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化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7.16 MB
- 文档页数:53
氨气理化特性分析氨气(化学式: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具有一些独特的理化特性。
以下是对氨气的几个主要理化特性进行分析。
1.氨气的物理性质:-熔点和沸点:氨气的熔点为-77.73℃,沸点为-33.34℃。
这显示氨气在常温下为气体,不易液化。
-密度:氨气比空气轻,其密度为0.7713g/L。
这使得氨气能够在空气中上升,很容易扩散。
- 溶解性和溶解热:氨气在水中具有良好的溶解性,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在常温下,氨气的溶解度约为700 mL/L。
氨气与水反应会形成氨水,同时产生大约9.33 kJ/mol的溶解热。
2.氨气的化学性质:-角溶液性:氨气在水溶液中呈碱性,可形成氨水。
这是因为氨气与水反应生成氨氢离子(NH4+)和氢氧根离子(OH-),表现出碱性反应。
-结构反应:氨气是一种强还原剂,可与许多氧化剂反应,如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胺离子(NH4Cl)。
-与金属的反应:氨气也与许多金属发生反应,形成相应的金属氨合物。
例如,氨气与银离子反应会生成暗色的银氨合物。
-氧化性:尽管氨气通常表现出还原性,但在一些特殊条件下,如与氯气反应或在高温下,它也可以表现出氧化性。
3.氨气的毒性:-氨气是一种有毒气体,对呼吸系统和眼睛有刺激性。
高浓度的氨气会导致眼睛刺痛、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肺水肿和窒息。
-氨气也是一种燃烧性气体,与空气中的氧气能够发生燃烧。
氨气的燃烧产物主要是氮气和水蒸气。
4.氨气的应用:-氨气广泛应用于农业,作为植物的氮源。
氨气可以直接用作氮肥或制成其他氮肥,如尿素。
-氨气也用作工业上的重要原料,例如用于制造硝酸、硫酸和合成纤维等化学品。
-另外,氨气还被用作制冷剂和氨气喷雾剂。
总之,氨气具有一系列独特的理化特性,包括适中的溶解度、角溶液性、还原性和气味刺激性等。
了解氨气的这些特性对于安全处理和使用氨气至关重要。
食品分析方法的分类对食品品质的评价,主要包括食品营养、卫生和嗜好性三个方面。
食品分析所采用的分析方法主要有感观分析法、理化分析法、微生物分析法和酶分析法。
1.感观分析法感官分析又叫感观检验或感观评价,是通过人体的各种感官器官(眼、耳、鼻、舌、皮肤)所具有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结合平时积累的实践经验,并借助一定的器具对食品的色、香、味、形等质量特性和卫生状况做出判定和客观评价的方法。
感观检验作为食品检验的重要方法之一,具有简便易行、快速灵敏、不需要特殊器材等特点,特别适用于目前还不能用仪器定量评价的某些食品特性的检验,如水果滋味的检验、食品风味的检验以及烟、酒、茶的气味检验等。
依据所使用的感觉器官的不同,感官检验可分为视觉检验、嗅觉检验、味觉检验、触觉检验和听觉检验五种。
(1)视觉检定是鉴定者利用视觉器官,通过观察食物的外观形态、颜色光泽、透明度等,来评价食品的品质如新鲜程度、又无不良改变以及鉴别果蔬成熟度等的方法。
(2)嗅觉鉴定是通过人的嗅觉器官检验食品的气味,进而评价食品质量(如纯度、新鲜度或劣变程度)(3)味觉鉴定是利用人的味觉器官(主要是舌头),通过品尝食物的滋味和风味,从而鉴别食品品质优劣的方法。
味觉检验主要用来评价食品的风味(风味是食品的香气、滋味、入口获得的香气和口感的综合构成),也是识别某些食品是否酸败、发酵的重要手段。
(4)听觉器官听觉鉴定是凭借人体的听觉器官对声音的反应来检验食品品质的方法。
听觉鉴定可以用来评判食品的成熟度、新鲜度、冷冻程度及罐头食品的真空度等。
(5)触觉鉴定是通过被检食品用于鉴定者的触觉器官(手、皮肤)所产生的反应来评价食品品质的一种方法。
如根据某些食品的脆性、弹性、干湿、软硬、黏度、凉热等情况,可评判食品的品质优劣和是否正常。
感官分析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检验方法有差别检验法,标度和类别检验法、分析或描述性检验法等。
感官分析法虽然简便、实用且多数情况下不受鉴定地点的限制。
百泰派克生物科技
理化分析研究员
岗位职责
1、负责对样品开展生物学及理化分析检测,包括:DAR、含量、残留、聚体等检项。
2、负责相关分析方法的开发、优化、验证,以及日常分析工作。
3、完成实验报告、工作汇报等记录。
4、参与实验室管理,包括设备的日常维护以及SMP/SOP等文件的撰写。
任职要求
