是非常寂寞的了。
五年级下册读书吧必读书《呼兰河传》导读、阅读检测及答案卷首语2019年秋学期开始,教育部统编教材正式走进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年级课堂。
“语文高考最后要实现让15%的人做不完!”“部编本”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曾甩下这么一句话。
名著阅读已经是必考内容,并有指定书目,小学新教材里也增加大量课外阅读要求。
新教材从一到六年级语文教材,增加了《快乐读书吧》必读必考内容,很多小学读过的必读书内容,全国中考、高考这几年都有涉及。
教育部最新发文规定:中考、高考将适当涉及小学内容。
不知各位有没有关注最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中高考试卷,很多名著都是我们小学的必读书目!下面以四、五、六年级必读书相关中考真题为例:《呼兰河传》导读作家简介:《呼兰河传》的作者是萧红,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
1911年,她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的一个地主家庭,幼年丧母。
1933年,以“悄吟”为笔名发表了第一篇小说《弃儿》。
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成名作《生死场》。
1936年,东渡日本,创作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
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又发表中篇小说《马伯乐》、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等。
1942年1月22日,萧红因肺结核和恶性气管扩张病逝于香港,年仅31岁。
作品评价:《呼兰河传》是一部充满童心、诗趣的灵感的“回忆式”长篇小说。
茅盾在评价这部作品时说: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故事梗概那是一个既僻远又热闹的小城,在城中的交通要道上坐落着一个‚大泥坑‛,它常常淹死一些骡马和小孩,可居民都在看热闹,没有人出来加以整治。
有的说应该拆墙,有的说应该种树,但没有一个人说要填平的,尽管填坑并不难。
又到了小城举行盛举的日子,人们有跳大神的、唱秧歌的、放河灯的、看野台子戏的、看庙会的,热闹异常。
我的祖父已年近七十,他是一个慈祥、温和的老人,家里面只有祖父最关心我,所以,一天到晚,门里门外,我寸步不离他,他常教我读诗,带我到后花园游玩,我走不动的时候,祖父就抱着我,我走动了,祖父就拉着我,祖孙俩相依相伴,有着无穷的快乐。
二、猜人物。
1、她的头发又黑又长,梳着很大的辫子,普通姑娘们的辫子都是到腰间那么长,而她的辫子竟快到膝间了。
她脸长得黑乎乎的,笑呵呵的。
————(团圆媳妇)2、他很喜欢和天空的雀子说话,很喜欢和大黄狗谈天。
他一和人在一起,就一句话也没有了,就是有话也是很古怪的,使人听了常常不得要领。
————(有二伯)3、边推着黏糕的单轮车,边喊着“黏糕、黏糕”,往街上一走,小孩子们就跟着一大帮了。
————(冯歪嘴子)三、读片段,完成练习。
《呼兰河传》是一部充满童心、诗趣和灵感的“回忆式”长篇小说。
茅盾评价《呼兰河传》,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萧红用她绘画式的语言,娴熟的写作技巧,抒情诗的意境,浑重而又轻盈的文笔,造就了她的巅峰之作,为中国文学奉献了一部不朽的经典。
《呼兰河传》阅读测试题一、填空题。
(20分)1.《呼兰河传》这部小说的作者是______,我们五年级下学期的一篇课文______节选自这本小说。
2.呼兰河除了一些卑琐平凡的实际生活之外,还有不少精神上的盛举,如______、______ 、______等。
3.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住着我的______ ,他十分______我。
我经常跟他学诗,他教我的______,并没有课本,全凭口头传诵。
4.花开了,就像______ 。
鸟飞了,就像______ 。
虫子叫了,就像______。
5.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有______、______、______,样样都有。
6.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______的了,一会______的啦,一会______,一会半灰半百合色。
______、______ 、______,这些颜色天空上边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的,见也未曾见过的,诸多种的颜色。
7. 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这庙会的土名叫做______,也是无分男女老幼都来逛的,但其中以______最多。
8.我家的院子是很______的。
那边住着______的、______的______。
呼兰河传原文摘抄
第一章
呼兰河的风景是美丽的,但也是荒凉的。
我在这里生长了几十年,还是那么寂寞。
这里就是我的故乡,就是我小时候的乐园,如今我却在这里望着家乡的方向思念着家乡的一切。
故乡是什么?故乡就是我出生、长大、游玩过的地方,但现在,我却觉得自己和故乡有着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
第二章
小团圆媳妇被打得死去活来,那呼兰河一带的人们就议论纷纷:“那个小姑娘真可怜呀!
