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
- 格式:ppt
- 大小:236.50 KB
- 文档页数:110
第二章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第一节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北宋前期的词风,仍然沿袭了晚唐五代词的风格,内容上依然是男女恋情,形式上多写小令。
但是,范仲淹、欧阳修的词,形式与风格,虽还继承南唐的遗风,但他们的作品都有一种华贵雍容的气度,没有花间词的轻薄华艳。
北宋年寿最长的词人张先,字子野。
生性浪漫。
有“张三中”、“张三影”之称。
其写影名句如“云破月来花弄影”,被历代词评家赞赏。
词集名《张子野词》。
他的词多写长调,风格也逐渐背离婉约的传统,趋于明白爽快、铺张详尽。
讲授篇目: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苏幕遮》[碧云天]欧阳修:《卜算子》[去年元夜时]《南歌子》[凤髻金泥带]《蝶恋花》[庭院深深]、《踏莎行》[候馆梅残]张先《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第二节晏殊和晏几道北宋初年的晏殊和晏几道父子二人,以其词作著名于当时,世称“二晏”或“大小晏”。
他们的词上承南唐遗风,但不卑俗、淫艳、轻薄,在词的发展上具有自己的特色。
大晏是以从容淡雅之笔,写升平富贵之态;小晏则以深婉低回的吟唱,抒写“古之伤心人语”。
词情体貌各呈异彩,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一、晏殊(一)生平:晏殊,字同叔。
临川人(今属山西),谥元献。
他在十六岁时,就因才学出众,以神童招试,擢秘书省正字,受知赏于真宗,仕途一直非常顺利。
官至仁宗朝宰相。
他在政治上虽没有什么突出成就,但曾引用了一批贤能的人,如范仲淹、欧阳修等,王安石也受过他的奖掖,号称贤相。
他对文学格外关心,所交往的多达官文学之士。
叶梦得《避暑录话》:“喜宾客,未尝一日不燕饮”“相与赋诗,率以为常”。
(二)晏词的特点1、晏词虽有富贵气,也有华丽的色彩,但绮而不俗,一洗花间词的浓艳,情调闲雅,怀抱旷达,富贵而不鄙俗,写艳情而不轻佻,表现了风雅人士的情趣。
名篇如《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蝶恋花》(昨夜西风凋碧树)2、晏殊词能将理性的思绪,融入抒情之中,使其词极具语言张力。
二、晏几道(一)生平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是晏殊的第七个儿子。
北宋词是宋词发展的重要阶段,按时间,可以初步分为初期、中期、后期。
在三个时期分别出现了三位对词“改朝换代”的词坛星宿———柳永、苏轼、周邦彦。
词到了他们手里,分别进行了三次重大“变革”。
一、北宋初期,在经过宴氏父子、张先等多位词人的推波助澜下,词至柳永,词风为之一变,即从艳丽之词变为歌者之词。
柳永是北宋初期一位大力填词的“专职”词人。
他长期出入于秦楼楚馆之中,恣情游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风流才子,死后又一直被视为轻薄浪子。
生活的艰辛、处境的坎坷、生命的不幸,使他的词走向了民间,成为真正的“歌者之词”。
由此,柳永堪称中国词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
首先,柳永词在内容上进行了“变革”。
柳词虽然还残留了有许多依红偎翠、歌舞升平之作,但其中已经让我们看到了词的新动向。
(1)将晏殊为代表的专写达官贵人之词,转向了民间,特别是转向了青楼市井。
虽然其中有写得露骨、直透的一面,但寄予了柳永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与关注,也使词人的人情味和生活气息更浓了,如《定风波》。
(2)有关男女情感与相思的艳词,这部分作品很多。
有以女性口吻来写的,其中女子个性鲜明,个个敢怒、敢怨、敢说、敢爱,如《定风波》;也有以男子口吻来写的,其中男子打破前代隐晦含蓄表现手法,毫不避讳男子思念的心态,如《小镇西》。
(3)柳永最擅长的是描写“羁旅行役”,抒发羁旅行役之苦,其中融入了自己对社会人生的真切感受与思考。
这部分作品艺术成就很高,影响也最大。
如著名的《雨霖铃》和《八声甘州》就是代表。
(4)有许多对繁华都市风光描写的美词,如《望海潮》就是其中代表作。
其次,柳永发展了大量慢词,创作许多新词调。
“慢词”本指音乐而言,一般而言指字数比较多的词,有时也叫“长调”,即是指90个字以上的词。
在敦煌曲子词里出现过一些长调,但一直没有得到发展壮大,小令一直是词坛主旋律。
而柳永在慢词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他的慢词增加了词的表现容量,扩大了词的表现力,突破了五代以来词“虽小却好,虽好却小”的局面,为词更好表现细腻的情感作了很好铺垫,如有《八声甘州》、《木兰花慢》等词为其代表,他的《中吕调戚氏》甚至达到了212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