1、具有化学、药学、生物等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
2、1年以上从事大分子或ADC质量分析工作经验。
3、熟悉HPLC、iCIEF、CE、UV等仪器的使用。
4、主观能动性强,能主动发现并解决问题。
5、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团队合作意识。
6、具有一定的英文阅读能力,能独立查阅相关文献。
人事邮箱:*******************(如有意向请通过此邮箱联系我们或直接投递简历)。
第1篇一、前言理化分析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医学、环保等领域。
近年来,我国理化分析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本文将对我单位近一年的理化分析工作进行总结,旨在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不断提升理化分析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二、工作回顾1. 强化团队建设,提升人员素质(1)加强业务培训。
组织开展了多次业务培训,邀请业内专家进行授课,提高了分析人员的业务水平。
(2)开展技能竞赛。
举办分析技能竞赛,激发分析人员的学习热情,提升团队整体实力。
(3)加强团队协作。
强化团队意识,鼓励分析人员相互学习、相互支持,形成良好的团队氛围。
2. 优化实验条件,提高分析能力(1)升级实验设备。
引进了先进的分析仪器,提升了实验室的检测能力。
(2)完善实验流程。
优化实验操作流程,提高实验效率,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3)加强数据管理。
建立数据管理系统,规范数据采集、处理、存储等环节,确保数据安全可靠。
3. 扩大服务领域,提升社会影响力(1)拓展业务范围。
积极开展新项目研发,扩大服务领域,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
(2)提高服务质量。
严格执行国家标准,确保分析结果准确可靠,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
(3)加强宣传推广。
积极参加行业展会,提升单位在行业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4. 强化质量管理,确保分析结果准确(1)加强内部质量控制。
严格执行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分析结果准确可靠。
(2)开展质量监督。
邀请第三方机构进行质量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3)加强数据分析。
对分析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找出规律,提高分析结果的可信度。
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1. 存在问题(1)部分分析人员业务水平有待提高。
(2)实验设备更新换代速度较慢。
(3)市场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2. 改进措施(1)加强人才培养。
加大对分析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业务水平。
(2)加大设备投入。
积极引进先进设备,提高实验室的检测能力。
(3)提升服务质量。
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提供优质服务,增强市场竞争力。
理化分析理化分析是研究物质的性质和组成的一门科学技术,它通过实验方法和理论手段,对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
在现代科学研究、工业生产、环境监测、医药卫生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从理化分析的基本原理、常用仪器和方法、应用领域以及未来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论述。
理化分析的基本原理是基于化学反应和物理性质的变化,通过观察、测量和实验分析等手段,揭示物质的性质和组成。
常用的理化分析方法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主要通过化学试剂的反应,观察样品的颜色、气味、沉淀等变化,确定物质的成分或性质。
定量分析则通过测定反应产物的质量、体积等物理性质,计算出物质的含量或浓度。
在理化分析中,使用的仪器设备是不可或缺的工具。