三岁还不会说话,五岁就给人当媳妇了。
”“那个小姑娘真可怜呀!还没过门就被打得死去活来,不知道她以后还会不会有好日子过了。
”“那个小姑娘真可怜呀!生了病不知道怎么治,还是死了算了。
”……我听着这些议论,不禁有些难过:现在的小团
圆媳妇还活着吗?她还能和祖父一起玩吗?我想着想着,不禁在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让小团圆媳妇好起来!
第三章
这一家有七口人,他们有三个孩子:老大叫大牛、老二叫二牛、老三叫三虎。
—— 1 —1 —。
呼兰河传阅读《呼兰河传》是萧红写的一篇回忆小说。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呼兰河传》阅读原文,相信这些文字对你会有所帮助的。
一严冬一封锁了大地的时候,则大地满地裂着口。
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几尺长的,一丈长的,还有好几丈长的,它们毫无方向地,便随时随地,只要严冬一到,大地就裂开口了。
严寒把大地冻裂了。
年老的人,一进屋用扫帚扫着胡子上的冰溜,一面说:“今天好冷啊!地冻裂了。
”赶车的车夫,顶着三星,绕着大鞭子走了六七十里,天刚一蒙亮,进了大车店,第一句话就向客栈掌柜的说:“好厉害的天啊!小刀子一样。
”等进了栈房,摘下狗皮帽子来,抽一袋烟之后,伸手去拿热馒头的时候,那伸出来的手在手背上有无数的裂口。
人的手被冻裂了。
卖豆腐的人清早起来沿着人家去叫卖,偶一不慎,就把盛豆腐的方木盘贴在地上拿不起来了。
被冻在地上了。
卖馒头的老头,背着木箱子,里边装着热馒头,太阳一出来,就在街上叫唤。
他刚一从家里出来的时候,他走的快,他喊的声音也大。
可是过不了一会,他的脚上挂了掌子了,在脚心上好像踏着一个鸡蛋似的,圆滚滚的。
原来冰雪封满了他的脚底了。
他走起来十分的不得力,若不是十分的加着小心,他就要跌倒了。
就是这样,也还是跌倒的。
跌倒了是不很好的,把馒头箱子跌翻了,馒头从箱底一个一个的滚了出来。
旁边若有人看见,趁着这机会,趁着老头子倒下一时还爬不起来的时候,就拾了几个一边吃着就走了。
等老头子挣扎起来,连馒头带冰雪一起拣到箱子去,一数,不对数。
他明白了。
他向着那走不太远的吃他馒头的人说:“好冷的天,地皮冻裂了,吞了我的馒头了。
”行路人听了这话都笑了。
他背起箱子来再往前走,那脚下的冰溜,似乎是越结越高,使他越走越困难,于是背上出了汗,眼睛上了霜,胡子上的冰溜越挂越多,而且因为呼吸的关系,把破皮帽子的帽耳朵和帽前遮都挂了霜了。
这老头越走越慢,担心受怕,颤颤惊惊,好象初次穿上滑冰鞋,被朋友推上了溜冰场似的。
小狗冻得夜夜的叫唤,哽哽的,好像它的脚爪被火烧着一样。
《呼兰河传》荐读教案教学目标:1.体会萧红童年的快乐,感受萧红这一生苦多乐少。
2.初步体会萧红的语言特色,激发阅读兴趣。
教学重难点:1.感受萧红一生苦多乐少,故而童年时期的快乐显得尤为珍贵。
教学过程:一、读卡片,激兴趣1.出示课本作家卡片:有一本书,让人读着读着,就不由得沉浸在已逝的烂漫的童年生活中;让人不由得就想站住了,笑微微地看着那个淘气的小姑娘,看她“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
不用枕头,不用席子,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着了”。
等着,等她醒了,看她又闹出什么好玩的来……(PPT作家卡片)2.这本书叫《呼兰河传》,著名作家茅盾称这本书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PPT书封面及评价)3.课文《我和祖父的园子》便出自其中。
学完课文,你有怎么样的感受?①萧红的童年很快乐,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②祖父很爱萧红。
③这篇课文语言独特,像诗有节奏像歌有韵律。
