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纳奥苏贝尔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 格式:pptx
- 大小:1000.01 KB
- 文档页数:27
布鲁纳认知一发现学习理论综述及其思考美国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和教育改革家布鲁纳,引领20世纪60年代教育改革才勾建了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而认知一发现学习理论是布鲁纳学习理论的核心, 对我们今天的教学观念和教学策略学习有看深刻的启示。
关键词:布鲁纳;奥苏贝尔;认知心理学派;发现学习;认知结构—、布鲁纳教育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二战以后,美苏进入"冷战"。
1957年,苏联的人造卫星上天,给美国人以强烈震撼。
面对人才培养难以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现实,美国教育界开始反思其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为此,美国于1958年颁布《国防教育法》,决定增加教育拨款,培养科技人才。
不久又召开了伍兹霍尔会议,讨论中小学课程改革问题。
这一系列的事件,为结构主义教育思潮的兴起奠定了政治背景。
此外,20世纪以来,以杜威"儿童中心主义"为指导的美国教育,已积结了许多弊端,也导致了教育质量的下降。
因此,建立一种高质量的、重智育的教育新体系,已成当时美国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
布鲁纳的教育理论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二、发现法学习的理论基础认知一发现学习是布鲁纳学习理论的核心,几乎成了布鲁纳的代名词。
为了创建该理论,布鲁纳研究了大量的相关课题,如知觉归类、概念形成、思维、动机等等。
知觉归类理论和概念形成的假设考验说是认知一发现学习的理论基础。
在知觉理论中,布鲁纳强调了三点:知觉的选择性、知觉是对课题的归类、个体的期待与需要决定类别的可接受性。
从中可以看出,布鲁纳很重视知觉过程中主体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
以人工概念为材料,布鲁纳深入研究了人类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总结出4种策略:同时性扫描、计时性扫描、保守性聚焦和博弈性聚焦(聚焦策略:这种策略将首次获得的肯定例证中的部分属性作为初始假设, 然后经过验证剔除无关的属性,逐步聚焦到关键属性。
若每次验证仅选一种属性, 则称为保守性聚焦;若每次验证选两种或以上属性,则称为博弈性聚焦。
布鲁纳和奥苏贝尔的认知学习理论——教学设计作业(一)第四小组:安素芳郭放邹艳✧引导语:认知心理学的观点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内在心理结构的形成、丰富或改组的过程,而不是刺激-反应联结的形成或行为习惯的加强或改变。
认知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理论早期的认知学习理论——格式塔学习理论托尔曼的认知——符号学习理论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奥苏贝尔的认知结构同化理论一、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一)认识布鲁纳布鲁纳(J.S.Bruner,1915-)在众多领域进行了富有成效的研究,是一位在西方教育界和心理学界都享有盛誉的学者。
主要研究知觉与思维方面的认知学习,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他自己的教学理论。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受皮亚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维果斯基、格式塔学派和托尔曼等人的影响,从哲学的角度看,受皮尔斯、詹姆斯和杜威实用主义的影响、尤其是杜威的影响。
但是他有着自己独特的观点。
与前面的学派的观点不同,布鲁纳认为:要想了解儿童的学习行为,就必须到教室去研究他们,不能以在实验室内研究老鼠或鸽子的学习现象,去推论儿童的心理。
(二)主要观点:1、认知表征与认知生长认知表征cognitive-representation:人类会通过知觉将外在事物、事件转换成内在的心理事件。
布鲁纳认为,认知生长(或者说智慧生长)的过程就是形成认知表征系统的过程。
认知表征系统的发展经历了三个主要的阶段。
1)动作性表征(Enactive-Representation)指3岁以下的幼儿靠动作来了解周围的世界。
动作是他们形成对事物的认知表征以及再现认知表征的中介和手段。
这一阶段大致相当于皮亚杰的感知运动阶段。
例如,儿童在动作上知道怎样去骑自行车。
只是看到大人的动作,并没有在大脑中形成一种概念。
2)映象性表征(Iconic-Representation)是指用图形或表象来再现知识经经验的一种方式,以此来表现他们的世界中所发生的事物。
他们能记住过去发生的事件,并能借助想象力来预见可能再发生的事情。
认知主义代表人物布鲁纳(奥苏贝尔)的学习理论。
布鲁纳(1915— )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
他于1960年创建了哈佛大学认知研究中心,任中心主任;1962—1964年间任白宫教育委员会委员。
主要著作有《教育过程》、《思维的研究》、《认知心理学》、《发现的行为》。
布鲁纳的认知学习理论受完形说、托尔曼的思想和皮亚杰发生认识论思想的影响,认为学习是一个认知过程,是学习者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
而布鲁纳的认知学习理论与完形说及托尔曼的理论又是有区别的。
其中最大的区别在于完形说及托尔曼的学习理论是建立在对动物学习进行研究的基础上的,所谈的认知是知觉水平上的认知,而布鲁纳的认知学习理论是建立在对人类学习进行研究的基础上的,所谈认知是抽象思维水平上的认知。
其基本观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学习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认知结构是指一种反映事物之间稳定联系或关系的内部认识系统,或者说,是某一学习者的观念的全部内容与组织。