常见的仪器有质谱仪、红外光谱仪、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等。
质谱仪是一种通过测量离子的质荷比来鉴定和测定物质的技术,广泛应用于有机化学、无机分析等领域。
红外光谱仪则通过测量物质对红外光的吸收和散射来分析物质的结构和成分。
气相色谱仪和液相色谱仪则分别用于分离和测定气体和液体样品中的成分。
理化分析在许多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环境监测方面,理化分析可以用于检测大气、水体和土壤中的污染物,为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在食品安全领域,理化分析可以用于检测食品中的农药残留、重金属等有害物质,保障人民的饮食安全。
在制药工业中,理化分析可以用于药品的质量控制和研发,确保药物的安全和有效性。
在法医学和毒理学研究中,理化分析可以用于分析和鉴定尸体中的毒物或药物,辅助刑事侦查。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理化分析也在不断创新和进步。
近年来,现代分析技术中的仪器仪表越来越小型化、自动化和集成化,提高了分析效率和准确度。
同时,新的分析方法和技术不断涌现,如核磁共振谱、质子转移反应质谱等,使得理化分析更加精确和全面。
此外,理化分析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如生物分析、环境分析等,推动了科学和技术的进步。
总之,理化分析是研究物质性质和组成的重要科学技术,它通过实验方法和理论手段,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奥秘。
常量凯氏定氮的原理是什么?怎样进行样品的处理?答:蛋白质是含氮的有机化合物。
食品与硫酸和催化剂一同加热消化,使蛋白质分解,分解产生的氨与硫酸结合生成硫铵。
然后碱化蒸馏使氨游离,用硼酸吸收后再以硫酸或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根据酸的消耗量乘以换算系数,即为蛋白质含量。
样品处理:准确称取均匀的固体样品0.2~2g,半固体样品2~5g 或吸取液体样品2~10ml,小心移入干燥洁净的500ml凯氏烧瓶中,然后加入研细的硫酸铜0.5g,硫酸钾10g和浓硫酸20ml,轻轻摇匀后,安装消化装置,于瓶中上置于一小漏斗,并将其以45度角斜支于有小孔的石棉网上,用电炉以小火加热待内容物全部炭化,泡沫停止产生后,再继续加热微沸半小时。
冷却,小心加入20ml蒸馏水备用。
用凯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时,如果测定结果偏低,可能影响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可能影响的因素有:①消化的时候,样品消化不完全或者样品粘附在壁上;②蒸馏时间不够;③在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进入反应槽后没有及时塞上玻璃塞和加水密封;④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的量不够;⑤反应槽的温度不够;⑥冷凝管下端没有插入液面,或者吸收液温度太高,导致生成物来不及冷凝成液滴而挥发了测定冰淇淋脂肪含量时,为什么要加入氨水、乙醇和石油醚?氨水的作用:氨水使络蛋白钙盐变成可溶性的盐;乙醇的作用:沉淀蛋白质以防乳化,并溶解醇溶性物质,使其留在水中避免进入醚层,影响结果。
石油醚可以降低乙醚极性,从而降低乙醚层的高度,使乙酸与水不混溶,只抽提出脂肪,并可使分层清晰。
乳中脂肪能否直接用醚提取?为什么?有哪些处理方法?答:不能,因乳类脂肪球被乳中酪蛋白钙盐包裹,又处于高度分散的胶体分散系中,故不能用乙醚或石油醚直接提取;乳脂肪的测定可以采用巴布科克法或罗紫-哥特里法测定。
测定样品中还原糖含量时,为什么要在沸腾条件下进行滴定?(6分)原因:一是可以加快还原糖与的反应速度;二是次甲基蓝变色反应是可逆的,还原型次甲基蓝遇空气中氧时又会被氧化为氧化型。
不同的物体对各种不同波长的光的反射、吸收及透过程度不同,反射方向也不同,就产生了各种物体不同颜色(不同白度)、光泽度是指物体受光照射时表面反射光的能力,通常以试样在镜面方向的反射率与标准板表面的反射率之比来表示硬度是衡量材料力学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它是指材料的表面层抵抗外力进入其中的能力维氏硬度Hv=1.8544P/d2抗压强度—试样单位面积上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力。
抗折强度—试样受到弯曲力作用到破坏时的最大应力。