)4.出示书名《呼兰河传》,我们先前接触过传记类书本,例如《水浒传》讲述了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汉的故事,《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自传》介绍了海伦凯勒丰富生动、真实伟大的一生。
《说岳全传》讲述了岳飞等人的故事。
你猜猜,《呼兰河传》会写什么故事呢?(PPT出示目录)其实这是萧红回忆童年的自传体,为呼兰河这座城的生活立传。
二、读故事,悟感情1.本书中还写了许多趣事,老师为你们选择了两个富有童趣的故事,我们一起读一读。
出示两则故事祖父教我念诗、祖父看我吃鸭。
(一)祖父教我读诗祖父教我的有《千家诗》,并没有课本,全凭口头传诵,祖父念一句,我就念一句。
祖父说:“少小离家老大回……”我也说:“少小离家老大回……”都是些什么字,什么意思,我不知道,只觉得念起来那声音很好听。
所以很高兴地跟着喊。
我喊的声音,比祖父的声音更大。
我一念起诗来,我家的五间房都可以听见,祖父怕我喊坏了喉咙,常常警告着我说:“房盖被你抬走了。
”听了这笑话,我略微笑了一会工夫,过不了多久,就又喊起来了。
呼兰河传读后感五年级读完这本书,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仿佛置身于那个遥远而又熟悉的呼兰河小城。
萧红笔下的呼兰河城,是一个充满了生活气息的地方。
那里的人们过着平淡而又真实的日子,有着自己的喜怒哀乐。
在这个小城里,有着各种各样的人物和故事,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便是那个活泼可爱的“我”和祖父一起度过的时光。
“我”和祖父住在一个大院子里,那院子里有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
祖父整天都在园子里忙碌着,而“我”就像一个小尾巴似的跟在他身后。
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有时候,“我”还会调皮地把韭菜当作野草一起拔掉,惹得祖父哈哈大笑。
记得有一次,祖父教“我”辨认谷穗和狗尾巴草。
祖父耐心地指着谷穗说:“这是谷穗,颗粒饱满,沉甸甸的。
”然后又指着狗尾巴草说:“这是狗尾巴草,毛嘟嘟的。
”可是“我”怎么也分不清,总是把狗尾巴草当成谷穗留着。
祖父看着“我”的傻样儿,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说:“你这小糊涂虫,再仔细看看。
”就这样,在祖父的耐心教导下,“我”终于能分清谷穗和狗尾巴草了。
园子里还有一棵樱桃树,每到樱桃成熟的季节,“我”总是迫不及待地爬上树去摘樱桃。
有一次,“我”不小心从树上摔了下来,吓得祖父赶忙跑过来,把“我”抱在怀里,一边查看有没有受伤,一边念叨着:“我的小祖宗哟,可别摔坏了。
”其实“我”一点儿也不疼,倒是看到祖父那紧张的样子,忍不住笑了起来。
除了和祖父在园子里的时光,呼兰河城的其他场景也让我难以忘怀。
那里的街道总是熙熙攘攘的,有卖糖葫芦的,有卖豆腐的,还有各种各样的小摊贩。
“我”总是好奇地看着这些人和他们卖的东西,心里充满了好奇和向往。
呼兰河城还有一个大泥坑,这泥坑可给人们带来了不少麻烦。
一下雨,泥坑就变成了一片汪洋,过往的车辆和行人常常陷进去。
有一次,一辆马车陷进了泥坑,赶车的人拼命地吆喝着,周围的人也都跑过来帮忙,大家七手八脚地忙活了半天,才把马车弄出来。
这场景虽然有些狼狈,但也充满了生活的乐趣。
《呼兰河传》阅读笔记《<呼兰河传>阅读笔记》读《呼兰河传》,就像走进了一个充满烟火气的东北小镇,那里的人和事都鲜活地在眼前展开,让我沉浸其中,感受着那份独特的热闹与寂寥。
呼兰河,这是一个普通却又不平凡的地方。
作者萧红用她细腻而真挚的笔触,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那里的街道、那里的庙宇、那里的人们,仿佛都有着自己的灵魂,在向我诉说着他们的故事。
