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利普.约翰逊 玻璃屋
- 格式:ppt
- 大小:6.05 MB
- 文档页数:29
菲利普·约翰逊的代表作独领风骚而又充满争议的建筑大师菲利普·约翰逊(PhillipJohnson 1906-2005),于美国当地时间2005年1月25日在他自己的代表作——“玻璃房子”里去世了。
我第一次知道菲利普·约翰逊这个名字,是1995年夏天造访波士顿的时候。
波士顿市中心的圣三一教堂和它对面的波士顿公共图书馆,几乎是所有游客都必到的标志性景观之一。
建造于1966年的波士顿公共图书馆虽然远不及圣三一教堂历史久远,但它依然散发着浓郁的古典气息,无论建筑的外立面、建筑的细部设计,还是门前的雕塑,都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这座新古典主义建筑正是出自菲利普·约翰逊之手。
2002年秋天,我作为哈佛大学燕京学社的访问学者,有幸重访了波士顿,并在这座富有历史韵味的城市里客居了一年,波士顿公共图书馆于是成了我经常去的地方,图书馆与圣三一教堂之间那块小小的绿地,也是我经常驻足小憩的地方,那里的喷泉和龟兔赛跑的雕像引人入胜。
我对菲利普·约翰逊有着一种别样的亲切感,还因为菲利普·约翰逊曾经在哈佛大学设计学院求学,而我又旁听过不少设计学院的课程。
虽然我自己的专业与设计相去甚远,但是我感兴趣的城市研究方面的课程,基本上都在设计学院里。
我在设计学院旁听了我亲历过的选课人数最多的课程——美国城市发展史,大概有三四百名学生在一个大教室里济济一堂。
当时还在哈佛教学的李欧梵先生认为,这也许是哈佛设计学院学费过于昂贵的原因。
菲利普·约翰逊其实与哈佛大学有着很深的渊源,他曾经两度入读哈佛,早年他在哈佛学习哲学,并于1927年毕业。
1939年,33岁的菲利普·约翰逊重返哈佛,进入设计学院,师从M.布劳耶学习,但他真正的导师是密斯·范·德·罗。
菲利普·约翰逊当时已经在建筑界小有名气,也算是带艺投师。
菲利普·约翰逊自1932年起就担任了纽约市现代艺术博物馆建筑部主任,同年出版了与希契科克合著的《国际式风格》一书,并举办展览,首次向美国介绍了欧洲现代主义建筑。
建筑设计大师菲利普·约翰逊知名十大建筑菲利普·约翰逊,美国建筑师,建筑理论家,埃森曼称他为美国建筑界的“教父”。
于1906年7月8日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2005年1月25日去世。
他最初在哈佛大学学哲学,但自从读了密斯·凡·德·罗、勒·柯布西耶和沃尔特·格罗佩斯等建筑大师的相关文章之后,他就固执地转了专业。
33岁的时候,他获得了哈佛大学建筑学院的建筑学学士学位,1927年毕业。
后同建筑史家H·R·希契科克(Henry Russell Hitchcock)游历欧洲,结识了许多现代派建筑师。
归国后于1932年任纽约市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建筑部主任,同年与希契科克合著《国际式风格》一书,并举办展览,首次向美国介绍欧洲现代主义建筑。
同时,他又与建筑史家H·R·希契科克(Henry Russell Hitchcock)一起撰写关于“建筑国际风格”的相关著作,该计划中有多名伟大建筑师参与。
NO.11949美国康涅狄格州纽卡纳安玻璃住宅莫斯.康宁安(Merce Cunningham)6月份在菲利普.约翰逊(Philip Johnson)的玻璃住宅(GlassHouse)外上演了一系列舞蹈表演,它不仅仅是40年前在同一地点表演的重现—它是思考现代主义最短暂和最持久表现形式关系的一刻。
1967的表演让莫斯.康宁安舞蹈团(Merce CunninghamDance Company)受益。
这次主要是募款用于扩大玻璃住宅所在院落的面积,以使景色得以保留,而不受其康涅狄格州纽卡纳安周边邻居的侵占。
现在玻璃住宅归全国文物保护信托基金会(National Trust for Historic Preservation)所有,对公众开放。
NO.2耶鲁Kline科研中心在耶鲁大学众多的学术精英中,有13位学者曾荣获诺贝尔奖。