它是用试样破坏时所受弯曲力矩(N•m)与被折断处的断面模数(m^3)之比来表示。
陶瓷的热稳定性(抗热震性) ,是陶瓷材料耐受温度剧列变化而不破坏的能力线膨胀系数温度每升高1℃时单位长度上所增加的长度,单位为cm/cm•℃耐受电压样品在一定电压作用下,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发生击穿的电压值和时间。
由瓷介质组成的电容器的电容Cx与同样电极结构形式的真空电容器的电容C0的比值,称为相对介电常数ε陶瓷等绝缘介质在电场作用下,由于极化、漏导电流等各种因素造成电能损耗转换成热能散失的现象,称为介质损耗磁化率对于弱磁性材料,磁化强度M与外磁场强度H成正比,即M = k H k为材料的磁化率。
比色分析法使某种光线分别透过标准溶液和被测溶液,通过比较两者颜色的强度,决定被测物质在溶液中含量或浓度的方法。
白度测量的影响因素陶瓷产品釉面光学性质十分复杂。
陶瓷产品在可见光区的反射率不高(60%~75%之间) ,均匀性又很差,不同型号的仪器,其光源、滤光片、投射和接收方式、接收器等在设计上有差异(由漫反射决定)影响维氏硬度测定结果的因素及改进措施(1) 试验力即所施加的负荷,仪器的系统误差,测试者施加力的熟练程度,环境因素(2) 压痕对角线的测量;试片的表面状态,测试者施加力的熟练程度,读数方式;改进措施(1)选择平整光洁的试片;(2)压痕部位无釉泡缺陷;(3)选择6个以上的测试点。
(1) 选择合适的负荷;(2) 准确把握保荷时间;(3)加荷速度(一般均速0.20mm/s);(4) 准确调节显微镜焦点。
常用的原料鉴定方法理化原料鉴定是指通过对原料的理化性质、成分及特征的分析以及对原料生产加工过程的了解,来确定原料的真伪、质量和来源的过程。
原料鉴定方法主要包括理化方法、色谱方法、光谱方法、质谱方法、电化学方法等多种分析手段,下面将对常用的原料鉴定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一、理化方法理化分析方法是通过对原料的理化性质进行测定和分析,来确定原料的成分和性质。
常用的理化方法包括物理性质测定和化学分析。
1.物理性质测定物理性质包括密度、熔点、沸点、溶解度、折射率等。
通过测定原料的物理性质,可以了解原料的常见物理性质参数,从而对原料进行初步鉴定。
2.化学分析化学分析是通过分析原料中各种元素和化合物含量的方法来进行鉴定。
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包括酸碱滴定法、分光光度法、滴定分析、比色法、显微分析等。
通过物理性质测定和化学分析,可以初步了解原料的成分和性质,但对于某些特殊原料来说,仅通过理化方法是难以进行鉴定的。
因此,还需要结合色谱方法、光谱方法、质谱方法、电化学方法等多种分析手段进行综合分析。
二、色谱方法色谱方法是利用物质在色谱柱上的分配系数不同,通过色谱柱对物质进行分离和测定的方法。
色谱法可以分为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和薄层色谱法等。
1.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是将气态或挥发性物质吸附在固定在填料上的薄膜上,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填料对物质的分配系数不同而进行分离的方法。
气相色谱法可对原料进行分离和鉴定。
2.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是根据样品的化学性质和物质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填料对物质的分配系数不同而进行分离的方法。
液相色谱法对液态和半挥发性物质的分离和鉴定有很好的效果。
通过色谱方法进行分离和鉴定,可以得到原料中各个成分的含量和种类,从而辅助进行原料的鉴定。
三、光谱方法光谱方法是通过物质对光的吸收、发射和散射的特点,来对物质进行鉴定的方法。
主要包括紫外-可见光谱法、红外光谱法、核磁共振光谱法和拉曼光谱法等。
1.紫外-可见光谱法紫外-可见光谱法是一种通过物质对紫外或可见光的吸收和发射来鉴定物质的方法。
岗位说明书
备注说明,非正文,实际使用可删除如下部分。
本内容仅给予阅读编辑指点:
1、本文件由微软OFFICE办公软件编辑而成,同时支持WPS。
2、文件可重新编辑整理。
3、建议结合本公司和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正编辑。
4、因编辑原因,部分文件文字有些微错误的,请自行修正,并不影响本文阅读。
Note: it is not the text. The following parts can be deleted for actual use. This content only gives reading and editing instructions:
1. This document is edited by Microsoft office office software and supports WPS.
2. The files can be edited and reorganized.
3. It is suggested to revise and edit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company and individuals.
4. Due to editing reasons, some minor errors in the text of some documents should be corrected by yourself, which does not affect the reading of this article.。
土壤理化分析方法
(1)灰分测定:灰分是指土壤悬浮液中经火焰烧分损失的物质总量,反映土壤腐殖质的含量。
一般可采用焙烧法来测量土壤中灰分的含量。
(2)有机质测定:土壤有机质是指土壤中经化学或物理处理可解除
的有机物质,反映土壤生物活性和能量供应的程度。
一般可采用碳酸氢钠
法测定土壤有机质的含量,也可采用酚紫法或乙醇法测定有机碳的含量。
(3)无机盐含量测定:土壤无机盐是指未经有机质处理而形成的悬
浮液中的无机离子,这些无机离子影响土壤的酸碱性。
一般可采用沉淀法
和滴定法测定土壤无机盐的含量。
(4)酸碱度测定:土壤的酸碱度是指土壤中氢离子的浓度,反映土
壤中的有机物的水解物质,以及土壤中含有的无机离子,它不仅影响离子
交换能力,还影响土壤的营养物质。
一般可用滴定法测定土壤的酸碱度。
色度铂-钴标准比色法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用铂-钴标准比色法测定生活饮用水及其水源水的色度。
本法适用于生活饮用水及其水源水中色度的测定。
水样不经稀释,本法最低检测色度为5度,测定范围为5度~50度。
测定前应除去水样中的悬浮物。
2 原理用氯铂酸钾和氯化钴配制成与天然水黄色色调相似的标准色列,用于水样目视比色测定。
规定1mg /L 铂[以(PtCI 6)2-形式存在]所具有的颜色作为1个色度单位,称为1度。
即使轻微的浑浊度也干扰测定,浑浊水样测定时需先离心使之清澈。
3 试剂国家标准物质研究中心提供。
4.仪器4.1成套高型无色具塞比色管,50mL 。
4.2离心机。
5 分析步骤5.1取50mL 透明的水样于比色管中。
如水样色度过高,可取少量水样,加纯水稀释后比色,将结果乘以稀释倍数。
5.2另取比色管11支,分别加入铂-钴标准溶液0mL,0.50mL,1.00mL,1.50mL,2.00mL,2.50mL,3.00mL,3.50mL,4.00mL4.50mL,和5.00mL ,加纯水至刻度,摇匀,配制成色度为0度,5度,10度,15度,20度,25度,30度,35度,40度,45度,和50度的标准色列,可长期使用。
5.3 将水样与铂-钴标准色列比较。
如水样与标准色列的色调不一致,即为异色,可用文字描述。
6 计算色度(度)=VV 5001 ……………………………V—相当于铂-钴标准溶液的用量,单位为毫升(mL);1V—水样体积,单位为毫升(mL)。
浑浊度散射法—福尔马肼标准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以福尔马肼为标准用散射法测定生活饮用水及其水源水的浑浊度。
本法适用于生活饮用水及其水源水的浑浊度的测定。
本法最低检测浑浊度为0.5散射浊度单位(NTU)。
浑浊度是反映水源水及饮用水的物理性状的一项指标。
水源水的浑浊度是由于悬浮物或胶态物,或两者造成在光学方面的散射或吸收行为。
2 原理在相同条件下用福尔马肼为标准混悬浮散射光的强度进行比较。
精密度:在一定测量条件下,对某一量的多次测量中各观测值间的离散程度。