在书里,我看到了呼兰河的大泥坑。
这可不是一般的泥坑,它可给人们带来了不少“热闹”。
每次下雨,泥坑就变成了一片“汪洋”。
马车翻了,猪陷进去了,那场景,真是让人又好气又好笑。
人们围在泥坑边上,七嘴八舌地议论着,却没有一个人真正想着去把坑填上。
这让我想起了我们村头的那条破路,一下雨就积水,大家也总是抱怨,可就是没人动手去修。
还有那卖豆腐的,每天早上那清脆的吆喝声,“豆腐嘞——”,仿佛能穿透整个小镇。
那豆腐放在板车上,白白嫩嫩的,冒着热气。
卖豆腐的人总是一脸憨厚的笑容,和每个来买豆腐的人唠着家常。
这让我想起小时候,我总是跟着奶奶去买豆腐,奶奶会和卖豆腐的人讲价,而我就眼巴巴地盯着那豆腐,盼着能早点回家吃上。
呼兰河的庙会也是热闹非凡。
各种小摊子摆得满满当当,有卖糖葫芦的,有卖玩具的,还有卖各种小吃的。
孩子们在人群中穿梭,眼睛放光,手里拿着零花钱,不知道该先买哪个好。
大人们则有的在挑选着生活用品,有的在和熟人聊天。
那场景,真的是比过年还热闹。
我想起自己小时候跟着爸妈去赶集,也是这样兴奋,看到什么都觉得新奇。
书中描写的跳大神,更是让我觉得既神秘又荒唐。
那夸张的动作,怪异的唱腔,说是能治病,其实不过是人们寻求心理安慰的一种方式。
但大家却都看得津津有味,还深信不疑。
这让我想到了村里那些所谓的“神医”,说什么吃了他的药就能百病全消,其实都是骗人的。
而呼兰河的人们,他们的生活简单又朴实。
他们会为了一点小事争吵,也会在困难时互相帮助。
他们有着自己的喜怒哀乐,有着自己的坚持和无奈。
《呼兰河传》阅读出题故事简介及人物形象分析一、作者与作品简介关于作者:萧红(1911—1943)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黑龙江省呼兰县人,原名张乃莹,笔名悄吟。
曾因不满封建家庭的包办婚姻而离家出走,受尽颠沛流离之苦,个人感情生活也屡遭坎坷。
先后辗转于哈尔滨、北京、青岛、上海、日本等地。
1942年,31岁的肖红在历经艰辛之后,寂寞地病逝于战火纷飞的香港。
在她不到十年的创作中,留下了长篇小说《呼兰河传》《马伯乐》、中篇小说《生死场》、短篇小说《手》《牛车上》等大量作品,这些介乎小说与散文之间的独特作品,包含着巨大的文化含量和独特的生命体验,对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
关于作品:《呼兰河传》创作始于1938年武汉,定稿于1940年12月的香港。
1940年9月1日开始在香港《星岛日报》上连载,至12月27日截止;1941年由桂林河山出版社出版。
《呼兰河传》是萧红在历经重重变故,在寂寞、苦闷、怀旧的心情中写完的。
是作者的后期代表作。
它通过追忆家乡的各种人物和生活画面,表达出作者对于扭曲人性损害人格的社会现实的否定,以及“孤寂与苦闷”的情怀。
著名文学家茅盾评价:“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二、故事简介《呼兰河传》以一个小女孩的眼光观察古老的呼兰河畔的种种人和事,是一部回忆性、自传性的小说。
它再次打破了以人物为中心的传统小说模式,而以呼兰城的公众生活和环境为中心,辐射出生活的种种方面,正如书名所示,它是为整个小城的人情风习作传。
第一章写呼兰河的自然风光以及它的卑琐平凡的实际生活;第二章写当地人们“精神上的盛举”——风俗民情;第三、四两章写作者的幼年生活,她的慈祥的祖父以及左邻右舍;第五、六、七章分别写三个独立的故事,三个不同的生活悲剧:天真活泼的小团圆媳妇的死,孤苦无依的有二伯遭受凌辱,贫困的磨官冯歪嘴子的不幸。
三、人物形象分析1、小团圆媳妇小团圆媳妇是怎样的一个人?一个仅仅十二岁而被称作十四岁的小姑娘;曾经“头发又黑又长,梳着很大的辫子”,曾经“看见我,也还偷着笑”;说碗碟很好看,想坐起来弹玻璃球玩;一点也不害羞,坐得笔直,走得风快,吃饭就吃三碗等。
整本书阅读课
——《呼兰河传》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