人的认识活动按照一定的顺序形成,发展成对事物结构的认识后,就形成了认知结构,这个认知结构就是类目及其编码系统。
布鲁纳认为,人是主动参加获得知识的过程的,是主动对进入感官的信息进行选择、转换、存储和应用的。
也就是说人是积极主动地选择知识的,是记住知识和改造知识的学习者,而不是一个知识的被动的接受者。
布鲁纳认为,学习是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产生的,不管采取的形式怎样,个人的学习,都是通过把新得到的信息和原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去积极地建构新的认知结构的。
布鲁纳认为学习包括着三种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这三种过程是: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化,知识的评价。
这三个过程实际上就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新认知结构的过程。
2(强调对学科的基本结构的学习布鲁纳非常重视课程的设置和教材建设,他认为,无论教师选教什么学科,务必要使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即概括化了的基本原理或思想,也就是要求学生以有意义地联系起来的方式去理解事物的结构。
专家带你认识奥苏贝尔和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我们在进行教育心理学学习的时候,会给奥苏贝尔贴上有意义学习、接受学习的标签,而与之相对应的布鲁纳则会称他为发现学习的倡导者。
但事实不是这么简单,奥苏贝尔对学习的分类也包括发现学习,他的思想也有发现学习的成分,二者的学说思想经常会让学习者混淆不清,因此中公教育资深讲师姬溪曦跟大家一起探究下二者的发现学习究竟有什么不同之处。
我们先来介绍一下奥苏贝尔。
奥苏贝尔众所周知的理论是有意义学习,揭示了学生知识学习的最本质的特征之一,即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是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通过对新的概念中所表述的内容的理解,来掌握新知识的。
这种通过对语言文字所表述的知识内容的理解,奥苏贝尔称为“同化”,即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就是奥苏贝尔另一个被人广泛接受的认知同化理论。
在这个理论中,他也使用了“发现学习(discovery learning)”去解释他的理论过程。
我们再来看一下布鲁纳的学说形成过程。
在布鲁纳看来,学生的心智发展,虽然有些受环境的影响,并影响他的环境,但主要是独自遵循他自己特有的认识程序的。
教学是要帮助或形成学生智慧或认知的生长。
他认为,教育工作者的任务是要把知识转换成一种适应正在发展着的学生的形式。
由此,他提倡使用发现学习的方法,主动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
那么二者的发现法有什么不同呢?首先,布鲁纳强调知识的基本结构,是从具体事例中归纳出一般原理,即进行上位学习;奥苏泊尔强调的教学过程与布鲁纳正好相反,他认为让受教者自己发现学科的结构是不可能的,因此他提倡由教一般的、范围广的概念到具体而详细的例证,即进行下位学习。
所以二者在学习的心理过程中观点不同。
其次,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让学生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而非被动地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
不论是认识一种样式、掌握一个概念、解决一个问题,还是发明一个科学理论,对学生来说都是一个主动的过程。
学习者通过把新获得信息和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进而积极地构成他的知识体系; 奥苏泊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PK奥苏贝尔接受学习理论在教育心理学的学习理论里面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和奥苏贝尔接受学习理论都是需要掌握的重要考点,今天主要就这两人的理论来进行PK区分:(1)对学习实质的认识布鲁纳受皮亚杰的影响,强调认识活动中的认知结构。
他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认知结构形成后是进一步学习和理解新知识的重要内部因素和基础。
奥苏贝尔认为,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就是以符号代表的新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联系的过程。
(2)对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的观点:布鲁纳认为学生学习任何一门学科都有一连串的新知识,每一知识的学习都要经过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布鲁纳强调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知识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积极的知识的探究者。
奥苏贝尔称自己的学习理论为“同化论”。
奥苏贝尔强调由教师安排层次结构使学生接受的是教学,不太需要学生主观能动性。
(3)实施条件:布鲁纳强调学习应注意各门学科的基本结构。
同时他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调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的学生的独立思考,强调内在动机和思维能力的培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奥苏贝尔认为有意义的学习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前提条件:学习材料本身具有逻辑意义;学习者必须具备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同化新知识的适当观念。
一、布鲁纳——认知发现说或认知—结构论布鲁纳是一位在西方教育界和心理学界都享有盛誉的学者。
他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因此,他的理论常被称为认知—结构论或认知发现说。