偏差:个别测定结果与几次测定结果的平均值之间的差别绝对偏差:是测定值与标准值之差相对误差:是绝对偏差与标准值之比,用%表示准绝度:在一定测量条件下,观测值及其函数的估值与其真值的偏离程度误差:分析结果与真实值之差灵敏度:分析方法能检测的最低限量检出限:产生一个能可靠地被检验出的分析信号所需要的某元素的最小浓度或含量准确度:测定值与真实值的接近程度标准溶液: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系统误差:由分析过程中某些固定原因造成,使结果系统地高或低偶然误差:某些难以控制、唔发避免的偶然因素造成的过失误差:分析工作中除系统误差、偶然误差的误差,分析者造成的误差标定:使用标准的计量仪器对所使用仪器的准确度(精度)进行检测是否符合标准密度:一定温度下单位体积的质量相对密度:某一温度下物质的质量与同体积某一温度下水的质量之比比体积:单位质量的固态食品所具有的体积(ml/100g)折光率:一种物理性质,测定液体食品的折射率可以鉴别组成、浓度,判断纯净程度及品质波美度:(°Bé)是表示溶液浓度的一种方法酒精度:含乙醇的体积百分比,通常是以20℃时的体积比表示糖锤度:简称BX,指蔗糖溶液中蔗糖的质量分数的百分率冰淇淋的膨胀率:利用乙醚的消泡,将一定体积的冰淇淋解冻后消泡,测出其中含空气体积粘度:液体粘稠程度,液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流动时,液体分子间产生的内摩擦力自由水:不被植物细胞内胶体颗粒或大分子所吸附、能自由移动、并起溶剂作用的水结合水:吸附和结合在有机固体物质上的水,主要是依靠氢键与蛋白质的极性基(羧基和氨基)相结合形成的水胶体。
束缚水:与食品中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结合的状态形式结晶水:配价键形式存在,难以用普通方法除去(水分)间接测定法:不从试样中除掉水分,根据一定条件下试样的某些物理性质与水分含量寻在的简单函数广西来确定水分含量的直接测定法:采用烘干、蒸馏货其他物理化学方法去除掉试样的水分,称量货其他方法获得测定结果水分活度:食品所显示的水蒸汽压P对在同一湿度下最大水蒸汽压P0之比灰分、粗灰分:食品经灼烧后的残留物叫灰分;高温灼烧后的残留物叫粗灰分水溶性灰分:可溶性的K、Na、Mg等的氧化物和盐类的含量水不溶:污染的泥沙和铁、铝等氧化物及碱土金属的碱式磷酸盐的含量酸不溶:污染的泥沙和食品中原来存在的微量氧化硅的含量总酸度:食品中所有酸性成分的总量,包括已离解的酸浓度和未离解的酸浓度,大小可用标准碱液滴定来测定有效酸度: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或者说是氢离子的活度,所反映的是已离解那部分酸的浓度挥发酸:易挥发的有机酸牛乳酸度:由外表酸度和真实酸度两部分组成真实酸度:牛乳在放置过程中在乳酸菌的作用下是乳糖发酵产生了乳酸而升高的那部分酸度脂:一类酸与醇反应生成的物质油:脂肪酸不饱和程度较高,熔点较低,常温下多为液态粗脂肪:经前期处理的试样用无水乙醚或石油醚等溶剂回流抽提后,试样中脂肪进入溶剂中,回收溶剂后所得到的残留物糖:有碳、氢、氧组成的一大类化合物单糖:指用水解方法不能将其分解的碳水化合物的碳水化物寡糖:3-9个聚合度的单糖组成的双糖:由2个分子打单糖缩合而成的糖,主要有蔗糖、乳糖和麦芽糖多糖:有10个以上聚合度的单糖缩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分为淀粉和非淀粉多糖可溶性糖:葡萄糖、果糖等游离单糖及蔗糖等低聚糖还原性糖:具有还原性的糖总糖:具有还原性的糖和测定条件下能水解为还原性糖的总量纤维:使用植物细胞壁中的碳水化合物和其他物质的复合物膳食纤维:一种不能被人体内源酶消化吸收的植物细胞、多糖、木质素以及其他物质的总称淀粉:由多