2.激发学生对《呼兰河传》的阅读兴趣。
3.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加深对文章情感的体会。
4.从文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做好批注,并与同学交流感受。
二、教学过程
(一)书中精彩的片段
1.出示片段,激发兴趣。
祖母死了,我就跟祖父学诗。
因为祖父的屋子空着,我就闹着一定要睡在祖父那屋。
早晨念诗,晚上念诗,半夜醒了也是念诗。
念了一阵,念困了再睡去。
祖父教我的有《千家诗》,并没有课本,全凭口头传诵,祖父念一句,我就念一句。
祖父说:“少小离家老大回……”
我也说:“少小离家老大回……”
都是些什么字,什么意思,我不知道,只觉得念起来那声音很好听。
所以很高兴地跟着喊。
我喊的声音,比祖父的声音更大。
我一念起诗来,我家的五间房都可以听见,祖父怕我喊坏了喉咙,常常警告着我说:“房盖被你抬走了。
”
——节选自《呼兰河传》读这几段文字的时候,你感受到了什么?
这几段文字选自这段时间大家阅读的《呼兰河传》。
2.了解作者,整体感知。
(1)萧红,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
萧红幼年丧母,只有祖父疼爱她。
她一生不安稳,浮浮沉沉,先是为了逃婚而离开家乡,后又因为战火而辗转流浪,从一个异乡到另一个异乡。
1940年,萧红逃难到了香港,在病中完成了《呼兰河传》的写作,并写出长篇小说《马伯乐》第一部及回忆性散文《回忆鲁迅先生》等1942年1月22日,病逝于香港,年仅31岁。
(2)《呼兰河传》写的是20世纪20年代东北小城呼兰河的生活。
主要描写了呼兰河城的风貌、“我”的童年生活以及小城内的一些小人物的悲惨故事。
茅盾曾说:“《呼兰河传》是一篇叙事诗,是一幅多彩的风土画,是一串凄婉的歌谣。
”
(二)批注童年难忘的场景
“我”的童年是寂寞的,却因为有了祖父和祖父的园子而变得温暖起来,“我”在园子里拔草,祖父教“我”念诗,看园子中植物自由生长……
1.“我”在祖父的园子里都有哪些难忘场景呢?请从书中找出一处你印象最深刻的地方,默读后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
学生批注,然后交流。
2.小结:呼兰河城很小很小,然而祖父的园子在“我”看来却很大很大。
园子里的一切是那么美好、那么明亮,“我”在园子中是那么快乐、那么自由,这也成了那座回忆的灰色小城里一抹亮丽的色彩。
(三)讲述印象深刻的人物
1.祖父的园子带给了“我”快乐的回忆,祖父也成了“我”童年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个人。
除了祖父,在《呼兰河传》这本书里,作者还记录了其他人物的故事,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谁?发生在他身上的故事是什么?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4.小结:是的,一个人物,一段故事,有喜有悲,有笑有泪,“我”的童年和那座小城以及小城里的人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成为自己人生难忘的一段记忆。
(四)梳理每个章节的故事
1.过渡:本书共有七章,每个章节讲述了不同的故事。
但是目录里只有章节序号,没有故事名字。
如果把每个章节各拍成一部独立的小电影,你想给各章节取什么片名?
2.思考,交流。
3.小结:阅读这本书,“我”的童年“我”的家,以及小城内的一些人物,都在萧红的笔下一一展开,让我们深刻感受到这个东北小城那个时代的生活。
难怪茅盾会说:“《呼兰河传》是一篇叙事诗,是一幅多彩的风土画,是一串凄婉的歌谣。
”
三、板书设计
呼兰河传
一篇叙事诗
一幅多彩的风土画
一串凄婉的歌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