主要掌握两观:1、学习观(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2)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2、教学观(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所谓学科的基本结构,是指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态度和方法。
而掌握学科的结构,应该是学习知识方面的最低要求。
学生如果掌握了“学科基本结构”,就能更好地掌握整个学科。
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PK奥苏贝尔接受学习理论在教育心理学的学习理论里面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和奥苏贝尔接受学习理论都是需要掌握的重要考点,今天主要就这两人的理论来进行PK区分:布鲁纳发现学习和奥苏贝尔接受学习理论的不同之处:(1)对学习实质的认识布鲁纳受皮亚杰的影响,强调认识活动中的认知结构。
他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认知结构形成后是进一步学习和理解新知识的重要内部因素和基础。
奥苏贝尔认为,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就是以符号代表的新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联系的过程。
(2)对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的观点:布鲁纳认为学生学习任何一门学科都有一连串的新知识,每一知识的学习都要经过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布鲁纳强调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知识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积极的知识的探究者。
奥苏贝尔称自己的学习理论为“同化论”。
奥苏贝尔强调由教师安排层次结构使学生接受的是教学,不太需要学生主观能动性。
(3)实施条件:布鲁纳强调学习应注意各门学科的基本结构。
同时他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调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的学生的独立思考,强调内在动机和思维能力的培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奥苏贝尔认为有意义的学习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前提条件:学习材料本身具有逻辑意义;学习者必须具备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同化新知识的适当观念。
附上他们各自的理论简介:一、布鲁纳——认知发现说或认知—结构论布鲁纳是一位在西方教育界和心理学界都享有盛誉的学者。
他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因此,他的理论常被称为认知—结构论或认知发现说。
主要掌握两观:1、学习观(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2)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2、教学观(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所谓学科的基本结构,是指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态度和方法。
而掌握学科的结构,应该是学习知识方面的最低要求。
奥苏贝尔与布鲁纳学习理论之比较
奥苏贝尔与布鲁纳都属于认知学派,在学习理论上有些相同之处,又有些不同。
具体表现在:
(一)相同之处
1.两者都强调原有认知结构的重要性,认为新学的知识都是建立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之上的。
2.两者在学习方式上都赞同意义学习,反对机械学习。
他们都强调新学习的知识都要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3.两者都吸收了皮亚杰的理论。
认为同化和顺应学习机制是重要的学习方式,主张把新知识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引起量的变化,在将新知识理解引起质的变化。
4.在教学原则上,奥苏贝尔强调学习的程序性,主张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渐进过程。
从布鲁纳的理论中也可以看出,他的教学方式也是渐进的。
并且他们都主张将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
(二)不同之处
1.在学习实质方面,布鲁纳受皮亚杰影响,强调认知活动中的认知结构,他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形成认知结构。
奥苏贝尔认为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就是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
2.对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布鲁纳认为学生学习任何一门学科都有一连串的新知识,每一学习都要经过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奥苏贝尔在学习过程上主张“同化”。
他强调由教师安排层次结构使学生接受是教学,不太需要学生的主管能动性。
3.在实施条件上,布鲁纳强调学习应注意各门学科的结构,同时他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调学生的独立思考,强调内在动机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奥苏贝尔认为有意义学习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学习材料之间的逻辑意义;学习者必须就具备有意义学习心向;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