普利兹克奖历届得主创奖首位得主菲利普·约翰逊1983年得主贝聿铭1984年得主理查·麦尔1988年得主奥斯卡·尼麦尔1999年得主诺曼·福斯特阁下2000年得主雷姆·库哈斯分1979菲利普·约翰逊美国玻璃屋(1949)敦巴顿橡树园1980路易斯·巴拉甘墨西哥卫星城市五支巨塔 (1957)敦巴顿橡树园1981詹姆斯·斯特林英国西利历史图书馆(1968)美国国家建筑博物馆1982 凯文·洛奇 美国哥伦布骑士会大楼 (1969)芝加哥艺术学院1983 贝聿铭 美国美国国家艺廊东楼 (1978)大都会艺术博物馆1984理查德·迈耶美国高等艺术博物馆 (1983)美国国家艺廊1985汉斯·霍莱因奥地利Abteiberg Museum (1982)亨廷顿图书馆1986哥特佛伊德·波姆西德伊格莱西亚青年中心图书馆(1968)WorshipfulCompany ofGoldsmiths分1987 丹下健三日本东京圣玛丽亚大教堂 (1987)金贝尔美术馆1988戈登·邦沙夫特美国拜内克珍本及手稿图书馆 (1963)芝加哥艺术学院1988奥斯卡·尼麦尔巴西巴西利亚大教堂 (1958)芝加哥艺术学院1989法兰克·盖瑞 加拿大 美国华特·迪士尼音乐厅 (1980)东大寺1990阿尔多·罗西意大利柏恩芳坦博物馆 (1990)Palazzo Grassi1991罗伯特·文丘里美国英国国家美术馆塞恩斯伯里侧翼 (1991)Palacio de Iturbide1992阿尔瓦罗·西扎葡萄牙1998年世界博览会葡萄牙馆(1998)HaroldWashingtonLibrary1993 槙文彦 日本东京体育馆(1991)布拉格城堡分1994 克里斯丁·德·波棕巴克法国柏林法国驻德使馆(2003) The Commons,Columbus,Indiana 1995安藤忠雄日本长良川国际会议中心 (1995)凡尔赛宫1996拉斐尔·莫内欧西班牙Kursaal Palace (1999)Getty Center1997斯维勒·费恩挪威挪威冰川博物馆(1991)GuggenheimMuseum Bilbao1998伦佐·皮亚诺意大利关西国际机场 (1994)白宫1999诺曼·福斯特英国千禧桥 (2000)柏林旧博物馆2000雷姆·库哈斯荷兰波多音乐厅(2003)JerusalemArchaeologicalPark 2001赫尔佐格和德梅隆瑞士泰特现代艺术馆 (2000) 蒙蒂塞洛2002格伦·马库特澳大利亚 -布罗洛湖畔餐厅(1983)米开朗基罗的卡比托利欧山2003 约恩·乌松丹麦悉尼歌剧院(1973)Royal Academy ofFine Arts of SanFernando分2004扎哈·哈迪德英国萨拉戈萨桥(2008)埃尔米塔日博物馆2005 汤姆·梅恩美国旧金山联邦大楼 (2007) 杰·普利兹克音乐厅,芝加哥千囍公园 2006 保罗·门德斯·达·洛查巴西Estádio Serra Dourada (1975)Dolmabahçe Palace2007理察·罗杰斯英国劳埃德大厦(1986)白厅国宴厅2008 让·努维尔 法国阿格巴塔(2005) Library of Congress2009彼得·卒姆托瑞士瓦尔斯温泉浴场(1996)LegislativePalace of theCity Council,Buenos Aires2010 妹岛和世、西泽立卫(SANAA ) 日本金泽21世纪美术馆 (2003)埃利斯岛2011爱德华朵·索托·德·莫拉葡萄牙布拉加市政球场(2004)Andrew W. MellonAuditorium分2012 王澍中国宁波博物馆(2008)北京人民大会堂2013 伊东豊雄日本仙台媒体中心 (2001)肯尼迪总统图书馆暨博物馆。
转自: 专筑网 美国电报电话大楼设计师:菲利普·约翰逊(Philip Johnson)所在国家:美国所在地区:纽约Philp Johnson的作品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想象里和责任感,对人类认识和环境相协调的重要性做出了贡献。
作为一位评论家和历史学家。
他支持拥护现代主义建筑事业,并进一步身体力行、参与其中,设计了一些伟大的建筑作品。
评论家、历史学家、建筑学家菲利普•约翰逊,1906年出生于美国克利夫兰,1927年从哈佛大学毕业,获古典文学学士学位。
由于受欧洲现代注意流派运动的影响,1932年,约翰逊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组织了一场现代建筑展览会。
历史学家亨利•拉赛尔,密司•凡•德罗,沃尔特•格罗庇乌斯和勒•柯布系亚组织编写的《国际建筑风格》一书介绍了他主办的这个展会,并列举了展出的作品目录。
欧洲现代注意流派运动同时也塑造了他早期的建筑生涯。
在1939 年到1935年期间,约翰逊一直担任现代艺术博物馆建筑部门的主任,后来又回到哈佛大学学习建筑学,1943年从建筑设计学院毕业。
1946年约翰逊重新回到现代艺术博物馆担任原来的职务,一直到1954年。
在1947年到1949年间设计完成了他的第一座为大的建筑之后,自称“功能折中注意者”的约翰逊成了这个世纪建筑环境学的主导力量。