个葡萄糖分子缩合而成果胶:亲水性的植物胶体,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的根、茎、叶和果实的细胞壁中原果胶:与纤维素等细胞壁结合在一起形成多聚半乳糖醛酸,少部分发生甲酯化的物质果胶酯酸:羧基已发生不同程度甲酯化的多聚半乳糖醛酸,存在于细胞汁液中蛋白质系数:大多数食品中蛋白质含氮量为16%,即1份氮素相当于6.25份蛋白质粗蛋白含量:通过测出试样中的总氮量再乘以相应的蛋白质系数而求出蛋白质含量,试样中含有少量的非蛋白质含氮化合物,所以称为粗蛋白质含量凯氏定氮法:试样、浓硫酸和催化剂一同加热消化,使蛋白质分解,其中碳和氢被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逸出,而试样中的有机氮转化为氮,并与硫酸结合成硫酸铵,然后蒸馏,是氨逸出,用硼酸吸收后,再以标准盐酸滴定维生素:一类人体不能合成,但又是人体正常代谢所必须的,是功能各异的微量低分子有机化合物水溶性维生素:包括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排泄率高,不在体内蓄积,毒性较低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维A、D、E、K,不溶于水,溶于脂肪和有机溶剂原发性缺乏:食物中供给维生素量不足ADI值:不伴随被认可的健康上的风险,人类一生中可每日摄取的每1kg体重的量,即每日摄取容许量甜味剂:能够赋予食品甜味的食品添加剂,可分为天然甜味剂和人工合成甜味剂防腐剂:防止食品腐败、变质,抑制食品中微生物繁殖,延长食品保存期的食品添加剂抗氧化剂:能阻止或推迟食品氧化变质,提高食品稳定性和延长储存期的食品添加剂漂白剂:使食品中有色物质经化学作用分解转变为无色物质,或使其褪色的一类食品添加剂食品着色剂:以增加食品的色泽与美感的食品色素限量元素:在机体组织中的作用浓度很低,往往以ppm或ppb甚至更低来描述农药残留:由于使用农药后存留在环境和农产品、食品、饲料、药材中的农药及其降解代谢产物,还包括环境背景中存有的污染物或持久性农药的残留物再次在商品中形成的残留物。
理化分析知识点总结一、定性分析定性分析是通过理化分析方法来鉴定物质的成分和性质。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 鉴别离子鉴别离子是通过化学试剂的反应来确定物质中的阳离子或阴离子。
常用的鉴别方法包括颜色反应、沉淀反应、气体生成反应等。
2. 鉴别有机化合物鉴别有机化合物是通过一系列化学试剂的反应来确定物质的结构和功能团。
常用的鉴别方法包括醇醛酮的鉴别、酚酚醛的鉴别、羧酸醇酚的鉴别等。
3. 鉴别分子结构鉴别分子结构是通过一系列化学试剂的反应和仪器分析来确定物质的分子结构。
常用的鉴别方法包括NMR、IR、UV等。
二、定量分析定量分析是通过理化分析方法来确定物质中各种组分的含量。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 重量法重量法是通过称量和燃烧等操作来确定物质中各种组分的含量。
常用的重量法包括称量法、燃烧法、干燥法等。
2. 滴定法滴定法是通过溶液与试剂反应的滴定操作来确定物质中某种组分的含量。
常用的滴定法包括酸碱滴定、氧化还原滴定、络合滴定等。
3. 分光光度法分光光度法是通过物质对光的吸收或发射来确定其浓度或含量。
常用的分光光度法包括比色法、荧光法、熔点测定法、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等。
三、仪器分析仪器分析是通过各种仪器设备来进行化学分析和物理分析。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仪器:1. 质谱仪质谱仪是一种通过质谱法来鉴定物质分子结构和分子量的仪器。