这就是布鲁纳和奥苏贝尔观点上的异同。
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观点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理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进行加工活动形成认知结构。
学习过程是类目化(概括化)的过程。
学习者通过这种类目化的活动将新知识与原有的类目编码系统联系起来,不断形成或发展新的类目编码系统。
新知识学习的环节:①知识的获得;②知识的转化;③对知识的评价。
奥苏伯尔的意义接受理论:有意义学习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性的联系的过程。
在奥苏贝尔看来,意义学习,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主要适用于个体获取知识,丰富自身的认知结构。
它强调新旧知识间的相互作用过程。
在教学实践中,恰到好处地处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是实现有意义学习的关键。
因此我们说,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是一种认知取向的学习观。
知识的积累+个体情感态度的卷入=意义学习--罗杰斯眼中的意义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除了知识之外,学生还获得了其他方面的成长。
这就是罗杰斯所提出的意义学习,他认为,学习不仅仅只涉及事实的累积、知识的增长,它应该还能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情感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能与个体各部分经验融合在一起。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理论与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的关系相同点:第一,布鲁纳与奥苏贝尔都是认知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们对学习问题的研究都是从认知观点出发的。
第二,二者都强调认知结构在学习中的作用,都注重原有知识结构的作用;都强调学生的认知结构的建立,并且认为认知结构是分层次的,都认为学习是认知结构的组织与重新组织,都强调新学习与原有认知结构的联系,即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第三,都强调学习是积极主动的过程,都重视内在动机在学习中的作用。
都注重学习前学生原有知识结构的构建。
发现学习强调学生主动构建认知结构,接受学习强调学生主动地将所学内容加以内化,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
第四,都直接研究人的学习,其观点与教学实际联系均较密切。
强调在学习中,老师起到辅助,推动的作用,主动权在学生手中。
不同点:一、学习实质不同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学习者主动地进行加工活动形成认知结构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性的联系的过程。
二、促进学习的条件不同布鲁纳:知识的呈现方式,动作再现表象、图象再现表象、符号再现表象;学习的内在动机。
奥苏贝尔:学习材料本身必须具备逻辑意义,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必须有同化新知识的原有的适当观念。
三、学习过程的方向不同布鲁纳:强调学科的基本结构,从具体事例中抽象出一般原理,即进行上位学习。
奥苏泊尔:强调由教一般的、范围广的概念到具体而详细的例证,即进行下位学习。
四、倡导的学习方式不同布鲁纳:倡导发现学习,并阐述了发现学习的过程和作用。
奥苏泊尔:强调接受学习,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美国人物篇之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三大咖认知主义,以反对行为主义思想的后起之秀,认为学习的过程是需要认知经验参与,成就了当时赫赫有名的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思想。
接下来,将聊一聊认知主义三大咖布鲁纳、奥苏贝尔和加涅,对其学习观点考点及考情进行归纳整理,以利教综备考中快速找准考点,理解记忆,对于教综小白者达到一目了然的效果。
一、布鲁纳之学习观点1.简介布鲁纳,美国教育心理学家,1963年,出版了《教育过程》一书,以结构教学论观点而著名,即让学生掌握学科基本结构为目标,凭借这一观点,将其思想归入学科中心论或知识中心论课程理论。
2.学习理论观点以认知发现说或认知结构论而著名。
² 考查形式:单选题,² 理解点:发现学习;结构教学(1)学习观①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² 理解点:主动性学习发现学习;认知结构对有关学科知识的概念、原理、思维框架和发展脉络等理解后的经验。
² 考查形式:单选②学习过程:获得、转化和评价。
² 理解点:获得第一次认识新知识过程(相当于记忆过程的识记);转化储存并使用新知识过程(相当于记忆过程的保持和提取);评价通过是否有效解决问题,对新知识转化的有效性、正确性的评价。
² 考查形式:单选或多选² 例题:李明在阅读书籍的时候使用自己已经掌握的内容帮助自己理解书中的内容,并力图使之能够指导自己的工作,这在布鲁纳看来属于的学习过程是( )。
A.知识的获得B.知识的转化C.知识的同化D.知识的评价选B 做题技巧:题干中用自己已经掌握的内容帮助自己理解书中的内容,说明运用旧知识适应新任务,符合转化。
③学习方式:发现学习:指用学生自己的头脑去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
发现学习(布鲁纳提倡)相对立的是接受学习(奥苏贝尔提倡)² 考查形式:单选、判断(2)教学观教学原则:A.动机原则:理解点:内在动机B.结构原则:理解点:呈现方式:动作、图像和符号三种C.程序原则:理解点:序列、步骤D.强化原则:理解点:反馈² 记忆技巧:冻(动)结城(程)墙(强)² 考查形式:单选、多选二、奥苏贝尔之学习观点1.简介奥苏贝尔,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以有意义接受学习、同化而著名。