该建筑取名为“新天堂的玻璃屋”,位于美国康涅狄格。
他在1954年到1958年间设计的位于纽约的西格拉姆大厦则融合了密斯建筑风格,该风格影响了他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设计的很多建筑的十样和风格。
1961年设计的位于德克萨斯州沃思堡的卡特亚蒙神现代艺术博物馆,1959-1964年设计的the East and Gardenwings,都是他致力于现代美学的证明;1977-1980年设计的位于加利佛尼亚的举世闻名的水晶大教堂则是他设计风格的转折点,它标志着约翰逊合约翰•伯奇建筑风格的开始,这个融合过程一直持续到了1991年。
从1963年起,约翰逊就是美国文学研究会的成员。
美国,玻璃屋/菲利普.约翰逊受密斯·凡·德罗设计的范斯沃斯住宅启发,Philip Johnson设计的玻璃屋(Glass House)凭借它那完美地比例和简洁性,被誉为现代最杰出建筑作品之一。
Johnson为自己在美国康涅狄克州的新迦南建造了面积达47英亩的房产,整个建造过程历时50年,玻璃屋是基地上总共十四栋建筑中的第一栋。
玻璃屋于1949年建成,是Johnson在基地上设计的第一栋建筑。
这栋一层房屋的地板长宽是32′x56′,用18英尺宽的全高(从地板到天花板)玻璃板围合,玻璃板使用碳钢支柱和工字梁固定。
但是当密斯来访时,房屋的结构并未给他留下印象。
据说当时Philip Johnson的这尽管如此,玻璃屋仍然拥有许多精美特征。
例如透明的玻璃板产生了一系列生动活泼的映像,这包括周围的那些树木,屋内外行走的人等,这些映像相互叠加,如果围绕房屋走动会有一种移步换景的感觉。
除了砖造圆柱形结构体外(其上一边有浴室入口,另一边有壁炉),你站在户外可以看清玻璃屋室内的全部。
室内地板到天花板的高度是10.5英尺,砖造圆柱形结构体从屋顶突出。
室内地板由红砖按人字斜纹图案铺砌而成,高出地平面10英寸。
建筑师极其小心地使用矮柜和书架分割室内空间,将玻璃屋变成一个单一的开放房间。
这一设计使玻璃屋四个方向都可以通风,还带来了充足的光线。
虽然玻璃屋是基地上的主要吸引物,但Johnson也利用其周边的地块建造了另外十三栋建筑,包括一栋客房、一间画廊以及一间雕塑馆。
客房是一栋厚重的砖造结构体,与玻璃屋的明亮和透明形成强烈对比;它坐落在玻璃屋周边的草地上,依靠一条石头小路与玻璃屋连接。
为使画廊不与玻璃屋争宠,它被掩藏在了地下,也使它变成了一间没有窗户的画廊。
建筑师在基地上设计的其它值得注意的建筑还包括一间雕塑馆:“一栋白砖造不对称结构体,拥有一个玻璃屋顶,由一系列相互咬合的房间围绕中间一个开放空间逐渐下沉构成”。
菲利普·约翰逊(Philip Johnson),美国建筑师,建筑理论家,埃森曼称他为美国建筑界的“教父”。
于1906年7月8日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2005年1月25日去世。
他最初在哈佛大学学哲学,但自从读了密斯·凡·德·罗、勒·柯布西耶和沃尔特·格罗佩斯等建筑大师的相关文章之后,他就固执地转了专业。
33岁的时候,他获得了哈佛大学建筑学院的建筑学学士学位,1927年毕业。
后同建筑史家H·R·希契科克(Henry Russell Hitchcock)游历欧洲,结识了许多现代派建筑师。
归国后于1932年任纽约市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建筑部主任,同年与希契科克合著《国际式风格》一书,并举办展览,首次向美国介绍欧洲现代主义建筑。
同时,他又与建筑史家H·R·希契科克(Henry Russell Hitchcock)一起撰写关于“建筑国际风格”的相关著作,该计划中有多名伟大建筑师参与。
1939年进哈佛大学建筑研究生院,从师M·布劳耶学习,但其真正的导师是密斯·范·德·罗。
1943年获得建筑学位。
1945年开设设计事务所,1946-1954年重任纽约市现代艺术博物馆建筑部主任。
他的专著《密斯·范·德·罗》于1947年出版,颇负盛名。
1949年设计了自己的住宅,确立了他作为建筑师的声望。
约翰逊与对他有巨大影响的密斯·凡·德·罗一起工作,并将其看作是最高明的建筑师。
创作理念约翰逊相当注意自然和人造光线之间的搭配,同时也意识到水对所处位置的重大作用以及光线等方面的作用。
因此,在设计中,他加入了几个单独的却又有一定关联的喷泉。
他还用雕刻结等方式创造更大的空间,他说道:“一方面,我对排列的建筑空间相当感兴趣,并将它当作一种思路来进行思考,将之付诸实际中以领会、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