它可以通过对物质进行电离、加速、分析和检测等操作来得到物质的质谱图谱。
2. 色谱仪色谱仪是一种通过色谱法来分离和鉴定物质成分和含量的仪器。
它可以通过对物质进行进样、分离、检测等操作来得到物质的色谱图谱。
3. 光谱仪光谱仪是一种通过光谱法来测定物质成分和含量的仪器。
它可以通过对物质进行光谱测定、检测等操作来得到物质的光谱图谱。
以上是对理化分析的知识点进行的总结,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点,可以更好地进行各种化学分析和物理分析。
理化分析是化学分析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在化工、医药、环境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理化分析员岗位职责【篇一:化学分析试验员岗位任职条件和工作职责】化学分析试验员岗位任职条件和工作职责1、岗位任职条件1.1 隶属部门及上级直接领导a、隶属部门:质检部b、上级直接领导:质检部长;1.2 年龄、性别要求年龄25-45岁,性别:男、女均可;1.3 接受教育要求应具有普通高中毕业以上或同等学历。
1.4 接受的培训要求应接受产品检测实验和化学分析有关专业知识培训,并持证上岗。
1.5 资历和经验要求具有从事本公司相关专业2年以上的经验。
1.6 素质条件要求a、工作认真负责,具有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积极努力完成部长交办的工作任务;b、具有较深厚的专业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和丰富的质量检测与化学分析试验的丰富经验;c、观察事物敏锐,具有很好的分析判断能力,对检测和试验作出的结论准确无误,工作精益求精d、能及时深入现场按照标准抽样,并能与操作者沟通和密切配合,严把产品质量关e、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严格执法,不徇私情;f、身体健康,有较好的心理素质,能承受来自工作中的各种埋怨意见和工作压力;g、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不损人利己,忠诚公司,不泄露公司的技术情报和秘密。
2、岗位工作职责2.1 负责对原材料、过程产品、成品以及生产经营中一切需要进行化学及其他实验项目进行抽样检查,以验证产品的符合性;2.2 熟知各种实验项目的检测内容、实验方法、操作规程以及技术标准;2.3 按照规定的实验规范进行操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并负责签署实验结果报告,交各有关部门;2.4负责对生产过程和生产经营过程中进行化学实验的项目进行现场随机抽样,加强对生产现场的监控,确保生产过程处于受控状态;2.5负责做好内部实验仪器、设施、模具的保养工作,确保测试实验结果精确可靠;2.6做好各实验项目原始记录汇总、整理工作,并按记录管理规定进行归档,妥善保管;2.7完成质检部长交办的其他各项工作任务。
第 2 页共 2 页【篇二:化学分析室岗位职责】化学分析员岗位职责一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司规章制度;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规范进行试验操作;严格执行试验室各项规章制度,做好分析室的科学管理;二做好安全以及保密工作,非相关工作人员不得进入分析室、不得动用试验仪器及药品以及不得翻阅相关资料记录;三对精密仪器的管理,由专人精心保养,专人精心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